家庭暴力的根源是什麼?

尤其是施暴者人格(缺陷)上的根源是什麼?


在2008至2010年的360個施暴者中,文盲有19人,佔5.28%,小學文化有124人,佔34.44%,初中文化的有164人,佔45. 56%,高中及以上文化的有53人,佔14.72%。

值得注意的是

從受暴者文化程度上看,如表7所示,和施暴者的文化程度構成也大致相同,高中及以上學歷的較少,在2008至2010年三年間高中以上學歷的受暴者所佔比例為14. 86%,大部分的受暴者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

比較好奇的是,據說全國高中以上學歷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是按比例的嗎?

2016統計年鑒的抽樣顯示,6歲及以上人口中,吉林省男性文盲占抽樣男性2.2%,小學文化佔23.6%,初中佔43.7%。雖然是6歲及以上人口的分布,但這些比例竟然和文獻中家庭暴力的分布基本一致。可見教育的直接影響並沒有文獻估計的那麼大。或許是因為家庭暴力並未列入考試範圍,所以教育並不能直接預防日後的家庭暴力。

更為直接的原因:

在三年中因酗酒引發的家庭暴力有124件,占所調查家庭暴力案件的34. 44%。在其他幾種常見的原因中,因家庭瑣事而引發的家庭暴力案件僅次於因酗酒而引發的家庭暴力,所佔比例在2008年至2011年三年間分別為18. 92% , 21. 74% , 17. 16%。另外三年來因賭博引發家庭暴力佔7. 78%,,因疑有外遇和草率結婚而導致的家庭暴力各佔8. 61 %,因經濟糾紛導致家庭暴力的佔9. 17%,因施暴者性格暴躁導致的家庭暴力佔7. 5%.

既然講根源,不妨從犯罪原因的角度解釋。目前有幾種理論,例如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冷漠。甚至有研究發現早期虐待和MAOA基因同時存在時會增大犯罪概率。還有一個比較詭異的發現是母親懷孕時吸煙和孩子犯罪率有關係,這一類研究是從神經發育、共情能力缺失的角度做的。更多見Delisi, Piquero (2011)。

(以上為2017.4.5,以下為2017.4.22更新)

比較有趣的是,來自中國的研究表明,經濟壓力很大(OR=16)、兒童時目睹父母動手(OR=4),違法亂紀(OR=5)是家庭暴力的風險因素,而自我受到情感虐待只帶來了1.3的風險( 毋嫘等, 2013)。對比英文提到的原因,我只能說國情真的差別太大。 柳娜等(2015)也認為目睹家庭暴力和暴力嚴重程度相關較高(r=0.6),而遭受家庭暴力相關卻較低(r&<0.3)。這也表明家庭內的教育才是中國家庭暴力的「根源」。

對於遭受虐待問題,我猜測,遭受家庭暴力在中國文化下可以是一種「管教」,在美國不是,同時中國的文化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目睹家庭暴力都不能用文化解釋。故而美國更容易得出遭受虐待和家庭暴力的關係,而中國這種關係會比較弱。我在想像做基因的人看到這些結論的表情。

李洪祥, 閆曉玲. (2012). 吉林省長春市2008至2010年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實踐情況的調查報告. 當代法學(3), 78-86.

柳娜, 陳琛, 曹玉萍, 張亞林. (2015). 家庭暴力嚴重軀體施暴行為的代際傳遞——目睹家庭暴力.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3(1), 84-87.

毋嫘, 洪煒, 任雙成, 麻超. (2013). 婚姻中嚴重軀體暴力行為的個人-家庭-社會因素.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27(4), 294-298.

Delisi, M., Piquero, A. R. (2011). New frontiers in criminal careers research, 2000–2011: a state-of-the-art review.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39(4), 289-301.


多謝劉柯 的邀請!

研究家庭暴力,一定要導入社會性別視角。

什麼是社會性別?社會性別是社會對兩性及兩性關係的期待、要求和評價。社會性別在社會制度(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和個人社會化過程中得到傳遞和鞏固。

換言之,生理性別不是造成兩性種種社會差異的直接依據,是社會性別文化形成了男女之間的差異,比如,在社會文化的描述下,形成了男外女內、男主女從的角色分工,男剛女柔、男才女貌的角色期待,男尊女卑、男優女劣的角色評價,男高女低、男強女弱的社會地位等等。

因此,從社會性別看兩性關係,男性對女性的歧視和偏見是普遍存在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的客觀事實。在大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男性仍然在社會中處在主導地位,對女性實行著控制和支配。

在家庭生活領域中,家庭暴力反映出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間的權力控制關係。施暴者通過行使暴力向受害者顯示自己的權力,使受害者屈服和恐懼,由此實現和維持對受害者的支配和控制。家庭暴力的主控方,往往是男性。

在探究家庭暴力的原因時,人們(尤其是施暴者)往往會找出許多具體的「原因」,例如施暴者有壓力、醉酒,或受害者「有錯」等。但這些「原因」都是表面的,或者說只是誘因,不能僅僅認為是個人的人格和修養問題、或簡單的不良習慣,家庭暴力的根源就是性別歧視,不消除性別歧視,家庭暴力是非常難以消除的。

施暴者的行為可以在社會、家庭和個人因素三個方面來看待,施暴者的行為正是社會、家庭與個人因素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的結果。施暴者的人格因素與社會和家庭的文化息息相關,根源仍然是性別的不平等。

傳統的社會兩性文化塑造了男性的優勢心理,社會文化鼓勵男性追求「陽剛」、「勇猛」,並允許和慫恿他們用暴力證明自己的地位和解決問題。與此相應,社會文化認為女性的價值低於男性,並應當服從男性的支配。這種文化實際上是在默許男性對女性的施暴,當一個大男子主義思想強烈的男性認為妻子或女友沒有忠實履行女性的屈從義務時,他就「有權」對她施行暴力。

家庭中有暴力的傳統是造成家庭暴力的重要原因,暴力是有可能通過行為學習和模仿直接傳遞給下一代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緊張、態度敵對、溝通不良也是暴力發生的原因;由於經濟困難、子女教育問題、家庭變故的刺激、個人意見不合等造成的精神壓力和危機,也是暴力的影響因素。

個人因素方面,涉及了施暴者的人生經驗、行為的模仿和學習、人格因素。施暴者如果在兒童時期目睹暴力或遭受過暴力對待,會產生某種創傷性體驗,有可能會慢慢出現暴力傾向;施暴者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一些人格特質,可能使他們在整體對待自己、他人、家庭和社會的態度體系上、行為方式上帶有性別歧視和暴力傾向,個人的特點包括自卑、依賴、低自尊、憎惡女性、能力缺乏、非理性信念等。


提問問到是什麼樣的人格缺陷,其實我覺得不是,所以來回答一下。

@甜閣下提到了社會性別(Gender)這點真的超棒,家庭暴力真的是社會性別的問題,大多數加害者是男性,可以說加害者的臨床問題是男性的臨床問題。

產生家庭暴力的原因很多,暗默理論強調男性無法言語化表達情緒時,錯誤地行動化(施暴),以軀體表達。

一方面,男性本身不擅於語言、情感表達,更加強了這樣的趨勢。社會對男性力量的期待,更加促成了這點。

還有就是原生家庭,暴力的家庭連鎖也是存在的。

特別是上一代,60後、70後當時受到的教育手段,一般都很很「原(cu)始(bao)」。

打罵大概是多數,不過也難免,畢竟那個年代吃飽飯啥的都成問題。

這樣遺留下來的「暴力餘波」相信也不少。

說到這裡,就想上個圖。

被害者到加害者,這是個很大的課題。

壓力說也是存在的,工作上受氣,然後在家裡尋求發泄也是可能的。

並且這些都發生得潛移默化,很難被察覺到。

但我還是比較傾向於日本這邊的理論,他們覺得暴力的條件有二:

1)封閉的關係,2)力量的差異

只要具備這兩個條件,暴力很容易發生。

家庭暴力是種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往往關係越來越封閉時就需要有所警覺,發生暴力的可能性會提高。

公司組織也是一樣,過於封閉的關係,也會造成員工與領導之間的安全問題。

這裡力量的差異幾乎是受社會性別決定的,男女之間的力量差異越懸殊越可能發生。

力量的定義也是廣泛的,經濟的(還是覺得女性有工作的話,會危險小些)、體力的、人際的等等。

當然,要說親密關係開始於完全的平等也是不可能的,大多數關係都是因為最初的不平等才開始發展的,比如老師和學生,母親和嬰兒。

不過,說實在地,這些情況下都是可能發生暴力行為的。

P.S.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不是所有的被害者都會成為加害者。

不對,應該說不是所有的家暴「倖存者」都會成為加害者。

恰恰是很多人因為超越這份經驗,才會變成了更好的人。

他們可能是治療師、諮詢師、警察、律師等等...


在於雙方的談判技巧都不怎麼樣。


我親眼看到爸爸打媽媽,具體的說,是用家裡的蜂窩煤把媽媽的下巴砸破了。

原因是那一時期我爸爸事業不順,心情苦悶。媽媽對他冷嘲熱諷,還炫耀自己最近事業順利、心情愉快。

我爸是事業長期不順的,性格原因占很大一部分。也許我媽曾經鼓勵過他。可是我記事起他們就是冷戰了,我媽媽一直冷嘲熱諷、漠不關心我爸。那次動手只是一個小高潮。

後來他們的朋友在中間斡旋調解,他們和好了。和好之前是他們的朋友對爸爸開的批鬥會。我媽媽後來得意地告訴我。我在想,她有什麼好得意的呢?愚蠢啊。後來,我爸爸出軌了。

我的感受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破裂到無以復加了,以冷熱暴力、虐待對方為樂趣。我媽被打,80%都是她自找的,作。

我爸就打過那麼一回,我記事起。他也沒打過我,沒遺棄過我。我媽就每次在我成績不佳或任性時聲稱要不再管我。她還離家出走過1次,准離家出走1次。我變得特別沒有安全感,青春期拚命學習以爭取一點安全感和關愛。

家庭暴力的根源,是自身的問題,兩人的互動,最終還是自身的問題。性格缺陷是一方面,愛人之心是另一面。

家,因愛而生的庇護所,應該是充滿溫柔的地方。凌虐、侮辱、冷漠都是溫柔的反義詞。愛還在不在?好好問問自己,愛還在不在?愛的話,愛得正確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一直在想,喂,什麼樣的關係里才會動手打人啊,這樣的關係得有多失敗啊!

可是轉念一想立刻覺得不對,家庭暴力可遠遠不止夫妻之間動手打人這麼簡單,而且有暴力行為出現的關係,在眾人眼中,也未必是典型的失敗。

所以搞清楚家庭暴力的根源,就首先要釐清家庭暴力的含義,以及那些行為屬於家庭暴力;然後再從這些行為出發,分析家庭暴力產生的原因以及社會根源。

我們都知道,身體暴力和性暴力屬於家庭暴力。身體暴力顧名思義就是用踢、捏、摑打、擊打、掐脖子等方式對戀人造成身體損傷,甚至致死。性暴力則包括威脅或者強迫你與之發生性行為,用你不喜歡的方式發生性行為,拍裸照等等。調查稱超過2成的婦女曾在婚內或情侶關係內被強暴,在一些地方的女性暴力犯罪中,70%的女性因殺夫入獄,他們無一例外都遭受過性暴力、性虐待。但是在中國,婚內強姦是不是罪仍有爭議。

而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些些行為也屬於家暴。包括經濟控制,停止或敷衍性生活,冷暴力,限制人身自由,家庭中兒童遭受的暴力,家庭成員間的身體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行為等等。如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經濟控制是一種尤其常見的暴力行為,在美國一些州和澳大利亞等地,經濟控制被法律認定為家暴行為;一些人以停止或敷衍性生活作為討價還價的資本,以此對妻子或丈夫進行懲罰;一些關係中雙方產生矛盾時,漠不關心對方,不理不睬,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簡訊轟炸,電話查崗、盤問你的行程,干涉你正常的社交、干涉你的喜好、衣著、日程等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為屬於家庭暴力;家庭中,孩子經常遭受來自父母的暴力,這也屬於家庭暴力。而家暴也不僅限於夫妻之間或父母與子女之間,包括家庭成員間(如婆媳之間)的暴力,父母對同性戀子女的暴力,都屬於家庭暴力。

其中,關於親密關係暴力(比家庭暴力範圍要窄)的定義,我們之前有更詳細的回答:如何辨別親密關係中的冷暴力,遭遇時應如何應對? - 荷小愛的回答 ,在此不再贅述。

說完了現象,我們來說說原因。

導致家庭暴力的直接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一方相對另一方更高的感情投入,以至於沒有安全感,也可能是被戀人背叛或拋棄而由愛生恨。對於家庭成員間的暴力而言,很可能是受到家庭的影響。不過,通常來說,如果命中以下這些因素,那麼發生戀愛暴力的概率就會增加。

  • 一方或雙方認為暴力行為是正常的
  • 心理問題或人格障礙
  • 攻擊性行為
  • 濫用酒精、煙草和毒品
  • 認識的人中有戀愛暴力的案例
  • 經歷過父母之間的家庭暴力或童年時經受過包括性暴力在內的各種暴力
  • 較早發生性行為或有多伴侶關係
  • 經濟壓力
  • 教育程度低
  • 家庭中明顯的性別不平等、男性在家庭中佔有支配地位
  • 之前戀愛關係中經歷過戀愛暴力

內容來自於我們的resource:什麼導致了戀愛暴力

這些導致家庭暴力的直接原因我們都似曾相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家庭暴力的「遺傳」。這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遺傳」,而是一種社會學習的過程,就是所謂的家庭暴力的傳承性。即,從小生活在充滿暴力家庭中的孩子,從小看到父母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用暴力來「溝通」,他們中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學習了這種交往方式,在未來的親密關係中傳承了暴力。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家庭暴力便是這樣一代代「繼承」了下來。茗珀 的回答中,引用的公益廣告圖片來自墨西哥,右上角的文字就是「70% of abused children turn into abusive adults.」

那,如題主所問,家庭暴力的根源到底在哪裡?是不是一些人的人格缺陷呢?

其實並不是。人格缺陷只是直接原因,和醉酒、教育程度,有經濟壓力等一樣是一個表面原因,前面也提到了。

暴力本身是一種試圖控制他人的手段,通過控制他人,來實現權力。家庭暴力往往是家庭中權力關係的體現,雖然我們前面提到兒童男性女性都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是家庭暴力中,受害者多數是婦女和兒童,其根本原因是不平等的社會性別關係及其權力分配,它根植於傳統的社會性別制度中,而這也是基於性別的家庭暴力廣泛存在並難於消除的原因所在。這些暴力行為,反映出施暴者和受暴者之間的權力控制關係,施暴者通過行使暴力向受暴者宣示自己的權力,使受暴者屈服,由此實現和維持對受暴者的支配和控制。同時,社會缺乏對女性權益體制性的保護,也縱容了暴力行為的發生。這樣的的支配、控制和保護的缺乏,使很多家庭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但實際上身處其中的人卻痛苦不堪。

對於遭到家庭暴力的兒童來說,對施暴者的縱容,對受暴者造成的傷害往往是更加長遠的。他們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將加諸自身的暴力返還給他人和社會,對自己、對社會造成更可怕的傷害。所以,意識到這些,我們就更要對家庭暴力零容忍!離婚!離婚!離婚!報警!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如果真的不幸遭遇家暴,可以參考這些內容:藍翔校長妻子於 3 月 1 日申請的「家庭保護令」是什麼,在反家暴過程里能夠起到怎樣的作用? - 荷小愛的回答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ovematterschina


心理學對家暴的大多看法或分析是捨本逐末避重就輕的,什麼家排系的追溯祖先更是可笑,原始社會更祖先更暴力,那是當然的,誰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不是給打大的?大家是不是都人格缺陷的獸人的後代?

家暴不是家庭關係的創新,更不是人類所獨有,親代使用暴力教導子代是自然界的普遍現象,反而是人類社會進化後減少了暴力行為的同時逐漸擺脫了家暴

所謂簡單粗暴,最直接有效,非要說施暴者有啥缺陷,只能說其所在的環境還比較落後不夠文明,沒用上更先進複雜的說教手段,拜託不要覺得自己褪了毛就覺得人家大猩猩有缺陷好嗎?


知乎上的第一篇回答,純屬個人觀點,請各位大神不喜勿噴。

有句話說,什麼叫長大?長大就是我們都漸漸地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的模樣。

以下舉三則小例子:

【1】你周圍的人太世故,戴著有色眼鏡看人,你心裡很不平衡,但你想著,舉世皆濁我獨清,讓人三尺。有些人對待他身邊的人,彷佛前一秒還是所謂「相見恨晚」實則莫名其妙套近乎的狗皮膏藥,後一秒就變成了隨時可以爆炸、想和你同歸於盡的煤氣罐!有一天,那個煤氣罐一樣的姑娘在你面前,對的,終於也對你爆炸了,於是漸漸的你也變得世故了。

【2】你周圍的人太冷漠,你關心別人的想法,照顧別人的情緒,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吃了不少閉門羹,每一句「怎麼了?」都會換來一句「沒怎麼」甚至是「要你管?」,你情緒一次次崩潰,為尋求自保,於是你不得不學會了對他們漠不關心。

【3】你的童年時父母約束你,你只能順從;你很不滿,和你的小夥伴們說以後我對我小孩一定不包辦,可是後來你對你的孩子也是如此,因為當初在這樣的情況下,原生家庭里,你的父母也是包辦的,你潛意識裡不會覺得這件事情原來竟然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深深地擔心如果他們不按照你設計好的道路前行,人生是否會變得很糟糕?如果刻意迴避,過分信任孩子,可能不僅起不到讓他們獨立、成長的效果,還可能走到放縱他們的極端。

【事例總結】

一方面,身邊人對我們正面的或者負面的影響會將我們同化,另一方面,即便我們有著強大的意志,不願意被同化,那麼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在面對危急情況時,無力採取其他的方式,這種情況下如果採取極端態度規避原生家庭的映射,往往可能會走到另一個極端。

人總是依靠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及以往的實踐經驗來判斷一件事情的處理方法,換言之,決定你為人處世的是你的世界觀,而具體到操作就是方法論。你可以通過受教育,不斷修正你的世界觀,調整你做事的方法論;但大家受教育程度不是都一樣的,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經歷過的。當我們遇到我們從未經歷過的事情,往往就不得不以身邊親人、朋友曾經的處理方法來作為自己衡量、以及處理的尺度,也就是以前人的做法來制定你自己的方法論。也許我們會將他們的經歷作為經驗學習,抑或是作為教訓來借鑒,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都無法保證我們不走極端,也不能保證我們能找到處理自己當前遇到的這件事情的準確、合理的平衡點。

言歸正傳,與伴侶的相處方面,如果自己的父母、七大姑八大姨都是以爭吵來對付分歧,以家暴來結束爭吵,自己也一樣下定決心,以後不要像他們一樣。可是在面對分歧的時候,卻不知道除了爭吵,還有什麼行之有效的方式來應付?除了家暴,爭吵又該如何結束?


基因,暴力從來就植根於人性,從來就沒有斷絕過,過去是這樣子,現在是這樣子,將來還是這樣。

家暴算小問題了,在政治領域,統治者為了政權的穩固,把所有的金屬沒收,鑄造九鼎,以為就沒人能造反。

暴力本質上關乎權利和利益,在家庭也是一樣。


原生家庭的深遠影響,可以一直向上追溯到對上幾代祖先

說到施暴者的人格缺陷,大多是因為他從小就在一個充滿暴力,負面情緒,絲毫沒有愛的環境中長大。他不懂得什麼是愛,他不懂得什麼是正確的愛的方式,因為他的原生家庭中沒有任何人教他。他只學會了施暴,他以為這就是愛的表達方式,因為他的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對待的,在他的童年,這種施暴的方式已經深深植入了他的潛意識。長大以後,他成家了,如果他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所在,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作出改變,他還是會用施暴的方式去對待家人。


(多圖)這是我故事的一部分。是關於我的家庭情況:(持續更新)

..............以上這個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

....................更多內容,貼吧同步,持續更新:

會思考的心靈筆記 來自[@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com/p/4044664145?share=9105fr=share

以下是我小時候的故事(綠色頭像是本人):

注一下:

到這裡為止,之前所有故事後續的具體內容今後將會同時在這裡進一步更新「敬請關注」:

時間飛快,一個孩子十八年的變化 來自[@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com/p/3763363679?share=9105fr=share2015-10-01


從來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我家父母冷暴力尤其厲害,動手打我就記得一次了,那是我上小學三四年級左右的時候,父母動手打起來了,母親跑到外婆家住了一個多月。

因為在這種詭異的家庭裡面成長起來,我看事情可能也是有偏頗的,但據我觀察,我家暴力的根源是有個差勁的爺爺奶奶,尤其是奶奶。孩子跟著誰長大,被怎樣教育非常重要,甚至跟先天的基因關係都沒有那麼大。奶奶有兩個男孩,兩人之間相差六歲,外貌、性格迥異,一個像爺爺,一個像奶奶,叔叔雖然因為從小受寵相對比較容易相處得多,但也算不得什麼健全的好人吧,跟嬸嬸沒啥矛盾,倒是有那麼一點互相填補的意思,卻也是特別不會關心別人,特別自私的。爸爸也是這樣的人,而且更嚇人,一般孩子們都會躲著他。因為他們被同一個小心眼又懦弱無能,一身奴才骨頭的奶奶帶大的,奶奶的三觀裡面,女的就是下賤的奴才,要吃最差的,干最臟最累的,挨罵挨打都是應該的,但她被爺爺罵了之後,背地裡又各種詛咒。她總是把東西放到壞才許可家裡的女人吃。我媽結婚後,那會兒還不能吃全白面,一鍋饅頭,白面的給家裡的三個男人吃,女的吃窩頭,我媽抗議,我奶奶就跑到爸爸面前挑撥是非。媽媽懷孕我的時候,家裡還是照舊隔三差五荷包三個雞蛋,分給家裡的三個男人,女人只有喝湯的份,因此我媽和我爸吵了一架,我爸覺得理虧沒吭聲。但後來不知道我奶奶又跟我爸嘀咕了些什麼,我爸稍稍改變好的態度又變壞了,跟我媽吵架也變成尋常事。我想,如果父母婚後沒有跟這樣惡劣的家長住在一起,媽媽那麼一個有愛又明理的人,是可以教會爸爸正常的人之常情的,可惜,卻是媽媽孤身一人墜入了那麼一個畸形的家庭裡面,做出一點努力與改觀,就會被毀掉,自身也陷進了泥潭裡面。母親在正常的家庭裡面長大,天真到傻,根本沒有想到世間還有如此奇葩,也沒有想到這種家庭會給她一生不幸,鬧鬧騰騰一直沒有離婚,到現在,三十多年的互相消耗,父母都算不得什麼正常人了,都是傷的體無完膚,還揪住機會彼此互傷。

奶奶那個老禍害還頑強地活著,她已經快九十歲了,父親、叔叔都拿她沒奈何。夏天她跟著叔叔一家住,住在靠大街,總是穿了破爛的袍子跟個老叫花子似的倚在牆角,嬸嬸給她買的衣服,媽媽給她做的衣服,都壓箱底裡面不穿,大家都氣的不行,卻毫無辦法。奶奶也經常挑撥叔叔跟嬸嬸的關係,但嬸嬸不像我媽那樣天真、溫和,也不會因為她是老人就一味退縮,所以奶奶賭氣連飯都不吃嬸嬸做的,花著在我家我媽給的零花錢自己買來獨立開鍋立灶。冬天在我家我媽還時常哄著她,但無論對她怎麼好,一旦母親娘家的親人來了,奶奶必然化身架舌精,對母親各種褒貶,甚至杜撰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外婆家那邊的人也是溫和有禮的人,遇到這種情況一般就是打個哈哈趕緊走人,然後都不願意在冬天來我家走親戚,怕遇到這個討厭的老太太。她也是這樣當著嬸嬸的娘家人對嬸嬸各種褒貶,嬸嬸的娘家人則裝沒聽見,直接跳話題,每次都把老太太氣的不行。我見到老太太生氣私下卻會開心,跟我媽說我媽罵我沒良心,但我還是認為,把良心奉給賤人,只會被踐踏到自己的良心也丟掉罷了。

奶奶一輩子重男輕女,爸爸生了兩個女兒,叔叔生了三個女兒,五個女孩兒她哪個也不喜歡哪個也見不上,大家也都沒一個喜歡她。探望也好,買東西也好,給零花錢也好,都是盡著自己應盡的孝道罷了,她沒有疼愛我們,又怎麼能指望我們回報給她愛呢?除了我與叔叔家的老大,哪個孩子沒有公然表示過希望奶奶不存在呢?

古語有云,慈母多敗兒,怕慈母不是真慈母,而是我的奶奶這種扭曲的人吧。那種家庭暴力代代相傳的家庭,如果被施暴者的三觀正常,也不至於傳遞到下一代吧,因為施暴者肯定是毫無理性可言的,跟精神病人一樣,你不能指望一個異常的人去改變,要改變要緩解,只能從正常的人那邊入手。說起來好像正常的人要吃虧,但從長遠來看,其實是雙贏的。

公婆存在問題的話,新婚夫婦千萬不要跟公婆住在同一屋檐下,也不要將孩子託付給那樣的人幫忙照看。

---------------補充(家庭史):

奶奶的問題,跟其自身的成長經歷有關吧,生在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家庭裡面,18歲卷著小包袱嫁給我爺爺,我爺爺那會兒16歲,嫌棄她死活不要她,跑出去當兵八年毫無消息,奶奶就本分地守著寡,大家都以為爺爺死在外面的時候,他回來了,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奶奶趕走,太爺爺給他跪著求他把奶奶留下來,爺爺是個暴躁的人,愛打人又愛罵人。奶奶自私又笨手笨腳,性子不討人喜歡,持家又不行,爺爺貌似是又懶又比較講究的人,兩個人根本不對盤。不知道出於誰的原因,夫妻倆一直沒有孩子,直到奶奶36歲的時候才生了第一個孩子,孩子周歲的時候生了大病,又恰好是大饑荒那年,奶奶帶著他去娘家過周歲,孩子半夜裡死在了奶奶娘家的炕頭上。過了一年,又有了我爸,各種嬌寵,雖然物質方面跟不上,但在其他方面,簡直是當佛爺供著的,我爸的自私、執拗、毫不顧及他人感受等等的惡習,應該就是如此養成的。又隔了六年,才有了我叔,我叔從小又白又軟萌,又是老來子,聽說直到6歲都一直被抱著。叔叔8歲的時候跟著爸爸這些大孩子扒車玩兒壓斷一條腿,爸爸只知道用力揍這闖了禍的熊孩子甚至都沒有別的表達。叔叔的傷養了幾年才徹底好,媽媽跟爸爸相親的時候叔叔都12歲了,還常被人抱著跟個小孩子一樣。爺爺長得又瘦又小,當兵的時候跟著軍醫照顧傷病員,回來後就做了赤腳醫生,還蠻有兩把刷子的,在村裡聲名漸好,收入也過得去,但是家裡的生活因為有個蠢笨媳婦並沒有得到改善。據說,別人一拉車玉米一晚上就剝完了,我奶奶要剝半月。一雙棉鞋別人三天就做完了,我奶奶能做半年。地里就幾畝地,每年都要荒一畝,收的玉米還要因為剝得不及時霉變一部分。做得飯菜也超級難吃,以致於爺爺一直熱衷開小灶。不知道奶奶怎樣在爸爸面前說爺爺的壞話,爸爸與爺爺的關係一直不好。媽媽過門之後生活裡面變好了,因為媽媽很能幹,爺爺每天都美茲茲,媽媽說那會兒爺爺穿得像個幹部似的,每天將房子打掃得一塵不染,早飯後就砌一小壺茶慢慢地喝,如果有人上門求醫就去忙,忙了回來還是優哉游哉。媽媽會炸油條、炸麻花,包餃子做餡兒餅,搗鼓各種吃的,爺爺也會,雖然物資匱乏,但弄一口小鐵鍋弄點小花樣,調劑生活還是有的。奶奶還是各種背後壞話,尤其看我媽不順眼,生活的改善在她看來那是大手大腳、鋪張浪費。地里的活兒干不完,我媽喊著我爸、我叔都下地,奶奶覺得太逆天,因為我爸還要上班,下班時間再多也應該玩,我叔還小(已經十六歲)。奶奶的各種作為,一度是鄰里之間的話柄。小時候被開玩笑,基本都是圍繞奶奶展開的。好日子沒有持續多久,我還沒滿兩周歲,媽媽又生了淘氣又有輕度齶裂而不能自己吃奶的妹妹,妹妹必須人工餵奶粉,無論是奶粉錢還是功夫,都給家庭增加了巨大的壓力,然後爺爺得了肝癌,從收玉米的時候開始病,轉年正月十五就過世了。媽媽又得了闌尾炎住院。奶奶從爺爺過世之後就駝背了,60多歲看上去跟七老八十似的,然後之後的三十年她除了臉上的褶子增多又減少,頭髮由花白變灰白,別的幾乎就沒變過。聽說奶奶一生都多病,起瘡長癩,腰痛頭痛,沒有人想到她能活過六十歲,更沒人想到她九十歲高齡還能自理,神志清醒。我覺得奶奶也是個強人,只是成長環境和人生經歷太杯具,養成了她那麼多招人恨的性格。而她可悲地只長了年紀,毫無進步。山能挪,性難移,我本人都一直很避那些不良的成年人,因為他們幾乎不可能改變了;也一直願意改變自己,成長的環境太不良了,如果沒有自己的改變,只能活得跟祖輩一樣的垃圾。


心理上認為自己擁有對家庭、成員及一切物品的絕對管制權


好像以前看過男的那方面不行的會家暴。自己本身是弱者,所以要在更弱的人身上找存在感


小時候也受到家暴,長大後我爸打我我就打他..然後他就不打了。


通常只有五羥色胺水平高於常人的人,在童年環境影響下(如:受到家暴),才會出做出家暴行為。缺一不可。


(1)沒有經濟地位
(2)大男子主義加上女人的軟弱
(3)社會環境的污染
(4)基層社會防範控制乏力
(5)施暴者的文化教育水平低,素質差
(6)雙方武力懸殊過大


當其中一方沒有其他人任何能力解決家庭問題的時候,就只能使用武力了。所以使用家庭暴力的人是十分無能的。

另外,對家人施暴,就是對完全無可能威脅自己的人施暴,這也是一種十分軟弱的行為。

無能軟弱的人,就是家暴實施者的特點。


沒有愛 所以傷害


推薦閱讀:

日本的全職太太怎樣使自己不跟社會脫節?
請專家分析一下,這樣的夫妻關係正常嗎?
娛樂圈裡哪個女明星最會馭夫?
當你知道老公出軌,拿到小三電話地址,你會怎麼做?

TAG:心理學 | 夫妻 | 家庭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