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眾籌模式會成為電影投資的一種新模式嗎,其在電影融資方面的潛力如何?


電影投資領域的概念是B2B,而眾籌的概念是C2B。

以Spike-Lee為代表的,在kickstar上眾籌成功的名人,其目的並不僅僅是向大眾融資,而是在籌錢的過程中「籌人」,一方面為影片積攢人氣,另一方面為制、發、放的價值最大化獲取詳實的數據支持,讓眾籌成為宣傳營銷的一部分。正如@梁巍 提出的「榮譽營銷」的概念,使得營銷理念貫穿立項——上映的全過程。

在好萊塢,以這些同志的名氣、聲譽和個人魅力,100多萬美元的成本,有大把獨立製片公司願意投錢,何苦費力去草民聚集地吆喝呢,只不過在挖掘C的最大價值。

所以,眾籌模式只是為獨立製片人開發了一條新的可行性方案,同時成為電影投資的一種新嘗試。但由於體量小、時間成本大,不足以大規模複製,也就是說不能成為影視工業體系中的常規模式。

眾籌對影視行業的影響,請見 怎麼看待《美眉校探》在 Kickstarter 上迅速募集到資金這一事件對影視行業的影響?


2016.07.07更新

說句題外話,《大漁?海棠》明天就要上映了,當時寫這篇答案的時候預定上映日期還是2015年11月11日,到現在又過去一年半多了,相信影片和背後的團隊一定又經理了很多。希望影片票房大賣,現在點進點名最早的眾籌頁面看的時候,還真的有瞬間穿越的感覺。

-----------------------------------------

把眾籌作為一種模式的話,在維基百科裡有「群眾募資「這一詞條(或稱「群眾集資」、「群眾籌資」,簡稱「眾籌」)

具體是透過網路平台展示、宣傳計劃內容、原生設計與創意作品,並與大眾解釋讓此作品量產或實現的計劃。有興趣支持、參與及購買的群眾,可藉由「贊助」的方式,讓此計劃、設計或夢想實現。在一定的時限內,完成事先設定募資的金額目標後即為募資成功,可以開始進行計劃。

一般而言群眾募資是透過網路上的平台連結起贊助者與提案者,用來支持各種活動,包含災害重建、民間記者、競選活動、創意募資、藝術創作、自由軟體、設計發明、科學研究以及公共專案等。根據Wiki的資料,全世界第一個產生的Crowd-funding活動,是1997年的英國樂團Marillion。他們透過從廣大的群眾中募集款項,成功的募集了6萬美金,成功地完成了美國的巡迴演出。

而提問中提到的Kickstarter則是在美國大名頂頂的眾籌模式的網站的範本,雖然建立是在2009年,但募集到最多資金的項目Pebble: E-Paper Watch 已經募集到10,266,845美元,並且馬上要在百思買上開售。

而Kickstarte 在國內也擁有學習者,從最早的點名時間 到眾籌網,都是不錯的樣本。眾籌模式,在這個個人角色越來越凸顯的時代,確實是一種新興又富有潛力的融資方式,但具體是否適合,也只有具體情況才能判斷。

說完眾籌模式,讓我們再來看看電影的眾籌,國外有Spike-Lee等各種明星發起的獨立影片項目,以及最近頗有名氣的《美眉校探》。

而國內不得不提的的兩個例子是《大漁?海棠》和《十萬個冷笑話》,兩者都是在點名時間上發起的影視眾籌項目。

前者最後完成了籌集120萬的目標,最終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裡收穫來自3596位網友的1582650元資金。

想要觀看這部作品眾籌階段10分鐘樣片版本的這裡有鏈接【中國劇場版動畫的希望】大魚海棠--撼動心靈的美

另外點名上眾籌的鏈接是大魚·海棠—感興趣的話可以研究重溫

更多的信息在BT首部動畫電影巨作《大魚 海棠》(這是官網)

這部電影預計要在2015年的11月11日上映,最後的上映日期在2016年7月8日,期待在影院里能帶給大家一個真正經驗的影像世界。

比起前者《十萬個冷笑話》很多小夥伴可能早就知道了,從今年3月26開始眾籌,這部動畫至今已募到1346000元,來自5348位。(還有兩天結束,數字還在變化中)

點名上的鏈接是史上第一部眾籌電影《十萬個冷笑話》,徵求十萬個微贊助商 點名時間

更有搞笑的《十萬個冷笑話》主創內幕無節操揭露作為眾籌的官方號召。

相比《大漁?海棠》,《十萬個》的融資壓力或許相對小一點,從點名上資助後實物的兌換時限就可以看出。

這是兩個非典型的樣本。

這種眾籌模式對於已經較成熟的電影工業來說,或許很難成為主流,但也將會成為一種電影融資的另類方式。

首先,對於已經有足夠名氣的導演和電影製作團隊來說,因為有較好的利潤空間,這種投資的參與是有很高的門檻的,普通人很難涉足。即使普通人可以參與,籌集到的資金,往往只能覆蓋很小的一部分製作成本,例如之前提到的《大漁?海棠》和《十萬個冷笑話》的投資預算都在千萬以上,目前籌集的資金還不到五分之一。

但我們可以認為這種眾籌也是有它的意義的。

一方面如@余柯兒所說,籌錢的過程中籌人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另一個很現實的因素是尤其帶來的話題性在作品本身素質過硬的前提下是可能帶來真正「大頭」的投資的。

另一方面如@Patrick Gowers所說,眾籌模式之於電影行業真正的意義是為那些小成本的電影帶來了福音。

如以下在點名時間的影視專區的截圖:

各種紀錄片和小清新的校園短片儼然是主角,而它們需要的資金和實際花費一樣也絕非天文數字。

其實從微電影的崛起開始,個人影像,人人導演就是一個大的趨勢,然而正如微電影大熱後的回歸一樣,那些正真能夠得到持續資助的獨立電影人也必須是能持續帶來優秀作品的電影人。

比較好的情況是,通過這種小額的眾籌可以鍛鍊出一些真正會講故事的年輕導演,然後他們在經歷了這些微電影和眾籌影片的磨練後,能有機會正真贏得投資者的尊重,掌鏡,然後有真正經過醞釀的完成他們夢想式的出色影片。

----------------------------------------------分割線-------------------------------------------------

ps.@Patrick Gowers 或許真的是資深人士,才會有這種悲觀情緒。

而我能想到的悲觀情緒在於縱觀Kickstarter上的成功案例,存在著這樣一個矛盾的地方。

無論是Spike-Lee、Kristen Bell還是Zach Braff,他們本身已經身為明星,如果急需資金的獨立電影人初出茅廬就要和這樣的人來競爭有限的眾籌資金,無疑是不公平的。

所以在Kickstarter維基百科詞條的爭議一欄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人批評他(Zach Braff)使用該網站,說名人使用這種網站後,將使人們的注意力遠離一般的電影工作者和其他沒有知名度的創作人」

對,或許這種類似」馬太效應」的顯示狀況,才是真正讓人悲傷又感到無計可施的現實吧。


毫無疑問眾籌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電影投資的新模式了,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市面上許多電影都開始採取眾籌的模式來運營電影項目。似乎對製片公司來說,眾籌使得他們既得到了宣傳又得到了資金;而對於眾籌支持者來說,有了一種便利的參與影視投資的渠道,看上去這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實現雙贏的局面。

但是!!! 我想說的是:

影視眾籌,特別是股權的影視眾籌,對一些並不了解這行的投資人來說,其風險程度並不亞於TMT領域的項目投資。

在談風險之前,我們先聊聊影視眾籌為什麼這麼火?

彷彿從2013年開始,乘著眾籌的春風,各個行業都開始用這種模式來進行融資。這個時候,對於影視業這種需要依靠龐大粉絲基礎來發展的行業牽手互金領域具有類似屬性的眾籌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皆大歡喜的事情,從《十萬個冷笑話》開始,到百度給《黃金時代》做債券眾籌,國內各大股權眾籌平台也先後推出了影視項目的股權眾籌, 到後面的《大聖歸來》股權眾籌的大獲成功,可以說影視眾籌的熱度一浪高過一浪,很多人可能也會有疑惑:影視眾籌真的有表面上看到的那麼好嗎?那些製作優良,陣容豪華的影視作品真的需要那點眾籌資金嗎?

其實和平常理解的只有差的標的需要影視眾籌相反,其實好的標的也需要眾籌資金。

現在一部電影的製作從前期準備、中期拍攝、後期製作、再到送審拿「龍標」、再到最後的宣發,資金的投入貫穿全程每個環節,所以,項目是否能有條不紊的進行,資金的充沛成為了重中之重。

以前傳統的找資金的方式都是拼盤子,就是製片人先拿出一部分啟動資金(完成劇本的及導演主演的敲定),然後找各個出品方(影視公司、基金、獨立影視投資人)共同出資完成後續拍攝的資金。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問題,因為影視投資行業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這裡的資金是相當有限的,項目要想按照預算拿到相對應的足額資金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影視行業要想快速發展就必須打破這層壁壘,發展其他融資渠道。現在越來越多的製片方會選擇眾籌的資金做為出品方。從遠的來說,引入眾籌資金,它不僅豐富了影視製作資金來源渠道,更能讓更多的其他行業人士參與到影視投資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影視行業,包括行業類別、製作流程、運營方式等;從近的來說,眾籌一個項目不僅給項目提供了製作資金,還能在項目創作前期就能免費起到宣傳推廣作用,拓寬了招商渠道,整合更多資源,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所以從擴大影響力的角度來說,眾籌資金優於傳統融資渠道。

相關數據表明,金融資本與影視行業越來越緊密。從徐錚以上市公司股東的身份提前購買了《港囧》47.5%的收益權,賺的缽滿體滿,到周星馳的《美人魚》上映,上市公司給其開出的18億天價的保底發行,到處都可以看到製片方與資本方進行合作運作達到雙贏的例子。因此再賣座的電影也會有通過金融手段來提前鎖定部分利潤,達到前期分散風險的作用,保底發行、眾籌資金等都是合適的金融手段。

現在我們再來談談影視眾籌的風險問題。(這裡我們只涉及股權眾籌,債券眾籌因為有保底收益承諾或相關金融機構提供的擔保抵押,所以不在討論範圍)。

目前影視股權眾籌有兩種,一種是電視劇的股權眾籌(如 大家投平台做的電視劇《花開如夢》);一種是電影的股權眾籌(如原始會平台做的《女漢紙真愛公式》)。

電視劇的眾籌和電影的眾籌有些許的不同,因為一個是TO B的嘛(電視劇只考慮以協議上的價格賣給電視台),一個是TO C的(電影的收益基本靠票房)。因此電影的風險肯定是要大於電視劇的風險的,因為TO C的模式很容易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只要檔期內遇到了一個非常優質的電影,那麼基本上該檔期內大部分的錢都會被該電影賺去,出現強者恆強的局面,而電視劇只要有電視台買就會有收益,因此風險相對可控,當然想像空間也有限,想賺個翻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除開電視劇與電影的這種區別以外,影視眾籌最大的風險就在於溢價!

為什麼會產生溢價?

這要從眾籌資金來源說起。影視眾籌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製片方在拍攝前需要眾籌資金進行項目的拍攝或者後期的製作宣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已經投資該片的某個投資方想將自己手中的股權進行一個資產證券化的處理,也就是將投資該片的股份進行溢價轉讓。舉個例子,一部電影的成本可能只有4000萬,由A、B、C、D四個投資方每人1000萬聯合投資,電影拍攝到一半的時候,其中某個投資方因為需要資金迴流等方面原因,想要將該片的股份進行溢價轉讓,則就可以上眾籌平台,或者找其他投資基金的方式將手裡的股份溢價賣出去,而溢價多少則要根據雙方進行協商,做的不專業的會被動接受很高的溢價,導致最後項目利潤大幅減少,甚至出現虧損。假設那部成本4000萬的電影,其他投資方只要電影1.2個億左右就可以回本(涉及到扣除各類稅收及給院線的錢),但是如果你以一億的成本估值進去,則需要3個億才能回本。

因此對於影視眾籌來說,溢價是其中重要的風險源頭。

那麼影視眾籌目前的行業狀況是什麼樣的呢?大家可能都知道《大聖歸來》這部電影就是通過眾籌大獲成功的標杆,當時投資的89位眾籌投資人,合計投入780萬元,最後的收益可以獲得本息約3000萬元,接近4倍。相信看到這裡很多人都開始對如此高的收益表示激動了,但是我們再看看其他案例:《女漢紙真愛公式》當時眾籌的投資人是以總成本4300萬元進的 ,最後累計票房6300多萬,按照中國電影成本收益比來算,一部1000萬成本的電影需要3000萬票房才能收回成本,因此這部電影歸結於項目投資人基本虧損達到50%。

再舉個例子《喜樂長安》當時眾籌的投資人是以總成本3000萬元進入的,最後這部電影的票房176萬,基本賠的連底褲都不剩了。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說,那麼既然股權的影視眾籌風險這麼大,那我只投債券的不就好了?這種想法看起來似乎是正確的,但是這次《葉問三》的票房造假危機將很多參與債券眾籌的投資人也坑了一把,金鹿財行向投資者出售了以《葉問3》電影內地票房收益權為資產的理財產品後由於母公司涉及票房造假,股價暴跌,金鹿財行也出現了兌付危機。

因此投資這種事情,自己能準確識別出風險比寄希望於一些保本協議更加靠譜。

關於如何控制風險

隨著越來越多的影視眾籌案例陸續上市,最後我們就能看到哪些是真正賺錢的,哪些是給別人抬轎的,總得把握四個原則:

1、投資方私募份額溢價拆分堅決不碰;

2、片方(非導演主演)沒有知名成功案例堅決不碰;

3、投資預算明顯離譜的堅決不碰;

4;投資構成遮遮掩掩的堅決不碰!

先寫到這裡吧,如果後續大家有對葉問三比較感興趣的,我後面再更新。


本人是股權眾籌行業的實踐者,也是天使街股權眾籌平台聯合創始人(天使街 - 專註O2O的股權眾籌平台)。上面的回答已經非常精彩了,在這我想通過案例介紹下眾籌電影的發展。秦怡及其電影《青海湖畔》是第一部在天使街股權眾籌平台合作推出的電影類文化藝術項目眾籌。

2014年9月13日,秦怡老師編劇的青海湖畔電影開機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西寧召開。《青海湖畔》是秦怡一氣呵成寫下的劇本,共3萬字。這個故事在秦怡腦海中縈繞了16年——16年前,她聽到一個真實故事,1985年,一位澳大利亞氣象專家攜夫人到青海氣象局幫助當地搞人工降雨項目,專家夫人在去鳥島的路上遭遇車禍,永遠留在了青藏高原。演員蔣雯麗、海清、黃宏等也將陸續加盟。《青海湖畔》融匯了豐富厚實的人生韻味,在藝術上,《青海湖畔》更是風格優美,畫面漂亮、意蘊深長。《青海湖畔》必將是一部極為好看的電影。

發布會期間,天使街CEO黃超達與青海湖畔編劇秦怡老師現場簽訂了戰略夥伴關係協議。??秦怡老師就此發表了演講。她說:「非常希望互聯網眾籌模式能幫助電影的製作發行,讓草根力量助推電影成功,起到一呼百應的效果。」

近兩年來在國內興起的眾籌概念風靡一時,很多行業都可以眾籌。這種融資模式目前已經開始進軍電影業。天使街不僅準備股權眾籌的計劃案,還有很多電影業的項目諮詢執行方案。擁有很好的資源能在電影的前期、中期、後期幫助電影以籌人、籌智、籌資等更好方式去執行落地。

從14年4月阿里巴巴首先推出了娛樂寶理財產品,開啟了電影資本眾籌模式的先河,4個月後,8月26日,百度宣布,與中信信託、中影集團已達成影視文化產業金融眾籌平台的戰略合作。而騰訊也已經著手在和華誼兄弟方面私下醞釀,這幾乎宣布了中國電影的眾籌時代已經開啟。《青海湖畔》是由著名電影藝術家秦怡老師親自創意、編劇的電影。秦老師今年已經93歲高齡了,獲得過第18屆金雞百花終生成就獎。是中國電影的國寶級人物。《青海湖畔》是她的嘔心瀝血披肝瀝膽之作,集中了她生命的吶喊,濃縮了她畢生的心血。巨大的社會效應和優良的電影品質都將成為電影圈經久不息的話題。?


影視眾籌第一家」逐夢人影視——孵化故事的夢工廠

2016-01-09 逐夢人影視

憑藉影視眾籌模式而成功推出火爆網路劇「夢想系列第一季」之《你是豬么》的逐夢人影視,目前已經進入了「夢想系列第二季」的緊張籌備。

?

《你是豬么》第一季

當然,作為影視眾籌第一家,此次的製作模式,依然離不開互聯網+影視眾籌,依然秉持了號召全民參與影視全環節製作的初衷,依然要廣撒英雄帖,招募想演戲的演員、想拍戲的導演、想寫戲的編劇。

回觀逐夢人以影視眾籌模式打造的夢想系列第一季之《你是豬么》,在項目的劇本研發階段,逐夢人影視就在自己精心打造的影視眾籌平台上,對劇本和編劇人選進行了廣泛地眾籌徵集。

也正因為許多懷揣夢想的寫手、編劇的熱心參與,《你是豬么》才獲取到了各式各樣、爆笑的、感人的、真實的故事和劇本創作素材,使劇本的整體質量得到了有力保證。

同時,依靠此次的故事及劇本徵集,逐夢人影視也與這些寫手、編劇形成了廣泛地合作關係,而逐夢人平台也憑藉自己搭建的影視眾籌綜合資源,為這些寫手、編劇找到了更多的施展才華的空間和機遇。?

「夢想系列第二季」早在《你是豬么》發行階段就開始在逐夢人官網「寫故事」平台開始了劇本、故事的徵集,更多的寫手、編劇、有志在寫作的道路上一展抱負的人們陸續在平台上投入了自己的心血之作。

除了互聯網影視眾籌劇本故事,逐夢人影視還做了相關線下系列活動,聯合了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在內的多家藝術院校,舉辦『300字微劇本徵召大賞』,為他們將自己優秀的劇本拍攝成短片提供技術與資金支持,為有夢想、有才華的大學生創造了踏入影視圈搞創作的機會。引起了藝術院校學生的積極響應和參與,許多學生紛紛在朋友圈對活動宣傳的微博、微信進行了轉發分享,引發眾多好友點贊評論。?

在IP大行其道的今天,影視行業愈發呼籲創作者們把精力投入到原創上,用創作者自己對生活、藝術的經歷、體會、感悟來創作故事。那麼為這些故事、劇本的創作者提供優質孵化場地,就成了必須條件,逐夢人從劇本研發階段入手,為原創故事提供最便捷有效的展示平台,為優秀影視劇的創作提供絕佳故事資源交流工廠。


等到網路電更加普及,眾籌電影會很合邏輯的。

這個就類似起點的小說,類型小說天生就該是互聯網的。

另外,眾籌可以大大減少成本啊。


眾籌模式對於獨立電影或小成本應該有幫助。眾籌獲得經費一般有限,但對於獨立影片應該夠用,另外眾籌還可以利用群眾優勢,在評論中完善劇本,也能對影片的發行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

但對於動輒上億的大製作,我還是悲觀看待。


我參與了成都阿納巴里電影眾籌感覺挺好的想了解的打我電話加微信15634987777


個人覺得影視收益權,也就是票房證券化才是未來。影視眾籌有著先天的缺陷。

首先什麼是眾籌?

這個概念里多少都含有大家一起籌資干點什麼的意思在吧,所以生病有眾籌,創業有眾籌等等。

這就意味著,影視眾籌是幫助製片方拍電影的,然而真正上檔次的院線電影哪裡用得著社會資本來給影片投資呢。

所以影視眾籌平台所上線的項目,質量大多參差不齊——網大、網劇零星混著邊角料院線電影,投資回報不太能得到保障。

影視收益權不一樣,比如《葉問3》,事先出售票房收益權,就是說,你對我票房有信心就來買我的收益權,我先回款對沖一部分風險,電影要是賣大發了,您眼光好,市場敏銳度高,要是電影賠了,反正也有票房回款,不會讓您賠光。挺科學,也挺親民的。

2018年。林超賢《紅海行動》、葛優主演的《斷片之險途奪寶》都開始這麼做了。

然後必須要說到,影視收益權也和影視眾籌一樣具備親民性,以上我提到的兩部電影,雙平台搜「影易寶」,下載這個APP,誰都能投資,良心推薦這個應用,是業界將收益權做的不錯的平台。

電影市場一直以大資金出入的高門檻和高封閉性將普通人拒之門外,但在未來會越發與社會資本相接洽,投電影,分票房這種事,大眾將漸漸加入參與。

安利二維碼:

http://weixin.qq.com/r/kSrx6UnEAhR9rQ2K93_D (二維碼自動識別)


《偷換人生》電影演員都是假的?眾籌集資詐騙到處是坑

2017年7月26日下午,電影《偷換人生》鄭州分享會在天鵝城國際大酒店舉行,電影《偷換人生》投資方永威影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潘成里親自現身場會,招募影片合伙人。

據導演介紹,電影《偷換人生》描述了一個著名職業殺手在受傷昏迷後被一個三流演員利用,從此二人的身份轉換並各自開啟了新的人生旅途……影片預計於今年9月開拍。擬邀國內一線明星和實力演員出演,包括黃渤、徐崢、王寶強、黃宏、孫儷、張嘉譯、宋小寶等都在邀請範圍之內。(嗯,根本沒有這回事)

影片《血狼犬》成功入圍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展,這部集大IP、大導演、大陣容的大作是扎紮實實地火了。但是誰又知道,這部影片是通過非法集資問世,多少投資人血本無歸。永威公司仍舊心懷不軌的走下一步棋。沒錯,就是即將開拍的《偷換人生》電影,號稱為《偷換人生》募集4000萬基金,預期收益為年息6%,還有50%的分紅,投資門檻100萬。(此舉就是忽悠人那些錢多沒地方投的土豪)

這部《偷換人生》影片一經宣傳,火速吸睛。然而當媒體就投資協議向永威影業求證時,溫州永威影業卻表示,《偷換人生》並未簽署相關投資合同。(拿到錢死不認賬)

又是蘿蔔章。2016年,大蘿蔔章從銀行票據、債券市場一路蓋進電影圈,可以榮獲年度最「假」。每個蘿蔔章下,都壓著無數投資人的血汗錢,與眾籌糾紛相比,假借電影名目集資詐騙性質尤其惡劣,一經確認將觸犯刑法,接受制裁。

這些投資人萬萬沒想到,最終別說分紅,連投出去的錢也無法收回。永威影視以開拍電影名義眾籌、集資、詐騙,傷害了不少投資人的錢。《偷換人生》眾籌集資4000萬跑路,翻臉不認賬。此事你怎麼看?


除了花錢買教訓,沒有什麼收穫


當下影視眾籌明顯成為互聯網眾籌一個較受關注的方向之一,對於投資人而言,影視眾籌還是比較受青睞的,它的風險和收益都較高,退出周期卻沒有投資股權眾籌那麼漫長。雖然在國內,影視眾籌的發展可以說是不溫不火,根據盈燦諮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互聯網影視文化眾籌發展報告》,在其所列的38家眾籌平台中,成功籌資金額最高平台亦不過9000多萬元。但可以預見,隨著網路大電影、網劇、網路綜藝、直播綜藝的爆發,影視眾籌無疑將面臨著風口機會。


一說是有非法集資風險!二說是大製作無需眾籌模式,會有大筆資金投入。

我也看好眾籌模式的電影製作拍攝,益處可增加影片前期曝光度,同時需僱用獨立會計事務所來管理費用的收支情況,在影片上映後需採用比例分成的形式來回報前期參與眾籌的廣大"投資人「。


推薦閱讀:

為什麼華誼不採取「眾籌模式」集合眾多網友的資金拍一部電影??
以眾籌形式漢化獨立遊戲應該支持嗎?
眾籌書店和眾籌咖啡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目前籌建農家樂項目,如何眾籌資金?
萬達眾籌有多大想像空間?

TAG:電影 | 眾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