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項羽,在鴻門宴上你會有哪幾個理由告訴自己,不要殺劉邦

楚漢戰爭史之類的我也看過不少了,對鴻門宴的事情還真的沒認真思考過(果然是死讀書呀),看了<王的盛宴>,才忽然意識到,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我看到很多人普遍認為是項羽喝多了,就把這茬給忘了,我倒是不太相信。另外,守備森嚴的軍帳周圍,一定都是項羽的精英警衛隊,樊噲有多大本事能衝破這麼多人進入軍帳之內的?
就這兩個問題吧。

...............................................

額……我覺得大家的回答聚焦在項羽為什麼失敗的問題上了。我說明白點吧,第一個問題,如果能夠設身處地,站在項羽的角度上思考,當劉邦就和你坐在一起吃飯喝酒的時候,你會怎麼想。能夠這樣回答就最好。

第二個問題,我確實不太相信,樊噲能衝破項羽的精英部隊闖進帳中。這真的是一個歷史謎案了,有誰能給出合理的解釋么?


先試著答第一個問題:項羽不殺劉邦。項羽其人率直,鴻門宴結束他有一句話: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足見此人不諳人心暗鬥。劉邦當時也算是個賓客。一個抗鼎的,其心無邪的男人讓他使個壞心眼都是困難的,更別提殺死座上賓了。

毛澤東參加國民黨的政治協商會議也安全歸來,這就是此類事情有意思的一面----當你「該死求朝上」的時候,往往都會逆轉。

如果要怪,我覺得還是怪他身邊的謀士,殺劉邦的計劃是對的,但他們沒有圍繞項羽的性格展開。如果能讓項羽對劉邦怒火點燃,簡直當劉邦為殺父仇人,何愁劉邦不死?

第二個問題:樊噲進賬,我覺得這沒什麼問題,自家主公在裡面,要進賬起碼有個很外交的理由。就算部隊不答應,最多幾個人上來,也不會整支精英部隊都對付他一個。可以說,動靜越大,進去的可能性也越大(除非項羽已鐵了心殺劉邦)

還有一點,很多事情都有巨大的偶然性包含在裡面,病痛,母喪,閃念,突然爆發等等。

由此的延伸

看了樓上關於貶損項羽的看法,我覺得有結合性的說下我個人的看法。劉邦用人,項羽根本沒有可比性。大凡成功的領袖,都有這方面的天賦。曹操,李世民.....

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亂世之下,宋襄公「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晉文公信守承諾,退避三舍,隨著 三十六計,各家兵書的流行,「兵不厭詐」成了很正常的事,到了三國達到一個高潮,並且他的影響力一直到今天還起著作用,其中不乏經典的謀略和戰例。但這種對謀術,謀略的崇拜和推崇卻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會影響,因為老百姓經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各種謀略,計策,看看現在的社會信任度吧!也不能說完全由謀士造成的,也不是劉邦的錯,但這樣的氛圍和思潮,絕對貢獻了很大的力量,從文化上,意識上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項羽必敗。演繹的是所有歷史的悲劇。


沒有特別的原因,就是決策失誤,優柔寡斷。

項羽的失敗很大程度是必然。

1.項羽本人性格剛愎自用,不能用人,不能吸納更多的人才。尤其是錯過了天才般的韓信。

2.項羽代表的是戰國遺留貴族群體的利益,而劉邦代表的是小地主群體的利益。就當時而言,戰國遺留貴族群體本身就腐朽不堪,落後與時代了。而小地主群體正處於上升期。而這,會嚴重影響到用人,用計,選擇。獲得的支持,人才,兵力構成,地區勢力範圍,都有極大的不同。

3.劉邦的炮灰兵每次失敗,都因為有足夠的管理人才恢復兵力和組織架構。 這也是非常難得的。而項羽採取的是貴族精兵,打死一個少一個。但是項羽自己卻沒有真正意識到這點的嚴重性。因為他多次以少勝多,並且有消滅海量秦軍的巨大勝利,使得他忽略了這點。

4.不僅新的功臣難以從項羽這裡獲得封賞,其他一般的士兵和謀士也難以從項羽這裡獲得足夠大的晉陞空間。項羽是個財迷,權力迷,吝嗇鬼。他出身貴族,導致他看不起其他出身貧寒而有能力的人。

不過,項羽有一些英雄的特點,但是其缺點也同樣不少。至少是五五之數。

具體到鴻門宴上優柔寡斷的放掉劉邦,就是典型不知輕重,有謀不能斷,錯失良機,奠定敗局。

1.核心謀士的計策他不聽,猶豫不決。 的確是豎子不足與謀。

2.出身貴族的他總是內心深處瞧不起其他人,對劉邦的危險性有很大的忽視。

3.臉皮不夠厚,卻又做了很多臉皮很厚的事情,讓人離心離德。必然導致重大損失。

4.作為主公,不要求有特別天才,但是一定要正確的決斷能力。從一大堆正確混雜錯誤的意見中選擇好的意見出來。而項羽已經有最好的選擇,僅僅因為其他人的幾句話就動搖。這樣的人失敗本身也不奇怪,歷史上太多了。(比如袁紹,面對進攻良機,也是因為謀士的不同意見,不能正確選擇。而且不僅僅一次。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他原本最有能力做到的,但是他嫌棄天子在自己這邊要天天請示。)

總體來說,劉邦勝利項羽失敗,對天下老百姓來說,遠遠好於相反的情況。項羽就算取得了統治,其實行的也不會是什麼好的治國策略。


項羽是真君子,大英雄,所以希望正面做戰以實力服人。

劉邦一生都是被壓制者,像一頭狐狸,僥倖地存活著等待時機,一有時機就不擇手段、抓住不放。

在歷史上,往往是真小人戰勝真君子。因為君子是規則的遵守者,小人是規則的混淆者。

國人善於無規則亂斗,亂中取勝。  :)


矜持


項羽內心世界:

1、六國軍隊各懷鬼胎,只想搶功(巨鹿之戰),不跟著我走;

2、項氏宗族想要衣錦還鄉,並且有人胳膊肘往外拐(項伯);

3、手下的將軍忠誠度也可疑(英布);

4、那個傀儡楚王居然還跟我對著干,想壓制我,我還不得不打他的旗號真是個燙手的山芋;

5、這個劉邦雖然是個下三濫,但對我表面上都是恭順,可以拿來當個楷模,函谷關的誤會也有合理的解釋,並且我自信我一直盯著他他不會出什麼幺蛾子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個人能力問題,項羽太年輕了;


這個大家只能猜測。

看項羽當時就要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所以說項羽真君子,仁慈,婦人之仁的都可以休矣。

而之所以席間不動手,以我看來,就是殺之無名。

名不正則言不順。

本來有個很好的藉口,如果當機立斷,而不是等到旦日,讓劉邦有機會過來解釋,則距關不納諸侯,殺之名順。

既然劉邦親自過來解釋了,這個借口就失去了,如果劉邦此時在項羽營無故被殺,則諸侯人人自危,必然不肯擁戴項羽,項羽這個霸王恐怕也做不成了。君不見劉邦誅韓信彭越英布等,都得等天下已定之後才好下手。

這同後來曹操之不殺劉備同理。

與後來蔣介石重慶不敢動毛澤東同理。


我想問大家:項羽當時為什麼要殺劉邦?

歷史上真實的鴻門宴只不過是劉邦向項羽表示歸附的一次會面而已。想想地點就知道,雙方已經在函谷關打過一次了,劉邦丟了函谷關,如果你是劉邦,你會在什麼情況下去項羽軍中見項羽?

那麼,既然劉邦歸附了,那他和在巨鹿歸附項羽的其他諸侯沒什麼區別,項羽如果要殺他,那是不是也該把所有諸侯全部殺了


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劉邦的性格。

劉邦不是一個強勢的領導者,或者說不是一個很有主見的領導者。而是一個脾氣比較溫和和包容性比較強的一個人。這樣一種性格的人在為人處事上就表現為和和氣氣,隨遇而安的這樣一種狀態,這在外人看來就比較軟弱和人畜無害,俗稱「好欺負」。我看如今我們同時代的名人當中性格比較相似的比如小米的雷軍。這樣的性格讓項羽沒有感覺到任何的威脅性。相反的,我覺得其實項羽打心眼裡就看不起劉邦,認為他這樣的性格這樣的人根本就成不了什麼大事。不然以項羽的殘暴程度,早就拿劉邦開刀了,怎麼可能放過鴻門宴這次絕佳的機會。而項羽當時在鴻門宴上對劉邦的多次試探後劉邦的反應更加讓他感覺到劉邦的軟弱無能。項羽是一個強者,是一個剛硬暴烈的領導者,只有強者才能被他視為對手,而殺一個在他看來軟弱無能的人明顯違反了項羽性格的一貫性。而項羽也並非像其他答主所認為的優柔寡斷,而是比較果斷的,從他滅秦以及攻漢過程中的顯赫戰績來看,說他優柔寡斷顯然是說不通的。


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統一全國。

以文藝青年為主的粉絲群起碼掉一半。


項羽尊重「賓客權利」 。

【原創考據向】賓客權利的來源


要理由,一條就夠了:

「我今天不想殺劉邦。」

至於樊噲闖進來,他怎麼說也是劉邦手下的高級軍官,沒有項羽的指示,看門的人哪裡敢硬攔?


就一個,掉粉


我乃堂堂楚人貴族後裔,哪能幹這等事!


如三國中,將軍只和將軍對打。


推薦閱讀:

道家如何理解黃巾起義?
为什么经过三国的血腥洗礼,汉民族没有走向复兴而是继续衰落?
為什麼兩漢三國期間,漢中地理重要?
黃老之學與老莊的區別?
若羅馬軍隊與漢朝軍隊交戰,哪一方勝算更大?雙方軍隊數量,裝備差異是否大?

TAG:中國古代歷史 | 歷史書籍 | 漢朝 | 歷史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