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中國沒有描述霍去病、陳湯、班超、蘇武、裴行儉、李靖這些人的煌煌戰績的電影?


拍院線電影是商業行為,如果你是一位投資者,你得首先記住你是一位商人,商人投資,最要緊的就是不能賠錢。題主在這裡問「霍去病、陳湯、班超、蘇武、裴行儉、李靖」,還可能有人知道。我要是問「王海賓、李大亮、契苾何力、韋皋、池夢彪」,大家還知道么?

從來沒有什麼英雄遠去,永遠都只是後人忘懷,電影只不過是體現了人的心意。

不要本末倒置。


想拍史詩大作,要錢要周期,要編導演職人員的水平。錢和周期,擠擠總是有的,水平嘛,沒有。

這些加起來徒增風險,收益恐怕不一定能達到《跑男》電影版吧?
市場雖大,卻沒有佳片大作的份額。

設想漢與匈奴的戰爭,《天國王朝》的場景都嫌小。
如果《跑男》、《爸爸去哪兒》這樣的娛樂電影就能掙錢,哪個商人吃力不討好去拍史詩呢。
低投入高產出為最佳,市場才是上帝。

觀眾那邊要吃油炸食品,你不必動燕窩的心思,安心炸薯條才是正道。

我同各位一樣,想看中國的高質量史詩大片,可是.中國電影這個小吃店的一千客源里只有十個人想吃燕窩,那麼老闆必然不會投資引進設備購入食材的,因為投資收益不成比例嘛。

以家庭婚戀劇為代表,十個演員在單元房裡就能拍出來,服裝穿自己的都行。多低的成本,多大的市場,七大姑八大姨瘋狂追劇。
宮斗戲,皇上、小主、丫頭、太監,齊了。橫店租個外景地,滿清野豬皮一穿,開工!拍完就分錢。
相比之下抗曰神劇還要一大群群眾演員呢,還要一堆槍炮道具外加煙火炸點呢,那投入都比婚戀、宮斗大,但是掙的錢肯定不如滿清野豬皮多。
看著都挺腦殘的,但是每個類型的觀眾群都比我等大的多。

電影也是一樣一樣的。這不是藝術,是買賣。.


一般來說是因為沒有那麼多傳奇故事。

拍三國,那是有三國演義的基礎,不僅是小說,民間還有大量的傳奇故事作為基礎,光評書就有好多。水滸,西遊都是如此,也就是金瓶梅因為誨淫誨盜的嫌疑不好拍,其實金瓶梅真是好書。

如果是所謂民族因素,那楊家將,岳飛的故事拍的電影電視劇都挺多,又怎麼解釋呢?尤其是楊門女將的故事,爛片拍的真不少。

霍去病這些人的故事雖然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沒有細節,大量故事人物都需要編劇憑空補充,然而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憑空編造未必能過審,過審也得被罵。這件事情不太公平,傳統評書民間傳奇故事大多是憑空編造附會到人物身上的,拍成電視劇是沒人罵的。所以為什麼不拍,就是因為這件事情太難,難就難在劇本上。

一句話,歷史細節加上民間傳說不足以支撐一部好看的電視劇,沒法憑空編故事。


樓上的那些,不為人所知所以不拍,這個說法肯定是不對的,羋月沒播之前,我相信知名度完全不及霍去病,關鍵在於不肯用心拍,戰爭場面各種投入大,弄不好還不及一部宮廷劇,所以就算了吧。。。。。還是拍拍各種勾心鬥角戲


因為絕大多數民眾只喜歡各種民間演義中的「名將」,以及滿清宮斗這種沒營養的東西,少有人對中華歷史長河裡,那些真正璀璨的將星,不世出的名將感興趣的。換句話說,喜歡看宮廷里虛構的男歡女愛或政治鬥爭,而不會想看打打殺殺。

但是,殊不知,霍驃騎,俞龍戚虎,李靖,衛青,岳武穆,班定遠,蘇定方,孟珙,李如松,馬援,陳湯等等,這些人物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說一部沒有我不敢打包票,但肯定很少。原因是這些人(在廣電看來)是漢族著名歷史人物。然後你懂的。


什麼叫名將,「善戰之將無赫赫之功」。

真的名將的故事,其實一點都不好看,他們就是拿著10萬軍隊欺負人家5萬的,然後這樣打了十幾次而已。這樣的電視劇拍出來會有人看?

觀眾喜歡看什麼,他們喜歡看張飛一個人喝退百萬大軍,喜歡看趙雲一個人在百萬軍中七進七出,喜歡看周瑜和諸葛亮放火燒了百萬大軍(曹操:我百萬大軍招你惹你了)。

而且不但要驚險,還要傳奇。

陳慶之倒是以少勝多了,但劇情太短。淝水之戰為啥拍的沒有赤壁多,因為赤壁一群人後來還幹了很多可以寫的故事。

所以為啥日本的大河劇年年拍,人家是把一個人從小寫到大的,陳慶之以前幹什麼的?不知道。苻堅後來去幹啥了,也不知道(據說是死了)。

這些事情你都要現編,不增加人家編劇工作量么……

當然你如果名氣大了也不是不可以現編,劉胡蘭也就喊了一嗓子,董存瑞邱少雲也就是「死的光榮」,但因為他們名氣大了,照樣和大河劇一樣可以塑造一個從小到大的人生,了不得和劉墉、紀曉嵐一樣把別人的事迹搬點來么(這裡指劉墉紀曉嵐解縉徐文長等人的故事常常重複)。

就好比《甄嬛傳》,本來作者寫的是一個架空朝代的故事,但出名了,扣個四阿哥的帽子就拍成電視劇了。

當然上面還有很多人舉《羋月傳》的例子。但這個受眾不一樣,而且名將和皇族又不一樣。

羋八子的確之前沒多少人知道,但秦始皇有人知道吧,問鼎、舉鼎最後把自己搞死的秦武王也有人知道吧,秦昭襄王這個秦國在位最長的王(哪怕是放的皇帝中也是前列的)還是有點人耳聞的吧。有了這幾個加成,大家的關注度就上去了。

而且還有風花雪月的加成,有神秘的皇帝生活、後宮生活的加成。為啥當年有:「皇帝拍完拍皇后,皇后拍完拍妃子,妃子拍完拍太監」的說法(當年開拍李蓮英時候的段子),為啥宮斗、大公司的職場鬥爭、豪門內鬥,就是比鄉村裡二丫和翠花的鬥爭吸引人?這些都是有加分的。

而名將呢,這些加成都沒了,整天只能拍他們又打贏了一場仗……所以為啥拍穆桂英的電視劇都比拍楊宗保的多呢?因為哪怕沒有這些加分,寫女人和男人在一起的戲,也比寫幾個臭男人殺殺殺的電視劇更容易火。說到底看電視劇的還是女性觀眾比例高,男性觀眾都忙著玩遊戲呢。


拍不拍的重要因素是群眾基礎,而不是什麼陽謀陰謀厚黑學。

為什麼關雲長拍的再垃圾都有人看?因為家家戶戶都放著一尊神像。同樣的道理,正史上比關羽牛逼的白起,哪怕拍成神作,你有信心拍著胸脯說比關羽能收票房嗎?

這種認為會對當局造成影響所以才不拍的推論完全站不住腳,照這個道理,韓信第一個槍斃,現在拍他還少嗎?水滸第一個燒書,現在不還是四大名著嗎?

——————

原先反對的答案已經找不到了,編輯下


1.拍霍去病,陳湯的話,信不信給你成拍出宮斗戲?難道一開始就想看宮斗戲么?

2.誰來拍?說個拍古裝戲還靠譜的導演,你不會想要張紀中吧?

3.這玩意兒拍出來,女孩不愛看,小孩不能看,老頭老太不會看。就幾個傻老爺們還都是網上看。除非你能拍成愛國教育影片讓公會學校組織去看,不然……話說回來愛國教育為嘛要拍這幾號人物,還嫌某些地區鬧騰的不夠么?

成本過高,風險太大,受眾面過小,說的難聽點,誰拍誰死。


匈奴人部族發展的地方叫蒙古草原。

這一點和我們「中國」歷史書中最強盛的朝代「元」的發源地一樣。

而且蒙古部族和匈奴還是有點關係的。

而且你想想,黑衣人中光是清除了一下「華裔美國人」的記憶,就讓光腚局官員一刀切掉13min。

專門拍片講「民族內戰」更是不可能。

按照某些人的思維,這些事情都會刺激到民族自尊心。

所以說只有電視劇(大漢天子?)能從側面描述一下。專門弄一部電影來反應不太可能。

而且不單單是漢朝,所有朝代的都不能。

隨便惡搞的說點:

漢族人殺匈奴人-----漢匈戰爭

漢族人和維族人殺藏族人-----唐代吐蕃戰爭。

蒙古人殺漢人----元帝國南侵

蒙古人殺光反抗漢人----崖山海戰

陝西人坑殺山西人----秦趙之戰

陝西人進攻雲南----秦掃六合

╮(﹀_﹀)╭


沒有就算了!可氣的是大造謠那樣的劇還能播!播就算了!還不許人說!說了就被644腦殘粉拉黑!搞錯沒有!追星追傻了吧?連劇和人都分不了?我從來都是說劇有問題,沒攻擊過演員吧?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喜歡大造謠的都是辣雞!那樣一個說出「匈奴未滅,何以成家」的英雄,被編排成為愛假死的狗熊!編排就算了!作者還沾沾自喜說自己寫的是正史!excuse me?!正史?!


星是可以造的,包括英雄。


沒有什麼感情戲,中國電視劇受眾大多是女性


我又想起一段經典的話:

你為什麼犯罪?因為你殺了人。

但這不是問題的全部,問題的全部是你殺人太少了。

當你殺了一個人,一百個人的時候,是犯罪,當你殺了一千,一萬,甚至十萬人的時候,你就不是犯罪了,而是英雄。

回樓主的話:

如果持續的歌頌那些英雄,你還會覺得殺人是有罪的嗎?


因為破壞民族團結!


很簡單,知名度和偶像度不足,很多恰恰又被同時期的演義文學改得亂七八糟。導致很多歷史明星上位,這是人的本性,有一個回答的很好英雄從未遠去,只是人們只喜歡偶像


大部分觀眾對電影的定位就是娛樂,並不想通過看電影去了解歷史(官方組織觀看的主旋律電影除外)。無論國產片還是外國片,都是如此。場面、故事、演員表現才重要,那段歷史本身的價值對觀眾來說毫無意義,如果拍的嚴肅更沒人看。

像衛青、班超、李靖這種民間演繹較少的人物,不僅知名度偏低(大部分國產片票房是三四線城市貢獻的),而且觀眾很可能會認為這是比較嚴肅、缺乏趣味性的電影,敬而遠之。而用當紅明星來演,雖然有助於票房,但八成演不好。

其實好萊塢也沒什麼嚴肅靠譜的歷史電影,商業主宰的電影市場就是這樣。還是指望用紀錄片還原歷史吧,電腦特效能解決很多問題。


那些和政治掛鉤的,乃們看過漢武大帝嗎?看過貞觀長歌嗎?電影沒拍是電影人的問題。電視劇還是拍了不少的。

水滸傳都拍了還會因為「造反有理」這些梗不拍衛青霍去病?


很莫名其妙的問題,首先反駁一下岳飛李靖等人都有相關的電影視劇,如果題主覺得少,那麼眾人皆知的三國就拍的很多嘍?反而是年年層出不窮的清宮戲各種題材都有,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yy。

再說霍去病,霍去病的人生太過於短暫,而且除了對匈奴的屠戮讓當時的漢朝長出一口惡氣外並沒有太多符合光腚總局核心價值觀的東西宣傳。霍去病的勝利,多少有點漢武帝拿錢砸出來的味道。按史書記載的不恤士兵,被漢武帝扶持成失敗的政治棋子等人生,並不值得稱讚。之前的桐華的大漠奇緣里的改寫倒是很有正能量,可惜拍成電視劇的時候就不是霍去病了。剩下的霍去病只能作為漢武帝的配角出現,並沒有當做主角的能力。剩下的陳湯蘇武同理。甚至說要作為藝術角色,蘇武甚至沒有李陵的人生更有戲。

剩下的岳飛,戚繼光,鄭成功都有對應的影視作品。而且人物形象也早就深入人心。如果如樓上其他答主說的一些民族問題。我只想說抗日劇不是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么,還要打匈奴和金國幹嘛?


冒險一答

無論是知乎還是決策機構之中,都有大量比你我聰明得多、想得深得多的人。

一個實質上長期來看,仍然對發展有著最迫切需求的國家。

如果,主要民族的民族主義成長的太快了,會怎樣?

如果,國民的冒進精神情緒在社會上擴散,又會怎樣?

如果兩者疊加了…

所以,很多人認為這其實是一盤很大的棋,人稱大棋黨。

為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奮戰過的英雄們或許不會永遠沉寂在沉睡在回憶里,but,not today。

此前,還是乖乖地仰視偉大的鋼鐵俠和擎天柱們為好。

補充:AND額外發現一點,

題主所提的人物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早期的對「外」戰爭的風雲人物,即,在暗示他們所曾的某個具備共同特質的對手,既非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也不是傳統所講的「蠻夷戎狄」。而是真正的「外」族。

所以,

在著名將領中,樓主這個系列的人物並沒有包括關羽、趙雲、袁崇煥、文天祥等等傳統英雄,甚至岳飛和鄭成功。

反而,可能還包括,衛青、馬援、薛仁貴、高仙芝、蘇定方等等知名度略低的英雄,甚至張騫和耶律大石。

也許,中華民族的公元1000年可能是一道偉大的分界線

在那之前的千年多時間裡,國境線外被遺忘熱門影視的故事中

曾有有衛青霍去病追亡逐北、

曾有班都護馬伏波平西鎮南、

曾有高仙芝薛仁貴奮戰在西域高句麗

而在那之後

鄭成功一個明朝國姓爺,在清朝成為民族英雄

雅克薩一坐中國境內的、幾百俄軍鎮守的土寨,被韋小寶率上萬清軍圍攻月余才攻克是大捷

清法戰爭馮老將軍奮戰不息,中法新約卻永遠失去了南亞諸國宗主權,而只保留了天朝的「體面」,近百年來直到站起來以後的屈辱更是不忍卒讀。

這些故事無論哪一個,在這個浮躁的商業影視環境里,當然比不了無敵皇上好娘娘、霸道師傅俏總裁和傲嬌善良瑪麗蘇。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不可思議但是卻真實發生的事件?
你最喜歡或者印象最深的明代詩詞是什麼?
清朝皇帝的妃子真的有那么挫吗?
哪句話最有秋天的感覺?
希爾薇的世界觀如果真實存在,那麼屬於什麼地區的哪個時期?

TAG:電影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