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作品《挪威的森林》中,一直籠罩直子的心理陰影是什麼?最後為什麼選擇自殺?
我認為,不管木月自殺了沒有,不管她姐姐是否自殺,不管她自己是不是能夠正常性交,直子都會選擇自殺的。她的自殺原因更多的是內部而不是外部的。有的人從出生那天起就攜帶某種定時炸彈,不管她的生長環境多麼優越,不管你怎麼樣呵護她,她最終都會被那顆炸彈毀掉。任何人都會遇到一些挫折不幸,但是對於直子來說,那些遭遇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只是一點誘發。而這種誘發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某種易燃物,如果燃點在二三十度,那麼除非你把它囚禁在某處,否則燃燒是遲早的事情。在直子無法措辭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時候,她就開始陷入內在的某種混亂,就像煙霧,那種混亂嘈雜一點點籠罩了她,直到她越來越無法分開現實和幻覺,幻聽越來越嚴重。那就是一種像癌症一樣的疾病,是精神系統的神經系統的毛病。她用儘力氣也沒有辦法掙脫這種煙霧,被拖入越來越黑暗的深淵。
即使木月愛她,姐姐愛她,父母愛她,渡邊愛她,甚至療養院的室友也愛她,都無濟於事。她像漫畫里的美少女一樣的美麗,家境也富裕,也聰明,這些都沒有用。
如果說直子就是被某種疾病毀滅掉,是否就顯得不是那麼有意義呢?對於愛她的人來說,是一樣的。眼睜睜看著她被某種不可抗拒的力一點點吞噬,看著美好被毀滅,不知道該去哪裡說理,沒有一個敵人可以讓你去報仇。渡邊就是這樣的痛切無奈。。。1.直子的死一開始就有意象的暗示——櫻花
櫻花在三四月份盛開,而直子的生日便是在四月,令人感傷的事好像總是發生在明媚的春天,直子在生日那天與渡邊進行身體接觸後便杳無音信,再聯繫則是傳來住院的消息。次年春天,渡邊收到了直子病情惡化的信,在他眼裡,春夜裡的櫻花便宛如從開裂的皮膚中鼓脹出來的爛肉,唯一讓他聯想到的唯有腐臭。直子那麼嬌美的身體彷彿可萌出嫩芽,為何那般巧奪天工的身體非生病不可?在這裡,馨香春日只能給人帶來創傷,花兒以最美的姿態來告訴人們自己終將凋落的命運,也在暗示著直子這般美麗的凋零。
2.日本人對於生命的感悟
無常和易逝是對自然個體生命存在的切身體驗。日本人對生命和時光的流逝表現出深切的感傷和悲涼,從而形成了「風」的美學觀念。東山魁夷指出:「在很早以前,人們就認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轉瞬即逝的。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在認識到對方和自己一樣是要離開這個世界時,就不由自主地產生了相互之間在瞬間是一起生存著的緊張感。於是,彼此的心開始相通,併產生出『連帶感』及愛心和美感。……無常也就是變化、生死輪迴、實際上這正是生命的姿態,描繪著成長和衰滅的圓輪,提供著生存的證明的想法,不管你是否意識到,它都存在於大多數日本人的心靈深處……在日本人的精神中,極為重視不期而遇而產生的情懷,……也就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可以認為不是時間在飛逝流過,而是在這世界上我們及其他一切在匆匆離去。也就是在『無常』的宿命中,存在著我們和一切。」
3.死是生的一部分
某個人的死亡對於愛他的人來說,是「無常」和「易逝」的概念。三個人的摯友圈中,木月的自殺,給直子和渡邊都帶來了只能命名為「無常」或者「易逝」的悲哀。日本民族獨特的悲劇精神在於他們面對生命的死亡大多表現為傷痛和憐憫而不是恐怖和膽怯,因為世上的一切,包括生命,總是轉瞬即逝的。這種哀而無畏的死亡觀念,在加之以日本民族精神中那種「容易把事情推向極端」的傾向,自殺好似變成了一種可以接受的行為。木月在十七歲花季無預兆地自殺後,渡邊提出了這個命題:「死並非生的對立面,死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木月的生命,就如一陣風,來時給直子和渡邊帶來生活的樂趣,然後便把他們所依賴的生活吹走,對於渡邊來說,生活缺了一大半,對於直子來說,所有的生活被完完整整地吹走了。她是這麼說的:「他死了以後,我就不知道到底應該怎樣同別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樣才算愛上一個人。」木月的死亡,不僅捎走了渡邊和直子原來的生活,還把死亡的悲哀籠罩在他們今後的生活。於是他們倆不得不一邊修補著自己的生活,一邊承受著失去的悲哀。無論是直子時隔三年後進療養院又最終自殺,還是渡邊努力嘗試在千瘡百孔的世界生活下去,他們一直都擺脫不了他們與木月的經歷和回憶。木月的死亡,一直潛伏在渡邊和直子的生之中。
4.在生者的痛苦中,渡邊和直子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
我深深地為渡邊的掙扎和成熟所感動:「喂,木月!我和你不同,我決心活下去,而且要力所能及地好好活下去。你想必很痛苦,但我也不輕鬆,不騙你。這也是你留下直子死去造成的!但我絕不拋棄她,因為我喜歡她,我比她頑強,並將變得愈發頑強,變得成熟,變成大人——此外我別無選擇。以前我本想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永遠十七、十八,但現在我不那樣想。我已不是十幾歲的少年,我已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喂,木月,我已不再是同你在一起時的我,我已經二十歲了!我必須為我的繼續生存付出相應的代價!」
當渡邊向直子提出「搬出療養院一起生活」的想法之後,直子的病情開始惡化。原本只是在月光中孤獨的直子,開始出現幻聽,越來越擺脫不了木月的死亡對自己的侵蝕。在直子的經歷中,佔據自己全部生活的姐姐和木月均在十七歲花季選擇結束生命,她飽受著生命的「易逝」與「無常」,經受著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崩塌。她沒有任何怨恨,她只是說「自己是一個不健全的人」。直子被潛伏的死亡籠罩著,以至於她自責自己無法公正地對待渡邊的感情。面對著渡邊的提議,直子知道選擇的時刻終於來臨。渡邊象徵著未來,木月象徵著過去。而當木月隨著幻聽離直子越來越近的時候,直子終於明白自己終將邁不過「傷逝」的這道坎,再繼續勉強支撐下去,無疑會拖累渡邊,這並不是她想回報給渡邊的。所以她決定安排好一切,然後靜靜地離開世間。
5.直子的死並非自私
「日本民族欣賞『與花一道凋零的年輕女子的感覺的美與愛』,欣賞那種『不傷害他人的愛以自我否定而投水的思想的美』,……即為所愛者獻身作為自我犧牲行為的投水」之美,這種死亡之美是超越了兩性肉體感之美的更高的精神之美。」渡邊一直認為「直子連愛都沒愛過我」,事實看似是直子放棄渡邊選擇了在死亡彼岸的木月,但是直子這朵櫻花的凋落,也是為了化作春泥,守護生者之花,守護渡邊,守護玲子,不再讓他們擔心一輩子。
華南師範大學 謝麗萍
說一下個人理解,籠罩直子的心理陰影首先是家庭成長中留下的陰影,從《挪威的森林》後傳中可以推測,其次是木月的死,對她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再後來發展為自殺,和渡邊與綠子的進展有關,從渡邊寫給她的信中,直子很敏感地覺察到了渡邊對綠子的心理變化,甚至渡邊自己都沒有覺察到。既然這個世界上所依戀的人要麼死去,要麼即將離開,何不趁事情尚未發生便選擇離去?
我認為直子對渡邊沒有愛情,她真正愛的只有木月。而木月毫無徵兆的自殺,給她帶來的是毀滅性的打擊。她和渡邊後來的相遇和交往可以看做是一種追溯,追溯曾經的校園時光、曾經和木月在一起的時光。那個夜晚她發現自己並不是不能,而是僅僅和木月不能。原本就脆弱的神經完全崩潰……從那之後到她自殺在我看來都是只是死前的掙扎,對於木月、渡邊、自己、生死這一切的不解和困惑……終其一生也沒有答案,唯有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脫。
一個是她家有自殺的家族遺傳,她姐不就自殺了么,抑鬱症是可以遺傳的。二正如以上有人提到,她會不知道唯一的依戀渡邊有心愛的人了么。三是木月的死。只有先知道木月為什麼自殺,才能知道為什麼直子也會選擇死路。木月的死有因為青春期的抑鬱,有因為他和直子的肉體不能相通,還有村上所要描述的那種和人世的疏離感。而對於直子來說,和自己最深愛的木月不能做,和渡邊卻可以,可她明明深愛的是木月,身體的反應怎麼和想像的不一樣?這種錯亂一直逼迫著她。四我個人認為她和木月本來就是一體的,就像一棵雙生樹,雖然一半死了另一半不會立即死去,卻只是遲早要消失的吧。直子是木月遊盪在人間的靈魂,終有一天會回去天堂。
竊以為其中不免有綠子的原因
綠子與渡邊一步步的接近使直子也能從渡邊的信裡面看出端倪 到最後選擇自殺只是多種因素摻雜下一個統一的結果不能和以及再也沒有機會和深愛的木月做。
其實到直子自殺的時候直子已經深陷精神疾病的困擾了,所以她最終自殺只能是因為她沒能擺脫,治癒疾病,最後在某個失控發病情況下自殺了。
推薦閱讀:
※怎麼讀村上的書,讀不出隱喻,有時候覺得很亂但又被奇特的想像吸引,讀完不知道講了些什麼,要怎麼讀懂呢?
※如何寫出村上春樹那種平常而微妙的句子?
※如何感受村上春樹?
※作為推理小說,東野圭吾作品的文學價值體現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