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功守道這項運動?


利益相關:陳氏太極拳、八卦掌愛好者。

這是表演賽,排練好的。其實很多動作比賽的時候根本用不出來,你看跆拳道表演的時候, 腿法那麼多,絕大部分也是用不出來的。競技比賽, 基礎動作並不多 ,比拼的還是基礎素質,個別選手會有一些風格性的技術,但是也不多。

我還是支持 多元化的比賽的; 但是廣泛的參與度 , 也有必要啊。否則叫 國際比賽, 還是小圈子的比賽, 也沒意思啦。這一點上,我還是更支持, 國術會的。小圈子的交流 先把規則和風格確定,慢慢放開。 @扇貝君 八卦門弟子發來問候。

其實 只要搞比賽 難免規則化,搞久了可能越來越偏離 本源 ;比賽本身就獨立出來,只是 這其中有個相關性的問題,好比 早期散打 和傳武 相關係數是1 ,那麼現在是0.8,國術會想搞的,無非是 1.5,競技推手可能還不到0.8 ,這也是扇貝君 在知乎上吐槽的意思。

ps:不過競技推手的動作 還是有用的,我上次 和一個詠春的愛好者打, 摔了他兩個。

.


這個我沒準兒有份兒回答

先表明立場,我討厭這玩意兒

雖然我不會太極拳,但恰好推手這個東西是北京市大學生武術比賽項目,而我一直以來,閑下來有空就會去照看一下母校的武術社團,,,所以,我算是訓練著臨陣磨槍的散打小朋友拿過三四個亞軍,倆還是仨冠軍。

冠軍那幾次都是僥倖打著純學生組,意義不大,但拿亞軍那幾次可都是打了硬比賽。

主要敗績給了仨人,一個人大的李同學,此子師從北京摜跤名門雙雄跤館;另一個北工大賈同學,閆芳同門,但當時閆芳來京的時候他是第一個大敗閆芳「高徒」的;還有一個北體的忘了叫啥同學,是北體的推手門戶,真心強,我的兩個學生先後從他手裡沒拿超過3分。

這樣看起來太極拳在推手中是有技術優勢的?我絕對不認,因為每次比賽第一輪被淘汰的絕對是那群穿太極服的神棍。在我看來推手冠軍多出自太極拳,僅僅是因為除了練太極拳的,沒人甘心去練這神奇的東西。練太極的想去打推手比賽,也得從頭開始去研究、接受這個概念。

往前推三十來年,當時國家在研究散打的時候,同時也在大舉推廣推手。這些道道也就都是那時候畫下的,原因也無非是像當時散打不讓連續重擊頭部一樣,避免其他的成熟項目的威脅。可為啥這沒發展下去?無非是維護不住技術優勢了唄。

再一點讓我討厭的,這東西你當一社區體育項目發展沒問題,真別當搏擊項目了,實在不是一回事兒,規則限制的全都是人為了施展威力而下意識的動作。衡量一個搏擊項目合格不合格很簡單啊,你的優秀運動員能否承受得住沒啥訓練基礎的搗亂的人的犯規?

補充一下,啥是技術優勢。 你來一mma世界冠軍,參加跆拳道比賽,也照樣被血虐;甚至說自由跤冠軍參加柔道比賽,也一樣會被扽著道服溜。 推手這東西,抵禦外來侵襲的能力……至少我的學生可就是憑著推擂快摔補了不到半個月就上了。 當然他們的水平肯定定不上推手老油子們,但我質疑的是,功守道如果真是個上檯面的商業賽事了,除了能否承受摔角柔道相撲選手的衝擊,他們還能不能守住「太極拳」


沒什麼好多評價的,運動總比不運動好,但不要有太大的期望,也不要過於貶低。馬先生願意試驗也是好事,但是這個賽事吧,和武術,格鬥的關係不大。不要寄希望這些選手多能打。

首先說下我對推手的看法。其實推手原本只是太極拳練習里的一個功法。個人的體驗是讓練習者體驗「松」「沉」的一種方式,後來之所以會越捧越高,主要是過去沒什麼規則,護具,幾乎所有傳統拳瞄準的都是人家的要害,哪裡脆弱打哪裡。這就勢必造成一動手肯定得有人傷啊,可練習者又不是消耗品,不可能承受一天到晚帶傷的練習。有些場合也不適合過於猛烈的打鬥,於是門內就用這種練習的方式來分下高下,這樣輸了也只是不好看,踉蹌一下最多摔一跤,這不比挂彩好多了么。

而且就我個人的經驗,太極拳散手實戰好的,一般推手也不錯。但是反過來就不一定了。久而久之,人們就錯把推手好當成太極拳能打。

個人看法,推手練習對聽勁和松,沉是有好處的,但光推手並不能提高散手的實力,即便練到亂採花也不行。

實際上練摔跤和柔道的人如果練習下推手對自己水平的提高倒是有好處的。其實聽勁不是慢慢悠悠的,慢慢悠悠只是為了方便你感受。


太極拳這個生意之前的定位原本是高端人士的養生和社交拳,也收賺中產和外國人的錢。當然,外國人和社會精英的錢比中產好賺多了。

中產組團學拳好幾次的錢,也比不上給外國人和社精開一次Seminar或私教的錢多。

所以很多「大師」早就移民或是「深居」了,中產的班一般留給自己的晚輩來噶,自己負責更大的魚。

但是眾所周知,傑克馬最近要辦個推手比賽,於11月15日開賽,並且拍了同名電影做宣傳。

這個就是功守道

其官網

http://www.gsd.org

號稱推手只是太極2.0,而功守道是太極3.0。不過我沒看出來規則和實際比賽與推手有何區別,是摔法更開放了?還是欺負韭菜不懂?

不過功守道想確立品牌,跟「推手」區別開來這點是明確的。並且通過場地和服裝來增加品牌辨識度。

引用自功守道官網

關鍵詞:體育IP,年輕人參與。

我說那麼多,其實是覺得這個東西是盯著中產及以下的,算是拓展了太極的生意。

但我不覺得這個能成為很好的運動,因為推手之前就沒火過,你換個名字,搞一點更開放的規則,未必會有區別。


知乎上總有些人黑極真空手道,說是胸推…不,是推胸比賽…

馬爸爸的比賽出來後我特高興,終於有人幫背鍋了。

功守道才是真正的推胸比賽…

「只見他用盡最後一絲氣力,摸向那位少俠健壯的胸膛,少俠忍不住身體一軟,嘴上一聲嬌喘,一瞬間感到有些失重,靈魂伴隨著肉體一起重重的丟了出去。片刻的失神後,發現自己已經躺在軟軟的墊子上,衣著少許凌亂」


剛看了功守道的比賽,和我預計的差不多,基本上是閹割版的中國跤。

規則很有趣,把有實戰價值的技術都禁止了,只留下推手;而且是在一個窄窄的,高高的檯子上推手。

對於比賽擂台的選用,我想設計者是這樣考慮的:

1.如果是真正的實戰,相互推搡只能將對手推開,或是將對手推到牆壁,殺傷性小;而立一個高檯子,讓選手把對方推下去,會給人一種擁有實戰效果的錯覺。

2.規則封閉性:儘可能讓其他門類選手不適應。這個其實沒必要,現在看來,與其說太極愛好者在擂台上適應,不如說摔跤手更適應。

順帶一提:如果真想搞出金庸武俠特色,不如把擂台變成梅花樁。

另外,有些答主說:想體驗一下太極拳的威力,不如也上這個擂台比劃比劃。

不好意思,這個規則基本上和實戰不相干,古人發明摔跤,柔道,擒拿,拳擊,就是因為這些技術有實戰性,現在倒好,弄了一個比賽,把前人的技術全砍掉了;李連杰說這叫傳統文化,我看不如說是cosplay。

最後總結:

1.實戰性不足。在這種規則下的訓練和對抗,很難培養出和其他格鬥一樣強的運動員。

2.逼格不夠。這世界上很多武術都不能打,但人家有逼格,比如戰舞(其實也可以打(逃。。。再比如合氣道;很多身體柔弱的人享受這種逼格,同樣可以有市場。但功守道,既沒有一些古老武術的逼格,也沒有現代格鬥的實用,兩頭不討人喜歡。

3.這世界上存在一些內核空洞,卻能夠生存下來的品牌,用老羅的話說就是營銷手段高明;現在馬雲大人用自己的影響力養著這項比賽,就算僅有的情懷斷了還可以用錢養著,但再之後呢?

要知道MMA擁有未來,是因為其強大,是因為其魅力,你功守道有什麼?有爸爸?

以上。


活不長!


文章不知道為什麼發不出去 先在這更新了

今天,馬老闆辦的沸沸揚揚的「功守道」比賽終於開幕了。話不多說在,先上視頻。

這是官方給的規則講解演示

http://p.weibo.com/show/channerWbH5/1034:145528d58385d3d9214ba3333a1e1f3d

這是比賽

http://p.weibo.com/show/channerWbH5/1034:1e64d48b20c6a1546ace90c0f8695a56

從現場流出的實拍視頻來看,正式比賽也是有導演的。但是即便如此,理想和現實差距還是很大。

在演示的視頻中,大部分技法以手臂,肩膀和的對抗完成,加上一些類似無道服柔道的摔法;而在真正比賽的時候,搭手那幾下純粹過場,上來就搶腋下,拉手肘把位,頂胯,要不然就突襲撞過去。

這首先就要談到一個技法問題。很多傳統武術,比如太極拳,合氣道,席拉等,都有對於手臂控制有著豐富的技法(而這些門派都沒有成熟的競技體育規則)。之所以這種技巧難以在現實中有施展是因為正如UFC早期選手Oleg Taktarov說過的:

如果要折斷手臂,就像要折斷樹枝一樣,要把兩頭拿住然後從中間折斷。

想一想十字固,就是這個道理。然而如果兩個人僅僅是手臂的一端接觸,那麼整個肘關節肩膀的靈活以及人身體的移動都會使得對手的推力轉移。而為什麼選手會去頂胯搶腋下呢?因為這兩個位置是離重心最近的。

至於李連杰在那講,不摔不抓不擒拿,我個人認為這反而成了相撲。事實上,比賽視頻中的幾次突襲,和相撲確實很神似。

再看演示視頻中,官方是希望選手在一定距離內進行交手。但是現實中格鬥的時候,只存在兩種情況:

1雙方不斷在攻擊距離和被攻擊距離內外微調,導致觀眾看來雙方保持了一個相對固定的距離。如:拳擊,跆拳道,擊劍

2雙方保持身體接觸,始終保持在發力攻擊範圍內。如:摔跤,柔道,柔術

在攻守道比賽中雙方雖然搭手保持身體接觸,但並沒有在發力攻擊的範圍內。官方想像的是第一種情況,但是正如同我之前說,僅在一端的上肢接觸很難有威力。再加上與攻擊方式搭配的太極步法又很難做到高頻率短距離反應迅速的調整。因此,選手在實戰中紛紛選擇第二種情況,也就是盡量貼近對手。

貼近了有太極技法嗎?或許有,但是我看到更多的還是像摔跤。至少一些大師演示的貼身移動五六厘米把人發出擂台的動作,這些選手是做不到的。

總而言之,功守道能辦好,我個人認為有兩點:

1不能辦成某個門派的個人秀

當年的武林大會就是這麼涼了的。今天又看到王占海了,我表示這一條我很擔憂。

2太極界本身要能接受競技對於太極傳統技法的改變

每一個競技化體育化的傳武,都要接受這一點。從現場嘉賓的氣氛,還有王占海的過往,這一條我也表示很擔憂。

當然還有重要的一點,馬老闆的興緻如何。從 @扇貝君 發來的視頻看…大家自己去看吧。

那我這是在看衰功守道了?恰恰不是,我認為只要真的想辦,真的不是撈一筆就跑的心態,它有一切的條件可以辦好。

如果辦好了,發展成名片運動了,這是我由衷希望看到的;如果辦不好,那不是一個時運不濟的問題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更何況現在形式一片大好,要是再做不好就要想想問題到底在哪了。

這或許是人們再一次理性看待太極拳的機會吧?…這些後話我也不在這多說了。

就這樣。

=======原回答=======

剛剛看到的視頻,轉自格鬥迷微博

這次比賽應該是表演賽,因為還有導演指揮。

http://p.weibo.com/show/channerWbH5/1034:76d259846823cf0ad5f2428b239e3bc7

結論:

1推動傳統武術體育化,我是支持態度

2隻要不把這次比賽當作正式競技宣傳,我持讚揚態度;反之,要謹慎看待。

PS:因為視頻已經出來了,之前的答案已刪除

3現在從多方流出的視頻看,即使是表演賽,個人感覺還不如之前看過的傳統推手比賽,離申奧更是有差距。


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運動。

但絕對算不上是個格鬥技。


從規則來說,功守道就是推手比賽。

我是2013年開始第一次參加推手比賽,僥倖獲得徐州市推手70公斤級第一名。

之後又陸續參加、觀摩了一些推手比賽。

分享一點兒經驗,供有心人參考。

第一,推手比賽是一項激烈的對抗性運動。絕不是老年人的運動。

第二,推手比賽通常是開放的,允許摔跤、柔道、合氣道、桑博、巴西柔術……等專業與非專業人士參與。大青山推手比賽過去都是太極拳選手獲得戰神頭銜,今年的戰神第一次被重量級蒙古跤選手奪取。

第三,推手比賽的表演性只有在水平有差距的時候最好。頭幾輪種子選手虐初級水平的菜鳥往往很精彩。到後期實力差距不大的時候,看起來就很膠著了。

第四,為什麼分公斤級。這是為了競賽公平,體重是秤砣、是砝碼,對抗中擲放不同體重的人,消耗是不一樣的。體重差別太大,以小搏大,水平得比對手高很多才行,太極拳也不例外。

第五,沒有以慢打快,沒有以慢打快,沒有以慢打快。

第六,職業選手優勢明顯,業餘要贏,需要加倍努力。如果功守道變成職業賽事,水平會越來越高,高到不成為職業選手沒法得獎,與其他搏擊項目發展是一樣的。如果你年輕,抓緊頭幾屆可能還有機會,以後會越來越難。

第七,推手比賽不僅僅是拼身體素質和體能。多參加幾次業餘的推手比賽就知道難點所在了。功守道為了比賽的精彩,肯定會通過選拔賽之類的挑選選手,不要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淘汰了。加油吧。

祝各位有志青年好運!歡迎各種體育運動員、搏擊運動員到賽場上滅了太極拳選手!比打公園老頭、與太極拳業餘教練私下約架有說服力多了。

——————2017.11.14增補——————

針對 @扇貝君 的疑問做一點說明

扇貝君的問題是:「QA.我的學生可就是憑著推擂快摔補了不到半個月就上了。 當然他們的水平肯定定不上推手老油子們,但我質疑的是,功守道如果真是個上檯面的商業賽事了,QB.除了能否承受摔角柔道相撲選手的衝擊,他們還能不能守住「太極拳」」

A.體育大學的學生與職業選手的差距不是一點點,相信關注搏擊的人都應該明白。體育大學的學生只能算職業選手的預備隊。而業餘訓練的選手只要訓練方法得當和強度足夠,其中身體素質優秀的選手,虐大學生是可以的,

但是,混淆體育院校大學生和職業運動員的水平差距,這樣報道上出了偏差,會誤導群眾以為推手難度不大,強化訓練一下就能斬金奪銀,這就尷尬了。

B.經過多次地方推手比賽,各種搏擊運動員也到推手賽場上一試身手,從目前普遍的結果上來看,太極拳經受得起考驗。這也是我認可太極拳技術的信心之一。

至於賽場上的太極拳與傳統太極拳的差異,我目前的看法是這樣的:

比賽是由規則決定的,技術是圍繞比賽規則來訓練的,技術的篩選是在實踐中完成的。所有比賽項目都是如此。那麼,拳擊的規則篩選出來的,就是拳擊規則下的拳王;摔跤規則下篩選出來的,就是跤王;功守道規則篩選出來功守道的王者。互相之間切磋誰厲害,要看用什麼規則。

功守道、推手都是競賽規則下的產物,與歷史上軍陣武藝、游場武藝之間只能說繼承發揚了其中適應遊戲規則的那部分技術,不能等同於軍陣、游場武藝。

太極拳本身是開放的大雜燴,我相信100年前的太極拳與400年前的太極拳不一樣,現在的太極拳與100年前的也不一樣。都是在不斷適應社會的需要,同時也不斷分化。有用的就從中汲取營養,不適應的就被淘汰,或者改造以適應時代,這不是所有搏擊技術的發展過程嗎?

太極拳已經分化出拳、舞、功、操,多分化出一種或幾種競技遊戲也並無不可,用功守道的名字與太極拳切割,我也沒意見,甚至覺得這樣比直接用太極拳的招牌好。

就這樣。

————延伸閱讀————

我的知乎回答:各家太極拳有何區別?初學者入門選哪個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34711/answer/20935557?utm_source=com.smartisan.notesutm_medium=social

我的知乎回答:想學太極拳,有靠譜的推薦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56044/answer/45246869?utm_source=com.smartisan.notesutm_medium=social


好多格鬥迷誤解了武術的生命力。以為越暴力越痴狂。

不是這樣的,得廣場者得天下。

每天晚上和老婆出去散步,我和她都愛跳廣場舞,因為女兒也會跟著我們跳,可開心啦。

我一個胖子,去練打架,就是被打,還不能讓兒子女兒參與,有什麼樂趣。

人關鍵是要開心。廣場舞太極這種,不需要多練防身,關鍵是他可以定義為飯後運動,這才是生命力。


不能打擊,不能倒地,不能抱腿,不能反關節擒拿。

乍一看卧槽這怎麼玩兒。

仔細想想還能強行找出點道理。

這些禁用技能,能對應到特定的複雜環境下的格鬥。

如果地面太硬,你抱著腿一摔。得,給人家摔折了。

如果敵數量大於一,你抱上去或者躺地上掰人家,或者逮住一個人掰關節。得,死亡在召喚你。

還有考慮到正當防衛的迷之界定範圍。有些招數就不太好用了。

所以就專精控重心唄,快速給對方一個踉蹌然後跑路。

如果說倆人殊死搏鬥是MMA擅長的情形,制服一人是柔術擅長的情形,一擊脫離是拳擊泰拳擅長的情形。

那功守道就是在一種蛋疼的環境下既不傷別人也不傷自己事了拂身去深藏功與名的迷之專項情♂趣技能。

你別說有時可能還真用的上………吧


禁抱腿,我大膽的猜一下。如果商業化運作成功,以後可能會有大量古典摔跤手或者中國跤摔跤手轉行至此並取得不錯的成績,至於以傳統太極的訓練體系想和這些肌肉怪對剛,我覺得勝算不大。

另外,在詳細研讀其規則後,發現裁判的權力過大,真的推廣開來後,裁判很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場上主導。

另外插個話,這種推手規則的比賽真不如中國跤體系好,中國跤是傳武體系里我最欣賞的。

可惜了,中國跤是沒被馬雲瞧上。哎~


剛看到 @扇貝君 的動態

想起老故事,「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傑克馬怕不是也活在夢裡,好著鉤鑿雕的太極,見了真神,到談起巴柔來了


我本身是玩太極的,不是很支持,首先太極的推手,本身是太極的一種練習方式,雙方是在基本功已經紮實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對抗,互相對規則心知肚明。說實話,這東西確實沒啥看頭,不置身其中,很難看出樂趣。有的時候雙方都分出上下了,旁觀者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我還是主張傳統武術要到無差別格鬥中去展現,去提高。功守道這樣,雙方連基本功都不行的比賽,只能強制用規則來要求,沒啥看頭,因為本來推手就沒啥看頭。


不許擒拿反關節?

玩兒不了玩不了。。。


以武俠片指導搏擊運動,一科幻片指導科學研究。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攻守也要講基本法……這些禁了怎麼打,憑內力和嘴炮?


小時候兩個小夥伴一個人站一個格子里,雙手你推我我推你,可以耍詐在你推我時躲閃,看誰先失去平衡腳動

稍大點,央視有了武林大會,各傳統門派上場前來幾個仙風飄逸的動作,上擂台後你推我我推你,誰胖誰贏……

功守道應該歸到這一類吧


誰來解釋一下「掤捋擠按」怎麼就成了基本法則?

誰來解釋一下「采挒肘靠」怎麼就成了基本技法?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馬雲將主演李連杰導演的微電影《功守道》?
如何評價馬雲參與拍攝電影功守道?

TAG:體育 | 武術 | 太極拳 | 體育項目 | 功守道微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