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行業的審美是否與廣大群眾脫節太多了?

我一日同一位老同學(園林專業)聊到了現代建築,他直言「大部分當代建築很無趣,缺乏傳統元素。」後來我只得跟他聊現代主義去裝飾化的原因和過程,他竟驚呼:「這怎麼行?」總之,他認為現代主義是瘋狂的,是對傳統文化的割裂。

這個同學的觀念我無法判定是否正確,因為我懷疑,是不是廣大群眾都是這種看法?是不是建築學專業所講的那一套審美觀,與大多數民眾的審美觀,相差甚遠?


說句不客氣的,是「廣大群眾」(中的一部分人)的審美和正常情況下的審美標準脫節太多。


…………………………

什麼?大清亡了?


看了一圈,聯繫之前大螃蟹爭論,知乎群眾的一個普遍誤區是認為:審美是主觀的?審美是不可討論的


這麼說吧,我學civil engineering的室友一度以為我是搞藝術的。

我可能學了個假建築。


審美本來就是個非常主觀而且隨時變化的東西。所以建築行業的與大眾脫節的不是審美,而是對設計的認識和設計方法。

中國的建築行業基本是師承100年前,學院派那套。那套工作方法那套職業定位,說白了是給官僚,有錢人,教士等等權貴上層服務的中層的技術人員,底層普通勞動者的審美和需求他們是不鳥的。這個可以去看建築史,100年前的建築史中基本沒有普通人建築的地位。

當然,這套玩法TMD的是100多年前陳詞濫調了。西方早就通過現代設計運動,把設計與普羅大眾緊密的結合,把設計與商業緊密緊密的結合。上層的時尚也不過是整個社會時尚的一部分,上層引領中低層跟隨,當然也有極少數情況反過來。而不是像100年前那樣截然分開。

問題在於中國這幫人,就停留在現代設計運動之前了。整天JJYY現代設計運動的四個大師,像娛樂圈狗仔一樣,顛來倒去的把人家的生平軼事翻來覆去的扯,就差八卦人家內褲是啥顏色了。但是對現代化的最本質的改變之一,上層精英審美和大眾審美合流的這種變化,基本是無知的也不關心。現代化之所以會出現這種上層精英審美和大眾審美合流,是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工業化的社會。而工業化依靠的是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不分階級的,不可能出現大眾的物理學,化學,數學和權貴的數學,化學物理學這樣的區別。所以,在現代社會某些一元二次方程都不會解的文化人,趾高氣昂的扯:不是他作品不好,是中國觀眾審美配不上他作品。體現的其實他嚴重落伍脫離現實,根本不懂什麼叫現代性。

在近代以前,西方的上層精英曾經非常嚴肅的討論過,底層勞動者是否有能力理解上帝!所以,現在西方的白左思潮,其實這種傳統從反面體現出來了。骨子裡還是覺得大眾和精英不一樣。

中國社會,受到商業化的衝擊也就是改革後最多30年。前面30年其實是等級森嚴的計劃經濟,而改革30年,前20年,房地產一路高歌猛進。對品質要求不高,所以建築設計行業並沒有覺醒,需要和適應大眾審美自覺。還在骨子裡覺得自己是給上層服務的「精英」

所以和建築設計有關的行業,自我意識很強,總覺得自己是精神上的貴族。這種精神上的舊貴族,面對有錢的新貴,自然是格格不入的,而且因為只是自以為是的精神貴族,其實並沒有權也沒有錢,現實中經常被有錢有權的新貴族(甲方)按在地上使勁的摩擦、摩擦、摩擦。這幫自認的精神貴族只能一邊被摩擦一邊大叫:這世道怎麼了,國將不國人人將不認,然後給自己做心理建設的時候,湧出殉道者的崇高。其實就一堆孔乙己,做設計的一遍自擼一邊YY,能叫擼能叫YY嗎????這叫藝術!!!!然後整天和甲方扯茴字的四種寫法,甲方不鳥,就大罵甲方沒素質沒文化,居然連茴字的四種寫法這麼有傳統,這麼高深,這麼高大上的問題都不懂。不懂就算了,居然不點贊。

那種啥批判現代建築千人一面、缺乏傳統…………等等,其實說的缺乏貴族傳統,他這個為舊貴族服務的精神貴族,沒法裝B了,來表現自己精神上有多貴族了!

工業時代,工業品都是千人一面呀,等以後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實現,才能廉價高速的生產非千人一面的定製商品。

現代化的特徵就是反傳統反權威,因為科技在不斷進步,人類的認識在不斷拓展,昨天的真理今天變成謬誤,昨天的高大上今天變成落伍。昨天的富豪今天可能破產,那有什麼傳統可以堅守!你是想用祖傳的CPU還是想用祖傳的手機的????其實扯傳統的人,對傳統的也是有選擇的。對於那些降低自己生活質量的傳統,他們是堅決不會堅持的,比如沒有自來水,用公共廁所這樣的傳統。但是有利於自己裝B,賺錢,秀優越,提高社會地位的傳統,他們肯定是大力呼籲,比如自己會寫茴字的四種寫法。

那種批評甲方除了錢啥也沒有,是在哀鳴,新貴族怎麼不認舊貴族裝B那套了!怎麼就只認錢了!

其實這是那和那呀,從普通家庭出生,上大學聽了幾天那幫象牙塔里的神精貴族洗腦忽悠,自己也變成神經貴族了,就以為人生意義是在為貴族的意識形態服務了,看下你的父母家庭,你配嗎!你家祖上三代,出過正處以上官員嗎???

要始終緊密團結群眾,牢記為人民服務!審美也好,思想也好,主義也好,態度也好,都是人自己想像出來的東西,區別在於是你一個人一邊擼一邊想,還是和很多人一起想像。

從現實出發,到想像出一個可以被大部分人認可的虛構之物,中間有很長很長的過程。很多人直接把想像出來的虛構之物拿過來用,卻沒有發現,現實早就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了。

設計行業從業者,是信息的創造者,也就是說是想像的創造者。從想像逐步接入現實。所以你想要創造能夠接入現實的信息,必須了解這些想像的信息背後的真實。設計人員要覺得自己審美好,那就做出產品,讓大眾認可。而不是當大眾不認可,就開始噴大眾不懂設計不懂審美。任何一個成功的設計和產品,哪怕超前於目前的社會,都是會獲得認可的。不要扯歷史上梵高之類死後才被認可,那種10萬件垃圾才會出那麼一個遠超時代的東西。

我覺得搞建築設計的可以好好的看下這篇文章,看看暴雪怎麼從創造一個想像的虛構之物,一步一步轉變為大部分人願意一起集體想像(遊戲)的大眾接受的實體之物。

看下人家的工作方法,搞建築的應該汗顏和羞愧,然後知恥而後勇,奮起直追。

從「開羅」到渣客鎮 ——《守望先鋒》是如何被開發出來的


個人不能代表整體,對方什麼背景,愛好?

而且很顯然他不了解建築史(甚至是藝術史,這兩者總體上是同步的) 藝術的表現方式是可以有各種載體的,只不過建築還需要通過技術才能實現,比繪畫音樂這些相對來說限制較少的行業來說,其實還有點滯後。但要說脫節,那絕不至於的。願意做各種嘗試的人還是多的是。如果連有100年歷史的現代主義都覺得太激進,我覺得可能是他本人有點太脫節了。

具體你同學,覺得這是一種偏見。不去了解整個藝術發展過程。

現代主義之前是什麼?現代主義為什麼出現?現代主義表現的是什麼,反對的又是什麼?現代主義建築的要素特點?現代主義流派和代表人物作品?其它藝術門類中現代主義及前後的主義之間的關係,表現方式?...... 你同學很顯然並未下功夫了解這些,只憑自己局部的知識就下定義,不是以偏概全的「偏」見么。

沒有錯,現代主義出來,明確提出的就是反對傳統。要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隨著工業革命,蒸汽和電力的發展,傳統手工作業衰落。機器就代表了力量、先進還有美。拋棄繁複的花紋,採用簡單平順易於加工的形狀才是提高生產力的最好方式。那個年代的工業產品必然追求的就是整齊規整的方式,反過來就影響著其它的藝術方式。

表現在建築上,鋼結構和混凝土材料出現了,框架型的結構代替了厚重的自承重石塊。以當時混凝土支模水平,當然無法跟石雕木刻般的精細,所以必然轉向平直、簡潔的體型,適應快速的城市化發展需求。柯布西耶在薩伏伊別墅上總結了現代主義的五要素,底層鏤空、屋頂花園、水平長窗、自由空間、自由立面(其實就是傳統方式做不到的),與其說是一種外觀的表現方式,不如說是對傳統建築承重方式的炫技。傳統建築需要靠牆體承重,開間小,跨度小,拱形屋頂等特點,所以底部需要支撐無法鏤空,最多依靠外廊向內退部分形成一點虛實關係,不能形成這種底層完全依靠柱子的架空。傳統屋頂需要拱來形成大跨度,現在頂上做個花園只是個理由,重要的是,咱能做平,你傳統的能么?咱能不受限制的開窗,傳統的只能開窄窄的小窗。咱能做連續大空間,傳統只能做厚牆小門的分隔。

物依稀為貴,在周邊一片傳統建築的時候,冒出來這麼個完全不一樣的建築,你說好不好看,吸不吸眼球? 只不過又過了快100年,周邊全是現代建築包圍的時候,看著個傳統的會覺得稀奇點。現在主義往後的就不扯遠了,後現代也繼續的在反對現代主義啊,但反現代不是要復古哦。 這些主義哪個更好看,可以有自己的偏好,但哪個更有生命力是不需要比較的吧。


1,你的同學對當代建築的看法是他自己的觀點,從結論看,對當代建築知之甚少。

2,你解釋現代建築去裝飾化過程的說法沒有寫出來,我無法知道你講的是否中肯。

3,你同學認為現代建築割裂傳統的結論基於你的解釋,要麼你的解釋引起他的誤解,要麼你的解釋根本是偏見。現代建築眾多思潮,那是全是要抹殺傳統?研究一下激進的魯斯,也不是如此。

4,大眾審美本來就是一個偽命題,這個世界有那麼多不同的大眾,你講的是那一類大眾。

5,如果大眾審美(按照你的說法)決定建築行業的審美(哪個部分的共識審美),那麼建築學的前沿探索就不應該存在羅?畢竟這是少數人。

6,你說的大眾審美,或者需要更多願意普及知識的建築師和藝術家來讓大眾接觸不同的多樣性的審美類型並提高審美素養,或許包括你同學。

7,如果一個同學的質疑,你就動搖,那你的未來動搖的次數多的可以地震了。我的經驗是,從不請教在眼界,智商和情緒管理上低於我的人,毫無意義。


聊 去裝飾化,他說 這怎麼行

必然,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園林設計的核心被你去掉了,那怎麼行。

俗話說 打人不打臉,你怎麼能直接誅心呢?

我們學建築的從入門,

用的就是近100年前那套現代主義東西(包豪斯那套設計學理念)當經典當教材來作為核心基礎培養的,工作以後用以指導我們的設計,就已經和大眾審美嚴重撕裂和脫節了。

我國大眾覺得美的建築風格還停留在新古典文藝復興洛可可呢。

如果我們從後現代的開始,以後現代為經典當教材,那還不得上天啊。。。。

記得之前看過一建築師聊他自己的設計哲學,個人覺得用以解釋建築學審美很合適。

大體是說:

漂亮不是美。漂亮只浮於表面,而美的評判需要思考。

「我國建國以來,文盲消滅的不錯,美盲上.....」——關於陳丹青的某個對話節目?還是評論?忘了

如果一個從事園林設計的人都能說出這樣評價,

首先是如果我們所和他司合作,我會嚴重質疑其專業性。

其次,大眾審美的提升,看來路還很長。


首先,大眾審美與專業審美是有差距的。大眾審美通常是比專業審美低一個層級的,但不是低在方向,而是低在深度。換句話說,專業審美是走在大眾審美前面的,方向正確的專業審美,會引領大眾審美的潮流。

其次,「方向正確」取決於社會發展階段、經濟技術水平以及人文歷史條件。例如古典風格是農業社會手工作坊時期的正確方向,現代主義風格是工業革命之後的快速城市化時期的正確方向。決定某一時期建築審美風格的是社會環境條件,而不是某個建築師私人的偏好和情緒。經濟技術水平決定了建築師造什麼樣的房子,大眾則在這個框架構成的秩序之內形成主流思潮。

最後,


還是那句話,

審美上去了造價也上去了。


設計與美學不是方程式,沒有正確答案。

現代主義不是正確的,去裝飾不是正確的,傳統不是正確的…它們如果真的「正確」了,也只是因為那一刻它們「政治正確」了。

不過設計與美學確有「品味」一說,有好品味的現代主義,也有壞品味的現代主義,同樣有好品味的傳統設計和壞品味的傳統設計。

這世上只是有太多壞品味的設計妄圖戴上個主義的帽子,就躲在主義的庇護下,掩飾自己的平庸;畢竟,要再去批判它時,就變得要去批判含括一個大群體的主義了,難了好多。

你在見到好品味的傳統建築時,一定會認可它的美;你的同學,在見到真正好品味的現代設計時,也一定不會否認它的成就。

有些人會認可一個詆毀一個,也是因為他們選邊站了,就像是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一樣。而我,大多是推薦大家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所有的。


簡單粗暴的話:是的。

建築師首先要擺正心態,我們不是搞藝術的,我們是服務業。在滿足功效的前提下最大化服務甲方的需求和審美。至於群眾嘛,影響到甲方的要重視,否則無所謂。


仔細看了下該問題下的答主,幾乎一水的建築從業者,建築學學生,建築設計愛好者。這些對建築發展史,建築流派,明星建築師如數家珍的內行人,真能代表問題中的人民群眾么?

就像只有在知乎里關注建築設計,或者某個建築答主,才能看到這道題。大部分群眾是不會刻意關注並思考你建築背後的主義和哲學訴求的。

其實,如何找到大眾(甲方)審美與自身藝術追求間的平衡,本身就是建築學中的亘古難題,也是樂趣所在,不是么?


建築即是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的主體是人,建築是供人使用的~

審美這個東西雖說是主觀能動性的體現,但是卻也是客觀環境的映射,這就好比猿人進化的時候住的是山洞,後來演變成了住草屋或者茅屋,石屋,再後來有了磚瓦房等等。

如果猿人還是猿人,那山洞還是山洞,草裙還是草裙~


謝謝邀請。我認為在現代主義缺少對傳統文化連接方面,題主的同學說的有道理。所以說在後現代主義的探索裡面,才會出現對於打破時間限制把古典引入現代的嘗試。這樣的探索國內外建築師都有嘗試,例如新中式我覺得就是國內對於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在現代主義環境下如何表達進行了思考實踐。

建築學學生的審美觀也不全是崇尚現代主義,我個人更希望在中國看到的是一個建築實現對一個特定環境的歸屬,包括歷史,文化,人文各方面的歸屬。這樣的實踐需要的不只是裝飾化的有無,把古典主義的裝飾符號引入建築只是其中一種手段。我認為,一個建築如果能夠實現跳脫時間維度,當人們從這個建築中可以感知過去,探索現在,思考未來,那麼這個建築可以實現永恆。這可能是建築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是一部分建築師正在嘗試的事。


其實這個問題 little funny 題主 我看了問題描述也沒覺得你們有深刻討論了啥 有必要在意你同學的觀念是否正確嗎

有幾個點

1.什麼樣的建築是有趣的

2.傳統文化傳統元素是指什麼 畢竟我國辣么大歷史辣么悠久 你說的是哪個民族哪個地區哪個時代的傳統?

3.廣大群眾是誰

4.你確定廣大群眾喜歡的是傳統元素?我怎麼覺得除了新中式他們還喜歡簡歐啊什麼有的沒的呢 我覺得他們的興趣廣泛

5.審美這個點本來就很瞎 美的多樣性比美本身重要的多

6.更不要說大眾的審美 什麼東西加上大眾都值得被謹慎思考 畢竟大眾很容易被代表啊

然後 我建築史學的很爛 但我印象中 現代主義怎麼說 也是歷史了啊 你們就不能討論下現在的當下的建築再來問問廣大群眾喜歡什麼?

小透明感謝受邀


首先我想說明,你這位同學對建築設計的本質幾乎一無所知,就事論事,不是人身攻擊,你同學對建築的認知可能停留在大學一二年級的水平,園林專業大談現代建築?不否定園林專業,但起碼建築設計討論園林的發展是不是也不算合適?

我想問問你這位同學,他所謂的傳統元素是什麼?現存中國古建築中,他所謂的傳統元素難道是斗拱?彩畫?木雕刻?這些為什麼就是符合大眾審美的?誰規定的?

我覺得你這位同學光看外立面就可以大談建築傳統文化,還割裂,我天,現代建築割裂傳統文化這種話題都多少年沒人提了?論文都寫爛了。我們國家不是沒有傳統民族形式的建築,那是在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使用問題也很多,這是形式和社會意識形態的問題,不是誰能輕易決定和改變的。

另外,現在不論做什麼建築,都是在為甲方服務,什麼叫好?甲方喜歡就叫好!你覺得不好就自己花錢自己設計自己建,建築設計說到底是服務業,願不願意聽都是這樣,你以為做斗拱飛檐不要錢啊?只有服務了才有錢拿,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還讓別人掏錢?不合適吧。


謝邀然而本人今天元氣大傷實在沒法好好地回答了sorry……

在其他答案中我也一直都在避免涉及任何「思潮」,人微言輕更無意與人爭執,今天算是糊了鍋了……

我曾經在出租上聽的哥把全北京的地標現代建築罵了個遍,旁邊坐著我的中學同學並且他知道我是學建築的。然後我全程只好嗯嗯嗯您說的太對了他們都是垃圾,不然我倆沒準可能被扔在郊區進不了城。很多時候我們所追求的其實是過程而非結果,設計中的思維而非最終的形態——當然這種話是沒辦法拿到檯面上來講的,誰願意跟你扯那些哲學的東西,大家都是打眼一看就講喜歡不喜歡,順眼不順眼。

但是我覺得我接觸到的群眾普遍還是比較保守的= =

我們就膚淺地單講形式,似乎建築學的「政治正確」也和大眾的「政治正確」有所不同。

唉我這打著一半字就覺得心好累…好好說話人家說你裝逼,說的不夠清楚詳細專業人士又覺得你半吊子,我為何要對那麼多人負責,給錢么……

好了繼續

我認為其實許多東西到了一定的語境下大家都開始追求剔除「媚俗」的部分而尋求一種純粹,當然商品經濟下真正的聰明人都不會這麼做,我說的是傻呵呵不懂賺錢的= =

但是朋友們啥叫媚俗呢…其實這也未必是個太貶義的詞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呼聲是高昂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總之我們不能惹群眾生氣。

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我不好說,事實上學生時代老師也不會太如何去灌輸某種審美觀,所以我還是傾向於認為即使有專業背景,審美觀的形成依然和個體本身的其他特質有著很大的聯繫,愛聽的音樂,愛看的電影和書,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等等這些,都是潛移默化的,真的,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還有遇上的人,崇拜的大師,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如果作為普通人不去這麼想這些事情,那麼其實也會有類似的因素在,只不過感覺上不那麼敏銳。

所以我們其實是沒辦法左右其他人的,只能在其他人對我們指手畫腳的時候痛苦地哀嚎。


個人認為是大眾審美太脫節了。

那個園林的同學顯然是不懂建築的,如同樓上所說,現在的建築拼的是技術,其實往前倒多少年也是技術,技術是設計的載體,空有設計無法實現也是扯淡。

至於傳統元素,我就舉一個例子,貝聿銘的蘇博。我只能說你那個園林同學才疏學淺。


首先把現代主義建築和當代建築不是一個東西,現代主義建築設計是以包豪斯為核心開始的,看建築風格就不得不和社會背景聯繫,現代主義興起的時間正是一戰和二戰,當時的經濟條件有限,而後包豪斯的教員都因為納粹迫害,都去了美國,形成了國際主義風格,國際主義冷漠單一缺乏時代感和民族精神,之後出現了後現代主義20世紀80年代吧,它開始關注人類情感,民族性,娛樂性。同時出現了新現代主義建築,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貝聿明先生,這個風格的特點是繼承了現代主義標準化秩序化的特點,同時給建築加以象徵主義,建築史就到這裡。當代的建築設計有很多樣式,不單單是你朋友說的那樣。


推薦閱讀:

究竟中國文化是醬缸文化還是說柏楊本人是就是醬缸?
什麼最能代表中國?
台灣作家龍應台評價于丹的演講:害我差點暈倒在地…… 是真的嗎?如何評價?
南北方文化差異真的很大嗎?
這個中國服裝叫什麼?

TAG:建築師 | 中國文化 | 文化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