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很多人在地名前加大字,出於什麼心理?
整天看彈幕里刷些地名,凈是些從沒聽說過的地方,然而全都打大XX,大XX。這種現象最早可考是何時何處,又是出於何種心理?
據我個人印象,說某個地方是大城市的說法,源自1999年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趙本山的一句台詞:「下一步我準備領她出去旅遊,走一走比較大的城市,去趟鐵嶺」。
趙本山的老家在開原縣,是地級市鐵嶺市下屬的一個縣,從一個沒出過遠門的鄉下老農的心理來看,說鐵嶺是個大城市也沒錯。但在小品裡面這樣說,趙本山主要是一種自我調侃,算趙式幽默之一。
鐵嶺本來默默無聞,小品一經播出,全國人民都知道「鐵嶺是個大城市」了。既然鐵嶺都可以稱「大城市」,那麼,網友們就開始在自己家鄉所在的地級市或縣級市前面也加上一個「大」字。
平心而論,號稱「大」的城市也就那麼幾個,如大上海,大武漢等。北京人從不稱「大北京」,因為知名度已經足夠了。小地方稱「大」,是網友的一種自我調侃,同時還透露出對家鄉的熱愛與肯定,有點「誰不說俺家鄉好」的意思。
謝 @夕露沾我衣 邀
答主認知淺薄,要說最早加「大」字,實在是不知道,但是答主知道一個還蠻早的:
大大卷?
4應該是千年以來的傳統吧,下面請聽:高峰:我們的大中國啊,好大的一個家啊,經過那個多少那個風吹和雨打。。。。三藏: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取經…某大人物: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某神魚:大楚興,陳勝王!
我覺得近幾年很流行這樣說話呢
叫姐姐,別人不喜歡,叫小姐姐,就很受用;
寶貝就寶貝,要說大寶貝;
鮮肉就鮮肉,要說小鮮肉;
龍崗就龍崗,要說大龍崗;
總之在一個名詞前面加上「大」或者「小」來限定一下,就顯得活潑可愛起來了。一開始聽到,覺得挺好的,後來聽多了也就乏味了,反而覺得對方語言匱乏,講話作作的。
建議還是少用較好。
跟在中國,中華前面加大字,不是一樣的嗎
我們那方言里地名前面加大字還有一種解釋,就是比較偏遠的意思,比如從我們村大東頭走到大西頭,意思就是從最東邊走到最西邊意思。。。
中國
山西
大同
大大同?推薦閱讀:
※為甚麼杭州片兒川不能和重慶小麵岐山臊子麵武漢熱乾麵那樣走出杭州走向全中國?
※你的家鄉有哪些被誤解的習慣或特色?
※滬語等地方方言還能活多久?
※傳說中的「上海人的優越感」是怎麼形成的?
※中國有哪個北方地名聽起來像南方的?還有哪個南方地名聽起來像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