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趣的的财务知识可以分享给外行人?
会计说的高大上,这是一门科学,和日常理解不一样也正常,但他是一门社会科学,所以某些规则内容变化的速度比自然科学的要快,艰深晦涩的也不少,但是还有一些大原则的应用很亲民的,掌握了则居家旅行经商真轻松啊,个别时候遇上“猪队友”,懂会计知识还能保命。简单说几个吧,想到补充
1.盈利和有钱(支付能力)不是一回事,反之亏损企业不一定没钱。一个企业利润表上当年盈利1000万元,但那一刻有可能连100万元的现金或者银行存款都拿不出来,甚至连当月20万元的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因为只要符合会计收入确认条件,卖出产品没收到款也会产生确认毛利但不增加现金流,还有各种折旧、备抵减值都会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流。所以企业主来找你借钱,说利润每年多少万,天花乱坠的,不要被迷糊了,要特别关注现金流。
2.能够使用一年以上的实物资产或者软件,每年计算利润时,只以购买的支出*1/N(N为使用年限)作为成本。购进价值高点的自用物品或软件,会计上一般不是一次性作为成本,而是一般分几年平均作为成本。税务有规定一定金额内一次性或者最短几年内分摊作为成本,这个有税务筹划空间。举个例子,公司上年末买一个机器80万元,这个机器生产手机壳,本年生产出的手机壳卖了45万元,花费原料和人工15万元,外行人会认为本年45-15-80=-50万元(亏损)或者45-15=30万元(盈利)的,其实都不是,会计上是盈利45-15-80/5(年)=14,当年就因为盈利要交企业所得税(注,5年是假定机器能用5年,平均折旧)。
3.很多时候利润表上的利润不是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税务认可利润。会计上计算收入和成本的口径和税务有不少不一样,导致企业和税务利润不一样,不是会计人员的错。
4.没支付就不是成本,卖出货品没收到款就不是收入的观点,会计上是不成立的。会计上是以权利义务(权责发生制)转移的那一时间点来确定收入成本的。
5.工资以现金发给你也是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补一个个人所得税的,算是和会计有关系的,毕竟好多同事遇到这类问题一般都是先来问财务人员,而不是人资部人员哦。有同事建议说帮我们避点税吧,工资一部分打到工资卡、发一部分现金,这发现金部分就不要缴个税,我只能说太天真,如果有这么简单、明显的漏洞还是制度吗?制度制定者肯定是超级可爱的傻白甜。
6.找个黑客攻破医保中心、银行系统……,把名下的账户金额改大,然后逍遥自在花钱,“没有会计知识真可怕”——没跑路的话很快会死。还有个同事和我开玩笑说:如果有个黑客入侵医保中心、银行系统,修改个人账户下的金额,那么不就富有了吗?如果你指望不被发现而逍遥自在,我回复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因为你不懂会计。在系统记账记录完备加上人员有点责任心的情况下,最快当月会就因账务问题就可以发现异常,而且系统内记录痕迹很明显,作案人很快就会去“吃皇粮”了。电影上干这种案子的选项都是“干完这一票,我就隐姓埋名逃到ICPO、FBI、各国POLICE找不到的地方”,等死那就一定会死。
有人说有过修改各种地方公交、游戏充值数据几年都不被发现的,一般是两种原因:一是系统有本身各种错误,多了谁也不在乎;二是会计人员敏感性不够或者精力不够,发现异常随便找个科目挂账或者随它异常也不管,等到越来越异常往前一查发现了。
7.备抵减值数据很多时候是利益相关方博弈的结果,也是部分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存货、固定资产、应收款项、金融资产等持有或者使用中价值下跌了,可以计提减值减少利润,即各种备抵减值,理论上程序很严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能做到,有时候就是股东、管理层、专业人员(事务所)等各种博弈下可接受的结果。为了避免备抵减值成为调节利润的手段,会计准则内容也进行过多次修改,变成了现在有的减值后不能转回(价值回升不能调整)、有的可以转回。
8.各种信用卡的账单、现金分期看起来手续费率(或者利息率)低,年化后实际手续费率(利息率)非常高,别希望有钱不还再去投资。我们不时接到银行信用卡电话销售人员亲切甜美的声音告诉你:“由于你是我行的贵宾客户,现在你的账单可以优惠分期,然后手续费只要*%、*%”,而且她还告诉你只需要付很低的手续费,银行不收一分钱利息。
你动心了吧?然后准备把还信用卡的钱拿去投资了,还很窃喜,刚好有个年化收益率8%的理财产品,小赚一笔,为此晚上请朋友小搓一顿。
以下是正文:
“假设某银行3期1.65%;6期3.6%;12期7.2%;先一次性收取手续费、以后每月还款日等额还款。”,看起来真心不高吧,以账单应还款10000元为例,为了统一口径,把手续费折算为按年计算的手续费(和银行存贷款、余额宝、货币基金、各种债券公示口径一样,都是按年计算的利率),你支付的年化手续费率=165*4/((10000+6666.67+3333.33)/3-165)=10.15%(分3期时),360*2/((10000-360)*3.5/6)=12.8%(分6期时)。看到这个你还要把准备还信用卡的钱拿去投资年化收益率8%的理财产品吗?
不信??你正儿八经去测试下??
﹉﹉﹉
9.再补一个。一部分人在10年、20年内资产增值了十几倍、上百倍、上千上万倍,基本都是靠杠杠运用和股权评估增值实现财富快速增值,不借助这两种方式,年薪百万也难以积累财富到上千万。杠杆通俗点就是借钱,可以是贷款、也可以是向朋友亲戚借。你身边的,有些人借助向银行贷款、各种借钱买房,这十来年实现了净资产十几、二十倍的增长,原先没有贷款的,即使持有几套房,资产也被这些借款买房的人赶上了。但是,借款买房也是只能实现小数量级的财富增长,而且法律上规定自然人对负债是要付无限责任的,所以有的人杠杆不敢运用太大。那些十来年内实现上百倍及以上资产增值的,几乎都是持有企业股权的,企业也可以大量运用杠杆(部分企业90%的钱都是借的),到了一定程度,实行的A、B、……轮股权融资,每一轮融资,原先的股权持有者都实现了多倍增值,还有上市融资实现的股权增值,造富了一拨人。举个例子吧,小Y第一年花10万元设某有限公司,借入90万元贷款,当年赚了20万元(总资产回报率20%),财富增值2倍,如此反复,往后两年又挣了50万(简单点),此时自己的净资产从10万变成了80万元,增加了7倍,第四年初股权变更为80万元,企业A轮股权融资,因为发展前景良好,原80万元的股权现在作价400万元,这样在四年之内,小Y净资产从10万元成为了400万元,增加了39倍。
另外科普下,设立有限公司,出现通常意义上的资不抵债,实在走不下去了,最后一条路是申请破产,只需要以出资额去偿债,未以其他个人财产去担保企业债务的话,是不需要拿个人资产去偿还的,即所谓的有限责任。
还有,基于这一条财富增值途径,你见到巨有钱的,基本都是持有公司股权的。
谢邀
外行说:“你们会计好腻害哦,光看什么资产负债表这么项目,竟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关键是资产负债表分成左边一块和右边一块,神器的是竟然左边还等于右边。厉害了我的表哥表姐!”
我:什么精确小数点后两位,什么厉害。我说实话会不会被你打?
外行说:“导弹发射命中都是几十米的误差,你们这小数点后两位,不够厉害?还不6?”
我:其实我们这个表格的数据都是猜的,且一百个会计,可以猜出101套甚至更多报表出来。
外行说“你不是吓我?”
我说:其实说是猜,其实就是会计在会计准则的指导下,根据职业判断的估计(也就是相当于猜)。比如涉及资产的,减值准备的估计判断,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等,都可以根据企业和实际情况有不同,比如固定资产还可以估计预计净残值等。比如公允价值的计量,也也可以职业的判断等等。 所以每个人来做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外行:“这样啊,扎心了老铁啊”
我:虽然俺们会计没有你想的那么神乎其神,但是这些职业判断,正是体现会计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的。这些计量办法和准则规定,也不是你瞎来的。所以我刚才只是说猜,其实这个“猜”更多的是建立在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业务实践基础上的判断。
备注:改编李若山段子。
在有哪些很有意思的财务知识?中的回答。如下:
这是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金融课上学到的。我们在做复利计算的时候,我这留学芝加哥大学的年轻教授告诉了我们一条简便法则,即72原则。
如果存款利率以4%计,那么需要18年本金才会翻一番;如果去买平均年化收益为9%的组合基金,那么只要8年就能翻番。如果把%去掉,收益率的绝对数与年数相乘总是72。比如,4 x 18 = 72;9 x 8 =72。如此类推。
老师讲道:美国股市标准普尔指数股的平均年化收益为7%,那么你的钱投在这些股票里大概十年就翻一番。美国一些有眼光的中产阶级就是通过这种组合投资来为他们的退休生活做财务准备的。
“72法则”应用
- 凡是复利增长的模型都可以用,比如销售增长预测模型,年增长如果是12%,那6年之后销售规模就大一倍。倒过来,公司想3年翻番的,那年增长率就得超过24%。
- 有时可以用这条72原则做一个简单的数据验证,比如在做NPV(净现值)项目回报计算的过程中,如果公司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ACC)是18%,那么第四年的净现金流对应的现值就只有一半,如果明显超越或低于一半,说明哪里一定计算错了。这种超级心算,常常会让下属瞪大了眼睛感叹道:老板就是牛掰!
。。。。一般财务里有趣的事都是发生在外行身上的。。
注册会计师不是会计,是注册甩锅师+注册核数师。
那就说说一个会计,其职业生涯里所要面对的丛书吧:
第一阶段:《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
第二阶段:《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第三阶段:《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去》《经济法》
第四阶段:《高级会计实务》
第…阶段:…
最后阶段:《颈椎病康复指南》《腰椎间盘突出日常护理》
谢邀,学生党只会和一个医学同学自嘲,我们两个是谋财害命的搭档。
泻药。
注会专业阶段5年不过要轮回,这算有趣么?
你以为做财务/投行就仅仅是坐办公室吗?
欠钱多的(负债累累)真不是丢脸的事情~
每次看到网友嘲笑一些企业(比如万达)欠钱那么多之类的~~~
唉……好无奈啊做好了会计进医院,做不好会计进法院~
很多百万富翁外债比资产多
你们买的东西的价格,都是含税价格(免税店除外)
会计不是只给人家记账那么简单
亲生的不要当会计
有人问我,那怎样才能当会计?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比如孩子是捡来的。注册会计师是不穿制服的经济警察,主业是审计,是审会计师做的报表的,叫注册审计师貌似更贴切。
同样重量的两个果冻,挑果肉多的那一个??
1-业务招待费。陪客户吃饭不是说想报多少就可以报销多少的。因为在算利润时,业务招待费只能按百分之六十扣除,最高不能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比如说你请客户吃一顿饭花了1万,你要是想全报销,那公司当年就得有1千万2百万的收入,更何况你又不是一年只请吃一顿吧。所以没这个业绩保证老板是不会给你多报销的。2-公司自己产的产品免费发给自己的职工是算公司按市场价格销售出去了,顺便抵了应付的职工薪酬。所以下次公司发福利,还是自己产的,你就可以知道这就是拿着钱包抵工资的江南皮革厂啦。3-公司的钱大部分都是放在银行,一般老板的保险柜里是没什么钱的,所以如果要讨薪不要逼着老板开保险柜,里面的钱估计还不够你还一个月的房贷。
4-关于积分的问题。积分不同于折扣,你有多少积分卖家就确认多少收益。大家一定要有积分就尽量用掉,不然是给企业
谢邀~~ 直接从有一个问题类似的地方搬过来我写的回答。
因为一直在啃税法,我觉得应该当属“全民万税”这个词了吧。
港真,我都不知道这个词是我自己想的还是哪看的。刚才也百度了一下,没找到。但是我一直会跟别人说这个问题。大到你买了房子车子出国旅游,小到你去剪头发买菜吸烟,都有税!
然而我老公却死活不相信。
:我出国旅游我哪交税了?我都出国了,钱是外面花的,东西买回来也没卡着交税,哪有税?
:我去理头发他给我发票了?他收我税了?
:我出去吃饭没要票,他咋交税?
:我买了一瓶水都有税,几块钱的东西,还算算税?你们也是没事干吃饱了撑的!
类似于以上的话,我相信不单单是我老公会这样问,大部分人都有这个想法:你们老说的税税税,税在哪?之前网上也有类似的文章,大概就是一个人一生需要交多少税,非专业人员看了应该觉得略微夸张,但实际会更多!
日常能接触到的个人所得税,契税,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车购税,家里但凡买了车房的,这些就都不陌生了。更多是的看不到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船舶吨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应该说全了吧?)
额,你说啥?增值税跟你没关系?你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是你自己产的?别人没掺和?那你去捡个蚕宝宝自己吐丝纺布设计打板制作去吧!增值税的是在是太多了,可以说,在天朝所有东西都有增值税。。。
消费税和你没关系?恩,你不吸烟不喝酒不放鞭炮,不化妆不买珠宝不带手表,不买车不买游艇(我确实不买这个......)不打高尔夫,家里不用实木地板,出门也不用一次性筷子!!!
关税和你没关系,你又不出国!你媳妇不用进口化妆品,你家孩子不买个进口奶粉尿不湿,你家人不买个进口的帽子围巾毛衣羽绒服,那可能还真和你没啥关系。
顺便插一句话:这些税都这个征完征那个,不会只征一个的!
剩下的税种估计很多听都没听过,没关系,你们记着一句话:羊毛出羊身上,就行了!
答完之后发现一点也没有意思,生活感觉更苦了呢~~~
最后还想说一句话:不要每个行政文员都来请教我EXCEL怎么做了,好吗?老娘是会计,会计,不是你的表格老师!!!
会计和财务知识是最实用的知识, 最近米帝缩减资产负债表国内网媒报道的很多, 但是真正懂什么是资产负债表, 为什么要缩减和怎样缩减的人还是很少, 把这些知识分享出去就很好
财务制度是公司制定的,审计来审的是公司不是财务部,财务是替公司替领导规避风险,看到审计入驻求不要幸灾乐祸。
一个企业如果有很多定期存款那他基本上是完蛋了 另外企业贷款多不一定是什么坏事毕竟要发展就要有钱嘛在通胀加剧的时候企业多借款可以把风险转移到债权人
推薦閱讀:
※財務分析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作為一個財務人員,如何活用文件夾分類,以提高工作效率?
※用友與金蝶,哪個更好用?為什麼?
※東芝財務造假從規模上是否有機會入選美國十大財務造假?
※任正非王健林這種級別的黨費有上限嗎,怎麼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