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解決?
新聞背景:教育部馬建斌:校園貸規範性文件正在研究中
近兩年來,很多校園貸平台打著普惠金融的旗號,實則做著高利貸的買賣,成為高利貸滋生的溫床,由此引發的風險事件也引起監管的關注。有媒體報道,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建斌最新透露,現在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正在研究出台有關規範性文件,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他建議,公安部門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等到演變成惡性事件才引起重視。
應該給學生提供貸款服務嗎,如果是銀行提供,可以避免裸條這些問題嗎?管理的要點是什麼,是限制額度嗎?
相關問題: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998425
我是校園貸的參與者,最底層的那層。這個問題剛好合適,以前也跟知乎里的朋友討論過,校園貸出了這樣的問題,錯在哪裡呢?怎麼樣解決呢?
以下按照提問者的問題來一個一個回答,順序修改了。只是我自己的思考,謝謝,勿噴。
1.應該給學生提供貸款服務嗎?
應該,有市場就證明有需求,有需求就需要解決需求,而不是簡單的禁止。只怕越禁止越畸形,不如放開來,規範化。
2.如果是銀行提供,可以避免裸條這些問題嗎?
不可以,裸條等這些問題不在於資金方是誰。而在於一些其他的方面,稍後後面會有稱述。
3.管理的要點是什麼,是限制額度嗎?
限制額度只是一方面,怎麼樣來限制額度呢?這個是管理的要點。
4.校園貸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校園貸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 無監管
- 無共享信息
- 社會、學校、家長等等對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的教育缺失
應該如何解決:
- 確實沒有什麼監管的之前,有錢就可以放,放了就甩鍋,慫恿學生多頭借貸,多頭借貸還不起就威逼利誘,就裸,就賣等等。要在監管上下大力氣,提高准入門檻,提供規範服務,嚴厲打擊私人,個人,無機構組織放貸。
- 如何共享信息,主要是徵信的接入人問題,每一家放貸著都是蒙著眼睛在放貸,因為誰也不清楚貸款對象的真實負債情況。現在徵信主要是央行徵信,支付寶,宜信,平安等P2P,金融公司徵信,第三是民間徵信公司類似同盾,立信。三者各自為戰,為自己的服務對象提供服務,假如說,三種類型的徵信可以共享,可以一起使用,一鍵查詢公民的負責情況進行貸前管理,相信放貸公司也會跟進風控,不會如此瘋狂。如果,此舉可以實現,就可以實現對學生貸款的限額,舉例子,打比方學生最高貸款總額不得超過2萬,每申請一筆上報徵信,額度超過2萬後禁止再次放貸。那麼,通過徵信就可以看到該同學真實的負責情況,限制了放貸的額度。也限制了金融業甩鍋行為,杜絕了多頭借貸。
- 如果說我國的性教育是個笑話,那麼金融消費觀念教育就是個冷笑話。社會在前進,雖然說拜金主義,但是,卻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對方後果。學生對自身的還款能力的評估,把握幾乎為零,有學生借錢為了做微商,有學生借錢為了買買買,有學生借錢為了做一些我們看著就是騙局,看著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他們這些錯誤的觀念,自控能力,對消費的把握,社會拜金主義的侵蝕,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整個社會所渲染的氣氛,那種輿論導向,把學生帶入了深淵而不自知。這不僅僅是學生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青年一代的整體問題,難度畢業 了的學生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嗎?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在這樣的人口大國,放棄信用的人也應該存在大把,以身試法,有些問題,確實是無解的,我們能做的只是挽留更多的非主觀的違約,去教育青年一代正確的消費觀,去完善制度,法規,規則。在一疏、一堵、一教上下功夫。
信貸經理 - 知乎專欄
有的答主邏輯非常奇怪,似乎國家立法禁止校園貸大學生就貸不到款了,就沒有各種市場亂象了,這叫典型的立法中心主義,以為萬事立法就能解決了,荒謬!
我讀大學那會什麼小貸公司都沒有,照樣有女大學生追求高消費借高利貸最後沒辦法賣淫還債的,請問關校園貸什麼事了?難道還怪國家沒立法禁止賣淫?或者說怪國家沒立法禁止大學生借高利貸?
大學生普遍都滿了18歲,是成年人,有完全行為民事能力了,指望國家指望社會替他們管自己管多久?
就說上班族,因為超前消費變成卡奴的不比大學生借裸貸的少吧?國家是不是還該立法禁止發行信用卡?
不客氣的說,正是因為這種奇葩立法中心主義思維,在某些監管機構主導下銀行業完全退出了大學校園,才導致校園貸野蠻生長亂相叢生。銀行再怎麼野蠻也不至於讓女大學生拍裸照或者拖去賣淫。
校園貸的癥結在於需求端,不在供給端,這個不弄清楚,越是禁止長出來填補空間的東西就越可怕。
中國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從來都是以分數為導向,很少在孩子獨立性上下功夫,直到上大學之前,什麼都要管,從頭髮長短一路管到屁眼直徑,有的家長給孩子喂飯甚至喂到小學三年級,這樣的孩子上了大學不懵逼胡來才有鬼了。
所以在校園貸方面,國家最該做的只能是引導規範讓正規機構來,粗暴禁止只會產生更大的問題,另外就是儘快建立起徵信體系和個人破產體系,避免系統性風險。
當然,對於鼓勵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的導向,我個人是表示呵呵的,原因?看看神奇百貨那奇葩CEO就知道了。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可偏偏就有人沒有那麼大的腳,卻也要穿那麼大的鞋!有人說沒有消費就沒有殺戮(保護動物的公益廣告),其實,放在市場經濟下,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有需求,就有市場。所以校園貸的泛濫,問題成災,關鍵問題出在需求上:一群沒有經濟收入沒有個人財產的大學生,卻想過他們根本負擔不起的生活。穿名牌、用名牌、盲目投資等。所以觀點認為通過政府取締可以解決問題,我想還是把問題想得簡單了。銀行、金融機構都是盈利的,不是公益機構。他們不可能在你沒有任何資產擔保的情況下就把錢放給你。要提供資產擔保,大學生有什麼資產?除了身體、面相,好像真沒什麼。於是,一些違法甚至犯罪現象就發生了。所以,根治校園貸,就要幫助大學生建立健康的消費觀、投資觀。從源頭減少不合理的需求,從而消滅違法校園貸,市場,從而才能根治問題。
很多人沒讀完答案就開始評論了,所以把觀點簡單總結在前面,防止太長不看然後又懟我。
嚴格禁止高息民間校園貸,支持國家隊也就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入場用低息不定期貸款對學生的小額消費行為進行支持,並建議學生學習一定的金融知識,建立良好的個人信用檔案,為未來踏上社會做好準備。
========================原答案分割線===================================
校園貸不僅僅是校園貸,某種意義上是代表著一種未來的方向。堵不如疏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不同意 @費寒冬 一刀切的想法。
在國內監管並不是獨立的事情,不是每個受監管的對象都是「敵人」只能用政策去調控去防範風險,完全可以配合「講政治」的國家隊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促進發展。
- 1、大環境向消費型社會轉型。學校相對獨立於社會,但是必然受到社會影響,何況現在由於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普及,校園想封閉也封閉不起來。在這個背景下還抱有不讓學生消費的想法,就和不許早戀到歲數就得結婚一樣可笑。無論如何都會有消費需求的話,提供低息貸款,不讓本來有可能拯救的群體打著滾掉進高息小額貸的坑裡是很有意義的,國家隊的校園貸可以考慮整體與長遠,在這方面只從每筆業務的角度看待學生群體缺乏第一還款來源看待並不合適,望遠鏡角度下的視角肯定不同於顯微鏡下。
- 2、建立個人徵信體系。八家預備役徵信機構沒拿到徵信牌照的新聞相信都看過,徵信管理局萬存知局長所提到的未來發展思路和現在徵信發展所存在的問題應該也有所了解,我就不多寫了。即將踏上社會的大學生有良好的徵信記錄並不是一件壞事,提高徵信記錄覆蓋面也有利於徵信業務的發展與完善,和消費型社會轉型是相輔相成的事情。有人說這種徵信本質上是對學生的父母徵信,我認為這種看法並不全面,所謂徵信本就是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綜合結果的體現。非要在這二者之間做一個比較的話,還款意願比還款能力更有利於貸款到期回收,畢竟還款能力不足能在貸前防控。
- 3、金融常識進校園。我國在金融方面對消費者的保護其實是存在很大問題的。政策管理不全面執行力度不足只是一個方面,對消費者的金融知識教育嚴重缺乏也是問題之一,絕大部分消費者都是在摸索。例如13年餘額寶爆發,很多人才發現有貨幣基金這種家庭投資方式。而對借高息貸款的後果了解不足也是之前校園貸問題爆發的原因之一。前面說了,學校相對封閉但又與社會有緊密的聯繫,由國有商業銀行在校園內組織金融常識教育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學校防範了聲譽風險的同時商業銀行也能宣傳自身業務塑造自身形象,是個雙贏的選擇。
- 4、銀行一類戶開戶可能伴隨一生。只有付出沒有收益在商業社會不是能夠持續執行的模式,而銀行目前在校園貸方面的收益就是可收穫終身性質客戶,也因此可以適度放眼長遠而不是只看且只能看短期收益。在銀行個人賬戶體系改變之前,銀行獲客主要依靠新發卡,也因此對客戶不會採取長遠的運營手段。在賬戶體系改革之後,大學生作為潛在的高收益群體,在提供適當的承接性產品後是可以穩固畢業後一類戶的,在這個角度上對商業銀行長遠發展也是有利的,特別是正在轉型的當下。在這裡有個細分市場是本地型高校,學生在學校所在省就業較多,完全具有深耕的潛力。讓校園貸的收益不是只能來自於貸款,讓更多的長期收益能夠體現,這對於擁有未來卻只有現在的學生很有意義。
當然,商業銀行重新進入校園貸市場也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放款時缺乏數據支撐、只能發放信用貸款且缺乏使用場景只能發放現金貸、缺乏有效的催收手段都是存在的。在這個角度目前有部分銀行在這方面的設想是對學校進行信貸投入獲取話語權,藉助校園相對封閉的特點將學生日常付費行為結算體系拿下,以校園卡配合各類支付產品形成封閉的生態系統並提供給學生非現金貸的使用場景,最終根據數據對校園貸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風控。
校園貸泛濫的本質是因為央行一刀切的砍掉了所有學生辦信用卡的資格。假設學生可以辦信用卡只是審核較嚴格,再把有借貸需求的學生分成有還款能力和無還款能力的兩類。有還款能力的會通過審核從正規渠道借到款。剩下的留給校園借貸的就僅剩下無還款能力的人了,那這個行業利潤大幅度降低,自然就沒人做了。高利貸本質還是要賺錢的。
就幾個問題,如果能解決雙手雙腳贊成校園貸: 1、借款主體為在校大學生,還款來源是什麼?(《貸款通則》第十七條規定:一、有按期還本付息的能力,原應付貸款利息和到期貸款已清償;沒有清償的,已經做了貸款人認可的償還計劃。五、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率符合貸款人的要求。
大學生有能力嗎?有資產嗎?
同時通則第二十四條對貸款發放機構有要求:二、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對其發放貸款:(一)不具備本通則第四章第十七條所規定的資格和條件的;) 2、借款人已經成年,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貸款發放機構能保證借款人逾期後不騷擾借款人的父母親友同學嗎?能不干擾正常的教學次序依法催收嗎? 3、貸款發放機構對借款人貸款用途落實嗎? 4、貸款發放機構考慮過大學生學習期間沒有收入,還款方式允許大學生畢業並找到工作完還款嗎?並能根據工作的收入設計還款方式嗎?比如按季度還款,彈性還款等等符合剛就業大學生實際收入情況的方式。 5、假設貸款發放機構願意滿足第四條後,假如大學生畢業沒工作無法還款怎麼辦?工作收入無法支撐還款計劃怎麼辦?會通過訴訟清收嗎?無執行能力咋辦? 6、貸款金額是如何核定的?根據性別?根據顏值?還是申請多少給多少?還是你能預測借款人未來收入,假設能預測依據是什麼? 7、貸款利率是如何定的?一刀切還是有客戶分級? 如果還是指望大學生的家庭來償還債務,不如直接以大學生父母貸款來的直接!以上。
目前至少招商銀行已經回歸了大學生信用卡領域,推出的領取額度功能 @招商銀行信用卡客服中心 。原有校園卡可領取額度(最高5000),另外發一張全幣卡並強制開通人民幣入賬,真是雞賊的不行。
此功能就在銀監會大佬相關言論發表後一個星期左右就上線,肯定是早有準備的。
微信截圖是「清查」的具體措施,真是很高效的保證了學生安全呢。
作為一個事業單位,對風向的把握和揣摩上意的能力還不如一個股份制商業銀行。本來我只是覺得資本主義的小貸必將戰勝官僚主義的「引導」,後來我發現學校連官僚主義都不會玩,而且對輿論的控制能力還停留在15年前,真是替他們感到捉急啊。作為在校大學生,我認識為數不少經濟獨立的人,哪怕考慮倖存者偏差,全國範圍內,有自己收入的大學生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很多答案說大學生沒有償還能力,這是一種基於身份的歧視。
而現在的情況是,只要是學生,不論是否有償還能力,正規渠道都很難辦到信用卡。這意味著有償還能力的、本可以作為銀行正常客戶的人,失去了通過刷卡來積累信用、進行個人理財的渠道,在校學生,讀書時間越長,就會錯過更多的積累個人信用的機會,這對銀行和個人都不是好事。
「禁止校園貸」,一方面完全封死了上述學生進行金融活動的道路。另一方面使沒有償還能力的學生的借貸行為,完全失去法律監管和保護。虛榮和攀比不會因為禁止而消失,這些不具備思考能力的學生,會付出更多慘痛的代價,來享受一時的快樂。
當前國內金融行業要發展,國內的大學生也正變得更加獨立,「禁止校園貸」就像閉關鎖國一樣,封死了未來的所有可能性。
我認為更好的解決方案是:
給大學生辦理正規銀行發行的小額度信用卡。並與校方建立聯繫,對逾期不還款行為增加更多的反饋。
呵呵,別聽一堆,所謂的專家逼逼,我作為一個貸款者現在是中介來回答。
現在學生能貸款可以分為幾種,1,螞蟻花唄,借唄,白條,信用卡可以找中介,我辦了一張,這類利息低,用的靈活方便,我兩個室友用白條買手機,我是賭博,所以看人。2,校園貸針對大學生的,嗯。收手續費,管理費,確實費用高,像我記得趣分期1000一周利息30吧,30學生覺得不會高,變成利息就高了。這類非常多,我記得前年一堆,認識一個人借了30多萬。這種算第二好的,逾期了,也好說話一些吧,基本可以協商還本金。3,網上貸款,拍拍貸等現金貸,利息高的,一逼,基本1000一個月利息100多,對一些人來說不多。
4,線下面簽,基本都一些老闆開的,做學生,瑞銀最好的吧差不多,5000一年還6000多,其餘的差不多5000一年還8000多,因為中介賺錢。5,手機分期,這個坑,到手幾千還一萬多,中介賺大的。6,暴力行業,借貸寶,速速借,周息40多,借800還1200一周,反正最低也是20,8000一周還一萬。所以一個大學生借一個10多萬很簡單。我說下自己的看法吧,像我們賭狗不覺得可伶,自己作死,我認識很多,大學生賭博的,都差不多,怪我們自己吧,當時不懂第一次送的10元亂買都贏5000多,然後錢來的容易,都差不多。套路開始贏,然後輸,輸了想趕本,借錢賭,越輸越多,我去年就幾萬就沒賭了,休學了,打工還債,今年因為自己不懂,網黑了,所以借錢麻煩,碰了速速借,借了2萬吧,逾期20天了現在,沒還,現在給一個老闆做中介,底薪3000,包吃住,每天最少300+,5.30一天賺了1000多,前天700多,因為我介紹一個客戶借800,他還1200,我賺100,1400還2000賺200,所以我認識一些欠一堆債的一年20+很容易,他同事全部負債,我最少現在還有4萬多吧,10萬的有幾個。我自己的所見所聞,我決定有一些人就是傻,真的,因為做速速借,要麼網上不能貸款,能貸款你借30周息的,呵呵。基本都是賭博的,不然利息你都還不起,對於賭狗來說,幾百利息算啥。這個我的客戶。我幫他借了8000多。我賺他1000多。2天吧,他兩天贏了4萬。但是還是解決不了他的債務。其實真的很複雜,哎。騙子非常多,借錢的都是弱勢群體,反正父母還。中介還收客戶的,我一般客戶不多,都會勸,賺我該賺的,昨天一個廊坊的,中介介紹來的,中介讓我擼死他,讓他負債幾萬,我們可以一人賺1000沒問題,他資質可以,我不想做,勸他,是啊,做這個賺錢心要黑,不黑怎麼賺錢,但是我過不了自己那一關,不是裝婊子,因為我自己經歷過絕望,經歷過痛苦,也想過結束生命,現在我也不賭了,只想還債,然後學個手藝,和我爸媽一起過正常人的生活。其實很複雜,我說可能兩天說不完,我給大學生一些建議吧。1,想用錢,最好花唄,白條。不要套現,套現6-8手續費,還有可能被騙。我覺得大學生應該有個資源借錢,因為網路貸款快,操作好信用好,也是一個好事,不要使用校園貸款,像花唄。京東白條,利息都低,也可以申請信用卡,百度吧,你有心逛論壇。也簡單,額度也高,5000對學生夠用今。因為有時候你可能發現一個機會。要用錢,急用錢最可怕,中介才有辦法套路你。2,大學生真的很傻這方面,我也走了很多彎路,對於負債的,要麼坦白,要麼不還,我名校貸1.6萬逾期300多天了,還有幾個,差不多2萬吧,逾期300多天,差不多成死賬了,因為校園貸,嚇你的就父母和告訴你同學,像你真不怕,其實沒啥,別人也是求財,像我速速借,別人說催收。現在有,找到你也只是還本金。所以不要怕,我速速借,也沒還。老闆說沒事,反正你退學了,爸媽也不管,因為貸款裡面,都有死賬,借了收不回來的,做學生,就是你不還。讓你名聲臭,拿不到畢業證一堆,嚇你的父母,轟炸等,我借了很多沒一個上門的。真心不用怕,你逾期說還本金,不要我呵呵,除非你碰高利貸,還有很多很多。不想說了,管沒啥用,上周我家一個客戶,網貸10多萬,拿絲黛,7000一個月還2.3萬,速速借這裡借了2萬。還不起,想自殺,沒勇氣,報警警察不管,學校不管,我退學,還寫了保證書,出事和學校無關。打市長熱線,才抓那個中介,以詐騙罪,但是,他自己打的借條,別人給的現金,像我這裡他最後還了900,當初借的800,不是每個人這樣,這樣很少,所以老闆有的賺。哎,這個殺不掉的,因為有市場就有需求。我覺得父母學校還是多管,不然自己陷進來的,現在騙局又多,一個鏈接可能改變你的生活。所以,我覺得多見識一些東西吧。不要太無知。我覺得現實世界就有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嘛,就是破產清算制度。
破產清算(Bankruptcy Liquidation)企業因嚴重虧損,資不抵債,被依法宣告破產而 進行清算
貸款之前先去官爺那裡登記一個數額的還款額度,相當於企業中的認繳註冊資本。在之後不管借了多少錢,還不上的時候就去申請破產,償還總額以在官爺那裡登記的數額為準,一次性清算之後不再需要繼續償還債務。同時嚴格禁止貸款機構向未登記的學生髮放貸款,違者重罰。
這樣既可以保證貸款企業的業務穩定,也可以避免學生由於缺乏資金管理能力遭遇過於嚴重的債務導致不期待的社會問題。
其實周明說的對,只不過不管影響安定團結,家長式政府不管不行,周明他們是被官管怒了:
在某些監管機構主導下銀行業完全退出了大學校園
而費寒冬基本上是在國情下討論怎麼多快好省地搞定這個麻煩:一刀切。
說實話這個管製成本最低,比制定一大堆能落地的法律法規輕鬆多了~
至於因為自身消費觀念導致債台高築的,在校園貸里真的借不到錢,也會去別的渠道借。不過少了校園貸的宣傳,或許是可以少一點點被自己禍害的學生。
當然,如果能把量入為出、開源節流之類的家庭教育作為一門課程也加入到義務教育階段,給那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們打個預防針,雖然效果不一定有多好,但應該有所助益。
跑個題。我發現安全穩定和自由便利在有限資源下不可兼得只能平衡這點原來是我們計算機軟體抄襲(繼承)現實社會的~
我與樓上觀點一致,校園貸就該禁止。先僅說校園貸這個行為,就是不成立的。因為不論是銀行,小貸公司。只要涉及貸款,就必定會考慮貸款主體是第一還款來源,而學生是不具備第一還款來源的。所以當校園貸平台貸款給學生的時候,實際上就不是貸款給學生,而是變相的貸款給了學生背後有真實還款能力的人,一般是家長。這是欺詐,是利用學生的無知而產生的欺詐。做這行的,都該進監獄。
不怕你不還,就怕你不借。 校園貸表示,還不起沒關係,有錢了再還,沒錢讓你父母還。還不起沒關係,付出生命殺雞儆猴,讓別人不敢不還。 你覺得讓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學生承擔這一切,合適么?
兩條:對學生的小額貸款不得超過銀行存款利息的2倍,對於已歸還本金的貸款不得在在校期間追討利息。
我是一名大學生,我來試著分析一下。
校園貸亂象,其實和黃賭毒差不多:都是自找的。像我們,想去貸款都不知道去哪可以貸到,能找到的,一般都是走投無路的。而這些人,無論正規機構怎麼進場,都沒有用,還是會找到裸貸平台。
大學生活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家裡有錢的自然不會去碰亂七八糟的貸款,沒錢的同學有助學貸款,有貧困補助金,學校還有各種兼職幫助他們生活,可以說,現在上大學,沒有人是缺錢的。而大學生也沒有什麼買房買車工作等等的需求,唯一的就是無窮無盡的購物慾望。其實大學生,有螞蟻花唄,和白條是絕對絕對夠用了,基本上大學生這兩款產品都會開放的,我的額度一個月都一萬多了,怎麼買也用不完呀。現金貸,對於我們沒有用:利息高不講,一大把現金放在手裡,請問你去幹什麼?阿里和京東的思路很對,開放消費額度,不給大學生開現金借貸。被校園貸玩死的就兩種人:賭徒,和過度消費。然後利滾利越來越大最後崩盤。國家要求正規機構進場,不是想讓大學生真正去借錢,而是擠兌那些小平台。
現在招聯進場了,利率萬5不到,這就打死了一大批小平台。這樣,那些賭徒,過度消費的人,就找不到那些亂七八糟的平台了。招行開放了信用卡額度,建行部分開放了小額的快貸,中行也有相關產品。仔細一看,真的是業界良心的價格。不同意高票答案,雖然那些裸貸的自作自受,但是對國家影響非常差。國家讓正規機構進場完全不是想賺大學生的錢:比如建行快貸利率直逼一年期定期收益。而是通過大平台的入場,讓那些小平台業務直線下降,最後消失,最後針對一下私人放款的通道,基本就可以杜絕這種現象了。而且,現在的90後,普遍都是很講信譽的,支付寶做過一次調查,現在大學生使用花唄,基本都沒有逾期的。開放額度,對於守信用的大學生,是很好的一個工具。基本贊成周明的回答。銀行退出校園只會讓規避法律管制的校園貸更加盛行。而且,論生活成本,總有一些大學生因為過度消費而不得不舉債度日,這不是靠禁止校園貸就能解決的了的。不過我還想補充一點:大學生能不能還款,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事情,也不是立法者需要考慮的事情,而是銀行——作為放貸者,所必須考慮的事情。如果銀行認為這位大學生有能力還款,那麼它便會放貸;如果認為其不能還款,那就不會放貸。這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為什麼會有人荒唐到拿「群體」來說事呢?要是按照這種荒謬的「群體特殊論」,全人類都不要參與金融活動了,因為總是有血本無歸的風險嘛。
上面的很多回答都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抨擊事實,為什麼不能站在平等的角度看待問題,我說兩個小疑問吧!
1、很多家長在大學的時候,不允許孩子談戀愛,但是一旦畢業工作,馬上就催著談戀愛結婚,難道一個正常人對於談戀愛是無師自通嗎?難道兩個人談戀愛不需要學習嗎?這和對於孩子還說,1歲的時候抱著不給走,1歲後馬上就要他會跑不一樣嗎?談愛戀不是兩個人上床,而是相互學習的過程,談戀愛的時候要相互學習理解對方,適應對方,這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而家長非要把學習的過程捨去。
2、大學生一把都是18-24歲這個關口,如果是研究生還要延長一點,這個年齡段從法律上已經足夠負責了,但是在社會輿論中反而認為大學生還不懂事,還不能夠自理,還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不是雙重標準嗎?這個年齡如果不上學已經工作,甚至開始養家,難道僅僅因為不工作,就剝奪大學生的行為認知能力和平等對待的能力。
其實這個兩個問題的核心就是家庭和學校教育與現實教育衝突的問題,一方面學校和家庭基本上不會培養孩子對於金錢和消費的概念,另一方面,人在社會中不可能脫離經濟和金錢的存在,學校和家庭不教育,那就只有靠社會教育了。
好了,開始說正題,答主最討厭滿口仁義道德的人!
校園貸不是高利貸,這個世界上沒有高利貸,高額的利息是源於高風險,高風險必須通過高額的利息所覆蓋。利息不過是風險溢價的體現而已。
一個學生借錢肯定是高利率,為啥,就是因為其高風險,如果換做馬雲,那利息低多了,為啥,因為他風險低。
如果上面說校園貸是高利貸的人,請回答一個問題,如果你從事貸款行業,你會借錢給一個不認識的人嗎?或者說同樣的利率,一個沒有風險,一個風險很大,你會借錢給誰?或者說你同事給一個沒有風險的人借錢,一個風險很大的人借錢,你會收同樣的利息嗎?
我想任何一個經濟人都會做出和校園貸一樣的選擇。我們抄股票都知道高風險高收益,那融資領域咋就不知道呢。
所以校園貸的問題就是風險和收益不匹配的問題,需求和供給不匹配的問題,如果想解決問題,首先要知道問題。
首先說風險和收益不匹配,其實通過大量的案例說明,一般學生處於消費的目的,不會借太多的錢,少則三五千,多則三五萬。這意味著從事校園消費貸款的機構或者個人來說,校園貸的特點就是人數多,借錢數量少,工作量大。如果僅僅依靠法定的利率,更本無法盈利,為啥?工作人員是要錢的,現在宜信之類的信貸員提成基本上在放款額的2%-4%之間,這就意味著一個信貸員需要同時服務10-20個大學生才能獲取七八千的行業正常收入,如果在把後期的回款成本算進去,實際月利率1%,在校園貸中對於機構來說,其實也僅僅是微利,甚至是虧損。大學生的高風險高成本必須通過高利率的收益才能覆蓋,這個在傳統的經濟學中無解。
然後就是供給端和需求端不匹配,正式由於大學生融資領域客觀存在的高成本和高風險,直接導致正規的金融機構基本上全部退出,正規供給端基本0。大學生的需求卻又客觀存在,那麼這個需求只能轉讓不正規的校園貸,但是相關部門對於校園貸卻又採用忽視的角度,不願意出力氣去解決不正規的機構所在的問題。
以上,答主的目的只想說明
1、大學生已經年滿18歲,他們已經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的需求應該是正視,而不是採用鴕鳥政策,還認為大學生還是小孩子,除了吃飯就沒有其他需求了。
2、我們對待供給端存在的問題,不能採用禁止這一個粗暴的行政手段,而是應該對於供給端的問題予以解決,對於不正規的供給端應該給予正式化和正規化。
3、對於問題所在,往往可以用新技術的方法尋求突破。
如果要提出解決方案,答主都是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1、需求端
一百年前,活著是普通人的目的,二三十年前,吃飽吃好是普通人的目標。但是今天豐富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是人們的目標,時代在變化,大學生也是如此。現在大學生對於物質和精神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按照過去的標準要求他們。所以大學生的需求應該得到重視,和其他普通人一樣。
有很多人提出大學生的拜金享樂需求,這個時客觀存在的,但是這個不是大學生的錯,現在社交媒體這麼發達,大學生接觸的信息量比過去的人一輩子接觸的都多。當整體社會都是浮躁、拜金、享樂的時候,憑什麼要求大學生像一朵白蓮花不食人間煙火,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大社會存在的問題會反應在小社會。
解決拜金享樂浮躁的問題是全社會的責任,大學生僅僅是接受者或者說參與者之一,這個解決任重而道遠。
2、供給端
在正視需求端之後,就是正視問題所在了。那麼如果解決供給端,當正規金融機構退出校園領域,而大學生轉讓不正規或者不合法的金融領域,這個是無解的。即使禁止校園貸,但是需求還是沒有解決,這個需求還會通過其他方式解決或者表現出來。古人說堵不如疏,既然禁止解決不了,不如放開,為校園貸正名,但是放開不代表沒有管理。金融管理部門必須按照正規金融機構管理對校園貸進行相關的管理,對校園貸在大學生中進行合規的宣傳,讓大學生和校園貸雙方都知道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如果大學生能夠通過正規的方式解決自己的需求,那麼那些不正規的、拍裸照的、暴力追債的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3、技術端
在傳統的經濟領域,大學生貸款所帶來的高成本、高風險基本是無解的,不要說助學貸款,那個是國家的政策扶持領域,不過是國家貼息或者是免息,和國外不同的,這個成本由個人轉嫁到國家承擔而已,如果是市場化的,基本上就不會出現了。但是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了,運用互聯網新技術是時代的需要,京東白條、螞蟻花唄,都是有益的探索。如果校園貸的領域放開,把願意正規化的機構正規化,他們運用互聯網的新技術,是能夠破解傳統模式下無法解決的問題,當校園貸的成本和風險下降,而正規化的管理也限制利息,是完全可能把利率大幅度的下降到正常的水平。
4、培養公民的金融理念和健全的個人性格
現在社會中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脫離金融,既然無法脫離就要正視,現在缺乏對於公民的金融教育,很多大學生從來不知道金融的重要性,也不知道金融工具,連什麼是複利都不懂,那麼只有自己交學費學習了。應了那句話,家長不教,自然有別人教。
其實也有很多大學生也知道問題所在,但是發生的時候往往不是通過正視解決,而是採用鴕鳥政策,不願意麵對。很多案例都是最初很小的借款,沒有和家長協商,由家長出面還款,而是通過借舊換新,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像雪球越滾越多,最終量成大禍。這最初往往是因為個人性格不健全,要麼懼怕家長的責罵,要麼不願意麵對問題等等,往往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這個就需要個人性格的養成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在最後我特別想重點批判對待校園貸的幾種看法:
1、有些人非要把問題歸結於大學生的拜金和享樂,真是寬於律己,嚴於待人啊。大學是小社會,大社會的問題全部會反應在大學中,大學生中拜金享樂都是問題不假,但是這都是全社會的問題,整個社會的問題不應該由大學生承擔。我最討厭聖母婊和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判別人,在這個問題上,誰也沒有對,每個人都應該負責,包括你、我還有全社會的成年人,當我們把全社會弄的拜金享樂的時候,又怎麼能要求大學生的純潔。
2、有些人動不動要求把校園貸禁止掉,這和晉惠帝的"何不食以肉糜「一樣。有一句話我一直記得很清楚「很多政府不去解決人民提出的問題,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民」,說白了,禁止校園貸不是解決問題,不是解決供給,而是直接關掉供給,至於需求還是在哪裡,不增不減。以前政府限價,但是無法解決需求,只有通過糧票和布票之類部分解決,但是最終還是演變為黑市,這個黑市政府無法掌控,問題叢生,那麼到底是黑市的責任還是政府的責任,即使固定黑市關掉了,還不是會有流動黑市,在關掉,還會有灰市,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總能找到辦法對付。
大量的歷史證明,需求不是政府關掉供給端就不出現的,即使政府關掉供給,那個需求還是會通過其他方式釋放,往往其他方式會不合法,不規範,在脫離政府掌控後,最終會被引爆。這個基本的經濟學不明白,那就沒辦法解釋了。
校園貸和民間借貸問題都是一樣的,因為國有金融系統的問題,導致需求無法解決,最終只能轉向灰色的民間借貸。地方政府往往對此採用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即不去解決需求,也不去規範灰色供給,最終往往通過山東辱母案這些烈性的爆發出現。
所以堵不如疏,既然需求存在,那麼就規範供給,讓需求和供給都在陽光下和法律下運行。
我們上政治課時,老師跟我們講校園貸的利率大概是銀行的2倍3倍多。雖然名目上是低息,而以一些名目收些雜費,例如保證金,管理費,導致實際利率非常的高
4月7日賽評 這個是江蘇大學比賽時候我寫的隨筆 應該能幫到你
今天這裡辯論賽的題目是校園貸款管理是道德問題還是法律問題。這個題目榨一看是法律問題,畢竟現在小額無抵押貸款良莠不齊。非常需要國家出台相關法律進行管理,清理一波非法的,整理一波違規的,發展一波有實力的。但是仔細一想,怎麼改,怎麼定呢?今天我們哪怕完全廢除了小額金融貸款,也無法禁止民間借貸啊,況且民間借貸在目前是法律允許的,民間借貸也對我國經濟做了自己的貢獻。如果從法律進行更改怎麼改呢?我們應該不向22歲以下進行借貸,還是不向大學生進行借貸?如果不向大學生借貸,難道我們應該在做民間借貸的時候要對面證明自己不是在讀大學生?早知道自證其明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個也與民間借貸約定俗稱的規定是不相符的。再退一步說假設我們真的這麼做了,我們向同學借個學費行不行?我們向朋友借個飯錢行不行?我們一個宿舍想一起做個創業項目行不行?這些都是問題。其實如果一個人能借錢,是根本攔不住的沒有了校園貸有 輕鬆貸 禁止了貸款平台貸款就會有民間借貸出現。法律總不能規定禁止向在讀大學生貸款吧。如果這樣,我們需要一個全國聯網可查詢的學生平台,拋開信息安全不說,從操作性上也是不可能的。
我拍腦袋的認為如果真的建立法律,我們還是要借鑒一下銀行貸款我們應該貸款給能還的起的人,比如貸款必須要提供收入證明或者銀行流水。如果一旦貸款出現違約或者要找責任我們要負荷收入證明,如果證明缺失那麼就證明是違約貸款,如果證明不缺失但是證明有假則雙方都有責任(提供假證明和失察的責任)。如果證明沒問題則說明是貸款人自己的問題,則貸款方無責任。其實在現行法律之下,我們更多的應該讓大學生意識到究竟什麼人才能超前消費,什麼人才能去貸款。目前貸款個人認為無非兩個誘導因素,一個是不正確的消費觀,覺得別人有的自己也應該有 這個問題衍生出來的不僅僅是校園貸 還有校妓,捐卵,信用卡詐騙。一個是對於借貸還貸概念不足,沒有意識到這麼做很容易是還不起的。我們應該告訴他們,借貸的前提一定是你能還的起,比如告訴他們如何定還款計劃,其實很多人之所以走上校園貸是為了還之前的信用卡 螞蟻花唄 京東白條 甚至他們在之前借遍了周圍同學,然而他們借了不知道怎麼還只好繼續借啊。我想如果有人能在他們還沒借到校園貸時候幫助他們告訴他們怎麼還貸款我想很多悲劇也不會產生。
銀行當然可以避免裸條了,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裸照不是銀行的有效抵押物。。。。給大學生放款估計是一刀切吧,不超過多少。貸給成年人是看穩定收入和資產,大學生上面兩樣都沒有,不一刀切貌似沒啥好辦法,難不成985多少,211多少,一本多少。。。。或者gpa決定哈,鼓勵好好學習,書中自有黃金屋。。。。。補充一句,覺得校園貸後面要是銀行大規模開展估計是一屁股爛賬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銀行不能考慮灰色領域,一般情況下欠 的是大爺,打不得罵不得,要文明素質收貸,可惜不能控制自己慾望的人沒有素質的可能性比較大。
推薦閱讀:
※「獐子島」事件後,所擔負的銀行貸款和股權質押融資會怎麼處理?
※公司之間為何放著自己的優勢利率不用而去搞利率互換 (Swap)?Swap 是如何運作的?
※如何申請教育貸款(或者助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助學貸款哪個更適合?
※工業園區市場方如何設計流貸方案?
※「國內有追索權賣方明保理」和應收賬款質押有什麼區別?
TAG:銀行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