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軍戰鬥力強,美械軍都是戰五渣?
古有常凱申,今有伊拉克
美軍和美械軍的差別可大了,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軍隊,甚至連武器也不同……
1、武器裝備上——正版與猴版的區別。
所謂「猴版」,就是縮水版、簡配版、豆腐渣版、黑心版。
假如正版坦克穿深1000、正面防護800,那麼猴版大概就是穿深600、正面防護400;假如正版戰鬥機發動機推重比10、雷達探測距離150km帶抗干擾、可帶中距彈,那麼猴版大概就是推重比8、雷達100km無抗干擾、只能帶近距彈。
什麼?你說我美爹黑心?嫌差你自己造啊!
2、兵員素質上——文化、知識、紀律天差地別。
看過黑蜀黍怎麼打槍的嗎?姿勢銷魂不?命中率屌屌的不?
相比之下,我兒子一年級和小夥伴玩打仗遊戲就知道槍舉在眼前瞄準、知道抵肩射擊——電視電影上看的多了,變成常識了而已。那麼人人持槍的美帝,入伍新兵有多少人沒玩過真槍的?
現在中國幼兒園孩子就開始練習排隊,小學生就能夠熟練地進行隊列變換了。縱隊前進、縱隊變橫隊、縱隊散開成廣播操隊列(散兵隊列)、聽老師哨音快速整隊集合……放到200年前冷兵器時代這紀律這素質已經可以算是精兵苗子了;現代還有不少落後國家的新兵做不到吧?
那麼一直在小學生中搞童子軍野營訓練的美帝呢?
所以即使都用冷兵器,美軍依然可以輕鬆干翻幾倍數量的美械軍。
3、軍事指揮水平——專家和票友的區別。
需要解釋嗎?很多美械軍都是靠幾個美軍低級軍官作為教官或者觀察員才搭建起來的吧?
4、軍事訓練水平——專業和業餘的區別。
以為美軍都是少爺兵的可以去看看這個:【國家地理】航空母艦日誌 【10P】【尼米茲航母的日常】
看看美軍是怎麼訓練的。這訓練水平也一樣配得上「世界第一」這名頭。有幾個美械軍能做到相同的訓練強度和科學的訓練方法?
我們的航母已經有了,但訓練使用還差得遠呢!任重而道遠啊。
5、軍事體系完備——「 來~單挑還是群毆~單挑,你挑我們一群!群毆,我們毆你一個。 」
上面幾個答案夠詳細了。這裡就不解釋了。
6、後勤保障——工業基礎、工業能力天差地別。
打仗就是打後勤。
這句話從一戰就成了一個軍事常識。而打仗就是燒錢也是一個常識。
美械軍的裝備靠買、彈藥靠買,戰前儲備再多一打起來總是不夠用。打著打著沒炮彈了還打個毛線啊。
7、思想動員能力——不好評估,但差別是明顯的。
不管我們是不是認同其價值觀,但美帝軍隊的思想教育還是相當牛X的,很多士兵確實是認為自己是在「為自由和民主、為世界和平而戰」——看看我們國內還有多少人相信就知道了;剩下的至少也對己方最終獲得勝利並不懷疑。所以美軍士兵在戰鬥中會更加主動、更積極、更能承受傷亡。
美械軍能做到嗎?
胡說八道!!!國民黨的美協軍美協師什麼時候是戰五渣了,46,47,48年的解放軍吐你一臉唾沫
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之編製裝備 1946年6月1日,第74軍奉命在南京整編為74師,施中誠他調,師長由張靈甫接任,原74軍所屬之第51師、第57師、第58師各裁減1個團,改編為3旅6團,全部美械裝備。即整編第74師下轄整編第51旅,下轄第151團、第152團;整編58旅,下轄第172團、第174團;整編第57旅,下轄第170團、第171團,以及師司令部和所轄師各旅直屬部隊。師直屬部隊有輜重兵團、工兵團、105榴炮營,特務營、通信營、搜索營、汽車連、衛生隊、野戰醫院等。在1947年4月進犯蒙陰時還配屬戰車1個連。在孟良崮戰役前,因向北去山路太多,不好運動,戰車、榴炮部隊開到臨沂待命使用,故未參戰。每旅為2個團及旅司今部和旅團直屬部隊,計每整編旅[以第51旅為例]有山炮營,全營3個炮連、一個彈藥隊,每連有美造七五山炮6門,在孟良崮時,因有損壞和兵員缺乏的關係,只帶有4門炮,每連還攜帶有輕機槍4挺及一定數量的衝鋒槍,彈藥隊也攜帶有一定數量的武器。通信營3個連,內有無線電排。工兵營3個工兵連,除一定的工兵器材外還攜有可以臨時擔任步兵任務的步兵武器。輜重兵營4個連:有人力和獸力各2個連。還有騎兵連[即搜索連]、特務連、衛生隊、野戰醫院。各步兵團[以第151團為例]除團部外,團直屬部隊計有迫擊炮連,下轄3個炮排、1個彈藥排,共有82mm迫擊炮6門。戰防炮連有炮6門,孟良崮戰前有的團帶4門,有的帶5門,151團帶4門。還有輸送連,主要是人力輸送,也有一部分獸力,全連輸力經常是200多到300人。另有搜索連[基本上等於1個步兵連]、通信連.衛生隊[擔架排在內]。每步兵團下轄3個營。每營營部有迫擊炮1個排[炮2門],人力輸送1個排,約80人,3個步兵連,每連有輕機槍9挺,衝鋒愴10餘枝不等(每班班長1枝、排長1枝、連部若干枝),火箭筒9具。每營有1個重機槍連,各連有1個彈藥排、3個排,每排為2挺馬克沁重機槍。
1947午3月,到達魯南臨沂以南之李家莊地區後,除山炮、戰防炮和湯姆遜衝鋒槍外,各種步兵輕重武器均更換為所謂國械裝備,而實際攜帶的數量則沒有減少。該整七十四師干1947年4月下旬集結休整待命,奉令恢復每旅三團制,計51旅之153團,57旅之69團,58旅之173團,都已分別成立,並已派員去後方接收新兵補充;但未歸建制,故在前方參戰的各旅仍是每旅為兩個團。當時整74師官兵確實人數不了解,第51旅之151團人數約在2700餘人。注: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的編製裝備,該資料系原國民黨軍整編74師整51旅151團中校副團長王克已的回憶,載於《文史資料存稿選編》之全面內戰[上冊]. 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解放軍全殲的整編74師,是位列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的頭等精銳,一直都被認為是全副美械裝備師,上面以有資料回答,看看他的戰鬥力有多強!兵員大不如前
整編74師的前身是74軍,下轄3個師分別是第51、57、58師,其中51師是軍政部第1補充旅發展而來,57師是皖系部隊的余脈逐漸中央化,58師是浙江省保安團擴編而來,因為首任軍長俞濟時是黃埔系,所以部隊里師團營軍官大多數是黃埔畢業,算是標準的嫡系部隊,再加上在抗戰中戰績不俗,所以一直都能優先得到補充,例如在南京保衛戰和1941年8月第二次長沙保衛戰中的春華山之戰,74軍傷亡很大,但都很快得到補充兵員而恢復了實力。在整個抗戰期間,74軍的兵員結構很理想,服役期在一年以內的新兵不超過10%,老兵的比例高達90%,從而保證了整個部隊的戰鬥力。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進行整編,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從三師九團改為三旅六團,不但編製縮小了,而且老兵有的在戰爭中損耗,有的在戰後退伍,因此整編74師的兵員結構中老兵的比例已經下降到80%,除此之外,整74師還收編了汪偽警衛軍第1師、第3師的各一部分(含偽中央軍校學生總隊)和偽獨立第15旅總共約4000名士兵,雖說警衛軍還算是汪偽軍隊中的精銳,但戰鬥力比起以前74軍的老兵還是要遜色不少。到1947年3月,也就是孟良崮戰役開始前,整編74師又恢復三旅九團編製,但是新增加的3個團:51旅的153團、57旅的169團、58旅的174團剛剛組建,沒有來得及參加孟良崮戰役,還在後方安徽整訓,後來成為重建的整74師的基本力量。解放戰爭爆發後,整74師作為國民黨軍在華東戰場的頭等主力,一直是被當作進攻解放區的先鋒,先後參加了睢寧、宿遷、兩淮、一打漣水和二打漣水等一系列作戰。睢寧、宿遷的作戰規模不大,傷亡自然很小。淮陰是當時解放軍蘇皖解放區的首府,因此兩淮作戰的規模和激烈程度都大為提高,整74師最終以傷亡3000人的代價取勝。接著一打漣水沒有得手,整74師又有2000人的傷亡。而二戰漣水和解放軍的主力華中野戰軍6縱展開激戰,雖然攻下了漣水,但付出了近6000人的傷亡。屈指算來,在孟良崮戰役之前的一系列作戰,整74師的傷亡累計就超過了1萬人,幾乎佔到編製人數的1/3。因此,師長張靈甫要求補充兵員,特別提出連排級軍官傷亡較多,希望能從即將畢業的中央軍官學校第二十期學員中分配給74師300名。兵員補充上,除了將大約300名俘虜的解放軍補入輸送團,再把輸送團的老兵補入作戰部隊——後來這些解放軍俘虜在孟良崮戰役中陣前倒戈,使得垛庄很快易手,由此在戰後成了批評張靈甫的一條罪狀——另外還分兩批補充了8400名新兵,但實際上這8400名新兵有一部分還停留在紙面上,根本就沒有補充到74師,就是在真正補充到74師的新兵中大部分也都是補入了在安徽後方新組建的3個團,實際補入74師一線部隊的僅僅只有2500人。因此,在孟良崮戰役開始前,74師的實際兵力和編製人數還有較大的缺口,而戰鬥力和抗戰時期的74軍相比,更是下滑太多,可以說今非昔比。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美械裝備也是如此,陳毅就曾對美械裝備有過很中肯的評價:「美械使火力增強,但火器複雜,幹部無法掌握,不能靈活運用,消耗彈藥甚多,缺少運輸工具,供給不上。野戰能力很弱,美械化害多利少,最多不過利害相等。」當時,解放軍一個縱隊(相當于軍或整編師)通常下轄3個師(也有個別轄4個師或2個師),總兵力約3萬人,人數上和整74師相差無幾。每個縱隊直屬1個75毫米山炮團(編製數量36門),每個師直屬1個山炮營(9門,共27門),每個團直屬1個81毫米迫擊炮連(6門,共54門),每個營直屬1個60毫米迫擊炮排(2門,共54門)和1個重機槍連(6挺,共162挺),每個連配屬輕機槍6挺(共486挺)和擲彈筒6具(共486具)。兩相對比,整74師的師屬105毫米榴彈炮是解放軍縱隊直屬炮兵所沒有的;下轄3個旅的直屬炮兵總共36門山炮,解放軍縱隊、師兩級炮兵總共54門山炮,解放軍佔優;團級單位直屬的81毫米迫擊炮方面,整74師是72門,解放軍則是54門,另外整74師還有48門戰防炮,佔優;60毫米迫擊炮,整74師是324門,解放軍是54門,整74師優勢較大;輕重機槍是630挺對648挺,解放軍略佔優勢;整74師有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解放軍則是485具擲彈筒,整74師的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威力很強,但數量較少,解放軍可以用擲彈筒的數量來彌補。所以大體上整74師和解放軍一個縱隊在師旅火力上有一定優勢,營團火力則相差不多。但是孟良崮戰役期間,整74師因為山區道路崎嶇難行,將105毫米榴彈炮營留在了後方臨沂,旅團級的山炮和戰防炮也有一部分留在了後方。而解放軍方面特種兵縱隊的榴彈炮團和野炮團則趕到了前線參戰,而且主攻部隊有5個縱隊之多,因此在火炮口徑和數量上,解放軍都佔有壓倒性優勢。另外,彈藥也是必須要提到的,由於從垛庄往北道路狀況更差,整74師只好將所有的卡車都留在垛庄,攜行彈藥全部由騾馬馱運,這樣一來攜行彈藥數量就大大減少了,平均每門山炮的攜行炮彈只有200發,總數也就7000發左右。解放軍則是在內線作戰,地處解放區腹地,可以得到充分的後勤保障,此戰消耗的炮彈就有3.3萬發之多,超過整74師將近5倍!還有整74師的營級骨幹火力是美製M1917A1型7.62毫米水冷式重機槍,需要用水來對槍管進行冷卻,但是孟良崮是個沒有水源的石頭山,連人飲水都異常困難,更沒有多餘的水來冷卻槍管?這直接導致74師的火力大受影響。因此,在孟良崮戰役中,74師在火力上,無論是火炮還是輕重機槍,都沒有優勢可言。
整74師為什麼這麼狂整74師給人的印象通常是驕橫狂妄,不可一世,儼然是天下第一,甚至在國民黨軍隊中還流傳著「有十個整74師就能統一全中國」的說法,那麼整74師為什麼這麼狂?首先,整編74師的前身74軍在抗戰中打出了赫赫軍威,首戰淞滬,剛剛組建不久的74軍就在羅店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擊斃日軍中隊長以下300多人,《申報》《大公報》當時都做了詳細報道。在萬家嶺戰役中,當時還是74軍51師153旅少將旅長的張靈甫指揮敢死隊從山後陡坡攀登而上,一舉攻佔制高點張古山,此後74軍在張古山和日軍展開激戰,始終牢牢掌握著這個關係全局的鎖鑰重地,使得日軍106師團遭到重創,險些被全殲,贏得了萬家嶺大捷。接著,74軍在上高會戰中表現出色,立下赫赫戰功,因此,李天霞指揮的51師榮獲了第一號「陸海空武功狀」,而74軍司令部、57師和炮兵團也各榮獲了一面飛虎旗。由於歷次戰鬥中卓越的表現,就連對手的日軍也認為,74軍是「支那最強軍」。74軍在嫡系部隊中的資歷並不老,完全是憑藉自己在戰場上的表現確立了自己的精銳王牌地位。不過雖然因為成軍較晚,74軍沒能趕上裝備德械,但是在隨後的裝備蘇械中,成為全軍僅有的4個蘇械突擊軍之一。1943年美國援助陸續到位後,74軍又成為第一批換裝美械的部隊。在解放戰爭中,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在華東戰場上作為國民黨軍進攻的急先鋒,從南京一路北上,攻佔解放軍蘇皖解放區首府淮陰,當時淮陰是解放軍在華東僅有的幾座還有點規模的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軍事、經濟和政治意義,即使在解放軍採取積極防禦,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的戰略下,也是屬於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輕言放棄的要地。而且此地是華中解放區最主要的經濟來源:運河稅收所在地,也是華中主要的工商區,是華東解放區的經濟命脈。兩淮失守對於解放軍在華東地區的負面影響很大。在接下來的兩次漣水之戰中,整74師先敗後勝,不但攻佔了蘇北重鎮漣水,還給解放軍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隨著兩淮和華中解放區基本喪失,解放軍主力只得北撤山東。華東局勢日趨嚴重,解放軍在華東只剩下了山東解放區,對於兵力補充、後勤補給和部隊迴旋都造成了很大困難。解放軍總結了整74師的戰術特點:「多採取正面佯攻,側後迂迴,或超越攻擊。該敵系蔣軍五大主力之一,部隊驕橫,攻擊精神較頑強。善於集中使用兵力,先以集中炮火打我陣地一點,掩護步兵攻擊,且善於使用小部隊,以錐形滲入我側背,錯亂我部署,但不善於近戰。」解放軍將74師視為最難對付的敵人,認為74師「官兵素質在蔣軍中算是比較好的,老兵占很多,軍官、士兵甚至馬夫都經過嚴格標準訓練,戰術指揮及技術動作均較正規熟練。裝備精良,補給充足,兩淮戰後,該敵傷亡慘重,敢於大膽縮編建制,也不顧兵員缺額。其官兵對蔣甚為信仰,且驕橫自大」。正是憑藉這些戰績,74師在國民黨軍中號稱五大王牌主力之首,又因為抗戰勝利後負責衛戍首都南京,所以有著「御林軍」之稱,自然是相當驕橫而狂妄。當然這些讚譽也不是浪得虛名,在孟良崮戰役中,整74師地處兵法上所說的絕地——既沒有水源又無法構築工事的石頭山,面對兵力火力都數倍於己的解放軍,在糧彈兩缺的困境中,依然頑強抵抗了3天,解放軍3次總攻都沒能解決戰鬥,還付出了相當大的傷亡,陳毅在戰鬥最緊張的時刻親自給各縱隊打電話,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殲滅整74師,「部隊打掉一千補一千,打掉兩千補兩千」。整74師比起五大王牌的另外4支,無論是遼瀋戰役中的新1軍和新6軍,還是淮海戰役中的18軍和第5軍,都要強悍得多。這些表現也反過來證明74師的狂妄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來源國家人文歷史國民黨軍隊的美械軍和美械師編製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武器裝備由以下幾種類型組成。日械,美械,國械。美械可分為全美械、半美械二類。按史迪威在1942年時的構想,美械師(正式名稱為美械輕裝備師)應轄步兵三團,炮兵兩營(榴彈炮、山炮各一營或山炮兩營)及工兵、輜重各一營、特務連、搜索連、衛生隊、軍樂隊、無線電隊、軍醫院各一,每團步兵三營、迫擊炮、戰防炮各一連、特務排、衛生隊各一;營轄3個步兵連與1個機炮連,每個師應裝備有衝鋒槍約1080支,卡賓槍約540支,步槍約4500支(新一軍、新六軍每師有步槍7000餘支),重機槍72挺,輕機槍約270餘挺,60迫擊炮約170門,81迫擊炮約36門,戰防炮24門,山炮12門,榴彈炮12門或山炮24門。軍則轄有三個105榴彈炮營及一個155榴彈炮營,一個裝備M3坦克的戰車營,當時的編製雖好,但這隻裝備了新編22師與新編38師。而後,因為運輸困難與為了適應複雜地形起見,新編30師、14師、50師把炮兵改為一營(山炮營),81迫擊炮及戰防炮數也有減少。因為原準備將第8師空運印緬,但未去,出現了新編22師與新編38師兩個師瓜分三個師的裝備的情況,新編38師因而轄3個炮兵營;後駐印軍的各師在編成N1A和N6A時將新編22師與新編38師的榴彈炮營調至軍部,而史迪成威所構想的美械部隊編製則因中美摩擦等原因而縮水了。因此當時的國內美械部隊都沒有達到美械輕裝備師的編製水準。國內各美械軍的編製為:每軍一個榴彈炮營,每營配備105榴彈炮12門;每師一個山炮營,每營配備75山炮12門;每團一個戰防炮連,配備戰防炮4門,每營一個迫擊炮排,配備81迫擊炮兩門;每營一個火箭筒排,配備「伯楚克」火箭筒兩具;每個步兵連配有輕機槍9挺,「湯姆森」手提機槍18隻,60迫擊炮六門(每排兩門)及火焰噴射器1個。每個軍部和師部配備設備完善的野戰醫院一所。而且由於運輸上的原因,如美國商定給予的39個美械師在抗戰結束前只運到了33個師。蔣介石為安撫原定在第二期裝備美械的地方實力派部隊,和組建青年軍之因,國內的30個全美械師除駐雲南的遠征軍外,則是三個師只給了兩個師的美式裝備,由軍內自行調整,因此即使是整編11師與整編74師這樣的國民黨主力部隊也有美日裝備混裝的現象。 而半美械裝備部隊則是蔣介石為了安撫原定在第二期中裝備美械的地方實力派部隊,除了拿出了第二期的3個師的裝備,又把原來的30個師的預備裝備拿出組建設立的。其裝備編製是步槍、輕機槍與82迫擊炮為國械裝備,而重機槍、衝鋒槍、六零炮與戰防炮、山炮、火箭筒,火焰噴射器為美械,軍(整編師)所轄的炮兵營則為日式野炮。正因為預備裝備先分了,後來自己的兵工廠又不能仿造,美國不願意再補充,所以越打越少。48年美國補充了一部分。 日械部隊,其編製可分為兩種。(1)日械裝備,為全部日式裝備,編製為軍(整編師)有日式野炮營1個,師(旅)有1個日式山炮營,團有迫擊炮與步兵炮(有的為37mm速射炮)各一連,營有6挺重機槍,連有9挺輕機槍與6個日式擲彈筒。(2)日美混合械,編製與日械同,但補充了衝鋒槍、火箭筒,火焰噴射器,並將步兵炮與擲彈筒改換為六零炮與戰防炮。 此外、還有國械編製,其編製與日械裝備同,只是步槍為中正式步槍,輕機槍為捷克式,重機槍為馬克沁,迫擊炮為六零炮與國產82迫擊炮,此外,在1948年後又裝備了美式衝鋒槍、火箭筒等,而在重武器方面,由於在抗戰中,國民黨沒有生產過一門山炮以上的火炮,因此,炮兵都是日式火炮。雖有以上編製,但實際情況混亂不堪,有的半美械裝備部隊沒有美式山炮,用日式山炮代,而有的國械部隊則有美式山炮,究其原因,有的有背景,有的因戰爭損失大,如西出救援錦州之廖兵團,在其5個軍12個師的編製內,新一軍、新六軍.七十一軍為美械軍,新三軍之十四師.五十四師為美械師。但被解放軍繳獲的裝備卻是155美榴14門,105美榴19門,75日野24門,75美山42門,75日山30門,120化迫38門。再如28軍(整28師)為半美械裝備部隊,卻有4門榴彈炮,21軍為川軍系統部隊,劉湘的發家老本,解放戰爭時期為美械裝備甲種軍編製,但實為半美械部隊,以上僅供參考 。國民黨的第一批美械軍共有10個(43到45年),即5,8,13,18,53,54,74,94A,N1,N6A。國民黨的第一批半美械軍共有4個(43到45年),即28,46,52,92A。(出處:《國際展望》2003年第19期)以嫡系整編第十一師為例(美械軍):師轄11,18,118三個旅,一個榴彈炮營105毫米炮8門,一個山炮營75毫米山炮12門,另32毫米平射炮(也稱防步兵炮)24門,22毫米機關炮12門。旅轄2個步兵團,一個75山炮營(12)門。團轄3個步兵營,一個迫擊炮連(美式口徑81毫米)8門,一個戰防炮連6門,火箭筒4支。營轄3個步兵連,一個戰防炮排4門,一個重機槍連8挺,一個小炮排60炮6門。連轄3個步兵排,步槍90支,輕機槍9挺(每個班一挺),衝鋒槍24支(班長以上每人1支),卡賓槍12支,槍榴彈6具。每個旅都超過8千人。還是普通師的實力。抗戰結束後,國民黨軍隊總數已經超過六百萬,編製混亂,國民黨於是在46年對其軍隊進行了大整編,這就是所謂整編師和整編旅的由來,決定分期分批對109個軍339個師進行整編,決定所有軍都改成整編師,師改成整編旅.旅轄2個團.以前國民黨軍的軍有三師的也有兩師的,師一般是三個團.但由於軍隊太多,而且他急於發動內戰,這個計劃並沒有完成,從46年1月到8月,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改編,整編了84個軍226個師,國民黨軍的幾個王牌比如整編11師(師長鬍連)整編74師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很快投入了內戰,但還有不少部隊沒有進行整編,同時在戰爭過程中,這種新編製暴露出很多問題,加上各種原因,也遭到了很多中高級軍官的抵制,最後其實是沒有按計劃完成的,是失敗的,所以解放戰爭史里國民黨軍的編製相當混亂.軍整編師整編旅師旅都有.其中反應比較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二團制旅,受到很多非議(國民黨也吃了和平民主新階段的虧),最後不得不改回三團,但那是在48年以後的事情,並不是在46年夏天,那時候還處於整編的高蜂,46年3,4月完成第一期,5,6月第二期,7,8月第三期.完成了整編的第一階段。國軍整編師什麼時候恢復3個團還真說不準,正式的國防部文件是48年8月下發的。也有不少人說48年初已經開始逐步改3個團了。更早的還有47年下半年就恢復三個團的說法。不知道是不是直接把後方整訓的那個團直接恢復建制?1948年8月3-6日,蔣介石主持國民黨軍統帥部在南京召開軍事檢討會議,會議決定正式取消整編師旅的編製和番號,恢復軍師的原有編製和番號,軍定編三萬五千人,師以下採取三三制,恢復了三團制,至48年十月,除少數部隊外,各軍師基本恢復整編前的編成和番號.醒悟的太遲了。1945年國軍美械師編製甲種師轄:師部步兵團(3個)山炮營工兵營運輸營特務排通信連衛生大隊附野戰醫院步兵團
轄:團部步兵營(3個)搜索排(徒步)戰防炮連(8門)迫擊炮連(12門)輸送連(人力)通信排特務排衛生隊步兵營轄:營部 ,連(3個), 機槍連連轄:連部 , 排(3個)排轄:班(3個),炮班山炮營轄:營部炮連(3個)通信排配屬軍醫組工兵營轄:工兵連(3個)輸送連(獸力)配屬軍醫組輸送營轄:營部輸送連(4個)配屬軍醫組乙種師與甲種師基本相同,差別在於:
師直編:炮兵營,戰防炮連,工兵連,特務連,輜重營,輸送連,其他同團無戰防炮連營有迫擊炮排連有迫擊炮排排無迫擊炮班師部編製(1945,10):師長1(少將)副師長2(少將或上校)參謀長1(上校)參謀主任1(中校),參謀5(中校1,少校2,上尉2)防毒軍官1(少校或上尉)副官主任1(中校),副官4(少校1,上尉2,中尉1)軍械主任1(少校),軍械員2(上尉1,中尉1)軍需主任1(二等正),軍需2(三等正,一等佐)軍醫主任1(二等正),軍醫2(三等正,一等佐),司葯1(二等佐)獸醫1(一等佐),看護軍士1(上士),獸醫軍士1(上士)書記5(軍委一階2,軍委二階4)司書5(軍委四階)電務員10(軍委一階2,軍委二階4,軍委三階4)傳達兵29(上士1,中士1,上等兵9,一等兵18)司號長1衛士4(中士2,下士2)炊事兵4(上等兵1,一等兵1,二等兵2)飼養兵5(上等兵1,一等兵2,二等兵2)合計:官佐48,士兵46步兵團司令部團長1 (上校)副團長1(中校)團附1(少校)軍械員1(上尉)副官1(上尉)防毒軍官1(上尉)書記1(上尉)司書1(准尉)文書軍士1(上士)司號軍士1(軍樂准尉)傳達兵4(上等兵)飼養兵2(一等兵)作戰主任1(少校)助理員1(准尉)文書軍士2(上士1,中士1)情報主任1(上尉)情報軍士1(上士)傳達兵2(上等兵1,一等兵1)供應軍需5(三等正1,一等佐1,二等佐2,三等佐1)司書1(軍委四階),文書軍士1(上士),軍需軍士1(上士),軍械軍士1(上士)軍醫2(三等正1,一等佐1),獸醫軍士1(中士),司葯1(二等司葯佐),看護軍士1(上士)掌工軍士1(中士)炊事兵5(上等兵2,一等兵3)駕駛兵4(一等兵)馭手2(一等兵)合計:官佐21,士兵29步兵營營部營長1(少校)副營長1(上尉)副官2(中尉)防毒軍官1(中尉)書記1(中尉)司書1(准尉)文書軍士1(上士)看護軍士1(中士)補給軍士1(上士)獸醫軍士1(中士)情報軍士1(上士)司號軍士1(中士)飼養兵1(一等兵)傳達兵3(上等兵1,一等兵1,二等兵1)通信員1(准尉)無線電收發軍士1(下士)譯電員1(二等兵)無線電收發兵1(二等兵)通信兵3(二等兵)總機兵1(二等兵)接線兵1(二等兵)炊事兵2(上等兵1,一等兵1)馭手2(一等兵,二等兵1)合計:官8,士兵23步兵連轄:連部,排3連部連長1(上尉)特務長1(准尉)文書軍士1(上士)軍需軍士1(上士)給養軍士1(上士)號兵2(上等兵)看護兵2(一等兵)傳達兵4(上等兵1,一等兵3)勤務兵1(一等兵)炊事兵15(上等兵7,一等兵4,二等兵4)排排部:排長3(中尉1,少尉2),副排長3(上士),傳達兵6(一等兵)步兵班:班長9(中士)副班長9(下士)上等兵18,一等兵45,二等兵27迫擊炮班:班長3(中士)炮手12(上等兵6,二等兵6)彈藥手12(一等兵6,二等兵6)合計:軍官5,士兵171,步槍128,擲彈筒6,衝鋒槍17,輕機槍9,迫擊炮6機槍連轄:連部,排4,彈藥班1連部連長1(上尉)副連長1(中尉)特務長1(准尉)文書軍士1(上士)補給軍士1(上士)給養軍士1(上士)觀測軍士1(上士)鐵工1(中士)車工1(中士)鞍工1(中士)獸醫軍士1(中士)號兵1(上等兵)看護兵2(一等兵)傳達兵2(上等兵)飼養兵1(一等兵)炊事班長1(下士)炊事兵5(上等兵1,一等兵4)排排部:排長4(少尉4),副排長4(上士),傳達兵4(上等兵)機槍班:槍長8(中士),機槍手16(下士8,上等兵8)彈藥手32(一等兵16,二等兵16)馭手8(上等兵)彈藥班:班長1(上士)彈藥軍士1(下士)彈藥手8(上等兵)合計:軍官7,士兵102,步槍47,衝鋒槍15,重機槍8,擲彈筒5,戰防槍2 在1942年初,美國政府按照《租借法案》向國民黨提供美援時,蔣介石向美國一開口,就要求美國向其提供100個師的武器裝備。美國則答應提供60個師的全套美式裝備, 分為兩期,第一期為30個師,時間為打通滇緬路之前。待打通滇緬路之後再提供第二期的30個師。而後在1943年12月的開羅會議上,蔣介石向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將美國援助的裝備增加為三期,合計90個師。羅斯福答應了。因此,從1942年底開始,美國開始武裝重慶國民黨軍隊,第一期提供的裝備為國內的30個師與駐印度軍6個師(緬甸遠征軍戰敗逃至印度的一部),共計36個師。而在1945年初打通滇緬路之後,一方面因為蔣介石趕走了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四星上將)。另一方面,因為國民黨軍隊在中國戰場的全面潰敗,美國在得到了蘇聯出兵日本佔領區的承諾後,認為不必從中國大陸進軍日本,因此,第二期只給了國民黨3個師的裝備。其他的全給了印度。因此,國民黨在抗戰時,總共獲得了39個美械師的裝備援助。國民黨用這批裝備共裝備了13個全美械軍——N1A、N6A、2A、5A、8A、13A、18A、53A、54A、71A、 73A、74A、94A,4個半美械化軍-46A、52A、60A、62A。所謂的美械師比當時美軍裝備差遠了,車輛不足,自動火器少,基本沒有裝甲力量,火炮偏少而且口徑小,只能說比日軍的裝備強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裝備狀況1946年7月,國民黨軍的裝備大致為1/4美械、1/2日械、1/4國械,美械與半美械裝備部隊為22個軍(整編師)64個師(旅),交警部隊18個總隊又4個教導總隊;其中45個師(旅)與交警部隊為全美械,以裝備不是最好的整編第11師為例,裝備長短槍11520支,其中衝鋒槍等自動武器2370支;火炮四百四十門,其中最大口徑的是美製105mm榴彈炮八門;火箭筒一百二十具;汽車三百六十輛。另外還組建了三個快速縱隊,每個快速縱隊下轄一個步兵旅、一個戰車營、兩個炮兵營、一個裝甲搜索營、兩個工兵營、兩個汽車營,裝備有坦克四十輛,重炮二十四門,汽車二百輛。大約只有不到1/10的雜牌軍裝備較差。空軍有五個軍區司令部,5個戰鬥機大隊,2個中型轟炸機大隊,1個B24大隊,加上一個偵察機中隊,有飛機約九百餘架,裝備有當時最先進的B-24、B-25轟炸機和P-51戰鬥機。海軍有接受日偽艦艇288艘,美軍轉讓的艦艇271艘。而解放軍的武器裝備主要來自抗日戰爭時繳獲的日軍武器。沒有海空軍,全軍裝備馬步槍44.7萬支,短槍4.4萬支,衝鋒槍2678支,輕機槍4.6萬挺,重機槍1699挺,槍榴彈1428具,擲彈筒5050具,迫擊炮1559門,步兵炮124門,山炮58門,坦克8輛。以裝備最好的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為例,裝備長短槍13991支,其中衝鋒槍等自動武器92支,火炮四十六門,其中最大口徑是日制75mm山炮十二門。軍工生產方面,各解放區共有兵工廠六十五家,月產步槍一千支,機槍十五挺,迫擊炮兩門,手榴彈二十七萬枚,槍彈三十萬發,翻造槍彈七十四萬發,迫擊炮彈四千七百發,地雷七千六百五十枚。而戰爭爆發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國民黨軍僅在戰場上就損失了全部武器裝備的1/7以上。但一方面由於有較多的武器儲備,另一方面又設法用各種方法購入與生產武器裝備,因此、從1947年年初到1948年底,國民黨軍的武器裝備與彈藥的供應雖然吃緊,但尚可維持,大致上,可分為兩種,1、彈藥部分,供應充足,雖有短缺之現象,但原因不在生產與購買上,生產與購買的彈藥除少數品種,如美式武器中的155重炮彈藥外,其餘如105榴彈炮,山野炮及輕武器的彈藥是充足的,解放軍光在瀋陽一地就繳獲了120萬發炮彈,另外,國民黨在武漢的第九補給區在1949年5月擁有的彈藥儲備可供60個師使用3年,此外,國民黨軍隊還把一部分美械部隊的步機槍改為國械,之所以如此,並非是美式武器的彈藥供應無法保證,國械的彈藥供應有保障,而是出於統一口徑,簡化後勤供應考慮,為此,國民黨的各個兵工廠專門把日美式步機槍改為79口徑,大約每個月可改造9000-10000支。之所以會出現彈藥供應的情況,是另有原因的。2,裝備部分,有一定的短缺現象,1947年12月,國民黨軍(正規軍)計有104個整編師(軍)279個旅,198萬人,裝備步槍72.0317萬支,輕機槍6.1399萬挺,重機槍1.1949萬支,衝鋒槍6.7855萬支,手槍4.0077萬支,中口徑迫擊炮7506門,60炮9600門,戰防炮1474門,步兵炮260門,山炮1257門,野戰炮503門,榴彈炮401門,擲彈筒38364具,火箭筒1191具,戰防槍1058支,從統計上看,輕裝備較為充足,估計達到編製的80%以上,但在重裝備方面,如把山野榴及戰防炮分給各部隊,則每師(旅)僅有戰防炮及步兵炮4-6門,山炮3-4門,如不把各獨 立炮兵部隊算入,則各整編師(軍)有野炮及榴彈炮8門左右,大大低於編製。而實際情況則大為不同,一部分沒有後台的雜牌軍裝備很差,使用土製槍械,如在襄樊戰役中,除了104旅有4門重迫擊炮外,川軍163、164兩旅最重的武器是82迫擊炮,有的雜牌部隊一個整編師(軍)只有1個山炮營,還有一些重建的部隊只有輕裝備,但多數部隊的輕武器供應是較充足的,重裝備則有一定的短缺,而少數較有背景的部隊則裝備不缺,甚至超過規定。如整編11師、原雖名義為全美械裝備,但如上所述,為美日裝備混裝,由於陳誠為參謀總長,在他的大力補充下,到雙堆集戰役時,除步機槍全為國械外,18軍己為全部美式武器裝備,已無日械與國械裝備了;而且達到團有迫擊炮8門與戰防炮6門,營有8挺重機槍與4具火箭筒,連有六零炮6門與12挺輕機槍之水平;再如5軍,則每師除山炮營外,尚有1個重迫擊炮連,團戰防炮連有6門戰防炮。而當時的其他美械部隊的編製只能達到團有迫擊炮4門與戰防炮4門,營有6挺重機槍與2具火箭筒,連有六零炮6門,班有1挺輕機槍與2支衝鋒槍的水平,而且夾雜有不少日械與國械裝備。而據統計,在1946年7月-1948年7月的兩年時間中,解放軍總共繳獲步槍九十萬餘支,機槍64千餘挺,迫擊炮八千餘門,步兵炮五千餘門,山炮、榴彈炮、加農炮一千一百餘門。此時,由於武器裝備的大量繳獲使解放軍的裝備得到極大改善,已與國民黨軍的水平相接近了,如東北野戰軍各縱隊一個連有9挺輕機槍與9個擲彈筒,華東野戰軍的三縱八師有9門山炮和6門戰防炮。大體上、如不算被殲後重建,國民黨在三大戰役前共計有美械及全美械裝備部隊106個師(旅),交警部隊18個總隊又4個教導總隊;20個保安團。到三大戰役後,國民黨軍這才出現了裝備消耗殆盡,捉襟見肘的困境,此時,除了部分未被殲與有背景的部隊裝備較為齊全外,有不少部隊只有輕裝備甚至幾個人一支槍。這時的解放軍不但在士氣與人數上壓倒了國民黨軍,而且在武器裝備上也超過了它。不過、任何一個政權在近半年的時間內損失了二百多萬軍隊,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四、國民黨的軍工生產情況對於國民黨的軍工生產情況,我只能說:國民黨沒有把其軍工生產放在優先地位,之所以這樣說,是根據國民黨軍工方面的檔案得到的結論。根據國民黨方面的檔案,在抗戰時期,國民黨方面的主要彈藥裝備的最高年產量為:步槍139200支,機槍20400挺,82迫擊炮2520門,79步槍子彈252000000發(由此可見,所謂的抗美援朝頭兩年用了1.2億發雜牌子彈的說法是何等可笑了),山野炮彈780000發,82迫擊炮彈2140000發,手榴彈5100000枚,60炮可月產350門,60炮彈月產10萬發,而到了內戰時期的1948年上半年,可月產中正式步槍13000支,輕機槍1000-1200挺,重機槍500挺,82迫擊炮250-300門,60炮700門左右,步機槍子彈2500萬發,82迫擊炮彈10萬發左右,60迫擊炮彈12萬發左右,大致上,如果考慮到國民黨接受了瀋陽等在日軍統治下的兵工廠之因素,除了60炮等少數裝備彈藥外,其軍工生產能力並未有發展,甚至有所退步,事實上,國民黨對兵工事業,除了在1946年花幾百萬美元購入了一些機械設備,並設立了1個子彈廠與1個戰車修理廠外,並未有大的擴展,直到1948年,因為戰爭消耗太大,國民黨投資40萬億元,擴充設備,要求下半年生產應達到,裝甲車40輛,各種迫擊炮3558門,山炮12門,輕重機槍4500挺,火箭炮20門,榴彈炮72門,衝鋒槍5915支,步槍6.655萬支,榴彈筒1.2萬具,火焰噴射器250具,槍彈6046萬發,迫擊炮彈73.35萬發,炮彈15.5223萬發,火箭彈4000發,槍榴彈4萬顆,手榴彈195.05萬顆。但為時已晚,作為對比,我們可舉出兩個例子,1、在抗美援朝的二年零九個月中,中國各兵工廠生產各種槍械60餘萬支,子彈15萬億發,各種火炮9萬餘門(內無后座力炮2.36萬門),火箭筒7000餘具,炮彈(含火箭彈)1400餘萬發,手榴彈2300萬餘枚,炸藥6000噸以上。2、閻錫山在抗戰勝利後,收回太原兵工廠,分為西北育才機械廠,西北機車廠,西北修造廠,晉興機械廠等14個工廠,當時由於戰爭破壞及日寇掠奪,各廠均殘破不堪,且太原四周均為解放區,閻除了少量購入特種合金鋼及精密設備外,沒有任何外援,但閻大力發展軍工,在一年半的時間內製造了2000多台機械設備,為原有機械設備的數倍,如西北修造廠,日本投降時僅有機械設備78台,到1948年9月增至600多台,西北機車廠由157台增加到500台,現將太原解放以前之每月軍工生產數量列出如下:西北育才機械廠,75mm山炮由日本投降時的6門增產至15門,手榴彈9萬枚,山炮彈16000發,飛雷筒15000個,並可年產機械設備150台。西北機車廠,月產75山炮8門,150榴彈炮2門,榴彈3000發,自1948年2月到12月生產重步兵炮102門,西北修造廠,月產炮彈10800發,重機槍60挺,1948年共產重機槍650挺,輕機槍610挺,西北化學廠,可月產手榴彈3萬枚,炮彈40600發,飛雷3萬枚,1948年全年年產炮彈82520發,手榴彈1356221枚,地雷榴彈159084枚,晉興機械公司,月產迫擊炮彈10000發,擲彈筒400個,西北製造廠,月產步槍1200支。由此可見,太原戰役之所以會打得那麼艱苦,絕非偶然。或許有人會說:以年產數萬噸鋼鐵的工業基礎供養一支400萬人的軍隊,使之能常年進行一定強度的作戰,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即使與抗戰時期相比,國民黨的軍工事業也乏善可陳,在抗戰時期,國民黨年產生鐵3-4萬噸,鋼約10000餘噸,發電容量不足20萬千瓦,而且,所有的陸上通道均被堵死,僅靠「駝峰空運」這麼杯水車薪的接濟,也生產出了相當數量的軍火,而到了抗戰勝利後,鋼產量,發電容量等最少也增長了3-5倍,其軍工生產卻沒有多大發展。其實,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1、國民黨輕視中共的實力,認為三至六個月就能打垮中共,即使在初期受挫後,也盲目樂觀,直到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後,才開始重視中共,2、國民黨一向崇洋,如蔣介石在抗戰前就認為,自製武器不如向外購買,加上抱有美國一定會大力援助的想法,國民黨對於購買外國裝備往往一拋千金,而對進口機械設備以自制軍火則非常吝嗇,抗戰期間,國民黨的軍火工業之所以會有大的發展,是由於被日寇封鎖而逼出來。因為以上兩個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民黨對軍工生產一直抱著維持的態度,另外,國民黨的腐敗無能與內部爭奪也大大拖了軍工生產的後腿。直到軍事局勢趨於不利,美國又不願大規模物資援助國民黨,而是採取有限援助國民黨的方式,黃金外匯又將耗盡的情況下,才想起要大力發展軍工生產,但此時,己接近大決戰,而且國民黨統治區的經濟也己瀕於崩潰,己經為時太晚了。其實、自內戰爆發始,如果重視的話,國民黨至少有兩年的時間可大力加強軍工生產,可以很容易的把軍工生產擴大一倍,再輔之以品種上的調整,完全可以使國民黨的裝備有較大的改善。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戰勝利至1949年底,國民黨共生產步槍近50萬支,機槍5萬多挺,各種火炮3.6萬多門,子彈近7億發,炮彈700多萬發(內迫擊炮彈約600萬發)手榴彈近2000萬枚,槍榴彈250萬發,飛機炸彈約15萬枚,擲榴彈60多萬發,擲彈筒8萬多具,槍榴彈筒近10萬具。五、國民黨軍裝備及其運用上的弱點有人說:美式武器的彈藥供應無法保證,並以廖耀湘第9兵團出發錦州時,14門155榴僅攜帶了158發炮彈,N6A的11門105榴攜帶了不足1500發炮彈。實際上,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由於國民黨軍的戰術補給能力太差了。以國民黨軍的美械裝備部隊來說,其輜重部隊的運輸能力可分為三種,1、以新1、新6軍,5軍,整編11、74師等王牌部隊,軍(整編師)有汽車大隊(或汽車營),獸力營,旅(師)有輜重營,團有輜重連,大體上來說,輕武器的彈藥主要只能由士兵自已攜帶,重機槍,迫擊炮的彈藥則是由機槍連及迫擊炮連內的彈藥排或彈藥班攜帶,獸力營有六七百匹馬,專載師(軍)部的物品,汽車大隊或汽車營則主要裝載炮兵彈藥,旅(師)團兩級的輜重部隊也無裝載彈藥的設備,是所謂的人力輸送部隊,只能在火線上輸送彈藥。2、國民黨的主力部隊,軍(整編師)有輜重營,轄1個汽車連(30輛汽車,)及2個人力連,余者與上同。3、普通部隊,無汽車部隊,只有騾馬及人力,在後期,又於主力兵團及整編軍一級編製1個輜重汽車團,普通部隊的兵團及整編軍一級編製1個汽車大隊或汽車營。就其運輸能力而言,即使是第1類部隊,其運輸能力也只能輸送2個簡編師,並未完全實現摩托化。加上國民黨軍進入解放區後,連糧食等也要自帶,大大減少了彈藥的攜帶量,而且美械裝備的射速快,火力強,彈藥消耗大,加上國民黨軍也不大重視後勤補給,如整編74師,雖然超越編製自行編組了1個輜重團,但卻掛羊頭賣狗肉,是個步兵團(這在國民黨軍中是普遍現象).而且每至戰鬥,就把輜重及工兵等勤雜部隊改編為戰鬥部隊,而不是設法為輜重團增加大車,騾馬等裝載彈藥的設備,因此,整編74師僅用了兩天就打完了所帶的彈藥。而整編74師的後勤能力是國民黨軍內最強的,多數部隊則只能靠騾馬,人拉肩扛與拉夫來解決,這就使國民黨軍認為美械裝備的彈藥供應無法保證。另外,其海空軍與陸軍的重裝備也無法適應戰爭的需要,如海軍裝備了驅逐艦與巡洋艦等艦隻,要與沒有海軍的解放軍打海戰,卻不去設法裝備吃水淺,能攻擊沿岸的淺水重炮艦,而塔山之戰中,重慶號巡洋艦就是因為吃水太深而無法發揮炮擊塔山的作用,再有,解放區有較長的海岸線,國民黨海軍有大批的登陸艦艇,卻取消了海軍陸戰隊的編製,把登陸艦艇用於運輸部隊與物資。還有空軍,雖然國民黨的空軍在內戰中,進行了大量的轟炸行動,還輸送過二十個以上的步兵師及幾萬噸的物資。但其裝備的B-24、B-25轟炸機和P-51戰鬥機對主要由步兵組成,武器裝備主要來自繳獲的解放軍,則很不頂用,多數時候,炸毀的目標還不如投下的炸彈值錢呢!加上國民黨空軍僅有的幾百架飛機分散在北至東北,西到陝西,南至長江的廣大戰區內,再有飛機的損耗,油料的缺乏,飛機維修等種種因素,對於解放軍造成的只是麻煩而不是嚴重的威脅。實際上,對國民黨空軍來說,真正需要的是能夠大量殺傷人員的反游擊戰類型的飛機與集束炸彈,火箭彈等武器,而不是先進的B-24、B-25轟炸機和P-51戰鬥機。此外,其陸軍的重裝備也無法適應戰爭的需要,如戰防炮,火箭筒,105榴彈炮等,前兩者,用於反坦克與攻堅較有威力,而對主要實行運動戰的解放軍效用不大,後者數量少,運動不便,且操作不易,需長期訓練,應當撤裝,而應主要換裝重迫擊炮與步兵炮,一則這些武器重量較輕,便於機動,操作簡便,威力與前幾種武器相差無幾,彈藥也有較多的儲存,而且生產過程也較為簡單,可以大批生產。轉載一些國軍裝備資料美軍是現代職業軍隊,這世上能養得起真正職業軍隊的,從古到今都是屈指可數。
以越戰後美軍最大一場戰鬥失敗,即所謂的黑鷹墜落為例。行動失敗後,當時是100多美軍遊騎兵被迫分散在城區4個地方各自為戰,被6000多民兵圍攻,各種RPG亂干各種障礙阻擊,然後雙方從下午一直激戰至深夜。。。最終在得到增援後徒步穿過戰區突圍。。。第二天天亮時返回基地。。。
美軍當時的指揮完全是一場軍事災難。然而在場的遊騎兵在缺乏重武器並且被絕對優勢數量敵軍圍攻的情況下,卻表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和民兵交換比超過了1:50。。。
就當代世界範圍來說,現代美軍的素質,絕對堪稱精銳中的精銳,最好中的最好。拿伊戰後重新組建的伊拉克軍隊(腦殘殖民政府剔除了伊拉克舊軍人)和美軍比較。。。簡直就是對後者的侮辱。。。
武器雖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還是拿著武器的人。
就憑常凱申和伊拉克的戰鬥意志和指揮水平,你就算給他原版的美械都難說穩贏。
君不見狗大戶開著M1拿著巴雷特一身的氪金裝備都能被葉門游擊隊的窮逼們日穿。
裝備買的來,軍魂可是買不來的。
說一點個人看法。
美軍之所以強大,是建立在其強大的國家實力上的,不是說美軍的強大是天生帶來的,當然,美軍的技戰術經驗豐富,可以說,美軍是這個世界上應對軍事衝突最有經驗的部隊之一了,能和美軍持平就等於對某支部隊的高度認可。
而美械部隊,顧名思義,裝備是美國的,但人卻是別國的,一旦失去美國的支持,短時間還可以支撐,可一旦消耗完彈藥物資,手裡的傢伙就跟燒火棍沒什麼區別。
目前最能打的幾個國家,都能自產武器,因為他們消耗的起。不是美械軍是戰五渣,而是美國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流氓啊……
你只看到被爆揍的是美械,你是沒看到那個揍人的他也是美械啊……
兩伊戰爭哪邊不是美械?
中東戰爭幾邊不是美械?印巴戰爭兩邊誰沒有美械?你就說現在ISIS他也是美國人在支持啊…你要說 蔣公,那的確是有點說不出話…所以說能打破這個規律的都是大流氓啊…一身髮帶護膝護肘護踝、千元以上籃球鞋、喬丹球衣,依舊改變不了我只能場邊發球場內擋拆的現狀。
首先是系統體系
你買一個4000塊錢的顯示屏,裝那種98年的那種的白色電腦的主機,你說這顯示屏能有多大用?更何況這顯示屏有介面能接上那種主機嗎O_o
但主要的還是人
很簡單,給你一台1萬的筆記本玩LOL,你覺得小智用3000塊錢的筆記本玩的話你能打贏人家不?
美械軍是吧?你看看人家那些槍,射速賊快吧?人家加蘭德半自動的人手一把都不用打一次拉一次拉大栓的好不?
好你再來點湯普森
凱申一年能造多少美械的子彈來呲溜啊?
其次是人……
這個我就不多說了吧?
知乎扒的還少嗎?
六縱都能在能在周圍都是凱申大部隊的地方蹲著然後捅74師一刀…………
你說這還玩啥?
凱申部隊各個派系交錯複雜的你怎麼指揮?
而且知乎有人科普過,他們部隊偵查範圍只限於駐地周邊極其有限的距離
所以當年黨中央能在撤出延安的時候還能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玩躲貓貓………
你說這玩啥?指不定當時土鱉的警衛戰士還去跟人家借火呢(笑)首先先拋出結論,美械軍的戰鬥力在解放戰爭中戰鬥力很強,以五大主力尤為明顯。前面有說74軍的了,我這裡就說一下新6軍。
46年初,東野的吳克華率部以6個主力團圍攻駐紮在沙嶺的新六軍22師66團和師教導營3000餘人,從2月16日黃昏發起進攻開始,到19日清晨因誤報增援數量撤出戰鬥結束,我軍有5個主力團直接參与進攻,但終究無功而返,是役,吳克華部傷亡高達2159人,而新六軍僅傷亡674人。
在四平保衛戰(即二打四平中)新六軍也是可圈可點,新六軍作為右翼兵團主力,在廖耀湘率領下從蓮花街,大檯子山向西豐、哈福屯、葉赫方向進軍,迂迴四平,雖然這個動向被我軍提前偵查到,並且派出程世才的南滿三縱前去攔截,5月15日在威遠堡門,新22師65團一個團就突破了三縱主力的陣地,這讓廖耀湘信心大增,隨後新六軍快速推進,16日攻佔了葉赫車站,17日推進到哈福屯,完成了對四平外圍要點塔子山的包圍,經過兩天激戰,塔子山駐防我軍傷亡殆盡,於18日失守,當晚我軍被迫撤出四平。新六軍在此役充分利於美械優勢,快速突進,體現出了較強的戰鬥力。
在東北解放戰爭早期,我軍與國民黨美械主力交戰很難佔到便宜,即使獲勝(如秀水河子殲滅戰),傷亡也非常大,交換比並沒有與其他國民黨部隊交戰時的交換比好看。
現代戰爭打的是體系,體系對抗才是決定戰爭最後走向的決定性因素。沒有體系的支撐,就算把福特號給你,一樣沒勝算,更別說一些輕武器了。
以色列的美械軍還是很有實力的...
1、現代戰爭是體系對抗,大部分的美械軍都有很多短板,特別是在戰場偵察和情報搜集分析上有很大的漏洞。美軍滿天飛的衛星、無人機、有人機不是一般人搞的起的,美國的盟國在這方面都需要藉助美國的情報搜集網路。而且高科技裝備美國只會賣給鐵杆。2、後勤後勤後勤,打仗就是打錢,沒有後勤保障,再強的軍隊也是渣渣,美軍的後勤體系那是相當的牛逼。3、人員素質,大部分美械軍的人員素質都很low。最典型的美械軍就是沙特了,先進裝備挺多,戰鬥力就渣了。之所以先進的颱風戰機被老式防空導彈打下來就是因為他的空軍沒有完整的體系,缺乏壓制對方防空能力的裝備,沒有各種特種飛機的支援,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等。說來說去,戰鬥力強的軍隊背後都有個強大的國家,只有強大的國力才能支撐起強且大的軍力,提供優秀素質的兵員。
體系,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其次是作戰的目標。如果美軍也以完全佔領中國本土為作戰目標的話,一樣會遭遇嚴重的失敗。首先說體系。現代美軍是一個有陸害著空天電網為一體的軍事體系。它的人每一個分隊都是在這個體系中作戰,能夠得到體系的支援。你不要割裂的去看所謂的美械,美械不包括軍事偵查衛星,不包括全球定位網路,不包括三軍數據鏈,不包括先進的預警機,電子偵察機,電子戰機,不包括能夠全球到達並提供火力打擊的空軍和海軍,不包括網路戰部隊。這些構成一個完整的軍事網路體系,更有一支依照此體系需要而構建,訓練,作戰的軍隊。國民黨有嗎?伊拉克政府軍有嗎?美軍的很多武器在某些戰場並不是最優選擇。但是,一旦放到美軍的體系里就最優秀的。這就是美軍和美械軍的重要區別。其次說說作戰目標。其實,美軍在伊拉克的治安作戰打的也不怎麼樣。這就作戰目標模糊造成的。作戰目標很重要。即使是美軍,在越南,在朝鮮一樣沒有取得勝利。
用別國軍械的軍隊,有幾個能看的。
同理,蘇(俄)軍戰鬥力強大,蘇(俄)械軍戰五渣(比如伊拉克),無數事實告訴我們,人是核心!!
這是一個為什麼而戰的問題
伙食就是戰鬥力,僅從美軍的伙食出發就可以得出簡單的結論。
伙食不錯,花樣多。
美械軍有幾個吃的比美軍好的。
談談古有常凱申
僅從硬體的角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拿國軍師跟美軍師比太欺負人了,用整編師和美軍師比比看。
1946年國軍全軍整編開始分為美械整編師,跟正經的美師有什麼區別呢。
從步槍來說,美軍裝備的是半自動的M1加蘭德,國軍裝備的是春田M1903;
從火箭筒數量來說,整編74師只有36具,美軍則有數百個火箭筒,編製除了有專門的火器連,還有掛在步兵連底下的武器排裝備;
從機槍和迫擊炮數量來說,一個美械整編師的機槍迫擊炮數量和美軍師相仿,但是美軍多出107mm的團屬迫擊炮;
差距大的是整旅/整師屬的重武器。以裝備最豪華的整編74師來說,一師三旅的火炮是3個75mm山炮營和1個105mm的重榴彈炮營。美軍師則是3個105mm的輕榴彈炮營+1個155mm的重榴彈炮營。差了一大截。全中國只有一個155mm炮兵團,編在東北,而且彈藥奇缺,無法發揮作用。
解放戰爭打到中後期,各美械整編師/軍都有一些損失,大多用日造或者國產武器來填補武器的空缺,硬體就更水了。
此外,美軍師還裝備有一個坦克營,國軍整編師也不具備,把不多的坦克編成快速縱隊等編製。
其他後勤支援上,引用粟裕將軍的原話:
杜聿明只能打勝仗,不能打敗仗;只能在有利條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條件下打仗。他在印緬作戰時,有美國的供應,出過風頭。在東北時,有火車、輪船、飛機源源供應。但這次被我們包圍在永城地區,突不出,守不住,被我們全部殲滅。
美軍強大的後勤能力也保障了美軍的戰鬥力。反觀國軍呢,由於運輸能力的問題,卡車數量太少,外加內部腐敗,其實運力根本不行,各級火炮、迫擊炮在很短時間內就會打光能夠運輸上來的彈藥,打光之後呢,只能靠輕武器。
為什麼國軍五大主力的戰鬥力那麼強?因為卡車,騾馬數量充足,運輸彈藥源源不斷,機槍兵、炮兵敢打,打的多,所以攻擊能力明顯強於其他國軍部隊。
因為「械」只是決定戰鬥力的一個方面。
為什麼馬化騰這麼有錢,買了各種土豪皮膚和人民幣槍的V玩家依然很多是坑逼?
推薦閱讀:
※4.1撞機事件,如果王偉的僚機將美軍偵察機擊落,推測一下會發生什麼事情?
※美軍的體能訓練及體能考核是怎樣的呢?
※M16/M4/AR15/MK系列/HK系列這些步槍的叫法有什麼區別?為什麼這麼雜亂?
※約翰·巴斯隆的事迹是真的嗎?
※美軍陸軍航空兵是一個怎樣的組織?編製是怎樣的?飛機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