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動力來源於哪裡?


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哪怕不值得

哪怕真的是浪費

但是它就是你想做的事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曾經對這個世界感到迷茫,找尋不到生活的意義,精神的動力我是否可以理解成意識存在的支撐點?這個肯定有很強的個體差異性,有的人為名利而活,有的人為理想而活,站在人類整個群體的角度而言,人的精神動力應該是對未知的恐懼與探索


謝邀!我認為源於熱愛。

就像每個人都有個本命一樣,每個人心底里總有一個熱愛,那是你的渴望所在。能遵從內心,追逐內心的人,都是強大而又自我的。而能不顧環境危險和前途渺茫一心一意地追逐的人更是迷人。


大概其七宗罪吧。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

可以說對於精神力量解釋的很好

他把人格分為 本我 自我 超我

本我就是最原始的人,最基本的人性的慾望 對於生存 對於性 對於安全等等

也可以說是生物本性+潛意識作用

超我是在社會文化教育之下建立起來的人格,對於人的種種規範 或者說是一種共同的嚮往

自我就是我們展現出來的人格,中和了本我和超我的力量,使人維持社會交際和發展,但它是一個動態的變化 容易受種種問題的影響...大多數人需要外界的力量+超我=本我 有的人超我力量可以戰勝本我 表現出很好的社會示範性,而且為常人之不能為

超我對抗於本我,兩方廝殺 人會產生痛苦焦慮,甚至於抑鬱分裂

人的精神力量來自於哪裡

人是動物 不可能沒有慾望,人在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思維方式受多方面影響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超越本我的力量,超我佔據上峰

我們可以為愛付出一切

為了信仰 宗教可以付出生命

可以為了革命忍受饑寒困苦

可以為了事業 為了成功受苦受累...

這種精神力量戰勝了本我的慾望,實現了華麗的逆轉

雖然說生物性的大腦基礎在這,我們總是會不自主尋求刺激,但是幾千年人類的演化 大腦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可以轉化為認知意識的鏈接突觸原來越多

當我們接受足夠多的教育引導 以及思考記憶,大腦的思維鏈接數量壓倒性態勢的時候,我們的精神力量不多擴大

想我們如果學習足夠多的法律條文 人文科學,就越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

其控制的主要手段,也就是作用力是「恐懼」 恐懼是一個萬物都逃不開的力量,人一旦發現一些自己大腦無法解釋的東西時,大腦就會基本崩潰 無法運作

一些我們可以預見的恐懼,我們會用各種手段防止它們發生.

另外我們大腦各種機制也因人而異,如同身體素質一樣...遺傳因素影響很大 包括我們大腦形成的時間 感受刺激的能力.等等也會影響每個人的精神動力,從而影響行為 循環不息...

在一定程度上,每個人的發展都不是自己說了算的,控制自我的能力也不單單看看知乎 讀讀書就能改變 ,所以...

好自為之吧


謝邀

大概就是為了

知乎-與世界分享你剛編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為了更好的自己


慾望


謝邀。

我想,是來源於愛。近幾個月一直在準備專升本考試,臨近考試卻突然覺得沒意義了,我是不是該出去工作了,管理類的專業就算再讀兩年又有什麼用,備考狀態一直很不好,零基礎自學高數,身邊的同學都在工作走的路不同自然會有分歧,心高氣傲一定要考一本所帶來的壓力,親戚的讀書無用論嫁人唯重論,所有的所有,但其實,我最大的壓力是來自於生活的窘迫。父母支持我繼續讀書,讓我不要擔心錢的問題。但卻就是這種無條件的支持,最讓我覺得辛苦。我們家條件不是說多差多差,只是我出去工作的話,所有的問題都會解決。現在的狀態就是,不想學習,很愧疚,對自己對家人,也只做了愧疚。備考過程中大多數時間都是獨處,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坐地鐵,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看展覽。竟也喜歡上一個人了。朋友問我怎麼現在變得這麼沉默寡言,我也時常懷疑自己會不會得抑鬱,但冷靜下來又覺得不可能,畢竟我是個特別有趣的人呢。有時候也會有要不我去嫁人吧的想法,我嫁人日子就會變好了呢,可是,我要他的錢,那我能給他些什麼呢,我還這麼年輕,我是不是還可以靠自己呢,幸好,我還有理智在。我曾經跟朋友說,我努力生活努力賺錢是為了我爸媽,我希望他們能做他們喜歡的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為了生活奔波,這麼辛苦。朋友說我的想法很不對,人應該是為了自己而活的。如果讓我選擇,我寧願在山裡種種花養養魚,可是不行啊,人活著有太多的責任了,不努力,怎麼行。

別理我,我現在負面情緒很多。但大多數情況下,我是正常的。匿名了,志願這兩天填了,第一志願浙財,一直以來的動力,可是結果呢,誰知道呢。我會調整好狀態的。考神保佑我。


精神分析理論的四大精神動力是:攻擊性驅動力,力比多,關係,自戀。


謝邀!

個人以為來自身體需求,精神另一種意義上可以稱作思考本源,身體是精神的一切思考基礎,比如,必須有一個完整的大腦構造才會去想這個問題。他們是相互依存,但又有所分化的存在。

身體需要物質的維持,於是精神就促使人思考如何尋找、存儲、製造食物,身體冷了,精神就去思考怎樣抵禦風寒,於是有了房子和衣物。

物質豐富了以後,精神也就是思考本源對於身體生存不是那麼至關重要了,於是精神需求和生理需求的分化變得明顯,於是就有了電影、書和互聯網,各種滿足精神需求的發明。

人是物質的產物。一切精神本源來自物慾,但又不止於物慾,還有危機感,對未來的生存困惑。

話說回來,精神與身體是密不可分,互相作用的,精神不好身體也不會好,身體不好精神也容易萎靡。

所以古人說,知行合一。

("▔□▔)說的有點亂,喜歡請點贊。


哦,天吶,我居然被邀請了,雞凍 !!!

反正吧,對於我來說,我每次想這輩子都混吃等死的時候,只要一想到還有那麼多好吃的沒有吃。我就覺得,我必須要奮鬥了!??


第一次收到邀請寫回答,只想給提問者說,二狗你好樣的

言歸正傳,我好久沒來碼字了,上來收到個這麼深的哲學問題,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你,那就講講我現在的感受吧,只是一家之言,一個人對這個問題目前的態度,保不準哪天就會變。

我本想回答說我的精神來源來自於愛,來自父母的愛及我想對他們付出的愛。可是再往深處想,其實更多的來源是對自己的保護,也就是自私。我其實心頭有出現過恨他們的想法,恨他們為什麼自己沒什麼本事和社會資源確要去我去努力獲得這些,恨他們為什麼不能從我需要的角度去愛我,恨他們在我享受自己的人生的時候非得讓我心存愧疚,讓我覺得享受就是犯罪,甚至覺得他們在欺負我,當我手裡有果子的時候,硬要從我手裡搶過來一個果子拿去討好可能會給他們養老的人。

看到了沒,人都是自私的。父母是,我更是。我這些想法的出現就是在證明著我是一個自私的人。

我也就是自私,我討好著父母,希望他們分點愛給我,讓我覺得我和這個世界是有聯繫的。我討好著能讓我賺錢的人,讓我能有可以和別人交換著活下去的資源。我討好著身邊的人,我怕得罪他們,怕他們讓我痛苦的活在這個世界或是讓我離開這個世界,,,但這一切都是討好自己罷了。

所以,二狗,我的精神來源就是自私。


來源於愛。沒有愛的時候,會惶惶然毫無目的活著;有了愛,會珍惜,會努力。

另外一種情況,沒有愛,卻渴望,促使人不斷地追求。

我認為,愛是很美好的,為了保護這份美好,人會擁有強大的力量——即精神動力。


慾望! 有一個火車理論,站著的想著坐硬座的,坐硬座的想著軟座的,軟座想著硬卧的,硬卧想著軟卧的,軟卧想著坐飛機的。

人,有需要,有追求才會有動力。不滿足才會努力


謝、謝邀!

難得被邀請,也許沒什麼人看,也會為了邀請我的人認真回答。

如果說人生在世終有一死,那麼在活著的時候儘可能精彩絢爛,去看更多更美的風景,做能被人銘記的事,認識有趣的人,認識不一樣的是世界,怎麼會沒有動力呢?

每個人的人生都在不斷地豐富和成長,買得起小時候想要卻買不起的東西,看了之前想看卻沒來得及看的書和電影,去看喜歡的愛豆的演唱會,和愛的人呆在一起無所事事浪費時間......世俗一點還要操心,帶父母去哪裡旅遊,讓孩子去上什麼學校......

當然,要實現以上的一切,你一定要,非 常 有 錢。

所以現在,找到你的動力了嗎?

沒錯,是慾望,是平凡人都要面臨的柴米油鹽和生老病死,也是你靈魂深處一直求索的英雄夢想和詩與遠方。


在寫這些的時候,我還在一無是處的做著自己的白日夢,我個人看來,人的精神動力來自,自己懂事以來所有經歷,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這些經歷讓我們不願去想,但每每想起又回味無窮,我們生在這個世界,在這裡我們有了意識,並有了我自己。當我們的耳朵或眼在聽.在看.我們就會深受環境的影響,從而給了我們慾望,想做什麼.想成什麼.或許就會萌生,而發芽,等你在想起這些時就會成為動力,而這些動力又會發芽,產生新的動力,一直陪你走下去。始終擺脫不了因果,每時每刻都會形成不同的因,以至於有不同的果。情字最為美好,但到最後還是一切虛無,中國幾千年有多少美好的故事,到底還是不復存在。人生在世,無論做什麼都不能種惡果, 一到見解,謝謝平台。


在精神分析中,動力指的是動態的心理力量,人的各種心理動力成分(來自Freud),包括: 本我,來自於人的本能衝動(性和攻擊性),這是一種生物本能,與生俱來的。超我,後天形成的,來自於內化了的父母和社會的道德規則等,以及協調本我,超我和社會現實的自我,它在本我的基礎上產生的,服務於本我和超我。它們在意識和潛意識都有分布。

更多可參考Freud,以及AnnaFreud的相關著作。

不太確定這是不是你想要問的。


來源於不甘心和來自每一段親密關係的得與失。因為不甘心在混沌中沒看到陽光的開始就看到夜晚,不甘心把一方天地讓給你看不起的人。而每一段親密關係,愛情,友情,親情,得到的溫暖和幫助讓你有動力變更好,為讓所愛之人驕傲,為能更坦然的站在一起;而傷害到自己的親密關係,在終結關係後,同樣有動力去改變不好的方面,迎接更好的自己。

被喜歡的男孩子拒絕,有意無意的說出我身材上的缺點,陡然醒悟,開始健身,每一次流汗,每一次面對美食的誘惑控制自己的慾望,都會告訴自己,要變成更好的人。堅持到現在,已經不完全是為了悅人而開始,更多的是為自己,為自己征服身體,控制慾望而喜悅。

謝邀(〃"▽"〃)


我覺得是亢奮。事實上,任何能讓人亢奮的東西都會成為人的動力,比如愉悅,憤怒,恐懼,再或者說是愛與仇恨。

佔個坑,有空再答


推薦閱讀:

白人和拉丁裔長相有什麼區別?
超越人類的人工智慧 (AI) 是否能夠實現?
高原生活的人類通過什麼機制適應低壓缺氧的環境?
為什麼我們人類一定要殺死蒼蠅?為什麼人類有生存的權利,而蒼蠅沒有?
日本有少數民族嗎?

TAG:心理學 | 人類學 | 行為心理學 | 精神動力學 | 日常行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