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號的大貝爾實驗是怎麼回事?

看了環球科學公眾號的這篇報道http://mp.weixin.qq.com/s/p7bs0GeDm20qn4DtnlftAg,感覺完全沒講原理。。為什麼用這些人工產出的隨機數可以驗證貝爾不等式?一般不是都用電子的么。。求解


我的看法可能失於偏頗(犬儒?)。

貝爾不等式已經驗證不成立。人並不善於生成隨機數。大貝爾實驗是一次不成功的公關行為。

-

公民科學 (citizen science) 項目,特別是遊戲的形式(有別於實驗中接受測試的志願者),大概有兩種價值:

1 幫助科學,比如 Eyewire / Foldit,用遊戲參與者的智慧和技術來解決問題。

2 宣傳科學,以遊戲的方式實現科普的目的。

當然所有項目都起到宣傳的效果。

Big Bell 則嚴格屬於第二類:其可能達到的目的全在於普及量子糾纏、隨機、局域性等概念。或者說引起興趣更為恰當。

其中對隨機性的普及可能有效?(我沒有玩,不知道是不是會拒絕明顯的非隨機串。會的話也許可以提高參與者對隨機數的判斷能力?)

但對量子力學的普及是失敗的。在引入「自由意志」的那一刻,就註定失敗。

-

至於在已知使用量子隨機數生成器的貝爾實驗違背貝爾不等式 的前提下 [1],

檢測 用人類「自由意志」產生的「隨機」數進行實驗 是否會符合貝爾不等式,

這個問題的科學價值趨近於零

// 誅心地說,關心新貝爾實驗的人已經非常少了(很多人同意已有足夠強力的實驗支持量子力學)。

[1]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6/n7575/full/nature15759.html


主要是想在保證隨機性的基礎上驗證貝爾不等式(隱變數理論),隨機數生成器產生的都是偽隨機數。

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貝爾不等式得到了幾乎無漏洞的驗證

知乎專欄


以下內容引自果殼網,供參考。

你很可能已經見過了這張著名的照片——有史以來平均智商最高的合影:

愛因斯坦,玻爾,居里夫人,普朗克,布拉格,郎之萬,波恩,德布羅意,海森堡,泡利,狄拉克,薛定諤,洛倫茲……這其中任何一個人都足以名垂青史,而1927年的索爾維物理學會議,因為這張會後合影也成為了天才最密集的會議之一。

但這不是一張其樂融融的照片。恰恰相反,它的背後,是整個現代物理學中最舉足輕重的一場辯論的開端,令最優秀的頭腦割裂成征戰不休的幾大陣營。因為它所觸及的,是我們這個世界中物理實在的本質——

而就在明天,你將能夠親自參與一場規模龐大的實驗,也許你的一次點擊,就能證明愛因斯坦的一項重要理論究竟是對是錯,而這,可能也是你離解開量子物理謎題最近的一次!

在討論這個巨大的話題之前,讓我們先想像一個平凡而熟悉的場景:你在教室里,但老師不在。

這個時候飛來飛去的紙團,八卦和尖叫笑聲充斥在空氣里。

「小心!老師回來了!」

第一個注意到老師目光的人提醒了其他同學,然後你立即回到屬於自己的小角落,當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

你能想像當沒有人在的時候,教室的桌子和椅子有可能也會這樣嗎?

你能想像,這些物體可能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而在人們觀察的時候,就會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

如果你覺得這種想法只是天方夜譚,那麼你並不孤單——1927年的愛因斯坦,就是這麼認為的。

但現在我們認為,愛因斯坦可能錯了。科學家發現,一些非常小的粒子,比如原子,在觀察時確實會有變化。那麼有沒有可能組成椅子的這些原子在發現我們到來以後也會互相提醒,然後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呢?

這是個讓人不安的未解之謎。

但更難以回答的是:假如我們在觀察的時候,原子的狀態確實會變得不一樣,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知道,它有沒有改變呢?

1964年,物理學家約翰·貝爾寫下了一篇如今已經名垂青史的論文:《論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從這篇論文中誕生了一個偉大的實驗思路;而明天就要開展的大貝爾實驗,就是它的成果之一。

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希望通過這個實驗,來測試當他們觀測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到底有沒有串通一氣、在觀測時臨時改變狀態。但是科學家們不能獨立完成這個實驗,他們需要你的幫助,需要你的輸入來幫助他們的觀察過程變得隨機、變得不可預測。

是的,如果想知道實驗室里的粒子有沒有串通一氣,在發現科學家觀測的時候臨時改變狀態,就一定要做這個測試。

量子力學認為,微觀粒子在沒有被觀測時,甚至比沒有被老師盯著的學生更加歡脫,完全沒有正形,上天下地無所不在——直到對它進行觀測,粒子才會突然老實下來,正襟危坐,有了確定的狀態。

量子力學還認為,相互獨立且都沒有正形的兩個粒子能夠「糾纏」在一起,只要對其中一個粒子進行觀測,不僅是被觀測的粒子,與它糾纏的另一個粒子也會瞬間老實下來,無論它們之間相距多遠。它們之間「通風報信」的速度遠遠超過光速——這是愛因斯坦無法接受的,他把這個現象稱為「遠距離鬧鬼」。貝爾實驗要檢驗的,恰恰就是這種現象。

實驗原理說來簡單:把一對糾纏粒子分隔兩地,讓不同的觀測者,比如Alice和Bob,同時對兩個粒子進行獨立觀測,具體觀測方法則必須由隨機選擇而定。只有真正作出隨機選擇,才能打粒子一個措手不及,不讓它們有提前串通的機會。對大量成對的糾纏粒子進行隨機觀測後,Alice和Bob再來比較他們各自觀測得到的數據。

這個時候,就輪到「貝爾不等式」隆重登場了。別怕,我們不需要了解貝爾不等式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只要知道,如果Alice和Bob的結果滿足這個不等式,就證明「遠距離鬧鬼」不存在;反之,如果違背這個不等式,則證明「遠距離鬧鬼」現象是確實存在的。

自提出以來,這樣的實驗已經在世界各地進行過許多次,每次實驗的結果都明確違背了「貝爾不等式」,證明「遠距離鬧鬼」現象是存在的。

這就好比把一對雙胞胎兄弟關在不同的小黑屋裡,由兩位審訊者在同一時間分別審問他們。兄弟倆只能用「是」或「否」來作出回答,他們各自被問到的問題則是隨機選擇的——有可能哥哥被問到的問題是「是否爬過長城」,而同一時刻弟弟這邊的問題則是「是否關注了果殼網」。持續審問一段時間後,兩位審訊者發現,不論問題如何五花八門雜亂無章,兄弟倆各自回答的「是」和「否」都驚人地一致。

這是不是就能證明,這對雙胞胎兄弟之間存在神奇的「心靈感應」呢?可以,但前提是審問過程中不存在紕漏。如果審訊兄弟倆的問題看似隨機選擇,其實卻有某個幕後黑手在其中精心操控,那審訊結果也就無法作數了。

貝爾實驗也是如此,雖然此前的諸多實驗都明確違背了不等式,但它們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漏洞。如今,最突出的兩個大漏洞在實驗上都已經補上,只剩下自由選擇漏洞仍待填補——也就是前面反覆強調多次的「隨機選擇」。

當Alice和Bob在選擇用什麼方式觀測粒子時,此前的實驗大都使用隨機數發生器來作隨機選擇。然而,再複雜的隨機數發生器也是機器,嚴格按照規則行事的機器產生出來的隨機數是真正隨機的嗎? 會不會冥冥之中有某種我們無法察覺、粒子卻能夠提前串通的規律隱藏在其中呢?

可以預測的話,就抓不到隱形獸啦~

好在,我們人類擁有自由意志(至少我們自以為如此),不依靠機器的力量,我們的自由意志應該也有能力作出真正隨機的選擇。

現在,科學家們需要你,和至少30000個像你一樣的人,來幫助他們作出選擇——決定他們要怎樣觀察這些粒子。這樣才能真正給它們來個措手不及!

你願意成為全世界首個此類實驗的一部分嗎?通過玩遊戲的方式,和科學家們合作,成為貝爾實驗員吧!

那麼貝爾員需要做什麼呢?

首先,你需要隨機地選取幾個0或者1:

圖為遊戲界面里,單擊三次「1」之後的選擇(這是靜態圖!憋戳!)

貝爾員提供的0和1將會被分配給全球各地的實驗室。你的選擇將會被傳送給Alice和Bob,在那兒幫助科學家決定如何觀察這些粒子。

Alice和Bob測量的是實驗室產生的一對粒子,其中一個粒子傳送給Alice,另一個傳送給Bob,然後他們同時研究這兩個粒子。

像之前提到的,你們提供的0和1將決定Alice如何測量粒子——

如果你選擇「0」,Alice將會通過儀器1觀察粒子,儀器1將給出兩種可能的結果。

如果你選擇「1」,那麼Alice將通過儀器2觀察粒子,儀器2給出另外兩種可能的結果。

總結:

「0」和「1」分別對應兩種結果

剛才我們跟蹤的是Alice的例子,但Bob的粒子也會有同樣的行為。

最終,Alice和Bob將分析他們結果中的相似性。如果結果非常相近,意味著即使被分開了,這兩個粒子在面對觀測的時候仍然保持一致性。而且它們肯定是始終保持一致,因為它們處在所有貝爾員不可預測的監視之下。

有了你的貢獻,我們才能夠通過這些分析,回答最初的問題:

原子會由於我們的觀測改變狀態嗎?

它們之間能夠互通消息,互相提醒我們正在觀測嗎?

大貝爾實驗將在2016年11月30日,也就是明天進行,作為預熱,你可以點進下面的鏈接,一起隨機產生0和1數列,並查看你的得分。http://thebigbelltest.org/comic/?l=CHI


人多力量大,敲莎士比亞


謝邀。

關於大貝爾實驗,我轉載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官方宣傳稿《當量子物理遇上人類隨機——大貝爾實驗,等你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知乎專欄,自己寫了一篇初步解釋原理的文章《大貝爾實驗,科學需要你|袁嵐峰》知乎專欄,並在11月30日晚上騰訊轉播的全球直播中做了一個多小時的科學原理解說大貝爾實驗-回看-騰訊視頻。看我的直播解說,就全明白了。

下面是我在文章中對大貝爾實驗原理的初步解釋:

朋友,你願意為科學做貢獻嗎?

你當然願意!你天庭飽滿,骨格清奇,一看就是研習科學的奇才。只是由於造化弄人,命運蹉跎,沒有走上科研的道路,但你心中對科學的夢想一直沒有熄滅。人生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兩樣?現在有個機會,參與一場全球性的科學盛事,你當然是義不容辭的啦!

那麼,這場全球性的科學盛事是什麼呢?

它就是「大貝爾實驗」,英文為the big Bell test。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以前有「貝爾實驗」,是用來檢驗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世界的基本物理學理論,跟相對論齊名的二十世紀兩大物理學革命之一。現在媒體整天報中國在量子科技方面取得進展,一會是量子衛星上天,一會是量子通信線路開通,都是量子力學的應用。檢驗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知道有多重要了吧?現在加個「大」,是在全世界動員大量的志願者參與貝爾實驗,希望各洲各國都有參與,人越多越好,目標是3萬人。

這是個國際項目!你是在為全世界的科學界做貢獻!

如何參與大貝爾實驗呢?只需在2016年11月30日全天至12月1日下午3點的任何時間,登錄http://www.thebigbelltest.org,註冊(按照這個網站的說法,成為「貝爾員」),然後開始玩遊戲……

什麼鬼,開始玩遊戲?

是的!為科學做貢獻,不需要你先去讀個博士學位,也不需要你在實驗室里搬磚刷試管,只需要在電腦、手機上玩遊戲就行,——世上居然還有這樣的好事,是不是很開心?

玩什麼遊戲?不是下圍棋,也不是2048,用不了那麼複雜。你只需要對著一個像神廟逃亡一樣很萌的畫面,輸入一串隨機的0和1,越隨機越好,越快越好。系統給你打分,超過一定的分數就進入下一關。是的,這還是個過關式的遊戲,總共有6關。你可以和你的家人、朋友甚至整個國家、全世界的參與者競賽,看誰得分高。

在大貝爾實驗的宣傳片(例如大貝爾實驗全球宣傳片 - 騰訊視頻,大貝爾實驗宣傳片4 - 騰訊視頻,大貝爾實驗宣傳片1 - 騰訊視頻)中,各國的貝爾員操著各種語言興緻勃勃地投身科學,包括漢語、英語、西班牙語、加泰羅尼亞語、俄語、印度式的咖喱味英語……也是醉了!

聰明如你,已經看出來了:你在大貝爾實驗中發揮的作用,其實就是產生一串隨機數。用專業一點的術語說,你是一個隨機數發生器。古有人肉搜索,今有人肉隨機數發生器,真是妙哉妙哉!

等等……等等……為什麼要用人來作隨機數發生器?這就要說到貝爾實驗的原理了。

嗯,貝爾實驗的原理有一定的複雜程度,涉及到愛因斯坦和另一位大科學家玻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 - 1962)的百年恩怨情仇,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清楚的,我打算單獨寫篇文章來詳細解讀。(沒時間解釋了,快開車!)如果只給一個最簡單的回答,就是「為了克服自由意志漏洞」。

什麼是「自由意志漏洞」呢?這要從貝爾實驗的各種漏洞說起。

貝爾(John Stewart Bell, 1928 -1990)是一位物理學家,他第一個提出辦法,把愛因斯坦和玻爾之間的哲學爭論變成了實驗可以判決的定量分歧。此後多個研究組用若干種方法做了貝爾實驗,結論都是一致的:量子力學是正確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物理學早就地震了,我們今天還搞什麼量子通信,發什麼量子衛星?

但是,不相信量子力學的人總是可以挑出這些實驗的漏洞,其中兩個最著名的漏洞叫做「局域性漏洞」(又稱為「通訊漏洞」)和「探測漏洞」(又稱為「公平取樣漏洞」)。好比辛普森殺妻案,雖然檢方找到一堆證據,但李昌鈺博士指出取證的過程有漏洞,那麼這些證據就不能用,辛普森只能無罪釋放,即使後來他親口承認殺妻也不能再抓起來。

2015年之前,各種貝爾實驗或者有局域性漏洞,或者有探測漏洞,從來沒有一個實驗是兩者都堵上的。因此絕大多數科學家雖然都承認量子力學的正確性,但總還是有些缺憾。2015年終於出現了突破,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Bas Hensen、Ronald Hanson等人進行了既沒有局域性漏洞也沒有探測漏洞的貝爾實驗。結果怎麼樣?當然是量子力學正確啦!這項成果被稱為無漏洞的貝爾實驗,入選了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順便說一句,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之首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人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這也是量子力學結出的碩果。

然而,愛較真(換句話說就是「善於自虐」)的科學家們仍然不滿足,他們假想還存在不相信量子力學的死硬派(其實絕大多數科學家早在第一個貝爾實驗之前就接受量子力學了),那麼這些死硬派會從什麼角度挑刺呢?Bingo!他們找到一個角度,就是「自由意志漏洞」。這個漏洞的意思是:貝爾實驗中要用多個隨機數發生器產生許多隨機數,但憑什麼相信隨機數發生器產生的是真隨機數呢?

你要問了,憑什麼不相信?吶,這個問題說起來可就大了。死硬派的回答是令普通人崩潰的:這些隨機數發生器現在看似各自獨立,但可以在過去由一個共同的來源決定。比如說有一個遙遠的星系A,它發出的光子既確定了隨機數發生器B的輸出,也確定了隨機數發生器C的輸出。你以為你在使用兩串獨立的隨機數,但實際上它們是關聯的,所以實驗結果也是有偏差的。你能絕對排除這種可能性嗎?當然不能。

照這麼說,任何用到隨機數的實驗都可以抵賴了?別忙,提出這個吹毛求疵的漏洞的人,在另外一種情況下會承認你在用真隨機數:就是用人作隨機數發生器。為什麼呢?因為人有自由意志呀!你認為所有無生命的隨機數發生器都可能是預先註定的,那好,我現在要提出一個數,是0還是1,你同意不是註定的吧?

當然,有些人會認為,人跟機器一樣,所有的行為都是預先註定的。對於這種「超級決定論」,我們確實是毫無辦法,永遠不可能證偽它。但是,這種觀點過於極端,真心相信它的人很少。而且一旦採取這種立場,就不可能進行科學討論了,因為無論發生什麼都可以認為是預先註定的,那就既不可能證實,也不可能證偽,只是單純的哲學思辨。因此,如果「死不改悔的走資派」還願意進行科學探討,還保留自己認錯的可能性,那麼他們就應該提出一種他們認可的真隨機數發生器,——這就是為什麼大貝爾實驗需要你!

貝爾實驗需要大量的隨機數,因此需要發動成千上萬的志願者參與,越多越好。有一種基礎的網路攻擊方式叫做「分散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是用許多機器不斷地訪問攻擊對象,讓它疲於應對,無法進行其他服務。2016年10月,維基解密的支持者正是用DDos攻擊,癱瘓了半個美國的互聯網。假如說自由意志漏洞相當於有一個惡意的上帝把所有機器的行為都預先註定了,那麼大貝爾實驗的思路,就相當於一場對上帝的DDoS攻擊!

大貝爾實驗是由誰發起的呢?初始倡議者是西班牙的光子科學研究所(ICFO),11月30日全世界有9家研究機構用貝爾員們輸入的隨機數來做貝爾實驗。這些研究機構是:格里菲斯大學量子計算和通信技術中心,昆士蘭大學工程量子系統中心,康塞普西翁大學電機系(包括三個子節點林雪平大學電機系、塞爾維亞大學和羅馬大學物理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子科學研究所,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研究所,慕尼黑大學,尼斯大學凝聚態物理實驗室,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量子器件實驗室。

作為亞洲的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參與了大貝爾實驗,由張強教授負責。所以,為了中國、為了亞洲,諸位請多多參與哦!

發動群眾參與科學實驗,這種科學界的「人民戰爭」或者「大鍊鋼鐵」,其實並不是新生事物。

一個例子是「網際網路梅森質數大搜索」(GIMPS)。每一個質數p對應一個梅森數2^p- 1,常記為M_p。對於許多質數p,M_p是質數,稱為梅森質數。但是,梅森質數是有限多,還是無限多呢?這個問題到現在都沒有答案,人們只能不斷尋找。到1996年為止,總共發現了34個梅森質數。後來人們推出了GIMPS,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互聯網的分散式計算項目。志願者只要下載一個程序,就能用自己的計算機參與尋找新的梅森質數。通過GIMPS,梅森質數已經擴展到了49個。2016年1月7日,發現了第49個梅森質數2^74207281- 1,它是一個22338168位數,——是的,超過2千2百萬位。

另一個例子是「公眾超新星搜尋項目」(PSP項目),這是由新疆南山縣星明天文台和中國虛擬天文台合作開展的,全國各地有數以百計的業餘天文愛好者參加。他們每天做的,就是對著電腦中的黑白宇宙圖片玩「大家來找茬」,期望看出細微的不同,發現超新星。2015年,合肥市的小學生廖家銘找到了PSP項目的第一顆超新星,10歲零8個月大的廖同學成為全球最年輕的超新星發現者之一。

那麼,大貝爾實驗這場科學界的人民戰爭,結果會是什麼樣呢?量子力學會不會被推翻?這還用問嗎,結論肯定是量子力學正確,跟以前那麼多次貝爾實驗一樣……不要在意那些細節!這次實驗既有科學意義,也有科普意義,相當於一場科學界的公共關係項目。

還有一點令人「囧囧」有神的是,這次的大貝爾實驗克服了自由意志漏洞,局域性漏洞卻又回來了……不要在意那些細節!局域性漏洞是因為,所有這些參與者都在地球上,相距太近。跟什麼相比太近?跟人產生一次隨機數所需的反應時間(大約0.1秒)與光速(每秒30萬公里)的乘積(3萬公里)相比。地球的半徑不到6400公里,所以地球上任意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2800公里,小於3萬公里,這就存在局域性漏洞。這是大致的說法,至於更深層的解釋,請看我以後詳述貝爾實驗原理的文章。如何才能同時克服自由意志漏洞和局域性漏洞呢?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是38萬公里,讓一個人在地球、一個人在月球就可以。對於中國的載人登月計劃,潘建偉團隊確實提出了這個實驗方案,——完美!

大貝爾實驗的持續時間是從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時間的11月30日00:00到美國博爾德時間的11月30日23:59,也就是從北京時間的11月29日晚上10點到12月1日下午3點。

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大貝爾實驗已經正式開始了。還等什麼,拿起電話訂購吧!哦,不是,拿起手機、滑鼠參加吧!大型真人網路科學遊戲,新服11月30日盛大上線,全球公測,永不刪檔,登錄即送愛因斯坦秘傳屠龍寶刀,等著你來!

不轉不是地球人!


我有個問題,既然程序能判斷隨機程度(就是玩遊戲會被打分),那為什麼不先自動生成隨機數,再用程序判斷過不過呢?

看到一篇文章說有付費的隨機數生成服務http://RANDOM.ORG(知乎專欄)。


昨天潘建偉在科大新生研討課上說這只是為了宣傳一下科學……


搞這麼虐心的遊戲確定不會有人砸鍵盤?


想知道結果什麼時候出來


兩個半小時,過大師級(??????) ?


這是我公眾號上的:

上個月的最後一天,全球各個地區的實驗室一起開展了「大貝爾實驗」,為了檢測神奇的量子世界如何應對我們人類對它們的觀測。

但只靠科學家自己是不可能完成這個實驗的,所以,大貝爾實驗需要像你一樣的網民參與進來,為科學家提供隨機選擇。你參與進來的方式,就是去大貝爾實驗的官方網站,完成裡面的遊戲。

遊戲中,較主要的一個內容就是戳1和0,然後會根據你所按1和0的數據進行分析

圖片來自大貝爾實驗管網 The BIG Bell Test

而現在,該遊戲的入口已關閉,已關閉,已關閉…… :(

別感到遺憾,我昨天刷了一晚上也沒刷進去……

所以,為了讓我們過一次手癮,我做了一個類似的遊戲(比原版low好多),也會記錄下大家所按出的數據,這些數據越多,就越具備可研究性。

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樣,對這些數據很好奇,所以,當數據足夠多的時候,我會將所得到的數據表格發到該號上,給大家拿去研究。

我想,這可能要比遊戲本身要有趣得多。

ok,上遊戲

http://1b701521ec2a.ih5.cn/idea/pYJzxtY(直接給大家鏈接吧,要二維碼的同學文末有)

先別急著掃,寶貝兒,我們先看看愛因斯坦的這個理論

在談這個巨大話題前,大家不妨設想這樣一個場景:你是一個保安,負責監控室的工作,今晚正好是你值班,現在已經很晚了,你盯著監控屏幕整整一天了,正想閉眼時,突然,監控里的椅子自己動了起來……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你能想像,這些物體可能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而在人們觀察的時候,就會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而在人們不觀察的時候,就會迅速恢復常態

如果你覺得這種想法只是天方夜譚,那麼你並不孤單——1927年的愛因斯坦,就是這麼認為的。

但現在的科學家認為,愛因斯坦可能錯了。一些非常小的粒子,比如原子,在觀察時確實會有變化。

那麼,假如我們在觀察的時候,原子的狀態確實會變得不一樣,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知道,它有沒有改變呢?

1964年,物理學家約翰·貝爾寫下了一篇如今已經名垂青史的論文:《論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

這篇論文中誕生了一個的實驗思路;而那個遊戲化的大貝爾實驗,就是根據該論文開展的

舉個例子吧,假如明天要期末了,但今晚你想放鬆一下,所以開車和朋友出去玩到很晚,明天考試時,你們都去遲到了,你們很聰明,已經統一了騙老師的謊言:去圖書館還書,回來路上車輪爆了。

老師聽了你們的話後將你們安排到不同的房間,只問了一句話:「是哪個輪胎爆了?」(老師套路深似海~~)

有兩種結果:

1、學生頓時方了,然後就沒然後了

2、這兩學生是雙胞胎,隨便一說都是一樣的,然後老師就方了

這是不是就能證明,這對雙胞胎兄弟之間存在神奇的「心靈感應」呢?可以,但前提是審問過程中不存在紕漏。如果審訊兄弟倆的問題看似隨機選擇,其實卻有某個幕後黑手在其中精心操控,那審訊結果也就無法作數了。

貝爾實驗也是如此,雖然此前的諸多實驗都證明了「椅子理論上是會自己動的」,但它們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漏洞。如今,最突出的兩個大漏洞在實驗上都已經補上,只剩下自由選擇漏洞仍待填補——也就是前面反覆強調多次的「隨機選擇」。

而真正的隨機選擇機器是很難做出的,人類的自由意志更有可能做到「真正的隨機選擇」

而官網上的數據是我們看不到的,我們只能通過媒體等介質得到實驗的最終結果,也就沒有自己研究這些數據的機會,而最有意思的並不是這個遊戲,而是這個遊戲背後的數據,不是么?

這也是我為什麼做(應該是仿) 這個遊戲的原因,我們大多數人,很難有機會站在宏觀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甚至是去看人類這個物種,甚至整個宇宙。

我們這個盜版得到的數據量肯定沒大貝爾實驗那麼多,但有了這個遊戲所得到的數據表,這可能會是我們第一次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第一次從物理史,從整個人類物種的角度去看我們自己。

這樣一想,還有些小激動

http://thebigbelltest.org/comic/?l=CHI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是遊戲二維碼~~~)

遊戲早已不是一個被封在鐵箱子里無法無天的借口,

已不僅僅是一個發泄的工具,逗樂的玩具

它更像一滴水,更像一本書

更像一個世界……


一直在想,量子會不會是更高維度的「東西」,在我們這個維度的世界觀測的只是它的一個「投影」,在他們維度的世界裡,一對糾纏態的量子實際是一體的。在狹縫實驗里,我們認為的兩條縫隙,對於人家電子,說不定就是一條。


個人認為大貝爾實驗很荒誕,為什麼,因為如果實驗證明因果律成立,那麼大家接下來就會想到造物主理論,如果這個實驗證明的話,那我們是造物主所創造的嗎?


那麼結果出來了么?


如何加入到大貝爾實驗?

1

11月30日,您可以全天隨時參與,從00:00(澳大利亞時間)到23:59(博爾德時間)。您可以在任何地方 - 在家裡,公共汽車上,火車上,在公園裡,...只要有互聯網連接。

2

3

註冊。(非常重要!)。您現在就可以註冊並開始練習。如果您已註冊,在11月30日,您將被告知哪個實驗室將使用您的比特序列來進行他們的實驗。

4

在您的用戶配置填寫「+Profile」的空欄。(右上角)嘗試通過所有6關的大貝爾任務。貢獻至少10分鐘。難度隨關卡遞增。

5

可選:與朋友一起創建群組和活動。要創建組,請在帳戶部分(右上角)中轉到您的用戶配置。您最多可以創建3個群組。

將您創建的群組的名稱傳遞給您的朋友(例如張三的群組),並告訴他們在個人帳戶中輸入該名稱,以便他們可以參與到您的群組,並與您和其他朋友進行競爭。

大貝爾實驗的終極目標是展示人類的隨機選擇可以幫助基礎科學研究,而同時進行一組從未被嘗試過的物理實驗。我們邀請你加入貝爾員社區,通過電子遊戲展示你是多麼的不可預測,為科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從現在就開始練習吧,為了11月30日!

信息來源:

ICFO (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

中國


和同學玩了一下午,還是沒過第六關,我好菜啊


記得有個節目的解釋:就好比你跟joker玩牌,每人5張牌,一一比對。

第一局,你約好如果同色,算你贏。joker發牌。結果5張牌都是異色。joker5:0封殺你。

第二局,你換了規則,如果異色,算你贏。結果5張牌都是同色。joker5:0封殺你。

第三局,你說不行,joker作弊。先發牌,再定規則。10張牌發完後,隨機選了個同色你贏。結果開牌後,5張還是異色。joker5:0封殺你。

記憶有餡,歡迎指正(其實是我想再看一遍,卻忘了是哪一個紀錄片了……


到不了大師!


答主沒仔細看原理,不過很投入地玩了一個下午2333333(捂臉)


推薦閱讀:

現代的物理學已經發展到瓶頸期了嗎?
如何理解射手理論和農場理論?
為什麼會有光壓?
狄拉克函數證明?

TAG:物理學 | 量子物理 | 隨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