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家拳的練習中,應該如何呼吸,或者說如何讓氣在身體循環?
形意拳 八卦掌 太極拳 傳統武術 內功
謝。
呼吸的氣是不可能循環的。
呼吸的氣只是起個輔助的作用,好比發動拖拉機時的搖桿,起到引動內氣的作用。這個內氣可以理解成人體的能量吧。
這個人體的能量才能循環。即是所謂的內氣之類的概念的東西。自然呼吸,千萬別刻意用意識控制呼吸,會傷肺的。另外,傳統武術的氣(其實應該是「炁」)不是我們呼吸的空氣,所謂「斂氣入骨」、「氣貼脊背」等等都和呼吸無關,呼吸的空氣在身體里亂竄人就死了……
形意拳的兩位老前輩,實際已經用明明白白的文字,講明白了形意拳大周天與小周天內氣訓練的詳細方法
如果純文字看不明白,可以到我的課程龐老師形意內功修鍊 - 功夫者 - 專業武術,格鬥,自由搏擊,空翻,健身養生-在線教育平台_培訓機構 - Powered By EduSoho 來看一下,我們這一脈內氣修鍊的方法
第一位是薛顛前輩,他的文章:
薛顛前輩講述的就是大周天的一個練習方式,以我們這脈形意拳的講究,大周天有簡便方式:只需要注意五心並就可以了,很容易就找到感覺
那麼小周天寫的比較詳細的是孫祿堂前輩,當他大周天練習好了之後,偶爾有一天真陽發動(衝動了.....)於是開始利用小周天練習煉精化氣的這個過程,在他拳藝述真裡面記錄的很清楚,如果我們沒有練習大周天,不要急著去練習小周天,練功的過程一定是先大周天再小周天的
把我們的灼熱感,用呼吸引入命門-夾脊-玉枕-百會-膻中-回歸丹田,就完成了煉精化氣的過程
網上講形意拳打法的比較少,我嘗試做了一些兇猛形意,龐老師實用形意系列 - 功夫者 - 專業武術,格鬥,自由搏擊,空翻,健身養生-在線教育平台_培訓機構 - Powered By EduSoho 都是免費的
如果有朋友身邊沒有合適的老師,或者跟老師練了一段時間,無法明白拳法,可以加入本人的收費課程,都不貴,理解一下我們尚雲祥-韓伯言-韓瑜老師這脈拳法的一個脈路,科學+條理
歡迎訂閱知乎專欄:實用形意 - 知乎專欄
什麼都不用管,自然呼吸除非你有哮喘
內家拳有很多源於道家的理論,呼吸在道家叫做吐納。
腹式呼吸就屬於基本的吐納術啦~不管內家外家都有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屬於一種自然狀態下的深呼吸,一般都簡單的說吸氣鼓腹,呼氣縮腹,還要不能刻意的做,要自然而然的。。。如果刻意做可能會用力向下頂氣擴展胸膜,但實際上是刻意鼓起的腹部並沒有參與呼吸運動,而且也多吸不了多少氣,更重要的是刻意練習無法養成習慣。。。自然而然的就是腹部真正參與呼吸,吸氣腹部正面肌肉,側面肌肉,盆地肌都放鬆,使吸氣時腹腔可以朝前和兩側和下擴展,鼓氣時收緊是腹腔縮小。如此做可使呼吸自然舒暢並呼吸的更深。而腹部肌肉運動的體感也會有吸氣入腹的感覺(氣入丹田),經過練習可以使平時呼吸都用腹式呼吸的模式來呼吸。逆腹式呼吸,吸氣小腹收緊,腹腔橫向擴展,胸部擴張更大,呼氣與吸氣相反,胸腔收縮更徹底。以此來鍛煉可以使平時呼吸進一步加深,另外還可以使一些比如彎腰,下蹲,高速運動等不適合腹式呼吸的狀態下呼吸更順暢。
一般習武也必練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
國家廣電局推廣的四大健身氣功中六字決就是通過特殊的呼吸方法鍛煉五髒的吐納術~
還有導引術,一般都是大開大合的動作,也是需要呼吸(吐納術)配合的,呼吸可以使動作順暢,動作也可以使呼吸順暢,有的動作直接強制腹式呼吸。但是現在多被演繹成健身操。。。
題主說的氣在體內循環可以參考動作與呼吸之間的聯繫!
貧道能說的都說了~再說就泄露門派機密啦~氣,力也。這個是逝去的武林這本書中薛顛說的。太極拳中的精氣神,精為人體先天一氣,就是吃飯呼吸喝水獲得的能量。太極拳的以心行氣能夠將先天一氣的能量轉換成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而不是肌肉緊張),壓縮旋轉產生下行能量傳簇作用於地面,相當於肌肉緊張發力的腳蹬地,身體獲得地面的反作用力,即上下貫通之力。精轉換成壓縮旋轉到腳,腳跟產生壓縮,腳踝腳面產生旋轉,產生彈簧勁,身體如踩在氣墊子上,所以被稱之為氣,氣為上下貫通之母,上下貫通之力經脊柱三關傳簇到百會產生神。太極拳中完整的精氣神就是一種能量,這個能量與肌肉緊張發力產生的能量是一樣的,並且比肌肉緊張產生的能量還要巨大-------太極拳被發明出來不是劃圈遊戲用的,而是為了追求更加強大的能量傳簇。在功夫就是飯碗的年代,太極功夫是天大的寶貝,只傳子孫不傳徒弟,徒弟得到的只是外形套路動作,根本就不知道太極拳巨大的能量傳簇,所以楊露禪大師才偷拳學藝。前輩大師在書中只寫功夫結果,不寫習練方法及過程,被那些只會外形動作的人拿來,把功夫結果當過程習練,本末倒置,把一個橫行霸道的太極拳糟蹋成花架子。
人體除了肺部以外是不能存在氣的,氣根本不可能周身運行。氣的本質是能量。
前輩大師說的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練精化氣、練氣化神講的是能量傳簇,不是氣。想了解怎麼習練出太極拳的以心行氣、練精化氣、練氣化神,請看我主頁發表的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 傳統實戰太極拳。氣功最早稱為導引術,主要是通過動作加強心理暗示,使人能夠更細微的控制身體的深層肌肉。所謂氣在身體內循環,不過是肌肉依次收縮和放鬆的一種本位感而已。至於如何控制,只需要順著本能且有意識的一呼一吸即可。
道教修性煉命之術,首先講究祛病健體,其次著重延年益壽,最後追求長生久視。蓋道教鍊氣,遵循「道法自然」,行之得法,不可能出現任何偏差,誠乃延年益壽之寶筏。
一、功理篇
吐納者,呼吸也。莊子雲,「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意即吐出濁氣.納入人體所需之清氣,以幫助培蓄人體內部之元氣,達到養生長壽之目的。
道教修鍊,重視氣對人體的作用。認為「氣聚則生,氣亡則死」,天地萬物無不需氣以生。葛洪《抱朴子》說:「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葯,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吐納術就是一種行氣之法,至簡至易,常年堅持,則可終生受益。
道教認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內,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氣,胎兒之氣通生母之氣,生母之氣通太空之氣,太空之氣通太和之氣。那時並無口鼻呼吸,任督二脈息息相通,無有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其竅閉矣。其呼吸即上斷於口鼻,下斷於尾間,變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隨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即莊子所云「眾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氣粗而浮,甚至呼長吸短。從此太空太和之氣不能下行於腹,而腹內所蓄之先天祖氣,謂之先天元氣,「動而愈出」(老子語),反失於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氣喪失過多,腎部脈虛,根源不固,百病皆生。隨著年齡增長,呼吸長短亦發生變化:初生嬰兒,則吸長呼短;漸至青年,而呼吸平均;中老年人,則呼長吸短;及至臨終,只呼不出,而生命亡矣。
蓋人身稟天地之數有限,要知保氣即保生也。故不求長生之術,亦應求延年之法。道教修鍊就是要返本還原,回到嬰兒先天狀態。吐納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元氣,氣足則百病可治,固住性命之本,始可言其上層修鍊。丹經謂「欲點長明燈,須用添油法」是也。
二、功法篇
須擇空氣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園、田野皆可,室內可以打開窗戶,時間選擇在子、午、卯、酉四正時,且此時工作一般較少,也便於自我安排。
(一)身法。練功時最好不要穿過緊的衣服,腰帶可以松一松,以利氣血流通。姿式不限,行立坐卧均可。行,可緩步徐行,神態自若,安然行氣;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曲,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坐,最好盤坐,雙手相疊放於臍下,或掐訣最好,亦可坐於凳上,手撫兩膝;卧,可平躺,手心向上置干體側,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或雙手相疊置於臍下,或者側身卧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一手放於臍下。以上四種姿式,求其自然安適,以易入靜。
練功時雙目微閉,含光內視,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觀丹田者,觀丹田之氣是也。所以微閉者,太睜容易滋生雜念,全閉容易昏迷入睡,皆於養氣不利。微閉時上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兩耳須屏卻外界一切干撓,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凝韻聽息。莊子雲,「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後人稱為「莊子聽息法」。要求兩耳返聽於內,聽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無聲,所以聽息者,是求其絕利一源,專一養氣。
練功時要求舌抵上齶,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上抵。因人之上齶有兩個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氣。故練功時必須堵住,如嬰兒哺乳之狀。
(二)心法。行功前必須排除雜念,慾念不除,則無法鍊氣。
《太上老君清靜經》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靜無物。如《老子》所言,「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如此方可言行氣之法。
《青華秘文》論述止念心法說,「但於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舍之,久久純熟。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里回思則不怒,喜里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又說,「心求靜必先治眼,眼者神遊之主也,神遊於眼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即言內觀返照,可以止念。
入靜功夫,主要還在自己悟解。
(三)息法(命功有為之法,復歸無為)。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自鼻中吸氣,用意咽入下丹田(約臍下二指許),以補呼出之氣。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微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納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吸三次。
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齶,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丹田。務必做到以心領氣,以氣隨心,吸氣時隨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領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
開始人的呼吸之氣,並不能直達丹田。人之心臟原有一管,上繫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原來在胞胎時是相通的,下生之後變為肺呼吸,這根管就逐漸迷塞了。《老子》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就是指的這根管。有人練氣功為什麼會發生胸悶胸痛呢?就是由於行氣不當,把橐龠管沖壞的緣故。所以行氣之時,不可強迫壓氣,也不可強制憋氣,勿執著,勿勉強,只要不痛就往下一點,發悶就往上一點,時間長了,慢慢沖開,自己是有感覺的。
吐納還有一個重要口訣,叫做吸長呼短。吸氣進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後才能收腹呼氣。作用在於吸人空中太和之氣,注潤丹田積蓄下來,坤腹先天元氣不得外流,才能達到吐納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為天,腎為地,隨著行氣,心性漸漸伏下,與腎氣交合,《老子》日「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內自然生出甘涼津液,此津液乃練氣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補益之效。待至滿口,送至咽喉,引頸吞之,汩汩有聲,亦可幫助人靜。津液為人養生之寶,蓋津可化氣,潤澤周身,謂之「煉津化氣」,肺主氣屬金,金能生水,水為腎主精,亦為補精捷法也。隨著修鍊功夫的長進,津液愈加甘美無比,若非修真之士 誰能知之。呂祖喻為「長生酒」,「白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行氣既久,成為自然,即使不用意領,氣息自回丹田之內,彷彿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這時只將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細細,納惟綿綿,若存若亡,似有似無,方為真息。此時逐漸將有為之法,歸於無為,先存後忘,知而不守。丹經雲,「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積久純熟,有心化為無心,有意化為無意,則可使心神得到極大休歇,達至無念無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無夢,《莊子》日「古之真人,其寢不寐,其覺無憂。」其中效驗不可思議。
最後神氣合為一體,不知不覺打成一片,心人氣中,氣包心外,混沌交合,氤氳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靜到極處,但覺氣如根根銀絲,透入毛孔,空洞暢快,妙不可言。鼻無出入之氣,臍有噓吸之能,好似嬰兒在胞胎之中,謂之胎息。《老子》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真正存神達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遠矣。
但是達到如此境界,隨各人賦性有早有晚,要在慎終如始,勿懶勿怠。《太上老君內觀經》說:「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道不失,身長存也。」
三、吐納須知
(一)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饑渴,可就地靜心吐納服氣,則無饑渴之感,所謂「氣滿不思食」。種種功效,日久自知,不必詳述。
(二)練吐納最好結合太極拳之類的動功,道經曰:「有動乎中,必有其靜,」動靜相兼,互相增益。練武術者,亦可以此作為輔助,只知蠻用拙力,不知以意領氣,以氣領形,終究落於下乘,且於養生無益。
(三)《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欲行真道,須如上士勤而行之。此法貴在堅持,行立坐卧之間,隨時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時日。常人多在大病之後方去尋求養生功法,一旦病有好轉卻又置之不理,學者切忌此種憋端。
(四)平日注意保養元和,話宜少說,言多傷氣,《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虛其心,實其腹。」所謂「大巧若拙,大辨若訥,」內含養生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則心安,心安則氣順,試看哪位氣功高深之人沒有德行。
(五)葷膽香辣之物不利養氣,應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應注意。蓋腥葷屬沉濁之氣,食之必使先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品,性主輕浮,食之必使先天之氣散而不聚。故均宜避之。飲食宜清淡,以養真氣,食可則止,不宜過飢過飽,過飢傷氣,過飽傷神。此飲食之道,修真練氣者不可不知。
(六)不可當風吐納,練到好處,全身發熱,毛孔開張,更不可見風。若盤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驟然下地,最傷筋骨,先把兩腿伸開,手撫兩膝,養靜片刻,待覺身輕,方可下地。
(七)練氣當禁煙酒,煙為火之象,火能爍金(肺),故抽煙多者肺先損,肺損則無以生氣。酒者,入於心經則多說話;人於肺經大聲叫喊,入於腎經則情慾不節……種種危害,皆令人性亂而氣耗,故宜戒之。
傻練24法,身體骨骼肌肉,形成一個習慣,像有駝背的,變成挺拔的習慣,功夫就上身了
天天想這麼多還不如去推幾次手
較二十四法,定住神,然後氣息自然綿長變化在不知處。
這個問題我想邀請李洪志老師作答
推薦閱讀:
※八極拳的沉勁怎麼練?
※武術中的開肩在做法上與舞蹈游泳等有什麼差別?
※上海哪裡有好的內家拳師傅?
※形意拳大師薛顛身死的經過是怎樣的?
※為什麼形意拳拳勁打得驚天動地卻不能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