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冰河追兇》?


想先說點題外的

1999年,金大中政府對「電影振興法」的第二次修訂,是韓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電影政策,主要內容有4點:

1、廢除電影審查制,轉為分級制;

2.、以市場為主導,尊重電影產業自律權,成立專門的民間電影管理協會「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

3、嚴格執行國產電影的銀幕配額制;

4、資金上支持,允許和鼓勵風險投資進入電影產業。配額製作為保護傘,對於90年代體制、投資、技術等各方面還非常脆弱的韓國電影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在1999年徹底放開管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和積累,本土電影逐漸具備了和好萊塢自由競爭的實力。

QQ空間有一句關於韓國電影的金句:『她們有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有改變電影的國家』。韓國電影工業已經形成,在經過多年向好萊塢致敬、向日本歐洲學習之後,韓國電影成了他們一項新的民族驕傲。奉俊昊、郭在容、洪尚秀、金基德、李滄東,商業和藝術兩條腿走路,已經使得韓國成為亞洲電影的新榜樣。

上周是北京國際電影節,周四的官方活動之一是『項目創投』,其中一部分是國產項目,另一部分是『中韓合拍』項目,當我看完韓國電影項目的片花和劇本以及製作預算的時候,才真的無力感嘆我們到底差了有多遠。

當我們回溯韓國電影史的時候,1999年的『法案修訂』無異於『盤古開天』,正是因為審查的開放,催生了製作的高水準,商業倒逼藝術,韓國電影的工業化水準才能達到今天的地步。

說回到《冰河追兇》,我繞了這麼大一個彎子,其實是想到了前不久發生的『常州案』,我無法猜測這部電影和『常州案』彼此之間究竟是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是製作團隊事先知道了這件事情,把故事拿到了東北去拍;還是在富饒遼闊的祖國大地有另外相似的案例;亦或是冥冥之中的緣分,我們都不得而知。當我們無法比較電影與現實究竟哪一個更具魔幻主義的時候,不得不說,這對於編劇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

從《白日焰火》,《烈日灼心》到《心迷宮》,中國電影業某些苗頭初見端倪,他們在進一步夯實犯罪/警匪電影的基礎的時候,也開始立足於現實,並且試圖挖掘現實,反思某些很早以前不得觸碰的禁忌,在我看來,這就超越了電影本身的價值。

更何況這並不能稱得上是一部糟糕的片子,影片的製作水準不必贅述,絕對是高於華語電影合格線之上的,一直被人詬病的『過早猜出真兇』這樣的槽,其實並不適用於所有的犯罪片,起碼不適用於《冰河追兇》,在這一部明顯為了探究古老的母題——『復仇』的電影中,『為什麼犯罪』明顯要比『誰是兇手』更值得關注。

當我們無法奢求電影從上至下的改革,最起碼在電影人真的踏出那一步,主動尋求突破的時候,端正態度報以鼓勵吧。

卡夫卡說過這麼一句話,來形容文學和現實的關係——冬天用斧頭打湖面上很厚的冰,是打不破的,可是會驚醒冰面下的魚,但最後融解這個冰,一定是春天,不是斧頭。電影,就是這個驚醒老百姓的斧頭。


雖然不是專業影迷,但我對國產電影一直很關注,基本算「院線型受眾」吧,同時也作為梁家輝的半個粉絲,前天去電影院看了他的新作《冰河追兇》。

這是一部缺點和優點都很明顯的電影。缺點在於,影片的開篇很漂亮,卻沒有一個同樣有吸引力的結局來收尾,故事的邏輯性和節奏本可以再好一些,這的確是一個遺憾。而優點在於,在整個觀影過程中,能感覺到製作上的誠意,尤其對我這種畫面追求者和產業從業者來講:每一幀雪景都又美又浪漫,就像那句話「雪天最適合殺人,因為下雪會覆蓋一切」,景色的美和人性的惡帶來一種緊張的對比;刺激的追車動作場面,尤其是皮卡衝破冰層落水的場景,都看的十分過癮;演員表現上來講,梁家輝演技一如既往地細緻入微,也能看出佟大為很拼,為了塑造大熒幕形象而付出了努力。

當然,同時作為每部電影一定會看完工作人員名單的人,這次也同樣關注了製作陣容。法國攝影師、日本的配樂大師、韓國動作指導和水下拍攝團隊、泰國的後期音效……在製作上,野心和誠意可見一斑。

觀影后當然就順手去豆瓣上標記「看過」,驚訝的發現這部電影居然只打了5.8分……都沒有達到6分的及格線。長短評區都能看見網友的猛烈吐槽,從劇情到魏晨面癱,甚至到佟大為跳下橋怎麼沒摔斷腿不符合真實……大家是什麼時候開始要求演員做個危險動作就必須殘廢的……《冰河追兇》無論是從電影製作本身還是觀影體驗,都不能被歸類為「差」的電影,相反,它還在「電影工業化」和「電影立意」的角度上帶來了一定的驚喜。它究竟差在何處?

其實和人們常說的「一見鍾情」一樣,電影開篇能決定觀眾的第一印象。《冰河追兇》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開場的連環殺人案足夠驚悚,破案推理邏輯嚴密,敘事節奏也很緊湊,並且冰天雪地極端環境也很好的融入了劇情,細節也很講究,東北警察梁家輝一口廣東腔也特意解釋了,鄧家佳撥開雪看見屍體的反應也讓我在黑暗中嚇了一大跳。作為一部犯罪題材的影片,陰暗、冷酷的主基調的奠定還是不錯的。

而更恰好的是,最近某中學校區污染的新聞,跟電影的前半部分,劇情一模一樣。倒不是電影本身具有前瞻性,而是一開始,它就立足於現實主義,將污染這個大問題作為想要討論。電影上映之後立馬爆出相關事件,頗具諷刺意味。

我為什麼要說《冰河追兇》「可看」?

首先演員的表現為影片增色不少。討論電影可看性,不可避免的要提及演員的表現。而提到演員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部電影的好壞。

首先說飾演周鵬的梁家輝。梁家輝是普遍公認非常有演技的男演員,當然,作為半個粉絲的我說了不算,但是從專業認可度而言,這是毋庸置疑的。梁家輝有1個金馬最佳男主角獎(5次入圍)/1個最佳男配角(2次入圍);4個金像獎最佳男主角(11次入圍)/1個金像獎最佳男配角(4次入圍)。看影帝如何揣摩、扮演角色,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除了演技,梁家輝的敬業程度也非常值得稱道。翻採訪時得知,在拍戲過程中,梁家輝有給自己飾演的角色寫人物小傳的習慣。《冰河追兇》的故事發生在黑龍江,在影片開始時所有人都說東北話或者普通話,本來梁家輝的口音難免有些突兀,也因為後來交代梁家輝飾演的角色周鵬是從南方調到東北這樣的劇情,而顯得自然而然,也更加重了周鵬背後的深沉和付出——背井離鄉,只為責任。

考慮到台詞功底也是演員表演的組成部分,導演並沒有啟用配音,所以生活在東北的周隊會操著一口「港普」辦案。在拿到劇本之後,梁家輝給自己提了一個問題:「作為一個香港人,我為什麼大老遠跑去東北演一個警察,以我的普通話做表演,肯定不是東北人。」

所以,在寫人物小傳的時候,他首先設定自己是南方人,只是因為婚姻關係,把戶口調到了東北,在東北當了一名刑警。劇本中警察周鵬與妻子之間的感情不好,梁家輝在人物小傳中就設定妻子是一名無國界醫生,經常出差往外跑,而周鵬也忙於工作,導致夫妻感情淡薄。他又繼續在人物小傳中設定這個警察的人物性格、與不同人之間的關係,慢慢的,周鵬這個人物在梁家輝的筆下便豐滿鮮活了起來。這些細節和背景,影片只是一筆帶過,但它們的出處並不是劇本,而是梁家輝在人物小傳里自己給角色設定的。

影片中的周隊,在辦案時雷厲風行、說一不二的硬派作風,在面對家庭妻女的無奈與落寞,均在梁家輝的一言一行中得以詮釋。他與周冬雨飾演的女兒欣怡之間的互動亦是細節見真章,從影片中不難看出,為了保護女兒,周鵬一直在極力避免女兒對自己的工作過多的參與。欣怡獨自來到村裡陪正在辦案的父親一起過年,讓老刑警周鵬又暖心又不安。暖的是小棉襖的父女情,不安的是為她可能遭遇的風險,小小的舉動同樣把周鵬這個看起來似乎有些不近人情的工作狂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統統展現了出來。

再說另一主角,佟大為飾演的汪豪(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兩個警察一起追兇的雙主角電影)。佟大為這個演員,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身上有一種弔兒郎當的紈絝勁。這次演警察,在韓國動作團隊指導的指導下,不再是花拳繡腿,而是更加粗獷、圈圈到肉的打擊。有一幕從橋上直接跳到貨車的後車廂追蹤綁匪的戲,整個動作佟大為完成地一氣呵成,看的人心驚肉跳。

同時,他情感細節上的表現力非常讓人驚嘆,在影片中,有一個非常另我印象深刻的情節,就是汪豪吹口哨,吹的是S.H.E《不想長大》的調子。前兩次都是在挑釁初到東北搶他手機的街頭小混混,那個時候的汪豪還是一個桀驁不馴的警察,在監獄裡面對小混混的叫罵,眼神中滿是不屑,那個得意的小模樣真是看得人恨得牙痒痒;第三次是在依西冰原上追捕真兇,受傷的汪豪無力地躺在寒冷的冰面上,用口哨吹同一首曲調,但此時的他已經完成了煉獄一般的成長,同樣的人,同樣的曲子,卻已是不同的心境,眼神里的落寞與茫然,其實是蛻變之後的空虛。

相較之下,魏晨的反派就顯得比較稚嫩了,走偶像路線的明星想要轉型演員,演技是還有待磨鍊。但我強烈譴責拉著魏晨歌手身份給電影刷低分的行為。可能也是因為我個人從事相關行業的關係,我看待一個明星的表現,眼光更傾向於發展。再說,拿魏晨的演技和梁家輝的演技來比較,是不是對梁家輝也不公平?!

李永勝出場時,笑起來土帥土帥的,看得時候就會讓人感覺,農村裡積極向上的小青年就應該是這樣,起碼一開始的形象上做到了貼近人物本身。到了冰上對峙時,李永勝撕心裂肺的哭喊的無論是動作還是神態都很拼,比起《匆匆那年》里的面癱狀還是進步了不少。要知道,這個人是選秀歌手出身,最開始演得可是《一起來看流星雨》……

李永明這個反派的主要問題在於演員沒HOLD住角色。努力但仍然做得不夠好,這種事兒非常常見,我們不因此就寬容做得不夠好的人,但在評判電影時,給予起碼的respect吧 。就像之前《老炮兒》中,部分網友一直揪著李易峰和吳亦凡的表現不放,並以此為黑點,因為青年演員的演技欠缺把整部電影批成爛片……對管虎、馮小剛他們的努力公平嗎?

從事演藝工作固然講究悟性,但在國內優秀青年演員確實在斷層的情況下,讓一個在努力提升演技的演員、讓一部用心製作的電影本身去承擔行業弊病,未免也太不地道了。一部沒有選擇在春暖花開的海邊高校靠賣臉賣粉全簽的電影,全劇組、全程在零下40度的環境里拍攝,最後就這麼被不走心地貶損了,我個人,真的有點寒心。

我並不全然是在為《冰河追兇》的5.6分抱屈(剛看一眼又漲回5.8分了)。豆瓣評分是個很難說的事,它會受到電影的類型、陣容、時間、是否國內上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使得不同電影的評分,經常也不能直接用來比較。因此,對電影的評價,也應該是一個經過更為綜合的考慮得出的結論,包括演員、劇本、場景設置、攝影風格等許多因素。一部電影在豆瓣上已有的評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之後打分的新用戶,這是從眾效應的體現。我不解在於,為什麼連《小時代.靈魂盡頭》這樣導演不講究拍攝技巧、演員沒有演技、劇情混亂、全程尿點的電影,都能在豆瓣上獲得4.7分,而《冰河追兇》這樣製作處處考究、立意嚴肅大氣的努力之作,只值這點兒肯定?

不一定每一部電影出來都會有好的評分,而單純因為評分,因為高分去欣賞一部電影,經過眾多人檢驗,去看一部片子,情有可原。但因為不知原因的低分,從眾詆毀,其實是小馬過河地抹殺了無數在成長中的電影。我們需要爆米花電影,我們需要商業化的電影,同樣也是需要一些本著良心的電影。中國電影總是要有點不一樣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會是充斥著分手和墮胎的偽青春,不會是毫無下限充滿三俗的無厘頭惡搞,也不會是聚集幾個偶像就想著藉由粉絲圈錢的敷衍之作。

《冰河追兇》這片子的故事,如果從懸疑和推理的角度去看,雖然故事也算流暢,但要說有多出眾,真是未必。兇手是誰,稍微動動腦筋就能猜出來。但它可貴的地方更在於背後蘊藏的社會批判意識,以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電影工業的環節所付出的努力。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市場本應該有,卻不常見的。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環保問題,看到了法制不健全,看到了社會不公,其實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正應該在銀幕上看到,應該引導大眾去思考和討論的東西,可惜,我們暌違得太久了。

我是少女嘛,對每個屠龍騎士都抱有天然好感。在這部影片中,很多鏡頭需要演員們在零下40做左右的低溫中長時間躺在冰河上,甚至跳進冰窟泡在冰水裡。零下40度是什麼概念?就是你把一杯開水灑向天空,它會瞬間變成冰渣渣。作為一個在京生活的南方人,冬天在凜冽的寒風中站一會,想把話說清楚就已經很困難了。這種極寒天氣和惡劣的環境,絲毫沒有影響演員的表演。

佟大為自己也在知乎上回答了「身處零下 40 度的環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們可以不吃賣苦這套,但通過他的描述例如,在東北伊春的冰天雪地中,演員、工作人員甚至是攝影器材要忍受的折磨得以管中窺豹,《冰河追兇》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從電影中冰上驅車追兇的一幕,可以看出導演下了大工夫。這片裡面的追車,是今年在所有國產片中間最好的。系列鏡頭很長,但是導演給裡面的車輛和人物,非常好的構建了許多小節拍,讓人物之間有優劣勢的切換,場景色調的切換,還有各種機位的切換,加上和岩代太郎激昂急促的配樂,可以說到達了一個很高的高度,追逐過程中緊張感渲染的非常好。

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來源於導演影片分類的不明晰,在懸疑片和動作片之間反覆糾結,結果導致出彩的動作場面因為劇本本身較長的懸疑片段對白而被沖淡,而原本推動故事前進的懸疑要素,變得也弱下來。懸疑講究的是張力,就是把情緒堆積到一個點然後瞬間釋放,動作戲講究的是燃點和遞進,就是層層加高,兩種拍攝手法本身是不太一樣的,導演在這件事情上很猶豫。可能是因為懸疑要素本身不是那麼好,想用動作戲來補商業性,但是最後卻沒想到怎麼融合。這就是為什麼《冰河追兇》前半部分緊張刺激,後半部分卻倉促混亂。

除了拍攝手法外,就是影片的內核問題,即影片對主題的挖掘還不夠深刻。在整部電影中,多次提到一個問題,就是為了救一個壞人,犧牲一個好人究竟值不值得。但是在高潮的冰上對峙中,幾個演員歇斯底里的圍繞著這個問題爭論,把一場本該是智力和武力的較量弱化成了情感大戲,反而襯得劇本更為單薄無力。導演本可以更深入的挖掘犯罪背後的故事,更嚴肅地去探討人性,卻使用了簡單的煽情來取代,使得故事的結尾顯得經不起推敲。

作為一部懸疑題材的電影,劇本沒做到無懈可擊確是槽點,但《冰河追蹤》還是完成了自洽的邏輯。除此之外,呂克·貝松御用發過攝影師Thierry Arbogast擔任攝影指導、岩代太郎大氣雄渾的配樂、《復仇者聯盟2》的動作團隊、三屆金馬金像最佳剪輯張嘉輝親自操刀剪輯、韓國的水下拍攝團隊,甚至有泰國的音效處理團隊加入整體製作……這些都稱得上是全球化製作,是國產電影中少見的用心之處。這些用心之處,被不負責任地概括 「爛片」為兩個字,對主創人員的努力和心血都是非常不公平的。用苛責抹煞努力,實在是對產業從業者的一種誅心。

我們期待著這樣的電影,但電影的進步並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電影工作者積水成澤,一點一滴的去改進。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電影不用發展得像好萊塢,而是要保持自己的特性,通過中國敘述方式,來吸引更多觀眾。中國電影在努力成長,為何觀眾仍停留在找茬挑刺的階段?日漸被進口大片養刁口味的觀眾,還能理智客觀的看待國產電影嗎?為什麼就不願意承認,國內的電影工作者也在兢兢業業的努力把電影拍好?

寫下這些文字,並不是說不能批評成品,畢竟壓根不存在完美這回事兒。只是希望,在對待用心拍攝的國產電影時——當然,也作為從業者強調下國產流行音樂——難道只剩下吐槽和抨擊了么?每一個努力和動作,哪怕讓產業能夠向前一點點,我自己想到,都要熱淚盈眶了。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審查制度的種種限制下,將懸疑題材的電影拍好並非易事,《冰河追兇》的拍攝在我看來是一個投石問路的試探過程。現在中國的電影市場越來越浮躁,片子層出不窮,好作品難見,爛片雲集,真正缺乏的是用心做內容的人,更多人以「賺錢」和「省錢」為目的,最終並不是行業發展,只是資本運作。

比起進口大片,國產電影確實存在著種種缺陷。而這些粗暴的指責和抨擊,更是讓中國電影的前進之路雪上加霜。向國產電影發難,沒帶就是沒寫地否定電影工作者的一切努力,能夠讓國產電影更好嗎?我不知道,腦袋上打個問號。

但如果是我,當然我也是這麼做的——我要知道它為什麼不行,我想試試讓它行。哪怕最後的結果只是「試過了」。


這是豆瓣《冰河追兇》幾條上了首頁的短評。首先我要向這幾位朋友表達我內心最真摯的佩服,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水軍,如果是的話,我想說:我沒做過水軍,但我要是易地而處,一定沒有他們說得這麼好。

第一張圖那兩則其實也還好,除了給四星有些不負責任外。基本上指出了本片為數不多的優點:較為驚艷的攝影(導演徐偉攝影出身)、岩代太郎的配樂、演員們在極困難拍攝環境下體現出的職業素養。

但說《冰河追兇》是「國內老老實實講故事的電影,敘事手法極為嫻熟」,我真的看不下去。故事講的是挺老實的,但看完這個本身就缺乏邏輯性又各種強加雞湯的故事,我想不犯尷尬症的人真的是少數。導演的所謂敘事手法其實就是各種國外類型片的大雜糅,可惜寧浩整合的出彩,楊慶學習的乖巧,徐偉卻只是昏頭昏腦地做了一鍋大亂燉而已。

第二張圖那兩則短評真的是看得我一愣一愣的。我在看他們追兇的時候,也想到了羅宏鎮,可是我內心的潛台詞是:你再追也追不上羅宏鎮,因為你根本就沒看到人家的人影。

至於阿婆我可真是沒想到,因為把這樣沒有邏輯,毫無懸疑可言的劇情和阿婆聯繫到一起,真的是對阿婆極大的不尊重。我想阿婆就是閉上眼睛也寫不出這種類型的懸疑:毫無懸念,只有對自己為什麼會坐在電影院里的懷疑。

「劇本好」三個字我不知道這位朋友是懷著怎麼樣的心情打出來的。中國缺好導演,缺好演員,缺好剪輯,但最缺的還是好編劇。我不知道周冬雨那條線的存在究竟有什麼意義,我更不知道魏晨為什麼要讓警察去殺韓明,而我最不知道導演為什麼要把佟大為的角色設定成那樣。我能看出導演想歌頌警察,但所有的點都是在黑啊。

另外,導演是有野心的,他想討論人性的問題,但他真的沒想好該怎麼去討論。魏晨片尾賣力地質問顯得是那樣的幼稚,而幾個人陸續跳進冰河更是給人一種摸不著頭腦的感覺。那些劇情上的硬傷我真的不想多說了,因為實在是說不完。就提兩點:汪豪怎麼能那麼輕鬆地把韓明提出來?警察又怎麼會那樣設路障?

台詞我就更不想說了,出現了太多生硬到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對白,太多讓人一頭霧水的雞湯。當然,如果要評最尷尬台詞的話,周冬雨那句「加一下微信」應該可以稱雄。

最後說說演員。我真的希望梁家輝這種演員不要再接這麼爛的本子了。本片中對梁家輝口音的解釋(廣東老家)倒是一個亮點,其他國內導演以後用香港演員也可以這麼玩,但這其中真的是透著股濃濃的無奈。但起碼梁家輝的演技還是有保證的,氣場也很足,佟大為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兒了。

事實上我覺得佟大為似乎進入了一個瓶頸,演什麼都是一個樣,一口京片子,一副想不正經就弔兒郎當不起來的樣子。事實上之前在一些電視劇里出演反派角色佟大為還是有出彩表現的,希望他以後會有進步吧。

周冬雨和魏晨我就不評論了。

總之,《冰河追兇》不是一部在及格線之上的作品,導演在影片的前十分鐘里展示了他的野心,但也僅此而已。


「我不要當明星,我想當演員…在路上走的時候,大家最好不要叫出我的名字梁家輝,不要認出我的樣子,而是叫我飾演角色的名字,我就很高興。」

梁家輝是我一直非常欣賞跟敬重的演員,他每一部電影都值得去看。一個演員要很幸運,也要自制、耐得住寂寞,才能一直保證所有作品都是代表作,或者將一個角色飾演代表作。梁家輝,囿於種種原因,雖然不是每一部電影都是高水準,但是他塑造的每一個角色,卻都在為電影加分。

比如這部《冰河追兇》。

梁家輝演過不少警察,但是這次不同,他一個香港人在片中飾演一個東北警察。影帝就是影帝,表演在整部影片中最為沉穩細膩,就是「演員的自我修養」本人。

故事發生在黑龍江,在影片開始時所有人都說東北話或者普通話,本來梁家輝的口音難免有些突兀,也因為後來交代梁家輝飾演的角色周鵬是從南方調到東北這樣的劇情,而顯得自然而然,也更加重了周鵬背後的深沉和付出——背井離鄉,只為責任。

在拿到劇本之後,梁家輝給自己提了一個問題:

「作為一個香港人,我為什麼大老遠跑去東北演一個警察,以我的普通話做表演,肯定不是東北人。」

演員梁家輝需要解決這個問題,讓它成為劇情的推動力和加分項。

「周鵬和妻子感情不好,他忙於工作,對案子認真負責以至於有時會忽略家人,妻子是一名無國界醫生,經常出差去國外,所以兩人感情淡薄,因為婚姻原因周鵬從南方調到了東北。」

以上這些細節和背景,影片只是一筆帶過,但它們的出處並不是劇本,而是梁家輝在人物小傳里自己給角色設定的。

梁家輝給自己飾演的角色寫人物小傳的習慣,在業內是出了名的,從《黑金》開始,基本上每一部戲,他都會很仔細的分析自己飾演的人物,為角色寫人物小傳。在拍攝《黑金》時,他寫的人物小傳長達十萬字,比電影劇本還長,實在令人敬佩。我覺得作為演員,認真仔細的做人物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一步,這是一個演員塑造人物的必經過程,同時也是演員自己再創作的過程。

舉個例子。在學習表演入門時要進行無實物練習,比如「過獨木橋」,看似非常簡單,你想像一個獨木橋在你前面,小心翼翼的走過去,這也算完成了。可是作為一個演員,你要創造,你要問自己問題——這是哪裡的獨木橋?公園?野外?獨木橋有多粗,多長,下面有多高?你為什麼要過這個獨木橋,是一定要過,還是只是好玩?對岸是哪裡?你多大年齡,什麼職業,什麼性格,現在什麼季節,天氣如何,時間是白天還是晚上……等等等等。所有這些問題在你腦海中有了你設定的答案之後,你的每一個動作和神態和習慣都是有支撐的。這樣這個獨木橋你過得才精彩。

影視劇的劇本中給角色的設定可能已經很豐富,但是為了更好得詮釋人物,有時演員需要提出一些劇本里沒給答案的問題,甚至創作一些劇本以外的劇情,自己去把這些答案填滿。這些劇情在影片里根本看不到,但是每一個能被觀眾看到的鏡頭裡,都得到了這些隱藏劇情的支撐,才能使這個人物更豐滿。這也是為什麼,梁家輝塑造的每個角色都是活的,都能深入人心,以及他的每部電影都值得看的原因。

梁家輝的態度值得所有影視表演從業者和明星們學習。當年李翰祥罵他「我要把你捧成明星,你卻要做演員」,現在看來,卻是最大的褒獎。

在這部影片中,更令我震撼的是,零下40度的氣溫,很多鏡頭需要演員們長時間躺在冰河上,甚至跳到冰窟窿里泡在冰水裡。這種極寒天氣和惡劣的環境,絲毫沒有影響演員的表演(我是東北人,老家零下30多度的時候,在室外站一會,想把話說清楚就已經很困難了)。

這是身為演員的基本素養,因為你的劇情和角色需要,所有付出都是應該的。但不是賣苦,敬業本身就是令人欽佩的品質。

這是一部懸疑片,國產懸疑片的「原罪」,對於導演們來講,確實是很大的一個坎。好的觀眾會反哺好的導演,我們當然要苛刻地對待每一部院線電影,這才是對國產電影負責的態度。這部國產懸疑片最大的問題我覺得是導演過於低估觀眾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很多線索應該隱晦一點,很多伏筆埋得也不夠高級好像生怕觀眾看不懂,生怕觀眾錯過了,強調再強調,包括隱藏反派的表演,個人覺得分寸感掌握的不夠好,好像總是在暗示大家:我不簡單哦,我不是看起來的那個樣子哦~如果看了一半就猜到結局,那麼這懸疑本身也就不成立了。總之《冰河追兇》作為本片導演的處女作,在講故事、整體節奏控制的功力上還有待提升,但在完整度尚可,還是可以對下一部作品期待。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製作陣容強大,是一部在製作上有野心的作品。呂克·貝松御用法國攝影師Thierry Arbogast擔任攝影指導,《復仇者聯盟2》的動作團隊,與久石讓、梅林茂齊名的日本配樂大師岩代太郎為其量身打造音樂,三屆金馬金像最佳剪輯張嘉輝親自操刀剪輯。韓國的水下拍攝團隊,甚至有泰國的音效處理團隊加入整體製作……確實稱得上全球化製作。因此整部影片的質感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罕見的難度極大的冰雪路追車戲,和冰層下水裡的畫面,值得一看。


《冰河追兇》:犯罪片外殼背後的倫理張力

有句話電影迷們或許都不會感到陌生,電影的本質是造夢——有時,它營造的是我們在現實中夢寐以求的美夢,另外一些情況中,它展現給我們的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噩夢。

人的本性之一是趨利避害,自然希望後一種情形只出現在電影里,離現實生活最好遠一點,再遠一點。然而人生總要面臨一些殘酷的局面,很多情況下,電影是可怖現實的翻版,甚至,人們會生髮出一種帶有魔幻色彩的感嘆,現實生活的離奇荒誕遠超各路影視作品。

當院線電影中的恐怖事件與現實世界中的悲劇不期而遇時,這種魔幻感毫無疑問地會被進一步放大。眼下這樣的事就正在發生——《冰河追兇》上映時,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事件正在挑戰著人們的心理承受力。

常州外國語學校自搬新址後,493名學生檢出皮炎、血液指標異常等,個別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祖國的花朵成了祖國的花圈。實際上,這則新聞在今年一月便被爆出,近百天的時間裡,家長們也曾屢次維權,但得到的是什麼?是校方的一再否定和堅稱達標。

這一情節簡直和《冰河追兇》中的劇情神相似:提煉廠在正常的管道之下還埋藏著另一條管道,每天向河中排入未經處理的污水,用假的監測證明欺騙村民,最後導致村中的小孩出生就是殘疾。

現實與電影的不謀而合讓人感到膽戰和心寒,每日的熱點新聞通過愈發發達快速的傳播途徑在不斷地透支人們的想像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電影,這一在很多情況下延伸拓展人類想像力的藝術形式,因此常常被迫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即現實比電影更荒誕更魔幻。

這無疑對這個時代的導演和編劇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要努力超越新聞式的奇觀展示,在寫實的基礎上嘗試去探討更為深入更為要害的問題,否則,他們有朝一日將會悲哀地發現,在層出不窮的真實事件面前,自己可能已經喪失了與之爭奪觀眾注意力的能力。

《冰河追兇》嘗試著去這樣做了,坦白來講,它顯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這種嘗試本身應該得到關注。它並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環保片或犯罪片,散發出了導演對當下社會的某種理解和焦慮。在懸疑犯罪片的外衣下,還保藏著一個更深的母題。

電影的大背景是環境污染,隱藏在這背後的是經濟發展與自然的角力,是一部分人利益和另一部分人健康的撕扯博弈。電影作為一種媒介語言,它展示的是當下的精神、理想、希冀和焦慮。在巴赫金的「眾生喧嘩」理論中,他認為語言是意識形態、信仰體系、世界觀、社會經歷的理論化形式,它們皆有自身的基調、意義和價值特徵。在《冰河追兇》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它的創作來源於當下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日益劇烈不可調和的矛盾。當這種矛盾具象化,對人身產生傷害後,宏大的利益博弈演化成了微觀、具體、充滿衝突感戲劇性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糾葛,故事也因此得以展開。

整體而言,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一個復仇的故事。面對傷害與痛苦,人們往往面臨著多種選擇,在常州外語學校事件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受害者的選擇,父母們選擇了靜坐、訴諸媒體來抵抗無形的暴力。而在電影中,一個嚴肅而沉重的命題擺在了主人公和所有觀眾的面前——面對暴力和傷害,是選擇以暴制暴還是選擇容忍乃至寬恕。這是一個無論如何抉擇都難逃困境的兩難選擇,但身居悲劇之中,你雖不願選擇,但卻不得不選擇。

故事背景被設置在一個地廣人稀世外桃源一般的村落里,一來是可以有助劇情發展並營造出緊張的氣氛,同時也展現出通過污染環境來獲得利益的經濟行為早以深入到如此偏遠的地方。在出現問題時,魏晨飾演的「李永勝」首先想到的不是法律途徑,而是原始的殺人復仇,這種方式也得到了村民的認可。這正是當下鄉土中國里的權力結構的隱喻和再現:人們只能靠私力救助來完成對仇恨的冤冤相報,對公權力充滿不信任感。

必須要注意的一點是——污染是復仇的導火索,但復仇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村裡的河水被污染嗎?並非如此,而是因為李永勝的父母哥哥被殺。而被殺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他的哥哥知道了排污管的秘密。並且,並不只是知道而已。

如果他只是知道而默不作聲,或許後續的慘案都不會發生。要害之處恰恰在於,他因此心生貪念,敲詐勒索的慾望在內心中熊熊點燃,這股惡火最終灼傷乃至摧毀了他。

所以,這絕不是一個為了污染而復仇的簡單故事,故事因污染而起,最終指向的,卻是複雜曖昧的人性。

利益的強烈驅使下,罪行不斷邁向失控,已然超越了污染環境這種間接傷害他人的形式,而是以暴力的形式直接對人的生命構成傷害。電影藉此努力想要傳達的理念是,污染並不僅僅是污染本身,而負載著人性的盲目與貪婪,對環境的破壞也不僅僅是對環境的破壞,更為要害的是它挑動起了人性深處的貪念與仇恨,誘發了激烈的矛盾衝突乃至犯罪,而當污染這一源頭未能得到化解時,犯罪行為也不斷延續升級,走進「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境況。

在巨大的利益紛爭面前,人人都被捲入,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村長作為代言人和監督者,他選擇性「失明」,既是中國目前基層權力潰敗的展現,也展露了人性中逐利的一面,如果細心留意的話,會發現他所有的對白都與錢有關,這難免讓人感覺到諷刺,而這也正是現實生活中無處不見的景象。

再來看故事的另一端。佟大為飾演的年輕警察「汪豪」因父親曾救過一個罪犯而犧牲,所以他決定不再救「人渣」。這為結尾戲他的選擇做了鋪墊,為了救梁家輝的女兒,他選擇把罪犯扔進冰河裡,而梁家輝飾演的「周鵬」選擇跳進冰河救罪犯。

在這裡,導演為觀眾設置一個艱難的倫理學挑戰——是否可以拿一個壞人的性命來救一個好人?好人的性命是否天然應當拿壞人的性命交換?

而在罪犯這條線上,導演同樣為李永勝這個角色設計了一個非常強烈的倫理困境:他要復仇的對象正是養育他的資助者。這自然也牽扯出一個問題:他要復仇的對象翁傑到底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他做的好事是否就可以抵消他做的壞事呢?

從敘事技巧上而言,這一設計因為巧合感過強而顯得有些生硬。但它仍舊能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導演嘗試作出的努力——還原現實生活中複雜、混沌、曖昧不清的倫理道德格局,而非以一種清晰分明、二元對立的價值理念處理人物關係與故事的邏輯走向。後一種方式更為簡潔刺激,作為商業類型片而言,或許更能調動起觀眾直感式的觀影快感,卻未免失之簡單膚淺,在複雜曖昧的現實面前顯得蒼白失真。

《冰河追兇》的這種未見得討好但卻值得付出的努力,實際上在去年的幾部國產犯罪片中已見端倪。例如刁亦男的《白日焰火》,顛覆了以前偉光正的警察形象,塑造了一個潦倒失落的廖凡;曹保平的《烈日灼心》也探討了罪是否可以因為做好事而抵消;還有忻鈺坤的《心迷宮》,故事發生在一個小鎮,公權力的正義性與權威感在人心的揣測不定面前被消解地面目不清。出現這樣一批電影並不是偶爾的。某種程度上,他們是立足於當下社會生態的思考表達,導演們以各自擅長的話語方式完成了電影這一藝術形式所應承載的敘事使命。


-

2015年被稱作「中國電影工業元年」,但討論的時候,多數人都把重點放在「電影工業」上,說中國電影像好萊塢一般,從此走向了重工業時代,但卻恰恰忘了「中國」二字。事實上,從去年開始,中國電影開始拓展了對「中國」的關注。

這種擴展體現在空間上,也體現在題材上。

新時期以來,中國電影從農村出發,但逐漸越來越接近城市,而中國電影里的城市可能不同,但最終呈現出來幾乎沒有特色上的區分,有區分的電影也很難在院線見到,通常都直奔戛納參展了。

而2015年以來,這類電影也走進了商業銀幕上。這一趨勢今年還在持續著,月初的《火鍋英雄》,現在的《冰河追兇》,都展現了不一樣的城市。

《冰河追兇》說的是一個由環保引發的案子。幾個人把貴金屬加工廠開進了東北的一個小城的山裡。而他們與很多工廠一樣,在污水處理設備上做了手腳,污水汩汩流入河中,這導致村裡的小孩出現大量先天性殘疾。多年後,受害人開始展開復仇,追殺當年的工廠合伙人。

空間上,電影來到了很有地方特色的東北。東北大概是最像明尼蘇達的地方,砭骨的寒風,飄揚的大雪,無際的平原,以及同樣原生而悍勇的居民。

這些元素構成了電影強烈的風格特色,而電影請來了跨國團隊,工業上的規範也沒有辜負這些風格特色,無論攝影還是剪輯,都做到了工業標準——這已經很難得了,能夠清晰地展現場景的細節,比如雪地、冰河、雪面行走的摩擦聲,這些細節讓人真的進入了東北。

在故事類型上,電影不能說有所開創,但它進一步夯實了犯罪片在中國的基礎。電影犯罪與懸疑的核心並不複雜,但嚴格執行類型模板,故事的起承轉合也都講圓了,沒有什麼硬傷——甚至梁家輝的口音都有交代。

不過這些都不是電影最大的優點,最大的優點甚至不能說是電影本身的——很難說《冰河追兇》的故事與日前常州外國語學校的新聞只是巧合而已。

新聞就不贅述了。我們不能說《冰河追兇》有先見之明,只能說,類似的事情在中國是可能真實發生的。

這個「可能真實」給了《冰河追兇》不一樣的意義。長期以來,我們都號稱電影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但似乎只顧著高,卻忘了源。《冰河追兇》回到了這個源頭,而能夠表現現實,本身就是尺度上的突破。

按著現實來,電影里反而是反派更具有人性。在一部警匪片里,花大量篇幅描寫反派的無奈,這在中國並不多見。而最終,兇手並未得到法律的制裁,而是回歸了曾經純凈的冰河。

《冰河追兇》,「凶」究竟是誰呢?在電影里,警察彷彿只是一個敘事者,他們的追查,都是在拷問現實。

但一方面囿於電影政策,一方面也是創作團隊才華有限,電影並未接著這個話題真正開掘下去,開掘出大陸的《踏血尋梅》,甚至在已經開掘的部分,敘事也有些無趣。

犯罪片可能並不是最賺錢的片子,但應該是最能充分思考中國的商業片,《冰河追兇》開始了這個思考,希望能一直持續下去。


隨著電影工業的發展,電影音樂的作用和表現手法越來越不同於傳統時期,直至Hans Zimmer 確立了「去旋律化」式的氛圍loop配樂手法,這種無明確主題旋律線的新標準在好萊塢開始大行其道,然而亞洲電影音樂受旋律化影響太甚,尤其是日本,那真是不寫旋律會死,包括去年頗受好評的《尋龍訣》都充斥著大量違和的歌唱性旋律,但這部《冰河追兇》竟然打破了「日本人不寫旋律會死」的傳統。。。

《冰河追兇》的主作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五零後國民作曲家岩代太郎(Additional Music 的作曲是李野),他擅長的表達方式跟千住明差不多,都是流行化的鋼琴管弦樂,配器對位織體和聲非常嚴謹,他做過的大量日本的紀錄片配樂都很大氣和具有歷史厚重感,鑒於近些年來中國電影在配樂方面無腦信任老外的惡劣做法,我都是本著挑毛病的職業病去看國產片的,不過,這片還真有點不一樣~~

第一幕場景,白雪皚皚的冰河上,兇犯開著皮卡準備把受害者扔進冰水裡,音樂是大量拖著tremolo尾音的大混響bell長音音色組成的氛圍pad,表現了場景的空曠與零下40度的嚴寒,令人叫絕的是幾秒後加入了人聲合唱,讓我想到了好萊塢犯罪片里大反派一開場在聖潔滴教堂裡懺悔,邊懺悔邊說「主啊,這都是他們逼我的,為什麼你不去懲罰他們,那麼就讓我替天行道吧。。。」在片子的最後,人聲合唱又出現了一次,做到了首尾呼應,非常到位,說到首尾呼應,佟大為在前邊怎麼截住健身教練的,梁家輝在後邊就怎麼截住佟大為的。。。佟大為給魏晨貼的那個創可貼最後也滑落在水面。。。都是首尾呼應的設定~~

我數了一下,片中出現配樂的地方有37處,這37首配樂只有三種情緒:犯罪現場的壓抑和懸疑、無可奈何的傷感、追車戲的緊張,有限的情緒讓配樂得以保證整體統一性,在「無可奈何的傷感」中才出現了一些正八經的旋律,但比起岩代太郎以往的作品,《冰河追兇》的旋律已經是極為克制了,這正是好萊塢「去旋律化」的體現,因為它不是劇情片,不是文藝片,不需要過多的旋律來輔助敘事去營造戲劇性,越是表現視覺震撼的鏡頭越是如此,旋律都要往後靠~~

這部片子的追車戲非常精彩,基本都是真撞,各種翻車,視角切換得非常有衝擊力,追車戲的配樂也遵循了好萊塢「追逐場景的配樂都是同一個key以便剪輯」的鐵律,這種配樂規律,國內影視作曲家們應該多借鑒,不能把機會總是拱手相讓給老外,中國人的電影還是要中國人來寫配樂才最搭,水下攝影的部分都是韓國特攝組完成的,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全華班」的驚喜表現~~

雖然同為犯罪片,《冰河追兇》並不具備《唐人街探案》那種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的喜劇推理色彩,《冰河追兇》的重點是人物關係錯綜複雜的羈絆,看多了美式片子事無巨細所有線索都得給你掰開了揉碎了介紹一下生怕你看不懂的慣例,《冰河追兇》好像就存在著如何實施犯罪過程的缺失的問題,因為我全程都在用《人骨拼圖》來做對比。。。不過真要拍成那樣估計是進不了院線的,何況片中出現了被食人魚咬成骷髏的屍體,這已經是個進步了,換了十年前我們根本沒法看到這樣的鏡頭出現在影院里。。。

回顧了一下,在有些場景轉換的時候,如果有字幕提示具體地點或者時間,甚至乾脆加一個破案倒計時的間歇性提示,會不會增加緊迫感呢?還有,比如佟大為在元旦晚會中途找廁所那一幕,他如果邊用手機照路邊自言自語「廁所廁所??」是不是就讓觀眾知道他為啥要出來了呢?而且也知道了被綁在地下室的那個人的方位,這些細節對於腦補能力不是那麼強的觀眾來說很有必要,他們需要靠這種文字或對白的提示才能夠把劇情的連貫性串起來,這種細節也更能增加「真實的殘酷感」,犯罪片尤其需要在影片前半段保持住這種壓抑的氛圍~~

期待中國電影分級制度早日頒布,類型片才能拍出應有的深度,有誠意的電影才不會有著一次又一次的遺憾和妥協,受眾群才能定位得更加明確,觀眾的選擇餘地才會更多~~


這樣的電影會什麼會有很多所謂的影評人稱讚,為什麼會有大v給他們點贊。

這不是軟文是什麼?


一個大化工廠,建在居民區和水源邊上,請問他們怎麼做到像村長說的那樣手續齊全的?偷排大量有毒廢水,環保設施只有在上面檢查的時候才做樣子啟用一下,請問他們怎麼就沒有被發現?

已經造成污染並導致許多孩子先天殘疾,請問他們又為什麼沒有任何人受到追究?

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同時這也是這部電影情節上無法忽視的內容。電影應該回答這些問題的,然而,它卻試圖用煽情來迴避這些問題。

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很失敗的電影。它涉及到了重要問題可是它迴避了,它想表現人性的複雜可是表現得太無力了。它的失敗是沒有任何演員的表演和任何畫面的精彩能夠拯救的。


初聽到《冰河追兇》這個名字,以為是一部普通警匪片,看後才發現導演並沒有通過這個故事來講述一個單純的緝拿兇手的故事,它給我傳達了一個饒折的觀點--沒有絕對的壞事,也沒有絕對的好人。你所看到的樣子並不一定是它本來的樣子,本來的樣子也許你很久以後才會知道,也許你永遠都不會知道。

但它被名字所低估了。

冰河追兇不是一部純粹的,讓人看動作,打鬥,破案,死屍來刺激感官的電影,它環環相扣步步緊逼地讓人去抽絲剝繭。像高級俄羅斯套娃一樣,打開每一層都是不一樣的。而貫穿的套,其實說破,是個情字。

他抽絲剝繭了人性是非到底的善與惡,剝完發現原來人性底層,是一顆鮮紅跳動的溫柔心臟。

影片講述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最直接呈現的,劇情,緝拿兇手,各種破案。開頭的死屍,河裡凍住的人,雪下的血跡。跟隨電影的腳步,我覺得有點普通了。不過我身邊陪我看的男生還是覺得挺過癮啊,飆車啊驗屍啊還有把人丟水裡凍死然後看著他垂死掙扎,我看著覺得有點兒怕,他看得挺過癮,說刺激。

第二層是抽絲剝繭地分析為什麼兇手會把人凍死在河裡,為了報仇?為了生態?當發現了警匪追蹤背後還有這些內容,我來精神了,不困了。化驗廠的排污系統另有乾坤,原來死屍的頭部方位指向玄機在排污池,看到這裡我還以為是環保片,一個不規範化驗廠引發的血案。我猜是某位因為化驗廠直接排污導致村裡小孩殘疾的家長做的事兒,因為死的人是化驗廠四位合伙人的其中兩個[前面的解刨的屍體和河裡發現的屍體],這時候的反轉則是兇手並不是家長,而是四位合伙人其中之一被抓獲,問其原因,竟然是因為那時他阻止兩外三人干這種昧著良心的勾當無果,還被全家滅口,所以一是為了復仇,二是為了讓他們為自己以前的錯誤付出代價。

這個兇手,脫下面罩前,你也猜不到會是他。

那麼看到這裡問題來了,你說他有錯嘛,又或者你能理解嗎。

全家車禍的兇手,逼害村人生出殘疾的兇手,他復仇,替村行道,你覺得他是好是壞。

第三層則是抓住他後又產生戲劇性的變故,這是本片的一個精彩的神轉折。整個故事的扭轉乾坤就在冰河上演,一個包袱接一個包袱。它精彩的地方在於,揭露了你看到的真相不一定是真相,你以為的結局不一定就是結局。戲劇性地環環相扣著,慢慢讓水下的冰山浮出水面。

而這部電影的情感核心,其實在於選擇。你要親情還是要那份警察的榮譽,一個正直的人,已經因為這份堅守離婚,他內心一定很愛他女兒吧。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觸動,把人生這副牌打得也就那樣,我們啊都是場面里的普通人,沒做出啥驚天動地的大事兒,走馬觀花的生活著,承載我們這些小人物的重要的,一個東西,就是親情了。

警察不可以殺人,哪怕是犯人。

可你不殺,被殺的就是你唯一的女兒。

你怎麼選,你能死守這份堅持嗎。

最後在河面上的那場戲又太過癮,良心與道德的較量,人是一種殘忍的生物,喜歡看的莫過於兩方對立的融合和撕裂。

當你的仇人和你的救命恩人是同一個人,當你的道德和親情相互對立你只能選擇一個,當你作為一位警察知道你面前豁出性命相救的人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奸商,當你面對譴責和榮譽在徘徊。

你會遲疑嗎。

而我還記得兩句台詞。

[我討厭警察這個身份。]

[記住你是一個警察。]

[我當警察,就是為了少死兩個我爸這樣的笨警察。]

生而為人,我們會有貪嗔痴三毒,會有慾念,自私,傲慢,妒忌。

外在的仇敵永遠消不完,你心裡的信念才能拯救自己。

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有人懺悔,用殺戮,有人懺悔,用包容,當兩相碰,最後在大學紛飛的冰河上,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該走的,該留的,該死了,該活的。

最後提一點就是影片的雪景好美,好美好美。

它掩埋了血跡,掩埋的罪惡,也掩埋了溫情,掩埋了原諒。心魔所在,哪怕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雪落過後,一切都過去了。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前方劇透:不喜請繞行!

有女票的注意了,中國版電鋸驚魂,停屍房,要啥有啥,不過對於我來說已經對這都免疫了,所以沒啥大不了的,鄧家佳那一驚一乍的也觸動不了分毫……native!

而且作為懸疑偵探篇,能不能有些新意。看了頭,我就能猜到尾!身邊小夥伴問我誰是殺人兇手,魏晨臉上就差寫上:我、我、我,我才是大Boss,這還用猜嗎!用、猜、嗎!猜、嗎!嗎!在四月檔,明顯沒有奇幻森林好看,視效真好看!當然也沒有墊底辣妹過癮!辣妹,真辣,看腿,真過癮!!!


「身處零下 40 度的環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前不久,佟大為在某乎回答了這個問題。

身處零下 40 度的環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佟大為的回答

他的體驗,來自他和梁家輝主演的電影《冰河追兇》。拍攝地:黑龍江伊春。

「感覺就算包了十床棉被,踩在冰面上也像光腳一樣。而且拍著拍著鼻涕根本不受你控制,不由自主地就流出來了,更誇張的是還沒等全部流下來就在鼻孔下面結成了冰凌」……

這部「物理攻擊配合護甲穿透」冰凍殺傷效果驚人的影片,是徐偉的導演處子作。在執導筒之前,他曾是《邊境風雲》和《赤壁》的掌鏡人。如同《白日焰火》和《心迷宮》一般,第一次影壇發聲,他選擇用犯罪片來說話。不過這次,在商業元素與自我表達結合這條路上,他走得比前兩者更遠。

電影以雙線敘事的方式開場。一邊是梁家輝飾演的刑警隊長周鵬與手下鄧家佳,在東北某鄉村冰湖下,接連發現兩句慘不忍睹的屍體。一邊是佟大為飾演的青年警察汪豪,在上海查辦失蹤案。循著線索,佟大為來到梁家輝所在的城市請求協助,結果發現兩樁案件,竟有著千絲萬縷的勾連……

這樣雙線並行隨後重合推進的結構,在犯罪片里並不鮮見。可電影一開場,就是冰天雪地中,一蒙面兇犯把鉤子硬生生插進人胸口,在冰湖上野蠻拖拽著前行。隨後兇犯把人扔入冰窟,任由魚群撕咬的一系列暴力畫面,在國產院線片中絕對能名列重口味排行榜前茅。鏡頭直面罪惡的冷靜,讓人在心下發寒同時,不禁暗暗好奇:究竟是什麼仇什麼怨,才會令兇犯如此折磨人——並且我們很快得之,這冰窟埋屍的兇案,不止一起。

這偽上帝視角,恰恰是導演聰明之處。從選擇用跟蹤命案視覺開篇那刻起,導演就已在暗示:這起連環兇殺案中,誰是兇手或許並不重要;兇手為何行兇,才是關鍵所在。這把高懸的達摩克斯之劍,究竟何時才能落下?導演給出的答案是:最後。

由此,《冰河追兇》跳脫了普遍犯罪片過於傾重推理的模式,從這一層面而言,與其說它是中國版《殺人回憶》,不如說它是中國版《真探》。巧合的是,《冰河追兇》也採用了雙警破案的架構,不過從《真探》里年齡相近的兄弟幫,變成了更中國化的「傳幫帶」:就像經典武俠小說里,身負絕學的大師看中偶遇年輕人的天賦異稟,傾囊傳授武功秘笈一樣。但在《冰河追兇》這裡,梁家輝的「導師」角色,被性格蠻撞散漫的佟大為,沖淡了不少嚴肅調性。

飾演梁家輝叛逆女兒的周冬雨,更給這對警察搭檔加入略帶幽默意味的插曲:梁家輝帶著周冬雨去「贖人」,因鬥毆被關押的佟大為,在警察局一被放出來,就大咧咧地跟對方叫嚷,一身的混不吝。偏偏小姑娘就喜歡這股勁,笑著打趣:「你可真有逗,不像警察。」三言兩語下來,佟大為就順利要到了周冬雨的微信。別忘了,梁家輝就在一旁瞅著呢!就像每一個生怕女兒被豬拱了的(哪怕帥氣如佟大為也不行)操心老爸,梁家輝狠狠地發動了車子,讓不老實的佟大為彈回了座位上。這頗具生活實感的細節,一下子就把人勾回電影開場不久,梁家輝匆忙載著周冬雨去事發現場的場景。他輕手輕腳地給睡著了的周冬雨披上外套,下車時吵醒了她,第一反應是急忙關上車門,生怕女兒看到血腥的兇案場面留下心理陰影。這不善言辭總是擺著撲克臉的警察老爸,嘴上不說,心裡卻是那麼在意著女兒,才加倍反襯出結尾他看似冷酷的選擇,隱藏著多少心痛與不舍。

是的。《冰河追兇》里每一個角色設置都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他們是真實的,複雜的。人性,也就在這善惡之間不停搖擺。冰雪掩蓋罪行的同時,又在揭開舊的罪惡。到了最後,沒有誰是絕對無辜的,每個人——包括兇手在內——都成為命運的受害人。看似潦草的結局,是上帝這個操盤手,給我們下的終極一將。「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很多時候,人生就是如此無常。


這是柯南的山寨真人大電影嗎?

文/楊時暘

1.《冰河追兇》唯一的貢獻就是證明了梁家輝的演技和敬業態度。

2.可能是因為梁家輝的形象,大陸導演特別喜歡啟用他演繹警察,曾經在劉德華主演的《失孤》里出演了一個巡警,這一次又出演了一個刑警,都操著一口港普。如果非要這樣設定,多少需要在劇情里交代一聲,他從廣東由於某些原因調動到此地云云,你不能讓我們自己去幫導演腦補吧?在這個封閉的小縣城裡,為毛一堆大碴子味的東北老爺們中間,有這麼一個說著港普的中年硬漢呢?

3.梁家輝的演技和態度真是沒的說,這麼邏輯不通的本子,都認認真真地完成,眼神和嘆息里都是戲。至於劇情,基本上沒必要關注了,因為根本經不起推敲。

4.這是一部罪案懸疑片。這種類型最需要的是邏輯,而這恰巧是這部電影缺少的東西。問幾個問題,不知道導演能不能回答。第一,案發現場常年飄雪,從未停歇,那些腳印是怎麼一次次被留下的?第二,在沒有警犬的協助下,梁家輝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帶著那個女徒弟是怎麼一路上在白茫茫的、都分不清方向的冰河上溯源找到隱藏在雪下的血跡的?

5.佟大為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嗎?他被招進警隊的主要作用是專門應急跳各種翻斗車的是嗎?開場,先從過街天橋上直接跳進橋下飛馳而過的翻斗大卡車,連心理建設都不用,最後,雪地追兇,主動用自己的摩托撞人家車的尾巴,把自己彈射進對方的翻斗,毫髮無損。佟大為老師這個角色以前出生在吳橋吧?

6.堂堂刑警隊隊長的女兒被綁架了,就只有隊長和一個外來幫忙的上海小警察跟著追了一路,其他那些警察就假模假式地在半路擋一下嫌犯,然後就再也不見蹤影,你們都不想幹了是吧?這麼大的案子,竟然沒有後備支援?!隊長回來能打死你們信不信?

7.人家刑警隊長用手台通知你們,前方設路障攔截嫌犯!路障,懂嗎?沒見過美國電影里那種鋪地上直接扎破車胎卡住輪子的設備嗎?你弄幾輛破警車橫在那,阻攔一個亡命徒,人家能停嗎?結果,嫌疑犯撞了警車直接開走,可你們倒是繼續追啊,警車難道撞了車門就全壞了嗎?一幫人站旁邊,是來給自己隊長加油打氣的嗎?

8.說完正義的一方,說說對立面。魏晨扮演的角色想報仇,把屍體扔到冰河裡,可以理解,儀式感嗎,是吧?那個翁傑,作為四個工廠合伙人之一,已經遠走西班牙多年,還整了容,你回來的目的到底是神馬啊?這個村子當年被你禍害得夠嗆,你又排污讓人家的孩子都先天殘疾,又放火燒死人家一家子,然後呢?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是嗎?你遠遠地看看就得了,還裝成老鄉,住下來是嗎?沒事還和那幫殘疾孩子跟那釣魚。這幾個意思啊?再說回來了,你那是整容,不是易容,完全認不出來嗎?你回去到底是贖罪的,還是挑事的啊?

9.其實,從魏晨一出場,就基本等於在自首。這個角色一臉綳不住的表情,好像拚命在說,你看你看,我在裝陽光少年呢。其實我內心很黑暗呢!

10.硬漢派的冷硬推理,都得給硬漢警察找個女兒作為抒發柔情的出口。這個女兒真是太不給她爸省心了,先是被一幫小混混兒綁了,之後又被真兇綁了。我特別好奇,那幾個染著黃毛的小混混兒,把姑娘綁了以後,到底想做什麼?他們把她藏在一間小黑屋裡,自己組隊氣定神閑地打籃球,是留著小姑娘一會等大王回來蒸著吃么?

再說了,那個籃球場的質量都可以給CBA當主場了,那小破城市,哪來的那麼專業的場子。那場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佟大為表演一把英雄救美,說出自己孤苦伶仃的身世,而且還必須是在籃球場看台上說出那一切。特別校園,特別青蔥,特別朦朧是吧?外面的街上充斥著三蹦子,一轉眼屋裡就變成日劇范兒了哈?你是寫劇本的時候突然想起來《灌籃高手》了嗎?

11.說說環境。這電影在伊春拍的。環境其實特別棒,封閉,極寒,無論作為外景還是作為映射內心的隱喻,都極具象徵意味。可你也得符合中國現實啊。事發地是個村子,警察所在的也是個小城市。這可倒好,元旦來了,組織一幫小朋友開聯歡會,魏晨竟然戴上假鼻子和假髮扮演起美國式的小丑,在舞台上表演大變活人,你以為你們生活在百老匯嗎?東北那疙瘩不跳大秧歌嗎?嫌二人轉不洋氣,現在全改音樂劇了是么?

12.說一個情節。那個翁傑,活生生地被佟大為從警察局押出來,塞進後備箱,為毛就突然陷入昏迷狀態了呢?在路上,車被梁家輝攔下來,打開後備箱查看,就一動不動的。後來又被魏晨拖上自己的車,一路顛簸,碰撞,追打,最後都到了冰河上,才勉強蘇醒。這是遭遇了多深的創傷啊?

13.說幾個細節。翁傑到醫院去滅口,還用魚線透過門縫用拖把的棍子頂住門,這都是從柯南里看來的吧?你是怎麼保證那麼準確的?你寫完劇本能自己試一下嗎?這經得起推敲嗎?

還有,最要命的是,一直在強調實體被食人魚啃了,而且那幫釣魚的遊客竟然還輕易就能釣到食人魚。這種生物原產自南美,適宜溫度在22攝氏度以上,低於15攝氏度基本上就沒法活動了。那個東北的冰河裡面,那麼大群的食人魚,是基因突變的產物嗎?哦,原來這部戲裡設定的廢水排污不但侵害了兒童,還造成了大規模種群變異。我建議拍個怪獸片的續集吧,《冰河怪物》什麼的。

14.語言和文化。我們的警察大都是特別樸素的老爺們,你去各地看看,讓他們說普通話,他們都有點羞澀。這電影里倒好,讓梁家輝有事沒事就講著寬恕之類的恢弘話題。喲,還是教徒呢是嗎?

順便說一件好奇的事,那個出演梁家輝女下屬的姑娘是鹿晗的妹妹嗎?還是鹿晗的粉絲,對著照片整的嗎?

15.類型片在中國特別稀缺,罪案懸疑類型就更是如此。但是研究類型用點心好嗎?社會派、本格推理、冷硬和東野圭吾再加一點柯南里看來的小詭計,就那麼放一塊了,這亂燉倒是東北風格哈?這劇情到最後的那次翻轉,讓人一點興趣都提不起來,已經產生了一種,兇手愛是誰是誰的心理。說真的,你真以為在拍柯南嗎?這又不是動畫片,你弄得那麼低幼,糊弄誰呢?


上午看了火鍋英雄,覺得有點尷尬,整體不錯。下午看了冰河追兇,覺得這部有那麼點意思,但整體很尷尬。

你說你冰天雪地大林場,東北感多強,結果片子沒一個人說東北話,沒有!!!連土生土長的村長,都是一口北京話!


如何自毀一生

《冰河追兇》是很有趣的觀影經驗。開場十分鐘殺人手法夠酷,調門起得高,但後面殺手是誰幾乎對觀眾是明示,於是就知道,又到了拼價值觀的時候了。

人生最有趣的一點,在於親歷與旁觀「南轅北轍」的過程。譬如希望能在約炮軟體里去找到一個相愛的人來組建家庭;譬如希望能通過興趣愛好來脫貧致富,而無視每個行業有基本薪金起點;譬如日劇里受到家暴的女生希望能擁有平靜生活,在閨蜜的攛掇下合謀殺夫,但只過了半集的快樂時光,就不得不去承擔漏洞百出的殺人計劃的後果。

這部電影就也講了一個南轅北轍的故事。

一、把恐怖/驚悚/懸疑作為人生劇本的主基調

《冰河追兇》的故事發生在一個污染村,工廠排放的污水,造成了全村整代嬰兒的殘疾。如果出生在這種村裡,真是拿到一手爛牌。生活在這裡,做一個四肢健全的人,就已經是中了彩票,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呢?

可以去學經商,回來在同一個領域跟壞人對著干,敲骨吸髓地壓榨他們的財富。

可以去考大學,畢業後做一份普通工作,雖然人在遠方,但每年都資助村裡的孩子讀書。

可以徹底離開這個污染村生活,讓自己的孩子遠離殘疾的可能。

相比之下,去殺人真是爛牌里的最爛打法。喂!你知不知道啊,這樣一來,你的家鄉不僅是污染嚴重的村莊了,還曾經出現過一個連環殺人狂魔就是您本人,全村人都是包庇者。沒有人來投資,沒有人來旅遊,只有污染廠留下的斷壁殘垣,以及作為兇手的你留下的恐怖傳說,可能對外來人而言,後者更加恐怖。

二、把自身失敗賴給「父母皆禍害」

最近很煩那種故事,就是如果不帶上對原生家庭的批判,好像情節就不夠合理,人物的喜怒哀樂就不能自理,這種簡單歸因的態度,也真的是很沒新意。

《冰河追兇》有幾點的處理很不落窠臼,討人喜歡:離異家庭也可以有周冬雨這樣執著愛著父親、和媽媽關係也不錯的美少女;老爸是個傻警察為救壞人犧牲,也還是有佟大為這樣嘴巴上說看不上老爹,行為上卻前赴後繼的傻兒子。

去愛,而不是去恨;去共情,而不是迴避,這是人性之美。

對比之下,什麼是狗血與俗套呢?譬如說,在這個「父母皆禍害」觀點風靡的時代,賭上一生不原諒,受到過家暴,就也學會了放任憤怒,從而把負能量代代相傳。

「禍害」你的父母,可以替換成任何讓你不爽的事物——譬如《冰河追兇》里那條污染的河流,幾個利欲熏心的爛人。幹掉其他人可以有很多借口,高舉的大旗可以是「正義」或「我是受害人」。當一個人選擇以暴制暴,他和那條河流、那幾個爛人已經談不上有區別了。

三、在未死之時已自暴自棄

《冰河追兇》很有趣的在於受害人和兇手身份的對調,造成污染的壞人,包括已痛改前非的人,成了被追殺的一方。

那麼他們這一生要如何評價呢?根據「峰終定律」,一生的感受不僅在於過程中最強烈的,一個漂亮的ending也很重要。如果已經發生過刻骨銘心的痛苦也沒關係,自得其樂的結局,同樣來得及改變對一個生命過程的評價。這個定律用詩句來讀,就是「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大到殺人越貨,小到過馬路闖紅燈,拒絕從善當然有很多借口,最爛白的包括「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我也只能吃喝嫖賭娼啦」、以及「太晚了已經分屍一百多個人上不了岸了」,優越感強一點的「冷酷待人和情商低就是我的處事風格啊」。這麼一複述,聽起來是不是幼稚到爆呢?

所以說,誰是最後的兇手誰真的很丟臉啊。


國產警匪懸疑片通常不太容易獲得好口碑。

即使在票房方面賺的盆滿缽滿。但要想名利雙收,難上加難。其原因也很容易分析,內地警匪片通常人物形象扁平,好人高大全,壞人則特別弱,正邪分明、高下立判,觀眾往往從影片開始的第一分鐘就能猜中結局,只有影像帶來的刺激感而缺乏智力快感,跟著打鬥鏡頭high上一會兒之後再回味一陣,總覺得不對味兒,感覺自己的智商受侮辱。

在國產警匪片一再受到觀眾戲謔嘲弄的同時,好萊塢超級英雄大片卻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成了票房口碑雙收的大贏家。但其實細究起來,這些既賣座又叫好的大片的故事內核和國產片其實並無太大差異,都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驅散黑暗的故事。可見國產警匪片很難獲得叫好聲,並不是影片的類型問題,而只是技術上的差異。

反觀好萊塢探案片乃至《無間道》這樣的經典港片,吸引觀眾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人物的立體化和人性化。比如最近在北影節上展映的杜琪峰作品《PTU機動部隊》中的警察,並不完全按規矩辦事,也會有恐懼、掙扎和無奈。英雄(或警察)也有脆弱的一面,反派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富有魅力,觀眾會有代入感,感覺自己進入一個真實世界,因為真實世界中的人性正是曖昧模糊不清的。

但它們成功的關鍵點還不止於此。更加關鍵的還在後邊——它們在還原現實的基礎上還努力試圖超越現實,傳遞給觀眾一種純粹的力量,一種回歸本真的普世價值觀,正就是正,邪就是邪,並不會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而標準模糊。這種充滿真善美力量的情感因為與現實世界的對比而顯得更加可貴,更加讓人覺得充滿力量,觀眾也會真正地為之打動。

與之相比,國內的影片則總是是習慣於跳過還原現實的環節,而直接展現單純美好的價值觀,這自然會讓觀眾感覺到隔閡、虛假、不可信,繼而遭到觀眾的鄙夷與嘲弄。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很多國產警匪片正在打破這一局面。比如《烈日灼心》中塑造了三個顛覆過往陳規的罪犯形象,他們有過大惡,但也有小善,善惡是否能相抵,則留給觀眾判斷。

《冰河追兇》也試圖加入這一行列。梁家輝飾演的警察不再是冷冰冰的刻板形象,他與女兒關係緊張,因常年撲在工作上而遭妻子埋怨。佟大為飾演的年輕警察對父親因救疑犯而犧牲一直耿耿於懷,這些戲份雖然拖慢了影片的節奏,但這些戲份有效地塑造了兩個更豐富的警察形象。

《冰河追兇》講的是一個犯罪與救贖的故事,追兇破案和環保都只是外衣。故事開始是兩條線,梁家輝飾演的周鵬在冰天雪地里尋找線索和佟大為飾演的汪豪正在調查一起人口失蹤案,最後兩個案子交匯成一個,另一條線是提煉廠的復仇血案。這兩個人的形象也有對比和互補:周鵬穩重老練,汪豪暴躁耿直。

這種雙人搭配在犯罪片中並不鮮見,比如韓國電影《殺人回憶》中安排了小鎮警察和從漢城來的年輕警察共同破案。《冰河追兇》中的老警察在影片中其實是代表「善」,在影片最後,魏晨飾演的李永勝拿女兒來威脅他,他並沒有同意這種交換,最後跳下冰河救疑犯,而正是這個舉動,感化了年輕警察汪豪,也讓他理解了當初父親的行為,善在最後成為終結「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方式。

窮山惡水出刁民,村長和村民為了貪圖經濟利益不惜勒索,最終收穫的是殘疾的下一代。合伙人翁傑則是一個從惡向善轉變的人,他的助養和替罪的舉動最終感化了李永勝,讓他放棄復仇血債血還的心。

在影片中,相對複雜的倫理情境貫穿始終,李永勝的家人在被殺害後,他想到並不是求助法律途徑,而是養精蓄銳企圖復仇,這種行為也得到了村民的許可和支持,以至警察去村中調查時,村民都在包庇李永勝。司法途徑在鄉鎮的堵塞以及基礎公權力的不堪一擊,是村民在「被侮辱和被損害」時首先想到以肉身相搏的原因。在強烈現實主義意味的映襯下,影片最終試圖傳遞的仍然是一種最為樸實本真的價值觀——人性的救贖,最終還是依靠善念。

僅此一點,《冰河追兇》已經勝過太多將人物二元對立、模式化、臉譜化的同類型電影。至少它在邁向更高進階的道路上做出了一定的嘗試。客觀而言,這種嘗試的結果並不完美,影片還有諸多提升之處,但至少,做比不做要強。一個弔詭而值得思考的現實是,在如今的觀影市場上,觀眾們似乎已經天然地習慣了雙重標準,對無誠意圈錢爛片過度寬容,對嘗試突破創新的影片卻幾近苛刻。對於這種局面,我只想問一個問題:你是願意永遠吃地溝油大排檔,還是願意給技藝暫時還不那麼純熟的用心廚師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耐心和時間?


電影里,周冬雨那句「比做一個好人更重要的是學會寬恕別人」?

我覺得是全片定調的句子,且在案情撲朔迷離處拋出,有一種混淆視聽然後再讓你或讓開朗的感覺。裡面的人物關係也開始逐漸明朗起來。

周隊的形象在這裡比較典型。他的是非觀其實比較二元,就是工作第一,其他第二;警察身份第一,其他第二。但實際上,你是警察你就必須怎樣,其實和你是人其實必須怎樣,這兩個抉擇之間沒有太大差別。但是偏偏是他樸素的道德觀決定了他的行為。也導致這樣的形象雖然比較容易塑造,卻難討觀眾喜歡,也難為了一心投身社會題材的影帝梁家輝。

而一些國外的警匪片中,警察的形象越來越少這樣偉光正的角色了。他們的抉擇其實更源於作為人的良知和善惡,對公平與正義的理解和各自詮釋。(以下內容僅為影視劇中的警察形象討論,而非對警察職業操守的討論。)

《closer》(《罪案終結》)中,有一個案子讓主角——破案率奇高的女重案組長小甜甜陷入內務部調查。一個殘忍殺害兒童的犯罪分子,卻能利用跟檢方達成辯訴協議漏洞逃出法網。作為一個警察,小甜甜的任務本應到此結束了。但是,腦海里忘不了被害兒童的小甜甜,決定送這個犯罪分子回到自己背叛的黑幫所在的街區,最終通過黑幫之手除掉了他,伸張了自己心目中的正義。她沒有被「做一個好人」的想法捆綁,也不想要原諒罪犯。她只是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這個法律系統沒有實現的正義。

在類似的故事裡,每個人的抉擇都像是哈佛法學教授邁克爾.桑德爾的《公正:該如何做是好?》里提到的公正裡面的經典案例:剎車失靈的火車在軌道上眼看就要撞死5個工人,另外一個軌道上有一個人。你會不會把火車扳到只有一個人的鐵軌上?

片中最複雜的人物,翁傑和永勝,就是這樣讓人難以做出抉擇的複雜罪犯:他們既有殘忍惡毒的一面,也有溫暖人性的一面。而作為火車司機的你,會選擇把火車扳到那一面?

而對於一個生活在東北的廣東老警察梁家輝而言,與周圍人語言不通,親人又常年不在身邊,愈發的自閉苦悶不善言辭,但是對法律的敬畏和對人類的善意一直是他的行事規則,所以才會屢次不放棄營救嫌疑犯。

而他選擇了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好人」

汪豪為開導屢屢被身為警察父親忽視的周欣怡,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同樣是身為警察的父親在追兇的過程中捨命救起了疑犯,卻最終被這個疑犯用刀捅到要害不幸犧牲。這也成了汪豪的職業銘文:

「多一個我這樣的警察,就會少死幾個好警察。」

這樣的初衷必然讓他的警察事業離經叛道,不服從指揮命令,對所有經手的疑犯從來不手軟。所以在最後聽說周欣怡下落信息的時候,他亦是毫不猶豫地用翁傑的性命來換她的安全,這樣的行事邏輯是通透的。在他的認知里,做了壞事就是壞人,而為好人付出代價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他選擇了做一個不遵守規則」好人」。

這就是面對「公正」問題,他們做出的抉擇。

而片中的兩位反派,做出的是另外的抉擇。

為了贖罪而救助;為了復仇而殺戮。都只是為「自己一時爽,管誰火葬場」做出的決定而已。貪念或邪念,也總能找到好聽的理由去解釋行動。

而以上所有道德困境,在做出決定的瞬間結束之後,除了用於討論之外沒有任何參考可言。

決定做好人,和決定寬恕別人,也不是非此即彼的:決定做好人的時候,也可以選擇不寬恕他人;決定寬恕誰的時候,也許是做個壞人的開始。

因為在這個人人都是助紂為虐的幫凶的時代,沒有人是徹底無辜的。

周冬雨那句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我猜。


半部好電影。前半部分還算是挺精彩的警匪片,連環殺人案足夠驚悚,破案推理邏輯嚴密李菊福,敘事節奏也很緊湊,並且冰天雪地極端環境也很好的融入了劇情,細節也很講究,東北警察梁家輝一口廣東腔也特意解釋了。後半部分急轉直下,走向了社會派推理范兒,開始探討犯罪動機和警察職業倫理。節奏也一瀉千里,強行設置的劇情反轉很無厘頭。導演用影像敘事的功力太弱了,揭開謎底居然靠警匪的一問一答。或許是導演好不容易拍個警匪片,壓抑不了內心強烈的追車戲衝動,但是那麼長時間的尼桑皮卡和桑塔納3000鄉村級的追逐纏鬥實在是毫無緊張刺激感和美感。最大槽點,佟大為又演了個陸濤。


冰河追兇其實拍得不錯,但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新意,編導的故事不是來源於自己的創造,而是來自於各種韓國美國的電影,什麼時候他們能忘記這些電影,在功力和境界上才能更上一層,拍出屬於自己的作品。現在這個導演還處在吃了一堆東西,但還沒消化的狀態。第二個問題是影片缺乏獨特的風格,冰天雪地其實不是風格,只是風景,風格需要導演來創造和尋找。第三個問題是關於票房的,相比同檔期的火鍋英雄,冰河缺乏時尚性,說到底,可能還是風格的問題。


我居然在影院花了102分鐘看了一集普法欄目劇

《冰河追兇》這個名字很有迷惑性。初看影片介紹,得知故事背景在東北,聯想到冰天雪地的肅殺,我以為這是一部像《白日焰火》一樣的片子。再看預告片,眼見銳利的電鋸和殷紅的血跡,透露出偏鑽奇詭的cult味道,我又覺得它可能有《法戈爾》的氣質。走進影院,我才發現是我望文生義了,這其實是一部在大銀幕上播出的偵緝類欄目劇

········· · · ·········

事情節是這樣的:四個夥計搭伴跑一村裡開化工廠,他們為控制成本直排河裡的工業廢水,使村裡後來出生的娃先天殘疾。一青年發現其直排廢水,屢屢以此勒索他們。於是,幾個夥計弄死了這個青年和其家人。後來,廠子倒閉,夥計們各找各媽。但事情並未結束,被幹掉的青年一家有一個活口——青年的弟弟。他決意為家人和村民報仇,將幾個開工廠的夥計逐個幹掉。結果,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是不是單這故事內容就已經在你們腦中勾出了一串諸如,《普法欄目劇》、《法治在線》、《警戒線》……之類的名字?為了不讓觀眾覺著花了幾十塊看了一檔欄目劇,該片可謂做足了工夫。

········· · · ·········

先,它在敘事方面,極儘可能的控制文本突出影像,顯得段位很高。電影開場的殺人拋屍段落,風雪、電鋸、鐵鉤,所有物象點到為止,相當克制,對兩位主角的介紹也都以其行動完成。讓我以為杜琪峰式的警匪片得到了傳承。

可到後來才發現,起先的台詞少,與影像敘事並沒關係。導演是為了刻意營造壓抑的氛圍,為了減少台詞而減少台詞。結果便是最後為保敘事完整,只能在高潮揭開人物真相時,讓幾個主要角色將之前因為裝13而省掉的台詞,一股腦的吼出來。

諸位可自行腦補:氣溫零下四十多度,兩名負傷警察和一名被縛人質都身著薄襖,躺在冰河之上。罪犯是唯一一個行動能力尚可的人,他還撿了警察的槍,本來鑿個窟窿,把人扔進去,他就可以逃之夭夭。可他偏不,非要和其餘仨話當年!妥了,高潮部分就這麼被話過去了。

影片後半段,這種「話當年」或「表白自我」的咆哮式大段台詞愈見頻繁,之前設置的所有懸疑的梗,最終都是靠咆哮著吼出真相解決。諸位體會一下,反正我的耳邊迴響起了「為何五旬男子裸死冰河?為何新生幼童肢體不全?警隊隊長的女兒為何戀上出差小刑警?這一切的背後,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的聲音。

········· · · ·········

其次,該片就屬我曾說過的典型的「為了趕用方言的時髦而用方言」的那一卦。

故事發生在東北,但片中主要角色沒有一個人說東北話,魏晨、鄧家佳兩人全程可以考主持證的普通話都忽略不計,就說說梁家輝的一口港普。片子只有一句交代,他是個廣東人,多年前來到東北。我們結合這個角色的家庭背景來看一下:廣東人,去黑龍江當警察,和他離婚的老婆現居美國。

×,這什麼邏輯?如果不是導演想不出解釋梁家輝口音的情節,那就只能感嘆,他有一顆撫平「地域黑」問題的安天下心了。

更進一步的是,東北地區的背景對故事的延展沒起到任何作用。大東北封凍的河中居然出現食人魚!東北小村居然為了慶祝元旦傾力建造活動室表演節目!從一個掃過這被稱之為「小地方」的城市全貌的鏡頭上看,這尼瑪樓高和樓間距,已經不亞於省會城市了!好tm魔幻!

最終,「東北」只是為了給能在「冰河」上追兇創造條件。這麼搞,續集、續續集……都是分分鐘的事,什麼《火山追兇》、《草原追兇》、《雨林追兇》……反正中國幅員遼闊。亦或者說,加上具體地點,片子就顯高格,不像欄目劇般倉促草率了?

導演,你到底想咋的?

········· · · ·········

後,來說說這檔欄目劇偽裝成電影最失敗的地方——角色標籤化。

片中的殺人犯要替因河水污染而先天殘疾的孩子們報仇,每殺一個當年的工廠老闆前,都給其灌下點工廠的廢水。將之殺死投屍河中,頭還要朝向排水管口的方向。意既程序上,讓其遭受跟村民一樣的苦果。

而梁家輝所飾的警察前已提過,他離婚了。原因是,太敬業。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懸疑片的角色設定又進入了思維定式,既「懸疑片=文藝的罪犯+家庭不幸福的警察」。

從「社會派」和「新本格派」推理小說盛行起,犯罪動機就取代了探案過程,成為懸疑題材的新重點。但如今,我們似乎又陷入了追求「飽滿」人物的囹圄中——每一個犯罪者都有正當的理由。罪犯有苦衷,還用專門解釋?衣食無憂者會閑的無聊犯個罪玩?不排除有人天生熱愛犯罪,但表現那方面的類型片是cult,不是懸疑。

展現罪犯一步步走上犯罪之路的內心變化,才能和觀眾產生共鳴。不要動輒搞出個殺人還要儀式感,伏法大呼我好慘的罪犯強行裝13。「有苦衷的罪犯」這種假關照,早已被玩爛。警察家庭不幸福同爛,不解釋。

········· · · ·········

上述三點,該片小bug及無意義情節也多到讓我不知何從下口,索性不究。只是,懸疑片製作者們需知,我們早已不是那些被你們牽著跑、遛著玩,耍的雲里霧裡還大呼「真爽」的抖M了。你們若堅持故弄玄虛,懸疑片遲早會落得同驚悚片一個下場。免費的電視欄目劇就能看到的老梗,我們又何必去影院浪費呢?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黃渤、張譯、佟大為、趙薇和郝蕾在《親愛的》中的表現?

TAG:電影 | 梁家輝演員 | 冰河追兇電影 | 佟大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