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日本「一個人的車站」?

http://news.sohu.com/20160325/n442052522.shtml看到新聞我就震驚了,感覺整個世界都美好了呢!


日本「一個人的車站」是「雞湯」文學還是真實故事?。。。看看這個新聞不知題主還好麽?國內的雞湯太多,防不勝防。。。

「貴州、湖南就有很多小火車站,還給他們開了慢車,即使一兩個村民乘坐也會停,價格還超級便宜。不過呢,這種發生在國內的事情通常是感動不了媒體大老爺們的了,如果被他們知道,搞不好第一時間會報道說『濫建火車站無人乘坐連續虧損』。」——轉自微博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流下來。一個車站的女孩叫原田華奈,她母親是中國,來日本20年了。

——————————————————————

北海道的雪國之中,一列孤獨的列車,駛向它唯一的乘客。這樣的畫面,簡直是動畫或者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場景。

「我是這個車站的唯一乘客。」

「感謝這個車站,一直保留到我高中畢業。」

「每天從這裡上下車,已經成為習慣。以後車站就沒了,我會覺得寂寞的。」

日本高中女生原田華奈口中的「這個車站」,是北海道JR(即日本鐵道公司)石北本線的舊白瀧車站。從高一開始,原田華奈每天早晨7點16分從該站乘車,前往她就讀的遠輕高中;下午則坐返程的列車回家。

40多萬中國網友送別「一個人的車站」

原田華奈所居住的社區,只有50人,她是其中唯一的年輕人,也是舊白瀧車站唯一的定期乘客。有人曾建議關閉車站,但當地居民紛紛情願,希望「至少運營到原田畢業為止」。3月,原田華奈即將高中畢業,巧合的是,3月25日,舊白瀧車站宣布停止運營。

這一天下午,四十多萬中國網友通過網路直播,圍觀了這個車站的關閉。

當地人及各地媒體記者前來送別舊白瀧站。

在日本,像這樣客流量稀少、一天只有幾個人的車站非常普遍。但北海道這個「一個人的車站」因為承載了美好的想像和故事而名揚海外。首先是它勾起的美好想像:北海道的雪國之中,一列孤獨的列車,駛向它唯一的乘客。

這樣的畫面,簡直是動畫或者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場景。有人更因此聯想到新海誠動畫電影《秒速五厘米》中,13歲的貴志冒著大雪乘坐新幹線去見明裡的情景。

更打動人的是它所體現的人性關懷:今年1月,日本達人@林萍在日本發了一條微博:「JR北海道有個車站叫『上白龍站』,因地處偏僻連年虧損,三年前JR計劃關掉該車站,但發現還有個女高中生需乘坐它去上學,於是JR保留了這個車站。該站每天只有兩班車,即女生的上下學時間。

2016年3月26日,女生將畢業,上白龍站也將被關閉。」這條微博正是「一個人的車站」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獲得廣泛點贊的源頭。

當地人送別舊白瀧站,至今它已為人們服務了69年。

根據騰訊網《較真》欄目的查證,@林萍在日本的這條微博存在一些事實性錯誤:

1,是「舊白瀧站」,而不是「上白龍站」;

2,上白龍站每天的確只有兩班車,但舊白瀧站每天有四班車,只是上午的只有7點16分那一班而已;

3,故事的淚點即「車站為女孩保留三年」的說法,應該不是事實,車站也很難說是特意因女孩畢業才關閉。

確實,按照日本鐵路公司的規定,有以下幾種情況,居民均可申請保留車站:一天內有不少於兩個人使用車站;車站周邊有至少四個中小學生;有高中生有通勤需求。原田華奈高中畢業後,她所在的舊白瀧站已經不符合保留條件。當然,也可由此反推,如果原田華奈沒畢業,車站依然會保留。

因此,《較真》欄目的結論是:雖然存在一些細節性錯誤,總體來看,「一個人車站」的故事基本屬實,車站的留存確實考慮到了「通學」因素。「如此溫情的宮崎駿式故事背後體現的是日本人對孩子的關愛、對教育的重視。」

一個學生,也是一所學校

同樣的故事,還有「一個人的學校」:自2013年3月起,佐藤隆志成為福島市市立大波小學唯一的學生。

大波小學距2011年發生核泄漏事故的福島核電站僅57公里。本來學校有41名學生,核泄漏事故後,新生大幅減少,舊生也紛紛轉學,到2012年3月只有10名學生,一年後,更是只剩下佐藤隆志一個。

佐藤隆志的學校日常是這樣的:

7:30,他穿著天藍色的運動服來到學校,42歲的班主任大室圭和50歲的副校長佐藤和明會來迎接他,跟他說「早上好」。

8:30,第一堂課開始,60平方米的教室只有兩張書桌,沒有講台,老師坐在身邊對他進行一對一的授課。午飯時間,學校全體成員——包括佐藤隆志和五位教師,一起愉快地進餐。運動會也難不倒他們,以前的畢業生和當地居民會來為他們壯聲威。而在教師後面的黑板上,貼著遷往各地的同學們的來信,告訴佐藤隆志,「你不是一個人」。

佐藤隆志與老師在上課

2014年3月,佐藤隆志小學畢業,學校為他舉辦了一個人畢業典禮。之後,學校關閉。

佐藤隆志的畢業禮

在日本,由於學校人數達不到標準而停辦或並校的情況並不少見,但在執行時,往往會因一些特殊原因做出變通。在大波小學這一個案里,有條件的孩子都離開了福島,而佐藤隆志爸爸是運送蔬菜的司機,家裡還有年邁的奶奶,家裡的經濟條件使得他沒法轉學,只能留下。校方的態度則是:只要有學生,哪怕只有一個,學校也要辦下去。

這才是「一個人的車站」或「一個人的學校」令人感動的地方:某一方面上看,這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反對者會說這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但另一方面,這些做法真正表達了對個體的尊重和關懷,不論是原田華奈還是佐藤隆志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並沒有被拋棄。

正如一位網友的評論:「一個具體的人性關懷,比千萬個空洞的口號,更能打動民眾的心!」

來源:

新周刊

作者: 譚山山


樓上有人說「關閉線路的成本大於繼續運營的成本」,然後有人反駁,所以我補充說明一下。

準確來講,是「關閉車站的折舊和機會成本大於繼續運營的成本」。

如果車站關閉,則損失了目前和將來可能的客流,這是機會成本。是的現在每天只有一個乘客,但是誰知道將來會不會有其他客流呢?

並且,車站內的站房、購票設施、候車設施、到發線、信號等相關設備,如果停用,則只能能拆走的拆走,不能拆走的廢棄,這都要算成本的。很多資產,例如站房、排水設施,都是固定資產,很難再利用。

而根據報道,這個車站是無人站,無人車站的運營成本基本就是電費和設備設施的維護成本,而沒有份額很大的人工成本。列車起停會增加能量消耗,以及一點點折舊損耗,攤到列車壽命中可以忽略不計。另外多停一站佔用的線路能力也是有運營成本的,但是這不是幹線,估計這個成本比較小吧。

另外,客運鐵路作為公共服務設施,要考慮其外部性,即雖然不會給系統帶來收益,但是會給社會帶來收益的方面,不過在鐵路私有制的日本,這一點占的比重應該沒有國營鐵路大,主要還是成本問題。


(轉自成鐵微家園 )

18歲的原田華奈是日本北海道JR石北線舊白瀧車站三年多來唯一的一名乘客。由於沿線人口的減少,曾有人建議關閉該車站,但當地居民紛紛要求「至少運營到原田畢業為止」。近日,隨著原田的畢業,該車站正式關閉。

「一個人的車站」感動了不少中國網友,引起了網路熱議。地處偏遠,人跡罕至,卻依然堅持準點到達……這樣的車站,成就了「堅守」的情懷。

在四川什邡鎣華鎮,寶成鐵路的支線廣岳線上,有一座「盡頭小站」——火車每每抵達這裡,由於沒有前路,只能回頭。這個叫做「穿心店」的小站建於上世紀60年代,曾有過少量客流。如今,這裡每天只剩下4趟貨運班列往來迎送,卻依然有14人為它堅守。

站牌上一頭寫著「雪門寺」,一頭留了白

驅車駛出成綿複線高速,沿著廣青公路一路北上,來到莽莽龍門山脈之中,在半山的河谷地旁,「盡頭小站」穿心店站就坐落在此。月台的石制站牌上寫著「穿心店」三個字,下方一個黑色箭頭指向前站「雪門寺」,而指往下一站的另一頭空空如也——這意味著,穿心店已是這條鐵路的盡頭。

穿心店站建於上世紀60年代。現在的車站是一座三層小樓,臨近公路的一側是貨運辦理窗口,樓後就是橫亘在低矮處的寶成鐵路支線廣岳線的鐵軌。

廣岳鐵路是一條以運輸磷礦石和化肥為主的支線鐵路,全線48公里,總計7個車站。火車從寶成線上的廣漢站駛出,在深山中穿行,經過穿心店站後,原本還有紅白場站、木瓜坪站、岳家山站三個車站。火車越駛往大山深處,地質條件越複雜:1998年的特大泥石流災害將岳家山站摧毀,因為周邊地質的不穩定,就此不再設站;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又將紅白場站和木瓜坪站震垮,這兩個車站也因此被取消,不再設站。

2008年對於穿心店站來說,也是一場「浩劫」。今年47歲的行車值班員葉曉林在穿心店站工作了23年,是在此工作最久的員工。2008年以前,穿心店站是一排紅磚平房,一字排開大約有9間房屋。葉曉林目睹了站房被震垮,鐵路線被震得七扭八歪,列車被震得東倒西歪的可怕場面,但好在當時在站的9名員工只有人受了輕傷。為了將情況通知外界,葉曉林搭摩托坐汽車抵達了什邡,向上級報告了消息。最終,一個星期左右穿心店站線路就被搶通。在臨時板房中,大家開始了新的工作。

從此,穿心店站成了廣岳鐵路的終點,也成了這條鐵路最後的一座「盡頭小站」。鐵軌在穿心店站後不再向前延伸,列車只能倒出或反向加掛機車駛出車站。因為磷礦石和化肥以及周邊兩家大中型生產此類產品的企業,一家距離車站15公里,一家距離2公里多,所以穿心店站才一直堅守至今。而目前川內諸如穿心店站一樣地處偏僻地區的「盡頭小站」並不多。

工作有點枯燥,時間久了,也就沒什麼了

游成強1994年就來到了穿心店站工作,中途還曾輾轉至木瓜坪站,現在游成強是這座四等小站的站長。

可以說游成強職業生涯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人跡罕至的「盡頭小站」度過的。「2008年之前,這裡曾有過客運業務,車站也一直是客貨混跑。」游成強說。那時,因為周邊一些企業有員工通勤往來,每天都會在貨車上加掛幾節車廂,最多也不過百十號旅客。

加上游成強自己,穿心店車站總共有14名員工,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盡頭站裝卸車的組織安排和行車的組織安排。這14名站務人員的作息,一般是上兩天休兩天,但不管是上班還是休息,每天的時間基本都在三層小樓里度過,「第一層是生產安排調度室之類的,還有食堂;第二層是辦公室,第三層是宿舍。」游成強說,他們的工作時間不存在上班下班一說,除了兩天時間的「間休」,其餘時刻始終待命。

「盡頭小站」被深深鎖閉於大山之中,通往穿心店站的山路雖然修葺一新,但畢竟宛轉環繞。穿心店離位置距離最近的鎣華鎮大約5公里,距離什邡市大約29公里,車站2公里外才有零落的幾戶人家,沒有連接外部的網路,只有幾台電視……在寂寞中默默工作是14名站務人員的生活常態,「工作有點枯燥,不過時間久了,也就沒什麼了。」游成強說。

對站務員們來說,最不方便的還不是寂寞,而是煮飯喝水都離不開的自來水。

穿心店站不通自來水,站務人員就想方設法地從對面的山上引下了泉水,彎彎曲曲的管道長達近2公里,水引到小站後還得送到水塔加壓。穿心店站所處位置兩山夾一谷,冬天不僅陰冷,還有著呼嘯的山風,濕度大,氣溫低,只有零下5、6度的樣子,寒冷刺骨,水管一旦被凍住,就得想辦法上山去解凍。到了夏天,頻繁的降雨,讓小站身處潮濕泥濘當中,山中樹木參天落葉、泥土等又常常會將水管堵住。要喝水怎麼辦?又要前往疏導處理。

火車運行的「方向盤」,要靠腳踩手扳來操控

如果曾經與鐵路有過接觸或者熟悉鐵路的人,來到穿心店站會收穫很多鐵路的舊時記憶。時間在此定格,沒有無砟軌道板,沒有智能化信號設備,沒有時速300公里的高速動車組,沒有高大恢弘的綜合交通樞紐站房……這裡只是一座小站,14人,2條狗。

穿心店站內約410米長的4股鐵路線是站管範圍。沿著軌道行走,還有黑黢黢的木質枕木,沿著山坳,鐵路向前延伸。這裡還有最原始的道岔,需要人工搬挪。為了防止無關人員亂動道砟,在扳手位置上,甚至還鎖著一把鎖。搬道岔前,工作人員會用鑰匙開鎖,腳踩著一旁的通電用腳踏按鈕,再用雙手使勁一搬,道岔應聲換了位置。

「這個必須要腳踏著通電才能搬動。」一名扳道員說,道岔在穿心店站是一項重要的設施,類似於火車的「方向盤」,道岔操作是否靈活高效,取決於日常的維護和保養。道岔清洗用油需要按比例調配,油垢怎麼除盡,雨後怎麼保養等,扳道員都有專門的方法。

現在每天大概有4對貨運列車抵達穿心店站,卸車、裝車、行車調度……四個時間點,最早的上午11點多抵達,最晚的要凌晨3點才到,每天要裝、卸20多個車廂的貨物。盡頭小站雖小,但仍然承擔著貨運重任。據統計,2015年穿心店站裝車2054車,卸車1619車,發送貨量達24萬多噸。


在貴州有很多這樣的火車站呢,去年冬天坐過一次。

車廂的座位為木質,列車中間有小型燒煤鍋爐用於車廂供暖(然並卵),車廂沒有空調,同時窗戶也關不嚴,會停靠你能看到的所有小站,大部分時候只有寥寥幾人。

圖片來自百度

感謝拍照的作者,每次路過這個站至少都是K字車次,沒機會拍到這麼清晰的

=============補一張自己拍的圖=============

13年夏天坐的另一趟慢車,很有歷史感的車廂

連排的座椅,可以打開窗戶,頭頂一溜電風扇~~


要是國內也這樣,網民就是「查查他爹是誰」「肯定是有權有勢的」之類的。。。


少子化的產物。

只能證明這個國家確實在把全國人口往四大都會搬遷。


關閉線路的成本大於繼續營運的成本


樓上的, 貌似人家只是把這個車站關閉,沒有說關閉線路哦。

只是這一站不停了而已吧


這是一個鐵路線上的小站,只有慢車才停兩三分鐘。快車疾馳而過,旅客們甚至連站名還來不及看清楚。

就在這一剎那,你也許看到一間紅瓦灰牆的小屋,一排漆成白色的小柵欄,或者還有三五個人影。而這一切又立即消失了,火車兩旁依然是逼人而來的山崖和巨石。

  這是一個在北方山區常見的小站。小屋左面有一張紅榜,上面用大字標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無事故的記錄,貼著競賽優勝者的照片。紅榜旁邊是一塊小黑板,上面用白粉寫著早晨廣播的新聞和首都報紙摘要。出站口的旁邊貼著一張講衛生的宣傳畫。月台上,有兩三個挑著籮筐的農民。幾步以外,站上的兩位工作人員正在商量著什麼。

  月台中間有一個小小的噴水池,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噴水池中間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著一棵尺把高的小樹。噴泉從小樹下面的石孔噴出來,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寶塔洗得一塵不染。

  月台的兩頭種了幾株杏樹,花開得正艷,引來一群蜜蜂。蜜蜂嗡嗡地邊歌邊舞,點綴著這個寧靜的小站。

  小站上沒有鍾,也沒有電鈴。站長吹一長聲哨子,剛到站的火車跟著長嘯一聲,緩緩的離開小站,繼續走自己的征途。

  這個小站坐落在山坳里。站在月台上向四周望去,只看到光禿禿的石頭山,沒有什麼秀麗的景色。可是就在這兒,就在這個小站上,卻出現了一股活潑的噴泉,幾樹燦爛的杏花。

  這噴泉,這杏花,給旅客們帶來了溫暖的春意。


感覺整個世界都美好了呢!!外國的月亮真TM圓


先匿名再說,看看風向再取匿。

這個故事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原文是:

三年獨自等待

自媒體理解成

三年等一個人

首先,女生固然是存在的,車也有,但3月26日全國運行圖大改之後一切不復存在,女生已經到東京去了。

但是圖中某位老爺敢把高鐵見聞的文章轉過來,恐怕這是你乎開放註冊以來的下限。

也對,鐵路工程也不懂什麼叫ワンマン運転,也不懂什麼叫秘境站。把乘降所和三等站、四等站聯繫在一起,我想也是一大奇景,恐怕中國大學跟交通有關的學科,連教材都是錯的。

當然,故事是真的,只想說某位清華畢業的文科生,來南車當宣傳員充公的御用文才,大致的鐵路知識令我大跌眼鏡

該文章把此站和北海道新幹線的運行聯結在一起,固然而然讓人想到這個站是為北海道新幹線準備的

其次,舊白滝站的停用並非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北海道鐵路公司整個鐵路運行圖調整的一部分,3月26日當天停掉的車站並非只有舊白滝站1個,而是共有9個。這是一個統籌考慮整個北海道鐵路運行的整體計劃,而非只是為某一個人、某一個站,因為這一天、也就是3月26日的今天,北海道新幹線要開通運營。停掉這9個車站,是為了要給北海道新幹線的開通運營讓路。所謂三年前就要停掉而為一個人刻意保留三年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若排查JR北海道的官方PDF(http://www.jrhokkaido.co.jp/press/2015/151218-3.pdf),則能發現最後一頁寫著一行字:

極端にご利用の少ない駅の廃止

「極端利用甚至沒有利用客的小站的廢止計劃」

我想我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之前保留著原因是因為這個車站還有乘客

若PDF里因為這個廢止的站,則發現實際為8個,並非9個。

而是日本鐵路公司原本要停掉這座小站,卻為了這個要上學的高中生,生生地又經營了三年。

抱歉,已經沒有日本鐵路公司了,國鐵在1987年4月1號之後,再也沒有了

另外,

停掉這9個車站,是為了要給北海道新幹線的開通運營讓路。所謂三年前就要停掉而為一個人刻意保留三年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這種無中生有的話,你幫它在轉這文章,等於你也有責任吧?

石北本線沒有被新幹線化,北海道新幹線的起點在新青森,終點在新函館北斗,在這期間和石北本線毫無關係,這個站也和新幹線毫無關係。

能成今天這幅樣子,也是人口空洞化的結局,中國也有,但是不像日本這麼明顯。


正好這幾天看了這個新聞,結合國內上海一位朋友在感慨家門口新建的大藝術中心佔去了的往日味道和回憶,自己也寫了篇文章說說「淡淡的溫暖」(同時發在了知乎專欄里)。不是文學和鐵路專業,庶民一枚,純粹就是一點自己的看法,看看就好。

http://zhuanlan.zhihu.com/p/20752232

就這個事來說:

首先,舊白滝駅的這個無人小站沒關閉前,下行一天只停一次(早上7:16分),上行每天停3次(下午2點、4點、8點,見圖)。附近山區只有幾十個居民,而定期需要使用列車的只有原田華奈這名女高中生。所以至少這列車,特別是上午去學校,對於這名在山區里的女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別說父母可以開車送她去學校啊,在日本可沒有這一說,我女兒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是自己走20多分鐘去學校的,都沒有家長送的)

其次,在日本,這種秘境小站(地處偏僻的車站)有三種情況,當地居民是可以申請保留車站的。

1、一天內有不少於兩個人使用車站;

2、車站周邊有至少四名中小學生;(中學=我們的初中)

3、或有高中生利用車站通學的需求。

舊白滝駅至少滿足第三個條件,所以在女生沒有畢業之前是可以保留的,而JR也確實保留到了她畢業以後。上面說了附近只有幾十個居民(據說是36人),而日本山民除了去大城市(不可能每天吧),幾乎就是開車附近逛逛(想像不到的,腦補美劇里山區小鎮的劇情就好了),再加上少子化,連城市稍偏一點的地方都難湊成班,可想當地是很難再滿足1和2的條件了。所以關閉這站也算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好了,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啊。

為了一個居住在附近的女高中生通學的需要,JR選擇將這個車站保留至她畢業,然後才隨著整體規劃,在滿足條例規定的情況下關閉車站,即使不是一個故意宣揚人性和戳淚點的故事,也至少向我們展示了一把完善規範和人性化執行的可取之處。

所以,與其爭論事情的真假,或是以我們自己的思維慣性去揣測鐵路或媒體的用意(天朝思維總不能是宇宙真理吧?),倒不如往好的方面想想,我倒覺得這件幾個條件湊在一起而成就的「小」事,還真讓人體會到,最會在心中留下漣漪的,可能還是身邊那些小到幾乎會被忽略、卻一直在生活深處堅持的淡淡的溫暖與幸福。

也因為這份小感動,特意找了幾個秘境「小」站的故事,把這種點點滴滴的「小」感動給寫成上面的那篇文章了。

其實,一個人的車站之外,日本還有許多類似的小小車站,各有各的小故事。生活不只詩和遠方,還有身邊幾乎已被忽略的生活深處的淡淡幸福!咱們別不經意地就忘了它們!


寶成6063等一堆小票車


3月25日,日本北海道JR石北線舊白瀧車站進入最後一天的運營日。舊白瀧車站因位置偏僻,連年虧損,有人曾建議關掉這座車站。後來日本北海道旅客鐵路公司發現,有一名叫原田華奈的高中女學生還在使用,於是決定繼續保留至原田華奈今年3月高中畢業。

僅為一人保留的火車站,終於完成了使命,它的孤懸,它的驕傲,使這則流傳已久的溫情佳話,再次戳中了不少人的淚點。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一碗加了味精的心靈雞湯,存在一些細節硬傷,比如,舊白瀧車站並不是一天只有兩班(供原田上學、放學),而是一共有四班。但總體看,「一個人車站」的故事基本屬實,車站的留存確實考慮到了「通學」因素。

企業在商言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當出現境況不佳之際關停連年虧損的車站,原本再正常不過。然而在商業利益和社會責任面前,它們選擇了後者,值得敬重。「一個人車站」之所以廣為流傳,甚至感動了無數中國人,不僅在於事情本身的美好,更在於它觸動了一個公共議題,無論企業還是政府,究竟應該如何對待民眾?「國不知有民,而民亦不知有國」,這句話在網上頗有生命力,它所依託的故事或有附會,但話中引發的共鳴確不容否認。

去年,網上有一張照片讓人印象深刻。2015年4月葉門局勢堪憂,在中國的撤僑行動中,一名中國女兵牽著華僑小朋友的手,女兵溫和堅毅,小女孩活潑陽光,一臉驕傲。有網友說:「中國護照的含金量不在於免簽多少國家,而在於危險時祖國能帶你回家」,也有人感嘆,中國有實力撤僑,中國人才有底氣撒嬌。

這張看似不起眼的照片,就是國家形象的最好宣傳片。讓中國人感受到了國家力量,也看到了國家責任。國,無論大小,善待國民才有未來;民,無論貧弱,有了國家庇佑才有安全感,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怯懦,也不會感到卑微,因為他們背後有國家力量的支撐。

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好萊塢大片《逃離德黑蘭》,塑造了美國營救美國人質的強大決心和手段。美國保護海外公民的給力措施,常為人津津樂道。他們對埋骨他國的美國士兵遺骸,也是不遺餘力尋找,一旦找到就運回美國,安放在國家公墓,這是美國價值觀的體現。然而,政治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在當今之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當國家把他們的國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國民就有尊嚴,國家就有凝聚力,國家的未來就更有期許。

不妨假設一番,如果孩子吃毒奶粉長大,接種問題疫苗,在四面透風的教室里聽課,他們能茁壯成長嗎?如果孩子在垃圾箱里取暖而不幸死亡,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或者淪為流浪兒,國家能有未來嗎?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於民之憂樂。」說到底,國家真正敬畏民眾,體現在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體現在保障公民的各項權利,權利自由舒展,而不是相反。現代文明正日益侵潤世界各國,人類在許多方面有著共同的價值。善待本國國民,需要越來越周全的制度安排,只有讓每個國民臉上有陽光、心中有底氣,這樣他們才會對未來充滿希望。(文/光明網評論員)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日本人沒有自己的道德觀和是非觀,只是盲目從眾,因為跟大家不一樣就會被排擠」的觀點?
有沒有什麼名字很有趣的日本酒?
TPP協議死定了,日本為何急於推動TPP批准程序?
什麼時候去日本購物最划算?
怎麼看觀察者網上那些有民族主義傾向的文章?

TAG:日本 | 政府關係 | 留學日本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