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師如何看待「軸」這個概念?

問題里的這個軸是概念上的抽象的軸。為什麼一定要有?應該把它看作什麼?


軸,腦瓜子僵硬的意思,也是宇宙的中心,U-center。

不開玩笑了。軸線其實是很重要的,但現在也容易被人嫌棄,因為用多了流俗,流弊也很多,但這並不能否定軸線的意義和價值。

具體的項目里,軸線不是一定要有,但你的工具箱里不能沒有它。

它是極為重要的形式設計工具。

---------------------

建築上的軸,大致可以有兩類。一類是工程的軸,一類是藝術的軸。

1 工程的軸-------------------------

也就是工程圖紙的軸線,其實就是一套網格線,用以定位整個建築的每一個部分的平面位置。用以定位。每一張施工圖的最開始,就要定軸線。

這種軸線其實源自於我們普通數學裡的坐標系的里的坐標軸,本質也還是定位幾何形。

這種坐標系當然來自於笛卡爾坐標系

笛卡爾坐標系_百度百科

但建築軸線其實並不只包括指教和斜角坐標系, 經常用到的還有極坐標系,甚至很多時候軸線是散亂的,完全跟著建築結構的需要走。

軸線的根本意義在於定位。

當然,題主問的顯然不是這種軸,然而我想說的是,藝術上的軸線其實來源於工程上的軸線。

2 藝術上的軸-------------------------

2.1 幾何與美學

要說到建築設計常說的軸線,其實離不開形式美的基本原理。

但美學原理,又離不開幾何學。

早在前六世紀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認為數的關係帶來了美,這種美學思想嚴重的影響了整個西方的審美,特別是建築美學,並一直延續到現在,並傳播到中國。

我基本相信,數學特別是幾何,是建築美學的基石之一,無論東西方。

比如柯布的這個小人,意思是比例本身就已經包含美。達芬奇那個更是如此。

2.2 直線的意義

要知道人類發明幾何學,發現數學的這些規律,是前所未有的創舉,也是人類智慧的重大特徵。

自然界是沒有直線的,除了光本身。

比如庫布里克的太空漫遊里那個黑方塊,就是智慧生物的象徵。

直線實際上代表了美之外更多的意義,非常重要。

2.3 什麼是軸線

軸線本身幾乎是幾何里最簡單的東西,除了點。

我們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但在建築空間里,我們至少要三點才能明確一條我們想要設計的軸線,因為任意兩點的線無處不在,沒有意義。

但是實物組成的軸線其實並不多,因為人無法在上面行走,無法體驗,

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所見的是空間的軸線,包括道路,長廊等。

但單純的軸線空間並不打動人,所以為了加強這種軸線的形式,

往往把軸線變成一組建築物甚至城市街區的對稱軸。那就遠遠不是三個點了。

龐大建築群形成的中軸,具有強烈的形式感。

這種空間的幾何直線,雖然不是實物,卻有器之用。

我們一般說的軸線主要是指這種空間對稱道路形成的軸線。

2.4 軸線的歷史

早在公元前四千年的美索不達米亞的神廟,就已經運用對稱的軸線空間來進行神廟設計

之後的幾千年里,人類的建築藝術從未離開過軸線,特別是那些宏偉壯麗的建築奇蹟。

還有很多古代城市,也是按照軸線關係來進行設計的,巴黎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當然建築群集大成者是明清北京紫禁城。

基本上,軸線是古代建築與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形式語言。

3 軸線的意義

軸線源於幾何,進入美學,成為建築學的基本工具,無論是排除單純整齊的一列,還是嚴格對稱的對稱線,這種形式代表的都是秩序、理性、莊嚴、宏偉,因而一直被古典體系偏愛,也被宗教權威和政府喜愛。神廟,皇宮,教堂,基本上都是這些地方會用。(相對來說浪漫主義則不那麼喜歡軸線。)

實際上,良好的軸線設計確實能帶來強烈的空間感受,而且比其他形式更容易被人感受到,以至於那麼多沒有文化的官員,也會選擇中軸線設計,軸線幾乎成為腐朽的權力美學的幫凶——這對古典美學是一種災難。

---------------------------------------------

當我們在設計和規劃中使用軸線,包含了抽象、定位、切割、整合、尋求秩序的目的,這其實源於坐標軸最初的功能,也是人類理性智慧的體現。然後這種理性和秩序,也帶來美學的體驗。因此,工程軸線和空間藝術其實是無法分開的。

只是經過幾千年的大量使用,以及各種濫用,大家已經忘記了軸線曾經是人類智慧和藝術的重大創造,習以為常了。

不要忘記那些了不起的軸線。


謝邀。

規劃快題中無論城市中心還是居住區都要有軸線,軸線在現實中到底是什麼,快題中怎麼使用?功能是什麼? - 陳鎧楠的回答

規劃軸線的答案我有一個。

建築軸線我還沒有深入思考過。這次就簡單讀讀文獻來跟大家聊一下吧。

這個問題下不出所料有些答案說的軸線是定位軸線。

讀題時顯然易知題主不是問這個,不過開心就好。

不過這確實帶來一個我在規劃軸線的答案里就說的現象:軸線是個多義詞,有很多樣東西都被叫做軸線。

除了定位軸線叫做軸線之外,還有很多種情形被稱為「軸線」,比如說對稱軸,包括整體的或者只在主要局部上的;比如說一個縱長的在平面圖形中有辨識度的空間;比如說若干個圖形形成的一個呈線型的圖形序列、空間線索;比如放射軸網。它們的共同特徵,可能僅限於「在平面上呈現了線型」,而實際上從使用動機到空間結果都很不同。

這些軸線,有時不是設計的精髓所在,只是一個結果——畢竟,當沒有什麼說法在決定一個建築是不是必須呈現或者必須不呈現對稱性的時候,建築師可能還是會傾向於把它做成對稱。這時它就會產生一個對稱軸了。這時有點像,我們有時做的對齊,或者做的正南北向,不是當真為了什麼,只是自然而然就做出這麼個結果而已。

而有時,它確實是設計的立意。

可能是用來協調建築與環境的關係——我在規劃那篇裡面說了,用「線」連接「點」是人們對於「建立聯繫」的最直接的圖形形式的印象。而我們受到的教育里,總是被灌輸要對環境作出回應。不是說做了軸線就是個高明的回應了,但起碼也是個有交代的結果。軸線是一種對話工具,至於這場對話是要聊什麼,是要言簡意賅、要簡單粗暴、要溫婉綿長,那就是進一步選擇具體手法的事了。

可能是用來確立總體結構、組織空間序列——不管是做建築、規劃還是景觀,都有可能是先用點、線、面,或者說是軸線、節點、界面等,建立起一個骨架、一個秩序,然後再深化完善。從操作機制上,這樣的設計流程很方便,也合乎邏輯,從體驗與理解的角度,一個能被明朗地結構化的空間,因其具備了可讀性而讓人感到親切舒適。一條軸線是脊梁骨干,一個軸網是骨架體系,軸線一般在設計圖形內都是一個有一定尺度的圖形,識別性較強,也能接觸到更大空間範圍,有別於大廳、中庭這樣的一顆炙熱得來內斂的心,軸線擅長扮演一個令設計結構化、有整體感的角色。

可能是用來表達主題構思和隱喻思想——對稱軸(嚴格來說是對稱軸所組織的空間,下同)能夠給人以穩定、肅穆、崇高的印象,放射軸能夠給人以舒展、活躍、充滿張力的印象,於是軸線手法也能結合設計的主題。

也就是說,當你採用通稱為軸線的手法時,實際上可以選擇的手法有很多種,可以帶來的效果也有很多種。

你可能只是做了對稱,對稱軸上也許是實體,也許是連續的虛的空間,也許是兩者交錯的,也就是說軸線的識別性有可能是實際體驗里就很醒目的,有可能是片段式的,或者說高點鳥瞰或者圖紙上才能解讀到的,也有可能是並不突出的、去掉了分析圖裡加進去的軸線箭頭就沒有多大特徵的一個情形。

你可能做了單軸,可能做了正交軸,可能做了一個軸線體系。這些軸線也許是有根據的,比如說指向著什麼,是一種對周邊環境條件的照應,而這個照應又可能是視線通廊、步行路徑,或者只是一個「致意」性質的照應,用一個線型的體量對著某個周邊事物來形成一個所謂的「對話」。這些軸線也可能不是有根據的,是在場地內部進行幾何構圖的結果。這些軸線,它們的主次安排,它們的交接方式,它們的風格異同,它們是對空間使用者的使用過程、空間體驗進行了組織,或者說空間結構和功能流線、體驗序列其實是脫鉤的,你不同的處理方式就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我相信,有一定能力的設計師,都不會滿足於認為「我要做個軸線」,然後「做了軸線就等於做了個好的設計」。好的設計師也會知道不是所有的建築都必須有軸線,而是軸線有能力做一些事情以使得設計更好。好的設計師會作出形如上文的探討:我要實現些什麼?軸線又擅長實現些什麼?我採用軸線手法做這個建築設計,我是會得到一個更簡便的設計過程、一個更清晰的設計生成說法,一個更符合期望的空間結果,還是什麼呢?

這是方法論層面的東西,再提一提認識論方面。

大家都覺得軸線是一種特別常見的手法,以至於像題主這樣直接問的是「為什麼一定要有軸線」。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那是因為一個設計里太容易有「一條線」了。

我們在理解一個建築時,會將它簡化成簡潔事物來進行理解。比如說,金字塔是個錐,薩伏伊是個懸空的盒子,圓廳別墅是個四面突出的盒子頂著個半圓——按這樣來理解建築平面時,我們是十有八九能夠找得到起碼一處線型的抽象元素的,要麼是實在的,要麼是個虛的線索、序列。這時它就可以被附會成軸線了。

所以,我是想提醒大家,在解讀一個建築時,找到一個線型線索是很常見的,至於它是不是軸線,這件事也沒有一個很苛刻的標準——我認為是可以通過感受它在這個建築里的統領地位、可替代性、動機,來判斷它究竟好不好去稱呼為一條軸線、對這個建築的成立有多大的意義,而它又實現了些什麼。牽強附會地把一個建築解讀為點線面,或者說骨架和體量,或者再加上一些有直線和弧線的構成分析,雖然不至於是無用功,不過終究還是不算抓住了這個建築的思想,能得到多大的啟示也是很難說的。

鑒於知網已經有一些相關論文,我就拋磚引玉至此了。這裡的東西主要都還是自己敲出來的,從論文里把別人的研究一點一點地搬運出來一直都不是我的風格。有興趣的知友請下載文獻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我來歪個樓

軸線乃目前是圖紙及施工放線定位最方便準確的方法

否則怎麼說?

「距離建築最東邊牆角在西北方向35.63度22.5米處裝一配電箱」

不說了我先去笑一會


想了半天,手機碼字寫了半天,發現是建築,不是規劃啊……?_?……摺疊吧……


必須要軸啊,建築師不軸還叫建築師么。


建築細節設計包括什麼內容? - 三草木文的回答


軸這個東西,建築中有,城市中有,放眼到整個社會發展的歷史中,也有。

回溯到夏朝,古人們忙著治水;之後的商朝,城還是土城,房屋還是草屋,帝王們忙著遷都。那個年代,軸這個東西,暫時沒有。

自商至西周,隨著奴隸制的鞏固,城市規劃的指導思想由崇尚占卜鬼神到遵循《周易》《周禮》等有系統的奴隸制思想為指導的轉變。《周禮·考工記》中記載的「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反應了西周的城市建設已經存在軸的概念。

東周是古代城市規劃思想發展的多樣化時代,除了《周禮》等傳統禮制思想,也出現了《管子》等思想,其認為「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齊臨淄城);伍子胥在完成吳王交代的國都規劃任務時提出的著名的「相土嘗水、象天法地」規劃方法(闔閭大城)。這些城市建設的實踐都強調結合自然,不強調禮制的軸線。

秦朝以武力統一全國,始皇以焚書坑儒的形式消滅《周禮》,當時的城市規劃把「象天法地」與帝王的神鬼迷信思想結合在一起,咸陽宮、阿房宮及始皇陵等重要的奢侈建築通過大量復道、甬道等「立體交通」連接起來,形成明顯的軸線。

兩漢時期統治者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周代的禮制又被搬出來,與孔孟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到了東漢時期,都城洛邑已經為正規的長方形,宮殿放在了南北重要位置上。

三國時期的曹魏鄴城,城市為嚴格的長方形,中部東西方向有一條幹道連接兩個城門,將城市分成兩個部分,北半部為統治者用,中間為宮殿,前面有大型丁字形廣場。這是古代第一個比較全面的實施禮制的城市,有完善的軸線、突出皇宮地位、封閉布局、前朝後寢的城市禮制規劃典型。

隨後南北朝的南京城,西據石頭山形勢險要,北依玄武湖有水阻擋,皇宮始終位於城市正中央,軸線明確,建築對稱,表現出禮制規劃與因地築城的巧妙結合。

隋唐時期汲取曹魏鄴城的經驗並進一步發展出里坊制,里坊整齊,街道歸正。宋代出現了朱程理學,儒家思想進一步鞏固。北宋汴京、南宋臨安,城市布局未出現新的突破。

到了元代,城市規劃中禮制思想得到完全實踐。大都城的中央不是皇宮而是鼓樓,可能是規劃者認為鼓樓更能代表禮制崇高性的品質。但明清兩代仍使皇宮位於城市中央,並將太和殿放在幾何中央,完成禮制尊統於一思想的最高目標。明清北京城規模宏大、中軸凸顯、結構布局對稱嚴謹,成為中國禮制規劃的代表作。

現代城市規劃受西方文化技術的影響,結合地方性建築規劃模式,強調功能分區,有很多城市規劃的案例中,仍然強調軸線的概念。

悠悠幾千年,統治者尊崇的以儒家為代表的禮制思想佔了絕大部分時間,對我國的城市規劃甚至整個人類的文明歷史都起到了深遠的影響。歸納導致軸線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以下兩個方面:1.伏羲畫八卦(原始社會紀事工具)→周代演繹八卦產生《周易》→城市規劃中陰陽五行思想→追求「數」與「象」的關係→空間組合的規範化和對稱化;2.原始祭祀穀神→祭祀山川祖宗→社稷制度→制定《周禮》→產生禮制城市規劃思想。這些思想落實到城市規劃以及建築單體的設計中,都有了長久的影響。

至於你們建築那個施工軸線,我不懂。


就像電影里的主線,必須有,但是可以用任何手法來處理


一句話,軸線是串聯一個節點序列的線索。

只有我們城市規劃的軸線才是玄學,建築軸線肯定不是。建築軸線通常依託在走廊,門廳,廣場等交通集散空間,通常沿著主要流線展開。與流線不同的是,建築軸線是一種視覺規劃方法。

建築是一個系統。而在大學階段,這個建築系統應該類似這樣

建築的軸線就是這樣如同一條脊骨和葉脈,通過途經的節點(這裡指門廳等溝通鏈接空間),統帥串聯起各個不同定義的空間,而避免成為一團散沙。

一條合格的建築的軸線,應該使用者第一次使用就能了解建築的全局概況而不至於迷惑。當一個人沿著軸線行走時,他應該明白三個終極問題

1,他來的路徑是什麼

2,他目前處在的位置

3,他接下來會面對怎樣的功能的空間。


1.在設計方案階段,軸線是把握空間,比例,尺度的重要參照。

2.軸線在施工圖階段尤其重要,這個階段,軸線是為了精確定位建築的柱,牆,及各種細部。以方便各專業之間的交流和施工。


簡單說主要是平面總圖布局中常用的思考工具,好比解幾何題時需要的輔助線,軸線的大量使用在古典建築中地位顯赫,但多屬於古典時代對幾何秩序的哲學偏好,所以多數體現在宮殿這類對絕對理性的追求,

不論是在城市規劃還是景觀鋪砌,軸線已經成為金科玉律!也確實創造出古典建築的輝煌時代!即便是歷史上極度崇尚自然的中國,也一樣大量在禮制建築設計中使用,所以,軸線是個很棒的設計工具!

但是感覺時下的大趨勢中,解構、後現代主義思想下,軸線已經較為弱化和邊緣化了,還有很多人喜歡宏大敘事么? 多中心,非對稱,拓撲異構,模糊數學,已經是我們這個時代社會學反思之後的解放,古典風格甚至是現代主義所痴迷的宏大象徵和絕對理性反映出對人性自由的壓抑和忽視,導致,這個時代註定是一個 去軸線化時代^_^


存在就是因為有需求啊!

比如說用CAD畫圖的時候,有些人的習慣就是畫一根軸線,然後再用偏移指令偏移出另一根軸線,接著就這樣不停的偏移,畫軸線,偏移,畫軸線這樣把一張圖紙的大框架給勾勒出來的,之後再開始摳細節。

再比如說看圖紙的時候,我可以利用軸號告訴別人這裡是什麼。

軸線還是給人帶來很多便利的啊!不然誰沒事把他畫上面啊。。。


不然彙報時,就一張總圖加建築方案,薄薄幾張紙。你叫各路專家領導怎麼開心的吹牛提建議,政府領導也無法訴說自我高級的審美情趣,最重要的是:你確定這樣甲方爹會開心爹付錢?

總要裝出很特別的樣子咯,作為一條建築狗,你不養只(汪)喵星人、不搞點muji、穿的性冷淡,扎個辮子(男)、不整點黑白灰、設計文本不搞個一百頁,從人類起源分析到中國 夢......你好意思么??逼肯定要裝的啦,不然會 公司叫:逼格建築事務所還能那麼火?

其實建築師很辛苦,跟夜場妹子一樣要包裝自己出賣自己的時間靈魂,換口飯吃。你沒看錯,就是裝逼,吸引甲方爹買他,混口飯吃。

蛤蛤,各路大牛神仙不要踩我,我只是來裝個逼,以上。


畫圖先畫軸??


門外漢粗淺的理解,歡迎討論

軸線在建築設計中不一定非要用,但是使用廣泛。

1、軸線的形式:空地、道路、樑柱、門、實體建築、虛擬的線等,不一而足。

2、軸線的歷史:古今中外各不相同。軸線概念應該起源於對稱的觀念,中國古建築很早開始自覺進行對稱建造,國外經歷了從不明顯到明顯、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

3、作用:像坐標軸那樣,指示各種元素的方向、位置,掌握全局的形態,便於有序表述。

4、指示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建築設計是一種基於理性思考的布局方式,需要依據一定的思維模式展開。這包括對稱的審美、從無到有逐漸開展設計的過程、以軸為基礎的有序表述方式、先落實到一點一線再上升到全局的思維過程、清晰的方向感等。(怕理解粗陋,先不細講)

5、指示一種行為習慣:由於上述第4點裡涉及的思維方式表述、設計、理解、思考的過程被普遍運用,且效率較高,於是成為一種習慣使用的建築設計方法。


不僅建築設計里,據我所知各種設計里幾乎都有 軸 這個概念。

個人覺得,軸這個概念的應用對設計的表達有很大的定向性和理性的強調。並不是說我們在建築設計里一定要用到這個概念,但用的好的話,它確實能達到一個很好的設計效果。

學規劃設計或景觀設計的都知道,在一個盲目的區域里如果不設定好大的軸線關係的話,會很難做好一個規劃或景觀設計。對建築設計而言,軸概念的用法就有彈性多了,如果可以,你可僅僅把它當做一種建築設計的手法在平面或立面上。但並不是說一定要用。


無中生有的東西你幫他說一遍等於你也有責任吧?


我猜題主想問的是「維度」。。。


凱文林奇五大要素之一軸線是外部空間最易識別的引導性空間,對比鼓浪嶼和廣州沙面足見有無軸線的區別。玄學什麼的都扯淡……


個人理解為維度,世界是多維且複雜的,如果人的思維比較簡單,一時間難以理解和看清複雜的東西,就會將事物簡化。「平面」為簡化至二維的事物,「軸」即一維。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去講方案喜歡展示軸線,畢竟一維世界上的信息量很小,一下子甲方就能理解


推薦閱讀:

一個擁有10萬用戶的建築設計師網站,怎麼變現?
「金字塔式」建築有什麼設計上的優缺點?
歐洲各地的城市建築依其文脈可如何分類出來?
為什麼哪裡都喜歡弄徽派建築?
有哪些繪製建築設計分析圖的思路?

TAG:建築師 | 建築設計 | 建築設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