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安全電壓是怎麼得出來的?


由於許多電器特別是漏電保護器與人體安全電壓有關,所以在這方面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如下:

我們來看看其中的部分內容:

注意到其中的接觸電壓Ut的說明。

再看:

還有頻率關係:

再看:

實驗系列說明:

附錄D中說明了接觸電壓與人體阻抗的關係:

安全電壓就是根據以上實驗得出來的。

注意:安全電壓有兩個,一個是安全供電電壓,指的是36V;另一個是人體觸電的安全電壓,是50V。後者的這個安全電壓是由IEC60364確定的,對應的國家標準是GB16895:

確定人體安全電壓是一個很重要的系統工程,標準中的數據來源主要是IEC國際電工委員會的測試結論。

==================

看了幾條評論,果然不出我之所料:沒有幾個人會關心題主的主題,也即安全電壓是怎麼得到的,反倒是關心電擊的後果。

看來,這就是人們的普遍心態吧。


講一點這方面的問題。

一,電流對人體的影響

從根本上,「安全不安全」取決於通過人體的電流強度時間。不同電流大小,對人體影響有這麼幾個重要的閾值:

1,感知:人能感受到電流的最小值,通常為0.5mA,與電流的持續時間無關。

2,脫離:人觸電後能自己放開的最大值,有的標準取10mA

3,室顫:造成室顫的最小電流值

當人體內有電流通過時,會在心室內產生電場,從而影響心臟的搏動。

這個就比較複雜了,有空更。

二,人體阻抗模型和安全電壓

通過人體的電流強度,與電流路徑、接觸電壓、頻率、皮膚濕度、接觸面積、接觸時間、接觸壓力、溫度等等,都相關。

人體的阻抗模型包括皮膚阻抗Zp和人體內部阻抗Zi,這兩個其實都是隨著電流路徑等等變化的量,人體的總電阻就是2*Zp+Zi。

人體內部電阻Zi,主要是阻性的,且隨著電流路徑的變化而變化,比如雙手或者手腳接觸。

皮膚電阻Zp,特點是會隨著電流增加而減小,且會隨著時間變化。由於其中的容性成分,所以阻抗收到電流頻率的影響,有沒有想起,交流、直流的安全電壓是不同的?另外,皮膚濕度、接觸面積、接觸時間、接觸壓力、溫度等等因素,就影響了皮膚的阻抗。另外,以大約50V的接觸電壓為界,50V以上,皮膚電阻基本忽略了。

而且,這兩個電阻值,也會隨體質而變化。最後算電流值,會非常麻煩,相比之下,「安全電壓」是個最直觀的概念。


"唔~還行~再加一點"。。

。。。

"唔~~繼續加,沒事"

。。

「唔~夠了夠了,停吧!。。。停!停!停~~~~!」

(卸下實驗裝備)「MD,剛才那個多少伏?」


楊永信搞了這麼多年,也沒發表個論文出來


一般來講,這類的標準後面都有人命。

731幹了不少這類的事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翻知乎翻出來的 ♂?


通過電流在人體的實驗,用生理數據最終得出


電,電出來的?


血和淚的教訓?


電流啊

是電流啊

安不安全看電流啊

電流算上電阻才是電壓啊

安全電壓是安全電流算上乾燥體表均值電阻的結果啊


像炸藥同學一樣,自己上陣試出來的


不知道拿靈長類試行不行


推薦閱讀:

新的計算方式出現,例如矩陣,對數,微分,積分等,提出這些計算方式的人是怎麼思考的?
「南方因為空氣濕度大不宜安裝暖氣」是謠言嗎?
檯燈關掉再開為什麼會更亮?
全城關燈的「地球一小時」真的能節省能源嗎?
國際單位中是以質量決定長度的?還是由長度決定質量的。?

TAG:科普 | 物理學 | 電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