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讀書的好處,可讀再多書也不能掙錢,大部分人仍處於底層,有什麼意義?

注意:這裡「讀書」就是指讀書,並非學歷。

大多數人

讀再多書仍是屌絲

讀再多書仍在窮游

讀再多書仍處於最底層階級

請告訴我讀書還有什麼意義?

一個開淘寶店的,小學文化,從不讀書,每年收入500萬以上。而許多一年讀幾十本書,可以講翻大道理的人卻一直在民企、國企底層工作,過著連房子都買不起的生活。

讀書有什麼用?


更新:

感謝 @丹木峚山陽 提醒,題主的問題其實古代有一位皇帝也感慨過,他被團團包圍在江陵,眼看著自己要玩完,絕望之中,把皇家圖書館所有的書都一把火燒了,一邊拿劍砍柱子說: 「讀書萬卷,尤有今日!」 ,「文武之道,今日盡矣!」

這位仁兄就是梁元帝,而江陵焚書所造成的文化斷層和缺失甚至可以和焚書坑儒相比。

連皇帝都有這種困惑,所以看來這個問題是非常普遍的。

-------------------------

這個問題,我還真有些想法和感觸。首先專業技術類書籍大家應該沒什麼疑問,疑問的是人文類和抽象的知識類的,為什麼讀了沒效果。

我思考這個問題起因是因為我在分析,為什麼很多人史書讀了反覆很多遍,其中人和人的互動,各種陰謀陽謀看似都能分析的有來有去,有些精彩的詔書、文章甚至還能背誦出來,但是依然感覺無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呢?再比如商學院裡面教MBA的老師們,書讀的基本上是比自己的學生多的,理論也很溜,手下帶出來的MBA也出過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但是讓這些老師自己去管理,他們難道一定就能比自己的學生成功么?至少我不這麼認為。

首先得否定是書的問題,因為從古到今不止一個皇帝或者大臣說讀史是大有益處,並且都喜歡反覆的讀,比如毛澤東就很喜歡;很多人也覺得上MBA很有用,比如不少學生在工作之後還會給我發個email表示感謝,說當時上課時候確實學了很多東西。如果所有人都是在裝著這本書或者管理學的課程有用,那麼就不能解釋為什麼他們在時間很緊張的情況下依然繼續的抽出很多時間來讀這本書。

那既然不是書的問題,就是讀者或者說受眾的問題了。 拿漢太祖奪韓信軍的事迹來說:

漢王逃,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宿小脩武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卧內,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既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徇行,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諸將稍稍得出成皋從漢王。這一段很簡單,就說劉邦逃出成皋之後,冒充漢王使者進入大帳,偷了韓信的兵符,掌握了韓信和張耳的兵權。

現在給定其他條件不變,假設我們靈魂穿越到了劉邦身上,大家估計一下有幾成的把握,我們能複製劉邦的事迹?(假定口音和對古代環境的了解不是問題)

就短短的「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這十幾個字,恐怕絕大部分人都會栽到這上面。

在易置的時候,用什麼姿態,說什麼話,貶誰的職,調到什麼崗位,哪些人是張耳和韓信的死黨,怎麼處理,哪些人是可以拉攏的對象,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從調兵到張耳和韓信起床之間的時間間隔)都要一一的想明白然後果斷的執行下去,還不能讓帳下的兵將看出自己的猶豫和權衡,這本身就是需要極高的政治天分才能做的事情。

就算過了這一關,那麼張耳韓信起床之後,看到漢王來了還奪了自己的軍,漢王又怎麼化解尷尬,安撫他們的?讓張耳守趙,韓信為相國,這兩個人居然還乖乖的聽話?在亂世軍隊就是安身立命的本錢,奪軍向來是兇險無比的事情,漢王奪了這兩個人的軍,居然這兩個人還能服服貼貼乃至於盡職盡責的聽用,背後又有什麼利益交換?這些史書上都沒有,都是要靠自己的政治天賦補完的。

再往深層次裡面想,韓信世之名將,張耳也非等閑之輩,為什麼劉邦自稱漢王使者就能直接進入韓信卧室?如果是楚軍姦細,冒稱漢王使者,那豈不是連韓信張耳的人頭都交代了?劉邦能進韓信的寢帳而韓信不覺,幾乎肯定劉邦在韓信的軍隊里有摻過沙子,並且這暗樁肯定身居機要。所以劉邦在和韓信的政治蜜月期,很可能就已經在布局這一天了。越想越讓人不寒而慄。

只看史書表面描述的問題在就去模仿,這種情況就好比下面著名的一幅圖:

再比如史書上經常有諸如:「力諫,上從之。」之類的話。 誰知道到底說了什麼呢?怎麼「力諫」然後讓皇帝改變主意了?同樣的意思,一個不會表達的人可能立刻就被皇帝殺掉了,而另外一個人就能成功的扭轉皇帝的想法。如果讓我們穿越過去,我們知道歷史的進程,這個時候該「力諫」,但是弄不巧自己一諫,就被皇帝和諧了。

這些都是一個個的黑箱,看書看到的,只是一個表面的大勢罷了,中間如何察言觀色的,如何見風使舵的,史書上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是不會提及的,只有在某些特別的時刻才會簡略的提及一二。

同樣的道理,我在和MBA學生交流的時候,明顯的感覺到,雖然對方可能不太能從很抽象的、很數學的角度來理解理論,但是只要你把一個理論解釋明白了,案例分析清楚了,然後對方往往就能從自己身邊的所見所聞中找到對應的場景,然後和我討論怎麼具體的應用,而這往往是學者欠缺的。學者僅僅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研究企業管理實踐,是可以總結出很多道理,但是這些道理並不能為自己所有,但是講給真正的管理者聽的時候,對方反而覺得很有用,我想這其實也是一種社會分工:

  • 真正的管理者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從頭開始學習理論,並且容易被具體的管理實踐所制約,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管理實踐,所以管理者空有實踐,而這些實踐大都停留在直覺上;
  • 學者不從事真正的管理,但是學者可以總結出很多管理的規律,但是學者自己要應用這些規律的話,又缺乏對細節上的實踐;

當兩者碰到一起的時候,管理者交學費,聽到了規律和自己的直覺起了化學反應,成為了更加優秀的管理者;而學者的勞動也獲得了報酬。

所以說讀書有沒有用呢?每本書、或者每門課都有隱形的門檻,並不是別人讀了、學了有用,自己就能有用的,而選擇花時間去讀什麼樣的書本身也需要智慧。

附錄:

----------------------------

史書上有時候也會有一些門檻比較低的「手把手教如何處理事情」的,比如下面這一段:

幽州朱克融執留賜春衣使楊文端,奏稱衣段疏薄;又奏今歲三軍春衣不足,擬於度支請給一季春衣,約三十萬端匹;又請助丁匠五千修東都。上憂其不遜,問宰臣曰:"克融所奏,如何處分?我欲遣一重臣往宣慰,便索春衣使,可乎?"度對曰:"克融家本凶族,無故又行凌悖,必將滅亡,陛下不足為慮。譬如一豺虎,于山林間自吼自躍,但不以為事,則自無能為。此賊只敢於巢穴中無禮,動即不得。今亦不須遣使宣慰,亦不要索所留敕使,但更緩旬日已來,與一詔云:"聞中官到彼稍失去就,待到,我當有處分。所賜卿春衣,有司製造不謹,我甚要知之,已令科處。"所請丁匠五千人及兵馬赴東都,固是虛語。臣料賊中,必出不得,今欲直挫其奸意,即報云:"卿所請丁匠修宮闕,可速遣來,已敕魏博等道,令所在排比供擬。"料得此詔,必章惶失計。若未能如此,猶示含容,則報云:"東都宮闕,所要修葺,事在有司,不假卿遣丁匠遠來。又所言三軍春衣,自是本道常事。比來朝廷或有事賜與,皆緣徵發,須是優恩,若尋常則無此例。我固不惜三二十萬端疋,只是事體不可獨與范陽。卿宜知悉。"只如此處分即得,陛下更不要介意。"上從之,遂進詔章,至皆如度所料。

裴度就像教小孩認字一樣教皇帝對付跋扈的藩鎮:先走一步棋,如果對方這麼做,心裡活動是這樣這樣,那麼下什麼詔書怎麼應對;如果對方那樣做,表示心理活動是那樣的,那麼我們又怎麼應對。

這種才是有點接近了技術類書籍,是人都可以模仿,比如在工作中對另外一個部門經理使用等等,但是這樣的例子,可惜史書上並不是太多。


如果不幸長壽的話,外部活動一定是經由衰老而不斷削弱的。視力、聽力、活動能力下降之後,人每天打發時間的艱巨任務,就和貓一樣艱辛。外部世界的誘惑依然很多,但老人的參與度嚴重受限了。這種時候,內心的力量一定是凸顯的。最簡單的表現,就是無論有沒有讀過書的老人,都會不斷總結自己,覺得自己很厲害,然後不斷添油加醋地吹牛,變成年輕人覺得老糊塗或者很難聊的人。年輕時候的外部生活所依賴的朋友、集體,比方打牌、聊天、唱歌、旅行,都不是個人活動。

實際上衰老就是不斷被剝奪外部生活參與權利的過程。有的人不能走了,有的人看不見了,有的人聽不見了,這種時候,就只能大量消耗內心生活一直到死。這種時候,年輕時候的知識儲備和務虛經驗開始逐漸發揮作用。通俗一點說,就是怎麼和自己相處這件事變成了日常生活除了三餐一宿之外的頭等大事。

但如果沒有活著到老,讀書的確真的沒什麼太大的用。


2333,一開始看書是為了把妹,在妹子面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問什麼都能答的頭頭是道,沉浸在妹子們崇拜的目光中,還不是美滋滋;但是隨著書越看越多,漸漸的,你就會進入到一種全新的物我兩忘的境界,它會讓你和絕大多數妹子絕緣,那時候你滿嘴跑的都是些妹子們聽不懂的奇奇怪怪的話,而妹子們談論的話題在你眼裡也都變得奇奇怪怪了起來,明明是一模一樣的漢字,卻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語言,你們互相看著對方,心中都默念:「這個傻叉」。於是,一個偉大的新物種便伴隨著生殖隔離誕生了!

讀書並不能給你帶來妹子,但是它卻能讓你對絕大多數妹子(or人?)的興趣消失;讀書也不能讓你從屌絲變成高富帥,但是卻能讓你從一個憂愁的屌絲變成一個快樂的屌絲~

啊,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啊,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你看,同樣是受窮,讀了書的受窮,不知道高到哪裡去啦!君子固窮!哼(ノ=Д=)ノ┻━┻


我屬於先掙錢,後讀書的人,學歷只有初中畢業,所以應該夠資格回答這一題。

似乎很多人都是嘲諷,認認真真作答的偏少,而我曾經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所以,

我不會嘲諷樓主,因為我曾也是讀書無用論的忠實擁躉者。

甚至直到現在,我也認為掙錢跟讀書沒什麼很必然的關係。

先從自己的經歷講起,講完了在談談我對讀書與賺錢這兩件事情的看法。

我的爸爸在改革開放白手起家掙了大錢,從走私香煙到開大酒店,一路順風順水,他也沒文化。

因為那個年代社會規章制度不完善,有膽子加一定的頭腦就能發財。

但是他把不住財,這也跟他沒文化有關係,馬上沾染了毒品然後人廢掉了,家底也敗光了。

所以我的童年很貧窮,說來心酸,小時候最大的奢望就是有薯片吃。

因為家庭破裂加上環境不好,我小學初中讀的都是很垃圾的學校。

就算在垃圾學校里,我的成績也是裡面最垃圾的。因為小學的時候家裡就出了很多事,沒心思學習,在班上調皮搗蛋,我們小學老師看我不順眼,我也看他們不順眼。

最能直觀表達我成績垃圾的,是我小學四年級以後,數學與英語從未上過50分。直到現在,我單詞認不清幾個,會加減乘,但不會除,屬於文盲級別了。

後來到了初中,我不那麼調皮了,不過也漸漸對讀書這個事情再無任何興趣。

我不是怪我的老師,但是我覺得,他們僅僅滿足於拿工資,好像對教育這件事並不熱忱。

所以我在學校里,老師沒有激發我對任何科目的興趣,我們全班同學都一樣。

我們那個班,只有不到五個人考上了高中,其餘都是上的中專、職高。

這學校多垃圾你能想像出來了吧。

因為沒有學歷,我畢業後去的就是一些騙子公司,半年換了三家公司。

半年,拿的工資一共是500元,是最後一家公司每天叫我打雜,估計老闆心裡過意不去,我過生日那天給我的……

他們不給我工資,我也不找他們要,因為我那時候想法很簡單,就是沖著學習社會經驗去的,那點錢夠誰用啊。拿到了500塊錢,我也馬上宴請同學了。

不過實在沒錢,後來想到了創業,然後開了淘寶,這一干就是五年。

最初一個月掙1~3萬沒問題,因為比較幸運,發現了一個比較偏門的類目,很好做。

後來我馬上叫上兩個玩的最好的朋友,叫他們辭職跟著我一起干。

但是那一整年,一分錢沒賺,每天晚上愁的睡不著。

再到後來,最高月入20萬。

當然達不到知乎的平均水平,不過我月入20萬那一個月,才20歲,所以感覺自己對於自己的賺錢能力這種事情還是比較自豪的。

以上這就是我讀書加創業的經歷,我賺的錢肯定不多,但是從我的經歷你也看的出來,我認為讀書跟賺錢沒什麼必然聯繫。

那麼讀書,從功利角度上來講到底有沒有用呢?首先,我們看看賺錢的邏輯。

這個世界上只有三種賺錢的身份。

1:資源提供者 2:資源整合者 3:資本家

1:資源提供者

所謂資源提供者,顧名思義就是你自己提供資源。

比如大街上的清潔工,餐廳里的服務員,送外賣的小哥(沒有鄙視之意,尊重每一個勞動者)

這種事情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所以你出售的是時間與體力,用時間體力換錢。

然而有一些人掌握一些專業技能,這就屬於書讀的比較多的了。

例如醫生、律師等等。他們的收入會比前面那些高很多。

(很多人說什麼送外賣,跑網約車月入好幾萬,發大財,純屬扯淡,雖然風口來臨的時候的確收入很高,但是絕對不長遠,因為這些事情技術含量不高,意味著誰都可以做,誰都可以做的事情競爭就大,那麼就不可能賺到什麼大錢。)

所以讀書的第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掌握一些技能,這些技能在社會上屬於「稀缺資源」,作為一個資源提供者,通過手持這種稀缺資源,你的收入比別人高,社會地位也會比他們高。

我媽有個超市的同事,每個月工資是800元,她每個月拿著個破本子計算錢該如何花,好幾張信用卡算計著怎麼還錢,咬咬牙似乎還能過,在電子商務的發展下,超市利潤率低,前段時間她被辭退了。因為她的職務是簡單且可被替代的。

2:資源整合者

大多數小企業主、小老闆,都屬於這類。

比如我老爸以前做的水產生意。

聯繫蟹農,收購螃蟹,然後在水產市場裡面批發出去。賺取差價。

這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整合資源的一個過程。

大概很多認為讀書無用的人是看了這種賺錢經歷吧。這種經歷存在嗎?當然存在,但現在社會跟以往大不相同,連乞丐和道士和尚都商業化運作了,任何一個行業都被資本浸入的極深。而且法制越來越健全。舉例子來說你就懂了:

我爸賣水產那個年代,螃蟹批發利潤可以到達5元一斤。

被資本的力量洗禮過後,現在的利潤大概是5毛一斤。

5毛一斤如何賺?你一晚上起碼要發貨大幾千斤。

幾千斤螃蟹!一斤你按30~50元計算看看,需要多麼雄厚的資本才做得起這個生意?再就是法制健全:

原來好的攤位意味著你生意好,那好的攤位如何才能得到呢?

答案是用刀砍,拿磚拍,膽子越大越容易發財,這句話形容剛改革開放那個年代一點也不為過。

水產市場幾乎每個月都有幾起傷人事件,每年都會死不少人。

再就是產品注水,這樣才有利潤,經常看到甲魚被注水注的脖子伸的老直,我爸常說,水產水產,賣的就是水。

現在這年頭,你砍人注水試試?分分鐘把你關到牢房跟精神病房,那個時代早就過去了。

現在靠什麼賺錢?知識。沒一定知識儲備你連假貨都賣不了。

大家都說創業艱苦,沒錯。

但是如果你找到了一個比較不錯的行當,利潤率不錯的。

隨隨便便一個月敵的上你打工無數年,這不是開玩笑。只不過大部分人還沒開始盈利,就都死了。

你說阿里騰訊百度厲害,因為他們都在互聯網的黃金時期選擇了創業。但是中國互聯網不是只有他們三家公司。這十幾年死的公司你數都數不過來。

那麼創業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如何解決?為何阿里騰訊他們解決了?為何其他人死了?

我不談那些厲害的創業者,我就談談我自己。

我開淘寶。

首先我要學習三個東西,展現量、點擊率、轉化率。

展現量我要學習網路排名演算法,關鍵詞優化。

點擊率我要學習攝影,PS,做圖片主圖。

轉化率我要學習文案,學習營銷學,學習做各種活動。

跟客戶溝通我要學習溝通技巧,換位思考。

客戶下單了,你要學習如何打包,如何讓客戶滿意,甚至發貨的時候,你還要學會溝通技巧跟網點的人議價。當然後來快遞公司都比較正規了,按每個月的發貨數量給折扣了。

最TM操蛋的是。

我以前寫了很長一個文案,那就是我店鋪的立命之本,我商品轉化率的關鍵所在。

結果給人抄襲了。馬上我的流水就給人瓜分了一大半。

我還要去申請著作權舉報別人,投訴別人

在這個過程中,我還要學習法律知識。

(PS:那幾天研究著作權侵權的相關法律知識,研究了整整一個星期,每天打電話諮詢律師,還被告知如果我要選擇起訴,得到侵權人所在省份進行起訴,後來找阿里知識產權平台解決了這個問題。)

碰到職業差評師這種,你還要學習如何擁有一個強大的心態……

這些東西沒誰天生就會的。

創業的確不需要你有多高的學歷、讀了多少書。

但是碰到的種種難題,你不學習你不懂,你肯定是最早歇菜的那個。

特別是淘寶政策變換的極快,各種商業法也一直在變,比如前段時間出台新廣告法,你說你的產品是全網最好,全網最便宜,分分鐘給你刪除寶貝。

學習能力不強的,被淘汰一批又一批。

請人幫你做?別做夢了,我是草根創業,沒那個資本。

就算你請人了,如何用人,那可是最高的學問。我佩服兩個商人,一個是高陽筆下的胡雪岩,一個是馬雲,這兩個商人都是個人特點極其鮮明,而且用人都用的出神入化。

但是這些東西,學校所教甚少,也不可能教,這種東西沒法教。

我很多親戚、我媽媽的朋友他們,叫我教他們開店。

他們總認為,你坐著不動,在家玩,每天就能掙錢。這實在是叫人心痛的誤解。

為什麼微商崛起了?淘寶的流量沒他朋友圈的人多嗎?

不是,因為淘寶太難了,門檻太高了。

3:資本家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

以現在各種理財收益七日年華百分之4來計算。

你擁有1000萬,無論存哪,一年有40萬的收入。

平均每月可以賺3萬多。

擁有眾多優質資產也是。

比如有個幾十套房子,每個月靠房租就能壓死中國絕大多數人了。

以及股權。

比如阿里是孫正義投資的,那麼阿里一堆人累死累活掙錢,軟銀的人睡著就可以坐等收入了。

有人說越花錢的人越有錢?那是因為你只看到了有錢人消費,卻沒看到他們賺錢的速度是多麼恐怖。

普通人怎麼玩也玩不過資本家的。

但是有很多錢仍然最後有家破人亡的。

對於那些文盲土鱉暴發戶來說。

理財=賭博

娛樂=嫖娼,吸毒

我爸黃賭毒都沾,我認為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沒文化,沒別的原因。

很多拆二代最後破產的也有很多。好像據統計歐美那邊彩票中大獎的人自殺率極高。

其他的東西不配位,再多的財富都要失去。

更何況,你連資本原始積累所需的知識都沒有,還想當個資本家?怎麼可能。資本家是投資者,首先就需要複雜的經濟金融常識,以及對政策解讀,風向把握,對歷史進程的掌握,人心的探究...

比如有些人知道城市化的進程中優質資產必然漲價,因為別的國家歷史進程就是如此,所以他們十幾年前就知道買房子。。。

富不過三代是很常見的一個現象,我認為財富沒能傳承,往往是教育環節出了問題。

所以,賺錢跟讀書,本質上沒有必然的聯繫。

但是在賺錢的過程中,任何一個步驟都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

不論你是打算打工,創業,甚至發財。

我剛掙了錢的時候。很空虛。那是我第一次擁有那麼多錢。

這個月收入3萬,我買個一萬的表,下個月收入2萬,我就買個包。

似乎不消費我就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也不知道自己掙錢到底有什麼意義。

每天都很迷茫,這幾年來我是如何漸漸走出迷茫的?

靠讀書。

不要以為掙錢就會很幸福,

吃的再好你就那麼大一個胃,房子再大你也就睡那麼一張床。

而且一旦你以錢衡量人生價值,那你會活的痛苦無比。

因為總有人比你更有錢,

買了房要追求別墅,買了車你要追求超跑,包養外圍還有十八線明星,買了遊艇還有直升飛機,喝幾千一瓶的洋酒還有拉菲古堡。

如果當你陷入了追求錢的死循環,你會掙很多錢沒錯,甚至我認為,掙錢就需要一種追求錢、野心這種東西存在於骨子裡面。但是並不代表有錢人就會快樂。

覺得我這麼說假大空對吧?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其實這個題目提的本身就有問題,因為你很功利的看待讀書這件事情,賺錢的任何階段都需要知識儲備沒錯,但是讀書不是為了賺錢。

甚至很多人說讀書是貴族的娛樂,我覺得說的很正確。

馬雲看的小說海量,每天打太極。

王思聰去留學修習哲學。

這些人都有錢吧?他們也沒有憑本能過日子。

人跟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人除了擁有動物本能,還擁有思想,所以人類才是萬物靈長。

錢是保證你衣食住行跟社會地位的。

思想才能讓你真正的活著。

—— 一個正在努力讀書的人留。


正好舉一個之前學計量經濟學時用過的小例子,只要用一點點加減法。假如 Y 是最後的收入, X_1 是讀書(或者接受教育)的數量, X_2 是家庭背景,讀書的真實收益如下:

Y=alpha X_1+eta X_2+gamma X_1*X_2+epsilon

假如 alphaeta 都大於0,確實讀書越多,收入越高;背景越好,收入越多。但是,式子最後還有一個交互項——如果 gamma 大於0,背景越好,讀書發揮的作用就越大。兩者是互補的。

Y=(alpha+gamma X_2)*X_1+eta X_2+epsilon

變換一下式子,可以看到讀書作用大小也取決於 X_2 。如果大家都沒有意識到交互項,只考慮讀書和背景兩點,這就很麻煩了:在背景不同的人看來,讀書的回報率也不同。

這可以解釋「貧困地區讀書積極性反而不高」以及「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兩個現象。當然,這只是解釋的一種,還有許多其它可能的解釋。

如果討論其它問題時,雙方也在為哪個因素重要吵得不可開交,不妨想一下是不是有交互項在作用。有時,兩個不一致的意見可能都是對的。深入的換位思考很重要。


一個開淘寶店的,小學文化,從不讀書,每年收入500萬以上。而許多一年讀幾十本書,可以講翻大道理的人卻一直在民企、國企底層工作,過著連房子都買不起的生活。

這就是典型的反智,

誰告訴你開淘寶店年收入500萬以上的,大概是朋友圈吧

收智商稅的

現在大多賺不到錢了

我們看畢業的億萬富豪

2015中國大學富豪校友排行榜統計對象為1999-2014年福布斯、胡潤全球富豪榜、胡潤中國百富榜、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南方周末中國(內地)人物創富榜和新財富500富人榜等上榜億萬富豪企業家,2003-2014年《公益時報》、福布斯和胡潤中國慈善榜上榜企業家,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捐贈在500萬以上企業家

這些不僅僅是1億的富豪,而是中國很有名氣的富豪,或者在省一級很有名氣的富豪

清華有132位

而武漢理工大學不過4位而已

而武漢理工大學也是211中相對很有名氣的一所

相差幾十倍,更別說其他學校了

很多甚至一個都出不了

清華高於優秀的211學校都是幾十倍

何況高於2本?高於3本?

中國211+985可有100多所

天知道清華畢業成為億萬富豪的概率高於普通人多少倍

幾百倍肯定是有的

你不讀書

我告訴現在有一項統計,關於彩票的

中大獎後的那些悲慘故事

具體數據不記得了,但許多買彩票中大獎後重新變成貧窮的

許多甚至還不如原來的日子

最起碼數字在30%以上

你其實天降橫財,你沒有知識也很難保管

因為因為德不配財

故即使你因為運氣發了大財

許多後來依舊貧困

nba球星也給我們很好的例子

讀書沒有,可以不讀書啊

沒人逼著你讀

PS全世界都知道教育回報率是最高的

下面許多人說讀書不能帶來物質財富,想多了

其實知識可以帶來物質財物

也可以帶來精神財富

今天寫職場的

歷史上早有

啊啊啊啊啊:如何評價劉強東在京東聚餐上,對懷孕的副總的一番話?

(吳)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你這叫田忌賽馬,用不讀書卻混得最好的人去跟讀了書卻混得差的人群比較,然後得出,讀書沒用的結論。

可是目前統治世界的、佔據金字塔頂尖的那些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讀過書的人。

沒讀書賺500萬了不起啦?人家讀了書的有的還當了美國總統。學歷可能不會影響一個聰明人取得成功,但是很可能限制他成功的上限。

我曾經回過一個親友版的,比較溫和:讀完碩士工作穩定但待遇不高,在親朋「掙得真少讀書沒用」的評價面前,如何回答? - 魯西西的回答 - 知乎


」讀書有用「這個事情是一個統計結果,所以你要在跟你做的其他事情完全一樣但是就是讀了不同的書的人排個名,看看是不是有正相關的趨勢。你去跟特定的某個人比,那麼這個結果並不是「讀書有用「想要解釋的。


既然題主提到了開淘寶店,我就來瞎蹭一下熱度。

如果要拿做淘寶開店舉例子的話,多讀書就會有更大的機會月入千萬以上啊。不信你看:

服飾鞋包

手機

大家電

不推崇讀書無用論,也不信奉《我為什麼支持實習生休學》。

你要知道,也許還有這種標題:

《震驚!因為沒有畢業證,居然在大企業遇到了這種事.....》

《不敢相信!面試官居然會問這種問題》

題主說讀書不等於學歷,那麼我就把讀書認為是學習的意思。

學習有沒有意義?嬰兒學會了哭,爬,然後學會了說話,走路。有意義嗎?當然有意義了,因為要溝通嘛。用肢體或者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也感知他人的感受。學習是一個不斷的向溝通進階的一個過程。不外乎是聽說讀寫看。解讀自己獲知的信息,和傳遞自己要表達的信息。如果溝通的滿分制是十分,那麼學習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讓溝通更接近滿分。

哎呀,這話都說得偏題了,裝逼裝得可把我牛逼壞了。

扯回來,作為一個電商從業者。題主,你覺得一個小學畢業的人,完全不讀書,不學習,就能夠開店年收入500W嗎?

不可能!

這概率還不如買彩票。

絕大多數人看到了年收入500W的淘寶店主,但是沒有看到淘寶店主學習的時候。作為一個電商從業者。首先,如果你要開一個淘寶店,那麼你要學會上網吧......怎麼樣,這是不是學習?然後,你開淘寶C店還要淘寶考試呢,雖然吧過關並不難,可是你至少要識字吧。

好了,OK,你可以花錢請人幫你開店。但是開店之後,你要知道你得賣什麼吧......然後你又沒有學習過選品的經驗,你要賣什麼呢,不如就賣巴拉拉小魔仙魔法仗吧。然後你進了一大批貨,上架一年後,一件也沒有賣出去。

後來有人跟你說,不行,你要學會市場分析。於是你重新選品。這時候,因為從業一年,雖然心力交瘁,但是你也學到了不少東西,有人告訴你,喂,你要優化一下寶貝標題,你的為自己的主圖撰寫文案,你要為寶貝建立素材庫,要做詳情頁,你得學會推廣

終於終於,你賣出去一件了,恭喜。明天你就賣兩件,後天你就賣四件。你可開心了......可是第二天你就發現,哇,貨沒發出去,顧客來投訴啦。貨發出去啦,但是丟件啦,顧客來投訴啦。貨終於到了顧客手上,但是破損了,顧客來投訴了。貨完好無損,但是顧客給差評了。

這時,你沉默著翹起了二郎腿......原來我還得研究一下怎麼做售後啊。

嗯,一切都搞定了。寶貝也賣得不錯,你以為可以坐享其成了。

三個月後。

咦,怎麼寶貝越賣越少了。

不對 ,市面上怎麼開始有跟我家這麼像的魔法棒還贈送狼牙棒?

我家的寶貝怎麼越來越走下坡路了?

然後你的店快倒閉的時候,你才知道。哦......原來有一種生命叫做產品周期。原來有一種競爭叫做競品分析。原來一個店鋪是需要主推款和副退款,引流款和利潤款。

哪一個步驟不需要讀書學習呢?

如果你要自己做美工,你要不要學一下photoshop。

如果你要自己做策劃案,不是得鑽研一下廣告法,那些詞可以用,那些不可以用?以及研究一下別人家是怎麼做的,學習學習?

如果你自己要做推廣,是不是得學一下各種花樣引流的方式。

支持實習生休學的咪蒙,是文學碩士。她的身份有專欄作者,媒體編輯。曾經韓寒僅創辦了一期的《獨唱團》咪蒙就在上面發表過文章。而且她以前的單位是南方都市報。咪蒙本人就是讀書的獲益者。她能寫閱讀量10W+100+的文章,是因為她從來沒有停止學習。而咪蒙的商業眼光和自身實力讓她選擇了擁抱了新媒體。眾所周知,新媒體是一個近年來崛起的行業。我理解的廣義新媒體是區別於傳統媒體的一切形式的傳播媒介。以後還會有新新媒體。而往往是咪蒙這種有著商業眼光的人,會主動接納,學習,最新的東西。我相信,咪蒙現在說,休學在她的公司學習做新媒體是很有前途的。

以後呢?沒有什麼行業是絕對經久不衰的。

說回電商。電子商務是搭上互聯網這艘大船的行業。最初給很多人錯覺是做電子商務無門檻,要求低,人人都能做。實際上相對其他行業,電子商務的確對從業者沒有那麼高的學歷要求。但是隨著電子商務的日趨成熟,現在的門檻已經越來越高,越來越專業化。而且很明顯,隨著許多大賣家的入駐,小賣家的生存空間是越來越小的。

這些年,總是看到很多報道討論電子商務是不是搶佔了線下市場之類的。未來的線下是不是會消失之類的。

不會。

按我來說,電子商務的出現或多或少搶佔了一些線下市場。但是,但凡做過線上線下數據大盤分析的,都知道,實際上,百分之九十九的類目,都是線下市場占的比例多。

列舉一下我以前做的類目數據:

電子商務也可以看做一個商品,一個企業,一旦達到飽和之後照樣會面臨瓶頸。

而線下市場受到線上的衝擊,務必會在其他方面下功夫。例如服務,體驗。等線下市場把這些工作做得成熟之後,反而會倒逼線上市場改革。

怎麼改?

擁抱線下。

就如現在實際上很多在線下成熟的企業擁抱線上一樣,未來的從線上發家的企業,有實力的,一定會考慮去做實體店,去做一站式購買,上門服務,無憂售後等等。

你怎麼知道現在有蘇寧易購,國美電器大賣場。未來不會有天貓商城實體店,京東體驗店。

如果不讀書,不學習,怎麼跟上這些變化?怎麼保證自己不會被淘汰在社會發展的路上?

從前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是三年河東三年河西。說不好未來就是三個月河東,三個月河西了。

再來說說在新媒體獲益的一些人。比如說一些網路紅人。靠博出位出名的,曇花一現的,多了去了是吧。這種就是不通過學習的。比如說,一些亮瞎眼的說腦殘話出名的,然後噴人出名的。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這些人不見了。因為這些都是沒有做好準備的,完全是運氣+炒作,後續沒有營養支撐。然後還有一些吧,比如說在豆瓣上寫影評的,比如說在微博上寫星座的。比如說在起點上寫小說的。你慢慢會發現,哎喲,這個電視劇是我以前看過的XX小說改編的。天哪,這個電影的編劇是我以前在XX論壇上見過的紅人。啊,這個上脫口秀的人以前我看過他在微博上發段子唉。

哪一種成功方式不需要學習呢?

別說成功了,哪怕坑蒙拐騙也需要學習啊。你看吧,有時候接到詐騙電話,被電話里的套路唬得一愣一愣的,發現這些騙子布局縝密,毫無破綻啊。

怎麼做到 。

人家寫提前劇本了啊。

有的騙子為了在火車站騙人,把方言都學了呢。

也不知道有這些功夫,干點啥不好。

讀再多書也是屌絲。

俗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屌絲一不小心在書店遇到了一個漂亮的姑娘,然後說,同學,你的書掉了。他就變成了一個......讀了很多書然後有一個有女朋友的屌絲。

讀再多書也是窮游。

後來這個人寫了一本《窮游秘籍》變成了暢銷書,然後他又高高興興的去窮游啦。又寫了一本書叫做《窮游秘籍2.0》。

讀再多書仍處於最底層階級。

好吧,扯太多。首先呢,社會確實存在階級。確實有讀了很多書是仍然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但是,處於最底層階級和讀書讀得多之間,沒有因果關係。

有個知友回答特別好,讀書就是為了消遣。

對啊。

有時候,看場電影,只是看電影而已。不寫影評,不談戀愛。就是想看。

有時候,聽一首歌,只是覺得旋律不錯而已。。

有時候,看一本書,只是想安安靜靜的讀一個故事。

學到什麼,有什麼用,能帶來什麼。真的很重要嗎。

讀書不能直接改變命運。只是多了一種可能。

------------------------------結束了,要來個彩蛋嗎,電子商務的朋友。

數據分析網站(注意,幾乎都是要付費的,但是付費與否要自己斟酌,而且一開始要學著摸索和學習使用,不要盲目付費。有些數據只是簡單的看看,付費並不划算。要慢慢學會少花錢找數據。網站我就不放鏈接了。):

賣家網(能看淘寶網,Amazon,wish,eBay等)

情報魔方(淘寶,可以看行業大盤)

電商情報(淘寶,可以看店鋪數據,還有寶貝排行等)

店偵探(淘寶,主要是可以看一些店鋪數據,競品等。)

看店寶(淘寶,可以看一些寶貝的銷售情況等。)

魔鏡(淘寶、京東、Amazon。)

紫鳥(Amazon)

這裡有一個查排名的軟體: http://www.kehuda.com/

推薦一個關於數據的優質的知乎回答:知乎 - 知乎

我在簡單提供一下自己做數據分析的思路。

好吧,就是那些很俗的套路。

基本分為三大部分。

用戶畫像。市場分析。競品分析。(感覺自己說了廢話。)

最後是總結。

數據分析只是佐證,但不是決定的百分之百要素,切勿太依賴數據。要培養自己的判斷力。

現在是凌晨四點,我到底在幹嘛......

這個回答算是把我欠的數據分析還了吧。


想起了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裡面 柯景騰和沈佳宜的一段對話

私認為 說出這句話的沈佳宜這是她最迷人的時候

出自電影25分35秒

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

還有很久之前 看過的一部日劇 女王的教室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這部劇 有人看 我可以貼一個這段話的視頻地址給你們

對不住大家

分享不了到知乎上面

大家可以去B站 搜 女王的教室

看在我那麼辛勤的截圖

你要不要給我一個贊


你讀十本《于丹論語心得》,一百本《成功學》,一千本《精進,如何成為更厲害的人》,一萬本《有機化學》,也不如讀一本《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之後賺到的錢多。

你要明白,雖然都是底層階級,但有的人收入確實是其他人的3倍、5倍、10倍。不要拿「反正都是底層」來做自我安慰了。


精英階層最喜聞樂見讀書無用論被鼓吹,因為如果底層人民都相信讀書無用,將沒有人跟他們的後代競爭。

他們自己的後代當然是要讀書的。


讀書不能掙錢,這是個笑話。

閨蜜手下的博士生畢業了,去阿普杜拉大學當博士後,這種土豪國用錢砸出來的大學,在裡面只要做研究寫文章就行了,賺的錢比他在新加坡一個正職工作賺的還多。

另一個博士生,畢業就被阿里挖去了,不用你去看面試怎麼談薪水的技巧,對方人力資源的人直接就給了200萬的價碼。

這是個例么?真不是,從美國被挖回來的同學拿到的也是這個價。從國內某著名外企挖去的,從國內某著名私企挖去的,全都是這個價。有人應聘同類不同行公司給開的也是這個價。

這只是年薪,沒有討論手持的股票。

朋友們坐在一起聊天,笑罵:那幫爛人一開口全是不差錢的土財主暴發戶的語氣。

前兩天朋友圈有人發了個招聘,想要朋友們給內推。

我直接截圖上來沒問過朋友,就乾脆把主要信息都刪掉了。

收入還不錯是吧。可是比他早期拉入公司的帶著專利回國的師兄弟們差遠了。早期的人都有股權。

我說讀書有用,總有人跳出來說什麼時代了還拿讀書拿學歷說事。你告訴我什麼時代讀書不重要了?

除去賺錢,讀書還有很多作用。

我喜歡旅行,可是我暈船厲害,基本去不了南極。然而我可以看書,於是我知道那對我就像是個湛藍色的夢。去不了的地方,書本可以帶我去。不能親眼看到的地方,可以通過別人的眼睛去看。

我喜歡電影奇幻森林的這隻熊,於是買了書看它是怎麼被反覆改稿畫出來的,也就知道作者即導演者是多麼的幸福。他一歲的時候就已經是The Jungle Book的粉了,拍完鋼鐵俠終於圓夢自己的童年,懷揣一個夢想,五十年後實現了它!如果他沒有讀jungle book,我喜歡的這隻熊就不能出現在我視野里。如果我沒有讀他的這本書,我不會知道,你微小的夢想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日實現,而很多人會愛上你的夢想。知識的傳遞從來都是一個人手裡到另一個人手裡,而你們互不相識,這不是很微妙么?

我喜歡西遊記,不只因為好看,也因為它代表了我很美好的童年回憶。我想起西遊記,腦海里就全是六小齡童的畫面感,還有那時候小小的坐在電視機前幸福的我。可是沒有東西提醒我,我不會經常回想到那個畫面,但是有一本西遊記的書擺在書櫃里,只要我看到它,就會覺得很幸福。

我對天體物理和量子力學都有興趣,我雖然是理科生,當初上大學物理也是學的痛不欲生。可是這不妨礙我對於這個世界的存在充滿興趣。不妨礙我去聽哈佛和麻省的頂級教授在紀錄片里探討關於天體物理和量子力學的基本知識。我不用費勁的去計算,不用再去記憶公式定理,可是我依然可以興緻勃勃的聽他們用各種淺顯的語言講明白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事。我買了這套書,覺得它講的並不好玩。可是如果沒有這套書,我並不知道該從哪講起,有了它做提綱,我可以講所有我覺得好玩的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給孩子聽。它給了我一條線,在上面我可以放上自己知道的那些知識當枝椏。

我知道原來雍正其實挺迷信,戴笠是蔣介石的鐵杆粉,海明威是蹩腳的間諜,納蘭的滿清第一才子不是浪得虛名。也才知道歷史上留下名號的人竟然那麼多,名垂千古和遺臭萬年的都很有才卻沒有幾個是好下場。

知道原來身為女性可以是橡樹近旁的一株木棉,可以是我們仨中的一場萬里長夢,可以是靈魂一樣平等的簡愛,可以是天上掉下一粒沙形成撒哈拉的三毛。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呢?

除了可以靠它賺錢生存外,還可以靠它去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靠它去理解萬物如何誕生和改變,靠它跟那些我踮著腳也夠不到的人有一場沉默卻愉快的思想交流,靠它手持火把尋找路引,靠它回到過去暢想未來,靠它不停的修正對自己渺小卻堅定的定義。

這世上總有些人,他們的牛逼程度超乎你的想像,你能看到的只有他們的背影,而書能讓你極目遠眺時看的到他們發出的與眾不同的光,讓你偶爾能在雲端如夢一場與之同行。

我們都是庸俗凡人,這世上的凡人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無關緊要,點滴塵埃。

可身為凡人的我們,至少要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前人有多麼的高山仰止。雖然無法觸天碰地比肩前人,可至少不會夜郎自大。清楚的知道在這世間的自己是什麼樣子,也知道這世間是什麼樣子。

讀書,讓你知道你到底有多無知,讀的越多越覺得自己渺小懵懂如同幼兒蹣跚不堪一擊。

可讀書,卻又讓你覺得自己如同巨人一般無比強大,因為有無數的人在你身前身後,他們的思想散發著溫暖和煦的光芒,替你照亮遠方的路。

……………

這個回答火的莫名其妙。寫這個回答是在寫完不讀985211會失去什麼那個回答之後,因為有人在那裡說讀書沒用,我有點怒,所以寫到這個的時候,措辭比較尖銳,隨便看看就行了。

讀書對我就是一個尋常愛好,同我其他的愛好相比,也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打發時間獲得愉悅的手段。對於讀書和賺錢的觀點,我從來沒有改變過,一直認為這是底層最容易的一條路。

我知道幾個讀書不好但是家中條件中產的小孩子,他們的出路都很不錯。或者說,相當不錯。是不是人人都要走讀書這條路,我覺得真不是,有些人不需要走,也挺好的,對他們來說路真的很多,不需要擠獨木橋,過的也很好。但如果家裡不是這樣的條件,那麼放棄讀書這條路的時候最好仔細想一想,因為能給你走的路真的不多,你能放棄的路也真的不多。

幾年前剛有新聞吵著說要廢除高考英語的時候,我在學校論壇跟一個師弟因為這個吵起來了。他說,高考考這個有什麼用?我說,那你是打算以後自己的小孩子不學英文么?他說,學不學和考不考沒關係吧,我高中英文就過四六級了,我真不覺得高考有考這個的必要,大學有學這個的必要。我說,我們這樣學校畢業的人,沒有一個會說英語沒用,讓自己小孩不學。相反我們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請老師和外教。可其他人呢?那些父母見識不夠的人,他們的小孩子怎麼辦?

大致是這樣的一段對話。

說錢不重要的,基本是不缺錢的。你明白么?

我一直說,讀書很重要,不是因為我覺得它就是唯一的出路,是最好的出路等等。正相反,我身邊很多人用他們的切身經歷告訴我,成功的路有很多。

我一直說,讀書很重要,是希望身處底層的小孩子不要被讀書無用論誤導而放棄了他們最容易走出來的一條路。因為有些機會一旦錯過了,是沒有回頭路走的。


你不讀書你也一樣窮,還會問出這種XX問題,所以還是讀書好,起碼知道羞恥


大多數人,打再多遊戲也是屌絲、仍在窮游、仍處於最底層階級,請告訴我打遊戲有什麼意義?

大多數人,看再多電影也是屌絲、仍在窮游、仍處於最底層階級,請告訴我看電影有什麼意義?

讀書的意義就在於,它能讓喜歡讀書的人感到開心。

喜歡打遊戲便打遊戲;喜歡看電影便看電影;喜歡讀書那麼就去讀書。


我覺得費解的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對待讀書的態度居然這麼功利?

讀書是為了加薪升職,泡大波妹,成為人生贏家?

這不科學啊。

你看電影是為了發財致富么?

你聽首歌是為了升職加薪么?

你打LOL是為了戀愛泡妞么?

為什麼一提到讀書,大家的視角就變成了:

黑黑黑,讀書究竟能不能賺錢啊?

讀書難道不是和看電影追劇聽歌打遊戲刷知乎一樣,是因為做這件事能帶來快樂嘛。

還是說,在絕大多數人眼中,讀書是一種苦行僧一般的修行,需要靠著頑強的意志力逼自己去讀,而這個意志力的來源居然是讀書可以升官發財?

那我覺得你一定是讀了假書。

比如這套。

為什麼是假書呢?

因為這本書不是用來讀的。

是用來做的(大霧!)。

於我而言,讀書是滿足我好奇心的重要方式。

是什麼?

為什麼?

我想知道!

這是貫穿人類文明的兩個問號和一個嘆號。

一隻貓不會問天為什麼是藍的。

人可以。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你許多的好奇能夠得到整個文明的應答。

或許有一隻貓會提出為什麼啪啪啪會那麼爽之類的問題。

真可惜,沒有另一隻貓能夠回答它——

除了讓它再爽一次。

人類何其幸運,當書籍能夠成為人類進步的階梯。

前人創造了那麼多知識,積累了那麼多知識,它們隱藏在書本的字裡行間,而我們每個人都飢腸轆轆。

多知道一點,總是好的。

哪怕遺忘,我也知道過。

好奇害死貓。

但是好奇成就人。

而書本所能滿足的好奇,還不遠遠不僅限於知識,還有故事。

我想要一場星際旅行,手裡攥著一把小李飛刀,面對來自霍格沃茨的吟唱,一起對抗中土世界的巨龍。

親愛的,你可以成為所有人。

只要你一頭扎進書里,你就能進入一個奇妙的世界,成為屠龍的勇士,或者自身成為巨龍。

這難道還不夠刺激么?

我一直以為,滿足好奇的慾望,應該是人之大欲。

很抱歉,對於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人而言,這個問題就是個大寫的NO。

他們的慾望也許僅限於食慾、性慾、豪車、名表……

這並不可悲。

只是可惜。

做愛的高潮只有幾秒鐘,接著等待你的是漫長的賢者時間。

吃飯吃到飽腹,再吃也就倒了胃口。

豪車和名表,盯著看,也看不出高潮。

然而一個人讀書,可以輕輕鬆鬆讀過一個通宵。

我不贊成熬夜看書,只是論證一點:

讀書帶來的快樂,可以無窮無盡。

你問我,讀了書,還是一個屌絲,有什麼意義?

因為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呀。


1. 讀書和世俗掙錢並沒有關係必然

讀書不應該有什麼目的,讀書的目的就是讀書,就是獲取信息,進而進化「我」對所有一切的認識。獲取信息當然和你在世俗生活中賺很多錢,泡到很多美女沒有直接關係,讀書的終極快樂在於讀書本身,而不是讀書後有什麼好處。如果讀書本身對你來說感受不到快樂,非要賺到錢才快樂,那我勸你就別讀書了,讀再多也混不到你說的「高層」上去。

2. 讀書對世俗掙錢還是有正向影響

世俗掙錢本身是一種綜合的生存技能,和天生的性格、兒時的成長環境、家庭背景、創業機遇等都息息相關,絕不是讀書能決定的。但從周邊樣本來說,讀書至少不至於讓你收入更差。當代優秀的年輕創業者,以及年輕投資人,一大半都是熱愛閱讀的,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斷,這就非常好。我記得知乎上有個問題叫「知乎上真有那麼多年紀輕輕就能做生意年入百萬的人嗎?」。我可以回答說:很多喜歡閱讀的同學拿工資都年入百萬以上了,都不需要做生意。這算是一個小證明吧。但你說讀書就一定能年入百萬嗎?那肯定是搞笑。讀書本質上和打遊戲、玩體育一樣,都是個人興趣,你說你業餘打遊戲、玩體育一定能賺很多錢嗎?不過,起碼讀書和打遊戲比,不至於對賺錢有負效應,那就不錯了

3. 嚮往世俗掙錢就應該專註於掙錢本身

做任何一件事情,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其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事情,繞彎是毫無意義的,要走就要走直線。我記得知乎還有個問題,說「打德州撲克對做投資有什麼好處」,類似這種問題就是在搞笑,因為做投資要做好必須是專註於投資本身,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同樣的時間,我100%用來做這些事情,你分出50%去打撲克,你必然比不過我。再打個比方,問「學好了做菜為什麼還是泡不到妹子」,你說你既然這麼想泡妹子,就應該去PUA去,學什麼做菜?繞這麼大個彎幹嘛呢,越繞彎效果越差。但你要問問自己,做菜本身是否就沒有快樂,泡個妹子是否真的有你以為的那麼快樂。目的性太強的人生過得挺累的。


能上圖堅決不嗶嗶(一圖流帶走):

我已經回答了很多『反智論』、『讀書無用論』的問題,我每次都有新的回答方式,我覺得對沒讀什麼書的人講什麼『倖存者偏差』、『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些,實在是不對口,效果too bad...

那你不讀書,那麼多時間幹啥去了?

是在看片么?那看片也是有等級的,不讀書能有好的體驗么?

賤賤:應該怎樣看待男朋友電腦里上千部A片?

不看片的話,玩遊戲么?那我從遊戲講講吧:

先以DOTA(war3)這種競技類的說一下

不讀書,你的區間是49-79,可能是49,也可能是79...

讀書你就當作綠字(加屬性)啊,現在變成了55-85,可能是55,也可能是85...

難道你非要說這個出了裝也會打出55,不如不出裝的79?顯然你不會這麼2嘛,畢竟遊戲從來不騙人,你都懂的...

最後,你看,雖然你也有成長(49-79變成了78-108),但是通過學習,你綠字都有131呢,也就是你不讀書無論如何都達不到的高度...

說完了競技類,我再說養成類的吧:

毒奶粉DNF(傳奇、MU、WOW可類比)

稀有裝和高級裝只差10%都不到的屬性,價格缺差了十倍,這看起來很不科學,但這和學習一樣,

①為了提升那麼一點點的屬性,是N倍的付出;

②這裡一點屬性,那裡一點屬性,最後差距很大;

有很多東西,機遇比啥都重要,學習,工作都是一樣;一個好的機遇,足以成就很多事情...

永遠不要忽略努力的重要性,就算你臉黑,你也要好好學習,只要肯肝,臉黑的你一樣可以達到不俗的成就,殊途同歸!

最後,點背不要怨社會,有些人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有些人來的晚,沒趕上紅利;

這都過去了,你只有把握住當下,爭取抓住下次的機會,不要永遠在懊悔中度過餘生...

目錄&>&> 賤賤『分類』合集

專欄&>&>『研』『組』『文』


就像看再多AV也提高不了影視審美,只是在調戲荷爾蒙罷了。

讀書必須優中選優的,選擇的重要性完全不輸讀書本身。

哪怕讀再多:

「 魔族就是有魔性,神族就是有神性,帥帥帥美美美一言不合就開打,劇情看似天馬行空實則牽強附會」 的類AV網路小說也熏陶不了情操提升不了審美。人的一生耗光都趕不上它們生產的速度,還不如精讀兩遍《紅樓夢》或者《聊齋志異》。

哪怕讀再多:

「我有一個朋友……」 的咪蒙類毒雞湯或者所謂「羅輯思維」也鍛煉不了真正的邏輯思維。不如好好先讀一遍《高等數學》,再深耕一次《數學分析》,兩本鍛煉邏輯思維綽綽有餘了。不行的話《複變函數》走起來,《電動力學》算一算。說真的,對於數學系或物理系本科而言,四年大概也就對應不到20本專業書。

爛書哪怕讀到海枯石爛也改變不了審美和邏輯性,只是空誤了時間罷了。就像看AV再多也提高不了影視審美,因為只是在刺激荷爾蒙罷了。而真正的好書對人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升簡直是核爆級的,一兩本改變世界觀提升整體思考和決策效率的大把。這些能力真正提升後,還找不到好工作養不活家人?這個年代綜合能力強的人才只怕太少,CEO們八抬大轎哄搶都不嫌過分。

PS,如果你想隨便讀些真正的好書,送你一份書單,這20本書足夠刷一遍世界觀了。

它們是自洽的,但並非所有值得深挖的領域只選取一本,因為還考慮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相信它們能夠構建一個新的世界觀,或者說構建新世界觀的主要框架。正如知道所有省份之間的高速公路以後,本質上是算了解中國的框架了,接下來可以再深度漫遊國道、省道甚至於鄉間小路。其中最廣泛的梗概漫遊應該是值得先做的,大概就是這20本組成的書單。書單其實覆蓋了少數骨幹節點的深度教材,建議閱讀方式是讀到膩了就爽快地換另一本看,然後到合適的時候興趣來了再繼續接著讀完上次中斷的書。Have fun~

1,《自由選擇》by 米爾頓 弗里德曼

了解亞當斯密以來社會運作的經濟邏輯

2,《金融的邏輯》by 陳志武

金融對現代社會無論如何太重要無法繞開。一個基本的對金融對國家和社會意義的普及。

3,《CFA註冊金融分析師考試中文手冊》by 金程教育

有了上述兩本做基礎可以開始深挖了。CFA幾乎是最好的經濟金融定量入門讀物,因為它是教材所以一次性把學界公認最重要的成熟理論總結並強化。

4,《知識分子與社會》by 托馬斯 索維爾

美國著名高級知識分子(黑人),但是種族觀非常正確。有助於梳理一個精英對社會的認知和定位。

5,《想像的共同體》by 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

知道現在文化概念的分布以及對社會的意義

6,《越軌—— 人為什麼幹壞事》by 亞歷克斯 梯爾

了解人性

7,《沐猿而冠》輝格

社會現象的人性理解

8,《美德的起源》by 馬特 里德利

追加一本人性

9,《進化心理學》by 大衛 巴斯

從基因角度理解人性

10,《失落的一代》by 潘鳴嘯

了解我們父母的年代,進而了解社會當下

11,《改革的邏輯》by 周其仁

知道中國正在轉型的哪個階段

12,《公司法》by 全國人大

讀一讀會發現1,不難理解 2,權力制衡

13,《悖論研究》by 陳波

理清邏輯悖論,強化理解社會的邏輯工具

14,《理性樂觀派》by 馬特 里德利

非常好的擊破陰謀論的書

15,《合作的進化》by 羅伯特 阿克塞爾羅德

社會本質上註定在發展

16,《大而不倒》by 加里 斯特恩

但是系統性的風險依舊需要克服

17,《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by 弗朗西斯 福山

最終社會會趨於動態平衡,同質性的循環,但不斷豐富

18,《貧窮的本質》by 阿比吉特 班納吉

必須繞開貧窮陷阱,我們有辦法去設定好的制度

19,《數學橋》by 史蒂芬 休森

掌握一點有益的數學工具方便學習任何定量的學科

20,《最小派》 (未完成)

為年輕人準備的世界觀察整體解決方案

知識創造樂趣,你是你的大學 http://www.wanmen.org


鑒於這是「XX是否有用」的月經帖,那我專門歪樓來宣傳倫理學的功利主義。

「讀書是否有用」本身就帶有一種功利主義的意味,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談論「XX是否有用」時一般指的是「效用」或功利(utility),這屬於功利主義範疇,而不同的功利主義對「功利」的理解和定義不同,亦即對價值的理解不同。因而擁有不同的價值觀念之人對「有用」或「效用」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

因而此題目下必然會引起極大爭議而淪為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的場域。當然最終爭論結束時我們還是可以得出一個極為模糊的「讀書如何有用」的「共識」加總到我們自身的認知體系當中進行迭代。

功利主義的主要特點是「每個人所實施的行為或所遵循的道德規則應該為每一個相關者帶來最大的好處(或幸福)」,據此我們可以將功利主義分為行為功利主義和規則功利主義兩種。(功利主義理論家族極為複雜,古典功利主義是由邊沁和密爾創建的,主要包括享樂主義和效用最大化的行動原則;當代的功利主義理論則比較鬆散,有趣向滿足功利主義、規則功利主義、人格分離性與分配的功利主義和多元主義的功利主義的劃分)

行為功利主義者認為每個人都應該使自己的行為為其影響到的每一個人帶來最大的好處,他們認為每種境遇和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無法為行為制定任何規則。因此每個人都必須估量自己所處的境遇,認清何種行為可以為自己和他人帶來最大的好處和最小程度的壞處。即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否正義或道德。

對行為功利主義的批評:難以估計給別人帶來的後果;每次都要重新計算效用,不太具備可行性,而當他們按照既定的經驗行事時,就已經形成規則而脫離了行為功利主義的範疇而成為規則功利主義者;要求每個人都自己估量,對無經驗或年輕人不符合,他們往往缺乏判斷力。

而規則功利主義則是為了克服行為功利主義而生的,認為每個人都應當遵循給相關者帶來最大好處的規則。即叢經驗和謹慎的推理出發,建立起一系列功利主義的規則。

對功利主義者的批評:難以計算行為的後果或好處,任何規則都有例外,而一旦產生需要具體分析的特例,就會變成行為功利主義。功利最大化的原則要求過高,功利主義難以定義和量化,對功利的計算太過複雜而無法指導實踐,即使我們了解自己的利益,卻無法判斷哪些後果對他人有好處,而對他人利益的不了解會導致我們無法行動;

而當代逐漸復興的美德(Virtue)倫理學則認為功利主義和義務論這些以行動為中心的倫理學具有極大的缺陷,他們更關注作為行動者的主體,認為前兩者忽略了友誼、家庭和共同體等之間的重要人際關係;忽視了道德培養的維度,比如道德教育、善的觀念、道德智慧和品格和道德情感等;以行動為中心的倫理模型是起源於基督教的法律主義的,過於注重何為正確的行為規則體系,明顯不適合當今時代。

功利主義雖然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與現實普遍意義,但是它們也具有不少局限性:

過於強調目的來證明手段的正當性(即由產生最大好處的結果正義推出程序正義),這會與日常道德相抵觸,而且忽略了人作為獨立的道德個體的分離特性,可能會出現對大多數人有利(道德)而對少數人沒好處的情況(比如電車難題)。而有人則認為人不應該被當作手段(使功利最大化),而是應當被視為目的(義務論者)。

因而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為「讀書有用」辯護是困難的,因為讀書的好處可能難以判斷量化,而只有個體才最了解自己的利益,讀書可能對我們自己很有用,卻無法判斷讀書對他人會產生什麼好處。

由於只有題主自己才有資格判斷讀書對本人有什麼好處,因而我傾向於認可題主的觀點,讀書沒好處,建議題主你最好不要浪費時間讀書了。


推薦閱讀:

高利率的P2P平台是不是就一定風險高?什麼範圍的利率是最穩健的?
怎樣評價力哥說理財節目內容的專業性?
2016年p2p理財還能作為投資理財的選擇嗎?
做信託的理財師工作中有哪些事情是比較讓人覺得麻煩?
如何看待月入3000 一年也能買房買車的理財廣告?

TAG:電子商務 | 生活 | 教育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