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上)》?
這個印度電影因為被國內引進公映了,所以在營銷上也花心思了。這個問題下好幾個回答都是水軍在營銷,我就不點名了。
先說結論,國內公映版有一種精緻的網大感。如果這是印度阿凡達,愛奇藝上好多中國未來的卡梅隆。
各種背景都有人說到了,我補充一點吧。本片2015年7月份在印度公映,電影結尾預告了2016年在印度上映本片下。但詭異的是,國內幾個主流電影網站上都只顯示了大陸公映版129分鐘,實際上本片時長159分鐘。
時光網
貓眼電影
豆瓣
IMDb
國內被刪除的30分鐘,並不全是大家想像中的歌舞場面,還有各種開場背景介紹、人物塑造、情感推進、場景過渡等等,總之刪減思路非常飄忽,不成體系,基本目的就是為了縮減時長,便於增加排片。
我個人對這種行為非常鄙視。電影在不同地區發行時,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文化和喜好發行不同版本,但這種事情要麼片方親自來干,要麼在導演或製片人許可情況下,請專業人士來干,別像現在這樣,弄的上氣不接下氣,劇情都蹦噠著往前趕,刀口的聲音都是斷的。
而且!「印度電影唱歌跳舞」是我父母那輩就知道的特色,你把歌舞場景全刪了,我還看什麼啊?!
印度電影里的歌舞場景是有敘事功能的,刪減了大部分歌舞場面後,導致人物和敘事都是斷裂的,蹦噠的,上氣不接下氣的。比方說男主角第一次和女主角調情段落,那是一大段典型的印度歌舞場景,國內剪刀一揮全剪掉了,前面兩人還互相砍呢,下一個鏡頭女主角就趴男主角身上了……電影院里的觀眾全都一臉懵逼,懂點行情的知道這兒被剪了歌舞,不懂行情的還以為是一段香艷刺激鏡頭被剪了呢……這一段歌舞是有敘事功能的,之前的諸多刺青伏筆在這裡全都有交代。女主角是如何發現自我,男主角是如何一見鍾情,這麼多劇情和人物塑造一剪刀下去全沒了。女主角好點,起碼變美了,男主角好慘,一個心思細膩的撩妹高手被生生剪成了直男癌……
當然,原版故事也是很任性的。下半段就忽然開始大閃回講50年前的事兒了……基本上是把倆故事塞一個電影里了。
基本被保留的那些戰爭場面,並不是印度電影里最有特色的東西。戰爭片愛好者看那些場景都是在冷笑好嘛!相比之下,被刪減的歌舞場面才是本片精髓啊……各種好看,就算聽歌都很享受的。印度人拍歌舞就像中國人拍武俠一樣,都是獨一份的,既然都引進了,你把咖喱全去了,剩下的那點東西就沒特色了。
最後,國語配音有好有壞,祖母那個角色到最後東北口音都出來了,得是有多趕?
————2017年8月補充————
看完《下》了……印度人的思路果然飄忽啊……這個上下兩部電影,其實按照正常思路,應該是一個三部曲系列,就是正傳、前傳、續集的思路……
國內類似的片都快被罵出翔了,巴霍巴利這種腦殘級意淫大片居然被捧上了天
你就說特效吧,這種水平的能跟《長城》比?
我承認這部國產片是大爛片,可要拿歌舞水平比較,巴霍巴利或許還能略勝一籌,這個年代這種五毛級特效還好意思拿出來吹捧?乃們眼睛是長在後腦勺上了嗎?
你再說情節吧,這種拖沓的情節,浮誇的劇情,意淫的表達。雖然《長城》這種史詩級爛片讓人不忍直視吧,但好歹情節邏輯清晰,銜接恰當呀。而巴霍巴利。。。對不起,我欠老謀子一張電影票。
你再說動作吧,長城再爛,好歹動作還算比較酷眩,好歹在強調個人武力的同時,不忘附加客觀條件
好歹這些防禦工事還是可以的
最起碼這種叫饕餮的怪物出場的時候還是比較震撼的
起碼被饕餮瘋狂啃食的鶴軍讓人感覺正義的一方並非一直都有主角光環
起碼這些被撈上來的鶴軍女兵固定環上的斑斑血跡,讓你感受到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要流血犧牲的。
而巴霍巴利呢,王子們不是摔著兩把銀槍用各種裝逼級姿勢屠殺敵軍
就是直接架著齒輪聯動鐮刀割草一般收割人頭
要不就是印度飛毯火燒七軍
既然是神話電影,物理定律不是不能違反,但起碼得尊重觀眾的智商吧。這種侮辱藐視物理定律的花式虐(zhuang)打(bi),讓人懷疑牛頓的棺材板還能不能壓得住。
而那些蠻族那些反派,簡直就是一群智商為無下限的存在,他們出現在電影里的唯一意義就是證明主角有多麼神勇。反正主角在裝逼式炫酷的渲染下一登場,我閉著眼睛也知道這貨一定能跟開了無雙技一般吊打對手,而且是花式吊打,蹂躪+玩弄式吊打,而且自身還不用損失武力值,一丁點揪心和懸念都沒有。
抗日神劇里的手撕鬼子也沒這麼流弊。
總感覺印度片這兩年在國內被捧的有點離譜,我不是說印度的電影不優秀,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以寶萊塢為最,不過巴霍巴利不是寶萊塢的片子)真的值得反覆欣賞。可乃們無論是捧是吹也得按照基本法呀,這些如果放在中國都絕對爛大街遭人唾棄的所謂大片,乃們這麼腦殘式的捧,不嫌噁心嗎?凡是吹水的,乃們自己掰掰手指頭算算乃們才看過幾部印度電影?
你要想毀掉一件東西,最好的辦法,一個是踩在腳底,一個是捧上神壇
不過就像你第一口吃印度美食會各種讚不絕口甚至樂不思蜀,但讓你連續吃一個月你絕對會噁心一樣。或許等再過幾年,這股印吹的歪風就能自己消退下去
對了,爛番茄上長城跟在豆瓣上一樣都快被噴出翔了,但影評人好歹都是一水的歐美觀眾。好歹他們是看過本劇才下的論斷
當年的南京南京評分很高,下面同樣都是歐美的影評人做的評價
國片再爛吧,好歹有熱度的都有國外觀眾去評論,是好是爛還算比較客觀
而巴霍巴利,評分出奇的高,上部86分,下部居然是滿分
再看這影評的名字。。。。
尼瑪一水的印度名字。。。
我就服阿三這自吹自擂的姿勢
個人比較欣賞的印度史詩電影是《帝國雙璧》,大場面很震撼,打鬥動作不浮誇,愛恨情仇也恰到好處,歌舞華麗卻不突兀,而且結尾也足夠虐心,最起碼讓人看著舒服
-----------------------------------------------------------------------
結尾處說幾句題外話。
需要指出一點,印度電影不光有印地語為主的寶萊塢,還有寶萊塢之外的南印度電影,比如以泰米爾語為主的考萊塢Kollywood,以泰盧固語為主的托萊塢Tollywood, 還有以馬拉雅姆語為主的莫萊塢Mollywood。巴霍巴利王就出品自托萊塢。而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很多印度開掛電影,比如《雄獅》, 《機器人之戀》,包括那部智商感人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都是南印度電影的傑作。
比如這樣
這樣
還有這樣
更有這樣
而老實說,印度電影的精品還是要看寶萊塢,目前被國內影迷津津樂道的影星和佳作,比如三汗,比如PK,三傻,摔跤吧爸爸,都是出自寶萊塢。最起碼,寶萊塢的作品,情節是比較吸引人比較能賺人歡笑與眼淚的,沒有南印度電影那種一言不合就開外掛,讓觀眾們看著尷尬不已的橋段。
有趣的是,這回不少力捧巴霍巴利的印度國內觀眾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來自南印度,而印度的IT業中心班加羅爾就是在南印度,這一地區也是全印度向歐美輸送IT業精英的主要窗口,可以說南印度是歐美印僑的主要來源。這回你們看到在爛番茄和IMDb上瘋狂為該劇刷分的,應該以這些南印度人為最多,這恐怕也是摔跤吧爸爸上映時都沒見印度人這麼瘋狂熱捧。
要知道,無論三傻,PK,摔跤吧爸爸在影評網站上都有一大票終身的海外影迷在捧場,屬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那種,根本無需印度影迷親自上陣去賺吆喝。而此次印度影迷這麼賣力的宣傳,刷分,恐怕多少有點為印度電影長期被寶萊塢強勢佔據,幾乎把整個印度電影產業給代表了的情況有所不滿,而意欲為整個南印度電影打入國際市場捧捧場正正名。這恐怕也是摔跤吧爸爸上映時都沒見印度人這麼瘋狂熱捧,而巴霍巴利上映時他們卻瘋狂的自吹自擂的原因吧。南印度電影實在太需要一次證明自己不遜於寶萊塢的機會了。但這回,唉,那種南印度式的開掛,真的很難征服普羅大眾
會有這個答案,主要是因為我在昨晚接到了一條私信。
以我的英語水平竟然能和一位印度朋友幾乎無障礙的溝通,我自己都蠻驚訝的。
那麼接下來,還是進入正題。
事實上呢,我相信大部分國人無論是去電影院,還是在家看盜版,看偷跑,看槍版,都是不會首選印度電影的。即使是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引入中國時,也多虧了國內發行方的出色營銷,再加上同檔期同行襯托的好,才讓這部質量出色的電影免遭遺珠之憾。
而巴霍巴利王就沒這種待遇了,發行方的營銷幾乎為零,讓這部電影幾乎沒有在國內引起關注。很多人是有所耳聞卻沒有實際的觀賞過,而更多的人恐怕是連聽都沒聽過,也正因如此,巴霍巴利王在國內的票房只有區區749萬,而他的製作成本高達17億5千萬盧比,不必四捨五入,換算過來是1.7億人民幣,這也讓這部電影雄踞印度電影製作成本最高的寶座一年之久,他的記錄直到一年以後才被打破,至於打破這個記錄的電影......是他的續集......
我想你們可以想像這部電影的特效水平了。
當然,不得不承認,我也只是聽說過沒看過的人里的一員。
事實上,巴霍巴利王(上)的特效製作,還是流傳挺廣的。
印度動作片一直以來都不是很受國內觀眾的喜歡,畢竟中國觀眾是不太喜歡歌舞和過分開掛的,很巧,我也是,所以一般來說,我個人不會選擇印度的動作片來看,不過既然承蒙印度朋友看得起,那看一看也無傷大雅不是么。
那麼我們從影片的故事開始講起吧。
首先《巴霍巴利王》系列講述的故事是基於印度教神話的,關於印度教神話,最有名的當屬兩部史詩
《羅摩衍那》和
《摩柯婆羅多》
配圖似乎哪裡不對......
關於《羅摩衍那》和《摩柯婆羅多》,這裡就不再詳細介紹了,有興趣的話請自行查閱相關資料。
事實上,《巴霍巴利王》想講述的,也是一部類似於以上兩者的史詩,只不過這部史詩是完全原創的,基於印度教傳統的神話。
故事講述上,《巴霍巴利王》用了很少見的插敘的手法,《開端》里,前半部分是主角的故事,後半部分則是主角他父親的故事,到了續集《終結》里,又接著《開端》,先講父親的故事,最後再講回主角的故事,至於故事的主體,是堪稱亘古不變的經典題材:王子復仇,這是主角在做的事,至於主角父親,自然是前代恩怨以及其他的什麼。
也正因為這本質是一部神話片,所以關於主角開掛的事,你們一定要理解,開頭十五分鐘,就已經交代了主角受了濕婆保佑......
至於供奉的濕婆神雕像為啥是那個形狀.....那是因為印度教教義里濕婆兼任了破壞神與繁殖之神。
沒錯,繁殖......所以那個雕像就是濕婆神的象徵......
作為印度教三大神祇之一,濕婆的保佑當然是非常的強力,所以主角的各種開掛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這是神佑。
事實上,《巴霍巴利王》完全可以理解成寶萊塢的主旋律片,是一次印度人對全世界的文化輸出的嘗試,所以整部電影的服裝和文化設計都極為考究,女主角也是真的好看。
也正因如此,印度花了相當大的價格來製作特效,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看到並且接受自己國家的文化,雖然有些地方的特效製作確實差強人意,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特效是非常的可圈可點的。
另外,這部電影的戰爭戲確實很好看。
大場面和許多想像力很強的戰爭機械,以及精美的道具和服設,都是能為電影加分的點。
另外,戰爭部分的配樂個人也蠻喜歡的。
個人評價的話8.5/10,服裝設計和道具設計十分考究,大場面拍的蠻精彩的,但是有些非必要的歌舞個人不太喜歡,另外有一部分特效確實做的粗糙了些。當然,這是一部十足的娛樂片,所以想看《三傻大鬧寶萊塢》或者《摔跤吧,爸爸》那種可以反應社會問題的電影的,還是算了,不過要是想了解一下印度的文化,那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但不得不說,事實上我覺得與其拍這種原創劇本,倒不如用同樣的投資拍一下《羅摩衍那》,流傳千年的《羅摩衍那》的故事,我個人覺得是比這個劇本精彩的。
事實上,我也明白,印度朋友之所以邀請我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看到並且了解這部電影,向更多人宣揚一下自己的傳統文化,事實上跟大家去外國網站刷《戰狼》的高分差不多,為了這位朋友對自己國家和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的熱愛,我覺得這篇文章還是值得一寫的。
@Pranay Actually,I know why you want me to write how the movie is.I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Indian culture since I read Ramayana.The movie is a good way to cultural output.I think it could make more chinese know Indian culture.
I am sorry about my English isn"t very good.
印度電影在世界影壇獨樹一幟,一直以來,以其各種開掛的情節和一言不合就跳舞的風格聞名全球,也因此成為了各國網友的調侃對象。
但是寶萊塢電影,作為文明古國的電影產業,在國際影壇,也有其不俗的實力,近年來無論是無論《三傻》《我的個神啊》等文化底蘊佳作,還是《新年行動》《幻影車神》這些商業大片,均是水準上乘之作。當我們換一種視角去審視印度電影中的開掛情節,去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也許會以更加包容的心態去對待這些看似不合道理的情節。對文化差異的理解,會讓我們在欣賞電影時,有更多的會心一笑。《巴霍巴利王:開端》作為印度開創性的電影,向我們展示了印度電影不弱的特效水準。影片中有大量戰爭、動作場面,恢弘大氣,氣勢逼人,電影不僅把大漠黃天的場景做得震天撼地,也能夠把瀑布水簾做得唯美唯真,讓人既感受到了血性噴濺,也能感受到陰柔之美。從壯麗的瀑布景觀到巴霍巴利王國的整體呈現,再到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都堪稱完美。同時作為史詩電影,元素充足、風格莊重、表現形式活潑,有宗教傳說,有宮廷鬥爭,有民間風情,有純真愛情,有復仇看點,以親情、愛情、家國情等情感為驅動,影片高潮戲份騰挪跌宕,環環相扣。雖然這部史詩級大片票房口碑一路走高,但是電影本身還是不可免俗的出現了一些我們熟悉的套路。影片一開始即開掛,主人公一路開掛,各種違背地心引力,飛挪騰移,翻越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山。後來進入宮廷後仍然是延續了超級英雄的作風,施瓦杜能單槍匹馬,夜闖皇宮救人,而不用召集任何幫手;更可以一人單挑幾十人,而不落下風,且能手刃敵人;然後在徒手攀岩時,能作出各種超越人類體能極限的動作。
影片最後的戰爭場面恢弘壯大,但其中的許多細節仍讓人目瞪口呆。比如遮天蔽日的紅布,比如自動轉輪殺人戰車,比如主人公一人殺了數萬人後身上一滴血都沒有。雖然開掛的情節有些雷人,但是從印度文化的角度來分析,一切彷彿就都說得通了。影片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部大寫的「哈姆雷特式的王子復仇記」——身為國王的父親遭遇叛亂被殺,母親被囚,自己淪落民間,25年後,受到血脈中根植的復仇救母信念的感召,他征服高山踏上探險征程,在遇到夢中情人的同時,也成功解救出母親,面對即將到來的王位之戰,民眾終於異口同聲的叫出內心深埋的那個名字:巴霍巴利……宏大的故事,將影片分為上下兩部,但就《巴霍巴利王:開端》而言,完全自成一個獨立故事,甚至在這個影片中,還被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浪漫綺麗的個人成長史,以及後半部分充滿暴力與宏大戰爭場面的帝國風雲往事。印度歷史上並不真的存在「巴霍巴利王」,影片的劇本其實更加接近的是《摩訶婆羅多》的續章《訶利世系》中黑天(Krishna)(又譯為「奎師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殘暴的國王堪薩(Kansa)王統治著秣菟羅城。有人告訴他,他將被自己的堂妹提婆吉(Devaki)的兒子殺死。剛殺王驚懼萬分,為了保全自己,他抱著寧可錯殺也不放過的心態,決定殺害提婆吉的所有孩子。黑天是第8個兒子,當他誕生時,牧民難陀夫婦也生了一個女兒。提婆吉的丈夫婆藪提婆(Vasudeva)用黑天換來了難陀的女兒,結果這個無辜的女嬰代替黑天慘遭殺害,黑天則成為難陀夫婦的養子。他幼年頑皮出眾,屢行神跡,滅除惡魔。最後,黑天回到秣菟羅殺死了昏君,建宮廷於德瓦勒格,娶魯格米尼公主和其他婦女為妻。因此,電影里很多在我們眼裡是開掛、不符合物理、缺乏邏輯的行為都可以解釋的通了。人物的一舉一動,在背後其實都是有著神意的命中注定。一開始的捨命托嬰、爬上懸崖,到後面的隻身救母、戰場奇謀,這些背後都是古印度梵文史詩的別樣改編。我們不會要求后羿射日女媧補天要符合物理定律,《巴霍巴利王:開端》也應當被平等的被視作一部神話改編電影。於是,了解電影中的宗教背景就成了深層理解它的關鍵。男主為養母舉起了林伽石雕,不僅是為了展示他超出常人的力量,更表明他是神靈下凡到人間的一個分身。再加上男主名為Shiva,和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濕婆(Shiva)同名,這其中的暗示意味連印度小學生都能看透。林伽(梵語:?????? li?ga?),在梵語里是「標誌」的意思,象徵古印度吠陀宗教、印度教神祇濕婆,是寺廟裡膜拜濕婆的標誌。雖然印度教盛行擬人化的物神崇拜((英文)murtis),反對偶像崇拜的派別亦接受代表神明的抽象之物,例如林伽。林伽呈勃起狀,以約尼為底座,約尼是女性生殖器像,象徵濕婆的妻子。這種配合的含義是:陰陽二性永遠不離,陰陽交合即萬物的總體。信徒用鮮花、清水、青草、水果、樹葉和干米供奉林伽。印度教徒常說,你不了解林珈,就不了解印度文化的特色。濕婆神是印度教最受歡迎的神,是破壞神的象徵,也是強大生殖能力的象徵。林珈就代表著濕婆神的生殖器。神靈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人們只有頂禮膜拜。但開場施瓦杜(巴霍巴利的兒子)為什麼要破壞林珈並舉起來。這個情節不僅僅代表著這名角色力大無窮,更隱喻,他就是濕婆神在人間的一個化身。所以他可以在攀登懸崖時做出超越人類極限的跳躍,他可以一人救出被鎖在廣場上的生母,這就是印度人想像中神靈化身的英雄應該有的樣子。所以,施瓦杜舉起林珈石雕的含義,不僅僅代表他氣力大,更代表著他作為一個英雄,超乎凡人的神性,是濕婆在人間的化身,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巴哈拉拉德瓦,他一出場就和水牛進行了搏鬥,同樣展現了非凡的實力,但就缺乏施瓦杜具有的神性,因為他是反派,不是英雄。另外,本片在賦予英雄神性的同時,又充滿了人文主義精神,太后的那一句「殺再多也只能算勇士,救一人卻是神明」,更使主角神性和電影主題相呼應,倍添佳作神韻。這是一部典型的印度電影,價值觀簡單、善惡分明、演員俊美、歌舞動聽,具有印度片的所有優點,有突破也有局限。劇情過於簡單,人物過於臉譜化,使得人物角色不夠豐滿,缺少深層次的解剖。這其中不外乎有巴霍巴利王的類似的神話故事已經在印度深入人心的緣故,但是若能在人物塑造上有更多突破,便能更加提升影片的藝術水準。巴霍巴利王是不是史詩巨作得等下部出來再來商討。一部電影是否可以被稱作史詩,並不取決於它是否取材於神話,也不由單純由場面宏大與否決定。故事內容很簡單,但是這部電影中的美學元素還是可圈可點的,濃郁的恆河和印度河氣息迎面而來。男人都是孔武有力高大威猛的。被奉為神明的巴霍巴利王有驚人的膂力,過人的智慧,像戰神一樣無往而不勝,還有一顆仁慈善良的心。〔不過男演員之間的辨識度太低,我看都長得差不多嘛〕劇中的女人,有大地一樣的膚色,身體豐滿、腰肢柔軟。她們聰明、堅強、勇敢,還有巾幗不讓鬚眉的敏捷身手。她們像地母一樣,展現出了一種堅忍和包容。〔欣賞劇中塑造的所有女性!〕印度電影以歌舞出名,被調侃說成「一言不合就跳舞」。但是你不能否認這就是民族特色,只要歌舞契合電影節奏完全可以有,而且效果很好。至少我是被該劇的音樂感染了,特別是男女聲輪唱、年輕男女主相逢的那段,簡直就是太唯美太夢幻!有好多樂器的聲音頭一次聽到,是民族樂器麽?太好聽!還有片終的大提琴(你怎麼知道我最喜歡大提琴哈哈)。手法上沒什麼特點,畢竟是商業片。震撼的效果不如魔戒,戰爭的場面不如特洛伊。可以看出印度人是崇拜英雄的,所以展現英雄不遺餘力,甚至有些過火 。當然你要是理智地去看電影,那就沒意思了。導演要的就是觀眾的投入,忘記距離。那你成功了,至少我看完很激動吖!至於電影的宗教情節,我只能說民族差異太大,我理解不了。鑒於最近國產爛片橫行,想看電影的小夥伴可以看巴霍巴利王噢。
提到印度電影,不少人想到的都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歌舞橋段來得讓人沒有一點點防備。
那些年阿三哥腦洞大開、顛覆物理定律的動作特效,也為網友們貢獻了不少表情包。
比如這個槍王之王。
簡而言之,太奇葩。
然鵝,號稱印度「史上最貴電影」的神話史詩電影《巴霍巴利王:開端》本周在國內上映了,打破了人們的既有印象。
這部來自奇葩國度的片子,竟然相當地高大上。
影片劇情上沒什麼亮點,講述巴霍巴利王坎坷的身世和輾轉復仇的故事。
巴霍巴利的意思是「擁有強壯手臂的男人」,歷史上的巴霍巴利王本是一位養尊處優的貴族,卻被導演演繹成了印度口口相傳的神話史詩摩訶婆羅多里的故事。
被祖母(在評論區盤友們的提醒下已更正~第一遍確實臉盲沒看懂- -)托舉著在湍急河流中倖存,
天生神力能徒手扛起巨大的林珈塑像。
爭奪皇權導致的兄弟爭鬥、擅長戰鬥的美貌公主、乃至外族入侵引發的戰爭,都是印度神話中的老調重彈。
摺合1.6億人民幣的成本對天朝來說也許不算什麼,在印度可是前所未有的大投資,而且可以想見地,主要花在了特效上。
你看那壯觀的大瀑布,跟迪士尼爸爸的《奇幻森林》有差?
雄偉的王都宮殿,史詩感是不是撲面而來?
蔚為觀止的戰爭場面,哪點比不上好萊塢大片?
和咱們大天朝一樣,印度兄弟的優勢,就是人 多。動不動給你來個上千群演,誰不頭皮發麻?
影片的特效團隊有600多人,全片特效分別在5個國家完成。
片中的戰爭場面,動用了5000多人,拍了200天。
搭景就用了200天,佔地80000平米,每天1000人同時作業。
全片設計並使用了20000件武器。
還為大戰中的敵軍首領創造了新的語言,叫基里基爾語(KiliKil)。
時長將近三小時的電影,還只是上下篇中的上半部,下部預計也會在今年上映,這得多史詩?
畫面精美氣勢磅礴,甚至被稱為「印度阿凡達」。
以往佔據了電影巨大時長的歌舞,也收斂了不少,全片只有三四段,出現也不算突兀。
不過要讓印度人放棄浮誇是不可能的,物理定律什麼的也是一定要狗帶的。
男主一定要反反覆復像洗髮水廣告一樣在慢鏡頭裡搔首弄姿。
男主一定要這樣飛躍懸崖,女主的飄帶一定要背離地心引力。
男主從懸崖跳下去,回身拉弓射箭,固定繩索,然後再沿著繩索爬上去,非常厲害。而且弓箭都是隨手拿藤條做得,別問我弓的弦是哪兒來的,因為人家是男主!
話說,接受了設定之後,越看越燃是怎麼回事……
影片的宣傳也一樣浮誇,還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他們製作了世界上最大的海報,4709.30平米。
總之,印度人這回要玩真的了。
影片去年就已經在國外上映,IMDb評分高得嚇人。
不排除愛國的印度人結隊刷分的可能,但這部電影的走紅,無疑刷新了世界人民對印度電影的認知。
近些年來,許多優秀的寶萊塢電影,已經讓大家見識了印度電影獨特的思想性,這個以智慧著稱的國家以其對社會民生、宗教、教育、家庭等等話題的深度思考,征服了全球觀眾,足以讓許多天朝電影汗顏。
《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都是口碑佳作,國內外評分都相當高。
人們都知道寶萊塢電影是印度電影,但印度電影不僅限於寶萊塢電影。
事實上,印地語的寶萊塢電影只代表北印度電影。
在印度,由於地域和語言的原因,南印度和北印度的電影產業一直是各自為政,互無往來,通常北印電影更歐化,南印電影更具有印度本土特色,從人物服裝到影星的面相都能看出端倪。
北印印地語電影《卡普爾家的兒子們》劇照:
南印 泰盧固語電影《愛情至上》劇照:
《巴霍巴利王》這部印度史上最貴的電影,並不是寶萊塢出品。
《巴霍巴利王》的拍攝同時使用了泰盧固語和泰米爾語,都是南印度語種,導演S·S·拉賈穆里本人是泰盧固語導演,引出了更加生僻的「托萊塢」的概念。
電影被翻譯成印地語在北部播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部史上票房最高的南印度電影,首次打破了南北印度語言文化的壁壘,在印度整個國家內都具有票房號召力。
印度電影中許多讓外國觀眾覺得奇葩的做法,其實也都是電影人為迎合印度本國文化環境,有意而為之。
比如每一部電影時長很長,還往往要囊括各種類型元素:愛情、動作、懸疑、劇情……等等,還要加入許多歌舞橋段,又被稱作masala電影(masala是印度當地一種有名的香料,混合了多種成分)。
這樣做有其歷史原因,印度氣候炎熱,看電影是一種庇蔭乘涼的好方法,但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看電影仍然是一種奢侈,為了讓觀眾覺得「物有所值」,所以才把電影拖得很長,讓他們能待久一點。
而加入大段歌舞的又一原因是語言不通,但至少南印北印觀眾對歌舞的喜愛是差不多的,這樣做,能讓來自不同地區的觀眾也能欣賞片中的一部分。
電影里的主人公貌似無所不能,違背一切自然法則,其實和印度記載歷史的方式有關,因為印度崇尚宗教,不重史,認為凡人的事沒什麼值得紀念的,記史也依靠口口相傳,所以常常是神話與歷史混為一談。
一段歷史被浪漫主義地一頓添油加醋,歷史人物就成了天神下凡,力大如牛一躍三丈也都是小case,就跟咱們功夫片里的輕功一樣。
印度電影在順應國際化趨勢的過程中,印度本土觀眾的喜好和需求始終都擺在首位,反觀近年來的一些國產電影,不是好大喜功就是敷衍了事。
而特效是印度電影歷來的短板,《巴霍巴利王》也許正是印度電影向世界級大片邁出的重要一步,網友甚至將它稱為印度的「《英雄》」,印度電影這是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架勢啊。
所以不要再嘲笑阿三哥了,國產電影也要加油呀。
這片子去年就出了資源,WX搜索UncleFilm,關注並回復「大臂」,叔給你,如果有興緻,也不妨去影院一睹風采。
——小螺號嘀嘀嘀吹,海鷗聽了展翅飛。
《巴霍巴利王》改編自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序章《訶利世系》。由此我想到最近幾年頻繁出現的以《西遊記》為原本的電影。不論是史詩還是《西遊記》其形成過程都是從老百姓口口相傳,到不斷豐富,再到文人墨客的演繹整理,最後再經過歷史長河的積澱,流傳成為經典。這樣的故事原型最能夠引起普羅大眾的共鳴,真正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故事。
中國電影美學的嚴重缺血。我感覺中國電影的製作者已經喪失了成體系的個人化的美學觀。這樣的美學觀在香港武俠電影中出現過,吳宇森的暴力美學電影中出現過,但是到現在這個時代,電影之美被碎片化,低俗化,以至於已經低到了塵埃里,為了什麼,為了迎合他們想像中的觀眾。不論是導演還是編劇、演員都變得不自信,變得無所適從,變得為了好玩,為了快餐式的驚奇與刺激而做脈衝式的努力。所以中國當代的電影只能做溫暖的一盆洗腳水,而真正的好電影是充滿力量跟元氣的,充滿每一個細節處理的自信的,是一把千錘百鍊無堅不摧遊刃有餘的寶劍。
人的出現跟消失。印度宗教崇拜神,在神之下為最高種姓婆羅門,其次剎帝利。然而片中並沒有完全把力量放在剎帝利王族,而是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在一位奴隸身上。這位奴隸武士甚至成為一條線索,在諸多環節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讓我腦海中久久回蕩的是尊重和信仰二個詞。包括奴隸對自己誓言的忠誠堅守,復仇女主飛蛾赴火的堅定信念,男主母親階下囚卧薪嘗膽為敵人準備火葬……
尊重與信仰已經很少出現在中國電影中。我們見過太多破損的人,被侮辱的人,軟弱的扭曲的人。這些人無疑是沒有力量感的,無法打動人的,最終會淪為電影萬花筒角落中一閃而過的丑角。而那些最震撼人心的閃電與滾雷,轟鳴與怒吼,永遠只會從充滿人性光輝的電影角色中散發而出,力透熒幕,直達人心。觀眾需要在熒幕上看到比自己強大的人。這是所有漫威超級英雄電影能獲得成功的根本緣故。
視聽語言的作坊化與極致化。中國電影電視劇製作大部分的現場拍攝製作員工可以用作坊化來形容。他們對視聽語言只有非常粗淺和基本的了解,運用出的鏡頭所想達到的標準就是表達清楚,點到為止。為什麼?製作時間短暫,製作經費短缺(演員、製品掙老了錢),急功近利。而我們在《巴霍巴利王》中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到從鏡頭中傳遞出的撲面而來的力量感。為什麼?鏡頭語言的運用已經精確到秒內的極致,而且鏡頭與演員的配合也達到了天衣無縫。此片一出,中國電影毫無疑問在所有方面都被印度電影超越。
最後以《病梅館記》作結: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打開暑期檔的排片表,一大堆國產爛片蜂擁而至,讓人望而生畏。
怎麼辦?!我既不想看成龍賣情懷,也不想看文章秀下限,但電影院還是得去的,該看什麼?
就在這時,一部印度電影出現在了我的面前。
《巴霍巴利王:開端》。
上映伊始,這部電影在IMDB的評分一度衝到9.2,如今也穩定在了8.5分的高分。
爛番茄指數83%,88%的人推薦。
在國外觀眾的眼裡,這是部絕對的神片。
事實上早在一年前《巴霍巴利王》就已經在印度及世界其他國家地區上映,但在中國,它卻姍姍來遲,直到一年後的今天,中國觀眾才得以在電影見到這部印度史上最貴的電影的風采。
至於為什麼會推遲一年上映,我們只有去問我們親愛的廣電。
在經過廣電的刪減後,原本159分鐘的電影只剩下了128分鐘,刪掉了一些男主和女主嘿嘿嘿的部分,也算是情理之中的和諧。
我們印象中的印度電影是怎樣的呢?
一言不合就跳舞?粗製濫造五毛錢特效?無腦台詞加浮誇演技?
我一直認為,偏見是一個民族成長最大的阻礙。
我們對印度這個國家一直抱有偏見。沒錯,在卡拉納西,在加爾各答,衛生條件確實令人髮指,我們熟知的印度式大巴也屢見不鮮,但在新德里,在孟買,國際大都市的樣貌早已形成,他們的軟體工業更是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你想像中的印度,和真實的印度,並不一樣。
印度電影也是如此。
就在我們帶著偏見去拒絕印度電影的時候,印度人正在寶萊塢出產出一部有一部讓世界震撼的作品。
遠到《三傻大鬧寶萊塢》、《誤殺瞞天記》、《小蘿莉和他的猴神大叔》,近到這部《巴霍巴利王》,都是印度人在向世界宣告:印度人能做出世界頂尖的電影,你們還都別瞧不起我們。
《巴霍巴利王:開端》作為印度史上最貴的電影,足足花費了17億五千萬盧比,摺合人民幣約一億六千九百七十五萬,算得上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大製作影片。
但這個大製作的大,也僅僅是針對印度來說。
去年口碑撲街的《九層妖塔》投資達到兩億人民幣,後來的《尋龍訣》更是達到了六億,和這些中國的「大片」相比,《巴霍巴利王》還真不算花了太多錢。
可就是這一億六千九百七十五萬的投資,印度人做出的效果,震撼了全世界。
不要說我們根本拿不出手的《九層妖塔》,就是拿好萊塢的大製作來看,《巴霍巴利王》也毫不遜色。
首先,《巴霍巴利王》的特效簡直爆炸,從頭到尾我們都不得不服。
電影主要的描繪的摩西施末底王國整個由模型塑造完成。
從雕像到大象,從宮殿到神像,全部都是用模型完成,再用後期合成實現。
影片中大部分的場景都用綠幕完成,比如影片前半段男主人公開掛登山的橋段,全部為後期特效,做出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出色。
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就是這部印度大片的特點。
講道理看見《巴霍巴利王》這個片名,我最初是拒絕的。
本身就炎熱睏倦的夏日,去看一部關於印度國王的故事,實在不是個上佳的選擇。
然而,從影片的開端到結尾,可以說是全程高能,各種大寫的想不到紛至沓來,不得不說,只有你想不到的劇情,沒有三哥們開不出的腦洞。
影片的一開始呢,嬰兒時期的男主被一個婦人帶著躲避追殺,走投無路到了一個瀑布的底下,婦人無奈跳河,孩子被她在臨死前託了起來,成了江流兒。
但男主沒有成為唐僧,在被一戶人家救起之後,他開始了探索瀑布的每日任務。
男主越長越大,也越長越殘,很快就從小正太變成了猥瑣大叔,不過事實上猥瑣歸猥瑣,他還是很年輕的。
在每天堅持不懈想要到達瀑布之上的努力後,他也變成了一個魔鬼筋肉人,印度版的人猿泰山。
然而再強壯也沒有卵用,他怎麼都爬不上去。
突然,他拿到了一個妹子從瀑布上掉下的面具,在妹子的巨大誘惑下,男主露出了猥瑣的笑容,追尋著自己意淫出的妹子,來到了山峰頂端。
然後他就真的遇到了那個妹子,兩個人一言不合就開打,打著打著就打上了床。
男主也說出了一句裝逼力MAX的台詞:「我是男人,你是女人,我來這裡就是為了愛你。」
於是我們的女主就無法自拔,並把自己的任務交給了男主:去營救摩西施末底王國已經被囚禁了二十五年的王后。
男主到了摩西施末底後遭遇更離奇的事情,一路開掛的他發現自己的開掛是有原因的,原來自己長得和摩西施末底之前的國王巴霍巴利一模一樣。
這時候巴霍巴利的老奴告訴他,你就是巴霍巴利的兒子啊,來吧,我給你講巴霍巴利的故事。
於是,老奴繪聲繪色地講起了幾十年前的故事,巴霍巴利在戰爭中英武的表現讓男主心馳神往,然而當男主問起巴霍巴利時,老奴告訴他:已經死了啊,而且是我乾的。
於是配樂起,我帶著十萬個為什麼離開了電影院。
懷著對續集的期待和對影片複雜的故事的回味,我回家立馬就下載了完整版的《巴霍巴利王》,這下才理清了人物關係。
摩西施末底老國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有殘疾而且比較弱所以由二兒子繼承了王位,而二兒子死的時候孩子還小,便讓自己的大嫂監國輔政。
那麼問題就來了,能夠繼承王位的有兩個孩子,分別是大嫂的親生兒子巴拉德瓦和大嫂的侄子巴霍巴利,到底讓誰機尾成了難題。
在一場對異族的戰爭中,大嫂選擇了勇敢而仁善的巴霍巴利為國王,從而讓巴拉德瓦心生不滿。
就這樣巴拉德瓦發動了政變,這才有了開頭女人抱著小孩逃跑的鏡頭,那個女人就是大嫂,而男主就是巴霍巴利的兒子。
至於為什麼男主的親生母親會被囚禁二十五年,為什麼對巴霍巴利忠心耿耿的老奴會親手殺死巴霍巴利,這都是下半部導演可能會告訴我們的事情。
除了動人心弦的故事外,我能夠感受到的,是印度人滿滿的誠意。
在拍攝巴霍巴利和異族作戰的大場面時,每一個腦洞我們都能感受到導演組的精心謀劃,而那種冷兵器時代戰爭特有的質感,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出來的。
看到千軍萬馬飛馳的時候,我想到的是好萊塢大片《天國王朝》,想到的是當紅美劇《權力的遊戲》中的私生子之戰,但我也想到了我們中國的戰爭片,不要談五毛錢的特效,我們的導演真的很缺乏誠意。
總想糊弄了事的結果就是和世界頂尖水平越來越遠。
在拍攝《巴霍巴利王》時,不單導演用心,演員也投入了自己的全部。
主演帕拉巴斯為了展現巴霍巴利的完美身材,在開拍前八個月就開始健身,每天吃六到八頓飯。而女主則每天通過控制飲食來保持身材。
這樣的劇組,怎麼會拍出失敗的電影。
在觀影結束後我看了看豆瓣,發現評論兩極分化嚴重,說不好的無腦黑居多,基本都是從沒看過就開始詆毀。
請認真對待每一部用心拍攝的電影,電影無關國界。
最後,我希望吳宇森導演能去電影院看看這部《巴霍巴利王:開端》,同樣是把電影分成上下兩部來拍,印度人拍成了這樣,而吳宇森的《太平輪》卻拍成了那樣。
真是讓人唏噓不已。二刷歸來,明天上班,有空再寫。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深深地迷上了印度大片,這是《寶萊塢機器人之戀》都沒有帶給我的神奇體驗。
先上短評:
一塊特效,五星好評,一部更比三部強!
神話史詩,英雄傳說,更有歌舞相伴。
看!無頭王子在雨中步履蹣跚,美如畫卷。
圖:暗黑背景下,無頭王子步履蹣跚。
這部印度電影不論從劇情/特效/製作等角度來說,絕對是誠意滿滿的作品,雖然說還有諸多不足,但足以給出4星的高評價。考慮到我國大片的迷離,甚至能再加一顆星。
很多人詬病這部印度電影一如既往開掛,劇中各種不合理,違背力學原則,不合人之常情。但你若回頭想想,這是一部神話歷史劇。什麼是神話?是天機,是機緣,是血統,是命定,是一語成讖,更是神之迷離的意志。
圖:神定之子
沒有人去糾結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不符合力學吧?放開你的心,有了神話的前提,可以放心的去看劇中各種誇張了。徒手攀瀑布,肩扛巨石,力壓野牛頭,一人沖陣萬夫莫敵,這些不正是神話和傳說中對於英雄的誇張表現嗎?為什麼在故事中讀到的時候我們會嘖嘖稱奇,在熒幕上看到卻如此不安?不要被眼睛拴住你的想像力。
圖:神跡之徒手攀崖
最吸引人的是這部劇的攝影、造型和場面搭建。慢動作,仰視俯視鏡頭,人臉特寫,眼部特寫,肌肉特寫,剪影,遠近景滑動,好幾個攝影角度的切換,表達能力接近滿分。當然缺點也有,有的剪輯略顯倉促。但整體來說,人物形象一個個非常豐滿,老戰士,殘暴君主,落魄公主,女政治家都塑造的非常成功。
圖:王國三雄
很多場景非常美,山、水、雲還有美女都可以讓人驚嘆。
更不要提最後的13萬人之戰,確實很棒,英雄式戰鬥,確實稱得上大場面。
圖:三叉戟戰術
另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片子對宗教、政權、愛情、親情的處理,互相交織,但不顯慌亂。最開始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濕婆·雪諾,後來追逐著愛情,也獲得了親情,逐漸揭開疑團。『
這部劇迷人的地方不僅在於這部展現神話的戰爭動作片的場面有多麼恢弘,更在於有著不可磨滅的現代內核思想,雖然在某些地方煽情有些過分,手法也過於老套,但作為經典橋段還是令人動容。平等、公正、反暴政、對弱勢群體的保護,不僅在當代印度,在世界的每個地方,都是值得為之奮鬥的珍寶。
圖:女政治家欽定巴霍巴利王
當然也有一些缺點,部分情節俗套、幾個特效太假簡直像老版西遊記。
最不能忍的一個缺點是:容量太大!如果給我拍,這一部我能分成三部來拍。
下面談談怎麼分成三部來拍。
以下有劇透。
以下有劇透。
以下有劇透。
第一部:《雙王之爭》
第二部:《老臣的背叛》
第三部:《濕婆山復仇記》
吃飯去了,有空再寫~
最後送幾張圖
我覺得部片子戰鬥場景很宏大,當快餐電影可以說是精品。但以戰爭片的視角就比較逗逼了。主角方至少是鐵器時代,有騎兵(關鍵是有鞍韉),還有投石器等比較先進的戰鬥裝備;對付一個尚處於石器時代的只有步兵的蠻族居然那麼打... 依我的看法,兩個兒子都可以考慮回場重造,感覺他們贏了不是因為戰術高超,純屬對方智商更低,是一個比誰更傻的戰爭
這個故事如果發生在中國古代,分成兩種情況:1. 先秦時代,鞍韉沒發明出來,騎兵無法衝鋒只能騷擾,以步兵和戰車為主力。那樣的話,在己方人數少但裝備精良的情況下應該找個環山地形或原地駐城或至少城寨來堅守,然後用輕騎兵來襲擾困敵。像電影那樣演,在平原地擺雁翎陣,敵方主帥只要派一隊輕步兵繞道陣後就可以包圓了。2. 隋唐之後,騎兵成了主力。那樣敵方就不會在平原地跟你玩一窩蜂的決戰,因為那就是找死。--- 只能說,印度次大陸的人們是在是太幸福了,因為會有怎麼蠢得敵人
不過考慮到當年王玄策大人的傳說,我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
我給99分,多給一分怕人家驕傲~
其實我是自己一個人去連場看夜場電影的。看到排片就買票進去了。結果。。。前面半部爬山跳舞MTV咣嘰咣嘰,後面半部砍人救媽手撕野人。
於是活該我笑成了一朵傻逼- -補充一句:印度大片,最值得看的地方可能就在於和好萊塢精美但實則虛無的爆米花大片的差異性。
我拿大家特別愛看的《大聖歸來》講,我覺得就是一個學好萊塢學得比較半成品的東西。無論鏡頭、橋段甚至價值觀,我個人感受都已經很不中國了,包括學得更好一點的片《捉妖記》,當然這部電影壓根就是好萊塢的導演乾的。好萊塢多數類型電影,都精緻到讓你覺得充滿著程式化的算計。印度大片不同,自成一體,講的東西特別本民族,而且還是那種特別草根的民族文化的東西,粗糙但鮮活。高清下看,摳像略粗糙,差評
導演講故事純粹看心情,說哪是哪。前半部是兒子,後半部全講老爸。我的理解是,這種爆米花電影不能搞太複雜的敘事,怕印度人民接受不能,門檻太高,所以就這麼平鋪直敘的講吧。我覺得最魔幻的一點就是,這種片,天氣、節氣、時間線完全看主角心情隨便切啊,衣服也是一秒換,前五分鐘是光腳,然後一眨眼就又有鞋了。男主和女主相愛那場,一會短袖夏天狀,一會兒下雪,一會兒又田園風,真是奇幻!我的揣測,印度人民壓根不在意這個,他們就是要好看的歌舞、美麗的男女和豪華的布景和一個簡單好懂的故事!打仗?人是蠻多的,但你說好看不好看?我覺得馬馬虎虎吧。奶奶老是瞪著眼睛說:『我是法律』。有說演技好的,我看著老奶奶死瞪著裝牛逼的眼珠子,覺得演技太浮誇,跟悍婦似的,不像政治家啊。個人對印度史詩神馬的超級有興趣。這個故事,簡單吧,但真的就是傳奇史詩英雄的節奏:孤兒王子,天生神力,受仙女的指引,入皇宮放火,邪惡的國王……俗是真俗,但這種俗里總覺得有著幾千年印度人的喜怒哀樂在裡面,這種文化差異帶來的審美感看著讓人很帶勁。不考慮這些因素,這部電影其實很平庸,導演敘事和分鏡什麼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及格(我默認這種印度化的敘事和分鏡,不是導演不行而是印度人民要這樣的效果)。
最後一句,我被小夥子受仙女指引爬山這段歌舞洗腦了。尼瑪真的很好聽,仙女也很好看。
可見,當你接受了奇怪的設定,一切也會美好起來。今天剛看完。
要說劇情,還不壞,雖然這種片子好像劇情差不多,但是也沒有差到哪裡去。
鏡頭不能忍。莫名其妙經常出現的慢鏡頭,該給全景的來個大特寫,兩個人對話來了個鼻孔視角的仰鏡頭,各種方向軸錯亂。
開頭太后被水淹死那個水的特效,和六小齡童版西遊記差不多。
莫名其妙的幻想仙女對象,莫名其妙扯了女主衣服就心甘情願滾床單了。
前後故事分裂太強,如果穿插著兩條線應該還不錯吧。
BGM太可怕,沒有跳舞了,但隨時響起的魔性音樂太可怕。
鏡頭鏈接混亂。嘩嘩的水聲說停就停,沒有減弱,突兀至極。
我只能安慰自己:畢竟是阿三哥拍的,不能用好萊塢的要求來看。
總之不算太壞,但你要我說有多好,我說不出口。
不過我非常喜歡那個女政治家,有魄力!
據說是神話故事改編,但我是看了大半才感覺出來可能是神話吧。
以及我看過很多分幾部的電影,給下一部留懸念沒錯,但結局得這麼突兀的,我是第一次見。今天去看了,本人IMX包場!!!哈哈哈,VIP待遇
首先,要明確,這是類似於《戈薩爾王傳》之類的傳奇片,不是現代片,有些誇張很正常,比如跨越瀑布橋段(類繫於子彈時間和我國片子經常出現的飛沿走壁)其次,拍攝製作沒有大毛病,印度的影片製作水準雖然追不上好萊塢,可也是算是主流水平了還有,本人看到了導演充分壓制自己加入舞蹈橋段的衝動,雖然這是印度電影的一貫敗筆,不過這次放在爬山路上的挑逗式飛來飛去,到不算太突兀,還看的過去下面說缺點
音樂太多:按說本片音樂水準不低,但過多的結果是,動不動就放音樂,削弱了重點橋段的音效編劇敗筆:通篇看下來,感覺是2部片子被錯誤的拼接在一起,既然說是 the beginning,就應該只拍其父的故事《英雄故事》,然後再拍其子《王子復仇》有人說戰爭方式略顯腦殘,我說的是,看看國內片子吧,大部分還不如這個靠譜呢。。。- 還真可以看,而且我還挺期待下集的。主要是因為最後半個多小時的大戰拍的真是很有氣勢,細節編排的也比較巧妙。至於前兩個小時,除了美女其他的都略雷,尤其是特效不讓人滿意。再有就是老王后的角色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氣場何止強大啊,有點斯琴高娃的意思,贊。
特效不錯,美和場面對比《封神》要好,劇情爛,至於為什麼和封神比……因為這是部印度的《封神》,大爛片
《巴霍巴利王》之於印度電影的意義,不亞於《英雄》之於中國電影
1.6億人民幣,這部印度迄今為止投資最高的電影,實在讓一票動輒國產片汗顏,無論是本片宏大的戰爭戲還是各種華麗場景的堆砌,都堪稱寶萊塢華麗風的登峰造極之作,猶有當年的《英雄》之風,but本片的bug也真是相當的明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中托舉著自己孩子的母親,說來也是奇怪,她不往河邊游卻偏要站在水中央也就罷了,人都快被水給淹死了竟然還能一直托舉彰顯母愛的偉大這也罷了,前來搭救的人竟然能只救露出水面的孩子而不救水下的大人,也真是心大。
被救下的孩子全然不知自己的身世,只是一個勁地要往山上爬,請問是山裡面住著神仙嗎?好吧,正兒八經講了這麼久的故事,是時候來一曲寶萊塢的歌舞秀了——不斷從水中冒出的男主頭,各種出水芙蓉,各種搔首弄姿,就連《夏洛特煩惱》里的袁華,也不帶如此這般搔首弄姿的。
好不容易沐浴完畢男主的個人秀,女主又通過男主的幻覺出來各種浪,在懸崖峭壁之間旋轉、跳躍、不停歇。講真,直到現在每次只要一看到寶萊塢的歌舞,都直接要犯尷尬病就地暈倒。
撇開男主的各種妖孽,他對於養母的依戀之情,也是讓他直接一把端起了濕婆,簡直大力到不要不要的。同樣,他的上一輩人為了表現大力,更是徒手抑制住了蠻牛,由此可見,這是一個以蠻力為美的社會。
在女主的幻視引誘下一躍跳上懸崖的男主,見到了女主的真身。那麼問題來了——男主是如何一眼認出女主的?首先面具是無法與面容嚴絲合縫的,就算嚴絲合縫,男主手下畫出來的長髮大美妞,與女主實體還是不免有許多差距,為何男主能一眼判定眼前這個被一群boy追趕的girl就是他要找的那個人?這也就罷了,面對以一敵百的女主,男主越發愛她了不說,更是潛到水下偷偷在人家手上畫畫,然後又爬到樹上,在人家肩膀上畫畫。天啊,這到底是巴霍巴利王還是巴霍巴利痴漢?痴漢甚至為了畫畫還專門放了一條蛇到女主的身上,真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心機boy。
至此,本片呈現出與99%愛情戲碼一致的套路——女主第一眼討厭死了男主,而男主反過來瘋狂調戲女主,先是把人家的衣服袖子給扒了,然後把人家的上衣脫得只剩下bra,這還不夠,還要抱著人家滾草地。真是一場活生生的羞恥play,緊接著,男主開始扒拉女主的裙子,真是壞到不要不要的。女主羞恥了,卻發現被男主塗完口紅點完額頭的自己看起來美呆了,於是一頭撲進了男主的懷裡。對於男主,我只想說你是在用生命泡妞;對於女主我想說你也真是夠隨便的,談戀愛不是比慘,如果你不記得《唐伯虎點秋香》里因此死去的小強,你總該記得《萬萬沒想到》里的比慘界翹楚屍哥了吧?!
男主跟女主以及自己的養母和救出來的皇后,一起聽部落首領講起了過去的故事——一一個國家,擁有了兩個擁有繼承權的候選人,為了挑選出最合適的那一個,他們將面臨一場考驗:誰能在戰鬥中首先擒拿住首領的人就是王!但是這一次的考驗似乎有也有一個不大不小的bug,面對敵人數倍於自己的兵力,這個部落如果一旦敗了,還選個毛的國王啊!經過了一場鏖戰之後,內心仁慈的巴霍巴利順利上位了。因為他面對被要挾為人質的子民是拯救而不是殺戮,所以他贏了。另一個內心邪惡的boy當然是最後謀朝篡位了,並且殺害了巴霍巴利王,欲知後事如何,且聽2016年的下部分解。
雖然本片跟吳宇森的拿手好戲《太平輪》一樣,也採用了上下部的方式敘事,但是本片相比較老吳的太平輪簡直良心到不要不要的,不僅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堪比《勇敢的心》的鏖戰,更是將這場戰爭通過近乎完美的方式呈現,特別是集體發射弓箭的那一刻,觀眾甚至會以為穿越到了《英雄》的片場,但是本片少了那些做作,而多了一份實戰的真實。並且在論述「蠻力在戰爭中很重要」這個命題的同時,不忘加入謀略。面對發展至此的印度電影,這一段的戰爭戲幾乎可以打到滿分。
冒著大雨去看的,很值得一看的電影,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男主好屌絲,而且具備怎麼從瀑布上摔下來都不會受傷不會死的不死體質,不過影片開始的時候那瀑布確實漂亮。剛開始不太喜歡男主,包括在女主的手上畫紋飾以及撩女主,真心感覺,這撩妹技能簡直完爆柳時鎮啊~慢慢隨著影片的展開,倒是蠻喜歡男主的,當然更多歸功於老巴霍巴利王,比較喜歡他勇敢、智慧且有治國的膽識和謀略,還有就是老巴霍巴利也很會撩妹啊,當著眾美女表現自己的力量時,對旁邊的美女拋的媚眼,絕對不亞於小巴霍巴利王的撩妹技能。
還比較有感悟的是巴霍巴利的奶奶所表現出來的治國的手段和權謀,活脫脫地表現了女政治家的風範。影片中重點突出的幾位女性人物,其實都蠻強勢的,比如女主,巴霍巴利王的奶奶、生母還有養母,無一例外都很強勢,喜歡這種有點霸氣和女王范的女性,她們堅強,尤其男主的奶奶和生母,前者自己可以治理一個國家、獨當一面,後者被囚禁了二十多年,但依舊堅信自己的兒子依然會回來,為這樣的信念和執著點贊~
而且電影台詞的翻譯很不錯,很多唱歌的地方都翻譯成了類似於詩經一樣的風格,翻譯很用心~
總之,起初是抱著去看純粹史詩的心態去的,而且去之前重慶的天氣也預示著似乎今天適合看一部史詩,但看完之後的觀感是這是一部兼具搞笑、大氣、美景以及近似完美的音樂加舞蹈的史詩,期待下部~
本人比較懶,所以沒有圖片,就是寫點自己的觀感~看完電影《巴霍巴利王 (上)》,怎麼感覺導演是洗腦來的!動作浮誇讓人看了目瞪口呆,舞蹈魔幻非常神往癲狂,音樂神曲令人叫絕!而且號稱是印度最貴的電影,製作耗資17億5千萬盧比(約1億6975萬人民幣),是一部非常奢華的史詩級大製作。片中有長達10分鐘的全景百萬多摩國大軍平移行軍鏡頭,參演群眾高達100多萬,全是真實人物。特效團隊高達600多人。連搭景都用了200天,平均每天上千工人在作業。兩軍對壘的戰爭場面不亞於排山倒海的《無極》,群演人數堪稱浩瀚,最後那場超級大戰,用了5000多人拍了200多天。這部腦洞大開的電影真的把我驚呆了!男主角在瀑布間飛來飛去,可以毫無地心引力的跳躍。這種開掛的視覺衝擊力,的確給力霸屏。還有裸女被藍蝴蝶附體,真的被嘆為觀止的印度歌舞驚艷到了。戰場上的割草機戰車,非常高級,沖入敵軍陣營,一路收菜。巴霍巴利王的兒子施瓦杜一言不合就扛起了巨大的林珈石雕, 巴哈拉拉德瓦能與水牛決鬥。這一切的CG鏡頭只有印度才能用得如此的神奇! 印度神片開掛啦! (我是靜靜,點擊我的頭像呀!)
推薦閱讀:
※美人魚票房有多虛,票房造假不用交稅嗎。?
※電影節為什麼少見剪輯獎?
※如何評價電影《沉睡魔咒》?
※電影的中文配音應該如何避免「譯製片腔」?
※哪些影片爆炸場景讓你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