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 年美日太平洋戰場為什麼沒有相對大規模的海戰發生,如何評價 1943 年的太平洋戰場?
1942年發生了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瓜島n次海戰;1944年發生了馬里亞納海戰和萊特灣海戰。比起這兩年,1943年的太平洋發生的海戰無論規模還是知名度都無法和上面的幾戰相比,這是為什麼?
已更新,還差兩場:自己挖的坑,跪著也要填完
這是自己整理的叫得出名字的水面戰鬥表(非常有待完善,42年初的幾場戰鬥可能用了日方稱呼)
其實43年戰鬥的數量一點也沒少,雙方沉的船也不少,事實上對日軍來說43年沉的船比41-42年還多這場戰鬥中雙方的記錄有許多不吻合的地方。根據摩耶的報告她並沒有中彈,但她自己的炮火點著了她的偵察機;那智主要受到了鹽湖城的炮擊,身中兩彈。美軍方面鹽湖城被命中三彈。也許是有運輸船的顧慮,戊子郎在這場戰鬥中表現的過於謹慎。雖然日艦隊兵力佔上風,但戰鬥的結果幾乎打平。日軍的輕巡和驅逐艦都沒能進行一次傳統日式魚雷攻擊。而美軍勇氣可嘉,雖然沒有擊沉運輸船隊但是成功地阻止了日軍對基斯卡島的增援。
Battle of Bismarck Sea這是43年發生在索羅門群島的第一場戰鬥,然而這其實不是一場海戰而是美軍飛機割草。在這場戰鬥中美軍使用了一種稱為skip-bombing的新的轟炸方式,B-25會先用機槍掃射目標船隻,然後將帶有五秒延遲引信的500磅炸彈從側面扔到船中央。引信讓飛機有足夠時間逃離爆炸範圍,而在船體附近引爆的炸彈會將水線下部的裝甲掀開。這場戰鬥日軍共有八艘運輸船和八艘驅逐艦(時津風、雪風、荒潮、朝潮、白雪、浦波、敷波和朝雲,全都是經歷過鼠運輸的老油條),其中運輸船全滅,荒潮、朝潮白雪和時津風被擊沉。剩下的四艘驅逐艦把能救的人都救上然後往北邊撤退,戰鬥結束。俾斯麥海戰是日軍最後一次將運輸船隊送進美軍制空區的行動。Battle for New Georgia (已更)作為進攻拉包爾的準備,美軍派出巡洋艦和驅逐艦對蒙達(Munda)的日軍基地進行炮擊,而日軍則用驅逐艦運輸建設機場用的物資。這兩支部隊遲早要碰上一面,然而這對於日軍是很不利的,因為美軍執行對地支援任務會用到火力更強大的戰艦。3月5日1910時,美軍情報稱兩艘輕巡洋艦(實為驅逐艦峯雲和村雨)從肖特蘭島出發。兩艘船途徑維拉灣和布萊克和布萊克特海峽,在晚上2330時成功卸下物資並返航。她們沒有預料到的是,在科隆邦阿拉島和新喬治島之間,一直美軍對地支援部隊(輕巡蒙特利爾、克利夫蘭、丹佛和三艘驅逐艦)正向東北方向航行。0101時村雨的瞭望員在右舷前方看到了閃光--其實是9公里外美軍的火炮在開火。馬上村雨就被6寸炮的第一次齊射擊中,然後又撞上一枚魚雷。村雨15分鐘後沉沒並且沒有生還者。峯雲意識到中了埋伏,開始向北規避。0106時美軍開始向其開火。峯雲以火炮回擊,然而馬上就被美軍雷達制導的火力壓倒,身中數彈後於0130沉沒。幸運的是其180名船員中174名成功的游到了科隆邦阿拉島。美軍艦隊毫髮無損,並繼續前往炮擊蒙達。美軍的火控雷達開始嶄露頭角,儘管眼尖的日本水手時不時能搶得先機,然而靠人力是無法與科技匹敵的。
接下來的兩次海戰是索羅門群島戰役中IJN驅逐艦超高的夜戰技巧的展現。這兩次夜戰中日軍艦隊都處於劣勢--甲板上滿載著士兵和物資的日軍驅逐艦面對美軍巡洋艦的壓倒性火力。然而日軍出色的夜戰技巧使它們免於遭到單方面屠殺。
Battle of Kula Gulf七月五日炮擊維拉後,TG36.1(火奴魯魯、海倫娜、聖路易斯和四艘驅逐艦)收到日軍驅逐艦隊離開布因的情報並前往截擊。日方為十艘驅逐艦,其中七艘像往常一樣甲板上裝滿了士兵和物資。美軍在0136時偵測到了日軍,安斯沃斯上將以為他可以給日軍一個驚喜,然而新月的雷達在0106時就探測到了對方。日艦隊的指揮官秋山命令滿載兵員的驅逐艦也加入戰鬥。雙方開始靠近但一直沒有開火,直到0157時日艦開始發射魚雷,同時美軍主炮開火射擊。領頭的新月被集火,幾分鐘之內就被擊沉。交火六分鐘後安斯沃斯下令轉向,然而海倫娜馬上就被一枚魚雷命中,船體被從2號炮塔切成兩半,兩分鐘之內又有兩枚魚雷接踵而至。而日方則是初雪被三發啞彈命中,引擎室和上層建築重傷。長月則在距維拉五公里處擱淺。皐月試圖把她拖回水裡但是在0400時放棄,把長月的船員丟下並跑回了布因。到了0235時雙方已經分散,安斯沃斯以為戰鬥已經結束便下令撤退,留下兩艘驅逐艦救助海倫娜的船員。而13公里外日軍的天霧也在救助新月的船員--雙方發現對方後嚇了一跳,丟下搜救工作並交火--天霧中了一發,然後雙方都拉煙跑路了。最後,長月的船員棄船上岸,驅逐艦則遭到飛機轟炸沉沒。最終戰果是1輕巡比2驅逐。美軍原本可以憑藉壓倒性的火力優勢輕鬆獲勝,但是他們又犯了過去猶豫不決的老錯誤,直到對方已經近在咫尺才開火。另外,美軍使用的火藥產生的明焰在夜戰中非常明顯,而依賴魚雷的日軍則沒有這個問題。Battle of Kolombangara 一個星期後日軍的神通和五艘驅逐再次展現了高超的夜戰技巧。這一次美軍仍然擁有實力上的優勢:3艘輕巡和10艘驅逐艦。又一次,安斯沃斯上將以為他可以出其不意,然而又一次日軍提前探測到了美軍。交火中神通和葛文被擊沉,安斯沃斯的旗艦--紐西蘭海軍的萊安德和聖路易斯、火奴魯魯都收到了重傷。日軍防禦新喬治島的作戰,實際上是瓜島的重演。儘管IJN在拿手好戲夜戰中有著出彩的表現,但是其實力(尤其是驅逐艦實力)正承受著難以補回的損失。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美國下餃子正歡。這幾場戰鬥對於IJN來說是典型的皮洛士式的勝利。
時雨的祥瑞艦長原為一參加了下面的四場戰鬥,我會盡量用他在自傳中的描述。圖片來自Hara, T., Saito, F. and Pineau, R. (2011).Battle of Vella Gulf (已更)8月4日的早晨,原為一被杉浦嘉十請到他的旗艦萩風上開會。嘉十解釋說上頭認為他們上次到科隆邦阿拉島的運輸任務是一次大成功,並讓四艘驅逐(嵐、萩風、江風、時雨)重複上一次的行動。原為一認為在路徑和時間上都嚴格按照已經在維拉灣用過兩次的戰術「不可理喻」,並且以「時雨是個連三十節都跑不到、動作遲緩而且開起來嘎吱作響的笨重的老船」為由拒絕作為艦隊的偵察艦,然而最終他不得不屈從命令。兩天之後的凌晨三點,四艘驅逐艦從拉包爾出發。1430時,船隊被美軍偵察機發現,然而領頭的嘉十無視了這個狀況,船隊既沒有改變航向也沒有改變速度。1900時船隊進入布干維爾海峽,緩慢的時雨已經落在了船隊後方一千米。右舷的科隆邦阿拉島清晰可見,但左舷的可見度不到兩公里。於是原為一下令將時雨的主炮和魚雷都指向左舷,不久之後,時雨的瞭望員發現了左舷前方的美軍驅逐艦。原為一下令右滿舵並發射魚雷,此時日軍船隊的另外三艘驅逐艦沒有做出任何反應。美軍的魚雷軌跡出現在距時雨800米處,她再次打右滿舵。與此同時一道火柱從嵐的船中央衝天而起,江風也被兩枚魚雷命中,萩風被這兩艘船擋住情況不明。三枚魚雷從時雨船頭不到20米的地方擦過,還有一枚在她的舵葉上撞出一個兩英尺寬的大洞,但因為是啞彈所以沒有引爆(運:50)。時雨開始製造煙幕,嵐和江風通報本艦被魚雷命中,萩風則沒有消息。此時時雨正處在遠離戰場的航向上,短暫的權衡後原為一下令掉頭返回戰鬥。一分鐘後,時雨的船員目睹了自己的僚艦被美軍用主炮送進海底時火光衝天碎片橫飛的場面。當她靠近戰場時屠殺已經結束,最後一次試圖聯絡沒有收到回復後,原為一下令返航。
這場夜戰中美軍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如果命中時雨的魚雷不是啞彈,戰鬥就將以日軍全滅而告終。八枚魚雷命中四艘驅逐艦的戰績可能是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最精準的一次魚雷攻擊。並且,美軍利用地形優勢完美隱蔽了自己,因為日軍的雷達無法將水面艦艇和島嶼分開來。從此以後,日軍再也沒有試圖從維拉灣支援科隆邦阿拉島。
維拉灣夜戰的一個多星期後,日軍決定支援韋拉拉韋拉。在此次行動的指揮官伊集院松治的強烈要求下,日軍高層同意放棄將驅逐艦當運輸船用的方法,轉而使用驅逐艦為運輸艦護航的常規方式進行增援。進行護航的為四艘驅逐艦:漣(旗艦)、時雨、浜風和磯風。運輸船隊在8月17日凌晨三點從拉包爾出發。船隊在離開拉包爾一百英里左右的時候截獲了附近美軍飛機的電報,於是伊集院松治請求在布因的空軍基地將偵察機翻倍。1330時日軍偵察機報告了三艘美軍驅逐艦的行蹤。2100時,韋拉拉韋拉出現在日軍驅逐艦的視野中,此時艦隊遭到了美軍飛機的轟炸(其中一架甚至從時雨的兩個桅杆之間飛過),但是沒有炸彈命中。警覺的伊集院松治下令全隊180度轉向。果不其然,不久以後便在船隊後方發現了四艘美軍驅逐艦。2240時日軍偵察機在美軍船隊上方投下明焰,確認美軍為驅逐艦。此時美軍船隊突然朝西轉向,朝毫無防備的運輸船衝去。伊集院松治嚇了一跳,下令驅逐艦隊左轉90度並開始發射魚雷。此時漣與美軍的距離為8000米,時雨10000米,魚雷幾乎沒有命中的可能。然而這些魚雷跑到一半在水中引爆了,激起的白色水柱驚動了美軍,於是美軍驅逐艦連續兩次右轉,躲開了日軍的兩波魚雷攻擊。伊集院松治透過望遠鏡為美軍的規避動作驚嘆,不過還是慶幸自己把她們調離了運輸船隊。於是日軍開始開火炮擊,時雨上的原為一剛下令準備發射魚雷,一串炮彈就落在船的周圍。時雨開始製造煙幕規避並進行了短暫的交火。突然浜風的雷達探測到一支強大的敵軍艦隊(事實上並不存在,很可能是把自己的運輸船隊當成了美軍),於是伊集院松治同意了浜風艦長向西北撤退的提議,艦隊丟下運輸船跑了。更神奇的是居然連美軍驅逐艦也沒理運輸船,從旁邊她們的經過也跑了。於是運輸船里的士兵們就這樣置身事外的圍觀八艘驅逐艦纏鬥,時不時喝一下彩…
原為一認為即使美軍聲稱他們的驅逐艦打光了彈藥所以沒有去追運輸船,但實際上對付毫無防備的運輸船隻需要幾挺機關槍就能搞定。他認為美軍可能是把這次行動當成了以往的鼠運輸,覺得士兵和物資都裝在驅逐艦上,所以把驅逐艦趕跑了也就完事了。另外,他認為維拉灣的夜戰對伊集院松治在此次行動中的決策有很大的影響,歷史學者在評價軍事行動時時往往容易忽略對指揮官心理狀態的分析。
Battle of Empress Augusta BayBattle off Cape St. Georgia (已更)
這場戰鬥發生在43年的十一月,此時布干維爾島已經在美軍的掌控之中。日軍內部對美軍下一步行動產生了分歧,陸軍認為美軍會以布干維爾為跳板登陸並攻佔布卡島,而海軍則堅持美軍會以布干維爾作為要點而非跳板。爭執的結果是陸軍佔優,海軍不得不同意派出一支運輸船隊增援布卡島。運輸船隊為天霧、夕霧、卯月、大波和卷波。收到情報的哈爾西則派出五艘驅逐艦前往攔截。日軍三艘驅逐於0045時卸下士兵、拉上撤離人員並返航的時候,先頭部隊的兩艘船已經步入了圈套。0200大波的瞭望員發現了美軍驅逐艦隊,然而半分鐘後驅逐艦被數枚魚雷命中,當場沉沒。卷波的船體也幾乎被炸彎,但無論如何還是保持了漂浮狀態。0222時剩下的三艘日軍驅逐艦與美軍交火併於三分鐘後兵分三路,美軍指揮官不得不做出選擇--他選擇了夕霧。夕霧在0305時被炮彈擊中,但她沒有退卻,反而掉過頭來沖向追兵並用主炮和魚雷還擊,直到0328她在中彈多發後沉沒。與此同時兩艘美軍驅逐擊沉了漂浮著的卷波。這之後美軍試圖追上剩下的兩艘驅逐,但在半小時後放棄並返航。
聖喬治灣的海戰是日軍最後一次鼠運輸作戰,同時也是雙方最後一次在索羅門群島的交手。直到44年六月美軍攻佔塞班島,雙方再沒有展開任何一場海戰。
美日雙方圍繞索羅門群島前後共進行了15場大大小小的戰鬥,其中12場是船隻間的夜戰,而IJN打贏或者打平了至少10場--並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IJN因其驅逐艦的損失而日漸虛弱的同時,USN的力量則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飆升。山本五十六死後,帝國海軍仍然期望著一場奇蹟般的決戰勝利,然而這場勝利永遠不會到來。
參考通常,在一方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的時候,戰爭仍要持續很長的時間,在日本身上這一點尤為正確。日本的軍方領導人無法擺脫神話和宗教信仰的殘留,他們的決策脫離現實。日本從未被侵略過,她的子民是神明的後代,她的土地為伊奘諾尊所創造,被半神的天皇所統領。所以日本不可能被擊敗,神風定將降臨並拯救她。因此,戰爭將繼續下去,直到苦澀的結局,直到一支海軍以死謝幕。
Dull, P. (1978). A battle history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941-1945.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Hara, T., Saito, F. and Pineau, R. (2011). Japanese destroyer captain.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Willmott, H. (2009). The last century of sea power.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43年經歷了血肉磨盤瓜島的雙方都噁心了,年初日軍從瓜島成功撤退,美軍在瓜島、圖拉吉、東所羅門等地鞏固勝利果實。也就是在這年,大本營下令在西南太平洋方向群島布置防禦組織美軍推進
2.其實43年還是有一些戰鬥的,比如俾斯麥海戰(其實感覺更像是美軍飛行員打靶了= =)、維拉灣海戰。山本生前最後一次大規模的突襲伊號作戰,把12航戰的艦載機搬到拉包爾進攻美軍泊地,成效不大,損失不小。美軍此後還進行了一些早期跳島作戰比如新喬治亞島登陸,開始往中所羅門區域推進3.山本死了,古賀峰一是個XX,沒多久就人品耗盡死於飛機失事。連續兩次的海軍重要指揮官更迭更是亂上加亂,完全沒了方向。43年的海戰主要還是日軍增援美軍破襲居多,只是沒有像前兩年那樣扣人心弦,也沒有後期那種波瀾壯闊,但是每一次都是在補血和放血之間徘徊(當然受苦的自然是陸軍馬鹿,此處應有姚明臉)4.美軍沒有展開攻勢也和航母的損失有很大關係,年底的時候埃塞克斯才下水(貌似是42年最後一天),但基本確定了阿拉斯加方向,夏威夷西進,南太平洋北上這個路線。5.日本開戰初期的優勢消失強弩之末,被迫等待補充,美國戰爭機器剛剛覺醒尚需時間。6.新幾內亞方向拼的相當之慘烈,IJA在此方向上的行動還是相當多(主要是被敲),往新幾內亞的幾次大規模運輸都被美軍洗了,馬鹿沒了活路。下半年丟了新幾內亞的日軍基本喪失了(這是我腦補)在西南太平洋的主動權,拉包爾成了前線。7.年末基本回血完成並且上橙裝的美爹開始登陸作戰,布干維爾、塔拉瓦登陸,雖然打的滿頭包但是也達到了目的,日軍只能是呆在小島上坐等來戰。另:補一句,43年的海戰主要是中小船隻比較多,大規模(劃時代)的海空大戰幾乎沒有,像31節伯克就是在43年打出來的名氣。在那年(哦,突然就小將腔了),美日海軍驅逐隊幾乎是天天見,奧古斯塔皇后灣聖喬治啥的都快打出感情了……
另另:古賀追隨山本的腳步發動的呂號作戰其實也應該算相當大的軍事行動,只不過美國爸爸這邊損失實在……就沒說了謝邀
(話說這好像是我的第一次用這個開頭,值得紀念~)不過我現在在外面,先佔個坑,等我回去再仔細展開論點我現在想到了三個1.1943年的海戰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2.1943年是IJN非常混亂的一年3.雙方都在憋大招——————————————————————————————————————————各位的催更實在令我不勝惶恐,所以這個問題我就盡量深入淺出的簡略回答一下吧~1.限於篇幅我就不把43年比較著名的海戰都羅列出來了。不過43年的海戰有個特點,幾乎沒有航母之間的大規模交戰,就算是航空戰也是陸基的航空兵唱主角。多的是什麼呢?多的是DDCL為主角的輕型艦隊間的夜戰。而就是在1943年,號稱夜戰技術世界第一的大日本帝國海軍逐漸發現自己已經不像第一次所羅門夜戰那樣一到晚上就可以砍瓜切菜,IJN引以為傲的華麗之水雷戰隊在所羅門的島嶼與島嶼之間被裝備了SG雷達的美國人「漸減」。而放眼全世界,這場戰爭的結局在1943年已經非常清晰了。
(雖然這並不阻礙43年底,東亞及東南亞各地的偽政權領導人們齊聚東京開了個大東亞會議。俠之大者,為蝗國接盤)2.不知所措的IJN 3.雙方都在憋大招當聯合艦隊旗艦大和號的司令長官辦公室換上了一本新的日曆,1943年,太平洋戰爭終於走入了第二年。這時的聯合艦隊在幹些什麼呢?呵呵,他們在忙著把陸軍從瓜島救出來。早在瓜島戰役顯出頹勢之時,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已經意識到瓜島決戰是不可能的了。戰敗這個詞,或許不如萊特灣時籠罩在全艦隊上下,至少現在有些意志不夠堅定的傢伙已經料想到這樣的結局了。但好在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還沒放棄希望,他提出:收縮防線,重整戰力,準備決戰,死中求活。說好聽叫轉進,說不好聽叫跑路。不過無論是轉進還是跑路,總得有人殿後是吧?於是這位人間提督就搞了這個後來一直被人詬病的「い號作戰」(1943年4月)。い號作戰的細節我就不展開講了,總之和瓜島戰役時候差不多,陸基航空兵遠程奔襲。而陸基航空兵哪來的呢?是從第三艦隊的新一航戰二航戰上拉過來的,其中不少飛行員是從老一二航戰一直打到今天。不過這次作戰基本上就是他們的末日了......然而い號作戰打響半個多月,4月18日,突然傳來了晴天霹靂般的噩耗。人間提督掛了。山本之死對IJN的影響是巨大的,說句極端點的,IJN上下在瓜島這麼頹勢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比較樂觀的心態,很大程度上是山本在這裡撐著士氣,大家也都幻想在山本司令長官的帶領下再打一次珍珠港。山本死後,古賀峰一親補了司令長官一職。這位海兵34期/海大15期的海軍大將在戰前就是條約派,看問題也更實際。對他來說,這場戰爭的勝算已經不大,而且他也毫不隱瞞自己的想法「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在馬紹爾群島一帶尋找敵艦隊主力進行決戰,為此捨棄所有的海島守備隊,從此之後聯合艦隊不支援,不解救海島守備隊」。這下可真的是死中求活了。山本之死加上新長官對未來戰局如此消極的判斷,整個聯合艦隊本來也算不上太高的士氣一下子就跌至谷底。但是古賀的這招也不無道理,生死關頭,為了抓住這最後的希望(一場對馬式的決戰),也顧不得那麼多了。而「絕對國防圈」這個概念,43年9月在御前會議上也算是正式確定了下來。不過說是不救,看在黨國的份上(霧),該去救的也得去救。為啥?人家東京的參謀本部的作戰計划上蓋著裕仁的章,你海軍還想抗命不成?這就是1943年下旬在索羅門群島還是頻頻發生輕型艦隊間夜戰的原因。這下可能有人就要問了?雙方的航母艦隊呢?拿出來繼續干啊!這個問題等我過會兒用美國人的視角來解答~(剛從外面回來,讓我歇歇去更新......)因為主力艦的生產周期,航母戰列艦的全速生產周期為一年半到兩年。在43年以前,各大海戰的主力艦都是戰前生產的,但是因為戰前生產速度跟不上戰時的消耗速度,所以在堅持一兩年之後到了43年就耗的差不多了,從41年到43年,各大海戰基本上都是雙方那幾條航母戰列艦遊走的遭遇戰。43年的作戰特點就是大戰沒有,小戰不斷。兩邊的驅逐艦巡洋艦打的歡。到了44年埃塞克斯登場以後,憑藉7:1的生產速度優勢,局面自然就一邊倒了。因為艦艇生產周期長的限制,大國海戰一般都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消耗戰,總體戰。戰爭前幾年用戰前主力打消耗,只要消耗戰頂住了,等到總體戰開始,那麼後面就沒懸念了。所以大國之間的戰爭都是打到一半就開始斷斷續續的做停戰談判了。
聖克奴斯群島(42年10月左右)戰役是日本最後一點有戰鬥力的飛行員,也是最後一次有效的攻擊了,這次戰役美軍損失到一艘航母,企業號也被轟炸,之後本來是日本大舉進攻的好時機,但卻沒有實力前進,撤退休整,捲土重來的時候已經是44年5月了
而聖克奴斯以後,美軍只有企業號一艘航母,然而日本沒有發動攻擊,6個月後,企業號的特遣艦隊由一艘航母變成8艘,還裝備了要命的F6F,43,44年美軍大舉進攻而日本很少有反擊能力,特魯克戰役就是一個例子,8艘航母進攻一個島,而沒有IJN支援 也是為什麼43年沒有大海戰的原因,個人認為聖克奴斯才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不是中途島前面的朋友已經從戰略層面據分析了,對於日軍航母不參加作戰的原因也已講過了,我補充一下微觀的。日本在中索羅門群島的一系列作戰,都是因為運輸及反運輸產生的夜戰,前面已經有朋友介紹過了,日軍內部也心存疑慮,為什麼總是用驅逐艦以及輕巡洋艦作戰呢?機會終於來了,1943年11月1日,美軍在布干維爾登陸後,聯合艦隊終於決定出動重巡尋求與美軍決戰,奧古斯塔皇后灣夜戰(實力相當,日軍失敗)剛結束,栗田健男率領的第二水雷戰隊能代及四艘驅逐艦,第四戰隊高雄級四艘、第七戰隊最上級二艘、第八戰隊築摩從特魯克抵達拉包爾,這些基本是日軍所有能用的重巡了,準備與陸基飛機攻擊美軍登陸場,眼看惡戰在即,但美軍優越的偵察能力凸顯優勢,日軍行蹤被美軍捕獲。
5 日上午, 哈爾西藝高人膽大,要求薩拉托加號和普林斯頓航空母艦深入拉包爾陸基飛機攻擊圈奇襲成功,擊傷愛宕高雄摩耶最上築摩,美國損失輕微,嚇的日軍重巡立刻起錨返回特魯克環礁。11日美軍捲土重來,這次使用了TG 50.3,包括三艘最新服役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再次重創拉包爾的阿賀野號輕巡,這一系列打擊摧毀了日軍的水面部隊。至此,日軍已經無力發動水面進攻了。
題外話:之後美軍越來越過分,1944年2月空襲特魯克,日軍阿赫野,那珂,香取3艘CL,還有一群DD以及輔助船隻沉沒,日軍飛機損失270架飛機,日艦隻全部撤往本土或帛琉。所以,不發生大海戰,哈爾西也要承擔一點責任吧:)對日本是放血,對美國是練兵。
這一年太平洋戰場主要是發生了以瓜島爭奪戰為中心的一系列海陸戰,因為是戰略相持階段,沒有戰略進攻、戰略防禦階段那種決定式的大海戰
1942年美日雙方都把戰前積攢的血本拼光了,因此雙方都在拚命暴兵積攢實力準備決戰,可惜日本人費了半天勁出的兵還沒美國人零頭多。其實,1943年小規模的海戰航空戰不少,科曼多爾、索羅門群島、俾斯麥海,戰鬥很激烈。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人自古喜歡在戰爭中「發動群眾」?
※1870年的美國和普魯士對打誰能贏?
※美軍軍官願意在基層還是機關?
※發明機關槍的人是不是罪人?
※紀錄片《地球之鹽》向我們傳達了什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