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桓玄 實力不足,還能清洗掉 劉牢之+北府高層?

因與貴族達成了默契,削弱 遊民傭兵系統嗎?


問題要分幾個問題來回答才能完整:

1. 桓玄東進時,桓玄和劉牢之各自的實力對比

《宋書 列傳第七 劉敬宣》:(劉)敬宣諫曰:「方今國家亂擾,四海鼎沸,天下之重,在大人與玄。(桓)玄藉先父之基,據荊南之勢,雖無姬文之德,實為參分之形。一朝縱之,使陵朝廷,威望既成,則難圖也。董卓之變,將生於今。」

簡而言之,劉敬宣的意思,就是桓玄上游,劉牢之下游,兩家伯仲之間,可以一起決定(東晉)天下。至少,劉敬宣認為,北府兵完全不輸給荊州兵。

2. 劉牢之為何投降

《晉書 列傳第五十四 劉牢之》(劉)牢之自謂握強兵,才能算略足以經綸江表,時譙王(司馬)尚之已敗,人情轉沮,乃頗納穆說,遣使與玄交通。其甥何無忌與劉裕固諫之,並不從。

《宋書 列傳第七 劉敬宣》:元興元年,(劉)牢之南討桓玄,(司馬)元顯為征討大都督,日夜昏酣,(劉)牢之驟詣門,不得相見;帝出餞行,方遇公坐而已。桓玄既至溧州,遣信說(劉)牢之;(劉)牢之以(司馬)道子昏暗,(司馬)元顯淫凶,慮平(桓)玄之日,亂政方始,假手於玄,誅除執政,然後乘(桓)玄之隙,可以得志於天下,將許(桓)玄降。

……

牢之怒曰:「吾豈不知今日取玄如反覆手,但平玄之後,令我那驃騎何?」(側面證明北府兵實力可能還強過荊州兵)

兩條史料對照,有以下因素:

* 尚之已敗,人情轉沮(呂思勉先生很認同這條)

* 司馬道子昏暗,司馬元顯淫凶,耽於政務

* 劉牢之疑心平定桓玄後,自己成為司馬元顯的下一個目標

* 想借刀殺人,再獨攬大權(覺得劉牢之沒這個智商,想想就行了)

3. 桓玄清理劉牢之,為何北府兵沒有抵抗

第一,當時形勢就像劉敬宣所預料的:一朝縱之,使陵朝廷,威望既成,則難圖也。桓玄威震南方,大權在握,尚未篡位,即便起兵反抗,師出無名,會成孤軍之勢,重蹈之前王恭的覆轍。

第二,劉牢之被奪兵權後,會京口召手下商議,人心盡失

《晉書 列傳第五十四》:時(桓)玄屯相府,(劉)敬宣勸(劉)牢之襲玄,猶豫不決,移屯班瀆,將北奔廣陵相高雅之,欲據江北以距玄,集眾大議。參軍劉襲曰:「事不可者莫大於反,而將軍往年反王兗州(王恭),近日反司馬郎君,今復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豈得立也。」語畢,趨出,佐吏多散走。

一個原因是猶豫(條件不成熟,只能偷襲,賭一把),更重要的是手下人心寒,反一次又造反一次,現在要造第三次反了,你到底是站哪隊的?

而且,看不清局勢的人不在少數,堂堂宋武劉裕當初也是有自己盤算的,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宋書 本紀第一》:(劉牢之)懼而告高祖曰:「便奪我兵,禍其至矣。今當北就高雅於廣陵舉事,卿能從我去乎?」(劉裕)答曰:「將軍以勁卒數萬,望風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三軍人情,都已去矣,廣陵豈可得至邪!諱(劉裕)當反覆還京口耳。」(劉)牢之叛走,自縊死。何無忌謂高祖(劉裕)曰:「我將何之?」高祖(劉裕)曰:「鎮北去必不免,卿(何無忌)可隨我還京口。桓玄必能守節北面,我當與卿事之。不然,與卿圖之。今方是(桓)玄矯情任算之日,必將用我輩也。」桓玄從兄(桓)修以撫軍鎮丹徒,以高祖(劉裕)為中兵參軍,軍、郡如故。

而且桓玄的對北府兵下手非常快,從元興元年(402)正月起兵,入建康後僅用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剪除北府兵的各色實力人物:

《晉書 列傳第六十九 桓玄》:(桓)玄又害吳興太守高素、輔國將軍竺謙之、謙之從兄高平相(竺)朗之、輔國將軍劉襲、襲弟彭城內史(劉)季武、冠軍將軍孫無終等,皆(劉)牢之之黨,北府舊將也。(劉)襲兄冀州刺史(劉)軌及寧朔將軍高雅之、(劉)牢之子(劉)敬宣並奔慕容德。

但是對劉裕網開一面,一來也是他先看風向,陽奉心違,二來桓玄確實看重他,也確實需要人來統領北府兵。個人猜測也可能是因為下野時間早,撇清關係,因而得到重視:

《宋書 本紀第一》:桓玄為楚王,將謀篡盜。玄從兄衛將軍(桓)謙屏人問高祖(劉裕)曰:「楚王勛德隆重,四海歸懷。朝廷之情,咸謂宜有揖讓,卿意以為何如?」高祖(劉裕)既志欲圖(桓)玄,乃遜辭答曰:「楚王,宣武(桓溫)之子,勛德蓋世。晉室微弱,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桓)謙喜曰:「卿謂可爾,便當是真可爾。」十二月,桓玄篡帝位,遷天子於尋陽。桓修入朝,高祖(劉裕)從至京邑。(桓)玄見高祖(劉裕),謂司徒王謐曰:「昨見劉諱(劉裕),風骨不恆,蓋人傑也。」每游集,輒引接殷勤,贈賜甚厚。高祖(劉裕)愈惡之。或說(桓)玄曰:「劉諱(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不為人下,宜蚤為其所。」(桓)玄曰:「我方欲平盪中原,非劉諱(劉裕)莫可付以大事。關隴平定,然後當別議之耳。」(桓)玄乃下詔曰:「劉諱(劉裕)以寡制眾,屢摧妖鋒,泛海窮追,十殄其八。諸將力戰,多被重創。自元帥以下至於將士,並宜論賞,以敘勛烈。」

最後,劉裕在桓玄篡位後,以突襲的方式終結了桓玄的大楚夢。

總結起來,劉裕的勝利有以下關鍵因素:

* 時機好:桓玄元興元年(402)十二月篡位,三年(404)二月起兵反桓玄,此時桓玄已失人心,討伐篡位,名正言順

* 部下齊:起兵時有一大批英才聚集在劉裕周圍,攻打京口時,群眾基礎好也使他順利拿下作為根本(相比劉牢之的失人心,不是一點點差距)

* 速度快:元興三年(404)二月起兵,短時間內沖向建康,一路上對陣吳甫之、羅落橋皇甫敷、以及覆舟山三戰三捷,致使桓玄根基不穩,離開建康。劉裕以晉帝之名令天下,大勢已去。

最後加一句,再次證明,基層北府兵的戰鬥力還是很猛的!


桓玄實力不足?先思考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太晚了要睡覺,留位子,明天回答


這個要展開就長了,先說一點佔個坑!

首先,曹操的老鄉桓家,在桓溫死後,在荊州的勢力依舊很強大。

其次,桓靈寶同志還是有點水平的,畢竟當了一年多皇帝。當時,桓同學身兼多職。統諸州軍事,實力是夠的。

再次,北府軍雖強,劉牢之雖猛,但東晉重出身,陶侃,桓溫尚被人笑話大頭兵,況劉牢之乎?沒有豪門大族的支持,一屆寒士很無奈。而且王恭和司馬榜樣在前,劉牢之出賣上司,好比義氣深重的馮玉祥將軍,他的手下就特別的忠心義氣~~~


1,桓溫的餘威

2,東晉末期政壇的亂局

有時間細聊


桓玄之狡詐兇殘不讓常凱申,還是有一手的。

實力不足云云,不知從何說起。


推薦閱讀:

在中國古代,有哪些知名的 geek,他們都做了些什麼?
古代中國(如唐朝)巔峰時期,有沒有類似如今美國的Apple、Oracle這種影響世界的跨國「公司」?
中國統一王朝壽命鍾情的三個數字15,37,276,求解釋?
歷來開國皇帝都會殺掉開國功臣,李世民是否例外?

TAG: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魏晉南北朝 | 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