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出現對如今的股票市場來說具有怎樣的意義?
股市的人工智慧分析預測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行情分析、大盤預測的這種方式能否代替傳統的股評師分析機制,在金融領域有成功案例值得借鑒的嗎?
我想題主想問的應該是「信息挖掘」在股價預測中的應用。這方面了解的不多,斗膽嘗試回答一下。「數據挖掘」應該是人工智慧的一個 分支,從海量信息中發現隱含的、有價值的相關關係,屬於高層次的數據挖掘。我印象中有個朋友的畢業論文研究的就是這方面的問題,通過互聯網上抓取海量數據,諸如財經新聞、股票交流群、分析師報告等信息來源,提取關鍵字,通過特定標準,判斷市場對這隻票輿論情緒偏向,進而判斷股價的下一步走勢。這一策略的關鍵在於利用機器的高速運算的能力,先於普通投資者獲知特定信息,繼而通過交易獲利。
按照市場有效理論,股價反應的是市場的所有公開有效信息,但市場的反應總是有個時間過程的,先手總是具有優勢的,所以根據我的理解這一應用是具有價值的(前提是市場上只有少數玩家具有這一技術)。
但據我所知目前貌似沒有特別成熟的應用,可能是挖掘技術上還不成熟。回頭有時間邀請我朋友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哈。現在互聯網金融的火爆對傳統的投資理財模式會產生很多思考,傳統的投融資理財模式以及企業也開始不斷增加的理財新產品。
雖然新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但是由於投資者專業知識的缺乏和對於互聯網理財產品缺乏熟悉的了解,投資者能做的只能是信賴甚至依賴理財平台。這就意味著,投資的風險性完全取決於理財平台的預測,這讓投資者覺得自己的投資太過被動,同時也讓理財平台感到了不小的壓力。
在理財需求不斷進步的當下,傳統的投融資理財模式已經弊端不斷,尤其是在預測精準度上和信息匯總分析方面,理財專家的人力投入已經無法滿足大數據的要求,就需要更高端更即時的理財服務誕生。它可以提高行情預測的精準度,讓投資者看到實際的利益,同時減輕人力的負擔,讓理財專家可以更專業地進行風險預估等複雜的工作,人工智慧的意義就在此。
我個人是堅持「股價是無法預測」這一觀點的,就算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其本身就是植入了人的精神的智能系統。
股票市場整個是就一個蝴蝶效應場,任何一點小的變化就會引起不可預知的巨大變化,這裡就需要最近很流行的大數據理念。BUT,數據、信息是具有實時性的,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也許是地震、海嘯、或者是鄰居大媽的一句傳言,這都會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這是因為,永遠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慮進來。所以,預測會死,資本永生!---------------------------------------------------------------第一次收到那麼多贊,特來補充回答前幾天關注的一個微信號上推了一個叫交易家股市錦囊的東西,說是自主開發出了國內第一套完全智能的外匯交易跟單系統看著有點意思,然後讓炒股的男朋友去關注了,我男票說這種技術就是就是人類解放大腦活動。看著還挺棒的,不知道具體使用感受怎麼樣~~
量化投資算是這方面的應用。
短期關注某些指標策略是可以擊敗市場的的,但長期回報率會遞減,任何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策略都是有負反饋的,因為賺錢的策略總會引人跟進,然後僧多粥少就不靈了。好多公司都想盡辦法去保密自己的交易策略,以期盡量延長現金奶牛的壽命。另一個主要的問題是歷史數據只是無數可能性的一種。假設有好多平行宇宙,這些不同宇宙的股市的歷史記錄會差別非常大。所以靠發掘歷史數據指標用得太多會overfitting,就算找到關鍵的指標也會因為負反饋不久就沒用了
人工智慧其實就像很多科技一樣,彌補了人類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和不足:
行情預測的前提是對當前的形勢有一個分析和總結,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思維也是有限的。再專業的理財師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搜集足夠多的專業資訊,並從市場上海量的資訊和分析中,挑選出靠譜和真實的信息。這樣大的工作量只有人工智慧可以完成。
另一方面,信息篩選過後,需要對這些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以提煉出對投資者有利的內容,這個大數據運算的過程也是非常負責的,人力完成的速度很有限。如何能夠快速、精準地為投資者提供行情預測,這就是人工智慧的工作範圍了。
交易家的投資錦囊就是典型的人工智慧,可以建立一整套複雜的語義分析與處理模型,並且抓取到市場上較全面的各種信息與言論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果。
雖然目前人工智慧的商用價值還很有限,但是它已經在逐漸改變著整個世界,人工智慧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未來將帶來更多的好處,心裡想想很是會很激動的!
從來都是股票門外漢,處於觀望狀態,看著大神們的分析,表示想進股卻猶豫不定……
怎麼說呢,股市本身就是一個有風險的投資項目,而且很多股民散戶其實專業知識和行業資訊都很少,他們都是憑直覺隨大流兒盲目入市,因為沒有必要的行情預測,要承擔的投資風險相對較高。即使行情再好,也不是所有人所有股都可以賺錢,必要的行情預測和專業分析是會幫助投資者降低風險。人工智慧本身也是一種科技,科技畢竟是第一生產力,有些時候的的確確能夠起到不小的作用,這是人類進步無法忽視的事實!
靠著模擬炒股看股市風雲,真心覺得行情預測就像預測高考分數線一一樣,全靠數據支撐,大數據大數據,數據足夠大,才會更準確,當然還是會有偏差。人收集的速度和範圍當然不如一個專門收集的人工智慧來得快了!!!
人是感性的,機器是理性的,人工智慧自然更准一點……
首先聲明,我不是AI專業的,也不炒股,只是一個純粹的門外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溫斯頓教授說:「人工智慧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工智慧學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內容——人工智慧是研究人類智能活動的規律,構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統,研究如何讓計算機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勝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應用計算機的軟硬體來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
人工智慧本身就在於研究股市發展的規律,構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統,研究如何讓計算機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信息收集、分析,也就是研究如何應用計算機的軟硬體來模擬股評家所進行的工作,而且會變得更加的快速、更加準確、更加全面。
首先很顯然有一點大家必須承認,股市很大程度上是人為因素在控制,所以可以說是有一定規律的(股評家也得有扯淡的基礎吧)。舉個例子,如果大家都很看好一支股票,那麼它就很可能會漲;反之會跌。或者說有一些特定事件會很明顯地影響到股票價格,例如今年美國40年來首次開放原油出口後,國內能源版塊不出意料下跌了。可以看出,在預測股票這件事上,最重要的是信息,或者說是數據。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股民會刷新聞,看動態來保持敏銳的嗅覺。
數據挖掘的三個V,(Volume數據大),(Velocity更新快),(Variety多樣)。在處理這樣的海量數據時,人工智慧就具有這樣的優勢
誰用人工智慧預測到了最近股市的情況,請站出來,那會是最好的成功案例啊!!!!!!!!!!!!!!
這個問題很是令人震驚啊!股票市場就是這樣殘酷無情,事實也就是這樣針鋒相對,無情而殘酷的現實就是這樣擊碎那些還在把電視上、廣播里、專欄上的那些所謂的「股評師」的言論當成自己炒作股票唯一的依據的散戶們的一切美夢!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准資深股民一名,成功率並不是很高,但是算上頭寸加成後,收益率是可以達到的,人工智慧是不能預測未來的,但是可以經過輸入數據計算出真實的反映現在狀況,然後做最優的決策,這樣就好了。
有人說編一個數據模型造一個人工智慧出來,然後試圖將之前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數據導入然後進行量化,得出一個「( ̄) ̄)↗ 漲」或「跌」,這不現實,不是計算機速度達不到,而是有些東西真不是你想量化就能量化的。
人工智慧的出現往不好的想就是人在給自己找死路,最近有個研究,預測幾年以後會消失的職業,基本上五十年以後大家都不用幹活了,MIT已經有人做出來一個程序,自動修代碼,以後很多程序員也要丟飯碗了……
然並卵,該賺錢的人還是在賺著錢,虧錢的還是虧著,比如我。。。。
首先得看什麼層次的人工智慧,普通人工智慧,只要從長遠看根據植入的模型的準確度來說肯定是比人好啊,不會根據人的情緒起伏出現什麼不該的操作,牛逼一點的人工智慧,不過是人情緒的延伸,不用說了把
其實吧,股市中那些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都建立在股市可以預測的基礎上,大量的從業人員,每天勤勤懇懇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試圖尋找照亮股市迷宮的水晶球。可如果市場的運行根本無規律呢?我們的這些分析,又有何理性的依據呢?比方說技術分析,它的基礎就是假設歷史會重複,以過去的走勢來印證未來。某種程度上,人性是不變的,反映到走勢上,應該是具有某種趨勢性的,因此,這種分析方法並不是沒有它的道理。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就是股價能不能被預測,股市的可預測性問題與有效市場假說密切相關。
定量分析觀點認為,如果有效市場理論或有效市場假說成立,股票價格充分反映了所有相關的信息,價格變化服從隨機遊走,股票價格的預測則毫無意義。眾多的研究發現我國股市的指數收益中,存在經典線性相關之外的非線性相關,從而拒絕了隨機遊走的假設,指出股價的波動不是完全隨機的,它貌似隨機、雜亂,但在其複雜表面的背後,卻隱藏著確定性的機制,因此存在可預測成分。
這麼說來,人工智慧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搜集足夠多的專業資訊,並從市場上海量的資訊和分析中,挑選出靠譜和真實的信息。信息篩選過後,需要對這些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以提煉出對投資者有利的內容,這個大數據運算的過程也是非常負責的,人力完成的速度很有限。如何能夠快速、精準地為投資者提供行情預測,這就是人工智慧的工作範圍了。
推薦閱讀:
※不懂股票的新手如何進入這個領域?
※慕曉強vs林家正 五萬實盤及47億狙擊慕曉強,大家怎麼看?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交易水平?
※熔斷機制的兩檔閾值過近是否會更容易造成市場情緒化的同漲同跌?
※相比較美國金融市場,中國推出熔斷機制的原因是否不同?最後的效果是否也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