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放在中國城市中重要性如何,未來如何發展?

歷史上南京很輝煌,尤其作為民國首都其為頂點,但目前在各項指標都落後去北上廣深,其重要性明顯下落很多,未來發展堪憂啊!


南京現在是江蘇省省會,東部戰區司令部所在地,華東區域中心城市。與此同時,還是中科院分院所在地、大區級通信樞紐、中國人民銀行分行駐地等等一系列大區級機構中心。

然而,即便如上所述,南京也只是一座平平無奇的省會城市,區域中心。與南京當量相似的城市還有很多,如果南京說重要,至少有超過5個同等級城市也可以站出來說與南京一樣重要,甚至比南京更重要。

SO。。

在眾多省會、經濟發達城市中,南京相對較為綜合。

1、首先談經濟:經濟一看規模,二看人均,三看發達程度。

在這三個維度上,很多體量巨大的城市總量驚人,但失之於發達及人均表現不佳。有些發達程度很高的城市在體量上失去很強競爭力,因此,說到中國既大且富,具有強烈吸引力的的城市,畢竟也只能屈指可數,南京有幸位列其中,成為為數不多經濟發達、民生水平高、規模龐大的城市之一。

2、在一系列城市軟實力方面,南京是一個超越絕大多數省會的存在。

首先,南京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歷史文化底蘊方面,整個南中國鮮有其匹,課本上時不時冒出的烏衣巷、泊秦淮、石頭城、金陵懷古、桃花扇、紅樓夢這些文化意向,潛移默化的浸染了一代代中國人,使得南京在文化知名度上成功超越了大部分省會,這是通過後天的廣告、宣傳畫很難達到的效果。

其次,南京引以為傲的文化場館、歷史建築遺存、高等院校,統統要感謝前朝——中華民國。作為被悉心打造的首都,難以想像的軟實力資源被聚集於此,以至於即便遭到拆分重組,亦不失擁有2所985、8所211高校,在近年多個流行的大學排行榜內,TOP100往往南京高校能佔據其10。而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天文台、植物園、劇院。。。。(我要TJ了。。。TJ了。。。J了。。。了。。)

南京在省會中的特殊性有以下4點:

1、南京為前朝中華民國故都,中國國民黨總理、中華民國國父陵寢所在地,在對台灣尤其對國民黨的交往上,佔據了特殊地位。

2、南京大屠殺在中日關係上是一個敏感的存在,當中日關係緊張時,國家會刻意提升南京的存在感,以敲打日本右翼及喚起國際社會輿論對中國傾斜。

3、南京位於東部沿海自北向南的中點長三角,是東部沿海與內陸的東西交匯處;南京位於長江邊,位於中國南北交匯處,南京方言在歷史上長期佔據標準音地位,元以前主流官話的兩大源頭以洛陽雅音與金陵雅音並重,元以後南京官話與北京官話共同構建明清官話音系,民國老國音依舊是南北融合的結果,聲韻方面南北京差異不大,而調上面陽平、上聲、入聲老國音皆與南京音一致,可以說南京正處於北方官話區與南方方言區交匯處。在氣候上看,南京位於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附近。綜合各方面因素看,南京很難說是南方城市或者北方城市,很難說是東部沿海地區城市還是中西部內陸城市,它是一個沒有明顯區域文化特徵的四方交融的城市,是中國地域矛盾的集中點與平衡點。這與北京西安是典型北方城市或者蘇州廣州是典型南方城市有著明顯不一樣,它幾乎可以算是一個無顯著地域傾向的移民城市,因此在很多方面看,南京地理人文等各方面都佔據在一個微妙平衡的節點上。不是城市本身的因素讓南京特殊,而是南京以外各方面大環境造就了南京處在一個無形漩渦的癥結上。

4、最大的特殊點,在於「故都」二字,自帶敏感屬性加成。上一次作為首都遠在1100年前的唐代的西安就不必背負這樣的敏感性。元代一統天下,建都北京,明代驅除胡虜,立都南京,燕王靖難,遷都北京,闖王進京,南明立於南京,至清朝,統治者似乎看出點規律來了,於是把南直隸一分為二,改南京為江寧,希望江南永遠寧靜,而未幾太平天國克江寧改天京,西方人對此評論認為這個位於帝國南北交通中心的故都的陷落是對清朝不可挽回的打擊,清朝撲滅了建都南京的太平天國,卻依舊無可避免的被建都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取代,繼之而起的北洋政府遷都北京,卻又被一路北伐的建都南京的國民政府取代,國民政府也看出了點規律,遂命令文人為建都南京大造輿論,南京各機構地名皆冠以中央、首都之類,同時改北京為北平,希望獲得北方永遠的平靜,然而正如寓意美好的江寧一樣,取代南京,北京在共產黨獲勝後又一次成為首都。因此,南京作為前朝故都的敏感性,也就分外彰顯。

———————————————————————————————————————————

本問題關注過少,就不長篇大論了,轉載一點很多人都喜聞樂見的城市之最來娛樂一下吧:

———————————————————————————————————————————

中國最早的國立天文台,至今位列中國第一的世界級天文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民國國立中央天文台)

中國近現代氣象發祥地,中國近現代第一個國家氣象台——北極閣氣象台。北極閣所在的欽天山南朝即建有「靈台候樓」,用以觀天測候。劉宋初年(421年),皇家整修華林園時.就在山頂建了「司天台」,到了元朝,原址復建觀象台,配置了天文學家郭守敬發明的天文儀器。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建為欽天台,上設銅鑄的渾天儀、簡儀、圭表等天文儀器。1927年,竺可楨先生又在此創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氣象研究所。

中國第二大博物館,南京博物院

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公共圖書館,亞洲四大圖書館之一,南京圖書館

中國第一座國立植物園,享譽世界的中國四大植物園之一,中山植物園

中國近現代第一座國家級美術館,國立美術陳列館

中國第一座官辦公用電廠——金陵電燈官廠(首都電廠)始建於1910年9月27日

中國僅次於國家大劇院的第二大藝術建築,江蘇大劇院

江南四大名園之一,瞻園

江南四大名樓之一,閱江樓

與巴黎拿破崙墓,華盛頓林肯紀念堂並稱為世界三大陵墓建築的南京中山陵

中國四大小吃之首,夫子廟小吃

中國四大名錦之首,南京雲錦(另外三者為蜀錦,壯錦,宋錦)

中國三大名緞之首,南京玄緞(另兩名緞為蘇州羅緞、杭州花緞)

中國四大賞梅勝地之首,天下第一梅山:南京梅花山

江南三大名湖,中國最大皇家園林湖泊:玄武湖

世界十大最美書店之一,南京先鋒書店

中國四大溫泉之首,「世界溫泉論壇」永久會址,湯山溫泉

中國四大名剎之一,棲霞寺

中國四大文廟之一,南京夫子廟(規模僅次於曲阜孔廟的中國第二大孔廟)

天下第一禪林,靈谷寺

中國近代四大兵工廠之一,金陵機器製造總局(金陵兵工廠)

中國四大造幣廠之一,南京造幣廠

長江三大名磯之首,「萬里長江第一磯」,燕子磯

中國四大名劇,四大古典悲劇之「桃花扇」故事發生於南京

中國四大名劇,四大古典悲劇之「牡丹亭」在南京創作誕生

中國十大絕美紅葉觀賞地,棲霞山

隋文帝詔設的天下八十三州舍利塔之首——棲霞寺舍利塔

中國十大最美教堂之一,基督教莫愁路堂(始建於1884年)

中國八大觀荷勝地之一,玄武湖

中國十大百貨公司——新街口百貨

中國六大外國語學校之一,南京外國語學校

江南第二泉,雨花台東崗雨花泉

民國三大監獄之一,南京老虎橋監獄

明清三大織造之首,江寧織造署

中國唯一由皇帝賜名的清真寺,中國八大清真寺之一,敕建凈覺寺

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

中國歷史文化第一名河,秦淮河

「秦淮燈彩甲天下」的天下第一燈會:秦淮燈會

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瓮城城堡,中華門城堡

世界規模最大的磚石結構無梁殿,靈谷寺無梁殿

中國歷史上首次世界級博覽會——南洋勸業會

民國時期遠東第一體育場,國立中央體育場

建成後「遠東第一、世界第三」的國民黨中央電台,呼號XKM(1928年南京丁家橋)

遠東第一大廠、民國工業的驕傲——永利錏廠(整體工業水平堪與美國杜邦公司媲美)

中國最早的國家圖書編譯機構——國立編譯館

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已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全世界最大的科舉博物館,江南貢院科舉博物館

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照壁,長達110米,規模超過曲阜孔廟照壁的天下第一壁,明代夫子廟大照壁

中國最大的泮池,夫子廟泮池

中國規模最大的民宅,號稱「九十九間半」的甘熙宅第

南朝首剎雞鳴寺

世界最大碑材,南京明代陽山碑材(若被豎立起來,該石碑通高超過73米)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火山石柱林,六合石柱林,比聞名世界的美國黃石公園石柱林還要高大壯觀,堪稱地質奇觀

中世紀中國的象徵,被寫入安徒生童話的中國瓷塔:名列中古世界七大奇蹟,大報恩寺琉璃塔

佛教至寶——佛頂真骨舍利所在地、佛教第一聖地、天下第一塔、中古世界七大奇蹟:大報恩寺琉璃塔

江南地區第一座佛教寺廟,東吳建初寺

建成後亞洲最大的國際賽馬場,南京馬群賽馬場

江蘇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老山國家森林公園

江南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朝天宮

世界第一大的城牆南京明城牆,長度達35.3公里(並且擁有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城市外郭城城牆,長度超過60公里,已被拆除)

中國發行量第一的晚報,揚子晚報總部所在地,中國發行量僅次於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的第三大報,世界排名第21位

世界範圍內漢文木刻佛經的出版中心,金陵刻經處

中國迄今唯一的亞洲第一學府,超過日本東京大學的民國最高學府,國立中央大學

中國教會第一學府金陵大學

中國女子第一學府金陵女子大學

中國戲劇第一學府,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中國氣象第一學府,世界氣象組織區域培訓中心中國總部所在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中國審計第一學府南京審計學院,國家審計署唯一直屬高校

中國藥科第一學府,中國最早的藥科類高校,中國藥科大學

中國水利第一學府,河海大學(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並稱為世界水利水電最頂尖的兩大高校)

中國基督教最高學府,金陵神學院

中國六大藝術學院之首,中國獨立建制創辦最早並延續至今的高等綜合藝術學府,南京藝術學院

中國最早的四所民辦本科高校之一,三江學院

新中國第一所地方高等警官學府,江蘇警官學院

中國第一所幼兒教育實驗研究中心,1923年,鼓樓幼稚園

中國第一所現代中醫高等院校——國立中央國醫館附設中國醫學專修科

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舉辦地(1910年)

中國最早的茶研究機構——江南植茶公所(1907年)

中國佛學會成立於南京(1929年,會址毗盧寺)

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誕生地

六朝建康城與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皇家檔案館,玄武湖黃冊庫

中國古代「五湖四海」五湖之一,丹陽湖

基督教社會服務機構愛德基金會以及世界最大的聖經印刷公司愛德印刷公司都在南京

中國第一部市內電話在南京問世(1900年)

中國首座民族工業水泥工廠——中國水泥廠(1921年棲霞)

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中電十四所(中國首部雷達誕生地)

中國電子工業的搖籃,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電子企業,熊貓電子(始創於1936年)

1968年建成時成為當時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一度被認為是與原子彈爆炸並列的文革時代兩大成就)

新中國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雨花台烈士陵園(全長超過一公里的建築群沿一條南北中軸線排列,氣勢恢宏壯觀)

二次世界大戰三大慘案紀念地之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另兩處紀念地分別為奧斯維辛集中營,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世界文化遺產,朱元璋明孝陵

關於南京的文學巨著,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

位列世界文學名著之林的《儒林外史》

隨園詩話等文藝巨著誕生地及發生地

中國最大的類書——《永樂大典》

中國古代漢族傳統醫學集大成者巨著——《本草綱目》

中國最早的識字課本——《千字文》

中國第一部文學評論專著——《文心雕龍》

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

中國第一部軼事類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

中國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魏源《海國圖志》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賽珍珠《大地》

天下文廟正堂,都叫做明倫堂,唯有南京夫子廟的叫做明德堂

中國唯一的南朝石窟,有「江南雲崗」之稱的棲霞山千佛岩石窟

世界名曲茉莉花的誕生地,南京六合金牛山

中國烹飪史上著名的京蘇大菜發源地,與淮揚菜共同構成蘇菜菜系

中國郵政航空公司主運營基地所在

中國奧委會前身:中華體育協進會誕生地(1924年,東南大學)

中國科學社總部

中央研究院總部

全國衛生研究會於宣統二年(1910年)在南京成立

中華護士會於宣統元年(1909年)在南京成立,現為中華護理學會(CNA)

中國最早擁有機場的城市之一,1912年元月,南京小營演武廳機場(馮如在中國首次試飛機場)

中國最早的城市軌道交通——京市鐵路。始建於1907年,被稱為「南京地鐵0號線」,全線設督署站(後改國府路站)、萬壽宮站、武定門站、中華門站等9站,長達16.3公里,每天發車30次。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即從下關下火車換乘該軌交線至兩江總督署的。該線路一直運營至1958年末,大躍進期間遭拆除。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特務內侍機構錦衣衛、東廠、中統、軍統皆誕生於南京

古代象徵帝王掌握天象運行規律的中國國寶天文儀器:渾儀,簡儀所在地。

擁有亞洲最大火車站:南京南站

屹立於亞洲第一大河長江畔

鄭和七下西洋寶船廠及起航母港所在

特產「天賜國寶,石中皇后」之雨花石

祖沖之於南京推算出圓周率小數點後7位(該成就領先世界1000年之久)

湯山猿人的出現論證東亞人類起源於長江下游一帶

———————————————————————————————————————————

寫在後面:諸君能看到這裡還堅持的,自然不是那種掃一眼就回復或點贊點踩之人,未免影響大家觀看主文,故此另外的話寫在這最後。

1、題主問及南京之重要性,並無特指,故此答主從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諸多方面論述,本來要長得多,一來此問提的或不太有普遍性,且問法不佳,恐觀眾寥寥,也就沒有動力碼長篇大論了。

2、後面那些是私貨,不屬於答題範疇,並不作為什麼論據來說,只是因為點開此題的觀眾或多或少對南京懷有興趣(或者還有仇恨?),所以只是夾帶點其他好玩的東西,整理不易,且看且珍惜。


我理解一下題主的意思,題主是問南京在古代為什麼那麼重要,還是問現在中央為什麼把南京看的那麼重要。

--------------------------------------------------------

如果是問南京在古代為什麼那麼重要,那得看從哪說起。

在漢族文明還在中原地區的時候,南京是不重要的。

南京第一次重要是在漢末魏晉時期,中原戰亂,很多人口南遷,孫吳政權建立後,曾經在鎮江、南京、武漢建都,最終三國歸晉的時候,國都是在南京。

南京第二次重要是在衣冠南渡之後,北方漢族勢力遭受重大打擊,人口比第一次南遷更多,甚至皇族也南遷到了南京,這也是漢族公認的合法中央政府第一次來到這麼南的地方(之前在南京的只能算是割據勢力)。東晉之後,南朝的都城都在南京。

南京第三次重要的時間界限比較模糊,沒有第一次第二次清晰,我個人認為是建炎南渡之後,南京又重要起來,當然,趙構沒有在南京建都,但是趙構帶來的影響是南方的經濟從整體上超過北方,為老朱在江淮流域建立政權奠定了基礎。老朱把南京的優勢擴大,直到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從南向北統一全國的帝國,之後雖然老四把都城遷到了北京,但南京終歸保留著都城的配置。

南京第四次重要是民國,凱申物流依靠的背景就是江浙的地主工商業的支持,因此,南京又成了首都。

那為什麼南京是南方中國重要的中心呢?

先上圖

首先,從最初來說,南京是因為軍事的重要而變得重要的。南京是南方抗擊北方的重要據點。南北中國,秦嶺淮河,北方進攻南方,通常三條路:

a) 西路:關中-&>漢中-&>四川-&>順流而下

b) 中路:南陽-&>襄陽-&>順流而下

c) 東路:淮河-&>安慶到南京之間的長江

西路和中路就不說了,不在本題範圍內,東路的地圖看一看吧,哪個節點最重要,無疑是南京。

南京上游的長江,是南北向,所以南京那帶,雖然是長江以南,但通常稱為江東。

南京下游的長江,是東西向,而且江面逐漸開闊,在軍事技術未達到近代以前,不太適合大規模用兵。

南京,就是那個最重要的節點。

東邊不太可能有敵人(也有,那是後來航海技術發達之後,抗日戰爭的事情),而且東邊還是南京的經濟依託,蘇湖平原的糧食,後來還有上海的貿易;

南邊是綿延的山,皖南浙西的山;

西邊是長江,再西還有大別山,過了長江是皖北,淮河平原,不太適合北方騎兵機動;

北邊也是長江,淮河、邵伯湖、高郵湖、水網密布的蘇北平原,也不太適合北方騎兵機動。

PS:這裡要黑下孫十萬,孫十萬即使在合肥吃了好幾次敗仗,曹魏也沒有從正面攻擊南京的打算,可見南京的地理優勢。

PS2:歷史上多次出現北方從西路、中路突破,統一南方的事例,但我印象中沒有單純從東路突破取得成功的事例。反而是南方多次在這個位置擊退北方的進攻,比如東晉淝水之戰,南宋采石磯之戰。

其次,講完了軍事原因,還有就是經濟原因了,也是南京相比西路、中路更有優勢的地方,南京背靠蘇湖平原,南遷了大量士族、知識分子,帶來了中原地區的耕種技術,加上這裡是中國最適合農耕的地區,沒有之一,孕育了在古代中國高度發達的農業,孕育了大批南方知識分子、士族。

--------------------------------------------------------

如果是問現在南京為什麼重要,現在在中央,南京當然是重要的,我沒有考證過現在中央有沒有說過南京比上海重要。

但是,南京從戰略意義上講,確實比上海重要啊~

上海背靠東海啊,沒有渤海的兩個半島拱衛啊,上海在海洋方向完全沒有戰略縱深啊,直接面對韓國、日本啊,上海只比海平面高一點點啊,上海會直接暴露在對方的海空優勢之下,無險可守啊~

在這一點上,南京要比上海的戰略位置好多了。

而且,南京的鐵路樞紐位置也很重要啊

1是去往北京

2是去往上海

3是去往杭州

4是去往皖南、江西

5是去往合肥、武漢、華中

1、2、3是中國最重要的動脈啊

4、5是南京向內陸擴張影響力,方便戰時遷移、撤退

綜上,南京重要不重要呢?

-----------------------------------6月9日更新--------------------------------------

有回答說南京經濟不如上海,不如蘇州,那確實是事實,南京經濟一度在江蘇只能排第三,簡稱蘇小三,貌似14年的時候超過無錫,排到老二了。但經濟只是戰略重要性的影響因素,不是決定因素。

緬甸經濟最好的是仰光,仰光同樣也是海港城市,怎麼看比內比都要好的多,但由於內部的民族問題、遭受海上強國的攻擊問題、周邊邦的軍事問題等等原因,首都沒有定在仰光,就像我們明朝時遷都北京一樣,戰略地位很多時候是不單純考慮經濟的,地緣政治可能更重要。一個在地緣上沒有太多安全感的國家,沿海發達城市固然重要,但戰略上,一個稍微內陸一點、經濟稍微弱的一點的城市,但是地緣上更具有優勢的城市,可能更具戰略地位。

至於如果上海守不住,南京也守不住的說法,要看怎麼理解。從大體上說,這個說法是對的,畢竟200多公里的距離,在現代軍事科技下,不是什麼問題。

但放在具體的歷史情境中看,比如813抗戰,如果上海戰局不利的情況下,能夠早點後撤,不至於後期一潰千里,主動撤到錫澄線防守,憑藉江陰到太湖之間的防線,南京不至於那麼快失守,能為轉移爭取更多時間,畢竟,當時以中日之差距,想在沿海地區抗住日軍是不可能的,南京的價值就是依靠其交通樞紐位置,能夠儘可能的為後方轉移更多的工業、人口。

再看現代,能夠全面壓制中國海空力量的,世界上只有一家,這兩家真開片,說在上海登陸了,或者大規模轟炸上海了,估計世界大戰就不遠了。這個情況就不考慮了,現代兩核武大國的全面開戰,畫面太美,不展開了。

作為中國,可能更多的還是考慮小規模的衝突,比如襲擾戰、比如誤傷,比如戰機、戰艦迷路了,比如突然在公海上對上海來一發hit run,從上次俄羅斯飛機誤闖東三環來說,反應時間通常是來不及攔截的。而襲擾南京,那可能性要比襲擾上海小得多,真的襲擾南京了,要不就是中國制海制空都不行了,要不就是大規模開片了。


本人是東北人,在南京生活了10年。

南京是一個不上不下很尷尬的存在,比其他的省會城市似乎要重要一點,但要和北上廣比又表現出明顯的二流,不說經濟指標,人的觀念和公共服務能力確實有很大差距。所以最近冒出個1.5線城市的概念按在南京頭上。

這個城市有很悠久深厚的人文傳統和大量歷史遺迹,市區能看到一些不錯的城市景觀,高大的梧桐樹。但新建區的城市面貌和大部分中國城市一樣糟糕,也有很多灰頭土臉的地方。經濟上比內陸稍強,但又比不過本省的蘇州、無錫。沒來過南京的人也許會覺得南京是個很舒適宜居的城市,來了可能會非常後悔,或者也有可能戀戀不捨,這取決於你去了哪個區域,做了什麼。

另外一點,我感受比較深的是南京確實很包容,毫無排外的感覺。且不說北京上海,如果你是個南方人去東北生活,本地人多少還是對你有偏見的。我在南京10年周圍的同事、朋友完全沒有南京人與外地人的分別,完全感受不到。這個城市因為種種原因歷史上經歷多次戰亂、政治變故和大規模人口遷徙,其實本質上可以算一個移民城市,所謂的老南京人也不過是蘇北和安徽移民居多。本地文化缺乏特點,還沒來得及形成本土優越感。

你以為南京作為古城應該有自己的飲食特點,其實沒有。你以為它在江南似乎應該講吳語,實際上南京話是淮揚官話。總之南京是個很混雜矛盾但又很包容的地方,不容忽視,但又總被漠視。

表述混亂,想到哪說哪,見諒。


最近怎麼總看到這種挑事的問題!我想告訴此類問題的題主!我們南京人!一!點!都!不!在!乎!如果真的想找一個發展前途好的,還是誠懇的選擇北上廣深!


南京現在仍然是中國城市中最重要之一。

京滬廣深是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大區中心,分別對應華北、華東和華南。次一級的地區中心具有超越省界的影響力,南京、武漢、杭州、西安便是此類。中國七大軍區,有南京;中國人民銀行有九個分行,也有南京一個。其它行政教育醫療交通科研配置都很高,足見重要性。

並不是落後於一線城市就堪憂了。一線城市的誕生有很多巧合與必然,天津那麼大努力仍然進不了行列。南京這樣的城市規模放在全世界也是排得上號的,可以保證享受各種新潮產品服務公共設施無憂。

未來發展有很多優厚的條件,良好的交通、大量人才、不錯的環境、產業配套云云。最近軌道交通、互聯網、汽車製造、生物醫藥、服務外包等等都有良好的勢頭。總體上近年GDP及其它經濟指標排位呈上升之勢,應該說擔憂變少了。


知道什麼城市才能稱京嗎?

現在能有資格名「京」的城市,中國僅有兩個。

南京和北京就是小冤家~

摘自網文,寫的好:

從中國無數個城市中選出近千年以來最具有代表性和政治象徵意義的兩個城市,無疑為北京和南京莫數。

  長安和洛陽作為政治雙城已是大唐以前的舊事。開封與臨安也僅僅只是五代與宋的故事。惟有南京與北京,在過去的一千年里,中國的鬥爭史大多數是圍繞它們而做的。

  自從明朝驅除蒙元建都南京以後,中國的政治鬥爭是無法逃脫兩個城市的爭奪視野。應天府與順天府兩名稱都竭力的表達力求正統的願望,順應天意。沒有伯仲。滿清一朝踏平南京為江寧,希求江南安寧也希求南京不要給它作亂。可最終清代遭遇了無數次生存危機依然逃不開南京。大清被欺負始於南京的江寧條約,大清被嚴重衰弱來自於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國,大清被終結是開始於南京的中華民國。

  近代史上的政治從南京開始又從南京結束。大清與大英簽定和約選址南京不是偶然。在南京發生的近代史影響深遠的事件在數量上決不亞於北京。當北京有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焚燒圓明園,南京有東洋鬼子的大屠殺。近代史上北京發生的隆重的事件,南京都會有相應的一筆。中國叫京的城市只有兩個。雖然北京是今日中國的首都,但北京沒有能獨佔作為京城的榮耀。它必須與南京分享京的稱號。這是南京牛的地方,你不想服也不行。

  回顧兩千年來的文明史,與北京比起來,作為首都的南京是尷尬的。北京定都的除了金後期外,都是勇敢與輝煌並存的朝代。蒙古的世界文明在大都交匯。大明朝般的狂妄在順天府才得以淋漓盡致的伸張。滿清統治的奇蹟和驕傲始終與北京並存。北京的王朝即使不是積極擴張的也絕非偏安一隅的。除了女真金無法控制南方外,除了朱明無法左右關外外,北京的王朝都威名遠鎮海內,掌控整個中華。元清不說,中華民國在北京實際控制的地盤也比中華民國在南京的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更無殆言。在北京定都的朝代即使不是強盛的起碼也不卑微。這正是北京依賴燕山的雄偉君臨華北平原的氣勢的自然伸展。它視野開闊,政令流暢。南京則不同了。任何王朝到了南京,就象瘟疫般的沾染上南京的陰濕而變得陰柔。再硬朗的氣臌都抵抗不住秦淮的胭脂,再高昂的士氣也會垂下高貴。南京本性上是一個沒落的城市。雖然它高貴,雖然它一旦發威,個性突出。但南京有著致命的誘惑,對政權尤其如此。虎踞龍盤的天然在楚王埋金於鐘山,始皇鑿秦淮於江東後僅存的只是氣勢,而沒有了王氣。孵化出來的蜂王一出現,其它的即使有更出色的更適合只要稍遲一步,等待的只是無奈的滅亡。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也適合南京與北京的爭奪。

  南京執政了無法不提防北京,於是大都被改成了北平,朱元璋如此,蔣介石也是如此。可南京依舊還是亡在了北京的手上。北京掌權了,防備南京也順理成章,於是,應天成了江寧。但天京還是在南京出現了,而且讓北京折騰的夠受。兩個城市的爭奪成了中國地域政治史的兩極,也成為中國歷史的縮影。

  南京的朝代在政治上可以無法給後人留有流芳百世的戰功讓人久久回味,大多南京的王朝或偏安或守成,卻會給我們留下了足以自豪百世的文化。六朝、南唐也同樣如此。它最終連接了北方中斷的華夏傳統,它恢復了被蠻夷掃蕩後的炎黃文明的碎片。西晉的文明在東晉延續光大,南下的士族在建康高笑。六朝時彪炳史冊的文人大多在江左領受上天的恩澤。五胡亂華沒能中斷華夏的血脈,無疑得意於南京的監守。南唐的李煜原本還是個皇帝。南京不是一個稱職的政治首都,卻是一個優異的文化都會。

  兩個城市的氣質不同。北極如同一個殷實大戶人家久經風霜的管家,南京則是一個來自商宦之家憂鬱的青年。南京骨子裡流著高貴的血,在現實中卻缺乏自信。而北京沒有深刻的淵源,但在樸實大氣中給人一種王者風範。

  南京不缺霸氣,也許在期待中壓抑了太久,它在霸氣背後埋藏了一種自卑,這在政治上是致命的。但它使南京的文化並不會繁榮但卻很流遠。

  因為政治北京的文化太過於強權,因為經濟上海的文化太過於功利,惟獨南京,彎腰並不曲膝,近利卻並不急功。或許這正是南京自豪的傳統。它使南京也許沒有北京自信,卻很地道。

  在當今中國的版圖上,南京和北京都不是地理的中心。

  北京以南是華北平原,這裡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核心區域,北京的北面是高山,越過高山就是戈壁、沙漠和草原,那裡一直不是漢人固有的耕耘範圍。北京是漢民族農耕文化與關外的游牧文化交匯的交點。金、元、清定都北京的初衷也是因為這一點。他們嚮往漢地的富饒,但又不能放棄祖宗的家園。於是,建設北京是再好不過的選擇。在北京可以便利地北領本部,有效南擴經營中原。明遷都北京一方面因為北方是朱棣反對建文帝的大本營,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徹底地掃蕩殘元的勢力。但作為漢人的朝廷,定都北京並非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北京一遠離經濟中心,二易受攻擊。於是就有了土木堡之變,大明三百年歷史中的最大羞辱。但同時還有了大運河,雖勞民傷財卻是一大宗寶貴的歷史遺產。儘管定都北京對北方中國卻有著不可抹殺的功績,比如為了維護皇宮在北的安全與繁榮,燕趙齊魯才得以沒有徹底蕭條。然而無疑,作為漢人的朝廷,朱明定都北京顯然是不妥的,它對後世華夏民族性產生了惡劣的影響。因為北遷,因為遠離大海,中華民族剛剛開始的因為鄭和達到頂點的海洋文明因為政治中心的北遷和由此加深的對本民族南方航海文化的戒備,中國的航海事業在中興時馬上衰落。中國錯過了轉型為藍色文明的絕佳時機,依然保持的只是黃色文明。

  南京以北是長江,長江以北是官話方言區,是統一的中華民族的主體部分,也是蘊育炎黃部落的搖籃。南京以東以南是跟官話似乎是兩個語言的形形色色的方言區。在這些方言區里幾乎所有的家族都將其郡望遙定在北方一處更悠久的地方。他們在語言上仍然保持原始的痕迹,但其無論在血緣上和感情上都與北部中國交融了。在文化上特別是江浙他們比華夏文明的起源地更華夏,也更昌盛。他們成為傳承華夏文明的新主流。於是在南京以北是凝重的華夏,以東以南是活躍的華夏。南京是這兩部分漢文明天然的交匯點。吳越與楚漢比起來,前者是陰柔的。從吐字的韻律上就可以看出,飽受海風吹拂的吳越與開放和創新有天然的親和力。近代的歷史更是證明了這一點。於是,北方傳統的介入,南方新潮的湧現,在這個深藏霸氣的城市裡膠合。使南京無法不成為漢民族的中心。南京是漢人反擊非漢民族統治的中心和理想的寄託地。朱元璋反抗蒙元,洪秀全造反滿清,孫中山建立民國,南京都是他們的首選之地。從情感和便利上講,秦嶺淮河以南的人更易接受南京的領導。而在中古以來,秦嶺淮河以南在中國文化史和經濟史上都已經在中國取得了絕對的優勢。而南京為什麼當不成或做不久首都,只是源於南方人在武力上的遜色。

  明遷都北京恰恰證明了朱棣的拳頭比方孝儒的頭腦更有話語霸權,也證明了北人比南人更擅長武力。這是南京的悲哀,也是北京得以自豪的底氣和自信的資本。雖然經濟是根本,但在某一時刻,暴力更實用。當朱棣的馬鞭指向北方時,南方再學富五車的員外,再腰纏萬貫的豪商也必須背井離鄉去往陌生的北京。權力永遠是各個時代的核心。「蘇湖熟,天下足」,蘇杭天堂的美譽本是附近的南京定都的天然理由。可在「強權即是公理」的年代,南京把握不了也是必然的。因此,一條大運河支撐起淮揚的繁榮只是表象,其背後恰是北京的深謀遠慮。在這一點上,北京永遠比南京高明。

  的確,理由歸理由,一旦爭執起來,北京總是勝者。於是,北京更加的自信。南京更自卑。即使南京再有誘人的遺產,自信的城市總是比自卑的城市更有魅力。

或許南京空有是只是霸氣,虎踞龍盤,有高山有深水有大江有大湖的南京給人一種龍騰虎躍的王者之氣的同時,生活在其中原本不便,城裡的地形此起彼伏,城東有橫垣一座可將全城收入視閾的紫金山,這對一個城市的建設和防衛來說確實是硬傷。雖然沒有漫天昏暗的沙塵暴,但連綿的霪雨菲菲足以讓一個王朝為之鬱悶。梅雨與沙塵暴不同。沙塵暴是人與自然鬥爭的結果,而且沙塵暴可以促發人的反省,激發人的鬥志。而梅雨不同,它來自於大自然的造化,在它面前,無能為力的人只有聽天由命的份。所以沙塵暴給北京帶來不便的同時也強化了北京本不缺的鬥志和尚武。而沙沙的春雨和連綿的梅雨對南京的作用則與北京則恰恰相反。北京雖然在燕山腳下,但北京城裡卻沒有山,甚至連個象樣的山都沒有。景山和北海、頤和園裡雖有號稱「山」的土丘,但那不過是人造的而已,沒有高度也不會綿延。北京地處華北平原的北緣,北京的城區如同大華北一樣是一馬平川的平地,視野開闊,幾乎沒有什麼斜坡。因此,北京的路可以筆直平坦,北京的城市可以棋盤般的伸展。北京的城牆是它近處的最高點。燕山太遠,香山也不近,架上冷兵器時代最厲害的大炮也打不到京城。南京與此比較起來則遜色多了。南京的城牆三面環山,城牆本身雖然相對高大,但與周邊的紫金山幕府山和雨花台比起來卻威嚴頓失。大氣、豪邁離地處江南丘陵地帶的南京似乎很遠很遠。

  於是,最終首都一次一次選擇了樸實無華的北平而不是華而不實的江寧,就毫無懸念而言了。說實話,順天府的名頭的確要比應天府的響。

  北京與南京比起來顯得大而陽剛。北京的寬闊,北京的城市龐大。北京應該是中國乃至亞洲建城區最大的都市。北京的二環、三環、四環、五環乃至六環讓其他的城市目瞪口呆。北京的長安街之寬,之重要會讓任何一個城市遜色。這些在塑造北京龐大幻象的同時也在表明著北京的陽剛。與北京比起來,南京狹窄、擁擠和局促。

  南京在江蘇無疑是建成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南京在同類城市中卻顯得過於拘謹。南京民國時期開始大量種植的梧桐樹已經開始蔽日,在幾十年後又給這種拘謹客觀地造出了氣氛。南京陰柔的可怕。這也是定都南京的城市都短命的一個可能解釋吧!

  南京再宏偉的街道拿到北京也變得破敗,再寬闊的馬路放在北京都頓顯狹擠。北京與南京給人的感覺都不再年輕。不象蘇州和上海那樣或羞澀或莽撞。他們過於沉重,都似乎已屆不惑,對一切變故都習以為常。區別的是,北京是是個男性,滿身陽剛,而南京是個女性,骨子裡韌柔。四十歲的男人,人生第二青春才剛剛開始,而四十歲的女人,年輕漸漸地已成明日黃花。於是,在穩健的北京面前,南京表現得保守。從此之後,南京終究逃不出沒落的宿命。

這種沒落在兩地的建築上體現無疑。南京的高層似乎並不比北京少,特別是在兩個城市的明城牆的範圍內,今日南京的高樓絕對在數量上壓過北京。在這數量的背後是北京建築的和諧和南京建築的雜亂。北京大部分城區的樓並不是很高。但給人的感覺卻很雄偉。這是建築搭配的魅力。這種雄偉來自於街道的寬廣、佔地的巨大的映襯和同類建築並排的相得益彰。在北京一座樓可能有十五層,但你並不會感覺它象南京同樣高度建築般的瘦弱。。因為它的佔地面積可能是南京同類樓圉的三到四倍。而且北京的建築往往統一的給外牆進行裝飾,於是大屋頂在北京遍地開花。雖然北京的建築沒有南京建築的花樣繁多,但也絕非千篇一律,完全雷同。這樣你在整個北京城感到沉甸甸的壓力的同時,呼吸卻依舊輕鬆。南京的建築布局混亂,樣式無章。具體到每個個體上也無法大氣。高層雖然不少,可惜的是它光有高,而沒有大,南京的高層建築給人總難逃瘦削感,無法讓人對它肅然起敬。沒有詳細的規劃,沒有一以貫之的建設理念,造成了南京建築致命的弱點。在這種情況下,南京即使有一兩個閃光的建築,也無法留給耳目一新的感動。當你走在並不寬廣的街道上,看到兩邊傾立的順勢而上卻又格調不一的建築,心裡有難以名狀的彆扭。長久的生活其中,你的內心油然而生壓抑。這就是南京。

  不過南京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經過這幾年改造,南京主要幹道兩邊很破的房子卻沒有北京那樣耀眼。當你坐著公交車從北京西單一路向北,兩邊破落的景象讓你似乎走進了90年代初的蘇北縣城。

  同為古都,北京擁有極其豐富的明清遺產,而南京由於戰亂,結果只留下民國的舊存。由於建國早期在建設理念上失誤,北京明清古城的格局已經被破壞,但由於中央的重視,一些重要建築還是得以完整的保存下來了。在70年代之後,北京的建築類文物基本上沒有遭到傷脛動骨的損傷。南京則沒有這麼幸運。解放後,南京成了後娘懷中前娘生的長子。懲罰加提防,對民國的東西基本上放任自流。直到今天還在不斷的被破壞,清除。搭建中國近代史博物館的壯舉表明南京政府似乎醒悟了並作出努力來糾正,但可惜的是過去再也回不去了。在曾經是東王府的瞻園,在國民政府的花園,在前中央博物院的大院,你一抬頭便是園外高層的面磚和玻璃。眩目的敗筆不給你的視覺一點情面。

  地道的南京人與土生的北京人碰面,似乎彼此都難生好感。南京人到北京和北京人到南京也是一樣。北京使南京嫉妒,南京被北京猜忌。輕蔑的嘲笑笨拙地藏在二京的心底,一不小心就不文雅的蹦出。

  儘管南京永遠不會屈服,也從來不會放棄,但北京在一切方面壓倒了南京卻是不爭的事實,也是暫時看不出可以扭轉的趨勢。

  南京不再是北京同一層次上的對手,這是南京無法傾訴的悲哀!

  南京與北京成為中國一千年來上演政治戲曲的兩大專業舞台。舞台是四面楚歌還是歌舞昇平,不僅僅取決於唱戲的人還取決於舞台的布置和道具的取捨,而這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數。

  力量不夠,底氣不足,使得南京的政府多少都有點貪大求快,自我迷戀。國民政府與人民政府,從政府的前綴來看,定都於南京與定都於北京就體現了不同的傾向,表現了不同的高明。在政治學上,國民大於公民,而公民大於人民。國民政府理所當然是全民的政府,從字面上起碼沒有階級性。可幻想的沒有分歧,掩蓋不了現實中的爭奪,旗幟上的混淆,更無法準確定位可供依賴的對象。於是,名義上代表全民,卻無法代表以至全不代表,進而,應該人人維護的政府遇到危機時不僅沒人援助反而人人破壞。一個原本絕佳的政權標誌在現實中卻南轅北轍,不堪一擊。人民遠遠沒有國民來得廣泛。北京的人民政府的基礎在法理上顯然不及國民政府寬泛,但學理如此不代表事實必須如此。後來實踐中的人民政府的群眾基礎也的確比國民政府牢固得多。這讓中山先生也會大跌眼界。人民不是全民,人民才是主人,而人民的界線又不清晰,於是人人為了自保爭當人民,連事先被劃定為敵人的人都竭力的加入這一潮流。全民被分化了,政府與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存密切相關,幸運的成為人民的那部分沒有理由不忠誠地維護政府,而可憐的被排除在外的不慎不能成為人民的敵人,反應過來時,在強大的「人民」面前被震懾得連家門都找不著了,還哪有什麼反擊的戰鬥力。可怕只是對方杜撰出來的假象。與國民政府的南京比起來,人民政府的北京又一次佔了先機。

  民國的南京,「中央」被京城的位子沒有做熱過的南京迫不及待地掛在嘴邊。中央路、中央體育場、中央商場、中央飯店等等,帶中央的招牌在南京遍地都是,連當時最好的學府中央大學都起了一個讓世界原本避諱的名字。這樣的情形讓不再是首都的南京在恢復為尋常城市後,想減少北京的猜忌徹底消除中央的稱謂都不可以。中央與地方是一個大國行政序列中必然出現的兩極。可整天將中央掛在嘴上,一是表明其中央的地位還存在挑戰沒有被廣泛認同,二是表明自己也沒有充足的信心。同時大提中央在一定程度上還削弱了地方對中央本不強的向心力。這是當時的寫照也是30年代南京的悲哀。於是,將中央變成取名時的日常用詞不僅沒有增強南京的中央權威,反而加速了它的離去。

  與南京比起來北京就聰明的多了。除了在早期頻繁用過中央來指稱地名外,後來基本就用首都取代了中央,待信心更足後,又狡詐的使用國家來稱謂建築和機構。這的確比南京成熟。首都儘管是全國第一重要的城市,卻還是城市。它與其它城市的關係遠沒有中央與地方那麼等差。國家更是一個高明的命名前綴。在中央政令可到的地方用國家都不過分,那麼花全國的金錢建在北京又有什麼過分的呢?其他地方又有什麼理由可以表達眼紅呢?確實,一個外省的人來到京城,面對建築物的名號,「中央」雖然威嚴,卻不親近;「首都」雖不疏遠卻還有隔閡難以迅速溶入。惟獨「國家」在肅然起敬的同時也不會有絲毫的芥蒂。儘管國家大劇院此類的建築遠比中央體育場惡劣千倍,它給北京的負面效應卻遠沒有後者給南京帶來的大。於是,北京用中央命名的地方遠沒有南京的多,可誰才是真正的中央卻一目了然。

  北京與南京是中國城市中的皇族。在任何時候將她們僅僅歸類於一般城市,你都會發現這是一個智障式的錯誤。

  儘管南京地處江南,它的周圍卻不如蘇杭的江南,甚至比不上維揚的江南。南京並非一個靠農業發家的城市,也不是托實業繁榮的都會。南京有別的城市無法具備的資本,即便南京淪落到仰望北京的地步,南京依舊有自己的驕傲。跌倒了有爬起來的可能,衰落了有再興的機會。真金不怕火燒,經過幾十年的監視、提防、壓制,儘管南京的表現不溫不火,乏善可陳,可到了90年代初,在全國五十強城市的評選中,南京的綜合實力依然能排到第五。在這之後,雖然部分沿海新興城市靠外向型經濟迅速崛起,不斷在經濟總量上超過了南京,但在21世紀初的全國城市綜合實力排名中,南京仍然可以位居第六。我無法不稱這是奇蹟。同樣,儘管它的文化、科教事業因南京難以說清的歷史而無法避免地受有不平等的對待,卻仍能在艱難中揚眉,在沉悶中吐氣。她的科教文衛今天還是可以傲視幾乎所有的城市,她的人才密度甚至絲毫不亞於北京。南京不再是一個富裕的都會,卻絕非是一個貧窮的城市。她以自己的方式積蓄著潛力。北京也同樣如此。北京的周邊與南京的比起來,差距讓再高傲的北京人也不會無睹。托北京的福,北京鄉村的道路是無法不誘發外地的嫉妒。當你坐在清晨火車上遙望太陽初升下的大興平原,我無法阻止驚詫,為什麼那麼破敗的村莊竟然擁有那麼奢侈的縱橫交錯的柏油馬路。

  南京與北京一樣,他們的輝煌不似早期蘇南、溫州、膠東那樣僅靠當地人的智慧辛勤創造出來的。沒有源源不斷的懷著虔誠或野心蜂擁而入的全國人流,北京和南京的繁華會大打折扣。儘管他們早已不是深圳式的完全移民化的城市,但不斷的接受高素質的移民,不停的吸收重組管轄範圍下的資源是他們興盛的共同原因。而這背後的動力是金光四射的權力光環。一旦失去了可照耀全國的獨一無二的權力,衰敗的慘景就難以名狀。不過,在這一點上,南京的烈度要好於北京。畢竟今天南方中國的生存環境確比北部要優越一點。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她們不是駱駝也沒有完全瘦死。雖然撤除政治光環後的故都魅力不可避免地銳減,但歷史的慣性不會任它沒落為尋常,割不斷的王氣更不會讓它情甘失去霸氣,真的遺忘掉曾經的驕傲。而且南京與北京在當地綿延一片的地區中本絕非等閑之都。停止了供電,氖燈不會馬上熄滅,即使熄滅,餘熱也不會立即散盡。只要記憶猶存片絲,它必會化為無窮的力量,通過形形色色的方式外露出來推動城市的發展和進步。於是,曾經淪為故都的當年北平依舊可以比唐山華麗,仍然能夠比天津高雅。同樣,現在只能沉浸在故都煙華的回憶中的南京比蘇州繁囂,比杭州艷美。北有中關村,南有珠江路;聯想之下是同創,國美之旁是蘇寧。儘管同創稍亮即滅,儘管珠江路已難與中關村比肩,可那種曾經的象從地下突然迸發的張力還是讓人驚奇並久久回味。

  因為北京是全國的北京,南京是江蘇的南京。南京只得將驕傲的幻想收斂。北京的企業可以叫國美、華聯,南京即便有比它悠久的同類卻只敢叫蘇寧、蘇果。國與蘇雖只是一字之差,卻有全國與江蘇之別。

  南京是幸運的,在失去了全國後還有江蘇,一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魚米之鄉。雖然南京偏在一邊,但她給江蘇還是帶來了不可多得的驕傲,維持了難以凝聚的向心。在領導江蘇的同時,南京也受到了江蘇勤勉的哺育。這種哺育給了南京空寂的心靈以慰藉也止住了南京不可避免的下滑趨勢。南京與江蘇已經水乳相溶成了一杯窖香濃郁的陳酒,讓人回味無窮。梢有理智的人都會發現,無論蘇錫、淮揚、徐海還是南京都從中有形或無形地受益。不知道南京直轄的謠言因何而起,它的亦真亦幻讓愛江蘇、愛南京與愛故鄉一樣濃烈的我時常的黯然。這比南京無睹於不再是江蘇真正的第一城的趨勢更令人神傷。除非南京重新成為京都,否則離開了誰,江蘇各地都會痛不欲生。

  北京變為北平回到河北就沒有南京這麼如意了。河北比江蘇平淡了許多。春季的北平在迎接漫天黃沙的同時怎麼也無法從河北找到與南京來自江蘇同等的支持。直轄更是一個錯誤。沒有特殊地位的直轄,只會讓天津的悲劇毫無顧忌的再演。但願北平永遠不要再現,更不要成為不是首都的直轄市。對於南京,我更加如此期待。

  所以,南京現在理應努力的決非什麼空洞的直轄。南京該做的只是如何避免經濟上相對衰落的愈演愈烈和文化上古都風格的越來越遠。……

  歷史有自己的命數,好運來了,擋也擋不住,對於每一個城市都是如此。但現在是也只能是「北京是全國的北京,南京首先是江蘇的南京」。

  無論用什麼方式試圖改變既定的合理的現狀,我相信,彼此都會傷筋痛骨。南京已經犯過許多本可避免的差失。也許是好事者空穴來風,但我仍然衷心希望,錯誤的直轄但願不要在南京這裡演繹。


題主只是問南京為什麼很重要,又沒說南京最重要……一幫人就開始文不對題的攻擊題主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了……


簡單說 在中國人心中 只要佔領南京北京其中一座 就有統一全國的資格了 能成為全中國首都的城市 也就這二座而已 地位能不低?


藍鯨,一座依壁雕鑿的城市。


大統一環境下很難再回到往日的光輝了。 如今僅僅能作為一個還算繁華的內陸城市偏安,至於未來發展倒沒什麼堪憂的。


建地鐵賣房子,


南京可是江蘇和安徽的省會啊!


南京的國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區域性中心,華東第二大城市,強省江蘇之省會(雖然大部分蘇南人不大認同 )

在全國來講,除了直轄市和廣深,下面就差不多排到南京了。

南京歷史悠久,六朝古都,這個大家都知道了。經濟水平來講,總是被省內嘲笑,其實不然,真正在蘇州無錫和南京都生活過的人就知道實際情況了。南京的城建規劃和綜合水平是遠遠領先蘇州無錫的。他是民國按照國都水準建立的。而蘇州是從前年古城為核心,四處分散發展新區,個人不太喜歡蘇州現在的規劃,工廠遍地,失去的原來的風貌。無錫是從縣城基礎發展而來,城建其實不亞於南京,但是整體偏小氣沒有南京大氣的感覺。往往人們總會以GDP總量,人均,來衡量城市的經濟水平,其實還不如自己去生活下。

綜合方面不用說了,高校,醫療,總部,研究所,軍區等等,都領先太多。南京這幾年一直發力,去年趕超了無錫,其實超過蘇州只是時間問題。蘇州的強,強在地級市,強在地盤大,鄉鎮經濟發達,單論市區,華東除了上海,無出其右。

一個城市的發展,人口素質是關鍵,南京是軟體名城,各大高校的人才,使得南京活力無限。這些可以從地鐵的人流量,人員風貌看出來,他們都是南京強有力的發展後盾。

當然,南京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老城區髒亂差的地方不少,高房價和相對不高的工資,定居性價比較低,總體來講,南京是個有地位,排名前十,以後經濟也是前十的重要城市。


地險悠悠天險長,

金陵王氣應瑤光。

休誇此地分天下,

只得徐妃半面妝。


誰敢說我安徽省會不重要!


六朝胭脂地,金陵帝王都


南京感覺還是挺被國家重視的,政治地位感覺也不低。只是長在上海旁邊,失去了成為區域中心的能力。沒辦法和其他大區中心城市進行全方位的綜合性競爭。這種競爭不僅僅體現在經濟上,更體現在區域影響力或者格局影響力上。就拿外交方面舉例,華東地區的領事機構應該全部都在上海,在某些領域的確實讓一些城市無法橫向與其他更加有綜合性的區域特大城市進行對比了。我認為要評估一個城市的重要性首先你要是一個擁有區域影響力的,大規模人口數量的,綜合性特大城市。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金融,軍事、通信、交通、外交、國防等方面擁有全國性或大區域影響力。不過前提是上述各項指標你都得有,才能說比較的問題。南京不僅影響力不足以擴散到所在的區域,在省內感覺都非常吃力。而且南京在領事館這種領域還有重大短板。在最近冒出的1.5線城市中彷彿也未能進入三甲,個人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綜合性以及輻射力的缺失。目前看起來只有上海和北京在華東、華北或者全國確立了絕對區域中心地位,華南、華西都仍然在膠著狀態,但是東南西北四個區域肯定最終會形成一個具備巨大區域影響力的綜合性特大城市。這種對國家區域格局有影響的城市才真正算的上是非常重要的城市。


題主,這樣簡單粗暴地提問是不對滴。

首先討論是不是的問題,然後才能討論為什麼的問題。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從政治上講,南京僅僅是次於北京的存在。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代,南京都是歷史發展線的必經之地。從東吳定都建業開始,直至民國,雖然定都於此的都是短命王朝,但不得不說南京市中華文明的福地,每每北方有事,中華文明總能以南京為根據地,重新煥發活力。四大古都除當今帝都外,西安自唐後已經缺乏影響力,幾乎再無作首都的可能性;洛陽連省會都做不了~,徹底淪落;唯獨南京自漢末至於近代,一直活躍在歷史的舞台上。北倚大江南面滬杭的南京具有其他城市不具備的先天優勢,因此,雖然經濟影響力下滑,但南京這個得天獨厚、具有獨特政治影響力和厚重歷史的城市,還是有機會繼續在歷史的舞台上活躍下去的。


推薦閱讀:

普京牽狗會晤安倍是否符合外交禮節?
武漢地理位置那麼好,怎麼看待武漢的經濟?
如何評價張稀哲在沃爾夫斯堡前一個多月基本踢不上正式比賽的情況?
為什麼克里米亞現在一些官方活動都是那個檢察長出面?
如何看待台灣動畫侮辱孫楊,並聲稱「最愛作弊的中國」?

TAG:歷史 | 城市 | 政治 | 軍事 | 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