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階層固化的大環境下,在中層和底層的人如何實現上升?

深夜逛知乎,看到相關問題,引起我的進一步思考,到底該如何打破這種階層固化(對個人而言,國家層面不用考慮)?!拼背景什麼的,肯定不行。那就是讀書升學了,更激進的戰爭不考慮。但是,現在中國教育馬太效應太過,令人有一種絕望的感覺//////

首先,謝謝答題的各位!這個問題是我凌晨三點多逛知乎想起來就提了的。沒多想就睡了。昨天醒來的時候也隱隱覺得這個問題不恰當,但是由於沒有人回答我也沒在意。剛刷知乎的時候發現竟然有人回答,其中包括偶像奶爸。但是沒想到答案是諷刺我的。剛開始有點不爽,但是想想自己犯二被人開噴,理所當然。我既然問了,就不應該怕被罵。但是希望大家答題的時候不要帶著戾氣。也謝謝幾位認真答題的同學!這個問題我已經自己舉報求關閉了。真心不希望自己偶爾犯次二會令自己不爽太久。謝謝!

相關問題:為什麼和未成年人有關的職業,社會階層總是相對較低?


第一,不要凌晨三點上知乎。

第二,我個人認為在目前金融信用周期已經接近頂點,經濟減速的情況下,不要過多考慮階級躍升這種事了。

階級躍升一般在經濟繁榮周期、信用擴張周期才會較容易實現。很簡單——這個時候冒險,成功的概率大。

對於中下層來說實現逆襲的幾乎唯一方法就是冒險。不管是合法還是非法還是灰色方式。而在繁榮周期,社會和時勢對於敢於冒險、敢於加槓桿、膽子大的人都是相當寬容的。所謂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但是在信用周期接近頂點進入收縮,經濟逐步進入蕭條周期的時候,你再去冒險,再去盲目加槓桿,失敗的概率極大。現在實體經濟都不敢投資,資金轉到房地產金融,脫實向虛,就是這個道理。前一輪貨幣擴張推動,後一輪信用擴張推動,現在信用擴張也快到頭了。

至於那些指望後代教育去逆襲的——周期實在太長了,至少三十年,而且最後成功的概率比你自己冒險的概率大不了多少。你有這份耐心去等嗎?

對於普通人而言,現在最好的策略還是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

不要再用前二三十年的固定思維去看待以後十年。前三十年中國人第一次見識到經濟繁榮周期。後十年中國人將第一次見識到經濟蕭條周期。任澤平在最近的文章中指出,目前全球經濟呈現U型復甦,但中國經濟還是深陷L型,已然掉隊。

而且越是發展減速,寅吃卯糧的情況就越是嚴重。什麼意思呢?信用擴張就是一大表現,中國人拚命買房加槓桿,透支後三十年的購買力來應對當前的房價。如果你還是用前三十年思維,想當然認為後三十年工資會大大增長來消解債務,那就錯了——經濟發展緩慢,工資增長也必然緩慢。於是將來的消費能力就會受到擠壓,進一步惡化經濟。而另一大表現就是現在各類資本炒作。資本的炒作就是擊鼓傳花,買單的是最後接棒的人,資本炒作期的紅利也終將完全消失(大家可以想一下目前有多少享受紅利的事情,這些到最後都會讓你加倍付出代價,滴滴已經是前車之鑒)。

所以「緩稱王」的意思就是,作為中層的人士應該盡量放棄所謂階層躍升的想法,而是用更穩健保守的方式來度過這段時期(周期至少五到十年),確保自己不是裸泳者。逐步積累,耐心等待機會。放棄一夜暴富想法,遠離高危理財平台和街邊小廣告。至於底層人士更是沒有任何出路,只能放下浮躁心態、放低慾望,過好自己的日子。

我在信用周期瘋狂擴張的2016年所寫的書,對此有更多詳述。還沒買的可以上淘寶搜索店鋪,關鍵字「woodspeak」 或「萌喵魔法陣」 。


高票答案說得好,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

其實現在各種教育努力工具都相當方便。

風過去了不假,但現在積累了,可能是下一個周期的第一撥人。

風物長宜放眼量。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萬曆十五年》書摘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很簡單。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努力,行善。命就不會太差,嗯。


有一本書專門研究階層固化的,叫《The Son Also Rises》(不是海明威的《The Sun Also Rises》!),這本書的作者研究了英國、中國等多個國家的階層固化問題,得出的結論是,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基本差不多(指的是數字上差不多),中國有些家族在明清時是貴族,他們的後代到了21世紀成為富人或大學教授等上層職位的概率依然比普通人高許多。還有,我們一般認為的觀點,比如「美國比中國更公平」其實只是錯覺。

作者最後給出的建議是,如果想提升自己的階層,可以通過婚嫁來實現。


謝邀。因為我回答過幾個階級固化方面的問題,好多人都邀請我回答類似的問題,其實我並不覺得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出現階級固化啊。這裡說的中國只包括中國大陸,港澳台和海外華僑不包括在內,就不要拿香港或台灣的例子來抬杠啦。

一個社會要出現明顯的階級固化,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第一,經濟增長幅度不大,新的蛋糕不夠大家分,或者根本就沒有新的蛋糕;第二,至少有一部分人的私有財產受到嚴格保護,不會因為偶然的失勢或站錯隊而丟掉幾代人的積累;第三,中央集權不足,政府力量不足以發動均貧富之類的社會運動。

未來二三十年內,中國最多也就符合以上第一條,第二、第三條是不可能符合的。中國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沒有任何一個階層的財產受到過嚴格的保護(可能皇室是例外?);中國的中央集權程度只有在打內戰的時候才低,其他時候都是世界數一數二的,政府力量強到一般人無法想像。在這種情況下,要出現什麼階級固化,顯然是痴人說夢。「富不過三代」才是常態,而且由於現代社會節奏明顯加快,富不過二代甚至一代可能成為未來的主流。

大中華區階級固化最明顯的地方是香港,香港恰好完全符合我上面說的三個條件:

第一,香港早已進入發達國家和地區行列,經濟增長率不高,回歸之後還因為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地產泡沫影響,一度陷入歷史低位。

第二,香港對私有財產的保護非常嚴格,這也是拜英國人留下的法治所賜。

第三,香港繼承英國的傳統,政府力量不大,稅率很低,重新分配能力很弱。

結果,早在回歸之前就出現階級固化趨勢的香港,在回歸之後的二十年內進一步階級固化,終於形成以地產霸權和內地權貴移民為第一等級、以金融地產法律等專業人士為第二階級、以廣大本地群眾為第三階級的「理想國」。注意這裡還沒有包括數量巨大的菲佣,他們連進入階級序列的資格都沒有。

中國大陸呢?自從唐朝中後期打破門閥政治、士族勢力一蹶不振以來,中國已經一千多年沒有出現過階級固化的社會了。就拿最後兩個專制王朝——明朝和清朝來說,雖然初期都出現過階級固化趨勢,但是從來沒有階級固化過。

明朝初年,形成了朱家皇族、功臣貴族兩個權貴集團,享受著政治經濟特權,但是人數很少。在權貴集團之下,朱元璋大刀闊斧地砍碎了大地主、富農階層,洪武后期全國的大地主只有幾百戶,而且都處在皇帝的密切監視之中。而朱元璋親手創建的兩個權貴集團也沒風光太久:功臣貴族先被朱元璋本人殺了一遍,又在若干年後的土木堡之變中消耗了一撥,終於淪為政治上邊緣化、數量上無足輕重的團體;朱家皇族的上層雖然仍能保持榮華富貴,中下層卻因為俸祿不足而陷入窮困,甚至終身不能命名、不能嫁娶。到了明朝末年,真正世世代代都有政治經濟特權的權貴,在全國也就剩下幾十家,如此稀少的數量好像還不足以構成一個「階級」,就像我們不能說皇帝自己構成了一個階級一樣。

至於明朝中後期崛起的士大夫官僚集團呢?因為他們的財富和地位高度依賴於政府官職,所以誰失去了官職,誰的家族就會迅速衰落甚至垮台。晚明炙手可熱的徐階、張居正兩大首輔,都是剛一失勢就在經濟上遭到了重大打擊。翻開明史看看就知道,明朝持續三代以上為官的世家少之又少,一旦失去官位,士大夫也無非就是富裕一點的自耕農。近年來有人說什麼東林黨代表了江南商業階層的利益,是明末新興的固化的階級云云,簡直是沒話找話、不值一駁。

清朝的階級固化似乎在制度上更嚴格一點,八旗制度就創造了一個數十萬到數百萬人的特權階級。然而,到了清朝中後期,八旗內部分化也日益嚴重,國家財政能力不足導致大量旗人領不到俸祿,出現了與明朝宗室類似的問題。至於政治特權,也因為八旗人數不斷增多而被稀釋,能當官的旗人越來越少。結果,終清一代,當然有部分八旗世家能夠長期維持其地位,可是其人數極少,如同上面我說的,不足以構成一個階級。

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清朝中後期出現了許多大商人集團,例如兩淮鹽商、山西票號、廣東十三行等等,似乎也代表了「階級固化」。但是這些商人都高度依賴政府的權力,受到政治影響非常嚴重。鴉片戰爭之後的門戶開放導致了廣東十三行的沒落,太平天國戰爭又導致了兩淮鹽商的垮台;其實就算他們不垮台,也不過是皇帝和官僚們壓榨的對象,只要在政治上失寵,經濟地位也就會喪失。

在此有必要說明一點:很多人對「階級流動」的定義有問題,好像一定要從最高層墜落到最底層、從最底層上升到最高層才算階級流動,這就大錯特錯了。一個明清時期大官僚、大商人的子女,很難直接墜落成貧農或城市無產者,但是完全有可能墜落成普通的自耕農。當時的士大夫只要一兩代人考不上科舉、沒有功名,就與一般稍有文化的自耕農無異,只能依靠開私塾、當師爺等維生。而一般自耕農子女如果努力讀書,考上了秀才、舉人這種中低級的功名,也就進入了官僚的邊緣圈子。我們不能因為「貧農的子女很難一躍成為大官,大官的子女很難迅速墮落為貧農」,就說明清時期的中國沒有階級流動。

那麼,現在的中國呢?《物權法》通過到現在也沒幾年,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概念對很多人來說還很新,恐怕不可能在一代人以內變成一個特別注意保護個人財產的國家。至於中國的政府權力嘛……全世界比中國政府更有權的政府也沒幾個了。前幾天有黨校專家提出要發動「打房豪,分房產」的運動,雖然是無稽之談,但是也給人敲響了警鐘:在體制內部,仍然有人做著打土豪分田地、均貧富以緩解社會矛盾的迷夢。在這種大環境下,中產階級要想把自己的地位「固化」、傳給子孫後代,恐怕很難。

附帶說一句,最近幾年在中國人里很流行「圈子」這個說法,買學區房是為了子女進入上流圈子,讀名校是為了讓子女進入學霸圈子,就連培養業餘愛好也是為了獲得某個圈子的接納,我實在有點迷惑不解。什麼叫做進入了某個「圈子」?如果說加個微信、逢年過節吃個飯、婚禮的時候邀請一下,就算進入圈子了,那麼這種圈子意義並不太大,隨便都可以加。如果說要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有機會互相分享、遇到困難互相幫助,才算進入圈子,那麼一起讀書一起玩還遠遠談不上進入什麼圈子。僅僅因為小學的時候一起挨過老師罰站,二十年後我就要投資你的創業項目,這種邏輯你信么?


私以為,社會階層流動的方式,大致和指數函數的形狀比較接近。

真要是處在社會底層,想稍微提高一些還是挺容易的,只是大部分處於底層的人沒有這樣的意識,或者迫於各方面的生活壓力而無法及時付諸行動。

但是處在中間階層的,想要再往上爬,那就很難了。因為當前出在社會上層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單純)依靠自身奮鬥達到的。大官大商,很多都是時勢造英雄。他們能把握時代發展的方向,並且借著順風前行。這可以說是一種本事,但我覺得很多時候也只是運氣加上膽識。

樂觀一點看,能把眼下每一件事情做好,並且把長期的計劃堅持下去,還是可以有長足的進步的。問題在於,似乎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實踐這篇文章的幾個方法,你就比90%的人更有可能實現逆襲。

我在很長時間都覺得自己是個loser,剛畢業的時候在北京,扣除了房租,每個月工資都不夠用還要找家裡要錢補貼,連基本生活都無法保證,做到現在,收入超過絕大部分人,也算是逆襲了吧。

我非常反感「勤勞致富」的說法,不是說勤勞不重要,而是光靠苦幹,其實沒啥用。這個社會最辛苦最勤勞的肯定是清潔工(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但是他們卻拿著最微薄的收入。

我常常認為「勤勞致富」是某些群體刻意宣傳用來緩解中低層人民焦慮感的概念。

我研究了非常多階層跨越的個體案例,結合我自身經驗,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尤其重要:

1. 「戰略上踏實,戰術上投機」

2.信息渠道通暢。

3.敢想敢做

4.多混圈子

下面詳細的解釋一下:

1. 「戰略上踏實,戰術上投機」

這句話其實道理挺深的,既對立又統一。戰略上踏實,指的是在大方向上,你要踏踏實實去做有價值的事情,去創造價值,不要老想著一夜暴富,不要老惦記著投機取巧四兩撥千斤。

戰術上投機,指的是在具體的執行層面,也要留意一些偶發性的可以投機的機會。這就像做營銷一樣,你不能指望著靠一個病毒式廣告就讓產品大賣。你應該踏踏實實的搭建各個營銷模塊,並且不斷優化,這叫「戰略上踏實」。但在具體的實踐中,如果出現很多偶發性的機會,比如有一個全民性熱點可以蹭,百度出現一個搜索bug可以讓你鑽漏洞蹭流量,該投機還是要投機,這叫「戰術上投機」。

如果在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微信ID:whdkad),回復「乾貨」,即可查看超級實用的超級乾貨文章,保證讀完你的世界從此不一樣,絕不能錯過喔!

2.信息渠道通暢。
大家想一想,自己身邊那些比較成功的人,是不是那些消息比較靈通的人?!
其實能夠成功逆襲,大部分原因不是你比別人做得更好,而是你比別人做得更早。
而這樣的先機,來自於哪裡呢?當然是通暢的獲取信息的渠道,哪裡有什麼新機會,哪裡有什麼新資源,你要是能搶先知道,賺錢的可能性當然會比較大。

3.敢想敢做
前兩天,和一位出身草根,但如今年收入做到七位數的朋友聊天。他說:成功其實沒啥技術含量,大多數人賺不到錢只是因為他們都是嘴炮黨。

前半句話我不是太同意,這位朋友覺得成功沒啥技術含量,只是因為他把這條路已經走通了。對於還沒有上路的人來說,還是很有技術含量的。這就像看了魔術揭秘的人,總覺得魔術原理太簡單太小兒科,但是如果你不看內行揭秘你是想不通怎麼回事的。

但是後半句話我還是非常同意的,即大多數人都是嘴炮黨。就像我之前寫文章說做社群能賺錢,又有多少人真正去做的呢?!恐怕連認真思考了這件事可能性的人都是鳳毛麟角。

有時候我也很奇怪,去打嘴炮,去爭論可能性和合理性,去為自己找理由和借口,並不能讓大家的生活變好一點點,但很多人卻非常熱衷。

但真的去實實在在的做考慮,去嘗試,去執行,真的是能夠改變很多人的人生,但卻沒多少人真的去干。

4.要多混圈子
混圈子幹嘛呢?當然不僅是為了喝酒洗桑拿,重要的是去交換信息和價值,特別是跟同階層的人抱團,因為同階層的人的能量是和你對等的,人家也願意跟你交換價值,所以同階層的人抱團,是實現階層跨越的重要手段。

這跟微博大V的養成是一個道理。現在的很多草根大V,粉絲數比明星還多,怎麼做到的呢,就是抱團互推啊。只有20萬粉絲的時候,就多跟二三十萬的粉絲抱團互轉互撕互相炒作,等炒作到100萬粉絲的時候,又跟幾百萬粉絲的大號繼續互動,然後爭取往千萬粉絲的量級做。

如果在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微信ID:whdkad),回復「乾貨」,即可查看超級實用的超級乾貨文章,保證讀完你的世界從此不一樣,絕不能錯過喔!


學習。趁著現在書還便宜,高考還算公平。

不是什麼官二代、富二代,你擁有的唯一機會就是知識。畢竟那些有資源的人未必有對等的知識,那麼把手中的資源利益最大化就需要找專業人才,如果你有知識,你就是候選的目標之一。這是「穩妥路線」。

進階的是,你還可以利用信息不對稱:如果你在 1999 年意識到即時通訊在中國會火,你去開發它並且想辦法維護的話,可能現在 BAT 的 T 就是你。不過這麼做,一要有極其敏銳的洞察力,二要有持之以恆的耐心,三要有運氣,不過高風險對應高回報,如果成功,十年衣食無憂、財務自由是做得到的。


我覺得廣大知乎俠們就該被固化。

男人改變命運的大方向就兩個。

要麼創業要麼做官。

做官是不可能的了,畢竟知乎俠們也沒有相關親戚。

就算考上公務員,估計也得看命熬。

創業?那更不可能了!

在知乎俠眼裡,

中國房價甚至經濟遲早崩潰。

中國小老闆創業成功的,都是倖存者偏差。

真正的好出路還是好好學習+勤奮打工。

這就像古代一個農民一樣。

想當官沒人脈,想經商又怕風險。

最後就認為種地是正道。

回頭又抱怨自己為不能像朱元璋或李自成一樣坐在金鑾殿╮(╯▽╰)╭


階層的固化也不是一時的,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讀《紅雨:一個中國縣城七個世紀的暴力史》,你會發現:民國年間,黃岡、麻城一代出富商、官員最多的四大家族,在元末明初已經是當地最有名的富商。這是多麼絕望的史實。

最典型的是林彪,林彪被冠以軍事天才,可是從這本書里可以看到,林家在明朝初年已經是黃州、麻城一帶有名富商。天才背後,是幾百年的資源積累。

一個人要實現階層跨越,在這個建國已經有幾十年,階層流動性越來越低的時代,只有多讀書,不斷接受新的知識和信息,突破固有思維的局限,才有可能跨越自身階層。

前面也有人說了,婚姻也是實現階層跨越的途徑之一。但是對一般人來說,藉助婚姻實現階層跨越的機會是非常小的,尤其男性更是如此。

普通人最好的辦法,是不斷讀書學習,獲得超越其所處階層的見識和眼光,更容易積累財富;在改變自身社會地位的同時,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教育資源,以幾代之力,完成徹底的階層跨越。

——————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 熊群

在這裡,用閱讀照亮未來。


思考如何升級,第一步,一定是認識到,哪些原因導致了階層之間的流動困難。

階層差異,並不是直接阻礙底層人面向上的原因。而是階層差異——&>導致中間原因——&>導致底層人民難以向上

對這種中間原因的認識深淺,往往就是人與人之前差異的起點。

中間原因,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點,就是經濟層面的因素——不同資源的回報率問題有產階級所擁有的資源,帶來的回報率要更高。

各項社會資源,都有不同的回報率。所以,對於一個底層人民,當你想從0資源的無產者,變成一個有資源的有產者,這種難度,這種時間周期,都是消耗你的生命的原因。你花10年時間做原始積累,最終換來的,是達到別人起點的水平,而別人已經領先了你10年。

大部人在生活中面對的差異,來自於資本回報率上。比如有錢人的錢生錢速度很快、城市房二代及拆二代中,房產的增值速度很快。這些資源的回報率,高於辛勤工作,生職加薪的平均回報率。

(這個問題,我在 中國當代的主流中產階級的世界觀是怎樣的? 這個回答里,寫過一點資本回報率的問題,不多,但也可以參考)

這個因素,其實是階級固化的主要原因,但這屬於社會問題,個人的力量,很難扭轉不同資源的收益率。

根據這一條,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呢:

  • 投資自己(知識、技能)。
  • 勒緊褲腰帶,在餓不死的情況下,儘快的攢下第一桶金,讓錢為你工作。

第二點,是不同階層的基礎教育,導致到思想差距。有無宏觀大局意識,會導致對同一結果,做出不同的歸因判斷。

比如,《人民的名義》劇中,高育良是一個比較有宏觀大局意識的人,他認為,只要祁同偉把工作做到漂亮,給他升職,只不過是高老師的順水人情罷了。

而祁同偉卻缺少這種認識,一直是認為自己上層路線走的好,是岳父提拔高老師,高老師對他的報答。然而,他卻沒思考,為什麼岳父還有兩個兒子的情況下,高老師報恩到祁同偉身上,卻不報答到岳父的親兒子身上?

而不同的歸因結果,又會導致,個人的努力方向,出現很大的偏差。祁同偉如果歸因到自己的能力上,就會更加發揮個人長處,最後到競爭副省級的位置時,反對的聲音就不會那麼大。而他歸因到上層路線時,他得出的結論是——高老師要倒了,高老師的地位不保了,所以他劇中最初幾集時,又飄搖地做出了去示好李達康的行為。

世事複雜,不同的人,會對結果做出不同的歸因。

比如,前幾天跟我媽談話。談到生孩子的問題,我媽說,可能有些生肖的命好,有些生肖的命不好。比如她覺得身邊所有屬牛的人,命都很辛苦,所有屬雞的人,命都很好。

我大概思考了一下,覺得她認識的屬牛的人,必然以生於1961年為主,生於三年自然災害,中學時間處於文革,耽誤教育;恢復高考時,學業剛好中斷到考不上,然後改革開放時,剛好處於人生不到20歲,人生經歷、認識,都不足以讓他們這一代抓住機遇,所以命很難好。

而她認識的屬雞的人,必然大部分生於1969年,10歲前,文革陰影影響得少,中學教育都跟上了,高考有可能是收益者,就算高考沒考上,但受益於改革開放後的言傳身教,更有可能抓住機遇。所以命比1961年的人好,是大概率事件。

不同的思維方式,導致歸因不同,又會導致人生的努力方向不同,最後決定了人生結果的不同。

而不同的思維方式,往往跟出身和教育又是掛鉤的。越是在底層的人,越有可能抓小放大,缺失了大的方向和大局意識。

(PS:思想差異、宏觀思維太差,我見過太多的例子。因為想控制篇幅,後續找機會再補充。)

根據這一條,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呢: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接收更多的信息,爭取對這個世界,了解的更全面深入一些。
  • 各個學科的知識都是相通的,在至力於投身某一專業的同時,不要局限自己的視野,必須更加地讓自己博學一些。
  • 培養哲學思維,要有哲學意識。多做對比分析,不要人云亦云,做做反證。

第三點,則是心理問題,能否形成健康的心理自我認知

前幾天知乎有個熱門問題。有個小女孩提問,窮就應該要輟學嗎。提問里說,自己家很窮,供不起自己和弟弟的學費,爸爸找來媒體採訪,可能會得到好心人的資助。然而,自己覺得自尊問題,不打算接受採訪,打算退學去打工……

明眼人很容易看出,這是是一種自尊心過激的心理問題——你請我吃飯,你一定是嫌我窮;你買漂亮衣服,你一定是嫌我窮;你假期出去玩還發朋友圈,你一定是嘲笑我窮…… 在涉及到自尊的問題時,窮人的自尊心過度問題,很容易被大家意識到。

然而,還有一種心理問題,也很容易跟出身聯繫在一起。我想管這種問題,叫做「自我價值的認知偏差」。

每個人的成長中,總會不斷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一個自信的人,往往是對自己認識更清晰的人,知道自己的價值,能夠意識到自己獨立人格的存在。而不自信,甚至自卑的人,往往會對自己的認識比較模糊,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價值。

這樣的人,更需要用各種手段,來「證明自己」。如果不能被外界所證明,那麼,自己的內心就會恐慌、迷茫……

舉例來說,張柏芝

這些行為,其實是因為,他的內心,需要靠周圍人的評價(包括誇獎、奉承、仰視之類的語言),來證明自我價值。

這種心理,是激勵他工作上拚命、努力升遷的動力,但也是讓他開始不斷跑偏,從緝毒英雄淪落成殺人犯的原因。

出身較好的人,不太容易出現類似祁同偉的心理。

出身較好的人,往往更容易形成健康的心理自我認知,因此,並不容易被周圍人的眼色、言語所影響、刺激到。其實未必是出身較好的人,但一定是心理更加健康的人。這些人:

  • 有良好的親子關係,自幼不被打罵,所以不需要靠自己的懂事、做家務、照顧弟弟妹妹、打工賺錢,這些事情,來換取家長的表揚,從而「證明父母是愛自己的」。
  • 有良好的物質生活,不必靠買名牌,秀朋友圈,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 有良好的生活理想,不是靠對物質、社會地位的饑渴,來驅動自己奮鬥。

從這些角度來良,出身較好的人,有更大概率擁有健康的心理。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祁同偉式困擾的人。

他們人生努力的動力,並不是出於理想、情趣、愛好,而是出於「不想再過苦日子」、「受盡了白眼折磨,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希望有一天,能盡情地去嘲笑曾經看不起自己的人」、「把錢砸TA臉上,然後唾棄TA當年的拋棄」……

(編輯中……)

——(以下廣告)————

(歡迎關注公眾號:珍大戶)

《愛情的邏輯》寫給單身的人,在人海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本文原創及轉載聲明(附知乎答題鏈接)


第一次看到這個「社會等級劃分」,很有意思,目前看也很合理。

上來冒個泡,指正一下其實原題目問的是如何上升,並沒有問如何快速上升。可是後來的答案似乎都圍繞快速上升在回答。

所以希望我能回答如何『慢速上升』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多數家庭都知道,那就是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確保每代人能強過上一代。恩,要做到這個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但有很多栗子可循。保持三代進步,基本上從7,8,9進步到5以上是可能的。

這裡面關鍵還是教育方面。不是說有一些教育技巧,你掌握了就行,你掌握的技巧多半基本沒用;你也可能也沒有能力把孩子送到更上層的學校去;但是有一些實際的事情是可以做的,

1,首先你要在知識上視野上拓展自己,你要比你周圍同圈子的父母要看得更遠。

2,你要為你的孩子選擇朋友圈子,而不是讓他自己去選擇。不管再差的學校,總還是有一些孩子的趨勢是往上爬的,要保持跟他們同步。

3,你要讓孩子知道2的重要性,尤其是他們去大學後。

這樣,你的孩子有可能&>=你的階層,然後他的孩子才有可能繼續進步,讓你的後代能夠進入高的級別....但不管怎麼說,這與你這輩子是沒關係的,就看作為父母是否有這個覺悟去犧牲了。

這雖然是個笨辦法,慢辦法,但也是最可行最正,最無代價的辦法。也是多數父母正在嘗試的辦法。我家就是典型例子,我的爺爺輩是文盲農民;我父母讀書努力學習,轉為城市戶口,讓我的學校好一點;我再努力考上更好的大學,折騰一陣,現在略好於父母,恰好勉強有能力把孩子送到更高一點的學校....

所以年輕人不要想太多什麼有機會如何如何逆襲,你要對得起你父母的付出(比他們有出息)就相當不錯了!


我覺得在考慮上升階層之前,首先要清楚階層之間的距離。

很多人連實際距離都不清楚,等發現實際距離了就會崩潰。


對於個人而言,要往上走,只有兩條路:

一是經營好你的人際關係,成功學講得最多就是處理好人際關係「,卡耐基講的基本上都是人際關係;陳安之也會經常告訴你要學會交朋友,去上他的課,他會告訴你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記得有次講課的時候,他讓學員去自己店裡拿餃子之類的來給其它學員吃,他說這也是一種交朋友的方式。

二是學好你的專業技能。投入時間成本去好好學習,只要你專業技能過硬,要升遷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但是,最最重要的是,他會告訴你:要馬上行動

我上面提那個學員請大家吃餃子的事情,就是陳安之講交朋友`推銷自己的方法;然後還提到最關鍵的是要」馬上行動「,所以,你還等什麼?

馬上行動,現在就回去拿餃子過來請大家吃;你要等大家上完課後,還怎麼請大家吃,你向誰推銷你的餃子??

這些陳安之都會給你講,他還會告訴你:來聽我課的人,只有4%能真正成功。

聽了我的課的人中,能真正做到馬上行動的,也許不會超過5% 。

這讓我想起前一陣某電影里的一句話:聽過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不要生孩子。這樣上層的人的孩子又形成新的上層中層下層,這樣不就消除了「世襲貧困階層」了?

所以階層固化根本就不是個問題,轉變一下思路就行了。發達國家階層流動那麼困難,人家也不會閑著沒事去「打土豪分田地」。因為人家沒有傳宗接代的觀念。明明不要孩子就可以過的很開心,幹嗎要自己找不自在呢?


你不用和高一階層的人相比,你只要超過同一階層的大部分人即可。


柬埔寨國王的其他兄弟姐妹在繼承那天要被打成為殘廢,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的不繼承蘇丹地位兄弟姐妹的下場是被殺死,這些國家只有有一個繼承者可以繼承父親的地位,其他全部消滅,無論多少兄弟姐妹

作者:zhen-liang

鏈接:國內中學名校與國外中學名校的差異在哪裡? - zhen-liang 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馬前卒的回答是專門的平民學校唱歌包含雖然我們是貧窮。但是為富人服務的意圖,專門出警察底層服務的工種

作者:馬前卒

鏈接:歷史上有哪些影響很大的軍隊嘩變事件?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之後又是如何解決的?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前面說了,世界大戰的原因是因為產業升級相對停滯和全球市場不足。具體說來,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衝勁耗盡,第二次工業革命還沒充分展開。戰前的「漫長19世紀」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代,是煤礦、鋼廠、蒸汽機和鐵路的年代。這個時代雖然出現了大工廠,出現了新型的工業城市和鐵路樞紐,還有新興的資產階級,但總的來說,從農業時代繼承的統治集團還控制著國家。國家的大政掌握在國王和貴族手中,軍隊里的將軍基本都是代代相傳的軍事世家,富豪要麼是貴族出身,要麼通過聯姻給自己搞一個貴族身份。就連後起的日本也是武士集團專政。蒸汽資本的時代並不是資本家和經理的時代,更不是平民和所謂中產階級的時代。

為啥呢?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固然推進了教育擴張,在城市集中了前所未有的無產階級,製造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潛力,但同時也加強了舊統治集團。在工業沒有擴張到全國之前,城鄉二元化恰好分裂了被統治階級,城市暴動可以用農民兵鎮壓,農民造反可以用城市的大炮轟過去,城鄉的貧民不會因為同一個政策造反,就給了舊統治集團左右逢源,組織一支可靠僱傭軍的可能。這支僱傭軍靠鐵路機動,槍炮威力遠遠超過造反者的簡易兵器,以至於有人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後膛槍時代無革命」。

這樣一個舊統治秩序貌似越來越穩固的時代。統治集團和中層附庸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底層不算人。在調查童工問題的時候,有些調查委員公開宣稱童工讓底層的人民避免墮落,給兒童找到了合適的去處。工業城市的人均壽命只有20歲左右,受教育階層卻認為窮人吃不上飯,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這個認識不僅僅用來設計社會,甚至還可以公開說出來不受指責。比如說面對窮人的主日學校就會把這樣的歌謠放進教材:

"雖然我人窮地位低,

但是如果我謙和乾淨又整潔,

受到辱罵我能逆來順受,

我也能感動富人來愛我。

富人住在宮殿里,

窮人站在他門口,

造物主安排他們分等級,

地位有貴也有賤。

大約在13世紀早期,英國的官方文件中開始出現英語單詞,那是在亨利二世針對他的幾個公民發起的一場官司中。法院文書受的是拉丁語訓練,卻找不到合適的拉丁辭彙來描述國王的訴訟,結果他用英語寫道:此案「nameless」(無可名狀)。1337至1454年的英法百年戰爭使得「說英語」益發成為某種愛國心的檢驗。讓英語成為一種更實際選擇的則是大約在14世紀40年代散布到整個歐洲的「黑死病」。瘟疫在英國各地修道院和教堂造成了眾多死亡,以致只能任用不會說法語和拉丁語的、當時被認為屬於「半文盲」的神職人員。由於類似的人手不足原因,黑死病過後,學校里開始用英語而非法語來授課。1362年,英國國會第一次正式用英語開會,同年頒布了「法庭辯護法令」,規定一切法庭訴訟必須用英語進行。至此,英語終於恢復了它在英國應有的地位。

1066年,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入侵不列顛島,最終成功得控制了英國全國,成為威廉一世。他清洗了英國的朝廷和教會,所有重要的職位都由法國人擔任,上層所有的交流都用法語。威廉一世本人就不會說英語。用一個學者的話說,法國人入侵這件事「對英語的影響比英語史上任何其他事件都更大」。從此,法語對英語產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這就是英語受到的第三次文化入侵。

此後的200多年中,英國社會的語言狀況是這樣的:政府和貴族說法語,宗教和文化事業用拉丁語,底層的老百姓繼續用英語。直到今天,英國人說一點法語,都是時髦的表現。

有一個例子反映了上層社會和底層社會的脫節。

1191年,有一個大法官因為政治事件逃亡,他化裝成老百姓,想跟其他人做買賣,但是他只會說法語,不會說英語,而老百姓是不可能會說法語的。所以,他就被識破抓住了。

 以現在的標準來看,蒙田的父親算得上一位「鷹爸」。蒙田祖上靠在波爾多開魚行和向英國出口葡萄酒致富,時至蒙田的曾祖父一代,已經成功置辦下自家的田地和城堡。常言說「三代造就一個貴族」,只可惜儘管已經有了貴族封號,而且還曾經被選為波爾多市長,蒙田的父親仍舊一度被同時代的義大利史學家認為不過是個「賣魚的」,整個家族脫胎換骨成真正貴族的重任落在了蒙田肩上,而當時貴族的身份標誌之一就是能講拉丁語。蒙田後來在隨筆中記述:他的父親1528年自義大利戰場歸來後成為地中海古文明的狂熱追隨者,他「曾盡最大努力做過各種探索,從聰明和博學的人中尋求一種優秀的教育形式」。結果,「有人告訴他:我們花費很多時間來學習古羅馬和古希臘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學會的拉丁語和希臘語,是我們不能達到他們那樣高尚心靈和淵博知識的唯一原因」。蒙田父親由此想到的辦法是:在蒙田還在吃奶、尚未開口說話前就把他交給鄰村一個完全不懂法語但精通拉丁語的德國醫生撫養,同時規定家中所有成員與蒙田交談時都必須使用現學的拉丁語。

  蒙田在隨筆中形容自己直至6歲時「……沒有方法、沒有書本、沒有語法或規則,無需教鞭、無需落淚,我就學會了拉丁語。」6歲後,父親將蒙田送入波爾多的「正規學校」。以蒙田的拉丁語水平,他「一上來就跟讀高級班」。

  500多年後的今天,當教皇面對上百人用拉丁語抱怨「自己累了、不想再幹了」時,現場已經只有一個女記者能夠聽懂。如今的人們很難真正親身設想當年拉丁語作為學者和文人通用語言的尊貴地位,那種與拉丁語相聯繫的身份象徵意味是英語甚至在其最輝煌時期都不曾達到的。16世紀英國學者阿斯卡姆在後世以「人文主義思想教育家」留名,他著有《教師手冊》,曾任瑪麗一世女王的拉丁文秘書,後又任愛德華六世和伊麗莎白一世的拉丁語與希臘語教師。在蒙田的時代,大洋彼岸的英國學校中的狀況恰如阿斯卡姆所言:「所有人都千方百計教會孩子拉丁語。女王身邊的外交官、顧問、神學家、牧師、醫生和律師全都會說拉丁語,但泥瓦匠、羊毛商、手套商、鄉下農夫連英語都既不能讀也不能寫,卻希望自己的兒孫掌握深奧的拉丁語法。因為拉丁語代表文化、教養和往上爬的敲門磚。這是實現父母期望的語言,是在社會上吃得開的最通用的本錢。」

作者:zhen-liang

鏈接:學拉丁語有什麼具體用處? - zhen-liang 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泰姬陵作為陵墓建築中的典範,一直被人們所瞻仰和稱 頌,還因為她以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為背景的緣故,更是披上 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然而,如果告訴你泰姬陵的建造並不是 出自偉大的愛情動機,而是充滿血腥和卑下的個人目的時,你又會作何感想呢?

要揭開泰姬陵背後的故事,需要先認識一下泰姬陵。 蒙兀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傑漢的妻子泰姬·瑪哈,16331 年死於難產。傳說沙傑漢傷心欲絕,發誓要建一座全世界最 美麗的陵墓,以表現其永恆的愛情。為避免日後有其他陵墓 勝過泰姬陵,沙傑漢竟殘忍的在陵墓完工後砍掉設計師的頭, 又砍掉眾工匠的手。其血腥程度可謂世間少有!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建築峻工之後,為什麼沙傑漢毫不手 軟的將參與泰姬陵施工的人都致死、致殘?如果泰姬陵美玉 無瑕的設計,反映出了統治者唯我獨尊的自大心理,也達到了 為其樹碑立傳的目的,那麼,泰姬陵峻工之後的血腥殺戮證明 了什麼?又掩蓋了什麼呢?

有專門訓練研究這個的學校才有資格做天下第一吧?


做夢做多了很累的。


推薦閱讀:

家境貧寒的少年(農二代、農民工二代、低保家庭等)的生活一般是什麼樣子的?
快手被越來越多的人不待見,是否是階級撕裂的前兆/表現?
當發現大多數人只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是否會感到絕望?
人真的不能融入另一個階層嗎?
大街上開賓士寶馬的都是什麼人?

TAG:政治 | 職業規劃 | 社會 | 階層 | 社會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