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年輕的時候多增長自己的閱歷和見識?

我還是覺得自己的閱歷不夠,待人接物能力還不行,對世界和社會的認識有待提高,本人大一,以後想創業,還是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自己!!


有的人總是這樣,想在短時間學到大量技能,認為這樣有了知識累積,以後就不用學了,殊不知那些有閱歷有見識的人從來手不舍書,積步千里,哪怕到了60歲仍舊如此。

我們不要說廢話,先幹了這碗雞湯。覺得自己閱歷不夠,認識好自己的空間沒有?自己在一個什麼圈子中,認識些什麼樣的人,了解過身邊朋友擅長的領域沒有?有沒有從朋友身上延伸出更大的領域?

為什麼待人能力不行?你分析過不同的人沒有?從三教九流的角度去思考過問題沒有?別人遇到事情時你有沒有試過想如果我是他,我應該怎麼辦?別人解決問題的時候,你又有沒有思考過自己能否像他一樣輕鬆把事情解決?

對於社會不了解,於是多看新聞?多看知乎網路講述人生小故事?其實社會的問題可大可小,你有將一個社會上微不足的人物與社會上的大事件聯繫起來思考過嗎?你有思考過一件社會上的大事件對自己造成過什麼實質的影響嗎?人與文化、政治與人、小販與富商、楊臣剛與周杰倫,說這些不是讓你開題討論,而是告訴你社會的複雜性,彼此交織宛若一張大網或是我們常說的大染缸,個人與世界的關係就是個人與全社會之間的關係。

想創業是好事,記者問毛少將中國許多年輕人都面臨就業問題,毛少將來了一句就業困難,那就創業唄。題主想過所謂的創業到底是什麼了嗎?掙個幾萬塊開一間網店也可以叫創業,湊個幾百萬開一家公司也可以叫創業。然後你還要思考這個行業的定位,是闖紅海吃別人剩下的,還是進藍海開闢新的航道?認為累積資金、閱歷、技能就可以創業,未免有些.........創業這種事是要往細里說的,細緻到你這個行業的一針一線都要摸得清清楚楚。成功學從來只告訴你什麼是創業精神,那又有何意義?

所謂見識,不是身經百戰見得多就行了,不然長者不會說你們記者跑遍全世界跑得比誰都快,可是來來去去啊都是這些問題,實在太天真,甚至幼稚。沒錯,絕大多數人每天都在攝取知識,可是僅僅去是補充能量而已,難道把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事情收入腦中就算有見識了嗎?

真正長見識需要一個過程,正確明智的將有用的部分保存,過濾掉無用的那些,從見聞到學習再思考,進一步提升自我,這就是為何記者整天跟著長者跑遍全世界,卻永遠沒達到長者高度的區別,有時間去看看華萊士採訪各國領導的採訪就知道為什麼華萊士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執行力是制勝第一法寶


1.少說話多做事少刷微博多經歷

3.現有資歷與條件限制無法讓你接觸到社會中出類拔萃的boss群體,那麼,多交於傳奇的平凡人。

2.年輕時應該去遠方


說了你又不聽,聽了你又不懂,懂了你又不做,做了你又做錯,錯了你又不認,認了你又不改,改了你又不服,不服你又不說!

年輕人,你只有試了你才知道對和錯,只有試了你才知道好和壞,別人告訴你的和你自己經歷過才明白的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不要浮躁,苦難的人生在等待著你。


管住嘴邁開腿,情緒穩定多喝水。


趁年輕多摔幾跤,到時候就明白自己哪些行哪行不行。比如你想創業,就試試試試,按照自己的想法多次折騰,多嘗試。


多讀書。看看別人的經歷


任何經歷,都是一種積累。人生有很多苦難,是躲不掉的,所以需要忍耐;人生有很多閑氣,是避不開的,所以需要忍耐。因為忍耐是人生中的一種理智,一種深邃,是感悟複雜人生的智慧。


幹勁總是很大,大多數都是迷茫的。


推薦閱讀:

如何糾正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
有哪些書使人讀之前和讀之後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
如何看待「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
如何突破思維的局限?
微博等社交平台有希望催生中國的「文藝復興」嗎?

TAG:創意 | 思想 | 大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