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司馬遷在《報任安書》里說的:「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最好能舉一些例子說明,謝謝。


這是我在讀《報任少卿書》時做的一些筆記,希望對你有幫助。要理解這句話,必須聯繫這一段的上下文,這一段其實是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段。

【原文】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為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髮、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勉厲也。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阱欖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於圜牆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曷足貴乎!且西伯,伯也,拘於羑里;李斯,相也,具於五刑;淮陰,王也,受械於陳;彭越、張敖,南面稱孤,系獄抵罪;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於請室;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季布為朱家鉗奴;灌夫受辱於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至於鞭箠之間,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

【自評1】古代鼓勵士大夫在犯罪以後勇於自殺,這樣就堅守了士大夫的氣節。這就是所謂的「刑不上大夫」。然而實際上司馬遷認為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用猛虎搖尾求食這個形象的例子,犀利地戳穿了這種做法的虛偽。然後用周文王、李斯、周勃等「王侯將相」佐證,直言「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所以說「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所謂的勇怯強弱,其實是取決於當時所處的形勢。即便是想死得痛快,也要「自裁繩墨之外」,等到刀架到脖子上的時候才想著英勇就義,為時已晚了!但就算你能夠「早自裁繩墨之外」,又有何意義呢?只不過「輕於鴻毛」罷了。

【自評2】這一段可以說是全文的核心,基本上闡明了司馬遷的生死觀。這是司馬遷的首創,僅憑這一段就可以給司馬遷按上一個「思想家」的頭銜。這是一種思想的進步,在中國人的思想史上,他第一次如此犀利地挑戰了士大夫階層的儒家傳統,他提出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思想極大地影響了後人。


司馬遷的意思應該是勇敢膽怯,強大弱小都是根據形勢而定不應一概而論,也就是說評價一個人不能單從某一件事或者某一個方面就徹底肯定或者否定他,同時也帶有司馬遷個人對「士可殺不可辱」這種理想看法的現實回應。舉的例子原文上一句全是啊,什麼姬昌,李斯,韓信,彭越,周勃,竇嬰,季布,灌夫。司馬遷寫的這可算是有理有據令人性福啊


這樣說來,勇敢與膽怯,看的是勢氣,強與弱,看的是形體。
「勇怯,勢也」,勇怯,可近似理解為「士氣」。就軍隊戰鬥力而言,隨著勇怯的變化,戰鬥力是會有非常大的差異。
「強弱,形也」,說的是強和弱的對比。軍事上,可以理解成非「真實」實力的對比,而是「感覺到」實力的對比。在戰場上,要做到「知彼」很難,所以可以用各種方法予以偽裝,誤導對方」感覺到」我方實力偏弱,或者偏強,從而誤導對方陷入戰略被動,從而為我方削弱或消滅對方創造條件。


原文已經解釋了呀。

如果我沒有做出成就,那麼我對世界來說就是九牛一毛,我的死會輕於鴻毛。為了避免這樣的命運,我接受了最下等的恥辱——腐刑。傳統的士人會為了不受辱而自殺。進了牢房還說沒有受辱那是自欺欺人。但是也有許多的大人物寧可受辱也不自殺,受辱並不影響他們的名望。塵世上從古到今都是一個道理。這些大人物隨著形勢不同有勇有怯,但是他們的強弱是本身決定的,不受外界影響的。


推薦閱讀:

現在中國的頂級寶物有哪些?如果和氏璧出現,能排在第幾位?
如果1979年初越南所有主力師全力防守國境線會怎樣?
如果P社做一個三國題材遊戲會如何?
老女排精神是指什麼?看到新聞里一直提及,那新女排精神呢?求科普?
滿人是如何令漢八旗為他們賣命打天下的?

TAG:歷史 | 司馬遷 | 史記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