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是個怎樣的國家?

如果可能的話能結合自己親身感受介紹一下嗎?感覺是個很神秘的國度。謝謝。


剛從秘魯回來,呆了10天左右,發個遊記。

秘魯也許聽起來是個有些陌生的國度。實際上,這個國家有南美洲最高的華人後裔比例;在這個3000萬人的國家,有接近100萬華人後裔。

可我去到首都利馬的唐人街,一個掛滿「我家沙縣小吃」或者「皮革感覺激情」這類生硬中文招牌的地方,都沒有見到一張華人面孔。

在一家叫「福滿樓」的中餐館,我就著當地人最喜歡的印加可樂,把廣式蝦餃吞到肚子里。

買單的時候,我問服務員:"?Hablas chino(你會講中文嗎)? "

原住民長相的服務員搖搖頭,利落的收走了桌上的碗筷。動作之快,倒像個中國人。

我在秘魯看到的第一個廣告,是在利馬的豪爾赫.查韋斯機場。通往入境大廳的路上,三個鮮紅的中國字映入眼帘:

紅雙喜。

這個國家和中國的淵源,遠早於近年來大舉進軍海外的中資。

19世紀,華工被葡萄牙人用烙鐵打上印記,當做「豬仔」,漂洋過海,賣到秘魯。

秘魯於1854年廢除了奴隸制。作為契約勞工的華工,是對當地勞動力的一種有效補充。

他們修路、挖礦、掏糞,做奴隸都不願意做的工作。名義上不是奴隸,待遇上卻和奴隸沒什麼兩樣。

華工在秘魯的惡劣境遇,多少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但連個"駐秘魯公使"都要拖上10年才能正式派出的清政府,讓華工們心灰意冷。1874年後,清政府不再往秘魯輸送勞力;而根據條約,有權回國的華人勞工,只有十幾個人選擇了回來。

留在秘魯的華工,和原住民的女子結合,在世界的另一邊開花結果。他們的後代,連同面孔一起,融入了秘魯社會。秘魯建國一百周年時,旅秘華僑特意捐贈了一座噴泉,矗立在利馬的博覽會公園裡。

秘魯的亞裔,以華裔和日裔為主。在秘魯共和國接近200年的歷史上,出過兩位華裔總理、一位日裔總統。

由於中國人到秘魯的時間較早,分不清亞洲面孔的當地人,乾脆把所有從東方遠道而來的移民,通通稱為"Chino(中國人)"。

哪怕是日裔前總統阿爾韋托.藤森的女兒,秘魯人民力量黨主席藤森惠子,都被她的支持者取了這麼一個外號:

中國姑娘。

圖為前總統藤森和女兒藤森惠子

在秘魯,隨處可見掛著"Chifa"招牌的餐廳。"Chifa"這個詞的發音,既像普通話的"吃飯",也像廣東話的"食飯"。在這個國家,"Chifa"是中餐館的意思。

1920年代,第一家Chifa在利馬開業。華人們就地取材,發明了許多中秘結合的菜式。

這些菜式早已走出了Chifa,和華人一道,成為了秘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我第一次吃到Chaufa(秘魯炒飯),就是在以秘魯家常菜為主的連鎖品牌Roky"s,而不是在Chifa。

從利馬美術館裡的咖啡廳,到街邊賣烤雞的小吃店,跟服務員說一聲"lomo saltado",就能吃到一份同樣源自Chifa的牛肉裡脊飯。

秘魯的飲食文化豐富,中餐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要選出一樣最具秘魯特色的菜式,必定是一種我們中國人眼中的「寵物」。

這是庫斯科大教堂里的《最後的晚餐》,你會發現耶穌盤子里的食物有些特別:

教堂內禁止拍照,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耶穌他老人家的盤中餐,正是秘魯名菜——烤荷蘭豬。

荷蘭豬在當地被叫做「Cuy」,是克丘亞語,據說起源於荷蘭豬發出的聲音。

在安第斯地區,荷蘭豬作為一種食物來源,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荷蘭豬的體積小,易繁殖,營養價值高。

秘魯甚至有一年一度的荷蘭豬節。在這個節日里,荷蘭豬會被主人打扮成不同的樣子——然後再被吃掉。

西班牙人征服秘魯後,見這東西相貌憨厚,就把它帶回歐洲,當成「寵物」養了起來。荷蘭豬在歐洲風靡一時,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都是它的粉絲。

在講究「顏值」的今天,荷蘭豬算是「顏值改變命運」的勵志典範。

本圖片來自網路

在去神聖山谷的路上,導遊車路過一個以烹飪荷蘭豬聞名的村莊。導遊轉過頭來:「這裡的荷蘭豬做的最地道!」

我們朝窗外望去,看到路邊的爐子里,插著一根根拖把長短的棍子,每根棍子上都戳著一隻英勇就義的荷蘭豬先烈。

一位在街邊招攬顧客的婦女,拿著「一根」荷蘭豬,向我們走來。

「45個索爾一隻,」導遊不懷好意的笑笑:「連棍子一起給你!」

也許是這個場景過於驚悚,等車子開出去之後,大家才大呼後悔:

"忘了拍照片啦!"

來秘魯前,我就下了要嘗嘗鮮的決心;可我對這種動物,同樣先入為主了「寵物」這個概念。吃荷蘭豬這件事,要拖到我離開庫斯科前,才了了心愿。

庫斯科是印加帝國的首都。這座高低起伏的古城,是多數遊客前往馬丘比丘的第一站。

在西藏都沒有任何高原反應的我,在高海拔的庫斯科省,吃盡了高反的苦頭,癥狀就是流不完的鼻涕。

秘魯盛產古柯,據說古柯茶可以抗高反;就是喝完之後的滿嘴煙味,讓我決定繼續接受高反的折磨。

當年征服印加帝國的西班牙人,在庫斯科的原址之上建城。太陽神殿被改成修道院,耶穌會的教堂在廣場上拔地而起。

秘魯的政治中心,則轉移到了太平洋邊的利馬,一座由征服者皮薩羅建立的新城。

兩種文明的交匯,讓今天的庫斯科,成為了一座充滿異域風情的殖民地城市。

我在旅行中遇到的秘魯人,淳樸而友善。讓我上當的,反而是來自美國的谷歌地圖。

在庫斯科的一處咖啡館,我用熱牛奶舒緩了一下自己的鼻塞,準備前往印加古迹薩克塞華曼,一個西語發音酷似英文"Sexy women"的古牆建築群。

谷歌地圖告訴我,從咖啡館步行到附近的耶穌像,再到旁邊的薩克塞華曼,只要15-20分鐘。

它忘了庫斯科是座山城。光是從山腳爬到基督像,就花了我快半個小時。

山上布滿民宅;不時坐在路邊歇腳的我,總會遇到幾個本地人。看到我這個上氣不接下氣的外國佬,他們笑笑:

"Buenas tardes(下午好)!"

然後就接著往山上走,大步流星的從我的視線中消失。

等我半死不活地到了山頂,遇到一群正在修路的秘魯工人。其中一位放下手裡的鏟子:"Hola! De dónde es usted(你好,你從哪裡來)?" 怕我聽不懂西班牙語,他又用英語補了一句:"Where are you from? Japan? Korea(日本?韓國?)?"

我插著腰,吐出一句西英結合的怪話:"I"m from Chino(我來自中國人)."

工人指了指身後:"You want cristo blanco, you go this way(你想去基督像,你就走這條路)."

因為在過去的旅行中,碰到過滿嘴謊話的"帶路黨","this way"這個短語迅速讓我警惕了起來。我開始腦補接下來的套路:老店祖傳500年,只交朋友不談錢;只要三千八百八,印加尿壺抱回家。

也許是看出了我的疑慮,修路工沒有再多說什麼,朝我點點頭:

"Goodbye Chinese."

在薩克塞華曼,我第一次看到了身穿傳統服飾,牽著小羊駝的克丘亞人。

如果你問他們"拍照要多少錢,他們會把這個問題拋回給你:

"It"s up to you(你來決定)。"

許多介紹秘魯的攻略,都會建議遊客跟小販砍價。其實就算不砍價,他們賣的東西,也算是物美價廉。

比如雕刻成人形的一副國際象棋,主題是"印加人大戰西班牙人",售價10索爾(註:1索爾約等於2元人民幣)。還有綉著"Cusco"字樣的毛線帽子,和國際象棋一個價。

賣毛線帽子的克丘亞大媽急於攬客,差點把自己絆倒。面對揚長而去的遊客,又喊了一嗓子:"8索爾!"

小販們會主動攬客,但絕不會糾纏。在商鋪雲集的武器廣場上,也是如此。背著大包的克丘亞媽媽,搖搖晃晃的來到你面前,向你推銷手裡的毛毯。

不想買的話,只要回上一句"No, gracias(不用了,謝謝)",他們就會走開,一搖一擺的去尋找下一個買家。

這些克丘亞人從鄉下進城,住在庫斯科周圍的山上。從武器廣場上望去的星羅棋布,是他們連自來水也沒有的家。

他們是印加帝國的後裔,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我的一位哥倫比亞朋友曾對我說:南美洲沒有種族歧視,有的是另一種潛規則。一個人的社會階層,很多時候從他膚色的深淺,就能略知一二。

等到了秘魯,我才對這個簡單粗暴的說法有所感觸。

秘魯的人口結構,以美洲原住民(佔45%,包括克丘亞人)、梅斯蒂索人(即歐洲人與原住民的混血兒,佔37%)、白種人(佔15%)和其他族裔(以亞裔和非裔為主,佔3%)這四個族群為主。

當年帶領南美洲各國走向獨立的將軍,以白種人和梅斯蒂索人為主。他們大多是殖民地的貴族出身,一直處在社會結構的頂端。膚色黝黑的克丘亞人,則正好相反。

在利馬,我住在算是富人區的布蘭科。晚上在公園裡嬉笑打鬧的小朋友,幾乎全是白人長相。

到了庫斯科,那些和利馬的小朋友們同齡的克丘亞孩子,已經開始持家,向遊客討生活了。

除了西班牙語,克丘亞語也是秘魯的一種官方語言。政府為了保護傳統文化,提倡克丘亞人講自己的語言。可來自社會上的歧視,讓年輕的克丘亞人,不願意講這種「下等」的語言。

為了改善生活,一些克丘亞人進城闖蕩。他們的教育程度不高,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多數從事一些小買賣。

小販有時會繞到巷子里,再收遊客的錢。或者面對端著相機的我,突然拋出一句"later",轉身就走。原因很簡單:警察來了。

警察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小販別當著警察的面收錢,警察就不管他們。

沿著庫斯科上下起伏的街道,我來到了一家以荷蘭豬聞名的餐廳。不等我翻開菜單,老闆就直接問道:「你是來吃荷蘭豬的嗎?要等上一個小時。」

我點點頭,順便要了一杯秘魯國酒——皮斯科酸酒(Pisco Sour)「壯膽」。

一個小時以後,老闆把整隻烤熟了的荷蘭豬,端到了桌上:

為了滿足客人的獵奇心理,荷蘭豬烤熟以後,老闆會先把它端出來,供顧客拍照。

等客人拍完,由大廚去掉頭部和四肢,切成方便食用的大片。

除了荷蘭豬,還有一個用荷蘭豬和牛肉餡包的包子,再配上玉米和土豆球。老闆又放下兩碟辣醬,指著盤子里的食物:

"這個配這個,再加上辣醬,mia mia mia!"老闆咂咂嘴:"Muy bien(棒極了)!"

我硬著頭皮,」mia mia mia「了起來。

看起來烤的很脆的荷蘭豬皮,吃起來卻很軟,很有嚼頭。至於荷蘭豬肉的味道,大概介於雞肉和兔肉之間,並沒有什麼怪味。

作怪的是我的心理,以至於每吃一口荷蘭豬,我都要蘸上一大塊辣醬,來掩蓋不存在的「怪味」。

那個荷蘭豬和牛肉餡的包子,倒是貨真價實的好吃。我刻意把它留到最後,強行讓自己對」荷蘭豬「這種食物留了個好印象。

在庫斯科的最後一晚,我遇到了一對叫賣的克丘亞母女。媽媽背著裝滿毛絨帽子的大包,女兒手裡抓著成串的鑰匙鏈,上面掛著一隻只小羊駝。

我從媽媽手裡,買了幾頂送給朋友的帽子。小女兒見我只買了媽媽的東西,沒有買自己手裡的鑰匙鏈,低下了頭。

我正好沒了零錢:「不用找了,我給你們拍張照吧。」

母親聽了哈哈大笑,一口答應。小女兒跳到媽媽身後,抓著媽媽的外套,探出腦袋。

她笑得很甜。


微信公眾號:大小千(lokadhatu)


有一點二手的感觸。

我一個好基友的蜜月旅行就是攜他愛妻去馬丘比丘旅遊,回來給我看了很多照片和視頻。

印象很深刻的有幾點,

西班牙風格的紅房子,拉丁味道的建築,

當地人貧窮的生活,

綠草如茵的馬丘比丘和點綴其間的草泥馬,

紅房子里西班牙殖民者故居牆上的油畫,有一張畫的是天使,他喵的拿著火繩槍的天使我真是第一次見!

那畫面太美不敢看。

他們晚飯是旅行團安排在一個天主教堂里用膳,飯前,安排一些印第安小女孩小男孩站在教堂門口穿著印加民族特色味道的聖衣制服唱歌。紅白相間。

還錄下視頻了。

我當然聽不懂印第安語言,

但是能聽懂「爸爸媽媽」這種單詞,全世界都一樣,

我猜測歌詞大意是祈求上天垂憐自己全家的意思,

因為小姑娘們的表情極端苦逼。配合手勢和曲調,就是乞求什麼哀求什麼的意味。

我從沒見過表情如此苦逼的「文藝表演」,都是一副被艱辛的生活過早壓迫過早衰老的樣貌。

但是飯後圍著篝火跳舞的遊客和青年印第安男女看起來很快樂的樣子。

-----

照片版權屬於我朋友,我就不放圖了。


  1. 秘魯的首都是Lima,類似於我們的北上廣,所以當地人都是蜂擁到首都工作。當地朋友說Lima的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所以不適合旅行。但是如果你喜歡美食,那Lima擁有世界頂級的廚師,有些需要提前半年才能預約。
  2. 旅行熱點是Iquitos的亞馬遜叢林,Cusco和Machu Picchu的自然地貌,還有titicaca湖的湖景。個人很喜歡的是亞馬遜叢林,蕩蕩鞦韆,逗逗小動物(蜥蜴,蛇,金剛鸚鵡,樹懶和猴子),很放鬆的生活方式。很喜歡看亞馬遜海,運氣好的時候有紅色海豚。很遺憾不敢在深海里游泳,下次有機會要體驗一下!叢林里有一棵超級大的樹,感受一下泰森的叢林鞦韆哦~跟團游會安排我們去當地部落,這些部落的人和政府是隔離的,所以教育、醫療、經濟都存在問題,目前他們純靠賣藝問旅客要錢為生。

3. Cusco 可以見到llama,也就是草泥馬啦。可以花上兩三天時間駕車逛Moray的梯田(第一章圖),Salinas de Maras的鹽田(第二張圖),Chinchero集市,再多時間可以看看Pisac和Ollantaytambo。

4. Machu Picchu是很多當地人也很喜歡去的地方了,它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推薦爬到sun gate的地方看日出或者日落。歐美背包客特別熱衷於步行,特別是庫斯科到馬丘比丘的印加古道,這個需要提前預約。

總體而言,秘魯是個很不錯的旅行國度,當地人熱情友好。男人愛足球,女人愛跳舞,酒文化也是特別普遍。推薦飲品有:chicha morada / chicha de jora, 烈酒有pisco (pisco sour, chilcanos), maracuga, carambola ,普通酒有algarrobina, casa del pisco.


先來三張秘魯海岸航拍鎮樓

跳躍著添加一點有趣的東西。

滿街的chifa(中餐館的專有名詞,這個在別的國家沒有的)就算了,居然連我們山上的做秘魯菜的廚師用的刀都是中國式一把大刀走天下。

~~~~~~~~~~~~~~~~~~~~~~~~~~

瀉藥。

一句話概括,南美有個中國叫秘魯。

好的地方不少。

利馬以前叫南美巴黎,靠著西班牙的南美總督府,轉口玻利維亞的天量白銀,間接導致明清兩代的白銀通脹。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繁華。

如今的秘魯經濟在南美還算行,起碼政局穩定,完全自由市場,貨幣自由進出兌換。

秘魯支柱產業是礦業,漁業,農業,旅遊業。曾經的林業出於保護環境的目的,目前限制太多,創造不了太多價值。當然南美洲也沒什麼高價值的木材,也就是木地板的材料。

礦業,作為有色金屬大國,金銀儲量都靠前。可是給皿煮毀了,背靠著金山到處要飯。可嘆可嘆

漁業,靠著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秘魯漁場,秘魯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粉加工廠,中國絕大部分的魚粉來自於秘魯。不過秘魯不盛產海鮮,這些魚主要還是魚粉用魚。安蒂斯山區極其陡峭,幾十公里就從海平面上升到海拔4000米。高海拔地區盛產羊駝。各類羊駝毛皮製品製作工藝不太先進,比不上澳大利亞出產的品質。

旅遊,應該是列位最感興趣的,有時間我慢慢配圖來寫。

。。。。。。。。。。。。。。。。。。。。

二更

旅遊不過吃喝玩樂,秘魯最有名的旅遊景點應該是馬丘比丘了,名頭之大直接超過我大中國號稱5000年的名勝。還有什麼亞馬遜郵輪,納斯卡地畫,雪山羊駝。但是我們從吃開始說。

秘魯菜不知道能不能作為一個菜系來說,個人感覺秘魯菜應該是融會貫通了南歐南美和中餐的特點。chifa 這個詞在秘魯就是中餐館的專有名詞,每個chifa必須有的,炒飯炒麵餛飩湯炸餛飩這是四大金剛。當然了這些咱們中國人是不吃的,但是秘魯人就認這四樣,哪怕在4000米海拔的小鎮你都能吃到炒飯。在利馬要是想念家鄉菜了,可以到aviación 大街,但是基本調子是粵菜福建菜,像那麼回事的東北菜四川菜也有,但是就是不辣。下面進入正題。

在秘魯不得不提的菜,第一就是pollo a la brasa. Brasa 是柴火的意思,柴火烤雞。這個個人感覺是秘魯人最愛的。一個大簽子穿著一串4斤以上的腌制好的大肥雞,在明火爐子里不停的翻烤。有點像我們烤鴨子的爐子只是他們的爐子是開放式的。一隻分四份,加上薯條端上來,一般再配上一瓶汽水,合人民幣30-40塊。因為是養雞場的速成雞,所以胸脯肉比較柴,中國人還是點雞腿那一塊的好。

欠圖,後補

一般的烤雞店還有燒烤套餐,烤了各種肉啊腸啊放鐵盤上端上來,下面炭火烤著。最愛的是居然有下水,牛腸牛肚牛心(烤牛心也是國菜之一另外再說)雞胗這些能讓美國洋插隊羨慕死。

圖為烤大腰子,遠處是蘑菇。

當地烤架一般都是這樣的,當然這是家裡的。比較有特點的是下面也能放肉,而且叫的名字特別有意思,叫caja china 中國盒子的意思。

只用鹽腌制,然後烤的過程中不斷的灑橙汁。這樣燜烤熟的肉特別像廣式燒肉,肉爛皮酥脆,而且因為用了橙汁有橙子的香味。個人覺得是不是檸檬加蜂蜜更好一點。

先到這裡,回頭再更。


謝邀,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會被邀。

所謂的神秘感其實只是因為距離太遠,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和了解的渠道。南美洲跟中國遠隔重洋,來過秘魯,甚至來過南美的中國人還是少數。

回到正題,秘魯是南美洲國家中華裔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3000多萬人口有近10%帶有中國血統,有傳說當年太平軍殘餘部隊被趕進大海後逃到了秘魯,儘管傳說不可考,但華裔在秘魯的印跡是無法抹去的,這點從秘魯首都利馬幾千家CHIFA(中餐館)就能看出來。

利馬是南美洲西部的大城市,緊靠東南太平洋,當年西班牙人征服秘魯之後,特意在海岸邊建設了這個城市,據說是為了方便逃跑。利馬城建設在太平洋東岸的沙漠之中,所以整個城市有時會顯得「土」,但更顯著的特徵是利馬基本不下雨,東邊高聳的安第斯山脈把來自亞馬遜的豐富水汽全部阻擋在山的東側,加上常年盛行的東南信風以及太平洋上的秘魯寒流,多重因素疊加使利馬成了著名的「無雨之城」,因為不下雨,利馬的貧民窟里的房子很多沒有房頂。利馬的天空也經常是圖中這樣陰沉沉的,容易使人抑鬱。

利馬是南美洲的美食之都,除了上面提到的中餐館以外,在利馬能找到世界各國美食,其中不乏米其林三星餐廳,且各種餐館生意都非常好,經常預約不到座位,我在南美各國中唯有在秘魯碰到過吃飯排隊等位的情況,而且等了足有半個多小時。利馬最著名的餐廳需要提前一個月預定。秘魯的國菜是LOMO SALTADO,炒牛肉,做法與中餐類似,另外一種當地典型的食品是CEVICHE,檸檬汁腌魚肉或海鮮,配當地原產的玉米和紅薯一起吃,效果如圖。

利馬作為西班牙殖民時期在拉美的四大總督區之一秘魯總督區的首首府,其老城區的設計沿襲了西班牙城市設計和建築的傳統風格,老城區的中心是武器廣場,周圍環繞著總統府和利馬教堂(裡面保存著秘魯征服者PIZARRO的遺體)。

跟其他南美國家一樣,秘魯的人口也大多居住在幾個大城市,利馬集中了秘魯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出了利馬城立刻就感覺像到了鄉下。

離開靠海的沙漠地帶,往東走就到了安第斯山區,這裡是印第安人的老家,土著居民比例明顯提高,其中最著名的城市是庫斯科CUSCO,印第安人建造的城市,從庫斯科坐幾個小時火車就能到達與中國長城齊名的馬丘比丘遺迹。這個景點太過著名,就不展開講了。在安第斯山區有世界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LAGO TITICACA),海拔3800米左右,是秘魯和玻利維亞的界湖,其中秘魯佔三分之二的面積,玻利維亞佔三分之一。

秘魯北面與巴西接壤的地區屬於亞馬遜雨林地區,離赤道近,熱帶氣候,動植物種類豐富,可以去IQUITOS看熱帶動物。

雖然都有印第安人血統,但秘魯人明顯不如玻利維亞人那麼樸實,言而無信,不願意承擔責任的情況比比皆是。


一、馬鈴薯之國。據考究,馬鈴薯起源的最有可能的地方是位於秘魯南部和玻利維亞東北部之間,現在的的喀喀湖岸邊,儘管智利和秘魯都自認是馬鈴薯的原產地,但秘魯具備更大的可能性。顯然在勞動力多、耕地缺乏、自然條件惡劣、海拔高的秘魯地區種植馬鈴薯,可解決山區農民就業,還可解決溫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該國高度重視馬鈴薯種植業,投入巨資開闢馬鈴薯種植市場。

二、古印加文化發祥地。秘魯文化主要來源於印第安和西班牙傳統,但也被非洲、亞洲和歐洲族群影響。秘魯早期的藝術可追溯至前印加文明的陶器、紡織品、首飾和雕塑,印加人維持了這些工藝的製作,並在建築等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最典型的是眾所周知的馬丘比丘,「印加失落的城市」。

三、環境概況。安第斯山脈縱貫國土南北,把秘魯分為三個地理區:山脈以西的沿岸區是狹長的平原,除季節性河流河谷地區外氣候乾旱;高原區即安第斯山區,屬山地高寒區;第三個區域是佔全國土地面積60%的亞馬孫林區,區內是被亞馬孫雨林覆蓋的廣闊的低地,位於安第斯山脈以東,國土東南部與玻利維亞交界處有南美洲第二大湖的的喀喀湖。中部的北段海岸和近海蘊藏石油,岸外海域富鯷魚(秘魯沙丁魚)等漁業資源,沿海島嶼積有大量鳥糞層,可供磷酸鹽開發。


經濟:欠發達。經濟以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幾乎不生產工業製成品,大量工業品從中國進口。農業分三部分:沿海沙漠地區,主要依靠河谷,種植水稻,洋蔥,橄欖等,也產甜桔,仙人掌果等。安第斯山區,主要種植玉米,土豆和紅薯,養殖草泥馬,牛羊等。亞馬遜地區,各種奇怪物產,非常多蚊子。首都利馬繁華地段約為國內三線城市繁華地段水平,其他地段如國內東部縣鎮甚至村級水平,貧民區更差。

政治:民主政治。非常腐敗,幾乎無官不貪。九十年代任期的日裔總統在獄中,其女現任在野黨黨魁。前任總統因涉腐敗,在同一監獄中執行監禁。同時在進行大前任總統的腐敗調查,該總統已逃出國。人民對政治總體持失望,漠然的態度。

歷史:小北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另有chimu文明,paracas文明,wali文明,印加文明等。在印加帝國之前沒有延續性歷史。印加帝國歷史不足100年,之後進入殖民和獨立時期。

語言:流行西班牙語。本地語言為quechua,現在絕大多數人已經不講,少數人能聽懂。國家剛規定,學校開始教授quechua。在秘魯有四所孔子學院,兩座中文學校。

美食:很多美食。ceviche,sudado,pachamanca,rocoto relleno,papa relleno非常好吃。紫玉米汁chicha也非常好喝。maracuya口味也不錯。烤羊駝肉也很鮮香。中餐館多的不像話,唐人街離總統府十分鐘步行距離。另有少量日本料理店,韓國餐館。

景點:馬丘比丘,庫斯科城,鳥島,納斯卡線條,亞馬遜。自然景觀很多,人文景觀主要分古文明,印加文明,西班牙文明三塊。另有些私人莊園也是休閑的好地方。

教育:小學中學,只上學半天。然後一部分人可以去專科培訓學校,學習語言,會計等技能,學費月付,300-500索爾。另一部分進入大學。大部分大學為私立大學,學費比國內高。約5%的學生能夠進入國立大學,幾乎免學費。

文化:家庭觀念較淡薄,性觀念開放,非婚同居較普遍。天性樂觀,好喝酒,大部分人不抽煙。周五周六晚上多聚會。基本不儲蓄,大部分人月光。覺得中國人不是餐館老闆,就是公司老闆,公司高管。


滿街舊車,能看見最老式的甲殼蟲,空氣不佳,中餐館很多,當地人喜歡喝印加可樂,特產瑪卡


小學課本上有過,賣鳥糞…

前幾年新聞上看到有個日裔當了總統…


謝邀,第一次回答。真是好緊張,咳咳。

本人在秘魯生活了五年,四年在利馬首都,一年生活在一個叫huaraz的外省省都。這裡可以說是一個區一個環境的國家,富人區環境好綠植多餐廳物價高,人們更有錢。素質吧..接下來會講到,窮人區也許和富人區就一街之隔,環境衛生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一般餐價會便宜很多,裝修會很簡單或者比較破舊。但是味道和分量,絕對是良心的。另外生活環境,會差富人區幾個等級。別說沒自來熱水,停水停電都是常事,如果做的士經過窮人區,請務必鎖好門窗,因為在窮人區,即使街上有警察,你此刻被搶匪指著槍或刀搶走了財物,警察就算看到,也會假裝四處看風景的完美無視你 :)。

在秘魯,只要考到了槍證,就可以合法購買槍支,這也給搶匪獲取槍支得到了更好的渠道,此外不單單是搶匪。當然,也有許多中國人購買槍支,許多人是想要保護自己,也為了保護家人,但是法制社會,本人還是有點抗拒人們購買槍支,特別是衝動的人,在秘魯生活了五年,就在身邊的中國人身上,見到了許多被槍支禍害了的家庭,有被秘魯人持槍入室搶劫被槍殺的中國人,有槍殺秘魯人的中國人,之前一段時間,還發生了中國人槍殺中國人的案件。秘魯的安全問題真的是蠻嚴重的。總之在秘魯的中國人希望大家自己能注意安全。被搶的話千萬不要反抗,千萬不要反抗,千萬不要反抗!就直接身上財物交出來,一是自覺交出財物,其他護照什麼都還能留著,不反抗的話交出錢,搶匪就會馬上跑走。如果反抗的話,不僅搶財物,可能還會脫光你的衣服,拿走你所有東西,甚至強暴然後把你丟到海邊,不是在開玩笑,這都是先例。

利馬天氣,秘魯首都利馬,世界無雨城,若你來到利馬,正巧看見利馬在下著毛毛細雨,你會懷疑我說的話,但是你放心,這似霧一般的雨,就是利馬一年中下的最大的雨。除去無雨都怪象,另一大利馬怪象就是,利馬晚上永遠不可能有滿天繁星!!!!!在利馬呆了四年的我,已經忘記了滿天星斗的景象是什麼樣的了,不過出了利馬到外省就可以看到星星了,暴雨什麼的外省也會有,首都嘛,自然要與眾不同 :)。

旅遊景點,我是真沒旅遊過秘魯幾個地方,但是秘魯能旅遊的地方也不少,鳥島,海灘,雪山,高原古建築馬丘比丘,熱帶雨林,沙漠....還是值得來旅遊的國家,來旅遊必買,當地的羊駝草泥馬的毛製品,圍巾毛毯,超愛羊駝毛做的大帽子啦!,還有值得帶回國的應該就是這邊的保健品了,每次我家人回國都要帶幾個行李箱的瑪卡,nori,魚油,貓爪草的各種精片。外省熱帶雨林還有賣虎牙鱷魚皮之類的違禁品,這些東西就不要想著帶回國啦 科科:)。

最後再說說秘魯人的性格和習慣,在這裡無論出差還是長居的中國人應該都知道,秘魯人,永遠不可能準時,所以約秘魯人一定要知道技巧,比如你晚上8點會到,你不能同秘魯人說8點見,一定把時間叫早一個到一個半小時的時候,不然可得有你等的。這可以說是習慣,性格呢,秘魯人一般都很熱情,跟男生打招呼握手,要與年紀大點的男生握手最好在用另一隻手撐一下對方握手的那隻手手肘,表示很喜歡很熱情的打招呼。跟女士打招呼就需要臉碰下臉。如果見面只是揮揮手say halo,mmm可以說是非常尷尬了。秘魯人把感情和錢是完全不搭勾了,沒有什麼人情存在,給朋友做事,你給我錢。你不給我錢,我就告你,找勞動總裁etc,你借我錢,我就直接找你要錢,尷尬?不存在的。這個性格也是我蠻喜歡的,直爽。但是似乎少了一點人情味,在秘魯這我們說這些人是「bien vivo」。意思就是:「很懂得生活」另一層含義可以理解為「吝嗇,自私,小氣吧拉.......」但是說好聽一點,就是生活嘛,就是要節省.... :)

秘魯呢,其實還是太落後了,人們呢,也太傻了,這個國家的資源也可以說應有盡有,現在許多的中資企業過來,林業,礦業etc都在秘魯採取資源。不過也是因為這邊人傻,我們中國才能在秘魯開發採取更多的能源呀,也算是幫秘魯進步了吧:)

以上言論都是我瞎說的 我是yutao

在秘魯的小夥伴可以加我微信


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次來秘魯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是秘魯是一個很「吃藕」的國家,從機場開出很久現代化的建築,天空灰灰的地面也都是灰塵,大部分的車都有劃痕,然後人就更不用說了印加人種和巴西阿根廷的白人差距很大。

後來時間長了發現秘魯是一個好吃的國家,秘魯本地菜,秘魯的魚生ceviche儘管他們認為檸檬汁也是燒過的,best50利馬就有三家並且味道不錯,只能在秘魯買到的印加可樂味道也不錯。

再一個感覺就是華人多,中資企業多,中餐館多,在利馬你不用擔心吃和買的問題。

除了首都利馬外,arequipa, cusco和iquitos是旅遊城市,馬丘比丘和亞馬遜雨林都是遊客嚮往的地方。

P.S. 利馬的冬天沒太陽很討厭,然後秘魯待久了你的審美觀會降低的。總之秘魯或者說利馬還是不錯的城市。


我只想說,秘魯的飲料太甜了……

而且最常用的飲料居然含酒精,喝著喝著就醉了,還怎麼開會啊。


以上


秘魯|安第斯山脈間遺落的文明古國,多元文化融合的「混血」女子

秘魯,

一個神秘又充滿魅力的國度。

她是聞名世界的古印加文化發祥地,

也烙上了深刻的殖民地印記,

多元文化在此地交匯融合

秘魯的大自然展現了它獨有的特徵,

集聚了高山、平原、叢林和山谷。

是考古學家、探險者的天堂,

也是全世界旅行者嚮往的勝地。

1

首都利馬

利馬老城武器廣場所在地,即印加帝國的中心,也是當時舉行重要典禮的場所。殖民時期,西班牙人沒有將它毀掉,而是在其周圍建起教堂,並環繞廣場建立石拱廊。今天,人們依然可以看到印加帝國和西班牙殖民時期兩種不同風格的建築。

秘魯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有多個風景優美的海灘,利馬的海灘也是其中之一。

武器廣場

利馬大教堂

天主大教堂中的耶穌受難像

天主大教堂中的精美的木雕

利馬的海灘

2

庫斯科城

庫斯科是美洲最古老的城市,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裡曾作古印加人的首都,位於3,300米高原上。不同時期的文化在這裡交融——古印加時期,殖民時代風格以及現代風格。

庫斯科兵器廣場

庫斯科夜景

3

瓦斯卡蘭國家公園

瓦斯卡蘭國家公園1985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是一個自然的天堂,對於探險愛好者來說也是個挑戰。有600多座冰川,近300個湖泊,還有27座積雪蓋頂的山峰(高度皆超過6000多米),比如海拔6768米高的瓦斯卡蘭山。

安第斯山脈第二高峰

4

馬丘比丘

安第斯山脈中的馬丘比丘古城遺迹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古城之一,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被隱藏了幾個世紀,直到20世紀初期才被發現。

「世界文化遺產」馬丘比丘

5

火車之旅

從利馬到萬卡約的這段「安第斯中央鐵路(Ferrocarril Central Andino)」在青藏鐵路建成之前一直是世界第一高鐵路,它以從海拔0米的利馬卡亞俄港口一直爬升到海拔4,783米的安第斯山,沿途風景非常壯觀。

穿越安第斯山脈的「雲端」之旅

6

印加風情

印加人(Inca)又稱印卡人,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印加的意思是太陽的子孫。印加人信奉多神,重視禮儀。

烏茲托克地區的「太陽節」

烏茲托克地區的「太陽節」

融合天主教形式的「十字架崇拜」

秘魯南部地區居民

多位身著傳統服飾的印加女子。

利馬街頭的印加女子

牽著羊駝的婦女

狂歡節中衣著華麗的女孩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

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謝邀,本人在利馬待了接近大半年。

1. 秘魯的窮人非常窮,富人非常富,感覺這個國家就是為有錢人設計的,在哪裡都可以看到賣藝,乞討,和帶孩子乞討的婦女們,給我的印象不太好。

2. 好吃的很多,消費很貴,尤其是中餐或西餐。(物價比國內貴)

3. 治安很差,在窮區和好區都會發生搶劫事件(性質很惡劣的那種,窮區的話晚上一個出門估計會被搶個精光)


來著快3個月了,感覺秘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本人在利馬出差,工作地點算秘魯比較中心的地帶。這邊普遍的物價較高,一般快餐的費用20索爾(42元).而本地的一般從業者工資可能只有1500-3000索爾。當地多數生活用品,諸如玻璃飯盒,皮鞋油等,價格在30,10索爾不等。周邊房屋較為破敗,國內小縣城給人的視覺感受都比這好。為破除本地的不好印象。參觀了本地的動物園,教堂,海岸以及參與了周日本地的騎行。其中,動物園隨地打滾的羊駝,海岸邊臨海而立的海鳥,給於詼諧失笑的同時,悠然而生一股征服星辰大海的壯闊情懷。恨不能和弄潮兒們一起馳騁,略帶傷感。


謝邀。第一次在知乎作答。在利馬生活了四個月,幾點感受:

1、整體感受首都利馬跟國內三線省會現代化程度差不多但是交通發達,建有輕軌、城市快速路和泛美公路通過,路上車速很快。除了兩三個區治安和環境好一些,個別區很亂很擠很臟。總體來說治安在南美算好的,一般最差是搶,極少持槍作案。

2、老建築是西班牙風格的(總統府),一般的建築一般是幾層十幾層的,有個別新建的大樓高一些現代化一些。住宅是公寓和獨棟房子為主。但是出了市區,建築都很破,自建房一般都露著鋼筋(為了減稅)。除了利馬,有兩三個主要城市還湊合,其他城市就很破了,路面都修不好那種

3、當地居民喜歡下館子(做飯能力一般)、周末和假日都要出去玩,賺錢及時行樂那種。本地人底層的一般做體力勞動,有點能力和實力的愛學習,本地精英階層也很拼。亞裔在這邊比較受尊重。

4、本地飯融合了西式特別是西班牙風味和亞洲風味,主食基本是炒飯(融合了西班牙燴飯和亞洲炒飯的感覺)、煎雞和牛肉、各式各樣的土豆。

5、流行時尚大概比國內晚一兩年的感覺,但是這邊不論何種年齡段,大都化妝出門,特別是經常見到年齡很大的奶奶踩著高跟或者坐著輪椅,妝容整齊。

6、旅遊:首都利馬、庫斯科(馬丘比丘)、Arequipa、鳥島,還有火山溫泉、熱帶雨林、熱帶沙灘等

7、特產:羊駝毛產品、瑪卡和海產品補養品,還有高原糧食,咖啡也不錯。


單看秘魯這個國家的話,就是灰塵多,經濟在首都還算可以,其他省份就破爛不堪。路上垃圾車特別多,經常有車壞在路上。其次不喜歡的是這裡的人,大部分人都不守時,不守信,開車從來都是能擠就擠,賊、騙子很多。


謝邀!

自由港,經濟還算髮達,政局穩定,這裡的人性格還行,但是因為印第安血統吧,長的不大出彩...對不住了,個人品味不同估計會有偏差。利馬號稱無雨城,一年四季很少下雨,常年不見藍天。城市狹長南北向,因此高峰期很堵。城市綠化還湊合,到處都有公園,個人感覺基建不算太發達,勉強達到國內二線城市水平。

吃的不錯,應該是拉美算是不錯的了,中餐,秘魯餐都很不錯,所以來著吃東西不用擔心。中餐館集中於Av. Aviación 。

消費:正常來說一頓飯(簡餐)30-40人民幣,打車平均每km4人民幣(約2sol)。

景點:馬丘比丘 Titicaca湖 納斯卡地畫。個人覺得這些都是去一次就不想再去的地方。


窮。賊。不守信。


土豪之家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台灣網站【馬的報報】自發製作的針對大陸的台灣旅遊廣告:「越少中國客越美麗 」?
貴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好吃的東西?
想問蘇州有哪些有特色的地方可以轉轉?
宾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TAG:旅行 | 背包客 | 窮游 | 南美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