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檐留這個切口是為什麼?
謝邀。這個細部非常眼熟,一望而知是義大利的房子……或者就是Carlo Scarpa的手筆。下周一系圖開門,我就去查查他的作品全集。假如我猜中了,就請題主為我點贊~
說到這個細部的用意,我猜想這就是一種構造細部的小遊戲;這類小遊戲看得多了,自然會心有意。謎底是這樣小,似出奇,也出之不遠,—— 所以就先容我旁逸一下,放大一下期待。
1970年代末,馮紀忠先生復出,設計方塔園。這座園子本身的故事,就很值得一講—— 是公園,但有宋塔:宋意與宋之山水,宋人之氣息況味;——看到這辨析,便知耳熟能詳的
「江南園林
」 去之有多遠:能汲取
「 私家園林
」 ,而用進
「 公園
」 ,其間的轉譯當遠非漏窗、曲徑、復廊、雲牆的層面所能見。可是,這裡只說它的何陋軒。
「 整個設計為何不取明清,而獨取宋的精神?不僅因為作為全園主體且年代久遠的宋塔……而且宋代的政治氛圍相對來說自由寬鬆,其文化精神普遍地有著追求個性表達的取向。正是這種精神能讓我們有共鳴,有借鑒。
」 ——《馮紀忠語錄》(導報121.p22)
何陋軒是方塔園後園隱密處的一處茶棚,自成天地。因為方塔園本身也希望為四鄰的老人提供喝早茶、遛鳥的所在。何陋軒背對方塔,長檐下只見一灣綠水。但就是這小小一座茶棚,台基卻不止一座:扭轉了三次,相互成角度的重疊,最後才定準位置。為什麼這麼做?
先從茶棚說起,那個茶棚其實不小,之所以大,也是馮先生的記憶、情懷有意致之:早在1950年代杭州的「花港觀魚」設計中,他就提起民間節慶、演出、歡筵時的大布篷對處在它翼下的人們心理、氛圍和活動的影響,----這種臨時性的「大布篷」,是別於那種永久性的「大屋頂」的。馮先生一生都抱持著這種對民間的觀察力與同理心。
可是馮先生做建築,不是那種一蹴而就然後就顧盼自雄的作風。他會沉潛,會醞釀,就像放慢動作。茶棚這樣大,台基太小、太大都配不上。太小,失重; 太大,又太單。而且,台基該正對水面呢,還是傾斜?正對好像又太呆,傾斜又好像沒來由。最後決定,就讓調整過程中的三個位置都成立:三個方形彼此交疊,最後落準的位置,作為軒下的主茶座;可是另兩個方形呢,也可以是半露天,也可以悠悠品茶。
這就是馮先生自己說過的「反常合道」(見他的文集「建築弦柱」)。藝術里有名的「陌生化」,也庶幾近之。
(「建築弦柱」書影:封面背影,就是何陋軒。)那麼可以說說這門檐的切口了。門檐(其實我更覺得是窗檐)已經這樣寬,足夠遮陽避雨:所以再開一個小小切口,也無所謂。And?
And,這小切口就是小遊戲。試想長日徊光,悠然入窗,朝暉夕暉,斜鋪桌上;桌上適才有瓶花,有公仔,有相框里你的微笑的姑娘,——這時陽光的溫暖,該怎樣?是不是有了一點「熟悉的陌生感」?
是不是想,略略剪裁一下這方陽光?
對了,那就是這個小切口。
同樣的,在雨天,在室內因為玻璃,其實是看不到雨簾的反光的。那年我在北京上班,桌靠著窗,可每逢預報雨天,總要推開窗伸出手臂,才能確定有沒有雨絲來。試想如果這窗,頭頂有檐;檐板正中有孔:積雨下注,可以凝視,豈不欣然?
對了,也是這小切口。
構造不見得就是合用,用亦可有詩情。如果這小切口有些特別之用,不出乎陽光、雨水與風。雖然再回頭看,以檐板之厚、切口斷面亦不多減,好像與進光、排水的關聯,並沒有這麼大。這就留待下周一,去查Scarpa。我相信是這位建築師的手筆。因為他是有這樣的心的。請看他為一對夫婦設計的墓園,那兩座安息在陰翳之下的石棺:
即便到了另一個世界,也還是這樣依偎。感謝0的相冊-方塔園 惠允轉載:)
—————————2016-05-07 更新——————————感謝知乎小夥伴提醒,居然這個回答也登上了他們的「發現」板塊。瀏覽一過,果然是輕度裝那什麼的風格。其實人家的答案才更好的, @夜航船@愛德華 和我@ 不到的那個匿名用戶。基本上留個眼出來就是出水的,避免自然無序的排水;別的,猜出來或者想像出來,就都屬於驚喜了。不過最後給「小資」這個詞正名一下。建築的設計里是有不少這樣的花頭,最常見的就是大二學生喜歡說自己方案里的某處空間,是給人相遇的,交談的,——設計師對日常總有更柔軟或者甜膩的念頭,這就是「小資」。有時老男人們也愛如此,比如戴個手串,燃根藏香,或者談個佛學,講個緣法。不過像斯卡帕,馮紀忠這樣的,算是千錘百鍊的詩人了。偶爾有一兩處這麼易讀的花頭,倒是親民的清新了。實在和吃了一根哈根達斯她淚流滿面的那個詞,弗搭界。
不過我贊同大家這麼用,因為故作小資的老男人們實在多,讚美這種事體的人也很不少。在這一點,我又一次站在了這個問題下所有答主的身邊。雨棚排水。這樣雨水不會沿著根部流下,可以使牆面受雨水沖刷均勻,保持清潔。
斯卡帕最出彩的特色不是小資和美觀,而是所有看似小資的設計,都是非常非常實用的細節。「大哥,咱這門檐是不是土了點?您這可是大師啊!」「去切個口子,讓他們猜去!」
從環境的角度解讀:雨水能夠從偏中間的孔孔留下來。而這個位置基本可以保證雨水不會灑落到屋內,從而防止雨水無規則到處飄灑。。。。如果上面能看到石板向孔處凹陷基本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所謂的小資情懷應該是後來才衍生出來的個人認為不是排水,試問誰家的水管會做在做在你門口的正中央呢,從風水來講,下雨天,水柱直衝頭,作死?何況排水一個孔就夠了,何必多一條縫隙,多此一舉呢?所以,以我拙見,我認為是用來掛物件的,或是燈具或是其它裝飾品,掛下來的那根桿形狀呈「T」形,掛桿方式就是從前面對準那條縫隙平移進去就OK!
排水存疑,如果是排水口,中間應該處於最低點,但是目測中間的缺口跟門檐一般厚。就排水口的意義來說:如果是門檐(入口),在中部開拍水口是不符合邏輯的,下雨天的出入是個問題。窗檐的話到可以理解流水般的poetic。所以究竟是門檐還是窗檐? 以及排水口的怎麼可用?需要更多的圖片。往往以一兩張圖去猜測建築師的用意,特別是Scarpa這類建築師的心思是不準確的。
可是。。。如果如答主 夜航船與匿名用戶所說的排水作用的話,那麼上面應該是向孔的部分凹陷的,從而使水向孔聚集。。。如果下雨,很明顯孔會有較大的水流。。。那麼必然會濺的到處都是啊。。。而且這距門還很近。。。。。。。如果是為了排水,那麼很明顯。。。如果雨棚將水向門框聚集,那麼水會沿著門框流下。。。既不會濺的到處都是。。。也由於門框的材質也不會有質量問題什麼的。。。
我覺得是用來隱藏線路的。
我認為不會是排水用。正如前面所說若是排水怎麼會設計在正中間?為了把別人都拒之門外?怎樣講都不科學。 我覺得可能是掛裝飾品(比如燈)用。若是沒有那個孔的話燈的電線有兩種方式:1、從上面走,從檐邊拉下來。這樣雖然看不到主要的電線但是那條橫穿房檐的線會破壞整體性,不美觀。2、從檐下面走,這樣會看到電線,更加讓主人難堪。我想所以才設計了這樣的孔,讓電線從上面走,從孔下來,就起到了隱藏電線的作用。(拙見勿噴)我猜:那方孔下面原來吊了一盞夜燈。
首先,這應該是窗戶上的孔。歐洲的房子普遍門比較小窗戶比較大,這就有個問題,就是大型傢具搬不進去需要吊進去,這個孔是為了穩定繩索,把繩子穿進去,不亂晃悠,同時減少繩子磨損。
是不是留個方孔用作什麼物件的插座,比如國慶節插個國旗啥的?哈哈哈腦洞亂開的!
回復里關於這是門還是窗都還爭論不休…
……左右玻璃大小不一樣我就大概可以認定它是窗了吧。第一感覺自然是通過屋裡可以有個小孔看天空看太陽的,可是哪裡好像不對吧…窗戶正上方有個這麼長的板子,採光也不會好的吧!!!
所以這張照片是放反了吧(???)……………
我還是個小屁孩兒,學術帝請別較真[微笑]這個問題真實反映了知乎建築圈的智識水平。思考建築問題靠想像,靠抒情,靠東拉西扯。
斯卡帕的細部一方面是視覺意義的承載,即消除掉連續的線,確定的轉交對於體量的強調,使得形式自身變得捉摸不定。這個其實從歷史角度也是斯卡帕對於歐洲古典建築建築的一種思考。
另一方面緊密的和構造,建造問題相關。這些看似過的的裝飾更多的是對一些建造中可能出現瑕疵的地方的再修飾。這個我懶得說,隨便上張圖就能感受到:
別多想,純裝飾
裝反了。帶孔的沖里。以上。
如果這照片拍全了建築,就可以發現其實其它門上這個位置都有一個裝飾構件……只不過這個構件脫落了。比如歐式grc拱形門窗套上中間的小構件。
這明顯是個窗啊,左邊開啟扇,右邊固定。這窗框明顯不是石頭啊。也不能是排水啊,看周圍那圈顏色,雨水是沿整個雨棚外檐下來了,想有組織排水不至於不做滴水線啊
斗膽亂答下首先個人覺得這不是個門檐,不然向豁口排水進門會被澆一頭。就這檐和左右窗框的厚度比例來看,大概是個100多不到200的厚度,如果檐上向豁口找坡,向此排水,那風吹的話更會直接把雨水吹向窗中,生怕屋裡進不了水?
而且這檐下沒有滴水做法,是「混石」一塊,就算排到洞里,流將下來還不是「無組織」了。所以俺覺得這設計「不合常理」,卻也「無傷大雅」,何不用之:)而且人家的設計里也許還有類似的處理。是母題重複或再現。
不過窗的劃分居然不是居中的,我想這肯定不是scarpa那麼強迫的人搞得。如果是排水的,那我要門檐幹嘛?
過年掛燈籠用的
推薦閱讀:
※建築設計師如何看待「軸」這個概念?
※一個擁有10萬用戶的建築設計師網站,怎麼變現?
※「金字塔式」建築有什麼設計上的優缺點?
※歐洲各地的城市建築依其文脈可如何分類出來?
※為什麼哪裡都喜歡弄徽派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