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的越多,經歷過越多,愈發感覺自己無知,不敢輕下結論,寫東西了。這是怎麼了?

僅僅是心存敬畏嗎,以前經常發表自己看法,雖然現在看來有些幼稚,但也是獨立思考。現在比較緘默,有時想不求完美,寫點東西也是自我反思與總結,但往往虎頭蛇尾。


達克效應 (Dunning–Kruger Effect)

人看世界,大腦在自身上,只能以己度人,這樣就造成:

無能者無知,而越發自信。

能幹者,會誤以為他人也有同樣能力,反而自信心不足。

達克效應

Dunning


我也糾結過以我的水平有什麼資格回答別人的問題。

然後想一想我這種想法其實是我在回答這件事上,把重心放在了看回答的人身上。

再想想,回答問題(類似寫東西)只是在表達:

1.觀點——不是真理

不代表我就堅信是對的無與倫比,雖然我相信我有可能是錯的,但我表達的觀點是我向真理作出的最努力的靠近,我不知道還有多遠,只是在堅持努力靠近。

2.當下的觀點——是記錄當下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只代表當下

認真的過好每一個當下,即使以後發現我的觀點錯了,也只是觀點錯了,我本身沒有任何錯。

我所需要做的只是儘可能的做好自己。而不是做絕對對的事情。

如果覺得難以接受自己做錯了,可以了解一下接納自我。

3.當下我的觀點——只適用於我

這個觀點必然有我的局限性,只是適用於當下的我。別人看看只能當參考,了解。別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因為我說了什麼就完全地接受。

4.表達出來以後——各自負各自的責任

也許覺得發表不確定正確觀點是不負責任的看法,也不想想別人萬一被誤導了…

首先,沒有人能確定自己是絕對正確的,正確與否,天知道,而時間只會告訴你觀點的適用性。所以我們只能認真謹慎的發表自己認為對的觀點。

認真地思考和總結出自己當下認為對的結論本身就是負責任,是對自己負責任。

對別人負責任是我只表達自己當下認為!對!的觀點,這觀點只是把多一種選擇給了看東西的人。是盲信還是思考就是他對自己負不負責任的區域了,不歸寫東西的人管。

表達觀點不是在強迫任何人接受,只是在表達,期待認同,或者不認同的溝通討論。


這是一個過程,在發帖的時候你會反覆總結,然後從反方找自己論點上的問題,甚至推倒自己的想法。

總得來說和看得多知道的多關係並不大,而是害怕批評和失敗。

1.以前敢於寫,是因為自己看的不多 總覺得寫的也不會錯。

2.看了很多世事以及典籍,產生了悲觀的人生態度,或者被虛無主義影響。

建議是大膽地寫,只要不犯法,別人的恥笑也會是自己進步的的動力。

人是在交流中進步更快,只看不說是成不了你想成為的那個人的。


先說一個減肥的概念,叫做平台期。在減肥的時候,每當你減掉一些體重的時候,減肥的效果總會停滯一段時間,體重很難再減下去(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減肥放棄減肥的原因),而過了平台期以後,體重又會快速下降。

所謂平台期,就是你在減肥的時候,你的體型沒有根上體重的下降,機體在平台期的時對體重和體型進行匹配。

其實,個人能力的增長也有平台期,隨著個人能力的增長,知識框架體系和實際掌握並能應用的知識之間形成了不匹配。

再舉個栗子,蓋房子,房子是框架結構,先要構建起框架,然後才碼磚,周而復始,房子才越來越高。房子的框架就好比知識的框架,各個知識點,就是磚。

當你覺得自己無知,不敢下結論的時候,恭喜你,實際你已經形成更高的知識框架體系,並且,你認識到掌握的知識並不能填充這個框架。

當你知識框架更高,你發現以前的框架體系下對事物的結論並不完善,而你現階段掌握的知識又不能讓你形成新的結論。這個時候,我的解決方式就是多上知乎,知乎是一個有態度的網站,在眾多的觀點中,我可以挑選符合我自己知識框架的內容進行知識填充,對於觀點的正確與否,別太認真,要認真的是觀點是否對你有用,不要輕易贊同或否定,而是:「這個觀點很有意思,不過我想到一個更有意思的觀點」(美團網黃興以前的態度,不過現在人家已經過了這個階段了)

先說這麼多吧,我起點比較低,在小城市,很多事情靠自己摸索,所以可能經過的平台期比較多,也是剛剛過了一個平台期。但是觀點還是比較低,各位知乎的大牛見笑了。


謝邀

你看到更大的知識世界才知道自己多麼渺小


其他人怎麼想我不清楚。我個人不贊成那個達克效應。

無知者無畏,但我不認為更有知識和能力會減弱所謂優越感或者自我認同。

答題:
我之前有跟題主有同樣想法。

我不想過多發表看法是因為在公開的地方看到過去黑歷史覺得它們不能代表現在的我 而別人看到時卻難免會留下那個印象認為我是那樣的人。這種不同步容易導致更多誤解。

而我不想下結論也是因為以前許多的結論現在被推翻,其實以前的結論並不都錯,只是適用範圍不夠覆蓋現在的認知。

簡單來說,不是直接覺察到現在的無知,反而是實實在在感知到自己的進步,和未來的更進一步。

於是我後來想通了,不然今天也不會在這裡下這麼多結論發表這麼多看法——因為我明白:明白事理的人都明白,這一切只能代表此時此刻掌握目前這麼多信息的這個我

喀嚓 漫漫人生路上又一個美妙的景色被記錄下來咯(????ω????)


「"我們這個時代讓人困擾的事之一是: 那些對事確信無疑的人其實很蠢,而那些富有想像力和理解力的人卻總是懷疑和優柔寡斷。」——貝特朗·羅素


其實很正常,我原來也如此這般,就比如在知乎這種大神雲集的地方,總不敢回答問題。怕自己答得不好。所以今天我這個一直在洞里鑽的小老鼠,註冊了個小號,想回答哪個就回答哪個,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其實我們也都知道,在知識這方面不管是誰都是從無到有,翻了跟頭才能有更大的進步。可能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自己的不自信吧。我是如此,我不是個自信的人。加油,前段時間,發現因為性格自卑我錯過很多東西,我真的痛定思痛去改掉這個東西。或許今天註冊小號回答問題也是,這也是我一步步克服自卑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小號這個馬甲尋求認同。就這麼多,祝好,我們都會越來越好。betterme。么么扎


這樣很好,知道畏懼,敬畏經驗和知識。

消極的解決辦法是,像我一樣,對自己認識不夠自信的問題,換個馬甲吐槽就好。

積極的解決辦法,認真的研究一個方向,建立在這個領域的信心。通常是自己所學的專業。當然,你要認為你所學是大家都會的,就要反思自己的選擇,或者反思自己對專業的認知是否足夠深刻。


大概率條件下的正確就好,不追求絕對正確,及時調整。

尋找行之有效的,有根有據,靠譜的經驗。


看自己的日記,就像剝洋蔥。


更保持謹慎性了,因為閱歷知識的豐富,思維的更加全面縝密成熟,想要發表什麼,思慮過多,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無所適從


推薦閱讀:

天津衛原來的混混都是如何鬥狠的?
沒錢的時候,要不要去旅行?
什麼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思考?
平凡與平庸並非同一概念,也許你會一輩子平凡,但你能接受一輩子平庸嗎?
在天才看來,平常人的思考容易犯哪些淺顯的錯誤?

TAG:閱讀 | 思考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