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語言學上,評價一種語言的發音是否優美,有一個公認的標準,那就是輔音數量和母音數量的比例,比較合適,最好是一比一。」這個公認標準的出處是哪裡?

「日語中母音和輔音的比例絕對是最接近1:1的,所以日語是公認的發音最動聽的語言。」這是被學術界認可的說法嗎?


民科理論。


謝邀,沒在嚴肅的學術場合聽說過這個理論,不覺得它是公認的。「美」這麼主觀的東西能有公認標準其實是一件挺不可思議的事情不是嗎。


沒有聽說過這個標準。一個語言是否好聽是有強烈的個人偏好的,不可能有普遍公認的標準。


謝邀。

這是哪裡來的公認的標準?

我覺得要論語言美感,沒有比中文更適合創作詩詞歌賦的了,要韻律有韻律,要意境有意境。

中文裡相當於輔音的聲母除了沒有v,還有zh,ch,sh,相當於母音的韻母有眾多的複韻母,組合起來讀出來卻都是單音節,這既不像德語那樣拗口,又不像日語那樣堆砌。


這涉及一個問題:審美傾向到底是本性還是一種文化養成?

傳說太平洋島國以肥為美,宋代開始中國欣賞小腳。那到底是源於我們的本性變化了,還是說我們不知不覺被所處的文化教育了美的取向呢?

所以,元、輔音的完美比例,到底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哈哈,原來有人問過這個問題。

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奇葩的觀點是在新東方的一位老師那裡。

關於拿著這個觀點四處傳播的人,我能確定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差,或者至少不是很適合學語言。

這個觀點的來源,我估計是日本一小撮語言民粹主義者根據一點薄弱的語言學知識捏造出來的——可能說「捏造」不太恰當,因為他們很可能真的相信。

但這個觀點一定不是中國人想出來的,因為,要編這個觀點一定會有一點語音學的知識,如果有一點語音學的知識,就不可能不想到——

普通話的母音輔音比例是多少?

漢語和日語作比較的話,歐美人恐怕確實喜歡日語多一些,因為學起來日語的語調更接近歐美,只管高音低音,而且起伏的規律也易循。關於輔音母音單對單就好聽的觀點,在我們看來也許是這樣,但要在世界範圍內被「公認」就難了。每個人都受自己的母語影響,並受這種由熟悉感帶來的認同感所操控。一個在德國的中國人說過這樣的故事:他聽一個德國青年唱歌,覺得動聽,隨口說要是填上中文詞也許也會流行起來。德國青年大為詫異:「漢語也能用來唱歌?!」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因為我小時候曾經納悶過很久一個音節可以有多個輔音的英語怎麼寫歌詞。原來他們對漢語的感受也是彼此彼此。

題主這個觀點我覺得還不算語言民粹主義的最奇葩。更奇葩的在這裡:

以處理戰後問題為名進駐日本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部於1946年1月4日要求美國國內派遣由專家組成的教育使節團。結果以伊里諾斯大學名譽校長喬治·D·斯托達德為首由27人組成的教育使節團來到日本。美國教育使節團與自己的國語英語作比較,斷定日本語是低級語言,在調查報告中說:「日本語大致都以漢字書寫。幾乎所有的有識之士都承認,對學生來說,記這些漢字是個過重的負擔。在初級教育階段,學生們只是記和寫這些文字,就需要佔用極大部分學習時間。在受教育的這個最初期間,為記憶這些文字而白白浪費掉本來應該用以學習廣泛有益的語文知識、數學技巧以及有關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基本知識的時間。」報告接著還說日本人「閱讀報紙,大眾雜誌那樣的一般讀物都感到十分困難,不能理解反映現代問題和思想的書籍」,並斷言「任何現代國家誰有那麼奢侈的餘裕,去掌握如此艱難且只是浪費時間的表現手段和疏通意志的手段呢?」 從這樣的觀點出發,《報告》得出如下結論:「不管怎樣,漢字不能當作書面語,應該全部廢棄,取而代之的應是音標文字系統。」他們一方面承認「漢字包含的某種美學價值和其他價值,決非音標文字所能充分表達的」,但還是說,為了讓普通民眾充分掌握了解國內外事情,並且也能充分地表現出來,就必須交給他們必須拋棄全部漢字,採用音標文字系統,他們推薦拉丁文字。理由是「拉丁字母比假名更加便利」,進而說「拉丁字對於培養民主主義的市民精神,促進國際間的理解發揮巨大作用」。

在這個最奇葩的故事之前,是日本國內為了脫亞入西鬧得紛紛揚揚的限制漢字運動。其指導思想和主張與清末到民國時期中國的漢字拉丁化一樣。日本限制漢字運動的意見領袖就是大名鼎鼎的福澤吉諭,他的限制漢字論在當時已經屬於溫和派了,還有別的許多知識分子提倡完全廢止日語而舉國學習英語或「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法語


的確許多人都認為日語好聽,我身邊的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好多都這樣認為。

我是學德語的,許多人都認為德語難聽,但有時我覺得長長短短的母音交錯起來也很好聽啊,感受一種語言的節奏是有趣的一件事……

但是原因和這個所謂「理論」應該沒啥關係,馬來語,斯瓦希里語的比例和日語很相近,但許多人都認為它們聽起來笨笨的,我卻認為hakunamatata聽起來超萌的有沒有。

一種語言好不好聽純粹是個人感覺啦……像德語那種有像?lbstb"幾個連續輔音的語言只是中國人說起來覺得比較蛋疼,不如「lubusitebe"說著爽而已,並不是難聽……

而且「好聽」這種審美的概念本來就不應該用一條規則去限定,每種語言有著自己的姿態,它們有各自的節奏,豐富多樣才美麗,如果用一個標準,就好無聊哦……


日語最不最美我不知道,日語歌是真心好聽。

我喜歡日語歌我也沒有去當漢奸賣國賊啊,對吧?


哪。里。好。聽。了。


是聽說過類似的說法,由此得出義大利語與日語的聽感較悅耳。


推薦閱讀:

是什麼因素讓古人使用「xx者,xx也」這樣的句式?
鬱南(鬱南)的「郁」和玉林(鬱林)的「玉」在粵語讀音上有沒有區別?
為什麼世界語沒有傳播開來?如果某天絕大多數國家都講世界語(第一或第二語言),這個世界會有怎樣的不同?
一個中文很好的外國人和一個英語很好的中國人在一起交流,用中文好還是英文好?
有哪些鏡像之後關係微妙的英文單詞?

TAG:語言 | 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