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東北貝加爾湖以東的土地算不算清朝領土?
就是貝加爾湖以東、額爾古訥河以西、尼布楚周圍的土地。那塊土地在很多版本的地圖都沒納入清代疆土,好像只有《清前期中國地圖》有將其納入。那地方算清朝領土么?
如果我們以現在的領土觀念看過去,可能會砸到自己的腳的。
比如,現今看一個國家對某片領土有沒有主權,就要看他對此有沒有進行過有效的行政管理,而最能標誌有效管理是有沒有進行過稅收。因為一個地方的人願意給這個國家交稅,說明這裡還是認可這個國家的。所以,如果你以現在的標準看從貝加爾湖以東一直到石嘞喀河的那一大塊地區——差不多是俄羅斯現在的赤塔州和布里亞特共和國,清政府並沒有對此地區進行過有效的管轄。何況,你以現在的眼光看過去,當時的中俄之間還有幾個蒙古聯合酋長國。
在大清和大明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帶,俄國托木斯克督軍區的部隊已經沿著安加拉河→貝加爾湖→色楞格河,追尋著毛皮和人頭稅,到達現在的蒙古國了,另一支雅庫茨克督軍的部隊則沿著勒拿河→維季姆河→鄂嫩河,達到了現在的石嘞喀河。俄國人強迫當地的布里亞特人向俄國人納稅,如若反抗,綁架、勒索、砍頭、活埋,無所不用其極。雖然其手段非常的殘忍,但是,如果你按照現在的領土觀點,沙俄已經對這個地方進行著「有效的」管理,已經在行使著主權。
此時的大清在幹嘛?
1609年在東北玩泥巴,1644年入關,直到1661年伊爾庫茨克建城的時候還在剿滅南明。大清幾十年在貝加爾湖以東的勢力拓展僅限於索倫部、薩哈連部、薩哈爾嚓部等,而這些部落也僅限於黑龍江的中上游。並且,大清臣服漠北,那是1688年准格爾追擊喀爾喀後,漠北幾個聯合酋長國迫不得已才內附的。所以,1689年尼布楚談判的時候,沙俄就認為是你大清收容了那幾個酋長國,把自己的勢力伸向了他們那裡。我們認為這是俄國人的無稽之談,強詞奪理,但是潛意識裡,我們依舊把這塊地區是我們的長久以來不可分割的「勢力範圍」。
沙俄東進和南下的主要路線。
還有關鍵的一點。現在我們認為領土主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是在20世紀之前,乃至1945年之前,領土沒有那麼神聖,且是可以拿來做交易的。
自從沙俄佔領西伯利亞以來,沙俄在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勢力十分的薄弱。比如1643年,沙俄第一次侵犯黑龍江是波雅科夫90多人的遠征隊,1649年,哈巴羅夫的遠征隊只有70多人,到了雅克薩之戰時,沙俄的守城兵力才400多人,都是小股部隊。因而此時清廷在貝加爾湖以東的最大敵人是來勢洶洶的准格爾,其次是剛剛臣服的漠北蒙古的酋長們,最後才是遠道而來的沙俄。
在這個時間點上,准格爾不僅威脅大清,還威脅著北面的沙俄。沙俄則採用懷柔政策,通過政治支持、邊境互市、軍事援助等穩定了同准格爾的關係,使得准格爾的戰略注意力繼續投向東方。
此時的中俄關係有點像拉緊的彈簧,雅克薩之戰就是蹦出來的火花。如果徹底拉斷了,中俄為了邊境的摩擦而翻臉,那麼沙俄並不僅僅對準格爾採取懷柔政策了,很有可能會和准格爾戰略配合,那麼漠北的戰略態勢會發生變化,那幾個酋長的內心,就說不定向著誰了。
所以,尼布楚條約有種以打促和的戰略目的,通過劃定邊界穩定對俄關係,使得康熙皇帝能夠有時間精力去安撫漠北,對付准格爾。而雍正皇帝撤換強硬態度的隆科多,改用額駙策凌,簽訂既成事實的恰克圖條約,也是想專心對付准格爾。如果僅僅是盯著所謂的土地主權,去評述康熙雍正這些「韃清」皇帝是多麼的喪土失地,要麼居心叵測別有圖謀,要麼是真的傻。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網上有一些言論,依舊對沙俄佔領這片地區進行著孜孜不倦的鬥爭。其中一種觀點很有意思,認為即使當年大清簽了尼布楚條約,勘察加半島也應該是我們的。這個所謂的論據就是,外興安嶺以北的朱格朱爾山脈是外興安嶺的一個分支,所以,沙俄佔領勘察加等地區也是非法的。
如下
當時我就看樂了。因為這個套路和當年的沙俄是一樣一樣的。
沙俄當年簽訂尼布楚條約後不久,就有俄國人開始給這個條約開光,認為條約中的外興安嶺應該在小興安嶺一帶,而黑龍江才是中俄的天然邊界線。由於俄國人惦記東北的土地,所以,這個自欺欺人的說法才逐步流傳了下來。
而那個時代的製圖學遠沒有那麼先進,所製作的地圖遠沒有那麼詳細。比如庫頁島地區,到1850年時,都有人為這裡究竟是個島還是個半島而爭辯。直到1854年穆沙維耶夫派遣的探險隊探明了這裡有個巨大的河口海灣,才給庫頁島定性。沙俄同大清簽訂了北京條約後去烏蘇里江劃界,大清的官員看沙俄的地圖學得很快,屬於秒懂類型。然而大清的地圖俄國人看不懂,因為這完全不符合比例尺。最後,雙方以沙俄地圖為基礎劃界,大清複製沙俄地圖一張作為保存。
而如今的我們,拿著現在的地圖,去給幾百年前的條約開光,認為外興安嶺應該延伸到北極圈,延伸到美洲對岸。這種做法已經完全可以用掩耳盜鈴來形容了。
=========================================================
PS:掩耳盜鈴的例子,今年還有一個。中印邊界對峙的時候,一些印度人為自己的越界找說法,認為中國印度不丹三國的交界點,應該是一條山脈,而不是一座山。
emmmmmm,面對這種突破幾何原理的邏輯,我TM還能說什麼?
雍正五年(1727年)前是中國領土,從這年之後就不是了。
自《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俄國繼續在蒙古地區蠶食、侵奪中國領土,移民築城,藏匿中國逃人,為此中國中止了和俄國的通商貿易。
為了解決兩國之間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從雍正四年(1726年)開始,雙方各派出特命全權使臣,開始談判。俄國的談判代表是薩瓦伯爵,中國的談判代表是隆科多,雙方在恰可圖這個地方進行談判。在談判過程中,俄國獅子大開口,要求中國承認俄國侵佔中國領土的既成事實,割讓大片領土。隆科多據理力爭,堅持不讓,最後談判陷入僵局。
但中國代表團內部意見並不統一,代表團成員額駙策凌主張全盤接受俄國的要求,而另一位重要代表侍郎圖裡琛也和隆科多貌合神離,不支持隆科多的強硬主張。最終,雍正皇帝召回了隆科多,由策凌和圖裡琛主持談判,並且發出了「切勿逞強爭執無用之地」的指示。
此後,策凌和圖裡琛在談判中全盤接受了俄方要求,將恰可圖以北,東至額爾古納河,西至沙賓達巴哈之間的大片領土全部割讓給了俄國,並簽訂了條約,這就是《布連斯奇條約》。
次年(也就是雍正六年,1728年),兩國又在恰可圖簽訂了包括商務、界務、宗教等內容的《恰可圖條約》,條約第三條就是兩國劃界,其實是重申了《布連斯奇條約》。
自《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可圖條約》後,中國就永久失去了包括貝加爾湖在內的大片領土。
如果從現代領土意義上來說不算,清朝是實力控制領土最多的朝代,元朝儘管從版圖上來說是最大的,但並沒有實力控制,很多都是類似於今天英國加拿大這種關係的,因為對於古人來說除了長城以北的地方都是苦寒之地,北亞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有3000萬人,這還是現代工業條件支持下的情況,在古代土地根本就是鳥不拉屎的地方,清朝還是對這些土地有控制慾望的,漢人朝代根本沒慾望到這些地方,更不要說控制了,當地的部落是臣服於清朝,並不是清朝的控制之地,而沙俄直接收稅,這就像是英國加拿大共同最高領袖是英國女王,但並不能說加拿大是英國一部分一樣,確實可惜了北亞那13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自己無數資源了,但那片土地確實對人沒有什麼吸引力,東北條件遠好於北亞還是不停的人口流出,就不要說北亞了。
俄國1609年開拓至外貝加爾
1609年,那時候,清朝還沒有建立吧。。。
額爾古納河以西,包括尼布楚周圍的土地,早在康熙年間的中俄《尼布楚條約》中已明確劃與俄國。俄國人來之前,尼布楚本是蒙古茂明安部游牧之所。但在康熙之前,俄國的勢力已經滲入遠東,黑龍江流域也有許多俄國人所佔據點,包括雅克薩也為俄國所佔領,並壓迫當地土人。康熙始與俄國正式商談劃界通商等問題,派索額圖等帶北京八旗2000人,黑龍江軍1500人和官員,傳道士,奴僕雜役約八千人前往尼布楚與俄方交涉,在使團出發前康熙帝就交待:今以尼布楚為界,必不與俄羅斯,則彼遣使貿易無棲所,勢難相通。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楚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楚,可即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可見當時康熙已同意將尼布楚等地讓於俄國。後通過交涉,《尼布楚條約》正式劃定將額爾古納河以西,包括尼布楚劃給俄羅斯,額爾古納河以東外興安嶺以南包括雅克薩為清朝領土,俄國從中撤出。
所以,在康熙年間,尼布楚及額爾古納河以西就已經劃給俄羅斯了。
《尼布楚條約》簽訂期間清朝勢力還未及外蒙,所以當時並未明確在蒙俄邊境劃界,並約定在厄魯特與喀爾喀戰事結束後再次定界。所以像清朝前期地圖那樣的疆界終清一朝是不存在的,清朝從未同時擁有過這些地區。不算。從未實際控制過,歷史上中原王朝只有元朝控制過這塊地方。
不算,明明都是高狗麗的,你在這扯什麼犢子,不怕棒子罵你嗎
反正是韃子的
算,如果不算的話,為什麼沙俄要和清政府簽尼布楚條約,直接佔去不就行了,有簽訂就證明是有爭議,證明貝加爾湖中國也是有份的。
算不算清朝領土根本沒所謂。清朝所有領土宣稱都是暫時性的,各地嚴重的民族隱患可以說正是清朝滿洲在漢地的非合法性帶來的。反而是中華的概念在道義上緩和了領土的分裂。清朝根本一文不值
胡說,蘇武在那裡放過牧羊,那就是自古以來的鐵證,洋奴不得胡說,還有海上蘇武在孟加拉還養過魚,那裡也是我們的
推薦閱讀:
※怎麼破解馬其頓長矛方陣?
※瓦盧斯 把我的軍團還給我 是那本書記載的?
※二戰中希特勒死後,如果你是德國軍事指揮官採取怎樣的軍事措施才能擊敗盟軍?不考慮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