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塊錢買一贈一」和「五塊錢一個」的區別在哪?
十塊買一贈一,給人的感覺是這個東西值十塊,但是因為促銷,買一個的話臨時再送一個,所以消費者覺得一方面賺到了,另一方面還要抓緊,否則過段時間就沒有優惠了。
五塊錢一個,那就是價值五塊的東西,什麼時候來買、買多少都是這個價。
你覺得哪個更能帶動銷售?
當然這種促銷成功的前提是,消費者能認同標價十塊錢的東西的確值十塊,比如大瓶依雲,十塊買一贈一,人們會認為是促銷,但如果是大瓶可樂,也是十塊買一贈一,人們會認為你在搞笑。
先說說「10元買一贈一」的壞處
原來5塊錢就能買到的東西現在必須攢夠10塊錢才能買,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有(只願意花)八塊錢的話是一件也買不了的。換句話說,買一送一提高了消費壁壘以下三種情況,消費者難以買「買一送一」的帳1.消費者明確自己只有一個的需求2.消費者對該產品心存疑慮3.消費者對同類產品價格透明舉個例子
某在小吃店吃東西突然想吃茶葉蛋價格在1.5元以下就可以買
老闆說3元2個某隻是想吃茶葉蛋而已卻要為它付出3元(即使它是兩個)於是還是想想算了相對於「買一送一」的好處來說,我們可以假設
如果一件商品10元,由於銷量不佳,決定促銷,那麼可以看到的是「10元買一贈一」最和商品直接降價5元相比,前者對品牌形象傷害要小得多換句話說10元買一送一比5元一件的商品品牌形象要高
這是很多人認為消費者更青睞買一送一的原因另外要注意的是,促銷的產品永遠比普通商品更能吸引消費者目光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出去找小姐,媽咪介紹說有兩個套餐A:800元/次,送一次B:800塊兩次你要哪個?800一次的或許跟800兩次的是同一檔次甚至同一個人
但A套餐會讓你有種佔到便宜的感覺
談判的核心就是:讓對方有佔到便宜的感覺,而不是真的佔到便宜我這是另一個角度,是為了避免價格誤解。
例如市麵價格是30元的服務,我在創業初始的時候直接定價是9.9元,目的是獲得服務機會,提高用戶黏性。執行一段時間以後,發現目的基本實現,但用戶誤以為你價格就只是9.9元的,是種廉價服務,從來不想這服務原本是30元的,要求註冊會員很不積極。有些服務複雜程度不同,需要不同的價格水平,被誤認為全是九塊九就太虧了。後來,利用成立公司,投資人更換的機會更改了價格政策,有點複雜。宣布公司是會員制服務的,任何一個地址僅有第一次服務時可以不是會員;宣傳定價和市價相同,關注公司的兩個公眾號成為會員後,現場收六折,18元;按服務項目項目的不同,在兩周內向用戶返回8-10元的紅包,也就是讓用戶不能在服務後立即取關,還增加了一個微信號聯繫通道。
自己設計了一個微站,裡面有所有服務項目的詳細價格表,鏈接在兩個公眾平台上,供部分有查閱需求的隨時查看。取關的,客服會電話聯繫,詢問對方是不是真的要退出會員,如果不是要重新關注,如果堅持取關,那麼告訴他將不能重新加入會員,隨後將這個地址列入黑名單,不再提供服務。經過這些手段,用戶終於將我們的服務和市麵價格進行了認同,取關率大大下降,有了兩個公眾號和微信號後,交流更容易。消費者角度
- 10塊錢一個和5塊錢一個的產品可能是不同檔次的(當然這個價格差距不大),如果同檔次那可能區別不大,但是不同檔次,肯定是買10塊錢買一送一的。
- 消費者心理,買一送一是賺了,但是可能買來的是劣質的(臨近過期等等)。
商家角度
同樣是兩個產品給客戶了,買一送一是出售了一個,還有一個10元作為促銷成本,5元一個出售了兩個。銷量最後的結果不一樣。
本無區別;買一送一商家捆綁銷售手段。讓你買也買的開心
贊同樓上茶蛋的說法。。。
大保健兩次和一次區別很大的說好么?
題主要不太年輕,要不就是很少找大寶劍。。。
這個價位,這個場景,80%的客戶都會選400一次,買一贈一的。
很簡單,客群決定消費行為。
這個價位的保健價格,是38歲到55歲之間的大寶劍主力消費群。
特么這個年齡段里,有幾個能再來一次的?
所以800兩次就等於失去了8成以上的客戶群。
400一次也只能過兩天再來。。。當天是不可能的。
38歲以下的80後,要特么還能接受400的大寶劍
我只能說,這人不但人丑,還沒有本事泡妞。。
你們80後沒事和我們70後湊什麼熱鬧。。。
滿街的漂亮姑娘,你不去勾搭,來和我們搶大寶劍干哈啊啊啊。。。
我們不是勾搭不上姑娘,是沒時間也沒精力勾搭。。。。。所以選擇大寶劍。
客戶群,決定消費行為。
沒有考慮到客戶細分的市場行為,都是腦殘。。
同樣是五元一個,但商家會多賣出一倍,並給消費者佔便宜的感覺,如果直接五元一個,可能單個消費者只買一個,而十元兩個,就會創造出更多的消費
脫離場景研究營銷之術沒有意義
你一定不知道,這樣一個小活動,讓他的銷售利潤翻了1倍。
也收了你一波智商稅。
做運營工作久了,總是在不經意間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深深惡意。
好像所有人都虎視眈眈的看著你,稍不留神就會給你一套「套路」。
現在走到哪裡,抬頭低頭,看到的都是滿滿的套路啊!
下面我給大家講一下,「買一送一」背後的邏輯。(套路)
比如,你本來只想買一雙200的鞋。
結果看到了「買一贈一」的活動,只需要299。這時候你就感覺自己賺了,於是你就花了299買了2雙鞋,相當於150元一雙。這似乎比你的預期價格要低50元。
實際上:你在不知覺里,多花費了100元,多買了一雙你並不太需要的用品。而且也給商家帶來了相當的利潤,和現金流。
那麼在哪裡下套了呢?
讓潛在用戶消費。
讓消費客戶提高高消費。
拔高產品的價值
給大家算一筆賬,假如一雙鞋從廠家拿貨是50元。
1.在沒有活動的情況下,且保持低定價(等同於5元一個)
若是賣150元一雙,1個客戶(毛利100),一天賣出100雙。總毛利是1萬元。
(低於心理價位,買)
2.在沒有活動的情況下,且定價提高
假如賣200元一雙,1個客戶(毛利150元),損失一部分潛在客戶,一天賣出80雙。
總毛利1.2萬元。
(高於一部分人心理價位,不買)
3.在「買一贈一」活動下,平均價格在低定價(10元「買一贈一」)
倒是它賣299元兩雙呢?1個客戶毛利(199元),激發一部分潛在用戶。一天賣出120雙。總利潤2.4萬元。
(一雙300元,價值高;現在「買一贈一」合著不到150元一雙,低於心理價位,高出價值預期。買買買!)
所以商家這樣一個小套路,讓自己的多賺了14000元,而你也沒虧。只不過買了本來沒有預期買的東,多花了100塊,也多得了一雙鞋,還自覺給這個商家好口碑。
那這樣說,你有沒有被套路呢?
自古真情留不住,給我點贊好不好。
就好像第二杯半價一樣,是一種提升銷量的手段。人身上有一個共性就是喜歡貪小便宜。所以只要稍微改變一下營銷策略或者銷售話術就可以滿足顧客的這個心理需求。這也是這種策略經久不衰的原因。
舉一個簡單的列子,我自己是做手機銷售的,剛開始店面開業的時候,為了吸引用戶,無論您哪裡購買的機子鋼化膜都是免費貼的,客戶總是質疑鋼化膜的質量。後來改成購機用戶才可以免費貼,在後來改成購機用戶+會員卡才可以免費貼,客戶不在質疑鋼化膜質量。
10塊錢量走的快,量快就能多賺
我覺得這是消費戰略方面問題。十塊錢買一贈一,消費兩件物品,五塊錢一件消費一件物品。主要抓住消費者貪便宜的心態。就像買一件物品,4塊9毛9和五元的區別。4塊9毛9感覺像是四塊錢買東西。其實它與五塊錢僅僅相差一分錢。生活中真正拿出一分錢,誰又在乎?
大多數人尤其是女人 消費是不理智的。「十元買一送一」在潛意識裡面這個商品的價值是10元,同樣的商品打上「五元一個」潛意識裡商品價值是5元,我們的意識中「價格高的質量就越好」,一對比,當然是前者更划算更有吸引力了!
都是引導消費的套路,讓人們以為自己賺到了。賣襪子的10元8雙,一般都會買10塊錢的,不會去買5塊錢4雙;賣水果的10塊錢4斤,一般也都會買5塊錢10塊錢的,如果是2塊5一斤,一般會買2塊5毛錢或者5塊錢的
上面大家回答的都差不多。
但這是個價格制定的內容。先把促銷排除出去,因為那是特例。
正常價格制定選擇那種情況,取決於商品的市場表現。
如果客戶多買一件的時候,10塊錢買一贈一,就可以帶來額外的銷售。在同一客戶身上價值超大化。
推薦閱讀:
※怎樣實現樓上樓下互粉?
※鄭爽小號是成功的營銷么?
※求市場營銷案例的網站?
※為什麼網路上極路由的負面評價那麼多?
※2015 年上半年有哪些優秀的營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