壘址於淵 種蠣固基?


這兩句是說泉州的洛陽橋。

前一句指在河中用石塊堆建橋墩,出自蔡襄《萬安橋記》:

泉州萬安渡石橋,始造於皇祐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祐四年十二月辛未迄功。絫趾(累址)於淵,釃水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長三千六百尺,廣丈有五尺,翼以扶欄,如其長數而兩之。糜金錢一千四百萬,求諸施者。渡實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職其事:盧錫、王實、許忠、浮圖義波、宗善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陽蔡襄為之合樂宴飲而落之。明年秋,蒙召返京,道由是出,因紀所作,勒於岸左。

蔡襄和他的「便宜族弟」蔡京書法在當時都非常知名,「蘇黃米蔡」四大家中的蔡就是指蔡襄。

後一句是種植牡蠣加固橋基的方法,《宋史》列傳第七十九:

襄立石為梁,其長三百六十丈,種蠣於礎以為固,至今賴焉。

牡蠣吸附在橋墩上,使之膠結牢固,能防止大浪衝擊,起到鞏固橋基的功能。


這說的是洛陽橋的修法,即想辦法如何讓它千年不壞。

但實際上洛陽橋在後來的地震中還是塌了一次,而對於用牡蠣來穩固橋樑基礎的做法的有效性,我也是表示懷疑的。

不管怎樣,跨海大橋大家都見得多了,但是千年跨海大橋,也就這一座而已。大概牡蠣還是有用的吧。前兩天專程參觀洛陽橋,橋上往來擔牡蠣的婦女還是絡繹不絕。不管牡蠣是否真的能穩固橋基,它確實能解饞是無疑的。

乾貨不多,拿前兩天洛陽橋照片湊數吧。第一張上的挑擔婦女就挑著整整一擔牡蠣。

最後,題主說的這兩句話在洛陽橋上繁多的石刻裡面是有的,我當時也對用牡蠣鞏固基礎的思路印象頗深。洛陽橋北橋頭有一個四果湯的攤子,味道不錯。


推薦閱讀:

「爰及姜女,聿來胥宇」什麼意思?
古文經中為何出現了偽書?又是如何辯偽的?偽書古文經又有哪些價值和危害?
為什麼中國古代詩歌文章里「貓」被提到得特別少?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的解釋?

TAG:成語 | 諺語 | 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