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10.5 英寸 iPad Pro?
6號蘋果新發布的Pro相比前一代有哪些升級優化?AR技術會迅速得到發展嗎?如何看待蘋果宣稱其強大的性能令許多PC Laptop都羨慕?
今年對於 iPad 用戶來說是重大的一年,在今年的 WWDC 上,蘋果發布了新款 10.5 英寸 iPad Pro,並對 12.9 英寸 iPad Pro 進行了升級,另外 iOS 11 也針對 iPad 新增了許多讓人興奮的功能。看起來蘋果是真的想認真對待 iPad 這個設備。
少數派在受邀參加了 WWDC 之後,拿到了蘋果提供的 10.5 英寸 iPad Pro,然後我也陸續收到了自己購買的第二代 12.9 英寸 iPad Pro 及相關配件。經過一周多的體驗和對比,我對這兩款新 iPad Pro 的總體感受是,硬體上它們更像是一次 iPhone S 式的升級,各方面都更優秀了,更好的屏幕,更好的性能。而如果從軟體上來看,iOS 11 是一次跳躍,是解放 iPad 生產力的一次前進。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為你解答 10.5 英寸 iPad Pro 是否比 9.7 英寸更值得購買,以及 10.5 英寸與 12.9 英寸怎麼選等問題。
尺寸
首先兩款 iPad Pro 除了尺寸的區別,其它配置都保持一致。10.5 英寸 iPad Pro 是一個新的尺寸,邊框與其它幾款 iPad Pro 有明顯的差別,窄很多,在現在這股「窄邊框潮流」的影響下,我在感官上會覺得這才是一款現代的 iPad Pro,而回頭去看 9.7 或 12.9 英寸的 iPad Pro 就會覺得稍顯笨重。窄邊框並沒有讓我在握著 iPad Pro 進行閱讀或者瀏覽網頁時產生誤觸問題,蘋果在邊緣防誤觸這一點上一直都做得很好。
雖然 10.5 英寸 iPad Pro 的外觀尺寸比上一代 9.7 英寸 iPad Pro 大了一圈,不過重量的區別並不大,只重了約 30g,實際使用時也沒有感覺到明顯的不同。
相比外觀尺寸,大家更關心可能還是屏幕尺寸,10.5 英寸 iPad Pro 的屏幕解析度為 2224 x 1668,屏幕面積比 9.7 英寸大了約 20%。不過在實際使用中,10.5 英寸多出的這部分屏幕面積,並沒有讓它在內容顯示上跟 9.7 英寸有本質的區別。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看下面這張圖,是三款 iPad Pro 的屏幕尺寸對比:
(三種尺寸對比,解析度分別為 2048 x 1536、2224 x 1668、2732 x 2048)
在橫向尺寸上,10.5 英寸比 9.7 英寸多出 176 像素。在縱向尺寸上,10.5 英寸比 9.7 英寸多出 132 像素。
我們主要看橫向尺寸的對比,因為這是我們分屏時常用的姿勢。在這個方向上,多出的 176 像素並不能讓 10.5 英寸 iPad Pro 顯示兩個完整的 iPad 應用。這是什麼意思?當我們在 9.7 英寸 iPad Pro 上採用 7/3 分屏時,7 的部分會以 iPad 應用的方式顯示,3 的部分會顯示一個 iPhone 樣式的應用。比如我常用的團隊 IM 工具 Slack,當我把它放到 7 的部分,Slack 會同時顯示側邊欄和聊天欄——也就是專門為 iPad 設計的 iPad 版界面;當我把它放到 3 的部分,Slack 就只會顯示聊天欄——也就是 iPhone 版界面。
(Slack 作為主應用;Slack 作為副應用)
重點在於當我們 5/5 分屏的時候,9.7 英寸兩邊顯示的都是 iPhone 版應用,10.5 英寸並沒有改變這一點,而 12.9 英寸能顯示兩個 iPad 版應用。
(Todoist 和 Slack 5/5 分屏)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顯示兩個 iPad 版應用?有兩個原因:第一,這是一部 iPad,而且是一部叫做「Pro」的 iPad,顯示 iPhone 版應用是一種妥協。當我們 7/3 分屏時,3 的那部分由於寬度小,顯示成 iPhone 版是正常的。但是當 5/5 分屏時,你會發現有些應用顯示為 iPhone 版會有些彆扭,因為這個時候應用的寬度已經超出了 iPhone 的屏幕寬度,但是又不足以顯示 iPad 應用,視覺上看起來這個應用有種被橫向拉扁的感覺,很不自然。
(Todoist 和備忘錄被拉伸後顯得很扁)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方便操作。比如 IM 類的應用,我經常使用 Telegram 或者 Slack 和同事、作者們交流工作上的事情,這兩個應用的 iPad 版界面可以顯示成兩欄(側邊欄和聊天欄)。一般我使用這些工具時,不會只和一個人聊天,往往會在幾個聊天窗口之間跳轉,這時候固定顯示的側邊欄就能讓我方便地進行切換。又比如任務管理應用,Todoist 和 2Do 的 iPad 版應用能同時顯示你的項目列表和任務,如果你經常需要在列表、標籤、過濾之間切換,這種顯示方式可以讓你每次都少點一次。另外還有我常用的多人協作工具 Quip,它的側邊欄可以顯示其他人的編輯狀態,讓我實時知道其他人對文檔進行了哪些修改。
這只是一部分例子,我統計了一下日常會使用的應用們,當對半分屏(占 5 成面積)時,在 10.5 英寸 iPad Pro 上不能顯示兩欄的應用有 Slack、Telegram、Quip、Todoist、2Do、Airtable、Evernote、音樂、提醒事項、iWork。而系統備忘錄、郵件客戶端、OmniFoucs 這些應用,在占 7 成面積時居然也不能顯示成兩欄。而在 12.9 英寸上面,它們都可以。
一個真正的 Pro 應用,應該合理地、不浪費地利用好屏幕空間。
當然也有部分應用本身就適配得不太好,比如 OmniFocus,當 OmniFocus 占 7 成時,在 10.5 英寸上不會顯示側邊欄,當 OmniFoucs 占 5 成時,在 12.9 英寸上也不會顯示側邊欄,這實在有點浪費空間。
所以 10.5 英寸多出來的 20% 顯示面積,只能讓你在看網頁、看微博時多顯示一兩行,並沒有質的改變。
(10.5 英寸與 9.7 英寸顯示內容對比)
屏幕
兩款新 iPad Pro 的屏幕都從原先的 60Hz 刷新頻率提升到了支持 120Hz 刷新頻率,蘋果稱這會讓設備的過渡動畫或者瀏覽網頁時更順滑,不少 其他媒體的測評 也均有提到這點。我自己剛拿到新設備時並沒有感覺到明顯變化,我以為大家只是心理作用。而後來讓我察覺到 120Hz 刷新頻率真的不一樣的時候是,當我已經用了幾天新款 iPad Pro,再回去操作舊款的 iPad Pro,就能明顯感覺到舊款的怎麼這麼「卡」?其實應該是新款變流暢了,我反而不適應舊款。
10.5 英寸 iPad Pro 120Hz 刷新率效果對比_騰訊視頻
視頻
120Hz 刷新頻率可能會像當年的 Retina 屏幕那樣,當你看習慣了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120 Hz 刷新頻率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是 Apple Pencil 的延遲變低了,主要在剛落筆的那一刻感受最明顯,舊款 iPad Pro 會稍微有些延遲,往後的區別倒不是很明顯。由於我不會畫畫,所以主要只測試了 Apple Pencil 用來寫字時候的體驗。寫字跟畫畫不太一樣,寫字是一個不斷落筆不斷抬筆的過程,而且筆劃一般都不會太長(除非你寫的字非常大),所以我前面說剛落筆時延遲感最明顯的缺點,在這一代 iPad Pro 上得到了不錯的改善。我不確定用 Apple Pencil 來畫畫的用戶會不會有體驗上的提升,但我很肯定用來寫字的用戶會非常滿意新款 iPad Pro。
通過下面這張動圖演示,你可以直觀地對比 Apple Pencil 在新舊兩款 iPad Pro 上的表現:
120Hz 刷新率 Apple Pencil 慢動作效果_騰訊視頻
視頻
10.5 英寸 iPad Pro 繼承了上一代 9.7 英寸的 True Tone 顯示功能,同時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 也新增了 True Tone。我剛用上這個新功能的時候其實有點困惑,它似乎跟 Night Shift 功能有些重複,一個是根據環境改變屏幕色溫,一個是根據時間改變屏幕色溫。雖然 Night Shift 的初衷是為了改善睡眠(是否有作用目前還存在爭議),但我更傾向於把它當作另一種夜間模式來使用,因為確實在比較暗的環境里,偏暖色調的屏幕看起來會比較舒服。因此對於我來說,根據時間來開啟「夜間模式」其實是不合理的,因為有可能晚上你在室內,開著比較亮的白色燈光,這個時候顯示屏一片黃,你可能會覺得違和。但是因為我的其它蘋果設備們(iPhone、MacBook、Apple Watch)並不具備 True Tone 功能,所以我只能在 iPad 上將兩個選項都打開。跟 120Hz 刷新頻率一樣,我希望 True Tone 也能運用在我的所有設備上。
此外這兩款最新 iPad Pro 均支持廣色域、防油漬防指紋塗層、全層壓顯示屏、抗反射塗層等技術。這是迄今為止,蘋果所有產品中最好的顯示屏。
鍵盤
蘋果在 WWDC 開幕演講上介紹 10.5 英寸 iPad Pro 的時候說,這款 iPad 配備了全尺寸虛擬鍵盤和實體鍵盤(Smart Keyboard)。
我們先來看虛擬鍵盤。由於屏幕尺寸的增大,10.5 英寸 iPad Pro 的虛擬鍵盤尺寸也跟著變大。我開始時有種 10.5 英寸的虛擬鍵盤比 12.9 英寸虛擬鍵盤更好用的「錯覺」,然後我仔細一對比,發現並不是錯覺。10.5 英寸的鍵位間隙要更大,而且我們主要的輸入區域——也就是英文字母區域比 12.9 英寸還要寬。
(虛擬鍵盤對比)
另外 iOS 11 還給 10.5 英寸新增了 QuickType 功能,你可以通過向下撥動按鍵,來快速輸入數字和標點符號。
(虛擬鍵盤可以快速輸入字母和標點)
不過我始終認為虛擬鍵盤只能用來輸入少量的文字,因為畢竟如果長時間輸入的話,你的手掌需要一直處於懸空狀態,腕關節會很快感覺到累。
然後我們再來看實體鍵盤 Smart Keyboard。10.5 英寸的實體鍵盤每個按鍵尺寸都比上一代增大了,邊緣按鍵比如 Tab 鍵也變化比較明顯,整體上更寬敞了。在這有限的空間內,10.5 英寸 iPad Pro 已經最大化了它的鍵盤尺寸。不過蘋果說它是全尺寸鍵盤,這點讓我很困惑,雖然說它的鍵盤尺寸是變大了,但是跟我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比,還是感覺到相對有些擁擠。我甚至在最開始的時候經常按錯左下角的 Control 鍵和右下角的方向鍵,因為它們跟真正的全尺寸鍵盤所處的位置不一樣。
(三款不同尺寸的 Smart Keyboard 對比)
蘋果所說的「全尺寸」,可能是指單個按鍵的面積。從這點來說,10.5 英寸 iPad Pro 的實體鍵盤確實已經很接近全尺寸了。
性能
兩款新 iPad Pro 均採用了 6 個核心的 A10X Fusion 晶元,CPU 處理速度比上一代提升了 30%,GPU 處理速度比上一代提升了 40%。這讓我感到挺驚訝的,因為上一代 iPad Pro 的處理能力其實已經很強大了,從跑分數據上看,已經快趕上 12 英寸的 MacBook,而這一代 iPad Pro 的處理速度還能提升 30% 至 40%。
這意味著什麼?對於開發者來說,這意味著吸引力。這部機器用它強大到似乎有些過剩的性能告訴開發者們,它能勝任高強度的工作,快來給它開發專業應用吧。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意味著未來。我不需要擔心它在接下來的至少兩年內,性能不夠用,只是這個未來的空,需要更多的專業應用來填。
新款 10.5 英寸 iPad Pro 不像上一代 9.7 英寸那麼吝嗇,終於將內存從 2GB 升級到了 4GB,12.9 英寸的內存則保持 4GB 不變。蘋果的產品其實有個規律,就是每次當它升級內存時,那一代的產品都會活得比較久,我印象比較深的有 iPhone 5、iPhone 6s、iPad Air 2、12.9 英寸 iPad Pro 一代。你如果買了這些產品,意味著至少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它的性能都足夠支撐接下來的系統大版本更新。
我最近問了身邊幾位正在使用上一代 12.9 英寸 iPad Pro 的朋友們,比如 Hum 和 Yves,我問他們有沒有在進行什麼操作時,感覺到 iPad Pro 的性能不夠用,他們都告訴我:沒有。
如果作為一個普通用戶來看這次的性能升級,你只需要知道,它的處理速度更快了,打開應用需要重新載入的次數減少了,同時續航還能保持 10 小時不變,這沒有什麼壞處。
關於兩款新 iPad Pro 與舊款的其它參數對比,可以參考我們之前製作的 iPad Pro 導購指南。
iOS 11
其實在這個時候對新款 iPad Pro 進行測評並不是很公平,因為從各個方面上看,這兩台設備都是為了 iOS 11 準備的。此刻讓它們跑在 iOS 10 上,其實是限制了它們的發揮。雖然我在第一時間將 iPad Pro 升級到了 iOS 11,但由於目前還處於開發者測試版,系統存在不少 bug,而且有些功能在接下來的幾個測試版中可能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只在這裡簡單聊一聊我對 iOS 11 的看法。
iOS 11 毫無疑問是一次非常棒的升級。從 iOS 9.3 到 iOS 10.3,iPad 用戶幾乎被冷落了整整一年。WWDC 開幕演講那天晚上,我是激動著看完 iOS 11 for iPad 整個部分的。全新 Dock 欄,可以放進最多 15 個應用,碩大的屏幕空間終於能多利用一點了。分屏更加靈活,占 7 成屏幕空間的主窗口可以選擇放在左邊或者是右邊。副窗口的激活方式雖然還不夠理想,但至少更好用了,可以從 Dock 拖出或者從 Spotlight 搜索後拖出。Drag amp; Drop 給我們的數據處理帶來一種更符合直覺的操作方式。
文件應用(Files)我想另外說說,它不是我們一開始想像的那種文件管理器,它不是 Finder,它仍然處於 iOS 的沙盒機制當中。
Phil Schiller 在《The Talk Show Live from WWDC 2017》裡面說,蘋果一直在權衡兩種用戶的需求衝突,一種是 iPhone 最開始的主要用戶,他們平時不怎麼管理也不擅長管理桌面端的文件,並且也因此對文件管理系統產生厭倦。早期 iOS 沒有這套系統,或者說被隱藏起來了,只以應用為核心來呈現給用戶,簡單易用。但是慢慢地,不少用戶想在移動設備上處理更多、更複雜的事情,他們開始在移動設備上產生文檔,他們需要跟桌面端、需要跟他人同步文件,他們會使用不同的網盤,於是 iOS 11 出現了 Files 應用。
Phil Schiller 說,普通的用戶仍然可以不用理會這個應用,按照之前的操作習慣來使用 iOS。但是對於有需求的用戶,Files 應用給了他們一個統一的管理入口,他們可以在這裡建立一層一層的文件夾結構,也可以將文件從一個第三方網盤服務里發送到另一個本地應用中,並且沒有打破沙盒機制,因為這個發送行為本身仍然需要用戶自己來觸發,你的拖放(Drag Drop)行為本身就是一次確認,因此系統也不會彈出一個窗口來詢問你是否允許。我覺得這個應用已經平衡了這兩種用戶的需求了,保持系統簡潔的同時,也給重度用戶帶來方便。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 iOS 11 for iPad 的新功能,可以閱讀:《iOS 11 為 iPad 帶來了什麼新功能?用 16 張動圖讓你看過癮》
結語
10.5 英寸 iPad Pro 是各方面上更好的 9.7 英寸 iPad Pro。不過它沒有改變小尺寸 iPad Pro 的定位,10.5 英寸仍然不能像 12.9 英寸那樣顯示兩個完整的 iPad 應用,所以 10.5 英寸跟 12.9 英寸的選擇實際上還是 9.7 英寸跟 12.9 英寸的選擇。
如果你平時更依賴分屏操作,需要每個應用都顯示更多的內容,那麼你應該選擇 12.9 英寸 iPad Pro,它能讓你在多任務處理上更遊刃有餘。另外 12.9 英寸也有三欄顯示的特殊排版,比如系統備忘錄和郵件客戶端,也能讓你在操作過程中減少重複點擊。
如果你更看中便攜性,並且有在 iPad 上進行重度閱讀的需求,那麼你應該選擇 10.5 英寸 iPad Pro。它跟上一代 9.7 英寸的重量差不多,並且在各個方面上都有提升,另外 120Hz 的屏幕刷新率能讓你在閱讀文字時,滾動頁面顯得更流暢。
對於我自己來說,大部分閱讀需求我已經在 iPhone 7 上解決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在地鐵上進行的。我之前使用過一台 9.7 英寸的 iPad Air 2,尺寸跟 9.7 英寸 iPad Pro 相同,我握著 Air 2 進行閱讀時還是會覺得偏重,以至於有時候我在家裡都寧願直接用 iPhone 閱讀,所以我還不如直接把屏幕尺寸推到極致,買更大的 12.9 英寸,讓我在分屏時更舒適,因此我個人最後是選擇了購買第二代的 12.9 英寸 iPad Pro。不過如果你有便攜性等需求的話,10.5 英寸也是一個出色的選擇。
最後我想說,關於 iPad 能否勝任生產力工具這個問題,有的人是一味地站隊,有的人是出於個人偏好更喜歡使用觸屏設備,也有的人是喜歡挑戰,他們覺得 iPad 和 iOS 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並且充滿生機的生態,他們想跟 iPad 一起成長。不管如何,從今年的 WWDC 里,我們都看到了蘋果探索 iPad 未來的決心,並且也給了 iPad 用戶們一劑強心針,因為我們知道,範式轉換 正在發生。
你可以在 Apple Store 選購 2017 年新款 iPad Pro。
買了12.9的會沉默,買了9.7的會流淚
-----------------------------------------
本人已申請把自己9.7的退換,不用流淚了。雖然我的9.7已經超過14天,但和客服說是想換成新款,他們答應了。
但這依舊取決於他們自己的決定,因為14天內退換才是明文政策。
---------------------------------------------
老9.7的退款還沒到,暫時沒賣新的10.5。但應該除了觀感更好之外,不會太多差別
算加上iOS11,這款新iPad Pro是離 更好的筆記本 進了一步
是更好的筆記本, 不是筆記本電腦
--------------------------------------------
用了一段時間,A10X的強大還真不是吹的,滑動屏幕時明顯感到流暢的提高(經提醒是這種流暢和晶元沒關係,是屏幕自身好)2018/01/12更新
已經用了10.5小半年了。比12.9棒!
便攜性,屏幕大小都是很滿意的。
12.9用起來電下的快,沖的慢。
這個剛好相反。
以下為原文。
做為一個非專業的人士,我沒法寫的那麼深度,就從一個果粉的角度來寫寫我的認知吧:
這款pad難得地再次激發了我的購買慾。
至今手裡仍用著macbook air14年款的,手機是6。沒有更換的慾望。
手頭還有個ipad pro12.9寸的,足夠大,我每天都背著上學。可如果出去玩之類,基本不會考慮帶。
ipad pro10.5寸新特性如下:
1. 屏幕尺寸改變
圖為ipad 10.5 黑色(新款)和9.7 白色 (對比)。這個圖片並不是很直觀,但目前找不到更好的對比圖。
可以看出,屏幕大了不少 (比ipad大了20%),然而尺寸相較ipad pro 9.7 基本不變 (多出 1.6cm 的高度和 0.46 cm 的寬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點是吸引我購買的最主要原因——輕便同時屏幕夠大。
2. 重量和ipad持平,469g;厚度: 6.1 mm (ipad 為7.5mm)
3. 之前配合使用的Smart Keyboard 尺寸不變,但每個按鍵變大,所以打字的局促感會大大減小。
但我個人的經驗是,ipad air 2和ipad pro我都配過鍵盤,然而鍵盤基本用不到。
大量的文字編輯,我個人還是更傾向mac。
如果是短途出行,需要文字編輯,我也並不願意多帶個鍵盤。
當然,此點因人而異。
4.搭配了 ios 11
ios11 的新特性如下
4.1 如同mac一樣,它有了dock欄
dock欄使得底部放置的app數目不再是以前的4個或5個。現在可以放任意個數的app到底邊欄。
4.2 分屏模式下,可以把一個軟體的鏈接/圖片拖到另外一個軟體
這點簡直是棒呆了。
之前只能先選擇複製,然後再另一個軟體里粘貼。
4.3 多任務界面
而之前是這樣
很容易對比出來,ios 11的多任務界面更handy一些
5. 關於Apple pencil
延遲率更低
(其實我個人用apple pencil搭配ipad pro 12.9已經感受不到延遲了。)
6.其他
這些從我這個非專業的人眼中,很難直觀感受到,所以就不一一贅述。
1. True Tone 顯示、廣色域屏幕、低反光率,解析度均有改進。。(這都是什麼東西)
2. 像素提升。一般也不拿ipad照相,所以對我意義不大。
3. 刷新率從 60Hz 提高至最高 120Hz。
完。
最高120Hz刷新率的屏幕用了就回不去了。
原來的iPad Pro在優化過的app里用Apple Pencil畫畫已經非常順滑,現在更上一層樓了。
提升更明顯的是在通過Astropad Studio連接到電腦繪畫時已經幾乎感覺不到任何延遲(去年的iPad Pro 12.9"還能感覺到一絲延遲),完全可以當成一塊Wacom Cintiq來使用了。(注意:好多人以為同時發布了Apple Pencil 2,但其實筆並沒有變還是那隻筆。機器本身的提升足以做到這些)iPad 越來越難用,不過距離取代 PC 卻越來越近
在 2010 年初代 iPad 發布的時候,相比同時期採用 Windows 等操作系統的競品,iPad 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用。
由於基本直接照搬了同時期 iPhone 的操作系統(那時候還不叫 iOS),iPad 的操作成本幾乎為零。你只需要在排列著 app 的主頁上找到需要的那個 app,打開,然後就可以開始使用了,用完後再按一下 Home 鍵返回主頁。
在前幾年 iPad 的廣告片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情節:一個不了解數碼產品的孩子或老人,第一次拿起 iPad,就自然地學會了如何去使用它。
從「簡單易用」到追求「生產力」
雖然在初代 iPad 發布後之後的幾年裡,蘋果不斷地對它的操作系統加以完善,包括在 iOS 4 上增加了多任務和文件夾,iOS 5 中增加了通知中心,iOS 7 中增加了控制中心,換用了卡片式後台多任務。不過整體來看,這些功能依然是在原本簡單易用的系統上做得補全和完善,和同期 iPhone 的系統區別並不大,iPad 依舊是那個簡單易用的 iPad。
不過過於追求「簡單易用」也意味著在面對一些複雜的功能時,iPad 往往很難高效地去完成,比如說把微信收到的照片作為郵件附件發送這一個簡單的操作,需要先把照片保存到相冊,然後在相冊中通過分享按鈕使用系統的郵件 app 或者第三方 app。
分水嶺出現在 2015 年 6 月 WWDC 上發布的 iOS 9 上。
在 iOS 9 中,除了和 iPhone 一樣的各種「常規」升級,蘋果專門為 iPad 開發了 Split View 和 Slide Over 兩個分屏功能,以提高多任務處理效率。隨即,在同年 9 月,蘋果發布了 12.9 英寸 iPad Pro 和配套外接鍵盤(Smart Keyboard),並在發布會上數次將 iPad 和傳統 PC 進行比較。
在今年的 WWDC 上,為了進一步提高 iPad 的「生產力」,蘋果又放出了兩個「大招」:一個是新款 iPad Pro(10.5 英寸、12.9 英寸兩個尺寸),第二是 iOS 11。
更快更大更強的 10.5 英寸 iPad Pro
以關注度更高、價格稍低的 10.5 英寸 iPad Pro 為例,從硬體上看,大致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的地方。
屏幕:大屏幕,窄邊框,高刷新率
屏幕尺寸的增加大家都知道了,雖然數字只是從 9.7 增加到了 10.5,不過算顯示面積的話,10.5 英寸 iPad Pro 要比 9.7 英寸的版本多了 20%。不過通過收窄左右邊框,10.5 英寸 iPad Pro 的整機尺寸只有小幅度的增加。
2017 iPad(左)和 10.5 英寸 iPad Pro(右)
在決定屏幕清晰度的每英寸像素密度(ppi)上,10.5 英寸 iPad Pro 和之前幾代採用 Retina 屏幕的 iPad 保持不變(iPad mini 除外),依然是 264 ppi。ppi 不變、屏幕尺寸增加意味著解析度提高,10.5 英寸 iPad Pro 的屏幕解析度提高到了 2224*1668,解析度的提升不可避免地給 10.5 英寸 iPad Pro 帶來了一些軟體兼容性方面的問題(和初代 12.9 英寸 iPad Pro 發布之初類似),沒有經過適配的 app 在 10.5 英寸 iPad Pro 上會進行放大和拉伸,好在 10.5 英寸和 9.7 英寸的差別並沒有太大,實際使用中帶來的影響並沒有很大。
除了屏幕尺寸,10.5 英寸 iPad Pro 的屏幕還在刷新率上有一項明顯升級。
目前移動設備上的屏幕刷新率基本都是 60Hz,在 10.5 英寸和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蘋果把這個數字提高到了 120Hz(在看圖片文字等不需要高刷新率的使用情景下會自動降低到 24Hz 或 48Hz)。這個變化在日常使用中是可以明顯感知出來的,把 10.5 英寸 iPad Pro 和其它不支持 ProMotion 的 iPad 放一起滑動桌面,明顯可以感覺到前者更跟手。此外,在使用 Apple Pencil,由於屏幕的提升,延遲可以降低到僅有 20 毫秒,這應該是目前主流產品中最低的手寫筆延遲了(「巧合」的是,10.5 英寸 iPad Pro 發布前,微軟發布的新款 Surface Pen 是 21 毫秒……)。
至於顯示效果,10.5 英寸 iPad Pro 依舊是平板電腦里的標杆,支持 P3 色域,色彩表現足以媲美一些專業顯示器,10.5 英寸 iPad Pro 的抗反射塗層也非常優秀,戶外時依然具有一定的可用性(雖然比 iPhone 要差點)。
性能:最強 ARM 晶元
10.5 英寸和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 都採用了蘋果自家的 A10X Fusion 晶元,二者的運行內存都是 4GB,沒有搞區分。
A10X Fusion 的製程為台積電 16 納米工藝,和 A10 Fusion 相同。CPU 包含了 3 個大核和 3 個小核(iPhone 7 上用的 A10 Fusion 是 2 大加 2 小),不過依然只能 3 個大核或小核分別工作,無法 6 個核心同時跑,GPU 從 A10 Fusion 的 6 核增加到 12 核(應該依然是定製版的 PowerVR GT7600)。
根據蘋果官方的說法,相比上一代 iPad Pro,新款產品 CPU 性能提高了 30%,GPU 提高 40%。至於大家關注的跑分,A10X Fusion 可以輕鬆吊打包括驍龍 835、Exynos 8895 在內的所有 ARM 架構 SoC,GeekBench 的 CPU 和 GPU 得分甚至超過了 13 英寸 MacBook Pro(不代表真實性能超過 MacBook Pro)。
不過反映在日常使用中,A10X Fusion 在現階段的意義有限,在打開 NBA 2K17 這樣的遊戲中,A10X Fusion 的確比上一代 iPad 的 A9X、iPhone 7 上的 A10 Fusion 快那麼一點點,不過目前也就僅此而已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10.5 英寸 iPad Pro 並不會比上一代 9.7 英寸 iPad Pro 甚至是 2014 年的 iPad Air 2 快上太多。
iPhone 7 同款相機,最大 512GB 容量
10.5 英寸 iPad Pro 的前後相機都有了重大升級,直接換成了 iPhone 7 的同款,前置為 700 萬像素,後置 1200 萬像素(f/1.8 光圈,光學防抖,6P 鏡頭)。這讓 10.5 英寸 iPad Pro 成為了目前拍照最好的平板電腦,當然代價是鏡頭更加突出。不過話說,真有人拿 iPad 拍照?
10.5 英寸 iPad Pro 的「乞丐版」容量提升從上一代 9.7 英寸 iPad Pro 的 32GB 提高到了 64GB,並且提供了存儲 256GB、512GB 可選,而 512GB 也讓 iPad 在存儲容量上達到了「桌面級」水準。
「隱藏」的快充
和新舊兩代 12.9 英寸 iPad Pro 類似,10.5 英寸 iPad Pro 也支持快充,但和 12.9 英寸 iPad Pro 一樣,10.5 英寸 iPad Pro 標配的線和頭都是不支持快充的。
如果你想要體驗快充,需要額外買一根 USB-C 轉 Lightning 的線(售價 188 元)以及一個 29W USB-C 電源適配器(12 英寸 MacBook 用的那種,其它 PD 充電頭可能會有兼容性問題,售價 388 元)。
史上最好的平板電腦,但意義有限
除了上面這幾點升級,10.5 英寸 iPad Pro 還保留了上一代產品 9.7 英寸 iPad Pro 的很多優點,包括優秀的做工、輕薄的機身(Wi-Fi 版 469 克重、6.1 毫米厚)、平板電腦里幾乎最好的外放(四個主動揚聲器)、實打實的 10 小時續航時間等等。另外,作為一款「Pro」產品,10.5 英寸 iPad Pro 也保留了底部的 Smart Connect 介面,可以外接 Smart Keyboard 外接鍵盤(可以兼容老款 9.7 英寸 iPad Pro,不過會小一圈嗎)。
另外,上面提到的 10.5 英寸 iPad Pro 的很多新硬體特性,包括 ProMotion 高刷新率屏幕、A10X Fusion、iPhone 7 同款相機、512GB 存儲容量,同樣適用於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
有了這些方方面面的升級,讓 10.5 英寸 iPad Pro 以及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 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好的 iPad,而如果從平板電腦體驗這個角度看,由於 Surface 等 Windows 平板在平板模式下體驗依然相對糟糕, 10.5 英寸 iPad Pro 以及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 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平板電腦。
問題是,過去幾代 iPad 也都非常優秀,即使現在來看,2014 年發布的 iPad Air 2 依然是一款足夠優秀的產品。過去兩年,iPad 想走出「消費類」平板,向「生產力」的方向邁進,不過 iPad 的「瓶頸」一直都不在硬體層面上,而是和 iPhone 差別不大的 iOS。
好在,這次蘋果並沒有停留在常規的硬體升級上,而是終於在系統層面上,在「提高生產力」方面做了大刀破斧的改進。
為 iPad 打造的 iOS 11
在 iPad 版的 iOS 11 中,蘋果增加了大量為 iPad 定製的新特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應該就是新版 Dock 欄了。
新版 Dock 欄
iOS 11 的新版 Dock 欄分為兩部分,左邊大部分區域是可以自定義的,這裡可以最多放 13 個我們日常使用較多的 app,而之前 iPad 上的 iOS 底部 Dock 欄最多只能放 5 個 app。
此外,在 iOS 11 的 dock 欄右側還有一小塊區域,可以顯示最近打開的 3 個沒有放在 Dock 欄中的 app。
由於 Dock 欄中 app 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在打開 app 時,可以省掉很多在主頁中尋找 app 的時間,提高操作效率。
除了 app 數量增加,iOS 11 的 Dock 欄還有一個重要特性——在 app 中可以隨時通過上劃手勢呼出。
有了這個功能之後,我們就可以像 macOS 和 Windows 的任務欄那樣,隨時在 app 中上劃呼出 Dock 欄,快速在常用的幾個 app 中切換或者打開新 app,相比之前需要進入後台在列表中一個一個找需要的 app 或者回到主頁找 app,iOS 11 的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蘋果在 iOS 9 中,為 iPad 加入了 Split View 和 Slide Over 兩個多任務操作,前者是可以在部分 iPad 中左右分別運行一個 app,後者可以通過呼出一個「浮動窗口」的方式,在不跳出正在運行 app 的情況下快速查看其它 app 的信息。iOS 11 保留了這兩個功能,不過在有了全新的 dock 欄之後,多任務的呼出方式變得直觀了不少。
在 iOS 9 和 iOS 10 上,Split View 和 Slide Over 的呼出方式是從 iPad 的邊緣向內滑動,然後在一堆 app 列表中選擇需要的 app,效率不高。而在 iOS 11 中,打開 app 後,然後從屏幕底部上劃呼出 dock 欄,然後按住 dock 欄上 app 的圖標,然後拽到屏幕的左邊或者右邊,既可以呼出 Split View(拽到屏幕左右邊緣)或者 Slide Over(不需要拽到邊緣)。
如果兩個 app 並排(Split View)還不夠,還可以再疊加一個 Slide Over,甚至再加一個畫中畫。
「一拖一放」
除了新版 Dock 這個大「殺起」,iPad 的 iOS 11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新功能——Drag and Drop,中文名叫一拖一放。
一拖一放適用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文件、網頁鏈接,拖放的具體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兩個 app 並排顯示(也就是 Split View)的情況下,按住一個 app 的內容,然後拽到另一個 app 中;另外,在按住想要拖拽的內容後,還可以通過 Dock 打開其它 app 甚至返回主頁然後打開另外一個 app,然後進行拖拽。值得一提的是,在拖拽照片等文件時,還可以一隻手按住圖片,另外一隻手選中其它圖片,然後一起拖拽。
iOS 11 的這種拖放模式(尤其是後面這一種)在使用中是有一些門檻的,它的操作邏輯比分屏還要複雜,也和基於滑鼠的傳統 PC 操作有很大的不同,不過習慣了之後,的確可以明顯提升發送文件時的效率。
除了新版 Dock、一拖一放這兩個重要功能,iOS 11 iPad 版還增加了很多實用的功能,比如說在鎖屏狀態下用 Apple Pencil 點擊屏幕即可打開備忘錄,截屏之後可以立刻進行編輯,錄屏,功能大幅增加的控制中心,系統輸入法改進,新增的文件 app 等等。
iPad 能不能取代 PC?
如果單純的從功能性上看,在不知不覺中,iPad 距離傳統 PC(包括 Windows PC 和 Mac)正在越來越近。之前很多被用戶和媒體吐槽的地方,比如多任務能力羸弱、切換任務低效、缺乏文件管理系統,隨著 iOS 11 的推出,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
如果說在 iOS 11 之前,iPad 只能完成 PC 上 60% 的功能,在 iOS 11 後,這個數字可能已經變成了 80% 甚至 90%。事實上,除去 iPad 在 I/O 介面上的「硬傷」、缺乏某些專業 app、無法用一個 app 打開兩個文件等限制,我們已經很難找到幾個傳統 PC 能做到但 iPad 無法實現的功能了。
「生產力」上的大幅度提升,再加上 iPad 之前在內容消費類應用上的優勢,iPad 在不久的未來取代運行 Windows 或者 macOS 系統的 PC,或許真的不是「痴人說夢」。
不過 iPad 這種「取代」伴隨著的是更高的學習成本。
由於沒有滑鼠和觸摸板,iPad 那些複雜的功能(比如多任務、拖拽)都需要依賴於「隱性」的觸摸手勢來實現,往往沒有傳統 PC 的滑鼠和觸摸板來的直觀。如果把 iPad 和 PC 的易用性做個對比的話,在完成簡單的操作時,iPad 比 PC 簡單,在完成複雜的操作時,PC 比 iPad 簡單。
所以未來 iPad 是否取代 PC 呢?
這個問題只能留給時間來回答了。不過好消息是,以後出門時,我們應該可以不用再糾結是帶 iPad 還是 MacBook 了。
本文出自 colorvc,源自極客公園。
2017.6.21 更新
針對評論中大家比較關注的點做個整理:
1.關於購買意見(這一條,一出新款就換的土豪以及有明確購買目的的人請直接略過)。
安利別人我喜歡的東西這事我曾經是很熱衷的,但是慢慢發現我的意見和想法(就算我努力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也很難給出最合理最合適的。所以當你舉棋不定的時候(在我個人看來)可以遵循這麼幾個原則:
(1)買新不買舊。這個應該不用解釋,畢竟電子產品壽命有限,從它面向市場的那一秒就開始死亡倒計時了。
(2)在自己能接受的價格範圍內,選擇最貴的。這一條僅針對蘋果產品。
(3)多考慮自身的情況。現在的以及未來可能改變的使用習慣、經濟承受能力等等理智的去選擇是否購買,(僅對本帖來說)iPad並不是一個必需品,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生產工具,它僅僅是Mac的延伸,哪怕更新了iOS 11,也依舊不會有任何改變。 無論工作還是學習,都不可能完全的脫離電腦只用iPad,很多細緻的工作和學習還是需要電腦來完成。最近看了很多帖子對「Pro+iOS 11可做生產力工具」這事給出了積極的答案,我個人覺得這事是不靠譜的。
2. Apple care的問題,
iPad和Apple Pencil大部分的情況是只換不修,並不是蘋果的AC+政策很好,而是因為產品結構決定了基本上就是沒法修。從我個人的更換記錄來看,更換的是新設備,但是包裝盒不同,序列號不同,保修方面也有變化。同時,無論是維修還是更換,請帶好紙質小票。舉個橙子:我的pencil在14天退換期內出現了問題,預約了天才吧,昨天晚上8點跑到AppleStore去查看,發現筆的確在接觸上有問題,但因為我沒帶紙質小票,所以只能走維修的更換,這樣少了6天的保修(保修依舊從14號算起,但如果是退換貨,就從20號算起)。換來的盒子,也是下圖這個樣子(內部都一樣,左邊是買的,右邊是換的):
多說一句,關於這個筆的後蓋非常非常的松,請一定注意。
3.關於攜帶的問題
除了16號到貨的那個很坑很坑大家一定不要買的leather sleeve之外,趁著618我又買了個這個(為了防止說打廣告,把商標蓋上了,大家自行搜索關鍵詞「iPad pro 10.5 保護殼」之類的,很多很多很多這樣的外殼):
注意看第一張圖殼子的右側和第二張圖最下面的位置有那麼一塊多出來的布,這裡可以放筆,很結實(但是我並沒有作死插上筆去甩一甩看看能不能甩掉)。還有一種是購買專們放筆的筆盒。這個也直接搜「Apple pencil配件」就能搜到,因為我自己沒買所以就不上圖了。
4.關於長時間使用是否會不舒服的問題。
對於任何電子產品,哪怕優化的再好,長時間使用也會在眼睛、脖子、手腕、手指之類的位置產生不適。但是,得益於更大的屏幕、更高的刷新率、更巴拉巴拉一堆的改進(具體去官網看)以及truetone,這一代在長時間(4小時以上)看文字和視頻的情況下,表現要遠遠優於Air2。
5.這條是湊數的,我喜歡5這個數字。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以後有更多的心得會繼續分享。
————————————————————————————————————————
2017.6.16 更新
非常非常重要的更新,今天官方的保護套到了。
就是長這個樣子的:
裝好筆和iPad之後,大概長這個樣子:
先說優點,手感很好。嗯,沒有了。
我承認我被官網的圖騙了,官網上,它長這樣:
是不是很棒!
但實際使用上來說...如果你不買筆(一定別買鍵盤);如果你不是裸奔黨(貼膜不算,這個保護套還是很寬鬆的);如果你不是強迫症必須所有東西都是官方的(鄙視一下我自己),請一定一定一定不要買,這個應該是我買過的有點小貴(1148大米)但最沒用的配件,也是...最糾結(丟了捨不得,用著,還真不如Smart Cover方便)的配件。
————————————————————————————————————————
2017.6.14 原答案
算不上什麼評價,只說說作為一個消費者的使用感受。先發圖吧~
這是昨天在陸家嘴Apple Store購買時候拍的照。講道理這個機器在櫃檯上展示的時候,並沒有多吸引人,但是拿到手上用了一會兒後,可以說非常的驚艷。(PS:陸家嘴店的工作人員應該是全上海服務態度最好的。)
入手的是256G10.5寸Wi-Fi版。
購買的目的單純是因為備考,無紙化記筆記。就是這個目的讓我放棄了完全夠用但不支持Apple pencil的Air2。
選擇黑色,是因為之前所有的水果產品能選顏色的都是白色,這次想換個口味所以選了黑色。私心來說,還是更喜歡白色一點。
和Air2的對比照:
整機和屏幕大小一目了然,重量和厚度二者持平。
屏幕的話,特意換了一樣的壁紙,照片貌似看不出來屏幕的差別,但是直接肉眼對比,感受的差距大概就是夏利和法拉利的差距...同時和Air2在流暢度上的對比差別也非常明顯。整體滑動和書寫時的流暢感真的是用了之後就徹底回不去了,現在用iPhone和Air2,怎麼看怎麼彆扭,這是不是就是廚子的陰謀啊!
昨天用了大概6小時,屏幕基本常亮,操作是導入資料和寫東西,待機時間還算不錯,耗電從76%掉到24%,從我個人的感受來說相比Air2有明顯提升。結合我個人未來的使用場景:碎片時間以及休息時間大量的記錄和書寫,這個耗電是可以接受的。
目前使用的軟體為:goodreader、iCloud以及Nobe,基本可以做到基本無紙化,現在在等iOS11的正式發布,倒是掃描紙質文件的功能以及文件管理的功能應該可以讓我徹底擺脫紙質資料,任何時候只要有iPad就夠了。
揚聲器方面,只相比Air2來說,聲音比較大的時候,機器終於不會跟著明顯的震動了...
手感上來說,裸奔的手感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對於一個貼膜帶殼的強迫症患者,目前來說每一秒都是膽戰心驚的,然而官網上下單的保護殼的狀態依舊是:
蛋疼不已...就不能提前送到嘛!
我覺得是缺點的地方:
1.攝像頭凸起,丑不醜我倒是不在意畢竟我沒事不會翻看後面,唯一讓我擔憂的是未來在使用中會不會出現磨損,還請有這方面經驗的知友支招啊~
2.不支持3D touch。
3.雖然它滿足了我全部的需求,但是要是說它是生產力工具,這個還是有差距的,目前電腦依舊是無法代替。
多說幾句關於Apple Care+,我覺得這東西有必要買。iPad的應該是700多,有2次換+300多換新機的機會。之前的Air2,因為沒拿穩,用的又是羅技的硬殼,離地1米摔到地上,4個邊角都摔壞了,同時屏幕也有一定的損壞。拿去問,只能換整機,需要加錢2000多,要知道我當時買的機器才不到5000...所以就只能湊合著用。
敬告有完美主義傾向的或者強迫症的朋友,為了省銀子,AC+是一定要買的。先分享這些,以後有更多的感受了再來補充~
更新補充內容:
如果,用戶長期在win環境下生活與工作,那麼iPad的效率的確有限,並且再次被蘇菲干成渣。然而,如果用戶是iPhone+iPad+Mac(iOS+macOS)的生態環境下工作生活,那麼就本人體驗而言,蘇菲反而幫了倒忙,iPad在這個環境下正好能帶來更完善的生態體驗。
比如:團隊編輯完成了一份keynote,你叫我拿蘇菲怎麼修改?反過來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從New iPad(3)用到Air,後來被某乎洗腦開始嚴肅思考什麼是「生產力」。於是怒將iPad果斷換成Surface Pro4。心想,這下拿的再也不是一個假平板了,那15寸RMBP大磚塊可以吃灰了,媽媽再也不擔心我的背包太重了。然而,是我傻,是我太天真,以下有故事兩則:
故事1: 買來第二天。坐在里程積分換的頭等艙大沙發上拿著筆準備假裝在Surface上標註個什麼假合同好裝個B時,優雅的CC前來送餐,鋪上桌布,擺好餐具,我決定拔掉鍵盤,以讓桌面看起來更有照片感(對,我要拍照),突然屏幕花屏,並且強關無效,CC看見後如同關愛(我覺得是嘲笑)一般的問道:XX先森,需要我們的平板嗎?嗯,裝逼大失敗。
故事2: 不管怎樣,我是堅強的,還是和surface熱乎了一個月,某日客戶叫提案(客戶老闆是3C發燒友),心想,這下又有逼可以裝了,於是帶上蘇菲,插上HDMI,拔掉鍵盤,準備談笑風生之時,全黑屏。喚起無效,迅速發熱,會議室大小客戶十幾人看著我對著一台長相獨特的筆記本電腦折騰了20分鐘,畫面美麗程度100分。
嗯,最後蘇菲吃了半年灰之後,被我迅速出手。
好,說正事。論功能及所謂拓展度,無論任何一款iPad,CPU再是秒天秒地秒空氣,iPad都是無法與蘇菲抗衡的。可是,蘇菲高分屏和Win匹配好了嗎?觸摸用在Exe下面合適嗎?雲音樂又有tablet版又有PC版你裝哪個能想清楚嗎?(品控我不提)另外,論用途的話,如果是商旅人士僅需要輕度處理Office(iWork)文檔,郵件,看看PDF,那任何一款主流的iPad都能滿足你,並且給予蘇菲基本帶來不了的流暢與穩定的綜合體驗,至於娛樂導向的,我相信不會有太多人考慮蘇菲吧?
iPad Pro 10.5我期待了很久,當天也迅速下單。論原因很簡單:
1. 終於不再完全是Air的那套模具,外觀進行了一定的調整,視覺不再疲勞。
2. 12.9寸專業導向明顯,尺寸偏重,體積較大,加上鍵盤與鉛筆攜帶起來不亞於一台MacBook。3. 9.7日常使用雖完全足夠,但輕度從事辦公時,還是希望屏幕能夠在可控的範圍內盡量大,而這次10.5寸在增大屏幕面積的同時體積基本不變,符合預期。4. 120Hz刷新率屏幕,向來牛B的A?X處理器與屏幕微調,加之逐漸完成iPad自有體系的iOS11 for iPad,在強大的硬體配合下相信能夠最大化發揮iOS11的各項與效率相關的新功能。總而言之,個人認為這是繼iPad Air 發布後蘋果最有誠意,軟硬體匹配最為很熟,同時從參數和發布會來看,搭配iOS11的iPad Pro 10.5將是用戶體驗最均衡的一款高分新品(從2014年起始的iOS產品線)。
但是,任何一款iPad拿來和蘇菲相比,仍然是不合適的,因為本質定位不同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比較。這就好比卡宴TurboS再怎麼快,再怎麼舒適,再怎麼豪華,它也幹不了賓士大G去越野的事兒。
以上。
(手機碼字,手好酸。下次等我用iPad來碼!)買的是256G的版本,用了半個月左右。
之前也在surface和iPad PRO之間糾結了很久很久,最後想通了,電子產品如果只買一個,最好買功能相對全的;如果要買幾個,那最好是功能互補的,功能全的很難在某些方面會特別突出。SURFACE在便攜性上不如IPAD,平板功能也不如IPAD,在家我有台式機和筆記本,所以多個小型筆記本和半拉子平板(SURFACE)對我來說意義不大。
我個人算是中至重度的電子書(PDF和MOBI格式為主)閱讀和批註者,有kindle,但kindle比較適合純閱讀,不適合批註,加上對PDF的閱讀也非常不方便。考慮到便攜性,12.9覺得太大,對我來說不夠互補就還是選了10.5.
iPad接外設比較麻煩,但是有雲筆記(我用的有道)和百度雲,那隻要有Wi-Fi,文字輸入和視頻觀看就不是什麼問題,接個藍牙鍵盤做文字工作,和筆記本的明顯區別也就是屏幕小一點和排版相對麻煩點而已,在工作效率上沒任何影響,但便攜這個優點相對於筆記本來說就非常突出了,出外很方便,而且續航也基本夠一天,更省了帶筆記本電源的體積和重量。
至於apple pencil。。。因為我的字很醜,所以我從來不在PDF 文件上留手寫筆記,基本上都靠打字輸入,效果如下
在goodreader上,劃線畫圈輸入文字(那個黃色的對話框)都有很方便而且性能多樣的工具欄,如果只是一些文字資料的插入,很適合我這種字丑黨。。。。。如果習慣性的批註只是簡單的下劃線,說實話都不需要動用到pencil,最便宜的那種橡膠軟頭的電容筆足夠足夠了,而且還不用充電,頭還是軟的,畫起來還不心疼。。。。。現在pencil對我的唯一意義估計也就是偶爾在procreate上瞎畫。。如果不畫畫不在iPad pro 上做圖的人根本不需要買快800的pencil。
iPad pro的屏改進過,長時間看起來眼睛不累,反正買了iPad pro後我的kindle用得越來越少了(因為在ipad上也有kindle客戶端,相比起kindle,iPad看PDF和批註都方便得多。
總之現在文字輸入和PDF閱讀批註對我來說夠用,不能接移動硬碟的問題,如果要看視頻也可以靠事先存在百度雲里的視頻解決,加上便攜程度,也算是很順手的生產力工具,如果在家,或者需要更複雜的功能,那就還是交給筆記本或者台式電腦吧。這麼說吧,我買了 iPad pro 12.9。用過覺得特別好。美中不足的是還不夠大,要能出 15.6 的就好了。
1、120Hz爽,絲般順滑2、筆的延遲改進明顯,原來9.7下還是有一點點延遲,10.5上真的感受不到了3、說性能提升不明顯的,升個iOS11就知道了,9.7pro在iOS11下部分動畫幀速低,nba2k17不如iOS10流暢,而10.5毫無變化,雖然是系統優化不到位的鍋,但10.5背得動,而9.7扛不住4、電量感覺比9.7耐用些5、屏幕大感受比較明顯,分屏下更明顯,但是豎屏時打字的重心不如9.7舒服6、更大容量,64g入門比32更適合大多數人7、攝像頭提升明顯,光學防抖效果顯著,當然突出更厲害,戴套必須的8、配件現在不好買,保護套不準,膜尺寸不準的很多,材質,設計也較單一,官方皮套華而不實9、指紋速度感覺有提升,但還沒到6s水平,比一代pro略快10、iOS11的公測一版在10.5上比較完善,除了偶爾springboard崩潰重啟,程序內方向感應偶爾出問題導致手勢喚出dock,鬥魚的硬體解碼bug外基本完美,各交互動畫都完美流暢11、再加一條,4g內存感覺用不完,前一天打了一半的2k比賽,看了一半的電影,第二天白天各種使用,聊qq,刷微信,看圖片,拍照,以及刷知乎,第二天晚上再開,立馬打開,完全和剛推出一樣
利益相關:果粉
感謝各位提醒,回答已修改,已去除「超越x86」等言論談談性能吧,至於別的方面,我先不作評論。蘋果的文案向來不假放幾張Geekbench4跑分成績(網上找的圖,圖源見水印)iPad pro 2(a10x)iPhone 7p(a10)高通驍龍835華為Mate9(麒麟960)看不出來差距?那就再附一張antutu跑分成績吧(23w)(就連mi6才17w)現在顯而易見了吧----------------------分界線----------以上數據充分證明了「iPad pro吊打一切arm移動設備」接下來再看看x86陣營MBA 13寸2015款(i7-5650U)MBPbar 2016 13寸(i5-6267U)MBP 2016 13寸(i7-6567U)iMac 2013 27寸(i5-4570)iMac 2015 27寸(i5-6600)MacBook 2016(Intel Core m3-6Y30)(總感覺蘋果電腦要賣不出去了)
評論區不少人說跨平台無法比較,但應該還是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以上數據說明arm與x86的差距在不斷減小,新iPad pro性能堪稱可怕,官方也表示續航可達10個小時,聽說顯卡性能也挺強配合iOS11使用,應該是個不錯的生產力設備吧如果兼容,運行大型遊戲也應該無壓力(坐等GTA5iOS端)---------------------------------------如有任何錯誤,煩請提出,水軍勿無腦噴謝謝感謝邀請
說一聲抱歉,邀請我這麼久了才過來回答
忙於準備考試,所以一直沒能抽出時間了好好準備
今天就在這裡好好介紹一下吧
先說一句,本次對iPad pro10.5吋版的評價不包括iOS11,對比產品為iPad pro9.7吋版和iPad pro12.7吋一代
首先,10.5吋版與老款pro最大的不同,就是屏佔比提升了
這是蘋果第二次提升iPad的屏佔比(謝評論指正,第一次提升屏佔比是air一代)
圖源水印可以看見,在提升屏佔比的同時,10.5吋版也比9.7吋版大了一圈,但重量基本沒有什麼改變
更優秀的屏幕
P3廣色域屏幕已經幾乎成為了蘋果產品的標配了,所以本次的新版iPad pro也不會落下
搭載在老款pro上的ture tone顯示,低反光率也沒有忘記
另外,為了維持iPad傳統的264ppi,屏幕解析度提升到了2224×1668
但是,這塊屏幕最吸引人的,還是將屏幕的刷新率由60hz提升到了120hz
雖然沒有上手新款iPad pro,但是作為曾經體驗過144hz的電競顯示屏的我來說,刷新率的提升,尤其是在玩遊戲和看高刷新率視頻時體現的特別明顯,那種如飄柔般的絲滑……嘖嘖
此外,蘋果還為10.5吋iPad pro設計了全新的Smart Keyboard,並加入了放置apple pen的筆套
我說……你都給apple pen找了個放的位置,能把那操蛋的充電方式給改改嗎……
當然,新款iPad pro的更新,同樣帶來的更強的性能,疑似仍然是16nm製程的A10x再一次秒天秒地秒空氣
三星高通,你們這10nm不太靠譜啊……
總的來說,新款iPad pro應該是這幾年少有的還算有新意的產品,配合iOS11使用應該會更方便。不過還是請忽略蘋果把它當做生產力的說法。在我看來,這一次的iPad pro,才剛開始滿足輕度辦公的要求,如果你真的需要將iPad pro用來工作,那你還是去買個mac吧突然看到有人邀請,那麼,謝邀?
性能,優化都不提了,必然是行業最先進的標杆不用說(Surface這種二合一的先不提)
來談談設計。
可以看出水果對這種設計是非常喜愛啊,從初代iPadmini就是這種倒角切割邊緣,沿襲著iPhone5的設計。
到現在快5年了!!!
5年啊!!!
當然我知道外觀有改進,而且一直都有,包括全貼合屏幕,Touch ID,取消靜音鎖,四個音響,還有蜂窩數據信號條使用了iPhone6的設計語言。
不夠啊,這個倒角看膩了啊,iPhone都用了弧邊+2.5D玻璃快三年了,Jony你不是說外觀受限於材料沒辦法實現最理想的設計,這五年了總該改改吧?
之前的SE讓我看到了一絲有趣的地方:
邊緣不再是高亮拋光的了。
據說是為了讓用戶"Focus on contents on the screen" 不被邊緣的光芒分心,年初發布的縮水版iPad也是採用了這個設計。
私以為很有趣,蘋果哪怕炒冷飯,都根據對設計的新理解進行小改進
然而iPad Pro10.5:
呵呵
這閃亮的邊緣。果真不拋光邊緣只為省錢/
Jony你在幹什麼?你是發布一本書之後就退休了嘛?
如果你說,這代10.5inch屏佔比和屏幕尺寸都是大提升啊,那麼:
iPad 4th Gen iPad Air的對比,這叫設計和工藝的大提升
iPad Pro 10.5 9.7,確實,10.5拿在手上看,窄邊框一對比讓9.7寸的看起來像是上個世紀的平板,而且顏色、亮度和刷新率都有提升。
但是
Courage呢?
Courage呢?
Courage呢?
為什麼不去掉Home鍵,把10.5寸屏幕塞進9.7的機身?
為什麼不用上iPhone7的設計語言:弧面邊框,一體化成型的攝像頭,還有超酷的黑色?
現在搞得產品設計風格支離破碎,不同時代的設計存在於同一時代。iPad的設計更新是一直隨著iPhone走的,而iPhone的設計一直是標杆,為什麼要一直落後?
--
確實我可能吹毛求疵,"為設計而設計"
我承認現在這樣設計其實也還是挺好看的。
但是落後就是落後啊?
從初代iPad用到現在,我對iPad系列的感情比iPhone都要深。
真的。
所以是失望的。
那些沒買的,能不能不要跑到這裡來強答了,我想看看買了的人的使用體驗,你特么跑來複述一遍蘋果的PPT,煩不煩啊
終於可以謝邀了么?
10.5我沒用過,沒法評價。
評價一定要客觀嘛!
不過我用手上有一台iPad Pro 9.7,我就說說我這台機器的體驗僅供參考。
Apple pencil真是不錯,我買iPad Pro的時候,很大程度就是因為這支筆。
這支筆用來配合Onenote體驗不錯,現在蘋果更新了備忘錄,不光可以在鎖屏下直接調出來,還支持OCR識別,很贊。
況且iPad Pro還有鍵盤,出差帶上高鐵上拿出來辦辦公逼格不知道比我的thinkpad x1 carbon高出多少。
比起筆記本電腦,iPad Pro輕薄小巧多了吧,只要擺在床頭,有了想法,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用Apple Pen記錄下來
想看書了,隨手拿起來就好。Kindle和它怎麼比?刷新慢還算了,Kindle能看PDF?Kindle能做手寫批註?Kindle能看看彩圖?
總之有了它再也不用擔心躺在床上沒有生產力,再也不會看知乎刷朋友圈浪費時間了
有進取心的人難道不應該都買嗎?
所以我買了,iPad Pro 4G版,128G,Apple Pencil,Smart Keyboard配全了
要買就要一步到位不是?別心疼錢!
。。。。
後來我果然是把它放在床頭的
Apple Pencil新鮮了一個月,挺不錯的
不過後來我覺得感覺紙和筆觸感更能讓我思考,所以我買了幾本MD Notebook,再配上羊皮封面,這樣出門談業務帶上真是復古又優雅,傳統又有安全感,想想都很有逼格呢
Smart Keyboard挺不錯的,就是玩遊戲看視頻拿在手上有點重,
畢竟它當個支架不要方便,最起碼解放雙手對不對?
說起看視頻,屏幕比手機打,音響也好,屏幕精細不傷眼,真是太棒了。
另外iPad Pro玩農藥真的挺爽,
畫質開大最大很流暢
畫面大不傷眼
視野還廣
至於按鍵距離大影響手速?
你說我一個黃金II的水平還談什麼手速?
iPhone那麼小我會誤操作啊~
至於生產力
我這有兩份PPT,你把這個其中一份的一頁複製到另一份上試一試?
所以好好一個娛樂工具,當然要拿來玩了
下班了能不能放下工作?老闆會給你加錢嗎?
總之買iPad Pro的決定就是光輝正確
每天都能撫慰工作中百般蹂躪的心
這錢花得就是英明
說回10.5
iPad Pro 10.5 雖然我沒有用過
但我們可以想像一下
它屏幕更大,性能更強
現在更厲害了,AR懂嗎?
iOS 11發布後iPad Pro玩AR要不要爽翻天?
不帶Pro的iPad性能怎麼能跟得上呢?
所以當然是買買買啊
別在乎價格
這叫投資懂嗎?
再拿起手邊的Apple Pencil
咦,怎麼寫不出來?
原來是沒電了,嚇我一跳
蘋果的產品就是好
估計都放了兩三個月了
居然還能充進去電
果然沒有白花錢
呵呵
我想談談 iPad Pro 的潛在價值。
正如我去年在 《iPad 生產力指南》里所言,我們經常有意無意陷入到對工具的過度迷信里,這也直接反應到了公眾對於 iPad 以及 iPad Pro 到底能做什麼的爭論之中,爭論的一方堅持 iPad 不過是一種娛樂玩具,另一方則不斷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展現 iPad 的萬能......
上述兩個略顯極端的討論時常出現在新 iPad 發布、iOS 更新以及第三方 iPad 生產力應用更新的時候。我無意過多涉入這些爭端,就像我一直所秉承的理念,使用任何一個工具的初心都是為了高效率、高質量完成任務,而不管是吐槽 iPad 的無能還是盛讚 iPad 的萬能,都是將工具凌駕於自身需求之上,這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式,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類似這樣的討論是毫無意義的。
自 1977 年蘋果發布 Apple II 到現在,消費計算機革命走過了 40 年的風雨之路。的確,這 40 年的時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造就了無數偉大的時代英雄和偉大公司,成就了無數經典產品,但從計算設備的本質出發,卻只有兩個真正意義上的變革:
- 交互方式變化:從滑鼠鍵盤到手指觸摸、觸控筆以及語音;
- 屏幕尺寸:從大到小再到大,再到無處不再;
兩大變化趨勢左右了計算設備的演進,這期間其他任何所謂的創新,都不過是順應兩大變化趨勢的一種微創新,比如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改變了計算設備的功能——讓計算設備從一個單純的效率工具變成一台真正意義的多媒體設備,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台內容消費設備。
在 1993 年 Mosaic 瀏覽器被馬克·安德森發布以後,人類社會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互聯網時代,這也塑造了計算設備的新使命,一如 1994 年 Wired 雜誌對 Mosaic 歷史地位的論述:
Mosaic是著名的圖形」瀏覽器「,它讓用戶通過點擊介面在電子消息世界中暢遊。Mosaic那迷人的外觀激勵著用戶將他們的文件上傳到網路上,包括彩色圖片、聲音片段、視頻剪輯,此外超文字形式的」鏈接「能夠鏈接到其它文件。隨著點擊—鏈接,這個鏈接上的文件就能夠顯示出來—你可以通過這種突發奇想而又直覺的方式在網路世界中穿行.....
隨後的故事裡,微軟挾操作系統的壟斷優勢,讓 IE 成為瀏覽器的標準存在,這不僅直接「殺死」了 Mosaic 瀏覽器,還通過微軟強大的影響力加速了互聯網的普及,而人類,也再也離不開那個小盒子(個人電腦)以及用小盒子所能觸達世界的快感。
如果說微軟讓互聯網成為一種桌面使用的產品,那麼當 10 年前喬布斯發布第一台 iPhone 時,他可能漏說了一句話,就像他當年在介紹 iPod 時所說的那樣:「你可以把互聯網放在你的口袋裡。」
如果參照上文提到的兩個變革趨勢,觸摸操作、小屏幕的 iPhone ,讓計算設備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接下來的十年時間,不管是傳統巨頭還是行業新貴,都逃離不出這個如詛咒般的限制:屏幕尺寸儘管可以從小到大但卻依然局限在觸摸操作;所謂生產力設備,也必須適應由觸控屏幕形成的特有交互方式;而鍵盤正在被虛擬化、滑鼠已經被消失......
這恰恰是 iPad 以及 iPad Pro 所出現的宏大背景。
第一代 iPad 發布會上,喬布斯將 iPad 的位置放在 iPhone 和 MacBook 之間:
這是有趣的類別,iPad 既填補了蘋果在智能手機到筆記本電腦之間的真空地帶,又構成了一個靈活自如、可退可進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iPad 會成為 iPhone 和 Mac 系列電腦之間最有力的過渡計劃,儘管在之後幾年,蘋果的 iPad 產品線並不成功,但自兩年前發布 iPad Pro,並陸續在兩年內實現四款產品更新之後,iPad Pro 的角色已經十分明晰,它是蘋果下一代「生態級」的計算設備。
所謂「生態級」,換句話說,就是將 iPad Pro 放入到蘋果特有的生態體系里,從 Apple Watch、iPhone 到 MacBook 、iMac 以及未來的 Homepod,這些硬體以及背後的 iOS、macOS 和第三方應用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只有在這個產品生態里,iPad Pro 才真正具有其生產力。
長期觀察蘋果產品的科技博客主 Neil Cybart 曾有一副這樣的蘋果產品線閉環圖:
我曾在去年的一期「I/O」會員通訊里指出這張圖的要點之一:iPad 、iPhone 的核心定位里,將加入更多來自 MacBook 的元素,比如 iPad Pro 的外接鍵盤以及更多的快捷鍵支持。
而到了今年的 WWDC 大會上,新一代 iOS 為 iPad Pro 量身定做了一整套交互邏輯,其靈感同樣來自於 macOS,比如 iOS 11 的 Dock 欄、文件管理中的標籤設置等等。與此同時,還結合 iPad 的觸控屏幕設計了拖拽的手勢操作,如果再加上大量的快捷鍵以及對 Apple Pencil 的優化,iOS 11 讓 iPad Pro 有了多種全新的交互體驗:
- 手勢操作:全新啟動 Dock 欄的手勢、多任務里的拖拽手勢、多任務之間數據複製的拖拽手勢;
- 內置鍵盤:iOS 11 為虛擬鍵盤做了諸多調整和優化,字母、數字、符號和標點都集合到一個鍵位上,只需向下滑動按鍵就能快速輸入;
- 外置鍵盤:結合 Smart Keyboard 和大量第三方鍵盤,從系統級別的應用到大量第三方應用,都廣泛適配了快捷鍵,你可以隨便打開一個應用,然後長按外置鍵盤上的 CMD 鍵查看是否有相應的快捷鍵;
- Apple Pencil:你可以快速打開備忘錄、快速在截圖中批註處理1等等。
iOS 11 給 iPad 帶來的這些巨大變化幾乎重新定義了這台設備的使用方式,也極大釋放了 iPad Pro 作為一台「蘋果特色」生產力設備的想像空間,這也是促使我重新思考 iPad Pro 真正價值的原因所在,在過去四個多月里,我從第一個開發者版本一路使用過來,期間還將 9.7 英寸的 iPad Pro 更換為 10.5 英寸的新設備,這幾個月的時間裡,我幾乎都處在「iPad Only」的工作狀態,最終,有了這麼一本《iPad Pro 生產力指南 2017》。
這可能是中文互聯網裡唯一一本系統探討 iPad Pro 生產力的電子書。
全書以 3 萬字、40 多個演示視頻、100 多張配圖的篇幅,全景展現 iPad Pro 生產力的可能性,涉及內容消費、創造、成長與協作四大應用場景,分享 50 多個優秀應用組成的獨特工作流。
它不是關於 iPad Pro 就是未來計算設備的宣言,也不是某個應用的使用說明書,而是在不同應用場景里,去思考人、設備和應用之間的關係。
與這本電子書同步上線的還有一份時長 85 分鐘的音頻版,如果你對聲音敏感,喜歡通過聲音感知世界,那麼不妨聆聽我在使用 iPad Pro 過程中的苦辣酸甜。
上圖為文字版的部分目錄。文字版和音頻版將單獨售賣,點擊這裡選擇你喜歡的版本。
背景:18考研狗,想買來看網課視頻,在ipad mini 2017新款ipad ipad pro9.7 ipad pro10.5 裡面糾結 最後選擇了10.5。今晚剛從直營店入手。
過程:最開始打算買mini 後來發現看視頻實在太小了 眼睛不舒服 新款ipad雖然大 但因為屏幕原因 敲起來噠噠噠響 嗯 有點尷尬 雖然不影響使用 可想想還是不舒服(廚子的陰謀)最後在9.7和10.5里反覆糾結 一直糾結 618的時候 本想入128g的9.7 後來打算買的時候 某寧已經只剩32g了 某東價格4768 然鵝差評一片 我 一介草民 怕被坑 就放棄了於是跑去Apple直營店 表示9.7已經沒貨了 然後打電話給授權經銷商 說只剩一台?可以幫我留貨?5188而且沒有教育優惠?想了想 我買10.5還有教育優惠 就放棄了然後開心的買了64g抱著回去了(是的 窮 800塊也差)感受:說實話,窄邊我看著確實不舒服,但是習慣了也還好。屏幕真的很大,至於大家提到的刷新hz什麼的,感覺不大,至少我切回我4.7的i6隻覺得屏幕好小別的沒啥 Ture Tone不錯 整個屏幕一直黃黃的 是很溫柔 但是即使沒有也不會太影響使用64g按照我個人使用肯定是夠用的只是用起來難免會有點緊張不敢用(你們懂)256g的心理就不一樣所以建議不差錢的256g 直營店有14天無理由退貨(注意直營店 激活也可以)所以我也在考慮 要不要加800塊換個256g嗯 關於記筆記 我還是喜歡筆寫在紙上的踏實感也不想用ipad去嘗試 所以沒有配筆鍵盤後面需要的話會考慮羅技不過 我現在內心真實的想法是 玩上一個禮拜看看 特別喜歡就去加錢換256g的 或者 直接去退了買台mini 雖然mini線很可能被淘汰甚至現在性能也跟不上了 但是 日常需求足夠 而且女孩子 方便好帶套用之前看過的一句話 大意是說 pro作為一台娛樂設備 它的性能是牛逼的甚至過剩的 同時 作為一個生產力工具 它的存在是十分尷尬的對大多人來講 花五六千塊買台娛樂設備 是不太值當的 當然 土豪們就隨意了嘛後續再追加吧2017.6.24更新:昨晚,也就是我買了64g的24小時後,我又去了趟直營店加800換了256g(一共5848,原價5988,教育優惠減140),倒也不是說64g不夠用,但是內存嘛,而且又想用的久一點,自然是大一點更好,也不會出現用的時候緊張兮兮的感覺。我同學說,馬都買了,也不差兩個鞍錢了。感受:體驗非常好,雖然一開始看不慣窄邊,但是現在已經完全習慣了, Ture Tone真的舒服,用久了背面會發燙,工作人員說是正常的,只要沒有高溫提示。試著下了狂飆8,玩起來超爽,看電視什麼的720p都會覺得不夠清晰,因為解析度太高了,同時很多軟體有待優化。比了下跟我課本差不多大,看A4文件很棒,之前拿手機背單詞背不下去,早上拿ipad背了一早上,對照著書,感覺真的很好…試了apple pencil,沒辦法把字寫的很漂亮,但是體驗還不錯,以後需要的話會考慮配。雖然能買到9.7,但是不建議再入了,10.5的整個性能都高太多了,而且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ap在10.5上體驗比9.7更好(順滑度 阻力等)就算現在沒有需求以後需要也可以配。昨天在直營店設置ipad的時候,好幾個員工,嗯,小哥哥們跟我尷撩問我王者榮耀什麼段位然後教我如何上分(因為我剛好在下app),還聊了別的,員工里有人是同聲傳譯,還有中國圖庫簽約攝影師…… 感覺蘋果員工真的卧虎藏龍(°Д°)ъ暫時就這些,寫的有點亂,回去在電腦上整理下hhh感謝邀請。
從iPad用到iPad air2,核心翻了倍,性能翻了倍,版本號也翻了近十倍。但是用處卻從來沒有變過,看番,玩Minecraft,再者嗎。。。沒了。。。
這次iPad Pro的定位很清楚了,辦公,移動辦公。但是辦公嗎,有些不切實際。
一.文件管理器
哇,iOS11有文件管理器啦!Android要完了!不!這完全比不上Windows和桌面的Linux。顯而易見的是,不論是Android還是iOS,為了穩定,設備的開放性都不如Windows。這導致了很多文件夾被隱藏,直接影響的就是系統邏輯混亂。常常無法通過路徑找到文件,特別是第三方軟體。這導致無法很好的尋找和轉移文件。
二.介面
工作的文件需要互相傳輸,最方便的方法是什麼?U盤,以及其他硬體。然而相比於有type A的surface pro和type c的MacBook pro相比,lightning實在是。。。太蠢了。
首先,你會忘帶轉接器。其次,lightning經常會糊你一臉供電不足或不兼容,非常不方便。
救贖在哪裡?雲服務?
算了吧,首先,雲服務收到網路限制,很多情況下並不方便。比如答主現在正在火車上碼字,網路又慢又差。其次是大型文件的傳輸很不方便,ppt加點動畫,視頻,圖片輕鬆上百M,在當前階段用雲服務還是可以洗洗睡了。
三.分屏
比起Windows早在3.1就出現的多窗口,移動端晚了許多。移動端直到iOS9和Android N才出現分屏,並且都非常蠢。
或許是答主知識水平不夠高,但這種分屏用處真不大,效率的提升也無法彌補界面不足以及邏輯等諸多問題。四.輸入效率
說到辦公,大家第一反應就是碼字,論文,文件,吹水等等等等。
碼字需要什麼?1.良好的輸入設備及方法。2.優秀的軟體。
反觀蘋果。我不知道這個iPad pro的鍵盤有多大提升,但是13寸的iPad鍵盤實在是太難用了。那個手感,簡直就是壞了的home鍵,按進去出不來了!加上不成熟的輸入法(包括聯想,糾錯,切換語言)。我連一個幾百字的abstract都沒寫完就怒轉surface了,至少打字舒服,順心。
再說軟體,那上面的office功能少的要死,更別說爛的要死的優化了。現階段完全不如桌面版的office以及蘋果的page。
五.專業軟體
或許是答主自己喜歡做死,寫文章總喜歡打開PS做點圖塞進去。不管怎麼說,現階段,和未來較長一段時間,iPad是缺少許多專業軟體的(如Adobe全家桶,camera家的東西等)。
綜上,將iPad pro 10.5定位為辦公軟體是一個極為不明智的選擇。過去的iPad價格較低,同價位上比渣想的ideapad要好上不少,自然是不錯的選擇。但現在價格。。。5k-9k。
這個區間就很有趣了,因為在這個價位有許多x86的筆記本,可以解決以上的問題,進行更好的辦公。如巨硬的surface pro,某果洋垃圾pro(真的不推薦MacBook12),渣想的X1等,都比一個arm的玩意好多了,就連觸控的問題都解決了。
所以說,iPad pro現在成為生產力工具是很苦難的,考慮到怪物一樣的A10X,更好的方法是什麼?或許吹一吹遊戲,體驗等更符合iOS的定位。
我認為這是一個失敗的產品。
當然,在答主的眼中,蘋果的目的絕對不是製造一個高效的iOS平板,而是替代低端(對於蘋果來說)的x86本。首先,9.7的new iPad價格說明這是air的迭代產品。那麼pro是什麼的迭代?從價格來看,它的前輩顯而易見。
MacBook Air
New MacBook 12蘋果的低端筆記本一直不怎麼樣,首先就是配置低,低壓i5,M3。糊個Windows就要爆炸了(答主2013的mba裝win7開機80度,佔用99%)。還有這事各種小問題如air的垃圾屏幕。所以說蘋果與其繼續留著這些低端的x86,不如用強勁的iOS平板替代它們,順便解決觸屏這個難關。
但是綜上說述,iOS11即使增加了許多,iPad pro即使在硬體獲得了飛升,但還是與x86本有些差距。現在直接賣5k+到9k來替代低端MacBook,無疑是以卵擊石。
八成會砸在可觸控的x86表面上摔成爛泥。
個人拙見。iPad pro 10.5寸版真的很像一件舒服的藝術品…
大小適中,重量也適中,看完這個屏幕現在看什麼屏幕都覺得「卡」。而且我比較佩服的是,為什麼那麼凸的攝像頭,而實際放在桌面上,它卻並不翹不晃…還是非常平穩的……
我很好奇你們的也是這樣嗎?
我同事們也略微驚訝它…然後異口同聲地說:
你的一定是彎的。
O_o隨時更新,今天洗完海澡太累了,等我再更新
第一次買這麼貴的電子產品→_→攢了一學期的錢,算是記錄體驗給自己吧T^T今天中午就到的快遞,然鵝,我跟爸媽去海邊玩了一天,給你們看大連的海,
不是我吹牛逼。。。好的我就是在吹牛逼。言歸正傳,這是我第一個入手的蘋果產品。我是個准大三學生,這篇隨時會更新的回答是完全從一個妹子角度寫的,非專業,但是絕對很有生活。現在用渾身曬暴皮的身體在寫體驗。我大前天買的銀色256 wifi港版,5188第二天就漲了一百塊錢,第三天又特么漲了一百塊錢,買的真特么高興?外觀圖~?充電器還有這個充電器,因為港版是三頭的但是我不明白這個POWER ADAPT上面為什麼有一條線,就特么在正中間,我這個強迫症用指甲扣了好長時間,不過賣家還送了轉換器?BATTERY
然後就要說電池,之前刷貼說電池很抗用,然鵝我覺得就算正常吧,一直都在用的話大概一天一衝,用的不多兩天一衝也可以抗住。?亮度
都知道pro10.5不是加了TRUE TONE.....這個是打開true tone 關上之後呢瑪德,這也照不出來區別啊→_→第二次更新
沒有分割線這次要說的是關於電容筆為什麼不買apple pencil呢,當然因為貴,像我這種人,不畫內種特別精細的畫,就記筆記的話,這種170塊錢的電容筆足矣啦。這是我做的筆記,需要練一練才能會寫呢第三次更新
非常不好意思的攢了錢買了apple pencil然後把之前的電容筆在鹹魚上賣掉了我買的是官翻版的apple pencil650我感覺很合算了別的港版國行最便宜也要七百多講真,二百塊的電容筆和六七百的筆果然沒法比不用擔心誤觸,不用擔心斷線如果你們不差錢的話,還是建議你們買一下體驗差很多這是我隨手寫寫畫畫的東西。我特別想用他記筆記,可是老師收筆記的時候我總不能把我的pad交上去吧,左思右想還是用本子了難受的一批我畫的小黃人和我室友畫的小黃人╭(°A°`)╮推薦閱讀:
※為什麼更新 iOS 9 以後通過 itunes 備份不了應用了?
※更換圖標的需求有多大?應用圖標市場是否可能像應用市場一樣蓬勃發展?
※為什麼蘋果從一開始就做了 iTunes?為什麼谷歌的商店(Google Play)不選擇封閉(像 App Store 一樣)?
※iOS 以及 Windows Phone 沒有文件管理器的考量是什麼?這樣做的優缺點?
※父親的 iPhone 6s 和 5 都有屏鎖,父親去世,包括母親在內的親人都打不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