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蘋果在 WWDC 2017 上發布的智能音箱 HomePod?

更多 WWDC 2017 相關討論請點擊: WWDC 2017


想看 HomePod 現場體驗評測的朋友請直接拖到最後。

——————————————————————

在 WWDC 耗時 2 個多小時的主旨演講的最後 10 分鐘里,HomePod 才壓軸亮相。Tim Cook 是這樣介紹的:

蘋果過去用 iPod 徹底改變了人們在外聽音樂的習慣,現在,蘋果要用 HomePod 來改變人們在室內聽音樂的習慣。

除了音樂播放功能以外,HomePod 通過內置 Siri 來實現相關的人機語音智能交互,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或完成某些特定任務。

和其他公司強調背後的人工智慧技術不同,蘋果強調的是:HomePod 首先是一款音質超群、能夠滿足你音樂樂趣的音箱,其次,它才是你的語音智能助手。比其他主流智能音箱高得多的售價,也是蘋果把自己和其他產品區別開來的明顯標誌。

起個大早 趕個晚集

早在去年,關於蘋果即將推出智能音箱產品的傳言就不斷。從蘋果自身來講,這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Siri 從 2011 年首次在 iPhone 上面世以來,已經經歷了最初的用戶普及過程,用戶對於 Siri 已經不陌生。

根據研究機構 HubSpot 的一份報告顯示,許多用戶對於 Siri 的使用習慣已經培養起來,尤其是在北美和拉丁美洲地區,每天多次使用 Siri 語音搜索功能的比例已經超過兩位數。

對於蘋果來說,可以很方便地將產品形態基本成熟的 Siri 載入到新的硬體中,滿足不同的應用場景,這是 HomePod 誕生的背景。

但蘋果推出 HomePod 動作太遲緩了。Siri 最早誕生於 2011 年,比谷歌的智能語音助手 Google Assistant 的前身 Google Now 還要早整整一年,比亞馬遜 Alexa 更是早了整整3年有餘,但當時蘋果的心思完全放在 iPhone 上,Siri 的最主要應用目的也是為了配合 iPhone,完全沒有任何應用到智能音箱上的想法。

隨著亞馬遜在 Alexa 誕生的同時便推出 Echo 智能音箱,以及谷歌在 2016 年迅速跟進推出基於 Google Assistant 的 Google Home,行業立即進入了對於下一輪人機交互方式的制高點的爭奪。亞馬遜和谷歌的產品已經在市場中獲得了初步成功。

有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亞馬遜 Echo 去年全年已經售出 630 萬,2017 年還將進一步顯著增長,預計到 2020 年,亞馬遜將總共售出 6000 萬台 Echo。Google Home 的銷量預計將在今年年中觸及 100 萬台。此外,基於微軟 Cortana 的智能音箱產品也將在不久後面世,微軟與 Harman Kardon 合作的音箱產品將在今年秋天開售。

和這些一線科技巨頭相比,蘋果的動作顯然是慢了好幾拍。

首先滿足音樂享受 其次才是智能

蘋果 HomePod 首先強調的還是音樂播放功能。

HomePod 內置 7 個揚聲器,一個低音炮、6 個麥克風以及蘋果 A8 晶元,具備「空間感知」功能,能夠自動根據所在的房屋空間大小來調節到合適的音量位置。HomePod 能夠簡單地通過iPhone 進行適配,播放 Apple Music 中的音樂,不過蘋果並沒有提到 HomePod 是否支持第三方音樂應用。

在強調完強大的硬體配置和音樂播放功能後,蘋果才提及 HomePod 內置 Siri,用戶可以與 Siri 進行對話來完成特定的指令,例如樂曲的名字、今天的天氣、設置倒計時等功能。

從這一點來說,蘋果對 HomePod 的設計理念與其他幾家完全不同。

谷歌、亞馬遜和微軟所強調的,都是驅動智能音箱背後的人工智慧。例如谷歌的 Google Assistant,實際上是谷歌智能音箱 Google Home 的核心,Google Home 的音箱外形只是 Google Assistant 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基於谷歌大量的搜索數據以及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多年深耕,Google Assistant 無論在語音識別的準確度上,還是能夠實現的功能上,已經處在領先地位。

谷歌在打造下一代人機交互界面的另一個重要理念就是開放,在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谷歌已經宣布開放 Google Assistant 的 API,開發者可以使用該 API 實現更多更廣泛的功能。

同樣,亞馬遜的 Alexa 也具有獨特的優勢,基於亞馬遜在電商領域的絕對優勢,Alexa 未來將在用戶購物體驗方面提供更多的想像空間。

相比之下,蘋果 HomePod 依然是蘋果傳統的硬體思路。HomePod 的售價為 349 美元,而 Google Home 和 Amazon Echo 的價格分別為 129 美元和 179 美元,蘋果更高的售價體現在更強的硬體配置、設計和部分品牌溢價上。

但對於賣得又貴、來得又遲的 HomePod 來說,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首先,HomePod 延續了蘋果產品簡單易用的理念,或許是最易用、最用戶友好型的智能音箱,用戶不需要太過複雜的設置,就能夠上手即用,這也是蘋果一直以來擁有龐大擁躉的優良傳統。

二是蘋果憑藉這款產品,重新走上了高大上路線。從配置和價格上,HomePod 就已經和市面上其他主流智能音箱產品完全區別開來,走高端路線。

三是蘋果已經建立了龐大生態環境,相比 iPhone 誕生前就問世的 iPod 顛覆人們在外聽音樂的習慣來說,HomePod 的出現處在更加有利的環境下。

至於實物到底好不好看、好不好用,可以看一下我們和王自如在發布會現場的一手體驗:

視頻封面搞機番外篇:蘋果homepod音箱這顏值你滿意嗎?_搞機零距離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by 紀振宇

————————————————————————————

關注微信公眾號「qqtech」,獲取更多 HomePod 體驗和評測


蘋果發布智能音箱,足足有 8 個喇叭、6 個麥克風……

就像之前預測的一樣,本次 WWDC 蘋果正式發布了搭載 Siri 語音助手的智能音箱。首先要說的是,這次在命名上蘋果並沒有為它賦予 Siri 的名號,而是一個「致敬 iPod」式的名字——HomePod,我們私下管它叫做「轟趴」。

在外觀上,HomePod 整體看起來非常圓潤,就像是一個「穿上了金屬網罩的 Mac 電腦」,擁有黑白兩種配色。在 HomePod 頂部有一個觸控屏,可以展示 Siri 的工作狀態,進行一些基本控制。

相比 Google Home 和亞馬遜 Echo ,這次 HomePod 可以說把「堆料」做到了極致。它擁有一個 4 英寸的低音喇叭,7 個環繞排列的高音喇叭,能夠提供 360 度的聲音效果,蘋果表示「它放在哪裡都好聽」。

更為「誇張」的是,蘋果還特別為 HomePod 配備了 A8 晶元(iPhone 6 的同款晶元),這讓它獲得更為強大的運算能力—— HomePod 針對不同的房間環境進行特別的聲音優化。除此之外,HomePod 還擁有 6 個接收語音指令的麥克風,可以獲得更好的遠場操控效果。

由於接入了 Siri,你可以控制 HomePod 完成一些基本的查詢工作,當然控制 HomeKit 平台的智能家居產品也沒有什麼問題。HomePod 還接入了蘋果自家的 Apple Music,蘋果表示它已經擁有了 4000 萬首歌的曲庫。HomePod 同樣支持最新的 AirPlay 2 協議,可以進行兩個音箱租的配對,也可以讓音箱在不同的房間協同工作。

與之前預測不同的是,蘋果這次並沒有過多分享 HomePod 在智能家居平台上未來的發展,反而花了很大篇幅去介紹它的音頻特性。實際上,在介紹 HomePod 時,蘋果多次提到了「Rock the house」這樣的宣傳話語。很明顯,蘋果希望用這樣一樣聲音更加考究的產品去佔領更多人的客廳,其次才是更加智能化的功能。

HomePod 售價為 349 美元,遠超 109 美元的 Google Home 和 179.99 美元的亞馬遜 Echo。不過考慮到 HomePod 的「豪華配置」,這個價格還算是比較厚道的。HomePod 將於 12 月率先在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三個國家發售。未來我們將給大家更為詳細的產品信息,盡請期待。

本文出自 Rubberso ,來源極客公園。


看得出來蘋果的野心是很大的。其實很久以前蘋果就開始布局傢具智能硬體,wwdc上經常提到homekit,但是關注度一直很低。

因為在homepod之前,以上這些智能設備都只能通過手機才能實現智能,體驗是不無縫的,割裂的。試想,你在床上想讓窗帘打開,想遠程操作,但卻要找手機,又尷尬地發現手機在桌上充電,一頓操作下來發現還不如自己起床去打開窗戶。

但有了這個homepod以後,就實現了智能家居很重要的一環,可以遠程方便的語音操控。因為完美的智能操控就是,你在房間內的任意一個地方,只要說出一句嘿Siri,就能激活homepod,然後說打開窗帘,而不是找手機。

根據蘋果官網,看看這個音箱未來可以連接的家庭智能硬體,而且也發現上面有海爾空調,這個東西具體我們中國消費者也不是如此的遙遠,可以猜想這個homepod未來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

知友指正,有個地方說的不準確,在此之前也有echo之類的家庭中樞,"在此之前只能靠手機實現"不對,我想表達的是如果用蘋果的生態鏈的話,蘋果在此之前沒有這樣的中樞,不代表別家沒有,大家別抓住這點啦。


蘋果在音箱這件事兒上, 相當得保守, 這個產品得以推出, 我相信蘋果內部團隊是由爭論的而且分歧很大, 顯然「不看好」智能音箱的佔了上風。

首先, 蘋果推出Homepod可謂相當墨跡。

亞馬遜已經賣了幾千萬的量級,都在矽谷的大咖眼睛不瞎, 蘋果為啥這麼慢?

說這個音箱很難做的基本胡扯。。。蘋果很早就和Sonos團隊接觸, 早早就收購了Siri團隊, 天生具備音樂的基因, 強大的工業設計和供應鏈生產製造能力。。。慢是因為不看好

其次, 內部團隊分歧大。

Siri團隊離開蘋果做了Viv,後被三星大手筆收購, 這是多大得恨呀。。。那可是喬布斯老爺子請來的, 人走茶涼啊。

蘋果內部對語音助手極其不看好, Siri搞了那麼久還是弱智一樣。現在添磚加瓦得糊弄糊弄得了, 你看到siri是不是更智障了?

Homepod的產品定義, 並沒有突出「人工智慧」的成分, 甚至連智能家居和聊天對話都很少提及, 卻重點說了音質(體型那麼大也說明對音質是絲毫不妥協的), 很顯然不希望外界把這個產品和Echo 以及 Google Home來一個level對比。當然人家Echo和Google Home也不把音質拿噱頭, 更不會說自己是HiFi, 那麼點兒破喇叭沒有雜音不破音就謝天謝地了。(國內敢)

最後, 趕鴨子上架。

內部上下都不看好的情況下, 又不能罔顧外界呼聲於不顧, 才慢吞吞搞了這麼個不倫不類的產品。。。既然沒啥可打的, 打打一向擅長的工業設計和音質吧。

蘋果深知音頻這個行業比視頻/圖像這個行業可是複雜得多了去了。

圖像行業就一個指標:清晰不清晰, 眼不瞎就看得懂。

聲音, 是玄學。

這一波智能音箱的風刮起來, HIFI這個詞兒就爛大街了, 20塊錢的喇叭也敢發一次燒。

為了不造孽, 我們於是只做了一個創業團隊本份的事情,擅長的事情。一個小配件, 讓所有的音箱支持「遠場語音交互」, 而不擅長的音質部分, 則繼續留給大師們去打磨。


先分享朋友圈的一張圖片,表達我們對蘋果這個新品的評價:

憋了那麼久,本以為蘋果會放個大招,在語音智能音箱的道路上可以跟 亞馬遜、谷歌、微軟 湊成一桌麻將,最後蘋果整出了一個具有「揚聲器」功能的「垃圾桶」,著實是有些失望……

但,先撇開 HomePod 長相笨拙、價格不菲的外衣,我們來看看蘋果這個新硬體的優勢和亮點究竟是什麼?我們做了個簡單的梳理:

  • 媲美 iPod 的音樂體驗及資源。 HomePod 可與 iPod 音樂應用協同工作,內置 4000 萬首音樂資源。另外還用上了蘋果旗下 Beats 公司的音頻技術,這使得其可能是所有音箱產品中音質最好的一款。
  • 空間感知能力強。新音箱內置 A8 晶元擁有 6 麥克風陣列, 可以支持不同方向的遠場語音交互 。
  • Siri 語言交互優勢。目前 Google Home 接入的 Google Assistant 僅支持英文語音操控,而 Amazon Echo 接入的 Alexa 僅支持英語和德語。相比之下,Siri 已經能夠聽懂 21 種語言了(包括一些方言),這讓蘋果智能音箱的「適用性」會更強

根據 eMaketer 最新出爐的預測報告,亞馬遜已經佔領了美國智能音箱 70. 6% 的市場份額,Google Home 占 23. 8% ,剩餘的 5. 6% 由其他的一些小玩家瓜分,例如聯想、LG、哈曼卡頓和美泰。

而蘋果的姍姍來遲,又會對這場音箱市場的巨頭之戰能產生多大的衝擊呢?下面深圳灣分兩大方向為您解讀。

解讀一:iPhone 就能做的事,蘋果為什麼非要出 Siri 音箱?

智能音箱被認為是當下最適合的智能家居入口,也是人工智慧最成功落地的產品。當 Amazon、Google、微軟等互聯網公司相繼推出了自己的音箱產品後,大家也都在期待著蘋果會交出什麼樣的答卷。

蘋果是巨頭裡最有實力的硬體產品公司,需要的話,旗下的 iPhone、iPad都可以隨時充當移動音箱的角色。那麼,在距離 Amazon Echo 發布 2 年半後,距離 Google Home 發布 1 年後,蘋果為什麼非要出一款並不佔有天時地利的 Siri 音箱,以一名「追趕者」的角色進入智能音箱領域呢?深圳灣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Siri 音箱有望成為下一代 HomeKit 新的控制中樞

進入到 2017 年,明顯感覺到蘋果智能家居平台 HomeKit 的落地速度加快了不少。不但 HomeKit 的兼容設備列表越來越長,而且蘋果也正在和房地產商開展積極地合作。

此前 Homekit 出於安全隱私考慮,採用了不經互聯網、設備間由 WiFi 直連的「端對端」模式,控制路徑是 App 開關和 Siri 語音控制兩種。而 iPad 或者 iPhone 對於用戶來說更像是一個升級版的「遙控器」,將各種設備的操控集中在了一個 App 內,這顯然遠遠不夠。

的確,iPhone、iPad 來控制智能家居也很方便,但受限於體積限制和麥克風的朝向等問題,Siri 喚醒成功率和遠場語音效果肯定無法與動輒使用麥克風陣列的智能音箱相媲美,而且移動設備對於待機狀態下的電量消耗也更加敏感一些。

智能音箱是天然的語音操控硬體載體,它在家庭擺放的位置相對固定,接在插座上 7x 24 隨時待命。另外,智能音箱留給硬體的空間更為充裕(容納更多的麥克風、喇叭),能夠獲得更好語音操控和播放效果。HomeKit 需要一個更好的控制中樞,而智能音箱本身,也一直被視為智能家居的最佳入口。

雖然目前來看,蘋果 HomePod 似乎是有意避開亞馬遜與谷歌,賣點並非智能家居而是主打音樂,但也不能排除等 HomePod 站穩腳跟後化身成為蘋果第三種 Homekit 中樞的可能。

蘋果需要更多的硬體產品來拉動產值的持續增長

最近蘋果公布了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蘋果市值已經高達 8030 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美國芝加哥市的 38% ,並有望成為首家市值破萬億的公司

然而,目前 iPhone 依然是蘋果的營收重心,蘋果正在努力尋找更多的增長引擎,以擺脫對單一產品的過度依賴。並且,通過新的品類保持大眾的關注度,幫助新的技術成果落地(例如人工智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智能音箱是一個市場飽和度相對較低的 3C 品類,也是蘋果從未涉足的領域,未來的會發展空間十分可觀。更何況早期市場教育的工作已經由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 完成了,蘋果在推行新品時遇到的阻力也會減少不少。

蘋果打造智能音箱的意圖也很明顯:如果成功了,那麼它就能支持蘋果的 HomeKit、Siri 和 Apple Music 等服務,甚至它也可以支持 Mail、Calendar、Reminders 等其他 iOS 功能。蘋果的高管們對智能家居領域垂涎已久了,而一款成功的智能音箱就是這一切的基礎。

解讀二:科技巨頭組隊圍剿亞馬遜,谷歌已經亮劍,蘋果何去何從?

在同一領域某一個產品上,諸多巨頭同時集結,開始正面競爭,實屬罕見。

正如上文提到的,目前亞馬遜已經在這個市場佔據了主導地位,即使谷歌這樣要技術有技術,要實力有實力的公司,也沒有對其造成多大的衝擊。那麼,在如此情況之下,蘋果的加入,可能意味著什麼?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

和 Google Home 不同,蘋果新音箱所需的相關服務 —— Siri 和 Apple Music,都已經可以在國內使用,因此這款音箱進入中國市場也就沒有什麼可見的阻礙。而國內環境下的蘋果 Homekit 智能家居平台,也確實迫切需要這樣一台有充當中樞可能性的家庭設備。

目前已經入局的巨頭,以亞馬遜、谷歌、微軟、蘋果四大家為例。誰能最終勝出,一時難有定論,只能說各有千秋。下面分別總結一下四家的各自的市場數據及優劣勢:

  • 亞馬遜 Echo: 全美市場份額 70.6% ,銷量 700 萬,在市場上佔據絕對的先發優勢。目前已經形成以 Alexa 為中心的家居生態鏈,Alexa 接入的智能硬體設備已經高達 7000 種,且最近推出首款觸屏音箱 Echo Show,並將持續在 Echo 上綁定越來越多的內容。
  • Google Home:全美市場份額 23.8% ,擁有龐大的搜索庫,在深度學習演算法方面擁有巨大的優勢,且在全球擁有超過 15 億 Android 用戶的潛在資源。
  • 微軟 Invoke:暫未上市。最大的殺手鐧就是能夠介入 Skype 互聯網電話服務,能隨時進行語音會議。裝載的微軟語音助手 Cortana 橫跨手機與 PC 兩大平台,在微軟平台的用戶數已經超過 1.4 億
  • 蘋果 HomePod:暫未上市。Siri 作為與智能手機融合度最高的語音助手,擁有全球最知名的手機品牌及渠道,也擁有最龐大的忠實粉絲群。目前 iPhone 的活躍用戶數量大概為 7.15 億,他們都是 Siri 的潛在用戶。

從 Google Home 這一年來的艱難跋涉來看,在短時間內想要撼動亞馬遜霸主之位幾乎不太可能。背後的緣由不僅僅是時間早晚的差距,更多的是技術、商業模式和用戶習慣上的已具備優勢。

Echo 及 Echo Show,其中Echo Show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款帶屏幕的音箱產品

因此,我們不妨做個大膽的猜測,蘋果 HomePod 的定位目前來看並無意於與亞馬遜與谷歌直面競爭,而是巧妙的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音樂為切入點,同時向一時無法撼動霸主地位的亞馬遜示好甚至進行合作。等一硬一軟兩兄弟攜手擠走谷歌、微軟等玩家之後,兄弟倆再進行一絕雌雄。

畢竟商場如戰場,兵者詭道,只留得世人幾多空猜疑。

更多信息,可以查看我們的報道:蘋果音箱終於問世!原來只是出了一款揚聲器的蘋果,根本無意對抗亞馬遜 Echo 與 Google Home


剛剛在現場看過,送來兩張實拍圖:

第一張是產品

第二張大家隨意感受下媒體的關注度:

我的感受:

蘋果音箱概念雖好,但對國內用戶可能偏小眾

發布會上發布了很多系統和新品,按照慣例,更新還需要等幾個月。不過更漫長的是,是蘋果音箱HomePod。這個可以跟你通過Siri對話的音箱,即便官方說他的音效非常好,但是身在國內的你要拿到它,也需要等到2018年了。首發地區是在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不包括中國。

其實能感受到這款產品其實卻是不是為國內生產為主要的目標用戶的。至少目前不是。

舉個例子:在美國燈非常簡約,燈色非常溫暖。但是對於國內來說,更多都是紅黃綠的大吊燈。這跟審美有關,同樣的例子可以用在音箱上。音箱更多是凸顯音質和品質生活。顯然,對於國人來說還沒到這個程度,更多國人還是對於bose耳機和普通耳機感受不到差別的。

我在新品體驗區發現,這款音箱也是吸引了最多的媒體關注。但是@!!跟以往產品不同的是,這款吊人胃口的新品卻不能試用。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不光是這個產品,今天現場的直觀感受總結下來就是:第一,中國的軟體應用確實在滿足人性和生活需求方面走在了前面,但在審美和生活趣味上還是要服歐美,比如這個音箱的設計和應用上。第二,新聞概念中的AR或者人工智慧真的會不知不覺的融入到生活中;比如這個音箱的Siri等功能。此外,需要提醒國人的是,這些產品更多是拿來用的,而非曬的。「他們是什麼」的意義遠遠沒有「用他們做了什麼」的意義更深遠。

此外對於孩子來說,從小開始學一點編程,可能比上一些興趣班還會有意外的收穫,比如這次WWDC中最小的一名開發者才剛剛10歲,都已經開發了五款應用了。


好像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產品


能放歌的貓抓板


昨天看完 iOS 部分之後實在沒忍住就去睡了,早上醒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機看有沒有傳說中的 『Siri 音箱』,卧槽,真的有哎!

那還等什麼呢?

話說,為什麼要等到 December 。。。


A8的庫存量有大了.....


智能音箱來了,但它有個奇怪的名字:HomePod

蘋果今天發布的 HomePod 長這樣:

會不會讓你想起……

開個玩笑……其實它長得有點像「垃圾桶」Mac Pro,就連官網頁面都很像 Mac Pro 最早上市時的樣子。

你可能會認為,HomePod 是被亞馬遜和 Google 搶了先的蘋果急於追趕市場而推出的產品——實則不然。其實蘋果研發 HomePod 的時間比 Echo、Google Home 更早。而且蘋果的想法也很不一樣。Echo 和 Google Home 是智能音箱,但它們聽起來音效一般般;市面也有很多不錯的家用音箱,比如 Sonos,但它們不夠智能。HomePod 的位置,在智能和音效之間,蘋果自信他們找到了那個平衡點……

HomePod 有 7 個揚聲器,背面有一個低音炮,因此尺寸比 Echo、Google Home 都大,蘋果宣稱它將會是音效最好的智能音箱。至於聲音,HomePod 集成了 6 顆麥克風陣列,還具備「空間感知」(Spatial Awareness) 技術,以確保在高音量播放音樂時仍能聽到用戶有氣無力的 「Hey Siri」,並且根據房間狀況提供更好環繞音質。

驅動 HomePod 的是一顆蘋果 A8 晶元。它還支持蘋果最新的無線流媒體傳輸技術 AirPlay 2。你可以在家裡的不同房間放好幾個支持 AirPlay 2 的音箱,讓它們同時播放同一首歌,走到哪個房間,音樂都不斷。

當然,有 HomePod,為什麼要買別的牌子音箱呢?為了說服你,蘋果做了兩個顏色:銀白和深灰

喜歡嗎?遺憾的是要到今年 12 月你才能買到它。


智能音箱,首先他是個音箱,其次才是智能。很多人搞反了二者的順序。歐美家庭習慣和中國家庭習慣不一樣,音箱保有量更高,需求也更大,在音質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智能才能作為賣點,所以echo在美國會賣得很好。而在中國類似的產品不一定會很吃香,特別是那些打著智能設備中控,語音助手的旗號,音質卻很差的那些「人工智慧」音箱。

提前6個月發布,蘋果的這個HomePod更像一個防禦性的產品。


以Pod之名!智能音箱領域亞馬遜,谷歌都上了,蘋果自然也不能放棄,推出一個更高端的更好音質的版本,然後能利用自己手頭的Apple Music 來體現自己的優勢,先以Pod知名佔領家庭市場,買來聽音樂應該也是值得的。

進一步說!個人認為脫離屏幕限制進行一些特殊場景的互動這個是一個剛需,畢竟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百萬年來都是以聲音交互而不是看手勢,聲音互動有比視覺+觸摸的互動更自由,如果識別率足夠高的話,未來3年-5年智能音箱應該會是家庭的標配。

再進一步說!目前來說大多數的智能音響都還是封閉的系統路線,互動都是預設好的,如果智能音箱能類似Echo支持二次開發(想起以前的168聲訊熱線)。。。有自己的專用App互動市場,應該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大硬體平台。蘋果的homePod用了A8這樣的晶元,處理能力不在話下,加上原有的開發生態系統和付費等體系,完全有機會演變成下一個大的硬體平台。

期待。。。


外形:

左:Product Red,右:普通版

音質:

————————未完待續————————


正如爆料的一樣,Apple 發布了自家的音響產品:HomePod。

但從產品來看,或許同期待所不同的不只是名字,整個產品都會讓關注的人感到「懷疑人生」。

都不如配件精彩的 HomePod

蘋果似乎真的是準備踏實的做一款音箱產品,所以 HomePod 和你能在市場看到的音箱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定價 349 美元的 HomePod 整體造型一如曝光的那樣:和 Mac Pro 非常相似。同樣的垃圾桶形外觀,不同的是配色擁有黑白兩款,而外層是用的無縫網狀織物包裹。

比較特殊的是頂部,HomePod 擁有一塊面板。根據 Apple 官方的信息,該面板可以對觸控作出回應,實現「播放」、「暫停」、「調整音量」,而當你呼喚 Siri 的時候會呈現出 Siri 配色的「暈光」,而再往下則是 Apple 家的 A8 CPU,用來做聲學建模。

順著這個頂部蓋板往下看 HomePod 的內部,依次布置的是在音箱上部放置一個高低音揚聲器,中部環繞布置了 6 枚麥克風陣列,而底部則有 7 個可自我調節的高頻揚聲器。

高度:6.8 英寸 (172 mm)
直徑:5.6 英寸 (142 mm)
重量:5.5 磅 (2.5 kg)
網路:802.11a/b/g/n/ac Wi?Fi with MIMO
語言:English

一切都是一個音箱該有的樣子,如果說非要額外解讀的話,那就只能說:這是一個搭載了 Siri 的音箱。

整套的揚聲器搭配保證了 HomePod 可以覆蓋整個房間,而 6 麥克風陣列則可以保證全方位的接收那有些尷尬的「Hey,Siri!」,這裡與手機等設備體驗不同的是,依靠 A8 CPU 的性能和外置電源的充足供電,HomePod 可以有更高的辨識能力,可以在複雜環境中準確識別出「你」的聲音。

藉助 Siri,HomePod 可以實現一些 Siri 的功能,比如設定提醒、閱讀新聞、提醒交通信息,當然還有最主要的,接入 HomeKit,控制其他智能家居。

如此,HomePod 就是「音箱+智能」了。

但是,放了一個 iPhone 6 CPU 進去的 HomePod 卻只是實現這些,感覺上,這不如去年的 AirPods 帶來的驚喜。而如果你對 Amazon Echo 有所關注的話,看看 Echo 的售價,想必你會有更多吐槽的地方。

而在此基礎上,筆者似乎已經看到了 HomePod 的未來:成為一個遙控器。

遙控器

智能音箱雖然設想的是個人或家庭助理,但就目前來看,「遙控器」才是他們的宿命。

雖然在宣傳時都會演示出各種炫酷便捷的使用方式,但是真實的使用情況就像 Experian 在 2016 年對 Amazon Echo 用戶調研結果所呈現的:第一常用是放歌,第二常用是開燈。

而這兩項其實可以理解為一個目的,那就是「遙控」。

雖然智能音箱已經能夠結合一系列服務實現複雜如定票,打車等行為,但是人們並不會常用這些東西,更習慣於親自去處理這些行為,或者說掏出手機來處理。

而如果非要究其背後原因,筆者覺得是缺少交互和不信任,這一點在昨天虎嗅張博文的 WWDC 前瞻文中就有一段很好的描述:

前段時間蘋果副總裁 Phil Schiller 接受了一次採訪,他強調了智能音箱上屏幕的價值。他舉例到,語音助手不能夠顯示你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照片,另外如果你要求獲得路線,你可以聽到聲音,但是你看不到具體的地圖。

就以筆者來說,在處理複雜的事情時人們更喜歡親眼看到來確認,而不是直接接受結果。比如添加購物清單、鬧鐘、提醒事項,這些我都會再去確認一下,因為顧慮「萬一出 BUG」耽誤事兒。

這一是出於對機器的不信任,而且是短期內不可調和的,因為這種不信任是來自於「程序會有 BUG」的印象。

但是對於「遙控器」,這種不信任則要弱化很多,因為結果是立竿見影可以看到的。「放歌」、「關燈」、「拉窗帘」等等,這些說完立即有反饋,出錯了重新操作一次就可以了,不會影響什麼。

所以,目前的智能音箱,難免淪為一個遙控器。

而說回 HomePod,接入了 HomeKit 的它,應該會完美的扮演好「遙控器」這個角色。

畢竟,如果這都做不好,那買它的理由就只剩下「真愛」了。

題圖來自:TheVerge

作者:虎嗅網 宋圖樣


"Hey Siri,open Google"s Assistant."


沒人對這個一直在線的竊聽器感到可怕嗎?


1. 很多人都在問,智能手機之後的硬體平台會是誰?VR設備、智能汽車還是智能音箱?從人類信息接收習慣來說,從視覺切入的VR設備最有可能。汽車自動駕駛後,人呆在移動空間里無事可做,也會是一大娛樂終端。最後,想像空間稍低的音箱呢?

2. 智能音箱同樣是又一交互平台,關鍵問題在於:語音交互平台能長多大?在這個池塘,能誕生iPhone那樣的大魚還是Apple Watch那樣的小魚?目前尚未可知。我們知道的是,亞馬遜Echo年銷量幾百萬,還不錯;谷歌也在跟進;現在是蘋果。

3. 對於語音,流行的種種人工智慧辭彙並非其核心,真正的基本需求是:音樂和語音交流。這是最基本的需求,幾乎每個用戶都會使用,其他功能從這兩個需求衍生:

聽故事;

語音新聞;

語音購物;

語音支付;

語音搜索;

語音操控設備;

4. 真正可怕的是這種情況:從語音交流切入,導入聯繫人和社交網路,做出智能音箱平台上的微信。進而加入語音新聞、語音購物、語音搜索、語音支付……或者直接加入屏幕,嫁接視覺。沒有誰說過Echo不能加塊屏幕對吧?

對於未來,蘋果同樣看不清。HomePod更多的像從音樂切入,再推一波新時代的iPod。至於這個點能否打動用戶,下一季財報可能會有分曉。

5. 語音平台的未來究竟能長成多大一條魚?有可能類似Apple Watch,也可能類似iPhone,總之你別用靜態的眼光看就對了。


畢竟jony ive是英國人。


沒法用。我卧室里一個 Apple TV, 一個 iMac 5k, 床頭iPad Pro, 兩個iPhone. 有天按著Apple TV 的遙控順口叫了hey Siri打算搜東西, 瞬間所有的設備同時全瘋了…… 有次拿 Siri 定鬧鐘,第二天簡直手忙腳亂。

沒法用。


推薦閱讀:

TAG:蘋果產品 | 智能音箱 | WWDC17 | HomeP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