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在部分港劇中大陸姑娘是小三的設定?是否涉及歧視?
幾十年前我們這,一個普通的港台老頭子,娶走一個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姑娘家人是會很自豪的,因為即使對方是平民,是老頭,嫁給他,至少姑娘衣食住行不用發愁
這種事情我迄今只聽過三樁,比較罕見,其中兩個結婚,一個多年小三,但是如果全國各地都是這樣,那集合到港台那一邊,總數就很可觀了
在飯都吃不飽吃不好的時候,要人講道德,是很難的
現在就完全沒有這樣的事了,現在如果哪家的漂亮姑娘,還為吃飽穿暖嫁給港台老頭子,那是笑話,是醜聞,姑娘父母怕是要被戳脊梁骨罵的
現在聽到的,都是嫁到港台、歐美去,小兩口都是自由戀愛、年齡相仿的
不過,娶到港台日韓歐美女生的,我周圍好像一個都沒啊( ̄□ ̄;)這,還真是實事求是.十年前東莞的樟木頭那一片有很多小戶型房子,據說都是賣給香港台灣的老闆,方便它們養金絲雀。有很多雞賊的老闆,買了房子只給小蜜住,不給人產權。十年後今天那邊房價普遍兩萬了,有笑話說這些老闆的正室知道後,第一反應就是對著老闆來兩個耳刮子,罵道:你當時咋不多包幾個小蜜呢!
先不要玻璃心,不要猜測,這是節目的確是「港女」作主題的,帶點反思的題材。
附圖之前的劇情是,一港女唐詩詠到內衣店,挑了一喜歡的Bra ,在想買不買時,被一普通話女生搶去了,說要買給她十一歲的表妹。滿滿事業線的普通話女生接著又類似微信給男友看哪一款Bra 好看,回去穿給他看。被唐詩詠聽出了語音的男人很像自己的談婚論嫁的男友。一堆閨蜜被召喚了出來,商討對策。
節目內容主線很簡單,宣萱作為主角,因為年輕時全心愛上男友,郤男友背叛了她在內地工作時,出軌了。所以中年的宣萱以「嫁給公司」為逃避情感的方式。而劇中的各位男角都是多多少少的賤。突出,港女一心工作,不會撒嬌、身材不好、不會溫柔。挺男權的視角,劇集還沒有完,不知道怎樣轉折劇情。
有一點是真的,港劇出現的大陸姑娘,演員都是身材突出,手段軟硬兼施。這和TVB 的觀眾定位有關。TVB 主打的市場是師奶,普通家庭的婦女。劇中角色取材就是要吸引這類觀眾。而她們都經歷過曾經的中港二奶浪潮。
90年代,內地有過一兩次的水災,加上廣東的瘋狂工業化,工廠是一群群的起來,成千上萬農村的小妹妹到了工廠,月入才幾百元。能到廣東、或者願意到廣東工作的港台商務人員,月薪加補貼都是幾萬元一個月。中港司機、香港地盤工人也都三四萬月薪。那時深圳沒有什麼商品房,都是現在叫的「農民房」。一層百多坪米的房子,加上一位青春少艾,每月開支都不用四千元。才有了「二奶迷魂湯」這句正室的暗諷。(當年我家房子租客,主要就是二奶,見慣了各種故事,有忠貞的同甘共苦,也有每晚不同恩客寵愛型,毀童年系列)
那時內地經濟環境不好、男尊女卑的,往往要農村女生,到廣東打工,當二奶,賺來的青春錢,寄回老家起房子。不然真的看不到人生前路。也不能全怪港男的是,香港多年的城市化,港女又要工作、又要持家,生活壓力大,很自然對伴侶不太溫柔,有時顯得母老虎。這也是久不久有影視節目里,港男出軌、拋妻棄子的到內地生活。
香港本地有沒有二奶?有,很多有錢人不止有二奶,愛用「阿一」,「阿二」代指。這種層次的二奶,是明目張膽的。因為香港地小、人際圈小。當二奶或當情人,都很難瞞得住的,社會代價巨大。
中國地大,人口多,物質換生活的人總是有的,概率再小,都是很明顯的現象。也因為地大,當二奶、或者現在叫小三的社會成本很低,大不了賺夠了錢,換個城市住,和換男友是沒有多大的分別。也就是說,二奶現象還是存在,只是內地經濟好了,包二奶的成本也不是當年工廠妹的級別了。內地管理、工業技術都現代化了,港台中層員工要到內地駐紮遠遠不如前。再者,內地有錢人多的是了。
所以想想,改革開放,救了多少人。也因為改革開放了,社會競爭大,思想突發的脫線,叢林法則盛行的時代,香港影視己慢慢從定型大陸姑娘為二奶,己轉去定型成良好教育、依舊身材好、機心重、權術高的事業女性。
讓我這個大叔和大家分享兩件事情,便知道劇集里反映的不算誇張
1. 皇崗口岸啟用之初宣布實行24小時通關,讓一眾正室嘩然
2. 回鄉證長期以來都是護照形式的一本本子,出入境都要蓋章;宣布換成卡式通行證的時候,讓一眾正室嘩然
為什麼?1是因為從此男人可以24小時北上南下,難以掌控行蹤;2是因為卡上沒有出入境記錄,兩頭住家變得更容易實行
深圳幾處地方還有二奶村之稱,據說範圍包括羅湖的黃貝嶺、福田的上下沙、水圍、皇崗村,星期天晚上滿街都是送郎上的士的情景,可想而知包二奶規模之大。當然有為了錢被包的,有被騙以為對方單身真心相愛的,有些甚至生下了孩子。可是孩子對父親的印象,可能只是一個偶爾來給生活費的人,也是社會悲劇。
隨著內地經濟發展,包二奶規模已經沒有以前那麼誇張,畢竟生活過得去了誰願意當二奶,但外商業務向內地的腹地和外國擴展,兩頭家的距離也由隔著一個皇崗口岸,伸延到可能遠達上千公里的地方。一種風氣則依然盛行 - 假結婚,不法集團招募香港男子與內地女子結婚,甚至會簽訂免責通知,稱男女實際上為自由身,互不干涉;女子用家庭團聚理由申請來港,然後離婚,自行謀生。
P.S. 最近TVB的新劇《不懂撒嬌的女人》似乎屬於港女的自嘲多過像以往刻板地描述內地女生(雖然依然有這個現象)。
我是看港片長大的,現在的港劇你認為是歧視那是見識少了。
80年代到90年代初:以槍戰片和色情片為主,片中只要出現大陸人,穿的都很土,男的都是搶劫犯,都當過兵,打過越戰。進港目的只有一個:搶劫!酷愛搶金店,而且很黃很暴力,殺人不眨眼的那種。女的都是妓女,都想到自由世界賣身賺錢,偶有好人,但嫌貧愛富是主流。(最有代表性的是周星馳的國產零零柒,不過男女主角都是大陸出身,所以不是很明顯)。還有一種大陸人港片也經常出現——大陸高官,都穿中山裝,都抽煙,都喜歡隨地吐痰,要麼打官腔,要麼滿嘴粗話,都是貪污犯,偶有好人,也是半智障。(最有代表性的同上,鄭裕玲的「表姐你好」系列是其中之一,有一部千里同志是主角)
90年代後期到2000年初:因為97臨近,大陸經濟也發展了,相對好了一點,大陸人還是土,但也嚮往美好生活了,到香港那是先苦後甜(代表作有甜蜜蜜),黑幫開始以本港人為主,也有大陸人,但要壞大夥一塊壞,一塊打東南亞毒犯,不論你平時有多壞,只要不犯毒,講義氣,都是英雄!(代表作有黑社會系列,古惑仔系列)大陸妓女基本沒有了,現在是本土雞的時代(參見金雞系列)。大陸官員基本消失,取代他們的是大陸土豪,那是真豪呀!滿口粗話,全身掛滿了金鏈,動不動就要用錢砸死你!
現在:現在港片沒人看了,一方面是失去東南亞、大陸、台灣市場,失去投資沒工開,最主要的原因是港片的多元化屬性沒有了,這也不能拍,那也不敢拍,要麼北上與大陸合作,要麼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拍些自娛自樂的小成本製作。TVB還在製作電視劇,但影響力和80、90年代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小時候我能看到港劇都好激動,上海灘、83射鵰那是萬人空巷)。歧視?也許還有吧,那也是充滿失落的歧視,劇中大陸人的身份是不敢直接提的,只能用普通話來代表一下。有時我看港劇好怪異,劇中人都說普通話,卻要裝作聽不懂的樣子,代表來自兩個地方的人。大陸來的商人不再是土豪,那是真正的富豪,膝下有千金偷跑到香港愛上有為土生小港仔的狗血故事開始不斷上演。
最新的港片是劉德華的拆彈專家,劇中有個導遊很有意思,他是香港人,帶了一個大陸團,不要小費不帶購物,關心團友,態度端正,遇上劫匪挺身而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香港五好青年的化身呢。
什麼?你看著有點假?我看到的是一絲絲的諂媚。
微信公眾號:貓大叔的財會窩!歡迎關注!
不只是大陸妹,台灣妹也一樣被香港姑娘視為威脅。
香港作家亦舒有一本小說《七姐妹》。
裡面的女主角是個很典型的香港事業女性。跟公司里的某個男士有點曖昧。
某天,女主角的台灣堂妹到香港來探親,同事一見到,魂馬上就被勾走了。因為台灣堂妹不但長得像女主,還比她溫柔,比她嬌滴滴。簡直是升級版本的選擇。
女主同時有另外一個好幾年了的追求者,她傲嬌地吊著人家,沒答應。
某天,女主的大陸堂妹到香港來探親。追求者一見到,也馬上轉移了目標。因為大陸堂妹不但長得像女主,還不會看不起男人。各種衣食住行用,都覺得這個男人的品位真好,簡直令她崇拜。
文中有一段描述,說那個女生愛穿白襯衫、藍布裙。在跟這個男人談戀愛以後,仍然穿白襯衫藍布裙,只不過已經換成了城中最貴的貨色。
亦舒的侄兒倪震也寫過專欄文章,告誡港女:
你們不夠溫柔,不夠體貼,自以為是,要求平權。在與來自其他地方的姑娘的競爭中毫無優勢,很容易弄丟男友,嫁不出去。雖然他知道自己話不好聽,但事實如此……巴拉巴拉巴拉。說明香港的男性也是這麼想的。
可見,這事情在香港是真的成為了社會問題的。
或者說,這就是網路上經常討論的,條件最好的女生容易嫁不出去,在香港的翻版。
沒實地調查過,但我百分百相信」大陸小三」是為數不少的,足以被視為一種現象。這種情況可以理解,一直以來大陸人都比香港人窮,還有其他的在知乎不方便說的原因,大陸女人更願意和香港男人發生關係。沒有黑誰的意思,因為這種現象出現了不少次。我記得我小時候就聽大人們講,我們這裡有不少東北小三。其實我覺得這件事雖然讓人心裡不舒服,但是沒必要上綱上線,這本質上是不同人群之間的一種交易。匱乏地區的人,最容易和富裕地區人交易的大約就是身體。
我絕不否認這裡面有真情的存在,但是總得來看,確實是這樣的。
在深圳的第一第二代二奶(這個詞沒有攻擊性,僅引用)在當初的hk情郎(說好聽點)因為經濟狀況不佳離開後,搖身一變成為有車有房端莊嫻熟美少婦,然後找個著名國有大企業那些需要經常出差的某專業工程師結婚的故事太多了,老公出差期間也是舞照跳馬照跑。
tvb創作者有沒有歧視我不敢保證,不過這種情節真的是一部分社會現實……92年家有喜事,黃百鳴的小三就說是上海人。。。。
好吧,從這幾年港姐的情況看,本港妹的正房設定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我基本上不看香港的劇集, 不清楚這種現像是不是真的存在,正所謂先問是不是,在問為什麼。
即使出現了這種情況, 那個是反映了香港的社會情況, 畢竟很多中港兩地跑的香港商人在內地會有二奶, 這也是不大不小的香港社會問題。
至於歧視這一點, 我認為算不上, 只不過是客觀地反映了社會現況。 非要說歧視的話,你倒不如去研究香港劇集怎樣描寫 東南亞人XD這還真算不上什麼歧視,畢竟香港有錢人在大陸包小三確實是存在的而且不是少數的,從九十年代到現在,香港的影視作品裡都有提到一些香港男人,從富豪到普通店鋪老闆,都存在本地大陸「兩頭家」的情況,別說包二奶了,跟大陸女人孩子都生了一籮筐了。至於原因嘛,我覺得就是經濟差異唄,哪兒都有人嫖娼婚外情,市場需求是存在的,再加上八九十年代大陸和港澳台關係解凍,多少大陸女人就覺得香港男人、台灣男人有錢,一門心思想要嫁給他們脫離原有階層,雖然結果都不怎麼好罷了。
就說說我生活中看到的。我家就住在珠三角,老式民樓,零幾年的時候隔壁鄰居是一個濃妝艷抹的女人,偶爾會有一些男人從她家裡進出。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後來聽我媽跟別人閑聊才知道就是香港人來大陸包養的情婦,後來也搬走了。
再說一個可能離題的現象。在香港的紅燈區曾經有種妓女叫做「北姑」,意思就是大陸過來討生活的女人。她們的特點是價格低、服務態度好(不然怎麼競爭)、粵語夾雜著濃重的普通話口音。她們的存在令許多「本地雞」咬牙切齒,卻也沒辦法做到那麼「敬業」。
說到底,一個字,錢。
港劇誰看的?家庭婦女,俗稱師奶。不醜化大陸女誰娶那些好吃懶做的港女啊
深圳人飄過~~
08-10年之前 深圳和珠三角大幅度漲最低工資之前這就是事實
深圳的兩沙一水 (上沙、下沙、水尾村)就是著名的二奶村。深圳的經濟和房價蹭蹭往上漲後,臨近的東莞(樟木頭、常平兩個廣深城際線停靠站)和惠州(臨近香港和深圳東部的惠陽地區)也熱鬧起來了。
除了港商還有眾多台商在東莞辦企業工作,高峰期有十萬台灣人常駐東莞。港商、台商還有許多有粵港兩地車牌的貨櫃司機,和許多常年在外工作無法經常回家的打工者一樣,都需要解決生理需求。有錢人為了乾淨體面就包二奶,錢不多就叫雞,再不夠就只能自己擼。東莞為此發展了一套世界聞名的ISO體系,香港隨後還拍了部《一路向西》真實再現此體系的高標準。惠陽地區地多人少,也曾打出「你不能給她一個家,但可以給她一套房」諸如此類的廣告來宣傳其房地產業。
現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去,也有不少的外派員工。運氣不好去了非洲國家,為了安全(艾滋病泛濫),還有自己膈應(中國人還是以白為美),一般就只能忍著。要是去了泰國、越南這類國家,包二奶和叫雞也是少不了的。
所以拋去道德,包二奶&>叫雞&>自擼,是一個長期在外出差的男人為解決生理需求,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對比當地經濟水平之後選擇的優先等級。當然如果再有錢點,就會想辦法把自己的老婆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一起生活。
正室們都對二奶深惡痛絕。05年《康熙來了》有一期是講訴大陸新娘在台灣的生活,當中小S就曾模仿正室語氣和大陸新娘代表的「疑似小三」互懟。你知道二奶村嗎,就是當年香港碼頭工、水管工、泥瓦匠這種人,在大陸包二奶,給二奶買房,廣州不少樓盤過去都是有名的二奶村。
因為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港人就有在內地包二奶和叫雞的習慣,到現在仍然有不少男人熱衷於這項活動。現在他們多數都是包農村姑娘。有些沒錢但又想包二奶的會數人集資包養同一個姑娘。有時包的那位姑娘還是有夫之婦,丈夫不是年紀很大,就是因工作而不能常常回家,還有些和姐妹、未成年的女兒一起干這行當,丈夫就是拉皮條的。
光是我認識的便有四個男性長輩公開表示曾包二奶,有一個還在大年初一時在他老婆面前給我們看二奶的照片。。。。。。
有人聽說過北姑嗎?這裡是中字,粵語原聲大陸姑娘就是北姑。大陸姑娘可不止被當成小三哦
謝邀,第一次被邀很感動呢~~
作為一個香港人來作答的先說結論,我不認為是歧視的
歧視:人對人就某個缺陷、缺點、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對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多帶貶義色彩,屬於外界因素引發的一種人格扭曲。
轉自百度百科就看這些,很像是歧視對吧會有這現像,因為電視劇的受眾,主要是香港本地的女性,她們不想知道外國或是大陸人的優點。而事實上,真的有很多港商在大陸有小三,編劇就把這些作為橋段推出迎合市場而已。
我想絕大部份人也不認為大陸=小三的,只是因為說別人不好,很爽呀!!~~~~以後這些會越來越少的,始終大陸才是大市場。我最奇怪十幾年前怎麼那麼流行內地妓女也就是說所謂的北姑賺錢回內地修學校這個梗,看過好多劇里都有,我現在立刻都能想起來《性工作者十日談》和《72家租客》里有這樣的角色。
Stereotype 當然構成歧視。
如果大陸電視中港女都是心機婊,貨車司機是賴賬的嫖客,會不會是被投訴?雖然這也是確實存在的情況。
推薦閱讀:
※在未來30年內,中國會鬧饑荒嗎?
※那些美到骨子裡的地名?
※如何看待中國和「外國」的區別,中國需要怎麼努力才能趕超「外國」。?
※中國除了 56 個民族以外,還有哪些少數民族?
※如果中日結盟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