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音樂理論(和聲、對位等)的學習對演奏者有什麼樣的幫助?


卸腰。

我來講個故事給你聽。

去年的時候,我上了一門博士seminar,叫20/21世紀音樂分析方法,其中有幾節課,老師帶我們分析英國新複雜主義作曲家Brian Ferneyhough的一個作品,大致長這樣:

我們花了幾節課的時間細緻地分析了作曲家的各種寫作技法,然後老師還特意邀請了一個鋼琴家來系裡給我們彈了這個曲子(因為這個鋼琴家正好在練這個曲子,下個月要去卡耐基開獨奏音樂會用)。那天,鋼琴家就先聊了下,並且一直在表達自己的擔憂,覺得這個曲子太難了,自己彈不好。聊完談了一遍,又開始聊,大致是說自己是怎麼練習的,然後聊完了,盛情難卻,又彈了一遍,彈完以後就精疲力盡了。然後我們就跟他聊了下我們上課是怎麼從音樂理論的角度分析這個曲子的,並且問他:你剛才只說自己從演奏角度怎麼分析這個曲子的,那你練習之前,會從我們這種音樂理論角度去分析嗎?聽了我們的提問,鋼琴家就像觸電一般,立馬大聲說:

I WOULD NEVER DO THAT!!!!


這個問題還是得學演奏的來答,本來以為這個問題答案很顯而易見,現在有點被帶偏。。。顯然是有直接幫助的,1識譜,2背譜,3音樂的理解,4音樂的深度。

樂理好的,看到一堆音符,可以分類整理,歸納成和弦,信息量就會少很多。就好比對於不懂的人來說,數學公式一堆雜亂堆砌的字母。

比如下面這個譜子,看著密密麻麻,但樂理好的會發現除了最後一小節其他都是減七和弦,在十二平均律的世界裡一共只有三個減七和弦,全部音程都是大六(減七也等於大六),讀起來彈起來就容易很多,基本上找准開頭的音,第二遍就可以原速彈了,背譜也只用背第一個音和和弦。如果一個一個音的識譜,這麼多臨時升降號,這一段要認多久,背多久?

再比如下面這一段,看著很複雜,稍加分析就知道,三行只有一個和弦,三句都是同一個減七和弦上去然後半音階下來,一次比一次高小三度,只有第三行第一組第四個和第五個音不是半音,再額外記一下最終結束在升G上,整個這一段就可以背下來了。

這一段看著這麼複雜,音型這麼多,跨度這麼大,跳得這麼遠,但其實一共只有兩個和弦:

另外,一般鋼琴出身的學作曲的,視奏都特別快,因為作曲的樂理好,各種常見的音型都寫過,所以讀譜很快並且很系統。我學校的一個鋼琴教授也是作曲教授,他給學生上視奏,四個人彈八手連彈,兩架鋼琴,他可以同時顧及兩面的譜子,並且及時的指出錯誤。並且有的時候還是分四頁印的,第一樂手的譜子全部在右面鋼琴右面那頁,第二在右面鋼琴左面那頁,第三在左面鋼琴右面那頁,第四在左面鋼琴左面那頁。

關於音樂:

我在右踏板的Live里講過,踏板的使和聲的知識是有直接關係的。很多國內來的踏板換的不好除了聽的不夠好之外,再就是和聲知識太差,不會按照和聲換。下面這段可以兩小節甚至四小節踩一整個長踏板,就是因為和聲。(當然,踏板不全是按照和聲換的,這裡不贅述了,傳送門: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所以,德國音樂學院基本入學考試就要考簡單的和聲,一般所有演奏專業的樂理課安排是這樣的:第一學期繼續學習和聲知識,第二學期學習巴洛克時期的,第三學期古典時期,以此類推,最終要能分析巴托克勛伯格甚至梅西安的作品!我本科樂理結業分析的就是一首巴托克晚期的作品,蒼蠅的日記。

我本科的教授覺得學這些還不夠,給我們班單獨又開了一個學校沒有的Seminar,用他自己整理複印的資料給我們講鋼琴演奏需要的樂理知識,並且和演奏曲目結合。但是他太忙了,講了兩次之後就不了了之,但講義都給我們了。

還有一點,我個人覺得所謂「和聲的張力」是西方人強加給我們的,亞洲的音樂並沒有太多和聲變化,還有很多地區連十二平均律都不用,他們有他們自己的調式。所以說,想正確的表達西方古典音樂,必須學和聲,不然Vorhalt,解決,Trugschluss,Napolitane這些最基本的東西怎麼做,根本就不知道!

再比如,特定的音程在古典音樂(尤其巴洛克和古典)很多時候是有特殊的含義的,比如向下的二度代表嘆息,向上的六度代表呼喚,所以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g小調 KV 550是個苦大仇深的曲子,並不是「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

聽過我莫扎特C大調「給初學者的小奏鳴曲」KV545演奏詳解Live的應該知道,很多演奏的方法都是根據譜面提示分析出來的,不仔細,正確的分析譜面,很難把這種作品彈到「能聽」的程度!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小的曲子一個樂章就能講一個半小時。(傳送門: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最後,引用巴赫權威詮釋者,巴赫國際音樂學院創辦者Tureck的原話:「作曲家意圖本質交織於作品的結構中,演奏者要有責任從結構中分析出脈絡,理解並判斷不同的作曲結構並做出表現,才能真正的和作品的原本結構做詮釋上的整合。總之,演奏者學習,理解越多,越能融合各種情感和知識,讓自己的演奏既合理地表現音樂的結構。我們若要研究偉大的藝術,就不得不刻苦的努力,鑽研歷史文獻,樂曲的結構,結合樂器知識。對於認真的演奏者而言,我認為這是絕對必須的,也是演奏者的責任!」

以上對幾乎所有作品都適用,但這段話其實是針對巴赫說的,這也是為什麼說巴赫的音樂極其艱深,很難表達,很少有鋼琴家敢在四十歲之前錄巴赫。所以這次我的Live準備花一個半小時講一首隻有五行的小前奏曲: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對音色控制是極有幫助的。

比如三和弦的彈奏,如果我要加強穩定性,則會加強根音,如果我要鏈接後句,則加強五音突出旋律性。

七和弦的彈奏類似,配伴奏時如果需要穩定就用第一轉位五六和弦,並且加強三五七音,這樣聽起來會和三和弦很接近,穩定性大大提高。

在使用sd7和弦時應該加強七音,而dd7和弦加強三音效果更好。

如果你不明白我在說什麼,那你的音色一定很糟糕。


拿奏鳴曲來說,知道一些基本的會讓你段落更清楚彈起來更有層次吧,背的也方便。反正我是彈起來心裡有點底

呈示部首連副結展開再現大概一標,再看看都轉轉到什麼調裡面了,倒不用像和聲分析全都寫出來,只是稍微注意一點後期練的時候不至於每次看著臨時升降號有點懵,會有點幫助。

平均律對位太麻煩 簡直自找麻煩哈哈哈哈彈就行了

上課忽然又想到

有些樂曲的華彩部分就是分解和弦的一個上下行,記住那個和弦之後向上重複就完成了一大段華彩耶。背起來真是容易了呢!

尤其中國聲樂作品的伴奏,特別實用

什麼大森林的早晨 開始那看起來亂七八糟的其實就是一個分解和弦

學一些和聲會讓你彈起來更方便,就像結合翻譯背文言文會方便一點一樣。


對於一個正在學習作曲的高中生來講,我覺得學和聲讓我彈鋼琴時認譜認得更快,背譜也記得更牢鋼琴是上高中才學的,剛開始看譜有點懵,後來通過和聲了解了織體這一系列的東西,有些歌的部分地方只記和聲功能就可以,比如天鵝的主歌,G大調的T,差不多就是這樣記的。 高中生一枚還在學習當中,有啥錯誤的地方請各位不吝指教!


其實如果只是音樂表演,只需要簡單的基礎樂理就可以了。

和聲學的學習一般是作曲專業的人學。

和聲這些東西學了的好處主要是讓你知道怎麼樣去好好地給一個旋律配和聲,不會使旋律難聽,反倒會增添色彩。

(希望這個回答能對你有些幫助...


有用。非常有用。

雖然我學不好和聲學但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訴你有用。

如果想更深層的了解作品,和聲學就是基礎,樂理知識也是基礎。

就像學習寫作文,那些比喻,排比,借物喻人這些你都不會,你還怎麼寫一篇作文。這樣你就懂了。


如果在看一篇文章的時候你能分清楚段落關係,理解每一段之間的關係是連接,遞進還是轉折,會不會讓你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呢?我想你應該已經找到答案了。


問法國人:音樂史和聲這些課有用嗎?

答:有用啊!

再問:如果可以丟掉這些課呢?

答:那就不學了。

……同一個世界……

問專業老師也是一樣的,老師總會說這些課有用,當我真的修完一門課的時候,老師也鬆了一口氣的說voila。

說到幫助,對於獨立練琴還是有幫助的,而且感覺音樂越來越有趣,不知道是不是整天被自己的老師說我音樂感不夠強,所以總覺得學了有幫助,當然沒有考試的話會學得更起勁。

幫助最大的還是多看視頻多聽音樂唱音樂。


讀譜和讀書一樣,不能著相於書面意思,要讀透,才能吃透。

不知道這樣說夠不夠簡單清楚


主旋律和和弦的配合,音量的控制,作品的結構,合奏的話還包括各個聲部的相互配合能更默契,其實學會樂理和聲曲式配器這些東西,都是潛移默化在你的音樂作品演奏當中的。


音樂製作第二學期中。。。

深有感觸的是和聲學不好 連首最基本的流行曲配樂都做不到。。。。


如果說基本功的影響是100,和聲學的好不好最多影響的是10不到. 你又不作曲,也不需要天天研究沒有音頻的冷門作品,完全不用把理論看這麼重. 何況,有基本功,你想突出任何結構都可以做到,分分鐘的事兒. 光會紙上談兵基本功不行,什麼玩意兒你都彈不利落啊. 我也沒見過哪個一線鋼琴家是靠彈20世紀以後作品吃飯的. 這麼多年了,來來回回的大家打江山靠的還不就是那三個時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徐夢圓、邱有句、四季音色、羽腫、千坂、石進、飯碗的彼岸、胡海德、十指流玉等國內新生純音音樂人?
動漫《來自新世界》的片尾曲 雪に咲く花 這歌的曲和詞,日本人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寫一首「出版級」的音樂要多高的編曲水平?
流行音樂有哪些經典的和弦套路?
怎樣編出陰森的曲風?

TAG: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