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銷售收入是阿里五倍」是媒體故意製造話題凸顯華為的厲害還是覺得讀者的無知?

最近看到新聞說華為銷售收入是阿里的五倍,恕我理解的膚淺。我認為華為一般靠設備賣錢,比如路由,交換機,手機等等。這收入本來就有設備的成本在裡面,阿里沒有設備成本,除了服務,和人員工資。所以不理解一家靠賣商品的企業,和一家提供服務收入對比有什麼意義,是記者故意製作話題,還是記者混淆了收入和利潤的概念,當讀者傻么。問題是下面還有很多人回復,華為厲害,華為秒殺BAT,等等


好多人說答不對題,我澄清下:我這個回答最初是針對某答主說的「阿里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華為沒有這樣的貢獻」,不是回答題主的提問。

相反我很疑惑為什麼媒體故意製造的話題會經常性的在知乎上二次提問?包括今天又刷出來一個:

華為研發費用多就厲害? - 麒麟960 - 知乎

因為關注華為話題就必須要看到這樣的提問?

------------------------------------------------------------------------------------------------------------------------------------

華為小兵強答。

我的工作中偶爾要到一些偏遠的山區農村架設基站通信設備。

是真正的農村,不是下面這樣的:

而是這樣的農村:

那些個村莊,窮、破、落後,大把的土路,水泥路一條沒有還經常斷電。零零散散的,好幾里地都沒多少人。工作之餘閑聊,運營商的客戶經常和我抱怨:

-----「這些個基站架在這裡根本就是虧本買賣,你看看這裡誰用4G?一個站點下面能有十幾個用戶就不錯了,一年掙不了什麼錢反倒是電費、鐵塔租賃費和維護費一大堆,傳輸光纜拉幾十公里過來也頭痛」;

-----「你當我們願意呢?政府要求必須信號覆蓋啊,沒聽說村通項目嗎?虧本也得上啊總不能這些地方就用不上手機」;

-----「這也虧了你們華為搶市場把設備價錢拉下來了,不但低價有些還是免費贈送的。若是用著以前諾西和愛立信的設備,呵呵。前些年愛立信和諾西的工程師一個個牛逼哄哄的,他們從總部過來維修設備都是按照小時計費,修好了立刻走人一秒都不多呆!能請的起嘛,還敢叫他們來著鄉下看設備?」

----「通信業都挺恨你們華為的,特別是那些個國外廠商。香餑餑的工作愣是讓你們搞成了苦逼的代名詞。幾十萬的板子你們華為幾萬塊就搞出來。以前有些設備求他們他們都不賣,現在敢多嘮叨幾句我們就把份額給你們華為或者中興讓他們滾蛋」

----「不過我覺得挺好的,要不我老家估計現在還通不了電話呢,呵呵」

作為從業者,如果說小米是價格屠夫,那華為(和中興烽火大唐新郵通浪潮等等)才是真正屠遍了世界所有通信企業。讓「打電話59秒就趕緊掛別超過一分鐘」成為歷史。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樓上某答案說「阿里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也許他以為是這樣的?

不知道這些貧窮的地方,算不算中國?

作為軟體工程畢業生不得不說阿里的工作崗位比華為相對更有吸引力一些。不過也說不準,在華為有機會去全世界,阿里嘛。。

在同行@Jinsilie的提醒下我在結論處加上了國內其他友商


我在阿里,但是我是華為粉,我覺得沒有必要,大家都在為各自領悟努力,都是好公司,關羽戰秦瓊,實在沒有什麼意思


打個比方,沒有馬雲,也會有李雲王雲等,中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不會受很大影響;

但沒有任正非,那中國的電子通訊事業可要比現在落後5年不止。。。

任正非可以說是,改變了歷史走向的人物,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中國的通訊電子事業從落後變成領先,放在當時,沒人敢想像能有今天的輝煌;任正非完全稱得上是英雄!!!

任正非當年借高利貸狂賭研發中國的交換機,奠定了今日的通訊格局;今天話費如此便宜,源頭如是。否則話費貴十倍不止,網路速度不會這麼快,也不會有4G通訊,不會有手機購物,也不會有今天的阿里!

馬雲是社會發展的弄潮兒,電子商務是趨勢,十年前很多人都可預測,他是站在風口浪尖上引領潮流的人物,算是名人但算不上英雄。

任正非創造了今天的通訊格局,是創造者;

馬雲實施了已有的規劃,是實施者;

英雄改變歷史;

名人製造新聞;

///回復,認為華為不是必然的原因,及我的看法

華為不是必然,看看華為的競爭對手就知道!

中興現在啥樣子?靠著國家勉強活著!

華為已是拔劍茫然,舉目無敵了,華為的模式誰複製成功了?那個行業出個華為,那個行業就直接帶動經濟發展的不可思議.

任正非的戰略眼光非常人可比,多次的超前決斷,使得華為走向正確路上;

狂賭CC08交換機,國產交換機的一路狂奔!

壓寶GSM和WCDMA,出海橫掃愛立信諾基亞思科等!

回頭髮展手機,也是橫掃!

還有,國家關注的晶元行業,華為也做出了突破;

這好比當年的朱rongji總理,世紀之交的大刀闊斧,力挽狂瀾,到現在回頭看,多麼驚心動魄!你能保證當時中國一定會有?有了他,中國經濟才有今天.

中國現在就需要這麼一個人物,可惜的很,沒有,相差了很遠。

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力挽狂瀾,這不一定是必然!

假如當年袁世凱更強一些,中國就不會有這麼多彎路了!

假如李自成更強一點,那也不會有清朝!

希特勒運氣再好一點,世界大不同;

假如日本當年發現大慶石油,中國就呵呵了;

馬雲的對手依舊很多,馬化騰,李彥宏,丁磊,劉強東,取而代之,也就幾個月的事!

在中國,誰能取代華為!

假如華為不在,誰能一年內取代!

在本人看來,改革開放後,可以跟任正非相提並論的有,鄧總設計師,鐵血宰相朱,江代表,劉高鐵等人。

本人非粉非黑,只是說出看法,各位有權不同意。

不是神話華為,在我看來華為是妖魔,是一支妖魔大軍!

對敵人殘酷,對自己更殘酷!

執行三光政策,市場搶光,對手殺光,搶不到也把對手坑死光!

所到之處,一片狼藉!

對華為人來說,聽著阿郎愛立信諾基亞的失業人員的哭泣,是很爽的事。

華為對客戶好比追女人,沒追到之前,百般獻媚,追到手,那就死命壓窄,坑蒙拐騙,直到流光最後一滴血。

客戶呢,咬牙切齒,欲哭無淚,除了罵罵華為,還是得忍受著華為的百般虐待。

對自己人也狠辣無情,掉隊拋棄,犯錯拋棄,無功拋棄,老弱病殘拋棄;

把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演繹的淋漓盡致。

這就是華為!

若是評選最沒人性的公司,華為肯定入選前排!

但你無法否任他的強大,甚至無法避開他的強大。


可以,再拉起一波阿里巴巴懟華為的節奏,你們有這心力幹嘛不好好用在正途上,用來改進產品和創新呢?

題主你說你,一年不在知乎有什麼動態,就這破事你就斷章取義的來提問,如你自己所貼的,這只是為了具體描述一個概念做的類比而已,你還真把這個當成開戰和鄙視啊?真是要麼傻要麼壞。


我覺得樓主無聊挑起爭鬥,你愛怎麼理解怎麼理解,媒體愛怎麼比較就怎麼比較。稍安勿躁


你對自己的認知還是挺清晰的,確實挺膚淺。。。


可能有人還記得這條新聞:

京東上榜2016《財富》全球500強,成為中國首家、唯一入選的互聯網企業。你注意,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都沒入選,只有京東。

你再看看2016年排名前列的財富500強公司,都是以零售、能源、汽車、金融企業為主,沒有互聯網企業:

而排名最靠前的大陸企業分別是:第二國家電網,營收3296億美元;第三中石油2992,第四中石化2943,均是能源化工企業。排名最靠前的大陸民企是太平洋建設集團,名列第99名。

華為營收628億美元,也只排在第129位。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營收是華為近5倍。所以僅從營收看,華為不算大塊頭,這些才是真正的巨無霸。

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無名,僅京東上榜

京東首次以288.47億美元營收排名第366位。換句話說,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些互聯網公司都不算世界500強。為何?

因為財富世界500強按營收排名,京東自營模式平台所售產品都算營收,阿里巴巴則不同。根據財報,2015京東交易總額4627億元(約714億美元),而2015財年阿里巴巴營收則僅有122.93億美元。騰訊2015年營收只有約165億美元,百度約107億美元,按營收算都進不了世界500強門檻。

京東相比阿里巴巴,佔了自營計算方式的便宜。華為相比阿里巴巴、騰訊,佔了硬體的便宜,硬體營收相對來說比互聯網服務高。你看大眾、豐田、蘋果、三星排名多靠前,而谷歌、微軟、亞馬遜都殿後。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也正因為一路風霜、泥水、血淚……,華為才將「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價值觀浸入員工的心靈深處。不走捷徑,不投機,不找風口,不互聯網衝動。

即便華為在全球建了26個能力中心,有了自己的軟體技術,有了自己的核心演算法,有了自己的麒麟晶元,但也還不代表我們的路就好走,因為核心材料、關鍵部件還掌握在國際巨頭手中,還時不是遭受地緣政治的影響,到現在華為的運營商業務還依然進入不了美國市場。

所以,華為始終保持低調!甚至多年來華為都不願意、不懂得跟媒體打交道。

華為與客戶相處的原則是「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華為與競爭對手相處的原則是」 與友商共同發展,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共同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共享價值鏈的利益「。

華為正走在征戰世界的路上,可以炮轟以幫華為改進,切勿捧殺以搏眼球!


謝邀,華為銷售收入是很高,跟別人比沒意義,你因為對華為不了解所以覺得不可信


你們呀,總想搞個大新聞

這樣會吸引Miboys過來的!!!

華為是ICT行業的巨頭,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能接觸到的,也只是華為終端的消費級別的產品,那些運營商業務,除了業內人士,幾乎很少有人知道,BAT雖然都是中國企業,也都是中國人掌控,但是這幾家的掌門人,也就是個給國外的資本家打工,名義上是自己的公司,BAT的 CEO們也就是賺個辛苦錢而已,而華為,由於任正非一直以來的低調,導致了華為在國人心中的存在感很低,不過最近幾年隨著華為 榮耀 Nova 手機 路由器 等產品的發展,大家對華為的了解逐漸變多,但是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也變得很激烈,每次打開貼吧,或者淘寶,那些噁心死人的水軍就互相黑過來黑過去,有的公司,一言不發,悶聲做產品,有的卻是耍猴,不思進取,一直作為組裝廠的存在,說實話,阿里巴巴也是一家偉大的公司,華為和阿里巴巴,這兩個沒辦法比較,一個互聯網,一個是底層的伺服器運營商,公司的業務就不同,華為的優秀在於科技含量很高,雖然網上總有黑華為加班的,但是,華為加班給了員工實實在在的獎金,比那些摳門的老闆,整天就知道沒事和你討論價值觀,跟騙傻子一樣騙人加班的公司好的太多了,阿里巴巴,為中國創造了幾千萬的就業崗位,支付寶等業務也使得生意很好做,更加簡單,但是,我個人認為,國家應該適當的,在淘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限制電子商務的發展,因為電商畢竟只是一個平台,製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如果中國人都去開淘寶了,那誰去生產產品?中國的實體經濟必然面臨嚴重危機,我們的社會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相比其他國家好太多了,因此,還希望種花家的每個兔子,低調沉穩,努力奮鬥,我們的國家,社會,會越來越好,中國夢,將不再僅僅是夢,而是reality 語言可能有些混亂,有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指正。


這話說的沒錯,銷售收入的確是阿里的五倍,而且正因為是製造業,有設備成本在裡面,所以利潤率卻比空手套白狼的互聯網公司要低。朋友圈最近瘋狂湧現類似的文章,其實是對華為的捧殺,公司也是極其反感的,因為悶聲發大財才是墜吼的。不過都是各自領域優秀的公司,沒啥可比的,能為國家、人民做出貢獻的,就都是優秀的公司


世界五百強排名就是按照銷售收入排的,沃爾瑪常年世界前三。

媒體報道這個無非是為了賺點擊量,嘩眾取寵,但是人家報道的也是事實,並不能算造謠。

但是你以這個反駁華為不算牛逼就錯了,銷售量可能確實不能說明這個企業的技術含量,不過你可以看看世界企業研發費用排行榜。

所謂國內那幾個偉大的互聯網公司排在哪?國外的互聯網公司谷歌和微軟還排在華為和思科前面,所以互聯網公司一樣可以有巨額研發費用。微軟這種企業幹嘛不學學bat ,躺著賺錢多爽。一堵牆隔起來就覺得老子天下第一,最可怕的連他的用戶也這樣認為,真是呵呵。

你又能拿出什麼理由來反駁?國內環境不好?研發無用?

中國人就是喜歡槍打出頭鳥,你幹嘛投入那麼多研發?你幹嘛那麼喜歡去國外市場競爭?你幹嘛靠這些去吸引那些沒文化的粉絲?我們文化人就不屑比這些東西,呵呵。

@張小凡整天在手機版塊吹小米,莫非沒看到過小米那些腦殘粉?整天小米改變世界,華為就是個笑話,小米note 2完美手機,紅米4完爆mate 9怎麼不見你這麼義正言辭的分析?現在跑到華為的問題下面裝偉光正,不羞恥嗎?

知乎為什麼不待見華為,下面這些人是蠢還是惡,你們自己評判。


轉一篇寫的非常透徹的文章,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各位學弟、學妹:

大 連、瀋陽的宣講結束了,說實話心理還是有些沉重的,以前自己在象牙塔的時候雖然也覺得學校和社會嚴重脫節,無論是學到的東西還是獲取到的信息,但沒想到你 們比我們那會獲得的社會信息更支離破碎,當然主要原因也不在你們,學校本來就是靜下心來讀書的一片樂土,大多走出校園的同學都會在五年、十年同學聚會上感 慨,大學光陰不該荒廢,應該好好讀書,為什麼呢?不是學校學得和社會脫節很厲害么,那學得必要性在哪呢?

其實大學帶給各位 最寶貴的財富不是學到的理論知識,而是你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及你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別小看在學生會張羅些活動,也別小看那些經常在課堂上提問題但 還沒拿過獎學金的同學以及在校園撕海報勤工儉學的學弟、學妹,這些都是點點滴滴形成你各項素質和技能的源泉,同學們也不用羨慕書本知識掌握的非常紮實的同 學以及那些出身名校的同學,因為在後續的面試以及走向社會後,你會發現兩件事:

一是原來企業不看重你到底掌握了多深厚的理論知識,看重的是 你是否有韌勁、有進取精神,因為只有這種精神才是你日後超越他人的精神能量。二、從哪個學校來?學的什麼專業?是不是碩士?等得身份被逐漸淡化了,你獲得 晉陞、薪水翻倍的依賴於你在工作崗位上取得的業績,當然我說的可能是大多數需要依靠自己成就事業的民營公司及外企,一些壟斷性國企就像是我們眼中的「富二 代」,有國家靠山,奮鬥與否不會決定他們的生死,所以裡面的水才那麼深,不適合一窮二白、得裡面在裡面比拼關係的我們,可是除了這些,今天我還想給學弟、 學妹們講講社會上的事、講講華為以及華為的銷售與服務體系,我以畢業後就入職華為、歷任華為研發體系、銷售與服務體系並在海外工作三年半的學姐身份,以及 這幾年在職業發展領域積累的一些經驗給大家說說你們的選擇。

走向社會後,學弟、學妹們思想上會有個逆轉,發現那些默默無聞但學業優秀的同學社會路走得可能不那麼順,為什麼呢?

因 為社會實際上還是人的社會,無論你走到哪裡都需要和人交往,這就不僅僅是在國企還是外企了,畢竟工作上需要溝通、配合,需要協調資源,生活中需要朋友幫 忙、互通有用的價值信息,所以有不錯人際交往意識和能力的人脫穎而出,這些同學們即使起點不高,但身邊機會會比那些喜歡埋頭苦幹的人多很多,這些機會就是 那些願意幫助他的身邊的朋友,企業在用人時特別依賴「內部推薦」獲取的簡歷,很多公司還會設置內部推薦獎,包括我司,他們認為員工推薦的人,至少70%是 值得信賴、崗位匹配度也比網路投遞的更高,所以有很多大學和很好的企業失之交臂的同學,沒幾年就會在朋友的幫助下跳進好公司。就社會話題,學姐只想說一 點,就是工作後,你會發現「朋友多了路好走」。加大人際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前面這幾段說的都是非常中肯的,對各位同學切實有用的建議,工作以後我發現個人能力,以及朋友圈子是自己應該一直關注,並且下功夫去經營的兩點

那為什麼要選擇華為?傳 言中的華為壓力那麼大、工作時間長、還要四海為家,為什麼呢?那在這學姐也說點我獲取的信息,我老公就是在央企,當時也是擠破腦袋才能進去的大單位,但是 現在也經常加班到很晚,我時常不解,不是說國企輕鬆么?怎麼工資少還這麼累?他說,國企就算不盈利也要生存啊,這裡面不幹活的越多,進來需要幹活的就越 累,而且就算你有些關係進來了,那這裡面還有比你關係更硬的人,你除了要和領導關係好外,還要時刻睜大眼睛站好隊伍,裡面門派很多,站錯了死的也慘,當然 可能不同的國企情況也不一樣,但我認識的中糧、國家電網、國資委的朋友們卻是這樣的。

現 在某些事業單位或者國企也都會加班,出差也是有的。剛畢業的同學,不要覺得工作壓力大是壞事,剛開始工作,誰都不知道自己潛能有多大,人都是逼出來的,剛 開始有點壓力是好事;人與人之間拉開差距的是每天工作8小時之外時間,就算公司不會加班,一個有目標有追求的人也會想辦法給自己充電。而且我覺得華為的工 作並沒有多大的難度,無非就是耗時間而已,慢慢的工作效率高了自然會好一些。有的時候項目忙一點,連續幾個月熬夜到凌晨,沒有周末也是可能的;有時候項目 少一點,每天也都下班就回宿舍。

華為的人際關係相對來說還是簡單一點,但也不是說你完全可以不在乎。

那 外企呢,這點大家會好理解,這幾年我面試了好幾千的應聘者,許多都來自外企,會很容易就發現無論是做技術還是做管理都會很快出現職場瓶頸,有技術情節的發 現核心技術都不在中國,也不會讓中國人接觸多少,做管理的發現做到一定位置,就上不去了,周邊全是老外,無論怎麼努力,光語言障礙和思維方式的不同都將會 限制你的晉陞,而且許多外企,總部只在某一個國家,出國也不會去太多地方,不會像華為一樣全球各地都有辦事處,視野完全不同。

職 場瓶頸這個東西在哪裡都有,華為也不例外,大部分都是普通員工,領導就那麼幾個人,所以絕大多數的人做到一定程度都會有一個瓶頸,這個瓶頸大概會在工作的 第4-5年出現。以前外企的高端職位中國人很少的原因是語言,文化,職業性的差異,現在海外公司高端職位更認可香港台灣人的原因就是人家在管理以及職業性 上面還是強於大陸人。

現在國際化這麼久了,國人在各個方面都在進步,高端職位上面也越來越多的出現中國人,而且不管是管理還是技術,本地化的範圍都在擴大,這對於公司在管理,運營以及成本上面都是有好處的。

要說華為的天花板,只能說,各位同學應該慶幸自己是中國人,華為在海外對待本地員工那簡直是後娘養的。

這 里不得不說一下華為的職級制度,剛入職的應屆生是13級,在海外做市場的人職級一般會升的快一點點,(我沒做過研發,對研發的職級制度不了解,有興趣的同 學可以聯繫我,我可以找人問問)。這個快一點點,大家也不要期望過高,記得剛入職的時候有個HR的大領導給我們講人力政策,我們在下面嘀咕,剛入職13 級,做的好一點了一年升一級,甚至升2級也有可能,3-4年以後混的好了就可以混個小領導。後來事實證明這都是剛畢業的學生不切實際的幻想。

員 工進公司一般在7月份開始,都要經過半年的入職培訓,這就意味著你錯過了第一次調職級的時間(貌似是年底)然後進入部門繼續進行業務培訓數個月,順便做一 些項目,這一年你的績效就算很好,一般也很難給你調職級(不知道有沒有例外),接下來進入第二個整年,一般會在這一年末,從13級調到14,還需要是績效 好的,並且要審批。也就是說第一次職級提升最早應該在入職1年半到2年半左右。幾年前有過一年調2級的,現在公司已經發文禁止這種做法。

升 到14級以後,績效好的有可能1-2年升一級,普通員工最高16級,16級以上再升就很難一年一級了,除非你當領導。在海外某些很缺人的地區部,15級的 時候如果你各方面能力都還不錯,剛好你的領導又離職或者調走了,你可能有幸去做他的位置,但只是做領導的工作,等到你16級的時候,公司會發文,類似於任 命你為這個位置的儲備幹部,17級的時候再任命,好像是副職主持工作,一般地區部正式任命的主管都是需要18級以上的。手下一般管十幾個人。

說 華為幾乎沒有天花板是因為華為領導多,16級的時候你被任命了,恭喜你,你成為了一個眾多領導下一個有小弟的幹活的。不過對於個人的提升和鍛煉是毋庸置疑 的。但是領導多的問題也就來了,不停地各級領導開會,彙報,一個項目不同領導意見不一致,底下幹活的人被折磨來折磨去。

我一直覺得,工作是要講究持續性的,剛進公司的新員工如果被這樣折磨,再加上某些條件艱苦地區對身體心靈的折磨,能否堅持到自己被任命的那一刻?

再說說本地員工,華為對於本地員工的待遇並不高,所以很多本地員工將華為視為跳板,干幾年跳去運營商。

某代表處居然群發郵件「大家不要在辦公室談論機密信息,有些本地員工是聽得懂中文的」這樣的公司,如何讓本地員工找到歸屬感。

本地員工裡面有一小撮人,我們稱之為「本地高端」,有很高的職級,往往是因為這些人手裡有很有用的資源,或者在某些方面很有能力。但是他們都只是我們這些中國人手裡的資源,19級的本地高端可以被16級的中方小領導調用,當然,表面要做的恭敬一些。

所以相比於外企,華為的本地化做的差遠了。

而 在華為,很多同學入職後就會感覺好像從一所大學進入到了另一所大學,我們入職後的一系列培訓都是在華為大學的階梯教室完成的,到了工作崗位上後,每個同學 都會有兩個導師,一個是業務導師,即你的直接上級,業務上得任何困難、問題都可以向他請教,而導師也會不遺餘力地儘力傳授,讓你儘快成長,早日獨立開展工 作,另外一個導師是思想導師,這個導師不會管你的業務,但會關心你的生活,有很多新員工入職時都被告知「要放心大膽的接受導師的請客吃飯」、也可以放心地 嚮導師借錢,甚至鬱悶了,和女友鬧矛盾了都可以和這個導師說一說,由於公司的培訓體系已相當成熟了,所以對這兩個導師的考核標準也很清楚,從培訓實施到最 後的培訓效果評估、考核都有一個完整的閉環,不會存在很多企業說的和做的嚴重脫節的情況。

入職之後跟個好領導是很重要的,我認為好領導傳授業務知識倒是次要,因為你有很多途徑去學;重要的是首先應該對你充分的信任,願意給你機會並且放手讓你自己去做,必要的時候幫你爭取資源,給你些許指導。還有就是管理能力強,這樣你能從他那裡學到更多的東西。

至於那個「思想導師」,難道是我們所說的「老專家」?進入公司之後,畢竟就是職場,工作中有直接利益關係的,或者和你的領導、同事有利益關係的,還是只做工作上的朋友比較好,別相信上一段里說的傻了吧唧的掏心掏肺的啥都說。很多同事有兩個微博,一個加朋友,一個加同事。

不過在華為也能遇到很多好兄弟,入職培訓,一營二營時候的同事,以及之後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很多會成為一生的好兄弟。

另 外在華為的氛圍相比較其他公司更像學校,非常單純,同事之間關係相對簡單,即使上下級之間鬧矛盾,很多時候也是對事不對人,當然在任何地方,有人的地方就 有江湖,但在華為,較少出現付出和回報嚴重不成正比的情況,薪酬回報高度向高績效人群傾斜,即誰的貢獻大誰的收入就高,不會出現論資排輩,很多新員工因為 成長的快,短短几年就成為技術領域專家,任職資格三或四級,這在很多國企是不能想像的。

在華為,你也有大量的機會參與到業界最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最先進產品的推廣,公司3Gpp LTE核心標準提案通過數全球第一,在國內,你就能全方位的接觸我司最前沿的技術如何孵化到市場化運作。

接下來我就想聊聊華為研發和銷售與服務(簡稱銷服)的區別和定位,研發和銷服是公司的兩條腿,缺一不可,研發是大腦、中樞,設計不出客戶歡迎的產品,就算有世界上最好的銷售團隊,都難盈利而銷服是公司的命脈,好的產品沒辦法推廣到全球,讓客戶理解並認可,一樣也活不長。

那研發和銷服崗位對大夥的影響是什麼?哪些人適合在研發,又有哪些同學適合在銷服呢?他們彼此的優劣勢分別在哪呢?

研 發的優勢在於有穩定的工作地、可以朝九晚五的上班,雖然工作強度和銷服差不多,但對心理的挑戰沒有銷服強烈,非常適合那些追求四平八穩、戀家、不想生活有 變化的同學,也非常適合一門心思追求技術,對其他都不太感興趣的人,包括覺得和人交往也挺麻煩的同學。而選擇銷服確實意味著近幾年就是選擇漂泊,但他帶來 的是什麼呢?

首當其衝的就是人際交往能力大大提升(包括換位思考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 力、影響力、快速建立關係的能力),我們的客戶因為對話層級都很高,許多都是世界各地領先電信運營商的CXO,要想獲得客戶的信賴,必須建立深厚的客戶關 系,而這些都需要你在掌握紮實技術的同時,要會溝通、能聊客戶感興趣的話題並且能有多一點的和他類似的興趣愛好,來到銷服後很多同學學會了打網球也開始熱 愛爬山,對歷史也多少開始有了積累,而且因為知道怎麼和他人溝通、怎麼了解對方的需求,追女孩子成功的概率也提高了,(我在研發體系的時候就是做人力資源 模塊中的員工關係工作,包括幫助研發的小伙拓展結識其他女孩的機會,但就算這樣,因為性格相對內秀、害羞,研發單身一直不能解決個人問題的人數非常多)這 些是顯性的,隱性的可能就是,你的朋友圈在不知不覺地被拓展開來。

其次就是技術變「活」了,這 怎麼來理解呢?因為銷售與服務將技術實用化、商業化,實現了技術真正的市場價值,不但如此,你還需要不斷學習通性領域的前沿技術,以崗位舉例,銷服中有一 個崗位叫售前技術支持(銷售工程師中的一類),也就是我司內部的產品經理,我們生產的產品需要到客戶那做技術交流、引導客戶的潛在需求,講解端到端的解決 方案,這些崗位需要很寬厚的技術積累,因為這樣才能具備很強的市場營銷水平,所以,你就不會只埋頭編代碼,研發可能市場並不需要的產品,你需要了解我們的 產品和市場上其他同質產品的區別和優勢,要有市場意識、想法以專業的技術專家身份打動客戶。

再次就是視野,這 一點,我不知道對同學的影響有多大,但對我影響很大,去不同國家看一看,你會逐步形成非常開放的思維模式以及對環境的適應力,更是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去 埃及前,很多同事送我都很擔憂,覺得去那麼差的國家,豬肉吃不了、氣候太乾燥、局勢可能也不穩定,還不知道那裡流行什麼病,結果去了埃及後,才發現世界是 什麼樣,開羅氣候四季如春、尼羅河沿岸有很多幽靜又有格調的小咖啡館、物價便宜、人民友好,想吃豬肉隨時都買得到,尤其是「人民友好」,中埃兩國建交後, 中國對埃及的支援力度很大,因此埃及媒體對中國的正面評價非常多,在一些旅遊場所,中國同胞經常被簇擁著像明星一樣希望被合影留念,所以這個世界需要你自 己走、用自己的眼睛看,媒體報導經常會誤導大家,雖然現在的埃及局勢確實不好,但我講的是通常意義下的情況。

而且我們公司一向都是高額補助向艱苦國家傾斜,工資獎金像銷服體系傾斜,為什麼呢?在講這些之前,我先把公司的收入構成給大夥介紹下:

開 始我先說下我司的薪酬文化,公司一直強調「不讓雷鋒吃虧」、工資向真正有貢獻的奮鬥者傾斜,薪水構成上,我司員工的工資一向都是看綜合回報,若單看基本工 資,碩士應屆8000(研發體系二線城市工作,碩士7500),本科6000看起來確實不高,也僅是市場的中位值,比起一些高新科技企業給應屆生開的基本 工資,我們不佔優勢,但在華為薪水還真不是依靠基本工資這塊,年終獎和股票分紅才是真正有誘惑力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在外企,年終獎最高也不會超過4個月的 基本工資,而在我司如果績效突出,年終獎6-8個月很容易實現。

股票就更不用說了,公司這些年的業績一直呈幾何趨勢遞增,分紅回報非常可觀,工作幾年、逐漸成長為公司的業務骨幹後,分紅逐步就成為收入回報中的大頭,許多員工可以不介意一直不調薪,但不能接受不配股(備註:一般情況下,入職一年後,就會根據員工的表現給員工配股了)。

這 里說的入職配股應該是不包括培訓的完全進入部門一年之後,這裡的幾何趨勢遞增應該是N多年前,傳統電信領域市場格局基本已經確立,新的東西也沒多少,華為 經過幾年的價格戰搶到了市場格局,後來發現自己也沒多少利潤空間了,現在將觸角伸向了其他的領域。但是盤子一大,組織就會臃腫,也會有很多新的問題。

公 司由於現金流的原因,可能也會多發股票,但是業績不一定增長那麼快,現在的股價比之前高多了,每年的分紅還完利息後剩下的越來越少,最近由於銀行緊縮銀 根,不給個人貸款了,公司配了股自己辛辛苦苦一年賺的錢不少一部分要用來購買股票,所以自己賺的錢並沒有提高你的生活水平,這一切的收益只有在你離職的那 天體現的最明顯。

而在海外,除了基本工資、年終獎、股票外還有艱苦補助(根據國家艱苦程度,每天0到50美金不等)、離家補 助(無論基本工資多低,離家補助至少都有12000多元)、每天10~15美金的伙食補助(近兩年改革,為鼓勵員工吃好飯,公司將此部分全部投入食堂,很 多國家吃不完,允許員工在當地餐廳吃飯的發票在自己的伙食補助限額內帶回去報銷)、一年三套免費往返機票、一個月的年休假,這是海外員工額外享受的回報, 這也是為什麼在許多在海外工作才幾年的員工,回國後能很輕鬆地考慮買房的事。

離家補助12000是稅前!艱苦補助也要交稅。

3 套機票是有的,以前用不掉可以套現,現在用不掉就作廢;但是假不好請,海外每月1天年休假,加上路程假一年最多不過20多天,由於業務繁忙,領導會不會批 准你請假是第一個問題,公司現在建議員工一年休2次假,平均下來每次10天左右。請事假超過4天貌似就要審批,寫證明材料等等,還會影響當年的獎金和配 股。

那再來說說公司的補助如何像艱苦國家傾斜,像阿聯酋這樣富有發達的國家每月光艱苦補助就有2000多人民幣,再艱苦點得國家數額會超過5000甚至更高

薪水又為何向銷服體系傾斜?這要歸根到我司的價值觀「以客戶為中心」,因此在華為,客戶的聲音和需求是我們認為最需關注的,而銷售體系是最貼近客戶的崗位,作為公司的利潤鏈強相關部門的銷服體系自然在公司的地位不同一般,華為的客戶經理比其他公司的客戶

經理的位置高很多,許可權也很大,全年獲得各類項目獎勵的機會也非常多,公司的海內外中高層崗位的候選人提拔都是優先從客戶線選拔,因為公司認為不了解一線、沒有做過市場

的管理者是不合格的,薪水綜合回報比研發可觀很多、職位更快晉陞這兩點,所有公司內部員工都知道這些(有懷疑的同學建議向你們現在華為公司工作的師兄師姐打聽打聽,尤其是去對比下同時期進華為的師兄師姐,在研發和在銷服工資是差一截的),而學生們卻一直認為研發才有前途。

而相比較研發體系,只有選擇銷服才有更多機會到海外工作(海外研發機構較少外派中方員工到海外工作,就算是也很少從應屆生中選拔)儘管如此,每年還是有更多的學生選擇研發,我們分析了下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面試環節的問題,也在這一一解答:

一、學生一直認為,在華為做銷售就荒廢了技術

這 一點我們不知道是從哪傳來的概念,在這裡我鄭重澄清:華為公司的銷售不是賣襪子而是賣技術,華為公司的銷售需要能清晰和客戶進行深度技術交流(包括如何建 設一張網路、我們的產品優勢、我們能提供的網路解決方案,以打動客戶的心)同時還需要了解市場趨勢、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等,這些相比較研發來說,可能銷服 崗位對技術要求更寬泛,因此我們面試時也較少關注學生的工科基礎、邏輯思維能力,不會過多的考察所學專業有多精深,這也是銷服體系和研發體系在第一輪業務 面試上最大的不同。

而且銷服體系有三條路走:第一類純銷售崗位即我司的客戶經理,這個崗位對人際交往能力的提的要求較高,比較適合在大學階 段就開始從事各種學生會工作和銷售實踐,綜合素質較高但工科專業知識掌握一般的同學。第二類就是技術銷售崗位即我司的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是技術和銷售的結 合,既要有較深的技術積累,又要能和客戶進行較深入地技術探討,還能很好的做售前投標和合同談判,這類崗位適合有一定技術情節,技術功底紮實,性格偏外向 或對人際溝通有興趣、也期望能在綜合素質上進一步鍛煉成長的同學。第三類就是服務崗位即技術服務工程師(非常適合有研發情節,擔心自己人際溝通方面非常欠 缺的同學應聘)這個崗位要求員工有很好的服務意識,耐心,踏實,肯吃苦,如果只是普通員工,面向設備的時間偏多,具體說來,發展好的話,需要你瞄準回款數 百工序的合同管理,這個能鍛煉你商務理解、客戶談判、履行監控能力;或主導服務產品、服務解決方案開發,鍛煉你嚴謹的思考、系統的思維能力;做的更好地, 還可能有統領上千人的項目管理機會。

而且在銷服體系,員工的職業發展也可以有兩條路,一條是管理路線,即從普通員工逐步成長為一名業務骨 干,然後成為管理者,另外一條是技術專家路線,即在技術領域能縱深發展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技術專家,物理論你在哪條線上收入回報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不 是管理者只是技術專家收入就差一截,很多帶兵的基層主管收入比技術專家差好幾級。

二、銷服體系對英語要求很高,害怕英語通過不了,無緣走進華為。

這 一點我繼續澄清,銷服崗位的面試確實比研發多一個環節,英語的上機測試,即一個簡單的「人機對話」,很多同學都擔心根本通不過,而實際上,這輪面試的通過 率高達98%,因為我們考核的是你敢開口說話的能力,而不是篩選淘汰環節,在銷服體系,大夥不是因為英語好才應聘這個崗位,而是想通過加入銷服讓英語水平 得到大幅的提升,我以學姐的身份,現身說法,確實如此。

那就有學生問,銷服務體系的面試那也太簡單了吧,一面(業務面試)較少考核業務知 識、最後一面(英語測試)通過率又那麼高,那你們銷服體系的新員工如何能確保山崗後達到崗位要求?那是因為我們首先會更多關注一些學生素質非常好的學校和 對口院系,這些學校和院系在教學上得嚴謹實際上已幫助華為公司做了非常重要的一次人才篩選。另外,華為公司為銷服體系員工準備了近半年的脫產培訓,在培訓 期間工資照發,而銷服體系的員工卻從產品知識到銷服崗位的技能培訓,迅速從一個象牙塔中的學生轉變成一個初步了解華為公司產品、符合華為公司文化的職場新 人。

再次就是銷服體系員工的技能是可以通過培訓及崗位鍛煉,可再生培養的,如和高層客戶溝通的能力,是需要崗前培訓並在實踐中摸索才能掌握的,而研發是需要在入職初就要對技術有相對程度的了解,所以只要素質和潛力不錯,因此即使專業不對口,但有潛力,我們都可以錄用。

三、學生擔心,如果被派出國就是派到艱苦國家,而且幾年都回不來。

我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學生這麼認為,我司在歐洲市場的份額一直在持續提升,歐洲多個國家的市場格局已被我司打開,全球50家頂級運營商,許多都在歐美國家, 但已有45家在和華為深度合作,成為主要的戰略合作夥伴,只有美國的幾個運營商市場我們還處在攻堅階段,現在正是這些市場非常需要人才的時候,當然這些國 家對英語及技術的要求也會更高,如果你夠自信且能力突出,去這些國家機會很多、不是難事。當然公司的業務遍布全球,哪裡有業務哪裡就有華為員工的身影,到 艱苦國家可能性也非常大。也許很多學生很排斥去艱苦國家,這一點我很能理解,哪個母親不擔心自己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情況,不過為了能讓員工安心在海外工作, 無論是歐美還是非洲,公司都打造了非常好的「小環境」,並且條件越艱苦的國家「小環境」越好,公司在海外的代表處一般都建設在當地非常出名的頂級寫字樓, 且大多靠近客戶的辦公樓,比如公司阿聯酋代表處,從窗口望去,就能看到世界最著名的帆船酒店,也能看到美麗迷人的棕櫚島,同樣,公司在海外的員工宿舍也都 是建設在當地的富人區、使館、總統府等邊上,一方面保障安全,另一方面富人區的綠化和住宿條件都好很多,大多員工住的小別墅都有游泳池、網球場和籃球場, 公司也給代表處經費讓採購健身設備,加上廚師也是中國廚師,為大夥每天變化可口的飯菜,並經常從總部帶去老乾媽、老陳醋等只有國內才有的配料,並配備保 姆,為大夥每日打掃衛生,同時海外員工因為遠離家人,也都會抱成團,經常集體活動,連外出購物都一起去,所以許多代表處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一個很悠閑也很 熱鬧的周末。

公司外派的名額也分大小年,今年歐洲等好地 方派去的多了,明年這些地方基本就不會再派人去,更多的就是去非洲等艱苦的地區,所以運氣是一方面;原則上女生被派去非洲等艱苦,戰亂地區的可能性比較 小,這也就造成了某些地區部職工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歐洲北美這些地方對員工的要求高一些,公司每年也都有不少的海外員工待了3年以上的進行調動,總部也有 研發轉市場的,以及在總部市場的職位待了多年的兄弟要外派,所以新員工想和這些人爭去歐美等好地方的機會,那是比較困難的。

去 歐洲的新員工不用太得意,由於歐洲的市場要求比較高,而且又有語言等困難,很多時候歐洲的同事去了之後就是在辦公室答答標書,做做方案,報價,ppT什麼 的,很少有機會見客戶,所以得到的鍛煉就相對少一些,而且歐洲沒有艱苦補助,所以想賺錢就不要去歐洲,想到處玩玩見見世面的可以爭取一下。

去 非洲等艱苦地區的也不用害怕,由於是艱苦地區,消費水平低一些,公司的行政的資金就能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宿舍,吃飯辦公環境都還不錯,至於非洲出了名的瘧 疾,當地人當感冒一樣治,有些員工得了之後也沒見有太明顯的區別,當然身體是自己的,在艱苦地區奮鬥兩年,賺兩年錢,盡量保重自己身體。其實在海外,可怕 的不是蚊子瘧你,是人虐你。

而且如果不是工作原因,估計大多數的人,這輩子也不會有機會去非洲大陸,其實非洲大陸的自然風光是很值得你去領略一下的,玩的地方很多。

所 以你看,條件艱苦么?也許外部環境很艱苦,但因為安全問題是公司最最看重的,即使在伊拉克,我們都是遠離戰爭區域,非常安全,再配合住宿、飲食、運動等方 方面面的周到考慮,甚至公司鼓勵員工帶家屬過去常駐,為有家屬陪同的員工準備大的房間,家屬伙食補助免費,部分代表處還根據家屬特長給她們開放一些行政類 崗位

伊拉克辦公室附近被汽車炸彈襲擊,辦公室玻璃全部震碎,多少員工受到驚嚇,目光獃滯這裡咋不提一下?好在伊拉克現在基本不打仗了,也沒有那麼高的戰補領了。

帶 家屬去常駐,這個其實很不靠譜,艱苦地區,家屬去了之後如果中了瘧疾等疾病還是小事,重要的是華為只可能是極少數人永久的工作,大部分的人會離開華為,回 到國內。家屬一起過去就意味著放棄工作,以後回國之後職業生涯肯定受影響,華為這幾年給你的錢再多也彌補不了回國後你一個人賺錢和別的家庭兩個人賺錢造成 的差距。而且一個人閑在海外那種精神生活物質生活都匱乏的地方,會帶來很多家庭問題。

對學弟、學妹們提到的多久外派,以及外 派多久能回來的問題,我也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下,因為我最開始外派是在中東北非片區人力資源部,也負責外派員工調動的工作,處理的調動人員中,有外派才一 年就申請回國並且成功的,也有外派了五年才申請也成功的,這種事情見仁見智,也要配合機遇,在做好本職工作的時候積極準備等待時機,當然公司前幾年確實有 很多員工幾年才能回來,但現在公司要求國內很多崗位的管理者必須要有海外工作經驗,因此國內和海外的置換一經流動起來,這個就不會再成為大夥出去的障礙。 在這裡再簡單補充下,如果想要外派,工作一年左右,就可以向主管提申請,海外空缺崗位非常多,畢竟大家都是要工作幾年就要迴流的。所以,建議想要出國的學 弟、學妹們一入職就積極準備英語,面試通過後,若你滿足海外空缺崗位要求,就可以外派了。

流動是有的,等著調回來的人排不知道多長的隊,一年調回來的也許是有,不過我沒聽說過,我見到的最多的是3年之後開始申請,審批時間長,還得找到人替你,你還得找好去處,整個流程還是比較複雜的。而且大部分從海外回來的過幾年還會被派出去。

四、想要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銷服崗位要在國內、國外工作,沒有歸屬感。

想 要經常看到父母是一個很正常的願望、訴求,但是現在大多數還是都是獨生子女,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們要面臨成家買房、面臨贍養四個老人的問題,光這兩點都會 像兩座大山一樣壓在你身上,如果才畢業就想生活的安穩舒服,那等你年齡到35歲以後,你自己的身體條件都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你拿什麼來養活你的家人?

有 同學說華為壓力大,實際上相比較現在的社會生存壓力,華為的壓力都不是壓力,畢竟工作壓力大地時候,更需要的是你自己心態的調節,我也想問問學弟、學妹, 現在有什麼地方可以壓力小、收入高、工作輕鬆、人際簡單么?肯定沒有,一定程度的壓力才是動力,現在不趁年輕的時候多去闖蕩,提高工作能力,提升薪水待 遇,那你要等到什麼時候才經歷這些呢?早經歷壓力、失敗,也才有爬起來的勇氣和資本,更何況也只有畢業這短短几年是大家最沒有牽絆的時候,等你有家有口的 時候,想要出去見識,家庭已經無可厚非地亮出「拒絕」的牌子。所以很想對學弟、學妹們說一句:趁年輕,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公司這麼大,各種類型的崗位 都很多,等過幾年想要穩定的時候再提出申請也不遲。

選擇四平八穩就意味著失去機會、財富、視野、能力提升,看學弟、學妹的選擇吧,如果你渴望自身各方面能力提升(大到溝通表達,小到如何送禮、如何點菜等)都會得到鍛煉、

生 活的壓力在哪裡都有,去海外只是暫時的錢多賺了一點,當然能力積累的快一點,但是最終還是要回來的,這個壓力你是逃不掉的,很多人在海外待了3年以上,不 是不想回來,是不敢回來了,對國內不了解,朋友圈子的缺失,辭職換工作的成本增加等等原因。在國內的同學也許前幾年賺的錢少一點,生活壓力大一點,成長不 見得比海外慢(這個主要看個人),但是如果在國內用心經營起來屬於自己的圈子,這個財富不是華為幾年幾十萬上百萬能夠代替的。

最後有幾點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我簡單再提下:

1、面試環節和後續安排,公司九月簡化的面試流程和步驟具體如下:

研 發體系3~4輪面試,依次是研發上機編程(僅軟體學生才涉及,考C語言或java,具體考哪個可自己選擇)、一面、二面、職業傾向性上機測試。銷服體系4 輪面試,依次是一面、二面、職業傾向性測試及一個簡單的英語上機測試(98%的通過率,主要考察學生非常基本的語言水平)一面主要是技術面試,所謂技術面 試並非是考察應聘崗位所需掌握的知識要多對口,也不會非常深入地問所學的專業知識,當然對於研發可能是這樣,但對於銷服則是對學生工科思維水平和思維能力 的考察,相對要寬泛些,不過無論是研發還是銷服都要考核你本科、研究生階段主要學習和掌握了哪些知識,二面主要是綜合面試,會就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華為公司 的文化匹配度做深入考察和了解

公司分兩個階段面試,9月面試一批,會提前簡訊通知,面試完後即發Offer,時間是在15號前後,10月會再面試一批,大概也是月中面試,通過的同學也會很快收到offer,若在9月面試未通過的同學,可能會邀請很小一部分因客觀原因面試失誤的給予第二次機會面試。

2、華為公司的壓力太大,老加班,而且淘汰率高

就 像本文上面提到的,當和現在社會生存壓力比,華為的壓力不算大,而且現在壓力不大的企業並不多,企業要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存活就一定會有壓力,雖然很多外企 聽起來壓力不大,但職場瓶頸出現的時候,你會發現正是因為自己貪圖相對舒適的工作條件,沒有打好能力基礎、也沒有培養出面對壓力的心態,所以就只能將就現 在的工作了。壓力從某方面所就是動力,人都有惰性,沒有合適的學習環境就很少要求進步,所以華為會為你打造這樣的環境,讓你看到大家都在學習,都在技術上 互相趕超,而你也就開始要求進步,大夥可以試想下,華為只是個22歲左右的小夥子,是什麼讓他這麼年輕就排名全球通信行業第二?那就是全體員工奮鬥的結 果,沒有這些我們根本不可能成長這麼快。

說我們老加班,那我先說下研發的情況,許多研發兄弟9:30才刷卡上班,吃個早 飯,就到十點了,由於大部分企業都需要至少8個小時的工作制,因此這些同事就會選擇19:30下班,並會繼續待到晚8點,因為晚8點得這趟班車,員工是免 費乘坐的,而且到了這個點公司還有免費的夜宵,可是天涯上卻盛傳,華為8:30上班晚上20:00還在加班,對於這一點我們的通常做法都是不回應、不解 釋。

研發實行的是彈性工作制,貌似是每周上班的時間累積起來平均是每天8小時就行,不過9:30到公司還想去食堂吃早飯是不可能的,9點食堂就人去樓空了,而且幹部部有規定,8:25之後在食堂吃飯被抓住要降薪罰款處理的。

既然是工作,大家還是盡量按時按點上班,說是彈性工作制,如果你每天都比領導去的晚,或者一下班就走人,領導就會覺得要麼你工作量不飽滿,要麼你沒啥上進心。

晚上的加班班車是免費的,更晚的還有小巴送你到家門口,但是現在夜宵已經需要給領導申報才行了。

另外大夥可以想下,如果公司鼓勵加班,華為辦公樓會在周末停空調甚至停水停電么?員工周末加班都是要發雙倍工資,並且提前還要提交加班電子流,主管審批後加班才生效,雙倍工資才可以拿到。

停水停電是降成本,跟鼓勵加班有毛關係……

關 於淘汰問題,是這樣的,公司只淘汰管理者,普通員工淘汰的非常上,公司對管理者的淘汰比例高達10%,主要是因為公司重視人才的晉陞和能力的培養,而管理 者是「傳」、「幫」、「帶」的第一責任人如果管理者都不具備管理能力,不能穩定和激發團隊士氣,那也是需要換崗位,這個換崗就是所謂的淘汰,不是淘汰出公 司,而是淘汰出管理崗位,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以任職能力達到崗位要求來提拔幹部,這種幹部「能上能下」的機制,大大保障了優秀新員工的晉陞通道。

公司每年人員流動性很大,海外地區部由於各種原因一直很缺人,除非是得罪領導或者人品有問題被所有人都討厭的,公司幾乎沒都不會辭退。領導的淘汰也一般不是辭退,無非是上上下下而已。

有的人生活極為邋遢,衣服幾個星期不洗,襯衣上全是菜湯污漬等等,情商基本為0的,在公司也一直混得舒舒服服的。

有的人想盡各種辦法賺加班費,但其實上班啥事情都不幹,在辦公室里上網,看電視劇的,也過得舒坦。

(如果你認識以上這兩人,那你是我同事)

應 屆生轉正的時候有沒有淘汰的我沒見到過,像我們那一年一共招了1500左右的,分到每個部門就幾個人,不犯高壓線的應該就不會淘汰了,但是這兩年公司一招 就是上萬人,甚至幾萬人的招,不知道HR的人力規劃怎麼做的,如果招你進來之後,公司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我覺得就有可能在轉正的時候裁人。

公司招這麼多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據說國家給予補貼,一個應屆生補貼多少不確定,有說法是15W,大家算算招1萬人公司能拿到多少錢。

就著這個HR發出來忽悠各位同學的文章說了一些我的所見所聞吧,如果有同事看到了覺得說的有不對的或者補充的就加進來吧。

總而言之,華為對於應屆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在華為工作3-4年之內一直都是不錯的選擇。能夠給你很多的機會,豐厚的報酬,能力的提升,也能開闊眼界。

至於3-4年之後怎麼選,我就不好說啥了,我覺得根據個人追求來看吧,工作3-4年後,大家應該都會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給大家點建議,工作後定期的想一想,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現在的這份工作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在我眼裡:中國所有互聯網上市公司綁在一起對中國的價值比不上華為+三一+格力,在政府眼裡萬科恆大跟格力相比那就是笑話(同一個野蠻人在萬科和格力外面砸門,你看看國家的對待——萬科已經快被砸爛了政府說一句話了么?格力才被敲門監管層直接把話當著全國明說啦)。

為什麼呢?

因為:製造業是所有其他行業的基礎!製造業是所有其他行業的基礎!!製造業是所有其他行業的基礎!!!製造業是所有其他行業的基礎!!!!

QQ如果沒起來,起來的可能是UC、網易泡泡,淘寶死了還有京東、蘇寧易購、國美庫巴,百度死了還有搜狗、360。但是如果中國製造業死了,上面所有企業都要死。

一百多年前為什麼英國那麼NB?因為製造業。

二十多年前為什麼日本那麼NB?因為製造業。

現在為什麼德國說話那麼硬起?因為製造業。

美國為什麼是世界霸主?因為美國的製造業在2014年以前當了一個多世紀的世界第一。

中國現在為什麼說話做事硬氣,也是因為製造業。——96台海雖然說的很硬氣,但是那真是......

請記好,製造業是一個國家(除了少數小國之外)的基礎,請不要拿花和根做對比——雖然花很好看,而根看不到,即使挖出來看也是很醜的。


借著@peak的答案說幾點。

1、行業不同,各有「很大」的貢獻,難以比較;

2、華為的員工人數多,十幾萬吧,如果研發費用也算到研發人員人頭,平均的話,不一定就比阿里多。

3、一切提高勞動效率、為人提供服務的都是經濟活動,通訊技術和微信都帶來了通訊的便捷,都服務了人。如果一切都要認祖歸宗,我看大家每天可以拿麥克斯韋來貶低華為。

上面有人狂吹製造業,我感覺中國粗放發展時代的製造業已經到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候了,過去成績十分有限,未來發展的挑戰才更是嚴峻!

4、企業發展離不開這個劇變的時代,沒有任正非,沒有華為,也會有馬正非和其他類似企業;馬雲類似。過度吹捧個人決斷,大可不必。

5、我厭惡權威型企業文化,例如華為;也害怕搶個月餅「被離職」,所以討厭阿里。但我會客觀評價這兩家企業,他們代表了這個時代中國企業的第一梯隊。

大家有閑功夫,考慮下自己英語六級過了沒?


為什麼總有人要拿華為和阿里巴巴比呢,兩者有什麼可比性,一個互聯網電商,一個通訊設備硬體,兩者行業根本就不同,成本、利潤都不同什麼比呢~


阿里的媒體渠道可以讓華為一晚上人人喊打,華為沒辦法給阿里一點壓力。


阿里沒有設備成本嗎?不需要買伺服器建機房架設網站嗎?

怎麼覺得阿里其實也是華為用戶呢~(?? . ??)


華為不是國內別的企業可以高攀的。華為在珠穆朗瑪峰,阿里聯想它們連青藏高原都沒上呢。

阿里,一個海外收入只有百分之幾佔比的中國企業能稱為「跨國公司」?歐美日韓有這的「跨國公司」?

參考:

——1.13更新

這位叫遲遲的米粉,你這話太欠水平。和你無法交流。只能拉黑了。你也別來玷污河圖老妖。


你說阿里沒有硬體成本就充分暴露了是你無知。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余承東在 CES 2018 發布會最後關於華為手機在美國受阻的即興演講?
如何評價 2017 年 7 月 7 日 發布的「華為暢享 7」手機?
為什麼華為的UI設計那麼工業化可還是有人捧?
如何評價華為麥芒4?
蘋果A9/高通810/麒麟950/三星.CPU&GPU PK?

TAG:阿里巴巴集團 | 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