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2016 年第三季度 OPPO 和 vivo 線下銷量排在國內前兩位?

【第三季度vivo和OPPO超越華為稱霸中國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今日發布報告稱,今年第三季度,vivo和OPPO同時超越華為成為中國市場前兩大智能手機廠商


又到了幾年一度,傳統商人給IT精英上課的時間了。

這次的老師是 OV,上一堂課的老師是 史玉柱。

所有賣產品的生意無外乎三個要素,技術,產品,銷售。技術好,也要能轉化成產品功能和質量,然後還要有能力把好產品賣出好價格好銷量。這三項是互相促進也能互相彌補。

蘋果在這三個方面都是數一數二,所以總成績冠絕全球。

其他單項很強大的公司也有生存空間,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廠商,技術很爛但是產品功能受歡迎,質量很爛但是價格便宜,不會推銷但是口碑傳播很好。單項強大只能保證割據一方,但是不能靠單項能力一統天下,就像三國魏蜀吳,分別占天時地利人和,但是誰也搞不定誰。

如今國產Android手機的市場,已經逐漸顯現三足鼎立的格局了,三星就是個袁紹這次的Note7事件怕是要成為他的官渡了,魅族鎚子樂視就是一幫公孫瓚劉表馬騰。

華為,小米,OV,不出意外的話,這三家會統治整個國產手機市場,佔有80%以上的份額。

三家裡,無疑華為技術最好,小米產品能力強,而OV則是會銷售。

Oppo Vivo追根溯源都是出自步步高,都是傳統製造業出身,重銷售會銷售是基因裡帶來的。

上一個闖入IT的著名傳統商人是史玉柱,他給網遊業上了一堂地推課,這是他從腦白金帶來的先進經驗。

發動成千上萬的地推大軍,佔領每一個網吧,電腦城,把傳單塞到玩家手裡,把海報從門把手貼到柱子到地板,這造就了征途遊戲的快速崛起。

史玉柱給IT網遊業上完課,揮揮手帶走了幾十億,從此各大網遊廠商都組建了龐大的地推隊伍,這些人像搶佔山頭高地一樣,在每一個網吧展開了攻防戰,動手打架頭破血流也時有發生。

OV不過又是一個史玉柱,OV的線下銷售類似網遊的地推,戰場從網吧變成了賣場而已,只是這次OV兩家先打起來了。

OV:看!我們已經頭破血流了,就問你們怕不怕?

我們看到近兩年,小米華為OV都意識到了自己的短板。

所以小米在增強技術能力,也開始研發晶元了,每次發布會都會強調黑科技。

而華為,在產品設計上有了巨大進步,從外觀到交互設計,也懂得開發布會了。

OV在做好銷售的同時也在彌補產品和技術能力的不足。

估計不了多久,小米華為也要重視擴大線下銷售了。

三家各自死守根據地,同時向對方學習滲透。

最後鹿死誰手還未可知,但三星手機一定會死在他們仨手裡。


一共看到兩篇報道,一個是26號一個是27號,我都貼過來吧,註明轉載來源了。

【一】對話雷軍:關於小米,他們說的都是錯的

雷軍說,我不反思,失敗者才需要反思。

《財經》記者 宋瑋 張珺/文

10月26日,小米發布會的第二天,《財經》見到了雷軍。他們剛剛發布了一款「劃時代」的明星產品——小米MIX。

雷軍上一次接受《財經》採訪是在2015年5月13日,當時小米已連續五個季度銷量蟬聯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第一,他們剛剛發布小米Note,正要向中高端衝擊。而雷軍本人,則登上了《TIME》時代周刊,他被譽為「中國手機之王」(China』s Phone King)。17個月後的今天,根據調研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發布的報告稱,2016年第三季度,OPPO、VIVO成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前一、二名,小米第三季度市場份額為10.6%,位列第四。

在小米外部和小米內部之間,始終存在著兩個小米。當你聽多了外界對小米的評價,再和雷軍聊了聊,你可能覺得,你們談論的都不是一家公司。

在這家公司最輝煌的13、14年,人們對小米及其所代表的互聯網模式、互聯網思維狂熱地追捧,互聯網公司開口必談互聯網思維,傳統公司開始學習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包治百病。而在接下來的兩年中,隨著OPPO、VIVO的崛起,那些把成本花在廣告、渠道上的傳統模式又被認為是更合理的模式,有人開始歡呼傳統逆襲,有人認為雷軍所倡導的互聯網模式都是錯的,於是又開始了一輪對小米的集體質疑。

但雷軍始終有他自己的節奏、看法和規律。整個移動互聯網正在經歷低潮,小米也在經歷高速增長後的緩衝期,這也許本來就是小米模式的一部分,他反覆說,小米回到今天的位置,是正常的。「很好,降降溫,控制控制大家預期,挺好。」

在每一年對雷軍的採訪中,他都會說,「其實外界並不了解小米,也並不了解小米模式,人們普遍真正看明白小米模式,可能需要15年。」——當然,這次也不例外。

以下是對話實錄,有刪減。你從中可以看到雷軍眼中的小米,和他眼中的世界。對於小米這家公司而言,盲目地高估和盲目地低估都是不理性的,對於雷軍這個人和他所代表的一整套思維體系,也是如此。

「我們得領先時代,做領先者很痛苦的。」

———————————————————————————

問:小米MIX的發布是否意味著小米需要一款革命性的產品來改變消費者對它的認識?就像當年的索尼?

雷軍:五年前,我們發布第一款小米手機時,當時的會場很小,只有800多人在現場,我作為主講人,在門口使勁擠也擠不進去。我當時沒有想到小米手機可以引起那樣的轟動。昨天發布會結束後,有人告訴我他和五年前我們發布第一款小米手機時感受到的震撼是一樣的。大家期望的小米回來了,那個能做出很酷產品的公司,很創新、很不一樣的小米回來了。

———————————————————————————

問:小米MIX的良品率只有百分之五?

雷軍:正常我們要做到70%的良品率才量產,但MIX的良率不到百分之十。我們原來還準備了白色的版本,第一批四萬台手機,良品只有幾百台。小米MIX陶瓷邊框連後蓋加陶瓷按鍵的全部成本是1000多元。

———————————————————————————

問:為什麼小米要發售一款良品率不足10%的產品?

雷軍:為了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最大的障礙是大家害怕失敗,為了成功大家都選擇了低風險的方案。為什麼現在手機高度同質化?就是每個人都害怕失敗。

研發小米MIX的想法是去年年初提出來的,當時小米五周年,我們在想,未來五年我們要怎麼干呢?我們得領先時代,做領先者很痛苦的。如果我們真的想做一家很酷的公司,我們需要提前投資。我在MIX這個項目上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團隊鬆綁,一上來我就告訴他們——不考慮量產、不考慮成本。只有下這個決心,你才有機會做。

我們開始壓根沒準備量產,直到今年7月份,團隊告訴我大概4000塊錢能把這個手機做下來。我們才決定將產品上市。

———————————————————————————

問:研發小米MIX共花了多少錢?

雷軍:幾千萬肯定不止。

———————————————————————————

問:小米MIX目前是賣一台虧一台?

雷軍:沒有沒有。我是還是按照成本來訂厚道的價格。

———————————————————————————

問:這麼一款產品,定這麼低的價格,是因為不自信嗎?

雷軍:定高了是違背小米價值觀的。我們要做的是感動人心的高品質的產品,同時,價格厚道。我們不能因為這個產品超值就定價貴,下一個不超值就定便宜。我們一定要有信仰、有紀律。正是因為有紀律,才能贏得鐵杆粉絲的信任,而鐵杆粉的本質——就是買小米東西,根本不需要看價格。

———————————————————————————

問:MIX是否會消耗小米本來就緊張的資源?

雷軍:小米MIX嚴格意義上來講也不是今天做的,MIX里最重要的產品比如不要聽筒的傳聲系統是三年前就開始做的,陶瓷也是前年開始做的。這些技術都不是在MIX一個產品上成熟的。我們過去幾年研發了很多技術,如果沒有產品作載體,我們永遠不知道它能不能使用。基於這幾點上,我們尋求突破。

———————————————————————————

問:小米MIX的發布是否會影響小米主打的Note2的銷量?

雷軍:小米Note2實際上今年三月就準備發布,但因為柔性屏缺貨的原因,一直到現在才上。如果我們今年三月發小米Note2,那就是世界級產品。所以當時三星Note7出來時我們都傻了。壓力很大,很痛苦,因為產品撞車了。

———————————————————————————

問:我聽說當時你親自到韓國三星總部去要屏幕。

雷軍:這個產業鏈不是你想解決就解決的了。手機行業經過充分競爭之後,產業鏈上的每一個領域都形成了近乎壟斷的巨頭,處理器、屏幕,很多領域都有世界級選手。你沒有大家配合做不出好產品,千萬別低估了平台廠商對整機廠商的影響。

———————————————————————————

問:所以供應鏈帶來的風險對於現在的小米而言依然是不可控的?

雷軍:如果是某些友商,他們不追求技術就沒風險。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冒風險的事。

「只有失敗者才需要反思,我不需要。」

———————————————————————————

問:今年是不是小米最困難的時候?

雷軍:小米真正遇到的問題是前三年長得太快了,透支了這兩年的成長。我們的能力和我們在前三年取得的成績還不完全匹配。

———————————————————————————

問:這兩天你一直說要滿足粉絲對小米的期望,過去一段時間你會不會也感覺到粉絲對小米的失望?

雷軍:我們非常清楚,不僅是內部心態,包括粉絲心態,大家都有些腦袋發熱,都希望我們「超英趕美」,但這對於一家才成立六年的公司是不可能的。

———————————————————————————

問:難道粉絲不應該這麼期望嗎?難道粉絲應該期望小米第三第四?

雷軍:難道你不覺得蘋果粉絲也很失望嗎?他們失望很多年了,蘋果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下滑30%。即使對於蘋果,粉絲的預期都是越來越高。

上次有個媒體採訪我,把我氣夠嗆,他說你們跌出前五了,我說我們即使跌出前五也是世界前五。當然那個統計是否準確我先不說,但世界第六也很牛啊。當然,排名第幾我並不在乎,我們在乎的是能不能拿出很酷的產品。

———————————————————————————

問:小米從什麼時候開始不酷了?

雷軍:去年年初我們提出一個觀點,小米五周年,大家對我們的期望值我們有點扛不住,有人覺得小米不夠酷了,不是我們真的不酷了,是大家對我們的期望值提高了。

———————————————————————————

問:在你心裡,一直覺得小米是一家很酷的公司?

雷軍:當然,我們做到今天,多少酷的東西。

———————————————————————————

問:去年年初小米發生了什麼?

雷軍:去年年初我們還在天天擔心產能不足,到去年五月份我們才解決了產能的問題。我那個時候已經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大家對我們的期望值太高了。

當時我們的增長遇到了天花板,大家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之前從一個奇蹟到又一個奇蹟到又一個奇蹟,習慣了成功,習慣了創造奇蹟。當第一次我們沒有創造奇蹟,大家覺得我們是不是出什麼問題了?其實小米回到今天的位置,是正常的。你瘋狂增長了幾年之後一定要調整腳步,放慢速度。

小米只是一家五六年的小公司。大廈不是一天砌起來的,我們在每一個領域都需要夯實。該補的課一定要補的。

———————————————————————————

問:增長遇到天花板的原因是什麼?

雷軍:前三年的過度成長透支了這一兩年的成長。電商又遇到了瓶頸,我們在太短時間完成了電商的攻城掠地。原來需要5年時間,兩三年就搞定了。同時,做線下的難度、複雜度,非常高。

———————————————————————————

問:以戰略眼光聞名的雷軍,為什麼沒有預見到小米這麼快會出現增長瓶頸?

雷軍:沒有,我真的沒有想到。我們成長得太快了,我們在四到五年時間裡創造了幾個世界紀錄,在人類商業史上,我們是從創辦開始最短時間突破10億美金的公司,最短時間突破100億美金營收的公司,最短時間做到估值100億美金的公司,最短時間達到450億美金公司的公司。小米這麼小的一家公司,去年我們怎麼就上了《時代周刊》100位影響世界的人物。我都不敢相信你知道嗎?我怎麼影響世界了?

———————————————————————————

問:那是什麼時候真正意識到小米增長到了瓶頸?

雷軍:去年五六月。

———————————————————————————

問:意識到了瓶頸之後為什麼沒有下調銷售預期?去年小米一直說要達到8000萬台。

雷軍:8000萬也是大家誘導出來。我們成立以來就沒有KPI、沒有考核。

———————————————————————————

問:看到增速下滑後,小米內部是否討論商量過對策?

雷軍: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原來只做電商,只做電商就只能做這麼大規模。

———————————————————————————

問:以戰略著稱的小米,過去兩年的戰略到底是什麼?

雷軍:是補課。

我們聚焦核心業務、加大研發投入、吸引世界級人才,把儘可能多的資源放在產品上,我們做了一系列的調整,今年五月份開始整個手機部都是我直接管。現在我花在產品上時間更長,我直接管,會使得公司上下的資源投入度、反應速度提升。在公司最關鍵的時候,反應速度是第一位的。

小米MIX誕生的背後事實上是我們這一兩年戰略調整的結果。

在這些調整背後是我們的幾個原則:1.調整心態,2.從市場和從同行去對標3.大膽創新。創新我還查過詞典呢,創新就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或者是做別人做過了沒有成功的事情。這兩類事都不容易。

前五年我們是在不管不顧地跑,把我們的長處發揮到極致。今天我們開始強調木桶理論,要堵住那些漏水的短板。

———————————————————————————

問:哪些短板漏水了?

雷軍:不方便講。反思對於企業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優點,但是反思對於企業的品牌殺傷力很重。只有失敗者才需要反思,成功者不需要。

「小米模式被用戶接受,可能需要15年時間。」

———————————————————————————

問:2011年8月16日,小米第一款手機的發布會現場,你在台上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一年發布一款產品,但是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一年需要發布好多款產品?你今天會如何回答?

答:我提這個問題是五年前,在那個年代,小米十來個人七八條槍,我們只能做一款。可是當幾億人都在用小米手機時,我們很難用一款手機適應這麼大範圍的人群。小米在手機行業已經是型號很少的。傳統手機公司一年下來一百款,你都搞不清楚它有多少機型。

———————————————————————————

問:小米同時在售的機型有11款,但OPPO可能只有幾款,小米是不是不夠專註?

雷軍:為什麼在大家減少機型的時候我們卻在增加機型?核心是——當我們在電商上已經佔了非常高比例以後,我們遇到了成長的天花板,我們需要做線下,需要為不同的渠道準備不同的產品。

OPPO只有線下,而且線下還只有自己的封閉渠道,所以它減少機型是對的,因為它是非常單一的渠道形式。這是OPPO向我們學習的結果,雖然從結果看反而我們的機型比他們多了,但核心在於,不管多和少都是你的業務需求。當我們原來單一業務的時候,一年就是兩三款。現在要做多渠道測試,十一二款手機也不算多吧。

———————————————————————————

問:小米是專註的提出者,現在你能不能定義下什麼是專註?

雷軍: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關鍵取決於你擁有多少資源。

拿小米之家舉例,你去過小米之家嗎?跟百貨商店、超市比,小米之家是不是很專註?因為我們只有二三十種品類。

我們為什麼要做除了手機之外的品類?大家兩年才換一部手機、七年才換一部電視,我們的產品都是長周期的,如果客戶兩年和我打一次交道、進我店裡一次,我們就沒有辦法維持客戶的忠誠度。這樣我們就會像華為的線下店一樣——一個人都沒有。在清河五彩城,華為在我們對面開了一家店,這是找虐。

很多人都不了解小米。其實小米的核心商業模式是——首先小米是一家手機公司,另外小米是一個新零售公司。在「小米之家」這250平米的店裡,我需要20個品類,因為20個品類可以維持一位忠實的小米粉絲每月來店裡一趟。如果沒有這些品類,小米的線下店就必須和華為、OPPO的線下店走一樣的路——1000元的產品成本,必須售價2500才能扛得住,這其實是渠道效率低的體現。

我在2010年創辦小米,使命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小米真正要做的是效率革命。極高效率的背後是什麼?是客流量。客流量背後是什麼?第一是品牌忠誠度,第二是足夠的轉換率。否則每個用戶的獲取成本會非常之高。而這些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如果沒有這些品類,你是做不到的。說實話,我很早前是蘋果的粉絲,但最近三年我不去了,因為我每個東西都買過了。

———————————————————————————

問:那你去過OPPO或者VIVO的店嗎?

雷軍:一家沒去過。我看過照片,幾乎沒有人。我們也去三線城市開了一家店,那個街上有20家店,只有一家小米,其他家絕大多數都是OPPO和vivo。但我們一家店的客流量等於剩下所有店的總和。

———————————————————————————

問:OPPO、VIVO店裡如果沒人,他們怎麼能賣到全國第一?

雷軍:我覺得他們非常非常成功,你想像一下史玉柱是怎麼賣保健品的,你想一想大家是怎麼賣保險的?如果它有高毛利,1000塊錢東西賣2500的時候,它給1500來賣這個東西你們試試。你去OPPO店問促銷員你想買小米,你知道他怎麼回答的?

———————————————————————————

問:他怎麼回答的?

雷軍:我就不告訴你了。

我們談專註,如果從品類上,你看到的小米不專註。如果是從效率革命、開店的角度上,小米非常專註。如果你把小米理解科技成無印良品,我們比它專註太多了。

做好產品核心的問題是效率,我們本來效率就不高,OPPO、VIVO的出現把效率拉得更低,僱傭100萬人去忽悠,核心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如果渠道效率越來越低,現在1000元成本的產品賣2500元,未來就只能投700、800,東西越來越差,只不過把外表做得還是很好。

小米和OPPO是兩個流派,他們今天的成功不表示這是未來,小米的做法才是王道。但小米模式被用戶接受,可能需要15年時間。

———————————————————————————

問:OPPO、VIVO的渠道利潤是每一台手機100多塊。

雷軍:是一千塊,從省代開始。到店內的促銷員可能有一兩百塊,促銷員還有底薪,所以玩命忽悠,一個月只要賣30台,可以拿到三四千、四五千的提成,再加3000塊底薪。

———————————————————————————

問:看似比記者賺得還多,

雷軍:所有建議你去OPPO做促銷員。

「小米有十個面,你們只看到了小米的一面。」

———————————————————————————

問:現在工作多長時間?

雷軍:我現在直接管手機業務,工作時間很長,每天十幾個小時肯定有。

———————————————————————————

問:創業二十幾年,為什麼還那麼拚命?

雷軍:我想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

問:最艱難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把公司賣掉?

雷軍:這個公司才幹了5年時間。

———————————————————————————

問:最近有文章稱小米的估值從450億美元跌落40億美元,你看了這篇文章嗎?

雷軍:那篇文章是友商製作的,友商公關還真是挺強大的。我兩年前拿到450億估值,股東看的是哪一天你能交出30億美金的利潤。

———————————————————————————

問:過去一段時間外界評論說小米跌落神壇,你怎麼看?

雷軍:不是特別介意。我說過一句傳播很廣的話——風口上的豬。很多人總是相信自己的眼光而不是市場力量,其實在市場面前,機會比能力更重要。

人們說我登上神壇,你們覺得我是風口,其實我是豬。我從1989年干到今年,你覺得我是第一次創業嗎?如果第一次創業,保證十輛超級跑車都買了。但是我沒有橫著走,我肯定沒有自我膨脹,一個幹了27年的人,大家覺得很成功,其實我不算很成功。

我是豬,我們躺著地板上,你愛怎麼說就怎麼說。

———————————————————————————

問:Counterpoint今天發布報告說,今年第三季度,OPPO和VIVO超越華為和小米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前二名。你如何看待今天小米在市場中的位置?

雷軍:你看的報告有可能是線下的統計報告。我從第一天就說了,我們不在乎銷量。我們在乎的是小米核心粉絲對我們的忠誠度。不是量越多越好,而是合適就好。MIX的發布說明了,大家需要一個很酷的小米,而不是一個第一名的小米。

———————————————————————————

問:你對小米當下處境如何判斷?

雷軍:很好,降降溫,控制控制大家預期,挺好。

———————————————————————————

問:小米何時回到當時位置?

雷軍:是回到當時影響力,不是當時的銷量。有了影響力、有了粉絲的忠誠度。銷量和利潤都是隨之而來的。

———————————————————————————

問:今年年初初你提出要調整心態,到今天為止,心態調整好了嗎?

雷軍:公司今天有9100人,調整心態不是很容易。我的心態,高層、全員員工的心態,都需要調整。

———————————————————————————

問:你現在所看到的缺陷是不是比過去多?

雷軍:我們今年取得的業績在很多戰場里都很不得了。比如我們在印度現在是市場前三,未來三四年目標是市場第一。我們在很多領域取得了很多進步。

小米有十個面,你只看到了小米的一面,你看到的困難只是小米的一個面,但小米在剩下九個面中都獲得了令人震驚的成功。你說小米今天很艱難,但事實上,我們的狀態遠超你的想像。

———————————————————————————

問:你說小米MIX發布後大家期望的小米回來了,你期望的小米回來了嗎?

雷軍:發布會後我請小米所有的早期員工一起吃了個飯。我說,不管外界怎麼看我們,我們今年肯定比去年強大,比前年強大,比大前年強大。

【二】雷軍:小米要補課,但不會學習OPPO、vivo,他們成功靠信息不對稱

來源: 中國企業家網(北京)

(原標題:雷軍:小米要補課,但不會學習OPPO、vivo,他們成功靠信息不對稱)

在線下渠道的布局上,小米晚了一年的時間。

兩天前,小米一口氣推出兩款高端產品,售價2799元起的小米note2和3499元起的小米MIX,看得出來,小米在一手抓好出貨量的基礎之上,開始希望在中高端和黑科技兩個領域站穩腳跟。

昨晚,雷軍在小米辦公室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這位有名的「中關村勞模」將採訪時間定在晚上八點,雖然看上去有些疲憊,但狀態還不錯,這也是他今年第一次面對媒體接受採訪。

過去一年多是小米最受外界質疑的階段,隨著電商模式紅利逐漸消失,國產手機開始注重品牌提升,線下渠道越來越重要,小米在經過前幾年的高速發展後,迅速進入「補課」階段,雷軍坦承對國產手機的快速變化預估不足,沒有想到問題會到來得這麼快。

在昨天的採訪中,雷軍回應了外界對小米在品牌、渠道和供應鏈的質疑,他承認紅米一定程度混淆了小米的品牌定位,在線下渠道的布局上,小米也晚了一年的時間。

————————————————————————————

不能接受小米模式的渠道就不合作

————————————————————————————

CE:小米以前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銷售模式在今天有沒有遇到困難?

雷軍:價格厚道、高效率是小米追求的願景,我認為也是王道。高效率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在電商(領域)最早實現了。今天電商占整個商品零售總額規模的20%上下,小米遇到的天花板就是接觸不到那80%的客戶,這是核心問題。

小米不是把自己鎖定只在網上做,而是定位成新零售,就是怎麼能夠形成高效率的運作模式。比如像cosco,作為美國的零售店,它能做到了6.5%的毛利率就能生存,這是接近電商的水平。而亞馬遜是要20%多的毛利率,但它打不動cosco。

所以核心問題是在,通過什麼樣的零售模式能達到cosco這個目標?它背後的本質是效率。

————————————————————————————

CE:如何提升效率呢?

雷軍:就是堅持。我們初期就設定了這個目標,在市場上,不管是20%還是2%的人相信我們,這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小米店裡的客流量大。大到我們在一個城市裡的通訊一條街開了一個店,那一個店的銷售額和人流量等於那條街上所有其他店的總和。cosco在美國也是用了15年才說服了美國民眾,它需要有一個過程。

小米也會考慮和傳統的渠道合作,這一點在跟他們溝通過程中,存在著非常複雜的說服工作。但還是有很多零售店願意跟我們合作。是因為小米的產品帶來了客流量,對於一些傳統的零售店,小米確實進不去,因為小米的產品幾乎沒有利潤,這是我們在做線下時候的困難,我的想法很簡單,這樣的客戶我們就不做了。

————————————————————————————

CE:在2014年小米發展最快的階段,有沒有想過2015、2016年要反過頭來補充小米在供應鏈和渠道領域的不足?

雷軍:在過去兩年,我們遇到成長困難是在去年5月。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解決了整個供應鏈的問題,產品終於可以大規模供應。之後就發現遇到了天花板,產品供應不成問題,但是渠道問題出來了。

對手機市場的變化速度,我們估計得不足。市場給我們的時間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另外,一些時代性的機遇開始了。比如縣城、鄉鎮換機潮開始了,小米的主要客戶群是一二線城市,(但是)三四五線換機開始了。

————————————————————————————

CE:小米之家的進展是在您的預計之中嗎?還是您覺著晚了一些?

雷軍:我覺得晚了,如果我們今天復盤它是晚了。我覺得今年乾的事情,要前年年初開始干。但那個時候,(2014年),我們還在為產能發愁,還在解決怎麼擴產的問題,供貨問題一解決,我們就發現消化的速度沒有之前那麼快了,那個時候就開始有渠道上的壓力了。

————————————————————————————

CE:您認為OPPO、VIVO在模式上,小米有什麼可以借鑒的嗎?

雷軍:這是兩家非常優秀的公司,但是我覺得小米跟他們是完全不一樣的模式,兩家公司的理念不一樣。我們完全不會學習,因為他們的模式跟我們的是反著的。

從商業模式上來講,這是兩個極端,我們在追求極高的效率,他們在追求極高的毛利。兩種模式都會並存,只不過說在某個階段,誰的量多一點、誰的量少一點。

我覺得他們今年很成功是核心原因,是三四五線城市的換機潮,還有信息不對稱,因為越往一二線,信息越透明,(在三四五線城市)大家不知道裡面的東西到底值多少錢,還可以有別的可選擇。

————————————————————————————

供應鏈的問題永遠存在

————————————————————————————

CE:今年5月份,您開始親自抓供應鏈,為什麼會做這個決定?過去半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雷軍:我們發展了5年以後,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規模,在這樣一個階段,我們一定要對標同行,認真地改善研發和供應鏈,把這些東西要做到可控,不是一會兒缺貨、一會兒貨很多。手機行業的供應鏈是超複雜,不是一夜之間能解決的。我們需要真正地跟供應商成為夥伴關係。

————————————————————————————

CE:紅米這條產品線在今年七月已經出售超過1.1億部,外界認為紅米拉低了小米的品牌,您怎麼看?

雷軍:我覺得我們沒有很好地處理好小米跟紅米這兩個品牌的區別,它叫紅米跟小米的品牌太近了。這一點是我們初期沒經驗,這是第一個反思了。

第二個反思是我們當時為了產品品質、為了大規模地生產和製造,在產品設計的時候,要求沒做到那麼高,因為小米老是量產不了,量產的時候遇到很多問題,所以我們在整個設計裡面,相對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它容易生產、質量可靠,這是第二個反思。

我覺得不是因為賣得便宜拉低了小米的口碑,核心問題是要把紅米做得更好。

————————————————————————————

CE:小米之前從來不會請明星代言,但是今年在紅米Pro和小米note2 上都請了代言人,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雷軍:小米在初期的定位是發燒友,就是懂的人,(但是)絕大部分的消費者都在用手機,對手機本身是不太懂的,這是一個常態。所以明星背書是有價值的,可以讓消費者更容易地了解和接受你的產品。

我覺得在互聯網上只要你的產品好,大家會主動幫你傳播,到線下的話,你發現大家既不了解這個行業,也不關心這個行業,怎麼讓他們關注到小米的產品,明星代言的價值就在這裡。

我們今年年初決定開始從online都到Offline,就意識到如何最大化傳播的重要性,我們這次請了梁朝偉,很久不見的人都會在跟我打招呼求合影,所以明星還是很有作用的。

本文來源:中國企業家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挺多回答,既有華為員工也有OV員工,卻誰都沒答道點上。

OV現階段的增長,根本原因有兩個

1.手機技術的進步

2.社會發展過程中,個體在於信息篩選中的作用在回歸它原本應該有的位置。

第一個其實很容易理解,手機性能已經過剩或者說夠用了----至少對於OV的目標客戶是這樣的。雖然在知乎78和媒體評測中,差一個段位的SOC就好像已經不能用了,但在這些用戶之外的中國90%的大眾普通消費者看來,驍龍625跟驍龍820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625會更得他們的心意,因為省電。他們不玩大遊戲,不在乎APP打開是3秒還是4秒,也不會裝很多APP,SOC對於他們,遠不如外觀,屏幕,電池,充電速度,拍照像素數,那麼有一種直觀的概念。甚至對女生不如前面的自拍閃光燈的在乎程度。畢竟占這個國家80%的人,對數碼產品的需求就是個普通人,即便是P10,對他們也是足夠了。

第二個則難理解一點。我會試著把它講明白點。

我們每個人面對每個事情的時候,都是在進行信息篩選,然後做出決策,買手機也不例外,在知乎的各位買個手機,可能會熟悉的看著發布會的直播,打開官網看參數,樣張,去貼吧看先期拿到手機的爆料評測,總之各種信息渠道都過濾一遍,然後大致就有了自己的選擇。

那不懂這些的普通人呢?或者沒有時間做這些的人呢?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沒有什麼渠道和組織是一定會被人信任的了。即便是公信力最高的CCTV,人民日報,在這些方面也早已不會讓人覺得說什麼就是對的。每個人都早已被網路中的虛假信息教育成先天就會對任何言論都抱有一種懷疑的態度。

普通人最能去信任的信息渠道,其實就是人了。

這個人可以是偶像,哥們,閨蜜,親戚,朋友,如果這些人里都沒有,那就是店員。

在普通人看來,從一個信任的,懂的,最好直接賣這個的人那裡買手機=放心。首先肯定是真貨,質量上有問題有直接負責人,不用像網購手機一樣還要郵回去。其次價格上放心,知道是被賺錢,但不會被坑太多。最後手機軟體上不會用了,有人可以幫忙解決。

這些其實同樣是手機的屬性,是與性能,拍照,屏幕,電池一樣的屬性,而且在普通人那裡更重要。

所以,在我看來,華為蘋果小米把錢投到了技術屬性上,而OV把錢投到了人的個體屬性上,只是策略的不同而已。不存在LOW不LOW的問題。

OV難道沒能力在R9上用820嗎?這可是山寨機都能搞定的事情。但如果用了820,給經銷商和銷售員的利潤在哪兒?沒有從SOC和CMOS上轉移給他們的差價,他們憑什麼用自己的信譽作為保障,給你賣力的推銷機器和提供服務?

其實從大的方面看,買鎚子的人,其實大部分也是因為信任老羅而做出的選擇,甚至因為網紅買衣服,因為SKY買鍵盤的人,和買OV的人沒有本質的區別。

畢竟每個人都不是全知全能的,在不了解的領域,個體,已經越來越成為這個信息爆炸社會中最靠譜最被信任的信息篩選渠道。

我再說點大家可能沒想到的。

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個疑問,為什麼OV都這麼多店了,一條街全是藍綠,還能賣的下去,難道沒有競爭嗎?

事實上不是的。與知乎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賣手機的,並不完全靠忽悠來店的顧客,每一個賣手機的店員的背後,是最少200-500人的一級和二級關係鏈。這其中,不懂手機,會去買OV的人,至少有150-250個。一台手機按照200提成算,200台手機就是4W,搞定這些人,再加上基本工資,就已經有了保底的收入了。而且現在手機都是每年發布一個新款,也就是說每一年都會有這樣一批固定收入。

一個五線縣城如果有100個銷售點,一個點至少有3個人,加上比較大的店,那一個縣城至少就有400個賣這個品牌手機的。光他們背後的關係網就得有10W+人。這已經是一個龐大的固定銷量了。

再加上密集的銷售點形成的規模效應,便形成了我們現在在三四五線地方看到的OV的碾壓態勢。

競爭的確是存在的,但那是總盤子做大後的分食,OV對於私自降價的打擊極其嚴厲,就是為了防止競爭的內部損害所帶來的總盤子的減少。

今天先這樣,明天再說說OV的危機和華為小米等其他品牌的對策吧。

---------------接著來-------------

如果說OV崛起的關鍵詞是性能過剩和注重個體的話,那麼會引發OV危機的關鍵詞就是天花板和新鮮感,

OV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實的天花板,而且不止一層。

首先是客戶群體的天花板。

OV面對的人群雖然廣,但在中國,這個群體的總數卻是在逐漸縮小的,人總是要吸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差的老人不斷故去,學習能力強的新人不斷誕生,隨著國內整體人群平均教育水平的上升,以及其他廠商在線下的發力,利用信息不對稱製造出來的市場空間必然是越來越小,等到大部分人都已經能夠提前通過網路選好自己心儀的手機,OV最為倚賴的銷售員就不會像現在對客戶這麼具有決定性。這個變化或許不會很快,但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然後是定價的天花板,雖然R9創下了中國單款手機銷售的記錄,但不得不說,3000元這個天花板,將是OV跨不過的天塹,至少在線下是這個樣子的。

當年蘋果四千五千也賣的火熱,那是因為它與追趕者的距離過大,現在的OV並沒有這個條件,1000左右買個普通夠用的手機,2000多買個精緻好用的手機,這已經成為線下大眾用戶的思維定式,再往上,就已經超過了他們的剛需,能夠花3000往上買手機的,往往都是生活水平不錯的人,這種人一般都有兩個特點,一個是信息獲取能力強,再就是追求與其他人的差異化,對手機有自己特別的要求,OV不管在價格,定位,性能差異化,功能差異化還是在撞機頻率上,顯然都無法滿足這個段位主流人群的需求了。

最後是營銷模式的天花板。

營銷模式這個東西和技術不一樣,做好了一腳踢翻整個市場,做不好如牆倒眾人推。當年小米也曾經靠互聯網手機風靡一時,中國市佔率第一,雷軍也風光無限,不過三兩年的功夫,小米現在已經淪為市場報告中的other。

因為這個東西門檻實在太低了。你能做我也能做,不就是低價高配金錢激勵營銷員嗎?不就是經銷商入股嗎?不就是洗腦式宣傳嗎?不就是廣告牌門麵店地毯式轟炸嗎?不就是明星鮮肉冠名權嗎?來吧,都整上,死磕到底,總有學會見效的時候。

手機這個行業太重要了。人類的新器官,幾萬億的市值都維繫在這上小小的屏幕上面,市場入口,十年內看不到替代的產品,沒有人會輕易撤退的。

現在幾乎所有的大玩家都開始發力線下,華為小米就不必說了,中興聯想魅族樂視,還有本來就在線下已經做的有模有樣的金立酷派,他們的營銷不用超越OV,學的七分像,就能從OV身上啃下一塊肉來。

海豚打不過鯊魚,但是一群海豚卻可以趕走甚至殺死鯊魚,因為鯊魚是要遊動的,停下來的鯊魚就是死鯊魚,OV危險的時刻當然不是現在,也不是明天,而是在兩年三年後,其他廠商在線下也具有攻擊性,而它卻游不動的那刻。

再就是新鮮感,再好吃的菜,吃多了也吐,再好的手機,用的人多了也膩,這是人性。

OV的市場用戶群體是如此的典型,在第一次從山寨機或者運營商贈送機升級新手機的時候,他們是願意去跟隨別人的選擇的,但是在第二次,他們大概就不會都這麼願意再跟別人一樣了。因為周圍實在是太多OV了。

這是個無法解決的問題,蘋果現在銷量都已大幅下滑,更別說同為安卓的OV。享受事物好的一面,就要做好承擔壞的一面的準備,之後購買手機很大的一個量是第二手機,第三手機。這方面缺乏殺手特性和機型單一的OV是非常吃虧的。

分析完成因和危機,那麼其他品牌對於OV的對策其實也就很明顯了。由上推斷即可

OV模式崛起的根源在於手機的無差異化。那麼其他廠商就需要來打破這個無差異化的格局,比如出現狂吃性能的國民應用對手機性能的新需求,比如成熟好用的雙攝(華為NOVA不帶雙攝就是一個極大的敗筆),比如驚艷的外觀。比如模塊化。我們很難完全預測這個節點會是什麼,也許很久之後才會出現,但每個廠商,包括OV自己,也都應該把這個作為自己最重要的著力點,這個市場越趨同,用戶對差異化的追求就越高,這就是人性,看看老羅發布會和小米mix的反響就知道了。你做了,不一定成功,但你如果不做,那一定是在別人的背後吃灰。

然後是打破個體的信息壁壘,也就是拉近品牌對用戶的宣傳與服務,這當然不是一個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這一定是一個回報大於投入的過程。方法可以有很多種,比如如果我來操作線下品牌,我會給每一個用戶設立一個固定的客戶專員,從購買之時就建立讓用戶信賴的服務關係,利用電話微信和遠程操作,隨時解決用戶的問題,沒事的時候詢問下使用情況,推送個APP,這樣基本可以等同於把客戶綁定在這個品牌之上了。這個成本收益算一算就知道,成本收益比會非常高。

設立線下品牌走OV的路也是必然的,這條路不會治本,乃為攪局,打亂OV的節奏和算盤,初期賠錢的可能性很大,線下營銷的成本非常高,產出卻未必高,不過再難走也必須走,因為這個市場在五年之內依然是比線上更大的那個市場。不走,這個市場就沒有自己的位子。

在線下品牌鋪設上,現在華為小米魅族樂視聯想走的實際上是一個錯誤的路子,它們都把線上性價比機拿到線下加價賣,普通客戶雖然不懂SOC,但是同型號上淘寶查價格還是會的。一看加價三四百,肯定是把線下門店連帶品牌直接拉黑,順帶成了OV的忠實用戶。這麼做,給營銷員再多的提成也於事無補。

正確是姿勢是,設立雙品牌甚至三品牌,線上性價比機只在線上賣,線下外觀機只在線下賣,當然,高配高價的旗艦機如果有的話可以通吃。這樣才不會導致出現上述的錯誤後果。

簡單做個預測,OV國內明年還會增長,但增速肯定會大幅放緩,不會有今年直接翻倍般的表現,海外則會成為OV重要的市場,尤其是東南亞。那裡的市場非常契合OV的產品定位和營銷模式。在國內其他廠商渠道建設和營銷水平逐漸追上的時候,將是OV真正的大考來臨之際。

總的來說,手機市場的殘酷與激烈,對這個國家和社會來說,其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個行業如此標準化,如此普及,聚集了如此多的人才,這會讓它的溢出效應非常明顯,不僅手機業的模式會成為其他行業參考的對象。而且國內廠商出國之後也會在營銷上碾壓國外同行,OPPO現在在東南亞出貨已經到2000萬就是明證,最終受益的,還是整個社會的大眾。


以前oppo內部培訓,有一個增加促銷員自信的理論:凡是到實體店購機的顧客,80%的人是傻逼(對手機基本不懂),15%的是二逼(懂一點手機),5%的顧客為牛逼,牛逼的顧客就不用理他們了,搞定80%的傻逼是oppo促銷的主要的工作,在有餘力的情況,搞定一部分二逼顧客。

像這樣能搞定「80%傻逼顧客」促銷員有多少呢,一個400萬的地級市,oppo的督導+促銷團隊可以達到200人的規模。vivo基本上都是同樣規模。

這樣的OV促銷員對實體店的銷售有怎樣的促進呢,舉個例子,2014年,某縣城有個手機賣場,月容量在200台的樣子,老闆加營業員5個人的樣子,各品牌銷售比例大概是三星20%,蘋果15%,小米10%,華為10%,聯想10%,其他運營商低端機功能機等35%。

oppo促銷開始進駐該賣場,該賣場唯一品牌促銷。該oppo促銷員通過自身的銷售示範和對營業員的情感攻勢搞定了很大一部分「傻逼顧客」,oppo月銷量達到80台。

vivo迅速了解到了該消息(ov一家,他們的銷售數據是互通的),也開始在該賣場進駐促銷,在ov兩個促銷妥協競爭之後,該賣場oppo:60多台,vivo:50多台。合計月銷售120多台,該賣場只有小部分三星高端和蘋果還有部分紅米等低端能勉強銷售,其他機型基本被ov替代。

那麼有朋友會問了,難道三星華為等廠家的能坐等自家目標顧客在賣場被人肆無忌憚的替換而不顧,難道賣場老闆能夠坐視自己的銷售方向被ov綁架嗎?那麼我們就要從ov的渠道講起。。。。。

當年OV的前身步步高手機(那個時候還是功能機),它做手機是基於步步高影碟機整體市場急劇萎縮的情況下,步步高的產業轉向開始的。沒有像現在這樣有自建工廠。市場渠道重點也是避開了競爭激烈的一二級市場,選擇了中國的三四級市場。

當時的步步高手機以代工為主,同樣的配置的機型,雜牌在終端可能零售價799,他們供給經銷商的價格可能都是899,要求經銷商賣1199,而且在當年千顏萬色的功能機市場,它的外觀可以用丑來形容,當年中國的手機賣場的老闆即便縣鄉的土老闆,你用的塑料還是金屬,用的多大屏,有幾個鍵盤,這還是看得出來的,人家雜牌供價300多,賣了結款,你供價800多,還代工,還規定我只能賣1200,還他媽要現款,就是再傻,大家也不能好好玩耍吧。

如果面對這樣的市場,這樣的產品,這樣的業務要求,你怎麼來操盤這個品牌。

我們先看看當年其他品牌怎麼來經營中國的縣鄉市場的,不管是雜牌,還是諸如諾基亞 天語這些手機品牌,他們都會找個省代(或者市包),代理招業務,會看中該業務在當地的人脈,常常會聽到某個手機老業務會這樣吹噓:我和某個區域的幾個老闆是兄弟,我打個電話,幾百台手機就賣出去了。我和外省的某個老闆很熟,給我點政策,幾千台手機就出去了。

這些個業務來到某個區域市場,開幾個車,跑幾個鄉鎮市場,一批貨就出去了,當然私下加點價也是常有的事情。至於對經銷商產品保價,售後,市場形象什麼的,浮雲,都是浮雲。

那麼關於步步高手機的縣鄉渠道是怎麼玩的,我們先來講個故事,一個被後來被OV 用來培訓新員工洗腦,講過的無數遍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中國的某個鄉鎮,如果你在四川,四川OV會告訴你它發在四川某個鄉鎮,在河南,你會被告知是發生在河南的某個鄉鎮,如果月球上有OV的手機賣,你會被

告知這個故事發生在月球的某個隕石坑。總之,這是一個星星之火燎原的故事,它在中國大地幾乎每一個縣鄉手機市場都發生過。

步步高開始做手機了,他招募一大批青年軍,都是大學剛畢業不久的應屆生(有激情,學習慾望強,方便洗腦但同時心理脆弱缺乏業務技巧),他們不傾向於用這個行業的老業務(你告訴他步步高手機是一個用夢想的企業,他告訴你他的夢想是不跑手機渠道)。

這批青年軍在經過一些諸如「本分」的企業文化熏陶,手機行業基礎知識培訓,終端手機銷售模擬培訓後被派往某個空白市場。

(一個ov新人進入公司可能會接觸到的材料)

其中一個步步高手機新業務員在用他十分笨拙的業務技巧跑了15個陌生的鄉鎮之後,回到駐地,告訴他的領隊:沒有一個鄉鎮的手機老闆願意現款做步步高手機,甚至有些老闆惡語相向。

他不想做了,明天就準備回到溫暖的家,去孤獨的舔舐心中的傷痕。

這時,領隊除了進行一番「不拋棄,不放棄」精神撫慰後。開始對這個單純的小夥子進市場邏輯梳理。

「這10多個鄉鎮有對步步高手機感興趣不」 「有的,那幾家,那幾家」

「有沒有和你特別聊得來的」

「有的,某個鎮的老闆其實挺願意做的,就是不願意做現款」

「其實他並沒有拒絕我們的產品,只是不同意我們的合作方式」。

「是的」

「那麼公司現款業務的原則是不能違反的」 「嗯」

「我們做銷售的既要有原則,也要掌握靈活性,對嗎」

「那老大,你有什麼辦法」

「這樣,我給你10台手機的信用額度,你帶到那個鎮上給老闆,幫助老闆賣掉,如果當天沒有賣掉,老闆又不願意現款留下,你必須把手機拿回來,第二天再帶過去。。。」

在獲得了這個單純的小夥子承諾之後,領隊請這個小夥子吃了一個夜宵,一杯杯啤酒又點燃了青春的火焰。年輕就是好,軟得快,硬得也快。

第二天,年輕的小伙背負上10台沉重步步高音樂手機,在月朗星稀的清晨,踏上了壯志豪情的征程。

那麼,這個年輕的小伙在那個鄉鎮手機店,會做那些事情來支撐步步高手機的銷量呢?

既然是做銷售,那就必須要有目標,你定的目標必須要有說服下屬接受的邏輯,步步高手機目標邏輯來源於門店容量。

年輕的小伙所面臨的這個最大鄉鎮的門店月容量是100台手機,其中千元以上手機銷售是20台,這是步步高手機的主要價位段,他要把步步高手機做到占其中的80%,即16台,500到1000元價位段手機約為30台,不是步步高手機主要價位區間,要求年輕小伙做到30%,即9台,500元以下有50台,沒有步步高手機價位段手機,要求年輕小伙把10%的500元以下顧客提升到500元以上來消費,然後在把步步高手機賣給顧客,即5台,所以年輕小伙在該店的目標是30台。

過程決定目標,年輕的小伙首先要被老闆及店上的3個營業員接納,步步高手機公司反感自己的業務一味吹噓業務技巧和發豪言壯誓,而鼓勵他們幫助店面多做實事。

年輕小伙每天很早坐車到該鄉鎮門店,幫助店面擺手機,打掃清潔衛生,有顧客的時候,幫助招攬和銷售手機,當然主要是自己的步步高手機,如果顧客一定不選步步高手機,他也不拒絕繼續為顧客服務,下午搭上最後一班回城區的車之前,把賣掉的步步高手機的利潤結給老闆,把老闆不願意結現款的手機提走,第二天繼續重複同樣的事情。

在此期間,年輕的小伙在公司的要求下,做了大量的形象,把店左邊的空牆掛上了步步高手機噴繪,把店的柱子包上了步步高手機的Kt板,每天小伙都自帶一根毛巾,把店裡的櫃檯擦得蹭亮。。。

(oppo核心售點建設理論及目標)

(看看人家,做持續的手機銷量第一,不像某PC大廠在2014年通過竄貨,給運營商做低端機,給錢壓經銷商庫存勉強做到第一,結果立馬現原形)

老闆崩潰了:小夥子,我現款備你的貨,先備20台,你提著手機來回跑,也不安全。年輕的小伙抹掉額頭的汗珠,那一刻,他所擁有的成就感遠遠高於他那一個月領到的那點微薄的工資。

這時,步步高的領隊有讚揚,但同時他告訴年輕的小伙:你的目標是30台,但是這個月你只幫助店裡面賣了13台步步高手機,說明你做得還不夠,因為公司招你進來不是僅僅

讓你來賣手機,而更是希望你能成為影響他人的優秀管理者。

善意釋放完畢,步步高領隊對年輕的小伙進行了新的引導

現在店上有3個營業員,但她們還不怎麼會賣步步高手機,所以你要給她們做培訓做銷售示範,讓她們會賣步步高手機。

然後你跟老闆談,讓他出20元,我們出20元,總共40元給營業員作現金激勵,讓她們願意賣我們步步高手機。

最後一個月算下來,營業員因為多賣我們的步步高手機而收入提高了,從而喜歡上賣我們的步步高手機。

年輕的小伙終於在一個月或者兩個月後完成了30台的目標。

這時領隊開始把周邊10來個鄉鎮交給年輕的小伙開拓,但他已經不需要一個鎮一個鎮的去了,因為這個鄉鎮的老闆已經把步步高手機的行為方式和處事原則告訴了他周邊的同行朋友們,於是步步高手機在這塊區域市場開始遍地開花。

有人會問,這個年輕小伙最終的故事結局是什麼,那麼我來告訴大家:像這樣的年輕小伙在步步高或者後來的OV公司待上三到四年後,10個當中不會有超過一個能繼續留在公司,因為OV公司及其代理商團隊每年都會招募上千名這樣的年輕小伙更新公司血液。

趕上了中國高校擴招的浪潮,可以這麼說OV公司用的就是剛畢業不久大學畢業生的聽話,年輕,熱血和高效執行力,他們用著中國最具性價比的勞動力把中國最不具性價比的手機賣到了中國第一,評論里有人說,OV只是碰巧做了第一,可以這兩個品牌在2016年做了上億台,他就不是碰巧那麼簡單,也不是雷軍說的:利用了信息不對稱那麼簡單。

這是2008年oppo公司的一篇內部文案,他沒有預測到智能手機的大爆發,因為他從來都不是一個以技術領先而見長的公司,但他卻從來沒有低估自己的抱負和實現抱負能力

有的手機公司可能就會想,我也招幾千名大學生,弄幾個領隊,一個一個鄉鎮的攻,一個一個門店的做,那麼我告訴你:你一定會死得很慘。因為你沒有OV公司沉澱了數10年的廠商一體化的機制。

繼續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看到今天年輕人將輕狂與浮躁變成這個時代青春的象徵,而當年有著同樣激情與夢想的步步高人把青春的衝動和執著的勇氣溶於自己的血液,永世不分離。

即便今天那群年輕人身家早已過億,但一回想起那些風餐露宿、披星戴月的把步步高產品送到千家萬戶的日子裡,也會禁不住感慨萬千,彷彿又迎風站立在陡峭的崖壁旁,凝視著那片驚濤駭浪的步步高的藍色海洋。

那是步步高人畢生的榮耀所在,永平堅信。

說道廠商一體化,就要從OV前身小霸王和 步步高說起。

1988年,段永平帶著一群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來到了一個叫長安的地方,希望干出一番事業,改變中國家電業的格局。

那就是他們夢開始的地方,中山小霸王。

在段永平的帶領下,小霸王從負債纍纍,到產值逾10億,這時,段永平向小霸王的老闆提出經營者持股,招到拒絕後。段永平決定離開, 並向前老闆承諾:一年之內,不跟小霸王在同行業、在國內市場競爭。

段永平在前老闆允許的情況,從小霸王公司帶走了6個人,1995年9月,廣東步步高電子工業有限公司在東莞市宣告成立,企業實行股份制,成員7人。一個月內,管理人員增加到40多人,全部為小霸王原班人馬,一個月後,還有很多小霸王的員工甚至包括廚師陸陸續續的來到步步高,段永平人格魅力可見一斑。

步步高的資金來源,管理人員的集資,對段永平高度認可的原小霸王經銷商的集資,一部分是台灣某知名電腦廠的投資。段永平推行的全員持股,對於沒有錢購買公司股份的員工,

段永平借錢給你購買公司股份,明年你用股票分紅來還債。

比如:有一個員工表現常年本分而優秀,阿段就告訴他:今年你可以購買50萬的公司股份。該員工表示:上有80老母,下有襁褓之兒,剛剛還買了房,總之沒錢,唯有一顆為了公司的赤誠之心。

阿段說:好,我借你50萬,明天有股息還我。按照當年步步高的迅猛勢頭,第二年該員工分紅50萬,回報率100%。

有的人看不下去了,這跟廠商一體有個屁關係。別急,人總是要圖更大發展的,該員工在步步高 幹了一段時間後,決定要逃離步步高公司給的舒適區,給段永平表示:我要為公司開拓一方市場。

阿段在對該員工平時的相處和考察中,認為該員工能力和素質都不錯,並且認可公司本分的企業文化,可以獨擋一面。於是該員工到中國的某個省,成為了步步高公司在該省的省級代理商,在開始階段,步步高工廠會對該省代提供政策,資金,人才的全面支持。

該省代,在自己成立的銷售公司推行全員持股,對於沒有錢購買公司股份的員工,該省代借錢給你購買公司股份,明年你用股票分紅來還債。

如果該員工表現優異且認可公司文化,並且希望開拓一方市場,該員工就會被該省代派駐到該省的某個地市做二級代理。當然,步步高的省代商還有一部分是當年小霸王過來的經銷商隊伍,但他們的經營方式都基本一致。

所以,步步高部分核心省代商同時又是步步高工廠的原始股東,他們在賺取步步高產品差價的同時,同時又一併在分享步步高整體發展帶來的紅利。

這裡面幾乎所有人都是從當年一個普通打工仔或者某個家電批發商城的一個檔口老闆,最終成為了身家過億,過幾十億的一方大佬。

隨著步步高產品的增加,步步高無繩電話,步步高家教產品,步步高小家電,bbk手機oppo mp3,OPPO手機,這些顯然就要求省代商增加人手,增加二代商,這些人才怎麼來了。

沒錯,就是那些個每年招聘的上千的年輕小伙中,沉澱下來10個不會超過一個的那一個對公司高度認可的年輕小伙。

省代商手下各產品線的職業經理人,大多都是來自從公司底層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年輕小伙,步步高工廠同時為了激勵省代商手下的職業經理人,要求省代商給予其職業經理人不低於其分公司10%的股份。

省代商則退居到幕後,掌握公司的大方向,並同時追隨段永平開始馳騁歐美的資本市場。

隨著步步高下面的OV手機公司開始開拓國際市場,OV工廠就會開始對一些表現優異的二代商做工作:你們的眼光不應該僅僅局限於中國的某個地市,不應該滿足於一年幾百萬千萬的利潤收入,你們應該有更大的視野,去成為某個國家的國家代理商。

於是,ov手機不斷的複製拷貝,開始在東南亞,開始在印度,開始在非洲落地生根,迅速燎原。別問,OV為什麼不去歐美,眾所周知的原因。

當然,格力,美的都在不同程度的推動廠商一體,但是都沒有步步高公司這樣廠商一體化的細緻,可複製性,以及相關帶來的人才機制及上升空間,都是步步高及其後來的OV手機的產品策略,營銷策略,渠道策略,價格策略得到高效執行的保證。

那麼這樣的廠商一體化,讓OV公司在那些方面在終端趕超競爭對手,讓自己不具有性價比手機在渠道的那些方面全面碾壓高性價比的小米,魅族,全面擠占華為,三星中端機型生存空間呢。

讓我們來細思恐極一下。

如果三星或者華為某個區域老大,在實體渠道門店佔一周的櫃檯,面對OV強勢的渠道優勢,他將感到無盡的絕望。

2014年,那時,三星在中國市場還很有地位,有一次OPPO一個老大問下面督導團隊:三星是不是還很強勢。

督導笑了:三星是我們那裡門店最弱勢的品牌,我們主要增量都是來自三星的顧客,但凡來賣三星的顧客,我們拿OPPO過去,一撬一個準,三星促銷一過來賣,就被店長叫走,現在三星促銷基本都離職了。

這是有促銷的三星,那沒有促銷的小米,魅族在實體渠道的命運就更慘了

那ov到底在渠道做了那些業務動作,讓我們來逐步解開這冰山一角下面的東西。。。

我們還是來一本正經的講個故事,2010年,一個OPPO 大屏手機在渠道全殲夏普大屏手機的經典商業戰例。 先看圖

是不是有一點點相似,其實OPPO 的產品策略一直有點 「喜歡上你就要把餘生活成你的模樣的」的執著,在聯想到今天:背面是蘋果,正面是魅族,各位看官是不是愈發的覺得有點無恥,

為什麼當年沒有人去嘮叨人家的無恥,現在卻是一遍叫罵聲,並不是因為它「無恥」,而是它居然「無恥的成功」了。其實OV一直都很成功,悶聲發大財,只是現在有點像波波維奇的馬刺隊---實在裝不下去了。

2009年,一個做的並不太好的OPPO省級經銷商在年會上公司告訴他的中層:今年,工廠一直都在批評我們做得不好,沒有趕上全國的進度,但是我們的利潤還可以,有6000萬的樣子。

當年OPPO是什麼水平呢,全國銷售都不過千多萬台,平均成交單價不過1200的樣子,。今年,oppo的銷量是在向億台奮進,平均成交單價2000元左右,大家可以估一下它的利潤回報。即便是在小米最瘋狂的2013年,它的利潤都應該沒有超過OV 中的任何一家。

好了,不說了,我們言歸正傳,繼續胡說八道,這是在某個省會城市的手機一條街,夏普的大屏手機風靡一時,銷量持續穩定,利潤高,它的導購收入也很好,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但是它的好日子馬上就要到頭了,因為OPPO開始做大屏了,手機行業向來如此:有時候只是想自己多努點力,卻要搞得友商的很多人要失業。

論產品的技術含量,OPPO肯定拼不過夏普,這點,從整個步步高體系的產品線都可以看得出,步步高學習機,無繩電話,復讀機,DVD,OPPO MP3,以及步步高手機,OV手機等等,它從來不會去做技術領先的高風險投入,而是等著這個產業過了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的競爭優勢期以後,用它那無所不在的渠道觸角,通過細緻入微的業務動作搞定這塊市場,而它的產品只需要在技術層面做到剛剛好。這就是段家的「敢為天下後」

而OPPO大屏翻蓋在渠道全殲夏普大屏翻蓋的案例正是這一策略的經典之作。。。

具體操作:

首先,工廠要做的就是提供有賣點的產品,比如首款支持無損音樂的大屏翻蓋,支持後台QQ,自由的靈魂呼吸燈(山寨機管這叫跑馬燈),香奈兒的香水瓶設計。讓終端促銷員可以有讓顧客掏更多錢購買OPPO的理由。

給產品賦予靈魂和情感:「享自由」離開壓抑的工作,帶上OPPO的大屏翻蓋,去遠行,讓終端促銷員有故事可以給顧客講。各大衛視瘋狂的高空廣告轟炸,強化品牌力,讓終端促銷有底氣先顧客推銷。

然後,工廠會提供一般化的業務細節操作模塊(如圖)各區域進行本地化落實

落實到給區域,首先利潤設定:

有人說賣場之所以瘋狂的推薦OPPO,是因為利潤高得驚天地泣鬼神,其實不然,他只是提供略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利潤而已,畢竟誰不想自己多賺點,當時夏普大概也就是300+的利潤,oppo就做400+就行。

當地業務動作的執行:

新品來了,某一區域OPPO會選擇,一個促銷很得力店面非常配合的賣場做試銷,整個OPPO的銷售精英都會匯聚到該門店,全力銷售該新品(如圖)

得出的試銷結果:這是一款利潤型的OPPO爆款手機。

然後,就把各個賣場的老闆,操盤老大請過來開一個品鑒會之類的,把試銷門店的銷售情況做成一個案例,給大家品鑒,得出這又是一款OPPO利潤型暢銷新品(如果這麼好一款OPPO手機在各位老闆的賣場賣不動,一定是你們主推力度不夠)。

在 取得老闆層面的支持,定下要在各個賣場主推的基調。具體業務談判,就給操盤的人分析OPPO的利潤,渠道控制力,保證無竄貨,贈品投入,任務多少。定下主推政策。利潤比夏普高,贈品多,人員投放多,還有完成返利,不主推才怪。

一般的廠家談主推型號,就是給賣場一筆錢,讓賣場一次性進1000台,賣場就會下主推,但是賣場一次性吃下1000台,資金壓力大,多半就會竄一部分貨出去,整個市場的價格就會大亂

下級市場的經銷商就不會再從正規渠道進該型號手機。

深諳此道的OPPO絕不會這麼干,他們會調查該連鎖賣場月容量,比如1萬台,翻蓋手機佔比30%,一個月即3000台,OPPO主推做到50%,一個月即1500台,終端完成1500台,在疊加50的返利,賣場就會把任務分到各門店,開始全力主推OPPO的大屏翻蓋,oppo也會根據此把任務目標分解到各督導各促銷員。

這下,夏普慌了,也和賣場談主推,你這個月進我1500台,我給你8萬的費用,這樣的結果就是,這1500台大部分都被竄到下級市場或者鄰省去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把夏普在二級市場的

價格體系全部衝垮,當然夏普本來也沒有什麼價格體系,二三級市場的商家不會再夏普的正規渠道拿貨,更不會主推夏普的大翻蓋,他們主推什麼呢,只剩下OPPO)。

OPPO在每個門店都有促銷,5-6個門店配備一個督導,促銷參加門店晨會,店長每天都會要求營業員主推那些手機,給營業員下了多少任務。如果當天沒有主推OPPO的政策的宣貫,促銷馬上就會反饋給督導,督導就會去找店長溝通,店長說上頭政策有變動。

於是OPPO的大區馬上就會去溝通賣場操盤手,OPPO當地老闆也會致電給賣場老闆,賣場老闆面露難色:剛進了1500台夏普,夏普給了我一大筆錢,一方面我要消化消化庫存,另一方面也要對夏普公司有所交代,但是主推OPPO大大屏翻蓋的政策不會變,下周就恢復。

OPPO公司於是就會讓,督導緊盯賣場政策是否恢復,另一方面給促銷強培訓:賣場政策不好才是真正體現你們價值的地方。就這樣環環相扣,基本把賣場政策鎖死。

等主推OPPO的時候,那就是真執行,每個營業員都有任務,就連夏普促銷每天都要賣一台OPPO才能給店上交差。

工廠也會實時的給出各地銷售OPPO大屏翻蓋的案例,方法(如圖)

這樣的業務動作和終端執行堅持個半年,夏普的大屏翻蓋們,已經死的死,傷的傷。他的促銷團隊,要不離職,要不轉投OPPO團隊。

這時,OPPO的培訓師在二級市場做培訓的時候,就說:你們都不知道喲,自從我們OPPO上了大屏翻蓋後,好多省會城市的夏普促銷不知道偷偷的哭了多少回。

OPPO的業務走訪二三級市場的時候,看到某個手機賣場還在賣夏普翻蓋,就會說:你們還在推這款手機呀,他們在好多地方都快賣死了。。。

以上純屬胡說八道,如有雷同,巧合巧合。。。

當然,能夠成就OV今天的地位(2016年第四季度,OPPO再度增長109%,oppoR9SPLU大賣,3499的終端零售價,開始全面吞噬華為三星在3000以上價位段的市場份額)除了OV自己的努力,離不開中興聯想酷派三星HTC拙劣的市場操盤和不敢恭維產品品質的幫助。

智能機(確切的說是安卓智能機)在中國市場全面興起開始於2011年下半年。當時在國內走在前面的是聯想三星HTC。

當時有一個大連鎖的操盤經理在一次店長會議上大罵他的店長:現在三星手機的外部佔比都到了18%,我們才10%,我們損失了多少顧客群,大家不要在推那些oppo步步高了,我們的主推方向要轉向三星聯想的智能機上來。

我的一個朋友當時在一個省級連鎖店做店長,平時喜歡玩手機,在2011年8月辭職(拒絕了老闆讓他做全省的智能機顧問),帶著15萬元錢回家鄉開了一家智能機手機店,做國行,也做htc三星蘋果的水貨,2012一年的經營,實現了在省城買車買房。

可見當年的智能機風潮有多麼的迅猛,而敢為天下後的OV們渠道上還壓著一大堆庫存,工廠還有一大堆功能機的配件,可以說是在智能機時代開啟的時候,ov們拿著一把爛牌。

而當年國內廠商中拿著最好的牌的是誰了,從我在當年終端渠道感知看來,無疑是聯想,顧客認可度:聯想,渠道認可度:聯想,運營商合作力:聯想,供應商話語權:聯想。如果是鬥地主,這就是4個2一對王的節奏。

那聯想是經過怎樣不懈的努力!!把自己在中國市場的佔比,一度第一的市場份額做到了現在的杳無音訊的呢?

讓我們細細到來。。。


任憑這幾個大廠絞盡腦汁也不會想明白,接下來的手機變局,由一個毫不相干的東西引發了。

《陰陽師》網易的小手游,教會了廠妹和導購妹們思考,為什麼韓國歐巴代言的手機玩遊戲會卡成翔。

小米和華為加油!


看大多答案都是對OPPO以及OPPO購買者的冷嘲熱諷,但是知乎精英以及互聯網界當前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人想過為什麼沒有?從這個問題看出一個可笑的事實:大多數互聯網人都在閉門造車。

中國有15億人口,全社會有多少行業,互聯網行業只不過是其中的滄海一粟,大多數人一輩子的認知都可能只在自己那個行業里,對互聯網對電子產品都一無所知,因為沒必要他們也不想。

所以在看OPPO和小米兩種模式,小米定位於互聯網人群,而OPPO則定位於互聯網之外的人,就是那群什麼都不懂的互聯網小白,而這部分人群遠遠大於互聯網人群數量,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聰明的營銷方式,避其熱門的互聯網企業小米等的鋒芒,轉戰互聯網之外人數最多的用戶開展營銷。多高明的運營模式為什麼各位會鄙視?

你可能覺得他們的營銷方式low,稱他們的用戶廠妹,女屌,但這類用戶才是這個社會人數基數最大的人群,而OPPO這種營銷模式也正好是適合這類用戶的模式,首先作為一家企業,不賣情懷不黑投資人錢踏踏實實盈利為目的,我不認為這家公司有多low,一家公司存在的目的可以總結為三類:生存-盈利-改變世界。OPPO這類公司的目的便是盈利,不考慮什麼改變世界。而大多數互聯網則是反著來的,還沒生存的本事更別談盈利就想著改變世界。

因此我還發現互聯網人及互聯網公司都有一個習慣,選擇性忽視用戶,比如一個產品經理在設計一個功能時會挑選一類用戶認為他們不符合我們的調性而不為他們設計功能提供服務。高票里雷軍那個回答也透著這樣的意思。

互聯網公司都有一個使命,都要改變點什麼,要麼改變世界要麼改變傳統企業,而不忘初心努力做到這一點的想想只有阿里,阿里通過十幾年時間教育用戶改變用戶購買習慣,而大多數企業對這種小白一般的大眾用戶都是放棄的。就連孔子都說有教無類,那互聯網公司為什麼不能正視每一個用戶放低身段去傾聽最大眾的需求,教育他們來認識自己的產品或者為他們改變自己的產品。互聯網圈子不是有句話「得屌絲著得天下」不是因為他們人多人傻錢好賺,是因為他們代表最大眾化最普世的用戶需求。


1、OV質量上是國內最好的,國產品牌返修率最低應該是OV華為三家,質量好壞剛好是線下最看重的部分。性能再好用幾天就出問題,不如性能差點質量好。

2、很多人天天掛嘴邊拿來黑OV的升不升級系統,剛好是線下根本不看的部分。

3、雷軍當年推個自行車賣金山軟體的時候,大部分現在所謂的「互聯網分析師」還在上小學。

4、OV的薄,快充,拍照這些在線下體驗起來比線上說一萬句都來得好。

5、買東西很多時候不是看東西咋樣,而是看個面子。


類似的問題,知乎上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

很明顯,和華為、中興、小米等手機廠商相比,oppo和vivo更懂消費者。我這裡所說的消費者,不是指所有的消費者,而是指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縣城和鄉鎮的消費者,以及一二線城市裡類似前兩類消費者的消費者。

這些消費者有幾個特點:

1. 容易受廣告的影響,特別是電視廣告、視頻廣告、戶外廣告等。

2. 不太在意配置,即使在意,也不太懂,容易被店裡的銷售員給搞定。

3. 不喜歡在線上買手機,喜歡去實體店買手機。

當年功能機時代,步步高的音樂手機一直就賣的很好。只不過,那時候沒有小米,沒有知乎,沒有太多的人去關注和討論。oppo和vivo在某種程度上延續了當年步步高的做法,即使是做智能機,也還是非常在意手機的功能賣點,比如強調拍照、敲掉音樂、強調續航等。對於上面提到的那一類消費者,很多時候,只要一個功能可能就可以讓其做出購買的決定。

除了簡單直接的宣傳各種功能之外,oppo和vivo的廣告也比較迎合這類消費者。我不是講笑話,就在今年上半年,真的有平時不太關注手機行業的朋友問我,oppo難道不是韓國品牌嗎?

很多人會拿低配高價來說事。問題是,oppo和vivo的目標消費人群絕大部分不在乎配置。

另外,oppo和vivo的渠道覆蓋不是任何其他手機廠家可以相比的。

看著不錯的外形(你說那是模仿iPhone,拿著覺得掉范兒,可他們的目標消費者或許覺得就是因為oppo和vivo長得像iPhone才購買的)、大量的廣告投入遍及大小城市及縣城和鄉鎮的渠道,這三者都做得不錯的,好像也只有oppo和vivo了吧?

至於穩定性,沒用過,不敢亂說。

利益相關:iPhone 7plus是我的主力機,Mate 8是我的備用機,從來沒想過購買oppo和vivo的手機。


沒關係的,電腦城的今天就是oppo,vivo的明天,靠著瘋狂的廣告轟炸來騙人總不可能騙一輩子,手機的卡頓是顯而易見的(R9的p10再怎麼優化的好,玩個網遊都能卡出翔,最近收到了諸多妹子關於R9玩陰陽師為什麼會卡的疑問,接下來出的r9s的625肯定依然卡頓,此處應該給藍廠x7一個贊,好歹是652的,性能足夠用。。。),你會去買一個2799的連玩個小遊戲都卡頓的手機兩次嗎?


說明老老實實做產品,不吹牛,不裝逼,好好的鋪渠道,做銷售,做符合自身定位的廣告與創新是永恆的符合商業社會的成功邏輯!

你們高貴的小米、蘋果、華為不也是做的一樣嗎?只不過產品定位不行而已

知乎的一個問題是永遠只相信「互聯網思維」,希望改天換地的大創新!

可知道這個世界存在巨大的和自己不同生活的人???

你們嘲諷這幫人,嘲諷買w2016的人!人家又何嘗不嘲諷你們???「也就學生有空沒事就研究個破手機,研究性價比!」手機不就一個工具嗎?這就和天天網上泡論壇研究買啥車的都是目標買個十幾萬二十幾萬的人,買法拉利、蘭博基尼的何嘗考慮性價比?你還得去勸說「別買488了,性價比不好,除了外觀好看的,發動機強點。做工、配置還沒我這博瑞好」。。。。你們覺得這個扯不扯蛋???


我並沒有說選擇ov 大廠的手機有什麼不好,並沒有這個意思,你們懂的吧?

我討厭的是ov 實體店的導購那種有意的誤導和引誘。有些女生家庭不是很富有,她們想買一個「質量好」,「久用不卡」的手機。這時候那些導購就會有什麼「真八核」,「旗艦處理器」來誤導消費者。貼吧以前發過一個視頻,暗拍的,裡面OPPO 的導購聲稱他們的快衝技術,特斯拉都想買但是他們就是不賣特斯拉。你們懂吧,並沒有說它的快衝不行,而是他們編造和有意的誤導讓人覺得很噁心。

有些人的邏輯很清奇啊,他的說法是這樣的

「誤導,呵呵。引誘,哈哈。&手機參數配置標價簽上沒寫還是手機里沒有?&拉不出屎怪地球沒引力,控制不住自己怪別人誤導你引誘你。有一天有個人給你100萬讓你殺個人你去不去?」

請問所有人都知道參數代表的意義么?當年中關村賣電腦怎麼賣的?

你看這個電腦「真四核(A8,A6,A4),4G大顯存(gt610m)。比那台雙核(i5移動版),2G顯存(GT650m)的電腦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今天看你是個學生,給你算成和那台一樣的價。」

不懂CPU 的哪會知道後者cpu 單核性能在前者兩倍以上?略懂一點的人又怎麼知道單核性能的重要性?不懂顯卡的又怎麼知道650性能有610的四倍左右,4G顯存就是專門用來坑人的版本。

現在的手機店簡直就是原來電腦城的翻版,說不定很多手機銷售都是從電腦城跳過來的。

手動分界線→_→→_→→_→→_→→_→→_→

當中國電影市場充斥著小時代之類的電影,當中國的電視劇市場還是盜墓筆記那種五毛特效,表演浮誇,上交國家的電視劇時。我就覺得ov 的市場還很廣闊,粉絲的力量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大的多。

我周圍的人都知道我很「懂手機」,他們買手機電腦都會找我推薦。我極力像周圍人灌輸「如果沒有錢多到一年換一次手機就別買ov 」這種觀念。然而很多女生還是不聽我勸告入手了OPPO R7之類的手機。

她們有些平常生活非常節儉,用著這種微信都卡的手機看著很心疼,但我也無能為力。只能期待大眾的審美有所提高,那些小鮮肉也不再能用一張面癱臉就呼風喚雨,爵跡之類的電影不再大賣。大家也能像抵制中關村電腦一樣抵制忽悠人的銷售模式。

如今看到郭敬明的哭泣,看到華為小米今年的精彩表現。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

借用一句話

「陽光猛烈,萬物現形」


企業只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並不評價消費者需求的品味好低,

一點淺見,


在智能手機這個消費領域,因為「技術」的出現,有時會讓人們忘記它本質上也是一門生意。OPPO和Vivo的逆襲,喚醒了過去對互聯網顛覆式創新的盲目崇拜之中的業界,讓他們重拾對線下渠道價值的理性認知。

此前,OPPO和Vivo的逆襲表現已初現端倪。根據IDC發布的調研數據,「VO軍團」在今年上半年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已超過華為。

IDC和Gartner這兩大IT市場調研機構針對2016年前兩個季度所做的報告中,OPPO首次進入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榜單。「得益於R9在中國及海外市場的強勁表現,OPPO在今年第二季度成為銷量增長最高的製造商,出貨量同比上漲129%。」Gartner在相關新聞稿中分析認為,「正是防抖自拍和快充這兩項功能,幫助OPPO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獲得不俗表現。」

全球智能手機廠商Top5出貨量及市場份額排行

題主提到的Counterpoint Research第三季度銷量份額圖表

長答一篇。

非常長。

OPPO以及vivo並非橫空出世。OPPO的董事長段永平同時也是步步高集團的董事長,而vivo是2011年由步步高創立的智能手機品牌。

國內市場份額增長很快,但OPPO公司CEO陳明永卻在8月發出一封內部信說:「形勢大好的時候,我卻如芒刺在背,擔心OPPO被外界捧殺……」

與其他手機公司創始人樂於在社交媒體上充當網紅不同,陳明永雖不是廣東人,卻有著粵系商人的低調,他最近一次公開與媒體見面是在2014年。過去幾年,他成功地將「本分」這個詞灌輸給團隊,成為OPPO員工對內對外的口頭禪,他甚至在內部明文規定,不準攻擊、回應對手。

此外,喜歡下圍棋的陳明永還另一句在圈內流傳頗廣的名言:「你下你的,我下我的,下到最後,勢出來了,高下立見。」言下之義,他主張各自為戰。

自蘋果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發展了9年。即使是在被視為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從功能機到智能手機的換機潮,目前也已接近尾聲,手機硬體層面的創新,近幾年幾乎陷入停滯,特別是基於安卓系統的手機市場,各家產品已陷入高度的同質化競爭。

黑馬如何誕生?

在這樣一種產業背景之下,OPPO何以能表現卓越,逆襲成為「黑馬」,正是最近一段時間,業界與媒體追問最多的話題。

17歲的李春梅,半年前離開河北武安的老家,眼下在北京一家麵包店打工。這份包吃包住的工作讓她順利攢下兩個月的工資,小姑娘送給自己的第一份上班禮物是一款價值2499元的OPPO R9手機。「我喜歡它的自拍功能。」李春梅告訴《第一財經周刊》,她在武安時看見身邊同齡女生對著OPPO手機玩自拍,羨慕不已,回家央求父母也給自己買一部,卻始終沒能如願。

那些生活在一線城市、已經換過一兩部iPhone手機的年輕中產,儘管對OPPO的TVC廣告也很熟悉,但他們大多仍會覺著OPPO在一年之內賣出5000萬部手機、PK掉小米且直追華為,是一件毫無徵兆的事。原因也很簡單——小鎮青年李春梅,在一線城市的生活圈裡極為罕見。

讓李春梅感受到自拍功能的吸引力,是OPPO有意為之。

從數年前開始,OPPO的賣點便集中在3個部分:拍照、閃充和外觀。這3大賣點的最終確認全部來自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和小米及華為不同,在品牌策略上,OPPO始終不太強調用元器件參數來為產品性能背書。在2015年及2016年旗艦機的發布會上,它毫不諱言,沒有用最頂級的CPU,至少在R9系列上,沒有把它當作核心賣點。

1. 美顏相機

OPPO是國內最早提出自拍美顏概念的手機,該靈感來自於OPPO的一位產品設計師。這位喜歡用卡西歐自拍神器(TR100)的姑娘,對項目組同事這樣總結女性用戶的心聲——「我們並不是想把自己拍得多清晰,而是漂亮第一」。

女性用戶佔到OPPO整體手機用戶的55%,自拍功能深得她們的心。那時,每家手機的前置攝像頭畫質普遍不高,更沒有提供自拍美顏功能。這個想法很快就獲得項目組的認可,負責相關模塊、鏡頭、圖像演算法的團隊迅速搭配完成,經過一年研發和調試,2012年,OPPO終於第一個將帶有自拍美顏功能的手機U701推向市場。

此後,OPPO又推出擁有旋轉攝像頭的大屏拍照手機N1,今年的R9系列產品,則宣稱是國內首款將前置攝像頭的像素提高到1600萬像素的手機。只要認定用戶需求,OPPO接下來的戰術打法一向穩准狠。

2. 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

除了自拍,OPPO還鎖定了用戶的另一大需求——快速充電。

在「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這一廣告語流行之前,閃充技術在OPPO內部成型已有些時日,其於2014年3月推出的第一款閃充手機Find 7便已具備這一功能。但這一技術成為OPPO後來最具特色的創新卻相當偶然。

2013年,深圳東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銷售的謝松青忙著向各大手機廠商推銷一種新型的充電技術——低壓閃充。聯想、華為這些主流手機商最終都拒絕了謝的產品,理由是當時這項技術一則不夠成熟,二則因其技術原理對於充電設備要求較高,還涉及對硬體的大範圍改造,綜合考慮,手機廠商紛紛判定閃充功能「性價比不高」。

OPPO一度也以同樣理由將謝拒之門外,但有趣的是,OPPO的一位工程師Jeff並不甘心,他出於個人愛好,自購了試驗設備和謝松青一起繼續研發高電流充電技術,依託於深圳和東莞完善的供應鏈,終於為這項實用功能找到了切實的產品解決方案。

該項技術重新得到OPPO的重視。根據OPPO提供的數據,截至2016年6月,獲得快充體驗的用戶,已超過了3000萬,OPPO在此技術上擁有18項核心專利包。

「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這句口號原本出自質檢總局對OPPO手機閃充的描述:「充電5分鐘後,通話126分鐘後關機」。經過OPPO營銷策劃部的精鍊,形成了現在的廣告語。

「眼下的同質化局面,最接近也不過就是當年我做DVD的時代。那個時代更同質化,DVD就是一個播放碟片的功能,其他沒有什麼,智能手機有這樣那樣的功能,每家在自己理解用戶的基礎上還可以做一些創新。」今年6月,分管市場和渠道的公司副總裁吳強在接受國內媒體群訪時說。

這番話看似是在化解爭議,但多少也是在提醒對手——

OPPO最不怕的就是在高度同質化的硬體市場拼殺。1990年代初,陳明永從浙江大學電子物理技術專業畢業沒多久,就進入大學師兄段永平所在的廣東中山市小霸王電子工業公司,後來又跟隨段永平離開小霸王,參與創立步步高集團,主要負責VCD、DVD等影音硬體產品。小霸王學習機和步步高DVD經歷血腥競爭,一路衝殺,陳明永和吳強皆是親歷者。

事後看,自拍和閃充,這兩大核心功能的確幫助OPPO實現了產品的差異化競爭。

3. 廣告,廣告,還是廣告

營銷策略上,OPPO算是國內廣告投入最高的手機公司之一,其作風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公司董事長段永平的影子。段永平當年主持步步高時,曾在1999年和2000年,讓步步高連續兩年奪得央視廣告標王。

同樣,2014年年末,OPPO投入4億元冠名真人秀《偶像來了》,2016年,它的投放覆蓋國內電視收視率前三的湖南衛視、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冠名欄目包括《天天向上》《極限挑戰》和《奔跑吧兄弟》等9檔年內熱度最高的綜藝和娛樂節目。

「OPPO的主力消費群體是年輕人,喜歡追星、看綜藝、八卦,可能不是一二線城市公司人,但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產品訴求。」OPPO營銷策劃部負責人沈義人對《第一財經周刊》這樣定義其手機的用戶畫像。

明星代言是OPPO最擅長的營銷手段。從最早花費500萬美元請來萊昂納多,到後來斥資1500萬美元請宋慧喬,至今年3月R9上市時,邀請李易峰、楊洋、楊冪和TFBOYS代言,並為其發布定製機型,OPPO選擇的明星代言群像越來越強調其在線下及社交媒體上的強大粉絲號召力。最新一批代言人的微博粉絲之和達到了1.7億,一些競品的粉絲直接調侃OPPO:「一個混娛樂圈的品牌,沒必要跟IT圈的品牌拼個魚死網破。」

「從每年總的銷售額來看,我們廣告投放的佔比並不高。」面對一些質疑,吳強總會這樣解釋OPPO的廣告投放策略。

明星代言是OPPO最擅長的營銷手段。

4. 渠道網點,鋪,鋪,鋪

李春梅的媽媽于娟娟,2013年也曾花1700多元買過一部OPPO,那是她的第一部智能手機,從價格上說,絕對算是家裡的「大件兒」。于娟娟說不太清手機的具體型號,她只記得當時在武安的手機大世界,一個櫃檯老闆對自己熱情推薦:「超薄、拍照效果和播放音樂的音質都很不錯……」

如今,OPPO在全國的渠道網點多達20萬個,形式包括自營模式的體驗店、專賣店、連鎖家電手機賣場里的專櫃以及小代理商。在眾多二三線城市的街頭,OPPO沿用了國內酒類企業通過免費為餐館包裝門面來換取廣告位的做法,讓OPPO綠底白字的品牌標識覆蓋了很多原本無名的小手機店。消費者若不認真辨識,就會產生「鋪天蓋地滿是OPPO專賣店」的錯覺。

廣東東莞街頭的一家手機店鋪。

OPPO與代理商的關係,可追溯至2008年——從OPPO最早進軍手機市場開始。友誼當然始於利益的高度捆綁。早年的代理商,有些甚至已經成為OPPO的股東,彼此利益與共,手機滯銷時共同承擔損失。與員工緊密綁定也是OPPO抵禦外部競爭衝擊的重要一環,在OPPO,員工離職之後還能拿當年年終獎,在職員工可用年終獎按一定的比例買股份。

在代理商或各省的分公司員工口中,OPPO總部被稱為「工廠」,頗有專註開發產品的意味。OPPO對加盟的代理商實行包銷,讓代理商無後顧之憂。但同時,OPPO對代理商的管理也頗為嚴格,設立了3條高壓線:其一,不準亂價,嚴格按照零售價銷售;其二,不許竄貨,不許在指定之外的區域銷售;其三,不許私自在網上銷售。

這三條一直施行的高壓線,有效區隔並穩定了手機的價格體系,保證OPPO的每款新機在上市6個月後也不會降價。代理商的實體店可以確保其銷售利潤,提供給消費者的購買體驗,也不會打折。

手機門店有所謂的「黃金眼」,是銷售的最佳位置,也是各家手機廠商必爭之處。OPPO的終端管理員經常會走訪各家門店,他們的任務是檢查自家的產品是否擺在了一家店中最顯眼的位置,此外還要留意很多細節——海報是否能讓用戶一進店就看到;如果沒有手機可供展示,就陳設手機包裝盒;展示宣傳頁的架子上,自家的宣傳冊不能放在最低層,要放在上面3層,方便顧客取閱……

OPPO在中國有6000多家直營店,覆蓋面從省會到鄉鎮,在選址上遵從3個基本原則:一為核心商圈,二為客流量大,三為手機賣場聚集區。

5. 「手機界的海底撈」

在北京南三環邊上的一排密集扎堆的手機賣場中,就有這麼一家OPPO直營體驗店。顧客進門,最先迎上來的是一名叫張標的小伙兒,他是這裡的店長,在OPPO已經幹了兩年多。

這家上下兩層的體驗店,面積總共180平方米,人員配備相當齊全。一層銷售新機,配備了6名店員、1名店長;二層負責售後,包括3名維修人員、2名前台接待和1名售後經理。

不斷有人進店,店員給顧客介紹產品時聲音溫和。在張標看來,這是線下渠道特有的體驗優勢。「來買手機的有很多是老顧客,」他邊說邊展示自己微信里添加的一大批顧客好友,「他們買完手機,遇到問題也會來找我解決。」

張標身著一件深藍色polo衫,衣服左胸位置是白色的OPPO字樣。「我這件衣服的材質,應該和蘋果員工穿的一樣。」張說道。在他看來,蘋果體驗店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在裝修風格和櫃檯陳設上,OPPO門店也在模仿蘋果的簡約路線——室內只有4張實木檯面的桌子,每張桌上擺著6部手機樣品。最靠門口的2張桌子上,展示的是今年主打的旗艦機型。再往裡,才是往年的老款,以及幾部千元機。還有一些手機機型乾脆被放在後面的庫房,沒機會被擺出來。

「我們的口號就是簡單專註。這也算吧。」張標還談論了一些很少有人注意到的細節。比如桌子上原來還碼放著宣傳頁,但因顯得雜亂,撤掉了。每部手機的擺放位置要在同一水平線,還不能離桌邊太近,以防顧客失手碰掉。

為了招攬顧客,一些必要的工作要持續做下去——喇叭要不斷宣講、綠底白字的刀旗要擺放在門口;在周末,店外還會擺出更醒目的充氣門,會有活動部門的員工來路演各種促銷。

OPPO的線下門店服務被一些粉絲戲稱為「手機界的海底撈」。有些專賣店會設立拍照專區,消費者在此體驗完手機的自拍功能後,可現場列印成照片,店員甚至用相框裝好,贈予用戶。消費者購買一部手機,從贈送音箱、自拍桿、充電寶等小禮物,到贈送碎屏險和免費貼膜,偶爾可能還會趕上店內贈送李易峰或者TFBOYS的海報。

6. 時勢

除了產品功能務實、營銷迅猛以及線下渠道給力,OPPO能在今年獲得大賣,還建立在一些有利的客觀條件上。

今年春天,蘋果只發布了4英寸的小屏幕手機iPhone SE,iPhone 7的發布遲至9月舉行。蘋果產品發布的空檔,也使2016年上半年的中國手機市場少了一些競爭。三星在今年5月推出了針對中國市場的C系列手機,價格主打中端市場,但並未取得預期成功。

三星和蘋果在中國市場持續遇冷,華為、OPPO的旗艦機型則承攬其空出的從高端順延至中端這一段利潤豐厚的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OPPO在品牌廣告上力推2000元到3000元之間的旗艦機型的同時,卻隻字不提那些擺在門店同樣熱銷的千元機。強調本分的OPPO在此耍了點小聰明,它想讓品牌傳播可以足夠聚焦,用最明星的產品,最大程度提升品牌的含金量。

此外,由於從不跟那些功能最新但產量不足的元器件較勁,OPPO的手機一向備貨充足,且一直保有不錯的利潤率,足以供養其龐大的線下代理渠道,形成良性循環,這也是其厚積薄發的原因之一。

銷量迅猛增長的OPPO在其發源地東莞也在不斷擴建生產線。東莞長安鎮的步步高大道兩邊,分布著步步高系的OPPO、vivo等公司的工廠。自2011年生產智能手機以來,OPPO工廠的用電量一路飆升,2015年達到了5300萬度。

對於OPPO而言,東莞是極其適合其發展的地方。這裡有它自己的手機工廠,工廠中有專門做材料、組件和整機實驗的團隊,產品質量管控相對便利。其中一項跌落測試要摔掉幾千部手機,成本要上百萬元,這成為OPPO員工最喜歡對外傳揚的「研發佳話」之一。

東莞OPPO手機生產車間內,一名女工正在測試手機。

在長安鎮,上下游供應鏈也一應俱全。整個東莞地區現有各類通訊電子元器件生產企業4000多家,完全能滿足OPPO的量產需求。2017年,它將繼續在長安增資10億元,修建佔地320多畝的加工廠,預計可年產手機8000萬部,外界猜測,這一數字可能是2017年其手機的全年銷量。

7. OPPO,一家其實「不那麼自信」的公司

不過,這家高速發展了5年的智能手機公司,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處於不那麼自信的狀態。

2011年,小米手機問世,雷軍團隊拋出的互聯網新玩法是傳統硬體廠商完全不熟悉的組合拳:品牌上,通過社會化營銷,吸引發燒友;產品上,拼參數和高分、強調性價比;渠道上則重電商輕線下。

彼時,OPPO則正在經歷公司史上最大的困局——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轉換,讓OPPO的處境降到冰點。從功能機轉型智能機的過程,OPPO清理庫存損失「慘重」。

加之遭遇小米,寒流中的OPPO,公司上下信心落差巨大。磕絆著推出第一代智能機產品後,OPPO一度想要效仿小米。

比如當時小米提出所謂「產品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等創新理念,被不少媒體熱捧,OPPO也想按這個方式去做,每周更新一個系統版本。剛開始的確增加了與用戶的互動,但時間稍長,實際需要更新的功能並無許多,於是生硬的模仿最終造成為更新而更新的尷尬局面。

只擁有電商渠道的小米,會在節假日降價,OPPO也試著用同樣的節奏在線下渠道促銷熱門產品,但此舉引起了渠道的震動。甚至,OPPO還考慮過是否應推出頂級配置、面向發燒友的手機產品,並學習小米的社會化營銷手段。「但後來這些想法都被取消了,」

OPPO公關負責人劉磊後來總結說,「基礎條件不具備,做自己不熟悉還超出能力的事,容易受傷。」

復盤來看,此前從未進入過硬體市場的小米,如果當初從零起步選擇發展線下渠道並無優勢可言,選擇電商模式,反而是破局的捷徑。此外,小米吸引的第一批用戶是年輕一代的IT青年,網購環境更迎合其用戶體驗。從這些因素來講,OPPO輕率模仿小米,確實缺乏場景基礎。

好在OPPO及時清醒,此後繼續全力與線下代理商建立緊密合作。後來,當運營商們開始大幅削減補貼規模,如聯想、中興,也包括華為在內的一批緊靠運營商市場的廠商都栽了跟頭,多虧OPPO更多依靠於社會化渠道,才讓它免於此難。

但在2014年年初,OPPO又再次面臨產品上的重大轉型——手機網路制式從3G到4G的升級。

OPPO放棄3G手機的存量市場和運營商對於3G產品的政策傾斜,迅速砍掉旗下所有3G產品,只賣4G手機。時逢春節手機銷售旺季,轉型讓OPPO錯失這一重要的銷售檔期,為此少賣了上百萬部3G手機。很多OPPO的老員工至今記得,「那一年公司內部很亂,離職率很高」,因為看不清這場轉型的價值,大家基本沒有心思做產品,包裝營銷也停滯不前。

2014年的6月轉型4G期間,OPPO有7款4G智能手機上市,價格區間在1298元至3498元。時至今日,OPPO內部再無人質疑這次轉型的正確性與及時性。

「這個公司其實一直都沒什麼自信,不像華為,牛人多、格局大。」一位OPPO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周刊》分析說,OPPO最擅長的是把簡單的事情落地,所以「技術能買就買,自己做的很少」。

不過,堅持「各自為戰」的思路,OPPO不怕慢,也不怕重,最終還是在2016年PK掉了當年的偶像——小米。這一幕,有如童話故事《龜兔賽跑》里上演的劇情反轉——OPPO就是那隻最終贏了兔子,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烏龜。

直至現在,OPPO仍然沒有把線上平台當作主力銷售渠道。吳強曾透露,整個電商渠道的銷量比例總體沒有超過10%,天貓和京東的網上旗艦店,更多定位於OPPO的產品推廣平台。

奮鬥數年,眼下當屬OPPO「最好的時光」。然而,這家贏在實用主義路線的手機公司,面前仍然擺著兩個不那麼讓其自信的話題。

1.一線城市

身處一線城市的中產消費者,那些會願意支付五六千元購買手機的高端消費人群,至少在目前,他們對OPPO的產品並沒有表現出太多興趣。

OPPO也承認在一線城市這樣很拼品牌力的地方,其手機優勢不夠突出。但據《第一財經周刊》從OPPO內部獲悉,今年在北京的分公司,僅直營專賣店渠道就新招募了多達3000名銷售,用以擴張門店。北京地鐵人流量最多的國貿和西直門換乘通道,也被OPPO手機代言人李易峰手機遮眼賣萌的大幅特寫海報「刷牆」。

可以說,一線市場是OPPO這場「農村包圍城市的人民戰爭」中要拿下的最後一個堡壘。

在今年世界移動大會上海站的現場,兩位參會者在體驗OPPO手機。

2.海外市場

OPPO過去曾是步步高創立的海外品牌,對如何經營海外市場有些經驗。2012年,帶著新一代的智能手機,OPPO開始拓展海外市場。

OPPO已在諸如印度、巴基斯坦和泰國這樣共計20個國家開展業務,這些國家的特點是人口多,經濟尚不發達,正適合銷售價格摺合人民幣在1000到2500元的手機。除了在印度開設了一家國家級分公司,其他國家OPPO都是代理制,但用於各類促銷活動和營銷宣傳的物料,都由國內的海外總部統一規定。

在印度市場,OPPO招募了幾千人的銷售團隊,逐地覆蓋,據說已經幫助它在該市場每月售賣100萬部手機。

這讓OPPO終於多了一些底氣,預計2016年全球海外市場的銷量可能會比去年翻一番,總計達到2000萬部。為此,OPPO正在效法國內那些被驗證成功的營銷策略。比如在印度,它簽下了當地有著「印度劉德華」雅號的阿米爾·漢,並且贊助了在印度舉辦的全球板球聯賽。但是別忘了,印度也是小米、一加等一眾手機廠商的必爭之地,而華為積累多年的專利數量更利於它進入成熟市場。

OPPO的逆襲,對於整個產業的意義,也許可以被歸納為——它讓業界從過去對互聯網顛覆式創新的盲目崇拜之中被喚醒,重拾對於線下渠道價值的理性認知。

這並非是OPPO對抗小米的勝利,接下來,無論新闖入者OPPO,還是華為、小米,手機市場的玩家都會意識到,面對日趨飽和的智能手機市場,僅憑聰明的線上營銷或僅憑紮實的線下渠道,誰都無法長期獨佔鰲頭。手機市場一直是高度靈敏也高度危險的市場,未來的競爭將再次陷入全副武裝的混戰之中。

文/高松 回答時有所改動


謝邀。

首先,先在開篇闡述我的觀點:

OPPO/VIVO這種手機廠商的銷量勝利,是中國整個手機市場的最大悲哀。

販賣偶像明星臉蛋、以次充好、欺騙無知女性。R9拿著全業界最爛的聯發科年底垃圾處理器P10賣高價,利用農村和三四線城市的信息不對等,本質上與曾經中關村電腦城裡坑蒙拐騙忽悠顧客的裝機店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說華為是「技術型驅動」、小米是「供應鏈驅動」、魅族是「發布會驅動」的話,那麼OPPO/VIVO就是不折不扣的「忽悠式驅動」。靠著線下店員們瘋狂的滿嘴跑火車,天花亂墜的把一款款劃屏都卡的垃圾手機吹上天,矇騙著無知廠妹學生妹和老大爺老大媽。

有著OPPO/VIVO的「成功經驗」,未來誰還會像華為一樣傻乎乎的把大量經費投入到研發之中呢?前幾天剛發布的海思麒麟960處理器,CPU、GPU、基帶、ISP、CCI550帶寬、UFS2.1等多方位所有指標都通殺全場持平或吊打高通三星,是不折不扣的安卓第一旗艦。然而花了這麼多錢做SOC,遠遠不如像OPPO/VIVO一樣請幾個韓國棒子明星和國產小鮮肉們去搞代言刷廣告,更不如把研發技術的錢拿去給芒果台搞冠名播廣告洗腦,這樣的惡性循環對於正在一步步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國手機產業來說,無疑是一道毀滅性的晴天霹靂。

反正在中國,認認真真搞研發做技術的企業,都應該餓死,對不對?

只要甘心做組裝廠,乖乖去採購洋大人們的廉價垃圾低端元件,回國包裝一下就能銷量爆棚,畢竟我國消費者就是這麼崇洋媚外。

那些叫囂著OPPO/VIVO手機銷量賣得好就是勝利的無恥之徒們,我祝你們天天看同樣口碑極差票房出色的《小時代》系列電影一萬倍。

情緒宣洩完了,說正題。

第一,這個Counterpoint Research以前就被扒皮過 一個註冊在香港的皮包公司,甚至一度wiki查都查不到,根本不具備任何權威性,與主流的IDC和gartner差距極大,屬於整天靠著收廠家錢發表神論的接客型公司。

更加準確的數據,應該要再過一周左右會公布。

當然,我們要承認的是,OPPO/VIVO這兩家企業今年的手機銷量確實暴漲,這點無容置疑。

從賽諾發布的9月線下圖來看:

對比賽諾去年9月線上+線下整體來說, ov的增長的確是恐怖的。

第二,中國手機市場的大環境

實事求是的說,OPPO/VIVO主要是趕上了中國三四線城市及農村人群們的換機熱潮。這幾年經濟發展的不錯,中國人現在都慢慢變得有錢了,可是品味和認知都遠遠不夠,絕大部分人都對於數碼產品啥也不懂。

那些小縣城農村智能機到了一個爆發點,那些拆遷戶們之前多半是養豬種地出身,沒有寬頻沒有網路,用的山寨鍵盤機,能打電話就行了。突然現在農村都有網有wifi了,現在的手機對於他們來說就不止是打電話了,還能幹很多事,他們這時候開始需要大屏智能手機。

什麼牌子好呢?

哦,看電視上那些節目整天都是OPPO/VIVO的廣告轟炸,店員們還都說這是韓國品牌國際大廠呢,買買買!

第三,OPPO/VIVO這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

1、 線下的高提成。

賣一台R9,店員賺300~400塊,換我是店員我也熱情推薦啊,良心值幾毛錢?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傻子多願意買,數鈔票數的笑哈哈美滋滋。

2、 與全國渠道代理商綁在一起,保價措施得以實施。

串貨的問題是所有線下廠商的難題,OPPO/VIVO的思路就是和代理商綁在一起,你賣一台賺幾百塊,爽不爽?R9品牌建設的好,你們地區的貨就賣得好,你作為地區總代理,你肯定舉雙手支持對不對?

可是你要是敢串貨,對不起,那就真罰錢。

一邊給你高額的甜頭利潤,一邊舉著棒子整天監督,價格自然就穩定下來了。

(鑒於擔心某些水軍跑來撒潑打滾,把省代理們的差價具體賺多少刪了,省得浪費口舌)

3、 穩定的做工。

如果說OPPO/VIVO手機在研發上有什麼地方沒有讓良心被狗啃乾淨的話,就只能體現在做工方面了。比起小米魅族樂視360等網路手機,藍綠大廠的質量相對過硬,穩定性較高,不容易出現什麼事故。

當然了,就算出現什麼事故,以這兩家的財大氣粗,靠公關費擺平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4、 營銷做的好。

「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廣告詞鋪天蓋地朗朗上口,哪怕R7和R9這兩款昧良心的機器爛到了姥姥家誰買誰被坑,也能忽悠一票傻小子傻姑娘們前仆後繼的送錢。

相比較之下,華為首款搭載麒麟950處理器的一代神機Mate的廣告詞就相當反人類了,「高性能與長續航的再一次突破」和「執念,是一種信仰」,透著一股弄弄的工程師味道,實在是太特么尷尬了。

黑寡婦?你丫誰啊?

不認識不認識,哪有我家的小鮮肉們人氣高~

5、 抄襲的ID設計。

以OPPO的暢銷機型R9為例,這破玩意正面抄三星魅族背面抄iphone,毫無任何獨創性的ID設計,能拿去給妹子們推薦的唯一理由,就是「你看,它像iphone,所以肯定是高顏值的好手機!」。

我只能說,MDZZ。

一個是魅族pro和pro6,一個是R9,恕我眼瞎,看不出OPPO任何具有原創性的ID設計。

同樣,我們反觀一下半年前的華為P9和昨天發布的mix。

6、 充電專利。

講道理,OPPO在專利方面的投入,還是比VIVO有點追求的。我以前做過一個中國手機廠商的專利分析報告,裡面的具體數據全都是我和律師們一個個去篩去選的。OPPO確實有一些專利,不過大多集中在充電方面。然而比起高通的QC,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最後,我再重複一遍:為什麼我對OPPO/VIVO手機這麼深惡痛絕呢?

因為我親眼看著單位里的女同事,拿著新買沒多久的安卓旗艦手機OPPO R9玩陰陽師,在遊戲里稍微操作一下就卡到爆炸。

她還納悶的問我,當時店員說這是現在最好的安卓手機啊,偶像明星們都在用,怎麼陰陽師都玩不了卡成這樣子?

我只能說,呵呵。

PS:今年藍綠大廠投入了很大一筆經費在網路營銷和公關口碑上,預計會有許多媒體和KOL們跑來吹藍綠大廠如何如何好,建議大家截屏留念,圍觀一下這群人的節操。


如何評價正規藥廠的10塊錢一瓶的褪黑素、複合維生素和礦物質銷量不如400塊錢的腦白金和黃金搭檔?(我家收到過若干盒,然後再轉送別人)

如何評價國產質優價廉還好看的羊絨毛衣的利潤被丑炸天且售價上千的恆源祥羊羊羊吊打?(反正我就有兩件)

如何評價前些年國產優秀的學習機、電子詞典、智能手機廠商被步步高點讀機、諾亞舟、商務通、金立語音王擠垮?(恰巧我也有一台步步高,用了一周後就不用了)

如何評價新鮮營養健康的一大袋番茄售價卻不及垃圾番茄紅素的一個零頭?如何評價雞蛋、雞腿、牛肉、蝦仁這些優質蛋白來源,售價卻不及安利傳銷的蛋白粉的一個零頭?如何評價網上這麼多質優價廉的商品,還有人去商場里購買這些打著「外貿原單」名號的假貨?如何評價有些人花大筆錢買「燃脂儀」,「磁療儀」,「強心卡」這些0效果卻售價動輒上千的垃圾產品?

如何評價知乎上辛辛苦苦寫乾貨的人不僅沒有收入,反而各種被抄襲,而XXX大V,XXX網紅抄別人寫好的段子,中間夾雜著廣告,賺賺廣告費就能開上保時捷?

為什麼知乎上的精英們看oppo/vivo就跟發現世界未解之謎似的,而從來沒意識到這種事情在最近20年的各個領域幾乎都在同步發生進行著?

為什麼知乎精英們面對這個污穢和骯髒世界的視而不見,卻把oppo和vivo這兩杯髒水端了起來,舉起放大鏡仔細研究,「哇,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髒的水」,殊不知,你們身後就是一片巨大的化糞池。

傻逼的錢也是錢啊,你們又不是蘋果,你們的一顆紅心能拿來賣錢嗎?何況這世界上80%的傻逼還都比我有錢。

我從來不覺得OPPO/VIVO手機的用戶有什麼問題,他們就是不明真相而已,他們也沒有必要懂得這個世界上的每件事情、每個細節。他們就想花3000塊錢去商場買個漂亮手機。就像腦白金、黃金搭檔的購買群體,也許他們也不明真相,也許他們知道真相,但這個社會的大多數讓他們必須裝作不明真相,花多少多少錢買個大禮包送禮而已。

孟子曰,有錢不賺王八蛋。


1.數據調查機構是個皮包公司,沒有公信力

2.OV兩廠,通過高價低配的方式,通過純粹的廣告公關賺取國人最後一點信息不透明的代價,可悲可嘆,用著最爛的處理器,卻號稱最強的安卓機,用著高仿蘋果的外殼,卻號稱最好的設計。我們要尊重的,是華為小米這樣的技術性國產品牌,而不是會給國產手機丟臉的「國際大廠」

3. 隨著信息逐漸的透明,電腦城的今天就是藍綠兩廠的明天,喬布斯有句話說的對,我們沒必要勸說那些不接受新事物的人們,我們只要等待他們被淘汰。迴光返照,莫過如此

4. 感謝網易手游陰陽師以及騰訊手游王者榮耀,讓OPPO的年度旗艦暴露了性能差到被吊打的本質


就像玩《文明》一樣,你辛辛苦苦的點科技樹,錘基建,造火箭準備上火星,猛然發現旁邊的阿拉伯快要宗教勝利了,一堆使徒圍住你的首都準備洗腦。


有評論給 OV 洗地,並且不是水軍,這件事本身就是個悲哀。


只能說中國手機市場已經有點病態了。

如果說小米手機沒有設計感(Mix/Note 2之前),不招人喜歡,所以被藍綠大廠超越,那還情有可原。

可是我實在想不出來華為又出了什麼問題。

藍綠大廠這樣專門賣手機殼的廠商,要是代表中國智能手機征戰世界,那丟的就不是那百分之幾的市場份額了,丟的是全國科技工作者的臉。

我們班有個同學想買OPPO R9s,我便直截了當地對他說:(可能比較誇張)這個手機,渠道商就得掙一千,外殼300塊錢,廣告300塊錢,艷得不正常還只有400多尼特的AMOLED幾百塊錢,算下來,這個配置拿到千元機都沒人要。

互聯網存在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盡其所能地消除信息的不對等,讓每個人都有發出聲音的權利。

這應該是市場的進步。

如果說小米推動了中國手機市場的進步,那藍綠大廠豈不是開倒車?

是小米華為的所有工程師腦子進水了呢,還是全中國的手機用戶腦子都進水了么?

我更願意相信是後者。

一個有力的證據:

那些姑娘寧願聽信那些收錢說好話,只會撩妹,一點手機也不懂的偶像明星,也不願意聽信和她們同是消費者的數碼愛好者。

那個破殼就那麼值錢?你以為小米魅族沒有閃充?

否極泰來,樂極悲生,我相信會有這一天。


ov廠賣手機,和當年的小霸王、VCD大戰、功能機,沒啥區別

重資產、重營銷,高價低質,這種信息不對稱下的商業模式從未離我們遠去。只要三四線城市還在依靠賣場,只要主流品牌不屑於傳統媒體廣告,趁火打劫高單品利潤補貼渠道成本的模式就永遠不會消失。

可是呢?

ov這幫人這些年換了好多馬甲:學習機VCD、無繩電話和手機。

然而,在過去二十年同樣的時間裡,還有一幫人:

--把白色家電做成了世界領先;

--把液晶電視做成了行業一流;

--把通信設備干成了全球第二;

--把智能手機推到了市場前沿。

回首過去ov系還是廣東那幫人,蹂躪著三四線城市用戶;卻有很多中國企業家已經衝出了國門走向世界。

對於ov的商業模式我們無話可說,但是,今天的中國沒有任何力量阻止一個人,沒有機會接觸好的電子產品,無論滲透率如何緩慢,強大的產品終於會到達每個人身邊。曾經淘寶是北上廣的專利,現在地級市卻成為銷售主力。

為什麼?因為消費者有一種天生的本能:如果是好產品,終究會獲得認同;特別是被欺騙後,會對高質量產品更加認同。

ov的模式,小霸王持續了十年,VCD持續了五年,步步高持續了三年,ov我們不知道還會火爆多久,但是也就這樣了。

中國的消費者從未像今天這樣靠近市場前沿;卻又仍然忍受著ov營銷模式的擺布。在這種矛盾的市場中,如果想前輩們一樣利用國內的信息優勢鞏固陣地、通過穩住陣地,而後走向尖端必然獲得很好的效果。這條路海爾走過、格力走過、華為聯想和小米也走過。可惜看到ov今天的樣子,毫無研發誠意,仍在陶醉營銷:

和當年的小霸王、萬利達和步步高:毫無差別。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希望更多的,更有理想的中國企業家:幹掉你們!


推薦閱讀:

為什麼採用同樣的快充技術,一加可以兼容USB type-C而oppo不行?
華為、OPPO、VIVO旗艦手機銷量越來越高,為什麼小米旗艦手機銷量越來越低?
如何看待某些網站上oppo比小米的評價好?
魅族MX6與oppoa59哪個好?
如何看待 OPPO 的成長邏輯:老闆從不看財報?

TAG:智能手機 | 中國手機市場 | vivo手機 | OP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