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MIX 用手機框架共振傳播聲音(以取代聽筒)的技術方案是否可靠?
01-15
看到網上這張圖,想問一下這種聲音傳播方案可靠嗎?據傳聞,夏普的用屏幕震動(而非手機框架)的效果並不理想,不知道小米的方案是否能解決這一缺陷?
跟骨感測兩個東西。早先的陶瓷壓電材料是做超聲波跟一些聲響設備的,音響設備用過,但沒普及因為音色等相關問題吧。很早的時候先鋒出過一個這種單元的耳機,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最近這一兩年陶瓷壓電材料進步挺快的,yamaha跟松下之前就有揚聲器相關單元的專利。
11年又段時間,還範圍內的討論過高功率的壓電材料超聲波槍做殺傷武器。雖然沒有看到相關評測,不過小米敢在普及率較高的快消品手機上使用這個技術,應該是做過大範圍測試的,安全性跟基礎性能肯定會滿足需求。也是陶瓷壓電材料進步的一個標誌。這種嘗試挺大膽也挺好的陶瓷壓電材料音響設備用過,最普及的是生日賀卡裡面的,大家肯定不陌生,能出聲音但是音色確實不敢恭維。壓電陶瓷PZT本身機械阻抗比較大,又是容性元件,適合高頻振動使用,小米選擇壓電懸臂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想激勵手機框架,激勵器本身的機械阻抗不能太小,柔性的壓電塑料等等就不能用,如果用PVDF,聲音就會因為阻抗不匹配被完全封存在手機內部。那就帶來一系列問題,機械阻抗大了之後,從PZT到手機框架都是適合高頻振動(此處不可能是共振,共振只有簡單的幾個頻率點,音響必須覆蓋很大的頻率範圍,人耳20Hz~20kHz),那麼低頻的部分就很難處理,整個裝置類似於一個高通濾波。考慮到人耳會貼在手機上面,功率等等因素應該還好,如果設計得好,中高頻響應應該還行。小米的具體設計不會像海報裡面那麼簡單,具體結構和聲音的傳導應該很講究,耳朵貼上去之後的諧振腔效應也不容忽視。不然整個手機就變成一個揚聲器,聽筒放出來的聲音隨便誰都能聽到了
當然可靠,陶瓷振膜是出來很多年的技術了。音響技術對於振膜的要求是剛性越大越好,以陶瓷外殼的剛性,你手握著那點兒力量對它根本產生不了什麼影響,除非握碎了。當然剛性大了驅動起來就費力,所以廉價音響單元都是塑料振膜居多。
搞笑之處在於...音響愛好者們似乎早就看穿了雷布斯(手動滑稽
去看看測評,網上已經有初測。貼合面部的時候聲音非常清晰,離開一定距離後,音量會有大幅度降低,但依然能夠正常使用。所以,這個方案還是靠譜的。
大哥們,壓電陶瓷共振發聲,應該不是骨傳導,因為如果是骨傳導的話必須接觸才行會影響體驗的!!!
所謂骨傳導。舉個例子——人在聽自己說話的時候其實是能聽到兩個聲音的,一個是自己的聲音通過空氣進入而多,引起耳膜振動…blablabla…(這個大家都知道嘛),另一個是聲帶振動引起頭部骨骼的振動,從而直接傳導自己的聲音到聽覺中樞。這也就是我們為啥聽錄音里自己的說話和平時自己聽自己說話的聲音不一樣,錄音里單純有聲帶發出空氣為介質傳播的聲音,而自己聽到的自己的說話則是兩種聲音的混合。(一開始我對這個理論也是將信將疑的,直到感覺自己捂住耳朵說話然後錄音下來再聽的時候。嗯、)再看小米mix
沒試過手機,但是上學的時候做過一件很無聊的事情。那時候很喜歡聽歌,可是男生都是短髮。。。戴耳機會被發現。某天正好拆了台磁帶隨身聽的馬達,接到了耳機線上,發現馬達在振動。把馬達粘在書桌上,臉貼在桌子上就能聽歌了。。。唯一的缺點是聲音比較尖,還有就是必需用復讀機才帶得動,小的卡帶機帶不動。所以我個人主觀覺得經過設計的共震發聲是很靠譜的
看過直播的上手評測可以來回答一下 優點是離遠也可以聽到 不需要靠著皮膚 聲音響度沒有差別 音質也沒有太大差別 缺點 有些許震動感 別人能通過陶瓷機身聽到通話內容 當然是些微的聽到 當然不能算起完美的技術 但是作為一個替代的技術能滿足原本的基本需求我覺得還是沒問題的
技術原理不一樣吧,骨傳導是貼臉後震動人頭,機械波直接從骨頭傳到耳朵裡面的淋巴液驅動聽覺神經繞過了耳膜,翔米的手機端用壓電陶瓷棒帶動整個手機震動,相當於手機整個中框替代了傳統揚聲器的那個紙盆。(類似大法那個亞克力柱子音響)然後用戶使用還是跟傳統揚聲器一樣,透過通過空氣震動耳膜再驅動聽覺神經
謝邀!
先強調一個概念,骨傳導和氣傳導的根本區別在於聲波進入人的聽覺系統的路徑。骨傳導:顱骨-&>骨迷路-&>內耳淋巴液....耳蝸-&>聽覺神經-&>聽覺中樞氣傳導: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聽覺中樞也就是說,聲波主要靠耳道的空氣壓縮擴張導致鼓膜震動的,就是主流的氣傳導。。。捂住耳朵還能聽到的部分聲音就是骨傳導(這個可以在演唱會現場嘗試,所有的低頻鼓聲在捂住耳朵之後還是一清二楚)-----------------------------------------------------------------------------------氣導和骨導,在實際的聽覺轉換過程中,一定是共存的。我自然沒接觸過小米的MIX,因此不能對這個東東妄作評價。但是到底是骨傳導還是氣傳導,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拿個手機,耳道裡面塞個耳塞,聽一下,還能正常使用的就是骨導,否則就算氣導!只是小米的這個設計依照我的理解和猜測,這個技術還是發聲方式上的改變(或改良)對於聲波,不管說的再天花亂墜,它還是振動在彈性介質中的傳播,傳統的氣導發聲單元必須得推動空氣的振動,比如:動圈式就是一個線圈拉著一個振膜推動空氣,而動鐵就是一個磁鐵本身在交變磁場下振動推動空氣。。。。。。。
而小米的框架共振,怎麼看都像是用一個壓電陶瓷作為一個激振單元,去激發手機框架的振動模態,進而去推動空氣振動。。。描述成黑科技有些無聊,然後把它黑得一塌糊塗更無聊黑科技和黑科技,中文真博大作為306sh用戶表示夏普的技術並不像你說的不理想,體驗上和聽筒沒太大差別,小米的沒用過,沒資格評論
等一兩天就有上手出來了 既然開賣了 還是賣三四千,小米不可能沒解決這個問題就上的 放心啦
謝邀-----------------------------------------聽力測聽系統有分為兩種,聲傳導和骨傳導測聽兩種。既是聲音就必然有震動。
MIX所謂的壓電陶瓷+中框震動,更多的應該是歸到骨傳導這個範疇,當然夏普的無邊框已經為他鋪平了道路,這種再說是黑科技有點忽悠人了其實。
話說這個技術理論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畢竟99%的人接電話還是會把手機壓在耳朵上。現在要關注的其實是兩點,陶瓷壓電技術的精度和中框震動的頻響範圍。一般來講,測聽系統骨傳導頻響範圍250-4000hz滿足指標的話就算達到國家標準了,畢竟他不可能達到和聲傳導一樣的頻寬。SO,小米推出這個,主要賣點是全面屏,其他都是為了這個噱頭的妥協,這樣說應該更為妥當。再提到效率問題,推耳機和推金屬中框在聲學系統上的阻抗應該也是差不多的,個人估計可能推金屬中框要更費電一點。---------------------------------------------最後多說一句,為什麼不用動鐵技術來縮小聽筒的體積呢???可以很大提升清晰度啊,耗電量也更小。小米小米你能看到這句話嗎???作為用戶體驗經驗值如下:
1. 在公共場合聽筒聲音呈渙散性,聽不清或者聽不到!
2. 在辦公場合接聽電話,旁邊的人都能聽到你手機邊緣共振傳播的通話聲音;
3. 私密場合,直接鄙視這款機子的共振傳播聲音干擾到對象不想聽也得聽,而用戶卻只能一臉無可奈何。
黑科技在現實環境要求中簡單的通話也成了黑笑話科技。。。黑的夠黑,說好的屏幕不會磨損都是拿嘴吐紙花當質量的么??
這個方案的效果和聽筒還是有明顯差距的。所以只是概念機。
骨傳導耳機鋪天蓋地,用到手機上sharp用了好幾代,比較出名的就是Crystal 和Crystal X。
結論 靠譜 可靠。/有人說了小米這次不是骨傳導。目前我也沒有看見誰有具體的對這方面對小米的評測,單從發布會的信息來看,本質上和骨傳導並無不同。還有人說骨傳導必須貼著耳朵,我只能表示那只是骨傳導藍牙耳機。
提幾個問題吧,中框振動發聲後會不會手持有明顯震感,是否離開一定距離音量驟降,以及各部位效果是否相同(上部左邊及右邊)。感覺圖一出來大家就被超前的造型吸引過去了,完全沒有關注其他方面了,而且LJ發布會上其他部分也只是一筆帶過。
13年前遇到一個搞聲學的,那時功能機鈴聲流行和弦概念,我就問他為啥不用手機面板做揚聲器,發聲面積大低頻也可實現大音量,答曰質量大能耗高,我就沒繼續關注了。不知現在這個能耗問題解決沒有?
推薦閱讀:
※小米6如果保留耳機口會是什麼樣的?
※如何看待中央台經濟半小時講自主研發晶元主講小米澎湃,而不講更早的華為麒麟?
※手機板塊出來的小蒜苗是張小凡的小號嗎?
※6寸及以下用2K屏到底是不是浪費?在解決功耗問題後有無必要?
※網路盒子那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