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於歷史銷售數據,做出較為精確的需求預測?

眼鏡行業。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的批發業務預測。手上所擁有的數據只有2014,2015年的銷售數據。當前的做法是,依據往年的銷售數據,給每個月分配固定百分比的全年預算數量。然後到每個月,又分不同品牌進行Seasonality的對比,結合暢銷款和最近三個月的銷售數據,來預測未來三個月的需求走勢。基本的邏輯很明顯,但是預測精確度不高。請高手指教,如果提供需求預測的精確度。


謝邀,希望我下面的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不要逼(銷售)人太甚

程曉華

2013-3-18

一提到預測,大多數都會抱怨,銷售預測從來就沒有準過,你讓我們怎麼控制庫存、提高及時交付率?

但我的問題是,如果銷售預測很準確的話,譬如說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準確性,還要我們這些搞供應鏈管理的人幹嗎?

很多人的回答就是,那就逼著銷售人員認真點啊,總不能隨便抓個數據就是預測吧?他們也太不負責任了嘛!

但我告訴你,銷售人員是不能「逼」的,理由如下:

第一,
客觀上,預測永遠都是不準確的,誰能搞定預測,誰就是「天才」了,而天才只有天上有,這是富士康的郭總說的話;

第二,
主觀上,銷售人員也想給你個「準確的」預測,但他做不到,因為他的任務或者KPI是銷售額而不是銷售預測的準確性;

第三,
儘管提高預測數據的準確性可以提高(供應鏈)的及時交付率從而有助於提高銷售額及客戶滿意度,但提高及時交付率不僅僅是銷售人員的責任;

第四,
在IT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無論是通過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與客戶、供應商的協同)還是提高預測技術的準確性,這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有效需求的波動與交付、庫存之間的矛盾,因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客戶的需求個性化、定製化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

那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中國人有句話,叫「該幹嘛兒幹嘛兒去」!

這句話用在這裡是再恰當不過了。

銷售人員的責任就是:

-
跟客戶簽訂一個「儘可能合理」的銷售合同或者長期供貨協議,並明確規定價格、交付周期、交付率、庫存、獃滯責任;

-
確保客戶的需求被雙方有效地執行;

-
在完成銷售額的基礎上,如何儘可能的收集客戶可能的潛在需求、市場信息並與供應鏈管理團隊及時溝通;

-
與供應鏈管理團隊分析數據,並共同做出管理決定。

那麼,供應鏈管理的職責又是什麼呢?

-
跟供應商簽訂儘可能合理的合同或者長期供貨協議;

-
確保供應商及時交付並幫助供應商提高交付靈活度;

-
優化庫存結構,提高生產、交付靈活度,並儘可能地實現均衡補貨、均衡生產;

-
與客戶、供應商協同計劃、預測、補貨,控制需求與供應鏈整體庫存(全面庫存管理)。

總之一句話,預測永遠是不準確的,但這不妨礙你(供應鏈管理)可以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

作者程曉華先生,《製造業庫存控制技巧》(中國財富出版社)第1、2、3版著作者;《製造業庫存控制技術與策略》課程創始人、講師,全面庫存管理諮詢獨立顧問。


預測的原理:過去發生的將來必然發生。

先別馬上懷疑,聽我說,過去和將來的介面是現在(時刻),故你掌據著剛剛發生的數據,預測將要發生的結果,應該說是準確的。


數據分析不是萬能。況且,數據分析,通常是「大」數據分析。

什麼是「大」數據呢?可以大概地說一下。例如淘寶、騰訊,它不需要知道你這個人是誰,但它可以從你過去的購買行為、說話的模式、和周圍的人的交互中,給你打一大堆Tag。

例如,碼農、喜歡喝茶、近視600度、養貓,過去xxx時候,買過xxxxx,搜過xxxx。

對於全國活躍用戶,就說1億吧,連續紀錄10年。利用行為分析和特徵關聯分析,它能做很多很精準的判斷。例如,你養貓,它就不會給你推薦狗糧。傳統電視媒體(不是優酷、愛奇藝這種),是通殺的,它不知道觀眾的性別、年齡、最近關注的東西等等。但大數據知道,所以對廣告行業,尤其是廣告方案策劃和渠道投放,很有用。

數據分析用的好,是可以提高銷售額,控制庫存。但核心原因是,更準確地做消費人群目標定位,從而幫助制定推廣、銷售的策略,「提高轉化率」。以前,可能100個客戶裡頭有1個可以成交,經過精準的數據定位之後,5個客戶有1個成交,這樣的效率可以大大的提高。

回到你的情況。我不知道你手上的數據怎麼樣,但直覺上,應該是不足夠的。

如果只是記錄著每年每天每個地區的銷售額,而且只紀錄了2年。要作出所謂的預測,肯定是痴人說夢話。

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玩股票嗎?你要能精準預測,就不用上班了!所以,玩股票的高手都是基於當下行情判斷,覺得行情差不多就行了!


推薦閱讀:

一個產品從設計到原型開發到供應鏈管理到生產的流程是怎樣的?
物流供應鏈 貨運代理 船代有什麼區別?
採購專員,怎麼找好的公司?
有哪些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書籍 值得推薦?

TAG:銷售數據 | 數據分析 | 預測 | 供應鏈 | 庫存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