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歷史為我國文學史產生過哪些成語?

三國歷史人人皆知。我想問問三國這一歷史時期為我國文化貢獻了哪些成語,以及成語包含的故事?


已收集整理出自三國及其相近時代文獻的成語近三百個,並標明出處,當然大部分出自《裴注三國志》,歡迎點贊。

PS:如【一言不發】【舌戰群儒】等出自於《三國演義》的成語未曾整理。若有遺漏,歡迎知友在評論區提醒。

————————————————————————

贓污狼藉——《三國志·魏志·武帝紀》:「長吏多阿富貴戚,臟污狼藉。」

貨賂並行——《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三公傾邪,皆希世見用,貨賂並行,強者為怨,不見舉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毀。」

頭沒杯案——《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餚膳皆沾污巾幘。」

鋒不可當——《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鋒不可當。」

精貫白日——《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君執大節,精貫白日,奮其武怒,運其神策。」

味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運籌演謀——《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

闊步高談——《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愷悌之化,欲使曩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

遭遇際會——《三國志·魏志·文帝紀》:「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際會,幸承先王餘業,恩未被四海,澤未及天下,雖傾倉竭府以振魏國百姓,猶寒者未盡暖,飢者未盡飽。」

萬世師表——《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

天震地駭——《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註:「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於時天震地駭。」

剮趾適履——《三國志·魏志·明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適屨,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

行師動眾——《三國志·魏志·明帝紀》裴松之注引晉·王沈《魏書》:「即位之後,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偽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咸服帝之大略。」

感恩懷德——《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裴松之註:「古之捨生取義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懷德,投命無悔,或利害有機,奮發以應會,詔所稱聶政、介子是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臨危不顧——《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傳》:「和、琇、撫皆抗不撓,拒會凶言,臨危不顧。」

揚湯止沸——《三國志·魏志·董卓傳》裴松之注引《典略》:「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

有勇無謀——《三國志·魏志·董卓傳》裴松之注引《獻帝起居注》:「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頭懸竿端,此有勇而無謀也。」

折節下士——《三國志·魏志·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

乘虛迭出——《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並威偶勢——《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謂為將軍心合意同,混齊一體,必當並威偶勢,禦寇寧家。」

無須之禍——《三國志·魏志·袁紹傳》:「扞紹呴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

甘冒虎口——《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裴松之注引孫盛曰:「豐知紹將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烈士之於所事,慮不存己。」

勢傾天下——《三國志·魏志·袁紹傳》:「高祖父安,為漢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

二三其意——《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是時外為御難,內實乞罪,既不見赦,而屠各二三其心,臨陣叛戾。」

擲鼠忌器——《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裴松之注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班與匡書云:『《劉向傳》曰:擲鼠忌器。器猶忌之,況卓今處宮闕之內,以天子為藩屏……」

迷而知反——《三國志·魏志·袁術傳》:「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抱薪救焚——《三國志·魏志·陶謙傳》裴松之注引韋昭《吳書》:「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豐功懿德——《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裴松之注引晉·王沈《魏書》:「自先帝初興,愛暨陛下,榮淵累葉,豐功懿德,策名褒揚,辯著廊廟,勝衣舉履,誦詠明文,以為口實。」

芝艾俱焚——《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穢害田,隨風烈火,芝艾俱焚,安能自別乎?」

元龍豪氣——《三國志·魏志·陳登傳》:「氾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

元龍高卧——《三國志·魏志·陳登傳》:「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求田問舍——《三國志·魏志·陳登傳》:「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

睹微知著——《三國志·魏志·臧洪傳》:「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見終,睹微知著,竊度主人之心。豈謂三子宜死,罰當刑中哉?」

名垂後世——《三國志·魏志·臧洪傳》:「身著圖象,名垂後世。」

根據槃互——《三國志·魏志·曹爽傳》:「殿中宿衛,歷世舊人皆復斥出,欲置新人以樹私計。根據槃互,縱恣日甚。」

一夫之勇——《三國志·魏志·荀彧傳》:「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堅壁清野——《三國志·魏志·荀彧傳》:「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成語用法作謂語、

直言正色——《三國志·魏志·國淵傳》:「每於公朝論議,常直言正色,退無私焉。」

高才遠識——《三國志·魏志·和洽傳》裴松之注引《汝南先賢傳》:「召陵謝子微,高才遠識。」

躬耕樂道——《三國志·魏志·胡昭傳》:「昭乃轉居渾山中,躬耕樂道,以以經籍自娛。」

雲中白鶴——《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原別傳》:「邴君所謂雲中白鶴,非鶉鷃之網所能羅矣。」

窮鳥入懷——《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晉孫盛《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窮鳥入懷。』原曰:『安知斯懷之可入邪?』」

市不二價——《三國志·魏志·王烈傳》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烈居之歷年,未嘗有患。使遼東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

十鼠同穴——《三國志·魏志·鮑勛傳》:「勛無活分,而汝等敢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當令十鼠同穴。」

唇齒相依——《三國志·魏志·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崇本抑末——《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務農重谷。」

不得不爾——《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今諸典農,各言『留者為行者宗田計,課其力,勢不得不爾。』」

粗衣惡食——《三國志·魏志·司馬朗傳》:「雖在軍旅,常粗衣惡食,儉以率下。

不足為慮——《三國志·魏志·衛臻傳》:「且合肥城固,不足為慮。」

豺狼當路——《三國志·魏志·杜襲傳》:「方今豺狼當路而狐狸是先,人將謂殿下避強攻弱,進不為勇,退不為仁。」

公規密諫——《三國志·魏志·桓階傳》:「時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階數陳文帝德優齒長,宜為儲副,公規密諫,前後懇至。」

紀群之交——《三國志·魏志·陳群傳》:「魯國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後與群交,更為紀拜,由是顯名。」

壯士解腕——《三國志·魏志·陳泰傳》:「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智均力敵——《三國志·魏志·王朗傳》:「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搏戰曠日,智均力敵,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然後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後動,擇地而後行,一舉更無餘事。」

三餘讀書——《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令人切齒——《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著《史記》非貶孝武,令人切齒。」

多端寡要——《三國志·魏志·郭嘉傳》:「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

兵貴神速——《三國志·魏志·郭嘉傳》:「太祖將征袁尚……嘉表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百舉百全——《三國志·魏志·郭嘉傳》:「夫智者審於量主,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秘而不露——《三國志·魏志·董昭傳》:「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

改曲易調——《三國志·魏志·蔣濟傳》:「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公聽並觀,若事有未盡於理而物有未周於用,將改曲易調,遠與黃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跡,豈近習而已哉!」

一座皆驚——《三國志·魏志·王粲傳》:「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

衣輕乘肥——《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鍾會,名公子,以才能貴幸,乘肥衣輕,賓從如雲。」

倒履相迎——《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

掩目捕雀——《三國志·魏志·陳琳傳》:「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大國之事,其可以詐立乎!」

操翰成章——《三國志·魏志·徐幹傳》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幹清玄體道,六行修備,聰識洽聞,操翰成章。」

枯樹開花——《三國志·魏志·劉廙傳》:「起煙於寒灰之上,生華於已枯之木。」

旌旗卷舒——《三國志·魏志·傅嘏傳》:「掃除凶逆,芟荑遺寇,旌旗卷舒,日不暇給。」

冰散瓦解——《三國志·魏志·傅嘏傳》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戰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虜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淵清玉絜——《三國志·魏志·陳矯傳》:「淵清玉絜,有禮有法,吾敬華子魚。」

出言不遜——《三國志·魏志·張郃傳》:「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長驅直入——《三國志·魏志·徐晃傳》: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衣繡晝行——《三國志·魏志·張既傳》:「還君本州,可謂衣繡晝行矣。」

果然如此——《三國志·魏志·張既傳》:「諸葛恪多輩耳!近張敬仲縣論格,以為必見殺,今果然如此。」

短兵接戰——《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率由舊則——《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萬邦既化,率由舊則。」

志同道合——《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及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微過細故——《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傳》:「其微過細故,當掩覆之。」

下筆成章——《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傾耳注目——《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夫能使天下傾耳注目者,當權者是矣,故謀能移主,威能懾下。」

望風希指——《三國志·魏志·杜畿傳》:「近司隸校尉孔羨辟大將軍狂悖之弟,而有司嘿爾,望風希旨,甚於受屬。」

一心一意——《三國志·魏志·杜恕傳》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 耳。」

先公後私——《三國志·魏志·杜恕傳》:「憂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後私即自辦也。」

憂公忘私——《三國志·魏志·杜恕傳》:「憂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後私即自辦也。」

以人擇官——《三國志·魏志·杜恕傳》:「以此推之,知國家以人擇官,不為官擇人也。」

兼程並進——《三國志·魏志·賈逵傳》:「乃兼道進軍,多設旗鼓為疑兵。」

竭盡心力——《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竭盡心力,奉宣科法。」

石城湯池——《三國志·魏志·辛毗傳》:「兵法稱:有石城湯池、帶甲百萬而無粟者,不能守也。」

秋風掃落葉——《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度外之人——《三國志·魏志·楊阜傳》:「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

以往鑒來——《三國志·魏志·楊阜傳》:「願陛下動則三思,慮而後行,重慎出入,以往鑒來。」

豐屋之禍——《三國志·魏志·楊阜傳》:「《易》曰:『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閴其無人』。王者以天下為家,言豐屋之禍,至於家無人也。」

煎水作冰——《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以若所為,求若所致,猶緣木求魚,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顧名思義——《三國志·魏志·王昶傳》:「故以玄默沖虛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進可替否——《三國志·魏志·盧毓傳》:「官人秩才,聖帝所難,必須良佐,進可替否。」

畫餅充饑——《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舟水之喻——《三國志·魏志·王基傳》:「願陛下深察東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駟於未盡,節力役於未困。」

自新之路——《三國志·魏志·田豫傳》:「豫悉見諸繫囚,慰諭,開其自新之路,一時破械遣之。」

鐘鳴漏盡——《三國志·魏志·田豫傳》:「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一舉兩全——《三國志·魏志·郭淮傳》:「兵不遠西,而胡交自離,此一舉兩全之策也。」

表裡受敵——《三國志·魏志·諸葛誕傳》:「城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裡受敵,此危道也。」

乞兒乘車——《三國志·魏志·鄧艾傳》裴松之注引《世語》:「君釋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擁麾蓋,守兵馬郡,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

獼猴騎土牛——《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引《世語》:「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職;獼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魚貫而入——《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體無完膚——《三國志·魏志·鄧艾傳》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膚。」

走伏無地——《三國志·魏志·鍾會傳》:「蹊路斷絕,走伏無地。」

一無所取——《三國志·魏志·鍾會傳》裴松之註:「會前後賜錢帛數百萬計,悉送供公家之用,一無所取。」

迷而不反——《三國志·魏志·鍾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

戶樞不朽——《三國志·魏志·華佗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有戶樞不朽是也。」

對症下藥——《三國志·魏志·華佗傳》:「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葯,明旦並起。」

老生常談——《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

魂不守舍——《三國志·魏志·管輅傳》裴松之注引管辰《管輅別傳》:「何之視侯,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

要言不煩——《三國志·魏志·管輅傳》裴松之注引管辰《管輅別傳》:「可謂要言不煩也。」

骨肉至親——《三國志·魏志·鮮卑傳》:「不如還我,我與汝是骨肉至親,豈與仇等。」

所向無前——《三國志·魏志·鮮卑傳》裴松之注引《魏書》:「年十四五,異部大人卜賁邑鈔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騎追擊,所向無前,悉還得所亡。」

———————————————————

喜怒不形於色——《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聞雷失箸——《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冢中枯骨——《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髀里肉生/髀肉復生/驚肉生髀——《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司馬彪《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劉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含蓼問疾——《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習鑿齒曰:「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

愛人好士——《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聖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

弘毅寬厚——《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癧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去邪歸正——《三國志·蜀志·後主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載後主劉禪詔曰:「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樂不思蜀——《三國志·蜀志·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識時務者為俊傑——《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襄陽記》:「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民殷國富——《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思賢如渴——《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如魚得水——《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上樓去梯——《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琦乃將亮游觀後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示?』」

方寸已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受制於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事無巨細——《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危急存亡——《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誠宜開張聖(德)〔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陟罰臧否——《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作姦犯科——《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裨補闕漏/有所廣益——《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親賢遠佞——《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計日而待——《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

苟全性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三顧草廬/三顧茅廬/猥自枉屈——《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庶竭駑鈍——《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斟酌損益——《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咨諏善道/察納雅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不知所言/不知所云/感激涕零——《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攻心為上——《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習鑿齒《襄陽記》:「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七擒七縱——《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

游辭巧飾——《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按兵束甲——《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負阻不賓——《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毗佐危國,負阻不賓。」

豺狼之吻——《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郭沖五事》:「使百姓困於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肝心若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騰用傷悼,肝心若裂。」

開誠布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不避艱險——《三國志·蜀志·關羽傳》:「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各為其主——《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刮骨去毒——《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肩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

超群絕倫/並驅爭先——《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斷頭將軍——《三國志·蜀志·張飛傳》:「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延頸鶴望——《三國志·蜀志·張飛傳》:「今寇虜作害,民被荼毒,思漢之士,延頸鶴望。」

進退狼狽——《三國志·蜀志·馬超傳》:「阜敘起於鹵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偃旗息鼓——《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一身是膽——《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南州冠冕——《三國志·蜀志·龐統傳》:「徽甚異之,稱統當為南州士之冠冕。」

萬全之計——《三國志·蜀志·龐統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拔十失五——《三國志·蜀志·龐統傳》:「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數,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負重致遠——《三國志·蜀志·龐統傳》:「及當西還,並會昌門,陸勣、顧劭、全琮皆往。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披露腹心——《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惟前後披露腹心,自從始初以至於終,實不藏情。」

持久之計——《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肘腋之患/禍生肘腋/變生肘腋——《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正當斯這時,進退狼跋。」

言過其實——《三國志·蜀志·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恭默守靜——《三國志·蜀志·劉巴傳》:「又自以歸付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傾家蕩產——《三國志·蜀志·董和傳》:「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胸中鱗甲——《三國志·蜀志·陳震傳》:「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翻然改圖——《三國志·蜀志·呂凱傳》:「將軍若能翻然改圖,易跡更步,古人不難追,鄙土何足宰哉!」

背本就末——《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何期臣僕吳越,背本就末乎?」

旦夕之危——《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土龍芻狗——《三國志·蜀志·杜微傳》:「曹丕篡弒,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

閉門思愆——《三國志·蜀志·來敏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自謂能以敦厲薄俗,帥之以義。今既不能,表退職,使閉門思愆。」

卓犖超倫——《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夫欲救危撫亂,脩己以安人,則宜卓犖超倫,與時殊趣,震驚鄰國,駭動四方,上當天心,下合人意。」

泥蟠不滓——《三國志·蜀志·秦宓傳》:「有補於事,泥蟠不滓,行參聖師。」

剖蚌求珠——《三國志·蜀志·秦宓傳》:「甫欲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隨、和炳然,有如皎日,復何疑哉!」

安身為樂——《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安身為樂,無憂為福。」

勢如水火——《三國志·蜀志·魏延傳》:「惟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百里之才——《三國志·蜀志·魏延傳》:「軍師將軍諸葛亮請曰:『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脩飾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

枝附葉連——《三國志·蜀志·姜維傳》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維惡黃皓恣擅,啟後主欲殺之。後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維見皓枝附葉連,懼於失言,遜辭而出。」

膽大如斗——《三國志·蜀志·姜維傳》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管窺筐舉——《三國志·蜀志·郤正傳》:「夫人心不同,實若其面,子雖光麗,既美且艷,管窺筐舉,守厥所見。」

風激電飛——《三國志·蜀志·郤正傳》:「雲合霧集,風激電飛,量時揆宜,用取世資。」

疊矩重規——《三國志·蜀志·郄正傳》:「君臣協美於朝,黎庶欣戴於野,動若重規,靜若迭矩。」

共為唇齒——《三國志·蜀志·鄧芝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狼顧虎視——《三國志·蜀志·楊戲傳》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亮身仗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

————————————————————

晏然自若——《三國志·吳志·孫堅傳》:「南陽太守張咨,聞軍至,晏然自若。」

死不瞑目——《三國志·吳志·孫堅傳》:「卓逆天無道,盪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尋章摘句——《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有餘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車載斗量——《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身歷其境——《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而曹公已臨其境。」

攀龍附驥——《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孫權與浩周書》:「當垂宿念,為之先後,使獲攀龍附驥,永自固定。其為分惠,豈有量哉!」

開門揖盜——《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況今姦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氣涌如山——《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朕年六十,世事難易,靡所不嘗,近為鼠子所前卻,令人氣涌如山。」

改弦易張——《三國志·吳志·孫休傳》:「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改弦易張,雖志善好學,何益救知己乎?」

黃旗紫蓋——《三國志·吳志·孫皓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黃旗紫病見於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楊之君乎?」

傲慢無禮——《三國志·吳志·孫皓傳》裴松之注引孫皓侍中李仁之言:「視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謂傲慢;傲慢則無禮,無禮則不臣,不臣則犯罪,犯罪則陷不測矣。」

弊車羸馬——《三國志·吳志·劉繇傳》裴松之注引司馬彪《續漢書》:「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賄,無重寶器,恆菲飲食,薄衣服,弊車羸馬,號為窶陋。」

危在旦夕——《三國志·吳志·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吉凶禍福——《三國志·吳志·太史慈傳》:「是為吉凶禍福等耳,吾不獨受此罪。」

篤學好古——《三國志·吳志·孫瑜傳》:「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

位極人臣——《三國志·吳志·孫綝傳》:「臣伏自省,才非干國,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升堂拜母——《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總角之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

不以水土——《三國志·吳志·周瑜傳》:「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雅量高致——《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非池中物——《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周郎顧曲/顧曲周郎——《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飲醇自醉——《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與周公謹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同心一意——《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計窮慮極——《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

洗腳上船——《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晉張勃《吳錄》:「扞孫權呴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

士別三日——《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吳下阿蒙——《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秘而不宣——《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

博採眾議——《三國志·吳志·孫登傳》:「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採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

愛日惜力——《三國志·吳志·孫和傳》:「且志士愛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恥非其次。」

不急之務——《三國志·吳志·孫和傳》:「棄不急之務,以修功業之墓,其於名行,豈不善哉!

防芽遏萌——《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大行皇帝覽古戒今,防芽遏萌,慮於千載。」

談笑自若——《三國志·吳志·甘寧傳》:「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

改操易節——《三國志·吳志·黃蓋傳》:「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由、誕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奉禮請見,郡境遂清。」

甄奇錄異——《三國志·吳志·步騭傳》裴松之注引韋昭《吳書》:「[李肅]善論議,臧否得中,甄奇錄異,薦述後進,題目品藻,曲有條貫,眾以此服之。」

吹毛求瑕——《三國志·吳志·步騭傳》:「擿抉細微,吹毛求瑕。」

成敗得失——《三國志·吳志·步騭傳》:「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古之士也。」

藍田生玉——《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藍田生玉,真不虛也。」

哀喜交並/不知所措——《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酋踐尊號,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回籌轉策——《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裴松之注引管辰《諸葛恪別傳》:「又問:『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階躡履,臣不如胤,回籌轉策,胤不如臣。』」

針芥相投——《三國志·吳志·虞翻傳》裴松之注引韋昭《吳書》:「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針。」

青蠅弔客——《三國志·吳志·虞翻傳》裴松之注引《虞翻別傳》:「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弔客。 」 

無所不為——《三國志·吳志·張溫傳》:「揆其奸心,無所不為。」

當今無輩——《三國志·吳志·張溫傳》:「[孫權]問公卿曰:『溫當今與誰為比?』大農劉基曰:『可與全琮為輩。』太常顧雍曰:『基未詳其為人也。溫當今無輩。』」

深根固本——《三國志·吳志·陸瑁傳》:「至於中夏鼎沸,九域槃亘之時,率須深根固本,愛力惜費。」

得失相半——《三國志·吳志·全琮傳》:「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得謂全哉?」

輕財好施——《三國志·吳志·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感恩戴德——《三國志·吳志·駱統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百舉百捷——《三國志·吳志·周魴傳》:「魴生在江淮,長於時事,見其便利,百舉百捷。」

恩威並用——《三國志·吳志·周魴傳》:「魴在郡十三年卒,賞善罰惡,恩威並行。」

比肩齊聲——《三國志·吳志·吾粲傳》:「雖起孤傲,與同郡陸遜、卜靜等比肩齊聲矣。」

忍辱負重——《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觀釁伺隙——《三國志·吳志·陸遜傳》:「且阻兵無眾,古之明鑒,誠宜暫息進取小規,以蓄士民之力,觀釁伺隙,庶無悔吝。」

雷霆之怒——《三國志·吳志·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得不補失——《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權遂征夷州,得不補失。」

一葦可航——《三國志·吳志·賀邵傳》:「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葦可航也。」

金城石室——《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劉氏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

筐篋中物——《三國志·吳志·韋曜傳》:「此人家筐篋中物耳。」

晨興夜寐——《三國志·吳志·韋曜傳》:「故勉精歷操,晨興夜寐不遑寧息,經之以歲月,累之以日力。」

不遑寧息——《三國志·吳志·韋曜傳》:「故勉精歷操,晨興夜寐不遑寧息,經之以歲月,累之以日力。」

————————————————————

坐不窺堂——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鄭太傳》:「張孟卓東平長者,坐不窺堂。」

倩人捉刀——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龍驤虎視——漢·潘勖《冊魏公九錫文》:「君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掩討逆節,折衝四海。」

枕石漱流——三國·魏·曹操《秋胡行》:「遨遊八極,枕石漱流飲泉。」

手不釋卷——三國·魏·曹丕《典論·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窮兵黷武——三國·曹丕《車駕臨江還詔三公》:「三世為將,道家所忌;窮兵黷武,古有所戒。」

所向無敵——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儘力,死而後已。」

凌波微步——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下筆成篇——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最高票大神好厲害,自己學生一枚,才疏學淺,補充幾個漏下的吧,爪機無力,還請見諒則個。

關於三國演義一點點的成語,以下或出自三國志,或世說新語,或三國演義,雖然不多切勿吐槽。

以下為跟三國相關成語,附引用出自及相關事件,均為本人自己整理。

-------------------------三國名人相關逸事-----------------------------

管寧割席割席斷義)出

自:《世說新語·德行》載: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殘暴不仁(董卓),出自:《三國志·魏志·董卓傳》:「卓性殘不仁,遂以嚴刑脅應。」

橫槊賦詩(賦詩就是著名的短歌行,三國演義里說喝醉賦詩捅死劉馥是瞎扯,真實歷史劉馥是抵抗孫權病死在合肥,之後就有了張遼威震逍遙津→_→)

出自:唐·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建安之後.天下文士遭罹兵戰,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故其抑揚怨哀悲離之作,尤極於古。」

曹沖稱象,出自《三國志》具體沒找到出處

沖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大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才高八斗,《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大意就是小謝清發喝醉了裝下子,說在做各位都很辣雞,只有前人曹子建最牛逼,我就一般一般差一點頂你們所有人,曹子建頂我八個人)

絕妙好辭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蒱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即三國演義中楊修與曹操猜的謎語,二人所談論的八字謎語是曹娥碑背面的「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曹娥碑為漢時邯鄲淳所作。

----------------------以下據小說內容並非歷史史實--------------

草船借箭(三國演義如果算的話)

兩肋生翅(這個純屬三國演義原創,不過跟草船借箭一個出自回合)

出自:二者皆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賠了夫人又折兵

出自:

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二折:「周瑜周瑜,休誇妙計高天下,只教你賠了夫人又折兵。」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城會玩的那些事兒-----------------------------

一斗得涼州

出自 孟佗盡以家財賂讓監奴,因得見讓。眾以為佗與讓善,爭以珍物賂佗,「佗得盡以賂讓,讓大喜。後以葡萄酒一斗遺讓,即拜為涼州刺史。」《三國志·魏志·明帝紀》裴松之注引《三輔決錄》,「一斗」、「一斛」。

大太監(那時候叫常侍或者小黃門,不過公公是通用的吧?)張讓收了一斗葡萄好酒,那個高興啊,這麼好的西域酒,小子不錯,當官吧!就在涼州當地當個省長吧,把更多的酒給我掏出來!

銅臭 音xiu

《後漢書·崔烈傳》記載:東漢時,一名叫崔烈的人,用五百萬錢買了個相當於丞相的司徒官職。由於司徒與太尉、御史大夫合稱「三公」,是掌握軍政大權、輔助皇帝的最高長官,所以,人們雖對崔烈的醜行議論紛紛,但當著他的面誰也不敢談及此事。

一天崔烈問兒子崔鈞:「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意思是說,人們對我當上三公有何議論。崔鈞據實相告:「論者嫌其銅臭。」這就是「銅臭」一詞的來歷。

(這個是買官的。。。漢靈帝么,會玩,還會書法,會寫賦,失傳了,據說馬扎板凳發明有他功勞,是現代專科學院鼻祖,鴻都門學專門書法等等太學生在那裡,還有什麼野史裡面流香渠了,讓宮女穿開襠褲,百日啪啪啪。總之用生命解釋了城會玩這個詞。所以他和他前面那個桓(huan)帝可謂是造成大漢衰敗滅亡的主要罪魁禍首。)

黃須兒

出自《三國志魏志任城王傳》吧,曹操評價他的兒子曹彰——黃須兒竟大奇也

曹彰武藝過人,曹操問諸子志向時自言「好為將」,因此得到曹操的讚賞。其鬍鬚黃色,被曹操稱為「黃須兒」。

鐵鎖沉江(話說晉滅吳算是三國吧,那時候吳國還沒掛,渣權後代渣皓),

出自《晉書·王濬傳》:「太康元年正月,(王)濬發自成都……吳人於江險磧要害之處,並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獲吳間諜,具知情狀。濬乃作大筏數十,亦方百餘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筏去。又作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於是船無所礙。」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出自《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書》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為曹操辯解下,不是負天下人,就是說處事原則,不怪孟徳心狠,他承擔了殺人之罪,罷了,既然已殺,就讓我對不起他們,別讓他們對不起我——貌似還是猜疑他父親好基友可能出賣他,後來他爹就被陶謙手下黃巾賊乾死了,然而可能是曹操小同學想打徐州借口,誰知道呢?政治這東西說不好,反正曹小操的報應來到了他爹身上)

————————————————————

真的好累,打字查資料複製黏貼好倆小時多了 ,爪機真心啊!

求各位點個贊,新人不容易嗚嗚(┯_┯)。

沒幾個典故,主要是分析汗。

其實三國時期典也多出自①東漢末年和②晉代前朝,因為嗯呢,對活的長的么,邯鄲淳,王朗(演義里被諸葛罵死的好基友)都很長,八十來歲九十來歲吧,邯鄲淳131?出生活到曹丕時期,還當了官,替皇帝起草文件。

主要是曹操的詩和賦,曹子建的詩篇和賦,諸葛亮的賦,表成語一大堆。當然名人還有陳琳,孔融,應邵(寫很多寓言,風俗通作者),那時候泰斗鄭玄,孫炎,蔡邕,還有個偽托孔子的經學大家王什麼的忘了。

當然最長的還是蜀國小吏活到了桓huan溫那時候,東晉時期,一百五十多歲。(出自世說新語,桓溫問小吏他較諸葛武侯又何如)

一不小心不關的又說多了。。。。好吧成語沒幾個,分析來湊么。

各位看官知乎朋友,喜歡點下吧,求你了,爪機真是ORZ,手指沒感覺了。


有點多,我就只詳細介紹5個流傳度較高,但出處鮮為人知的三國歷史上的成語吧。

狼顧虎視

出處: 蜀武帝。按《華陽國志》記載:在諸葛亮死後,後主為他素服帶喪3天,大臣李邈卻上疏:「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說諸葛亮狼顧虎視,統領大軍在外,我老早就替陛下您擔心他了。如今諸葛亮死的好啊,宗族得以保全,全國都該歡慶!

這大概就是那種不知道」死「字怎麼寫的勇士吧.....果然,《華陽國志》記載:」後主怒,下獄誅之「。劉禪同學唯二史書記載的發怒,一次是為了女人,一次就是為了亮仔了。另外李邈大兄弟大概忘了,他的命就是諸葛亮救的:《華陽國志》:」邈曰:「匪不敢也,力不足耳。」有司將殺之,諸葛亮為請,得免」

另,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也有個類似的形容——「鷹視狼顧」,出自《晉書》。

手不釋卷

出處:背鍋丕。魏·曹丕《典論·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其實曹丕這被三國演義黑成煤炭的娃挺可憐的。後世說他文采遠不如曹植,也就搞陰謀詭計強,卻忘了他也是三曹之一,開七言詩(曹丕大帝很擅長寫閨房詩,囧.....)與文學批評之先河,他的文學造詣也曾被列為一等。後世說他在宛城之戰和賈詡勾結,殺了長兄曹昂,卻忘了曹丕當年才10歲,要不是8歲就學會了騎馬,他也得為老爹好人 妻買單。當然,大家最喜歡的還是給他戴帽子......

喜怒不形於色

出處:新手只有草鞋,裝備全靠哭的留黃書。《三國志·先主傳》:「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比起演義里的愛哭,歷史上的劉備雖然待人和善(劉備是三國唯一沒有屠城記載的君主,也是殺大臣最少的君主),但是內在卻很剛烈,他的謚號可是「昭烈帝」。

這裡要強調的是,「喜怒不形於色」和面無表情真的是兩碼事。下面有請在這方面同樣做得很好的曹老闆現身說法:《三國志·武帝紀》:「太祖由是笑而惡焉」。臉上掛著笑,但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心裡想著置你於死地,還是想著和你恩若兄弟,這,才是喜怒不形於色。

識時務者為俊傑

出處:水鏡先生,葛賊,三國殺第一帥哥。《襄陽記》: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本來原話是說真正大才往往是人情練達、世事洞明,而不是只會讀死書(其實古往今來,縱覽史書,你會發現青史留名的人往往情商也很高)。但是後來不知道怎麼演變著,就變成了投降的人最愛說的一句話了,而且往往說的理直氣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處:16歲御姐蒙。《三國志·呂蒙傳》記載:呂蒙15~16歲時,偷偷跟著姐夫軍隊跑去打山越,被他母親發現要責怪時,呂蒙回答:「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焉得虎子?」

這時,又一位不知道「死」字怎麼寫的勇士出現了:呂蒙同郡小吏嘲笑他說「你個小屁孩,以肉喂虎還差不多」。後來與呂蒙相遇時,又出言侮辱他。16歲的呂蒙憤然抽刀把小吏宰了(呂蒙:就你話多),然後向校尉自首。然而孫策對呂蒙卻是「召見奇之,引置左右」。至於那小吏嘛.....只能是死了就死了唄。

另,《後漢書》記載班超也曾說過類似的「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16歲就敢探虎的呂蒙同學,你可知你現在的動漫形象是這樣的。。。。。。。。


光出師表就好多成語


斗酒只雞(曹操,橋玄)

清塵濁水(曹丕曹植)

氣宇軒昂(諸葛亮)

扇火止沸,抱薪救火(陶謙)

分香賣履(曹操遺言)

老驥伏櫪(曹操)

割須棄袍(曹操)

指囷相贈《魯肅》

如飲醇醪(周瑜 程普)


長驅直入—— 《三國志·魏書·張樂于張徐傳》: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關雲長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後敗於徐公明,再敗於呂子明。


推薦閱讀:

地球上如果真的存在史前文明,為什麼沒有在太陽系留下衛星一類的物體?
為什麼美國這種墮落、腐朽的國家,能孕育出那麼多科技、文化瑰寶?
鄧小平為什麼放棄對馬共、緬共、泰共的支持?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從何時算起,何時結束?
為什麼影視節目那麼喜歡滿清?

TAG:歷史 | 典故 | 三國 | 成語 | 漢語辭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