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琅琊榜中的萧景睿?

回答过如何评价誉王、静妃,也看到过有人提问如何评价谢玉、梅长苏等等,倒是没有看到有人提问如何评价萧景睿。所以干脆就自己来提问,顺带一篇自己的评价,望能抛砖引玉。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这是金庸老先生所著《书剑恩仇录》里,乾隆送陈家洛佩玉上的刻字。大意是一个人太聪明智慧便会对自己有损伤,过于沉迷和执着的感情不会持续长久,过于突出的人势必会受到屈辱,君子应该如玉一般的温润沉稳,含蓄坚毅,不张扬,却自显价值。

金庸老先生正是借这几句道出自己人生特别推崇的境界。有人猜测其出处是《国风·秦风·小戎》里的「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和《易经》第十五卦中的「谦谦君子」。

看《琅琊榜》的时候,每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但是真正符合「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唯有萧景睿一人。

萧景睿在剧中第一次出场时,是作为一名「身份显贵且不涉朝政」的世家公子与言豫津一同去廊州接梅长苏入京的。他耐心地陪同豫津逛街,还在一边想早点见到梅长苏。他说:「听闻苏兄身体患有旧疾,我想这廊州天气阴冷,我便写信给他,让他来金陵小住。」

体贴,是我对他的第一个印象。

到了金陵的一品军侯府,梅长苏望着门前御笔亲书的「护国柱石」,景睿略带自豪地说:「父亲戎马半生,为国征战多年,故而得到陛下这般恩赐。」

此时的他,是一个外人看来再幸福不过的贵公子。父亲是军功赫赫名满天下的一品军侯,母亲是当朝皇帝的亲生妹妹,家中事务有二弟谢弼这个世子打理,父母恩爱,兄弟和睦。自小有言豫津这个年龄相仿的挚友,还能去游历江湖广交好友。

后来豫津说出景睿的身世,更是如同许多言情或者武侠小说里男主角一样的设定。两姓之子,最后被赐予国姓,与皇子相似的名字。一对父母是侯爷和长公主,另一对父母是天泉山庄的庄主夫妇,琅琊高手榜上的大人物。家世显赫、武功高强还饱读诗书,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注定是一个含着金汤匙长大的贵人。以他这样的身份,大可以肆意挥霍、呼风唤雨。但是他没有,不但没有一点世家公子的高架子,还十分谦逊宽厚、仁孝忠义。

也许正是这奇特的身世,才让他同时具备了世家子弟的知书识礼和江湖侠客的仗义豁达吧,琅琊公子榜第二名,也不是只要有财富地位便可当上的。

看完电视剧我去补了原著小说,发现剧版删减了不少萧景睿的戏份,例如他是为了爱慕的云飘蓼才一直努力登上琅琊公子榜(这点我觉得表现出了景睿的一些青涩的少年心性,这也可能是他唯一一次的任性了,因为他由始至终实在是太体贴懂事了),加上景睿性情温和宽厚与世无争,所以在电视剧的前半部分景睿这个人物显得有些边缘化和模糊。当初首播的时候,我的很多朋友都在讨论梅长苏、飞流、霓凰郡主、靖王……没有什么人注意到景睿。但是从许多细微的地方,还是可以看出景睿的闪光之处。

谢弼想让梅长苏去面见皇后,顺便替誉王拉拢这个得之可得天下的麒麟才子时,一直以来都是温和好脾气的景睿,第一次表现出强硬的一面:

「我邀苏兄来京,说好只是休养,那么,保他平白不受纷扰,便算是我的诺言。我知道,二弟平日里一人打理侯府上下,一向辛苦,我也没有帮过你什么。但无论如何,我不能这样对朋友。」「如果不是因为苏兄江左梅郎的身份,皇后娘娘替誉王招揽示恩,你让苏兄如何应对?再者,若娘娘再有什么超乎寻常的恩重赏赐,你让苏兄接还是不接?无端陷朋友于两难之境,绝非道义作为。」

这番话,如果不是真心真意为朋友着想,不是十分细心体贴之人,是绝对说不出来的。他何尝不知道皇后和誉王的权势地位,更何况这两人与他沾亲带故,他只是不想让朋友有一点点的尴尬和不愉快,不想利用朋友达到任何名利的目的,也真正做到了守诺如金。

在拒绝了谢弼之后,他还让梅长苏不要责怪谢弼,维护了弟弟,体谅弟弟的不易。

后来郡主招婿,也是景睿在宴上首先主动向百里奇请战,即便不敌对方蛮力被打倒在地,若不是皇帝喊停,他仍想继续,为的就是能让郡主能轻松一点。

「我自知胜不过百里奇,只求能多伤他一分,这样,郡主便多一分把握。」

「至真至善至诚,至宽至厚至达。」

这是海晏给景睿的评语,确实,看完全剧,实在是没有比景睿更真诚宽厚愿意付出的人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他是一个「暖男」。而且他的真诚付出,是不计任何回报、发自内心、与生俱来的。

他时不时问梅长苏累不累、冷不冷、闷不闷,总是能马上看出梅长苏有心事。

看到谢弼面带愁容,他宽慰谢弼:「闯了什么祸说出来,大哥替你背着。」

在兰园枯井边,他体贴豫津的夜盲症,主动替他下井找翠玉珏。

夏冬遭到追杀,他喊豫津先带夏冬走,他断后。

他经常陪伴长公主,永远亲自伸手扶长公主下马车。

知道卓青遥重伤后,他关心有身孕的妹妹,敢于去质问谢玉。

生日会时他亲自出门迎接身为艺伎的宫羽,并且是以宾客的礼仪。

卓夫人亲手为他缝制的衣服,他会在生日这天郑重地穿上。

谢弼开玩笑要分他的礼物,他说:「只要二弟喜欢,全部拿去。」就连夏冬都说:「景睿真可怜,每次得个什么好东西,不是被谢弼拿去,就是被豫津抢走了。」他也毫不介怀,他是真大方。

跟誉王对外的有礼有节不同,誉王是要拉拢人心、建立名望,景睿的这些贴心之举全凭本心,就像他跟豫津说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难道就只是冷冰冰的评测彼此的分量吗?」

正是因为他赤诚,所以得知谢玉在府中意图雪夜杀害梅长苏的时候,他的人生观第一次出现了动荡。

——你为什么一定要卷入金陵这个漩涡当中来?你本是我最羡慕的江湖中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在这世上本就没有自由自在的人,只要你有欲望、有情感,就绝不可能自由自在。

——我作为两姓之子,以往总是游历在外,清闲自在。可如今,我父亲为了夺嫡之争,竟然在自己的府中暗夜杀人,我身为谢家一员,我真的不知道我们谢家未来……

——只要你能保住本心,认得清对错,辨得清真假,又有什么难关是熬不过去的。就像外面下的这场雪,越下越大,越下越猛。可是你我都知道,这场雪,它终究是会停的。

以往认为景睿有双重身世便也有双份宠爱,听完这番对话,仔细想来,这双重身世带来的除了尊贵,应该也有许多尴尬之处吧。虽然两家和睦,但毕竟不清楚他到底是哪家的孩子,所以他既不做侯府世子,也不做天泉山庄的继承人,就想做个自在江湖人,不争不抢。此前的他不知道那些真相,天真地以为自己的父亲真的持身中立,没有参与到朝局纷争之中。可在这样的乱流之中,怎么能有人真正地独善其身还稳居高位呢?

眼见着他一点点得知两个父亲所做的事,他心中所秉持的道义让他无法袖手旁观,所以他去阻拦卓鼎风和卓青遥刺杀沈追,不顾危险为沈追挡剑。沈追向他致谢,说他仗义相助,他也只能沉重地微微摇摇头。谁能想到他这是在阻止自己的至亲犯错,谁又能体会他内心的纠结与苦闷呢?

于是一直以来孝顺乖巧的他第一次忤逆他的两个父亲,他苦心相劝卓鼎风:「我不知道党争怎么回事,我只知道,为人在世,要分得清黑白,看得清是非。难道爹爹真的想天泉山庄这把世代相传的宝剑,染上无辜者的鲜血吗?」

他闯进谢玉的房中声声质问谢玉:「虽以孝道而言,不该质问长者。但父亲近来的所作所为,孩儿愈发不懂,再也不能闭口不言了。君子立世,应以家国为重。请问父亲,您仅以党争立场不同,便指使卓家爹爹,刺杀朝廷重臣。于国而言,可算得上是忠?年关刚过,绮妹又怀有身孕,您又派遣青遥兄长,再踏凶险之地,以致重伤至此。于父而言,可算得上是慈?卓家爹爹因视您为至亲,才如此信任,如此这般听从差遣呀,父亲!有些手段,实非君子所为。还望父亲能悬崖勒马,不要让两家人与您一起误入歧途呀!」

听起来像是小孩子在跟家长讲道理,却字字句句都说到了点上,也说出了他所重视的一切:国家、亲人、仁义道德。

景睿生日会那一夜,可以算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和动荡吧。上一代人的恩怨情仇过往全部铺开,两家人和睦的表皮下藏着这么多阴谋,他既不是谢家公子也不是卓家儿郎,他的亲生父亲是远在他国的王爷。当年因为这些纠葛,卓家真正的孩子被杀死,宫羽的父亲被谢玉派人杀害,谢卓两家二十多年的情谊瞬间斩断。而揭开这残忍的一切的,还是他引以为知己挚友的梅长苏,在这个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里,他失去了这么多年来珍之重之的许多东西。一夕惊变,物是人非。

在打开暗道之门的时候,梅长苏歉疚又担心地叫他的名字,但是他没有回应,甚至没有看梅长苏,只是跟后面的人说了一句「跟我走!」那时候他心里除了震惊、悲痛之外,肯定是有几分愤恨的,再仁厚的君子,都不可能在这种时刻还保持着冷静宽容,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

在一切结束后,他含泪给卓家夫妇下跪磕头。可怜他如此无辜,却也要背负上一代人的恩怨。

那个时候我真的很担心,毕竟一个人的信仰和重要的东西坍塌之后,不是颓丧堕落,就是性情大变。

好在他是萧景睿,是「至真至善至诚,至宽至厚至达」的萧景睿。他既没有因此颓丧堕落,也没有性情大变,他只是变得更加成熟,对世事也看得更加透彻。

谢玉被下旨流放,景睿陪同谢弼和长公主前去送行,夏冬手持兵器前来时,是他第一个挡在谢玉面前:「冬姐有何事,景睿可以代劳。家母在此,舍弟在此,恕景睿不能退开。」

哪怕那个人已经不是他的父亲,哪怕那个人曾经处心积虑要杀死自己,哪怕那个人心狠手辣,他仍不能坐视不理。他还是那个体贴的萧景睿。

即便真相使他痛苦,他仍然不能完全抛下从前他所重视的一切。豫津劝他不要太在意,上一代的恩怨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可即便物是人非,也无法事事休:

「你的意思我都知道,但是怎么能说跟我毫无关系呢?我的父亲、母亲,还有兄弟姐妹,这都是斩也斩不断的关系。何况还有多年的亲情,多年的恩义,这一切不是说揭开了什么真相,就能全部抛开的。你想说的我都明白,你希望我还能是以前的萧景睿,这道理我都懂。可是豫津,真的很难做到。仅仅一夕,周围人事已全非,一切都变了,我难道能不变吗?」

真正让观众记住「萧景睿」这个名字的,应该是他在长亭和梅长苏的那一番对话吧。

——我能怪苏先生什么呢?我母亲的过往,不是由你而起,我的出生也不是由你安排,谢侯那些不义之举,都是他亲自所为,不是你怂恿策划的。我能恨你什么?你只不过是双揭开真相的手而已,真正让我痛心无比的,是真相本身,我不会迁怒于你的。

——可是那天晚上的事情,都是我一手造成的。我用了最残酷的方式,揭露了所有的真相,没有顾及到你的感受,和我们之间的友情。

——是,我曾经因为你这么做,非常难过。可是我毕竟已经,不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以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

——你我相识以来,你对我一片赤诚,可是,可是我却如此对你……

——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这番胸怀,放在如今依然有其现实意义。这世间有多少人,只为自己考虑,希望别人能为自己付出,而自己的付出一定要有回报,要求别人能将自己置于首要位置,否则就会心生怨恨。梅长苏刚进金陵时,景睿对豫津说感觉梅长苏变了,豫津说他觉得他们都还没有那个分量成为梅长苏的知己。那个时候的景睿还是会在意梅长苏是否将他置于重要的位置,还是会因此失落。而遭遇了剧变的他,已经能看得如此长远透彻,不再纠结于这些小情绪中了。

一夕惊变,一夕成长。

就像黎纲说的,上天给了景睿这份温厚大度又不记仇的性情,也许就是为了抵消他心中的痛苦。

萧景睿的演员程皓枫在某次访谈中说他不明白景睿为什么后来会愿意去南楚,就像豫津说的,他从小在金陵长大,是大梁子民,虽然南楚有他亲生父亲和同父异母的妹妹,但毕竟素未谋面。我想,他这么重情义的人,还是想去见见亲生父亲的吧,何况,那时的他,确实需要走到远一些的地方去游历,许多事才能看得更开。

果然,他从南楚回来后,已经不再迷茫低落。

「远离故国,见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此刻回想过往,已经能够想得更明白,看得更清了。」

在和长公主看了谢玉手书得知十三年前赤焰案的真相后,他也不再像当年得知谢玉杀人那样感到不知所措了,他默默把手书收回锦囊,坚定地站起身,如果不是长公主叫住他,估计哪怕刀斧加身他也要去揭开真相吧。长公主深知梁帝残暴多疑,当年的血光让她惊慌顾虑,是景睿的坚定,才让她有了勇气。

「那么母亲,我们就当什么都没有看到,把真相从脑中抹去,就像从来都没有读到这封手书一样,是吗?一代贤王,一代名帅,七万忠魂,多少人心中的清明和理想就这样,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埋葬了。我知道母亲的想法,可是真相就是真相,或许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所有被颠倒的黑白,但是至少,我们不能做隐瞒真相的帮凶。」

面对长公主的挣扎退却和保全谢家的心思,景睿能善解人意地理解体谅,就像当初他体谅谢弼和梅长苏一样。

——你是不是也觉得母亲太无情了些?

——孩儿不敢,这件巨案要是翻过来,谢侯的罪名便是大逆,势必要株连二弟和谢氏族人。母亲不想借自己之手,将他们逼入绝境,这份心情,孩儿明白。孩儿当初结识苏兄,就是仰慕他的才华和气度,尽管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事,可我依然觉得,争权夺利不是他的本意。既然他已经知道了赤焰案的真相,我想或许自始至终,他就是为了这个案子,至于当初投靠谁,辅佐谁,都不过是手段罢了。不管苏兄是局中人,还是太子谋臣,他们既然选择公开谢侯遗书,可见雪冤之心已坚,这着实令孩儿钦佩。只是正如苏兄所说,孩儿的身份尴尬,有很多事,都不能替母亲去做。

——如果你和娘易位而处,想必立刻就答应了吧?

——世间之事,多有两难处。母亲的矛盾和酸楚,孩儿岂会不体谅。

正是景睿的理解宽容无形中成为长公主心中的支柱,加上萧景琰和梅长苏的坚定决绝,才促使她改变主意,同意御前首告。

而景睿对梅长苏的称呼,也终于又从礼貌疏离的「苏先生」变回了敬重亲近的「苏兄」,他是真的看开和放下了。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古人喜欢以玉形容君子的性情,因为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生命的状态在这里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圆润。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修炼的。修炼是一个很奇妙的词语,人生在世实质上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只不过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修成正果。

剑有双刃,谦谦君子亲切柔和,少了无拘无束的冲动莽撞,却也少了率性率真的刚猛豪放。正如一个人磨砺的过程一样,成熟的获得是以天真童趣的无可追回为代价的。萧景睿便是经历了这一番修炼磨砺,过程中不断自我成长,牺牲了少年天真和往日无忧,才成为如今这样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萧景睿。从前的他也是谦谦君子,只不过如今更加温润和坚不可摧。

豫津对宇文念说过:「你有景睿这样的哥哥,是你的福气。」长公主有这样的儿子,豫津和梅长苏有这样的朋友,大梁有这样的子民,一样是他们的福气。

故事的最后,战事渐起,他毅然前往兵部募兵处报名参军,和豫津一起,穿上铠甲,保家卫国。原著中提到他立下汗马功劳,却因为身份特殊,未能得到封赏。不过他也不是在意功名利禄之人,能够为国出力,他应该已经很满足了。

梅长苏在长亭对景睿说过,虽然这世间,少有公平,但是他希望景睿永远可以保持这份赤子之心。

我也希望如此,我相信他亦会如此。

关于演员:

此前我只看过程皓枫先生参演的2004年版《神雕侠侣》,他饰演甄志丙,相较这个角色以往版本的猥琐懦弱,程皓枫先生演绎出一种痴心深情。此次饰演萧景睿,他很好地把握住人物谦逊有礼的性格和世家公子的举止气度,让人印象深刻,感谢带来这么好的景睿。


这是景睿扮演者 程皓枫 影迷会的一条微博。http://m.weibo.cn/2269898184/3940177590750005?uicode=10000002featurecode=10000085mid=3940177590750005luicode=10000198_status_id=3940177590750005lfid=1076032269898184_-_WEIBO_SECOND_PROFILE_WEIBOsourcetype=pagelcardid=1076032269898184_-_WEIBO_SECOND_PROFILE_WEIBO_-_3940177590750005

景睿,这个孩子是可人怜的,一夕之间,大厦倾颓,原本引以为傲的信仰,土崩瓦解。从开始,认为自己的父亲朝廷中立到后来发现参与党争,再到最后生日宴上,原本残酷的真相以如此不堪的形式,褪去她身上华丽的外衣。

他小心维护的两个家庭,到最后,竟都不属于他。看似有双倍的宠爱,但又不属于任何一个。卓顶峰能把天泉剑法倾囊相授却不能把天泉山庄交给他,他是侯府嫡长子却不是世子。

景睿,这个孩子是可敬的。琅琊榜公子榜上,是仅次于江左梅郎的榜眼。在他赴南楚的路上,苏兄长亭送别,景睿说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 ,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 ,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 就心生怨恨 ,那这世界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 。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 以我为重 ,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 。

曾有公子温如玉。


我一刷的时候不多认真,其实对景睿的印象不深,二刷却是条不归路,景睿走了甚至都没看剧的动力,挺久没这样喜欢一个角色了。

总想为景睿写点什么,码字又向来不是我的强项,先占个地方慢慢填,零零碎碎的东西想到哪里就写哪里,以电视剧为主谈谈对景睿的理解吧。

一、造型

斜刘海马尾辫简直是本剧束发大军中的一抹亮色,其实我喜欢两者合二为一的。

贴吧里有人统计过,景睿一共用八套衣饰四种发型,换别的电视剧,主角都难有的待遇。为体现世家公子又半江湖人的特色,不得不说剧组的用心。装束倒是有些繁复,我最喜舞剑的时候脱去外衫,利落又显身材。

二、细节(待补充)

漂亮的剑花,收剑于身后,潇洒利落。

树枝也是宝剑,插一句之后扔树枝的样子太可爱了。

三、难忘的话(也是待补充吧)

“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只知道,面对这样的真相,我不能什么都不做。”

七万忠魂的葬送远比自己个人的悲痛残酷,知道了这样的真相,怎会有片刻安心。人生在世,只求无愧于心。

“家母在此,舍弟在此,请恕景睿不能让开。”

谢玉大大怕是不会想到,如此落魄之时,挡在身前的会是这个自己曾经想要杀的人。


不管续集如何,《琅琊榜》都曾给出富二代官二代的正确示范

我们对富二代和官二代的想象已经不能更匮乏了。

如果要你举出一个典型代表,答案大概不是王思聪就是什么三环十二少。

但是明明《琅琊榜》就给出了富二代和官二代的范本啊。

一个是国舅兼侯爷的儿子,一个是集合了长公主名望和江湖显赫门派势力的两姓之子。

萧景睿和言豫津,琅琊榜里最典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

在我们的认知里,这样的人是完全有权利做个纨绔子弟,成天飙车喝酒泡妹子的。

遗憾的是,这两位范本竟然都没有按照我们的“期望”走诶。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印证《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的那句:

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待人-

言豫津和萧景睿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廊州,两人在货摊前挑选物品,卖东西的是个小姑娘,言豫津全程都是笑眯眯的,看着这个小姑娘温柔地问:

小妹妹,这个多少钱呀?

后来他们进殿见太奶奶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小的细节,萧景睿走在言豫津前面,他是径自走进去的,而言豫津则从袖口掏出一个钱袋,微微躬下身,亲手放在了门口的太监的手里。代表萧景睿圆了他们二人的人情。

皇帝殿门口的太监,是官场信息和皇帝心情的传播枢纽。你以为萧景睿不知道吗?

萧景睿不是不懂,而是以他性情里的清洁纯真,不屑于做。

言豫津不是圆滑,而是知道在行事的时候练达一些,会带来一些必要的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后来誉王去向殿门口的太监打探父皇的口风的时候,是直接将一袋钱不屑地扔了过去。

-处世-

萧景睿之所以邀请梅长苏进京,是因为考虑到廊州阴冷,梅长苏的身体吃不消,所以邀他到金陵小住修养。

弟弟谢弼想要拉拢梅长苏而刻意借皇后的诏令宣见梅长苏的时候,不等苏兄反应,萧景睿马上挡在前面说:

若不是冲着他江左梅郎的身份,无缘无故见他做什么,还有接见时,皇后娘娘替誉王招揽示恩,你让苏兄如何应对,再者,若娘娘要有什么超乎寻常的恩重赏赐,你让苏兄接还是不接,无端陷朋友于两难之境,绝非道义所为。谢弼,我今日帮不了你。

这一段话是可以反映出萧景睿的两种品质的:

一是超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他在弟弟说完的一瞬间就马上理清了思绪,并且表达出了此种行为的三层不妥之处。

二是极高的自我要求。我承蒙你信任,接受我的邀请。我就要替你把一切都安排妥帖。绝对不允许自己无端陷朋友于两难之地,就是萧景睿的道。

就算后来梅长苏借着他生日的契机翻出了旧账,罔顾朋友情义,反倒无端把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的时候,他可以埋怨的,也有完全的底气去质问梅长苏。

但他没有,不旦没有,还做出了一个超高情商的举动。

(敲黑板)以下发言适用于任何职场、情场、学习生活失意的朋友

他跟梅长苏说:

我曾经因为你这么做非常难过,但我毕竟已经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而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不能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

这段话是有大艺术的。他没故作逞强地摆姿态,说自己毫不在意。而是坦然承认了自己受到了伤害。但是又把自己自我开解的过程也说出来。一是陈述事实,二是宽慰自己,三是这个善良的孩子即使受到了这样的伤害也不愿与人结仇,他的原谅,何尝不是在宽慰梅长苏不用过度自责呢。

而言豫津呢?看起来他是萧景睿的最佳损友,口头上会因为苏兄送景睿好一点的礼物而吃醋,看见景睿有什么好一些的东西,他也要拿去,好像在言萧两人的友情里,景睿总是更包容迁就的那一个。

其实不然,大大咧咧的小浴巾其实心思细得很。

萧景睿在家门口看到弟弟谢弼在处理誉王府送来的礼单之时,立马想要前去阻拦,但是马上被言豫津阻止了:

短短三句话,一是点明了萧景睿此举身份不妥,会让弟弟难堪,二是替萧景睿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生日惊变之时,在萧景睿知道自己身世之后,他看得出景睿需要冷静,就对一直缠着萧景睿的宇文念说,你别说了。直到萧景睿离开大渝的时候,在送别的城门外,言豫津才出言宽慰他。

最后这两位贵公子又结伴去了征兵处。

才没有什么养尊处优的观念,国家有难的时候。我不是言国侯的儿子,你不是长公主的骨肉。

《琅琊榜》里的黎崇老先生曾说,林殊若还在,定与梅长苏成为一时双璧。

其实不用遗憾,言萧二人,就是最好的一时双璧。

二人都是,公子从容,至纯至善。

本文来自公众号【赖床妖精】

(bed-lovers)


是一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坚强而固执,可以寄三尺之孤、值得托付的人!善恶对错,那样的纠结终归让他成长了!


开篇豫津在货摊上问人家小姑娘价格的时候的样子我现在还记得,笑眯眯的,但不曾有亵渎之意

萧景睿和豫津,让我感叹这才是世家公子的模样。

虽散漫少理朝堂,但并不表示没有能力。

家中显赫,引以自豪的是如何获得这份荣誉,而非之后得到的财与势。

以这样的身份多的是有人巴结,但他却以诚对待朋友。

心性豁达,得知自己以诚相待的苏兄利用自己,之后的长亭相别也不曾怨怼。

完美的不真实

写着写着,想起张国荣


“我曾因为你这么做,非常难过。可是我毕竟已经不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界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

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琅琊榜》萧景睿

这段话很多年前看小说的时候就记在心里。

多年未忘。


琅琊榜全剧最喜欢的人物,没有之一。

自己写过的一篇景睿人物评

——————————————————

动笔写萧景睿时的心情始终是惶恐和心虚的,总是害怕自己词不达意的文字会辜负了这个让我爱到骨子里的角色,总是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描摹才算能勉强配得上他的美好。于是辗转了良久,想到了“君子”这个词。

人道是,温良仁义为君子,宽厚容谅为君子,正身守节为君子。

寥寥二字,却似乎足以聚合人性中所有为人仰止的品质与心性,也足以承载对一个人立身于世最透彻真切的肯定与赞誉。

而萧景睿,自是当之无愧。道是君子如玉,不外如斯。

其实,对于萧景睿与梅长苏之间这段着墨颇多的友情,我一直并不是很喜欢谈及,因为在我看来,这一段被暂且称为友情的关系,对于景睿来说,实在太不公平。始终以为,一段经得起岁月变迁与人事更替的友情,必是以双方处于对等位置之上为不可逾越的底线的。并非只为片面寻求两个人在各个方面一定要如出一辙般相似,被一段真正的友情牵系相连的两个人,完全可以年龄迥异,身份悬殊,性情判若天渊,但绝不能有一方完全凌驾超脱于另一方之上,以一种俯视全局的视角,得心应手地操控和掌握着这段关系的发展和走向。

友情本应是两个人之间足够纯净也足够真挚的互相怜惜与互相扶持,不为名利所牵,不为世俗所绊,应是如萧景琰为了含冤屈死的林殊不惜舍弃荣华前程甚至性命去质询天意绝不妥协的勇气与执着,如蔺晨似乎玩世不恭到毫无顾忌地用生死寿数和梅长苏插科打诨却在对方做出最后选择时尽管黯然叹息却承诺不弃的懂得与理解,如言豫津在宁国侯府惊魂之夜的兵戈混战中稍得空隙便会默然守在重击之下神情恍惚的萧景睿身边的支持与挂念,如夏冬虽然始终梗塞着赤焰案的心结,在听说梅长苏与霓凰交好时也会独访雪庐探查虚实只怕霓凰遇人不淑的担忧与关怀。

而在梅长苏与萧景睿之间,却始终不是如此。就如为了护梅长苏不受朝事烦扰,景睿会向谢弼厉色正声地推拒皇后的暗中招揽,全然不惧见罪于正是炙手可热的誉王一党一样,在他的心中,既相结为友,我必会尽己所能护你周全,保你顺遂。那明亮磊落,赤诚无私的心思里,干净纯粹得望不见片缕杂质。可对于梅长苏而言,他知晓景睿离奇身世背后所有浸染血光与阴谋的真相,了解景睿的家庭道貌岸然的外表下所有翻涌的暗流,从那大概也是他刻意为之的与景睿“机缘巧合”的相识起,他借景睿之邀作为踏归金陵筹谋大事的开端,借看景睿舞剑之机实为探查天泉剑法,最后借景睿二十五岁的生日宴,亲手揭开了所有鲜血淋漓的惨伤过往,将他最珍视呵护的两个家庭,拆解得片瓦不存,将他原本从容安稳的生活,毁灭得烟消云散,再难修复。

这大概是梅长苏谨奉着“尽自己所能不伤及无辜”之信条复仇雪冤的整个过程里,对无辜之人伤害得最深最痛的一次。可这个人,却又恰好是待他最是无微不至深挚真诚的那一个。

而这一点,就仿佛是始终横亘于我心间的一根刺一般。所以对于这个让万千观众为之痴迷挚爱神魂颠倒的江左梅郎,纵然他翻覆出再多无双智计,崭露出再多绝代风华,我却始终无法做到心无芥蒂地去喜欢和激赏。

也许倘若没有生日宴这一场梅长苏筹谋已久的棋局,景睿身世背后的隐秘也终究不可能就此被永远封缄。但即使面对这些由鲜血和阴谋堆织而成的真相是景睿此生终有一日无法逃避的劫难,作为与之推心置腹的朋友,扮演的也应当是“保护者”的角色,应当是尽其所能地为他抚平伤痕、分担痛苦,而不是任由这些真相以一种最为残酷冰冷的方式决堤恣肆而出,甚至是主动在其中推波助澜暗中操纵,让埋藏已久的旧事倏忽间如平地惊雷般轰然震彻他的整个世界。

诚然,是谢玉欺君罔上陷杀忠良在先,无论为社稷之安朝局之清,还是为己身之痛家族之冤,扳倒谢玉都不可谓不正义。可这样的正义却并不足以作为无端将旁人卷入险局乱象之中甚至成为牺牲品的充分理由。深明大义者固然可以选择理解包容甚至心甘情愿地为其所用,可我们却从来不能因此而视之为理所当然。如若铲奸除恶一定要以殃及他人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正义,其本身的凛然浩气与忠肝义胆,已然于其中消磨褪色了几分。而其中的是非权衡,得失轻重,也就应另当别论。

更何况,心目中最不容世间种种纷争丝毫亵渎沾染的,便是人间挚情。毕竟没有一个人自然就该成为乱局中被利用和欺瞒的棋子,也没有一份情义天经地义就应当作为成败角逐中为达到目的而功利化的工具,纵使这个目的并非狭隘世俗的追名逐利,也并非污浊阴诡的勾心斗角。对待朋友本应是交心相待肝胆与共甚至唯恐一己付出有所不足的至纯至真,而不是凭借着情分的牵绊而为自己铺设前行之路的有恃无恐。于我而言,如若深知为自己之所图的最佳捷径必会牵及身边至亲挚友,甚至将他们涉入险境,我宁可舍近求远。

毕竟一场角逐或是竞争中一时得失之势的错失,物换星移,时局兜转,常会有弥补转圜之日。但若一份赤诚无瑕的情感触及了名利,濡染了凡尘,却注定再也回不去最初的澄澈。纵使谋得圆满,可自己从中遗失放弃的,却是任凭多少夙愿得偿的慰藉、一朝功成的快意,都难以补偿的遗憾。

于是对于这场身世剧变中的萧景睿,他敬重了二十五年的父亲却在他出生时便曾谋他性命、又以他为棋暗中不择手段地招揽人心谋权图利,他尽以诚心相献、视之如兄长如知己的朋友却从相识伊始便对他怀着利用之心设计布局步步为营。这两个他此生最仰慕敬爱的人,他曾坚定地相信无论世俗不正之风如何席卷都最能不弃清明理想、不改一身修为的人,竟都已跻身太子与誉王之间这场罔顾天道尽失人伦的党争中,为权为名各保其主,角逐帝位,算计人心。一夜之间,接踵而至到令人来不及清醒的暴风骤雨,身处大梁和南楚两国之间茫然无依的尴尬身份,本以为和睦如亲眷的两家一夕间兵刃相见的刀光剑影,疼爱有加的妹妹因此苦痛交加后的难产而亡,精神支柱的崩塌,至亲挚友的伤害,天翻地覆的消亡与失去,万劫不复的幻灭与深渊,似乎足以毁灭和击碎一个人所有的信念与坚持,而这场让局外人都望之而心寒彻骨、闻之而凄然悱恻的人生浩劫,也似乎给了萧景睿足够的让观众完全可以体谅和理解的理由,来怨恨和背离梅长苏。

但萧景睿,却是这个温情淡漠、利欲横流的时局里,最温暖也最美好的一个意外。

远赴南楚之际,他对着面露愧色的梅长苏,翩然而立,静默浅笑。

“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他如是说。眸色明净似水,清浅从容,安然无波。

长亭送别始终是整部《琅琊榜》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桥段。看着经历了旦夕之间周围人事皆非的痛楚、神情中依然透着憔悴哀凉的景睿,坦荡而淡然到没有一点顾影自怜、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的君子风仪,我们在心底最柔软温热的地方被一瞬间怦然击中之时,于情不自禁间已热泪盈眶的感动中恍然明白,人心对美好和纯善的向往与坚持竟可以执着到这般程度,对纷乱纠缠的万千世事的心胸与襟怀竟可以宽容通达到这般境界。而这一段话也曾被我反复誊写抄录,反复斟酌深思,以至早已一字不差地铭刻于心。每次读起,都是一种触及心底的震撼。

高山景行,霁月光风,如是而已。

岁月伊始,也许每个人也都曾怀揣着满心赤忱,无所保留也无所顾念地赋予自己深爱着关怀着的所有人。可也许随着时日渐久,经历渐深,总会感受过刻骨铭心的绝望,体会过痛彻心扉的伤害。于是自此以后,有多少人以世事难测人心易变为托辞,用淡漠与疏离为自己镀上了一层百毒不侵的铠甲,以一种戒备而惶恐的姿态,如临大敌般注视着芸芸众生爱恨情仇的万千辗转,却终究只不过是为保护自己一颗一触即碎的玻璃心,找到了一个心安理得可以逃匿退缩的借口罢了。

世间固然少有公平,没有一个人敢于奢望付出的每一份真情都不被辜负,也没有一个人能够保证每一次倾尽的诚心都能得到同样的奉还,但这不足以成为任由曾澄澈明净的真心消弭寂灭,让冷漠与虚伪成为生活常态的理由。也许不知从何日开始,我们再也不愿也不敢去认真诚挚毫无保留地对待一个人,不会将自己最深最真的情感轻易流露而出,只是将自己温热的内心用一层层隔膜包裹封闭得越来越深,惟求能不再为任何人所伤。可是一颗沐浴不到阳光、触及不到真情的心,纵使在波澜翻涌无休的生活中勉强得到了宁静与安定,但不曾真正爱过、付出过、经历过,枯乏平淡如一潭死水的人生,匆促百年,又有何意义呢?

是我们终究忘了,情之一字,溯至最初的起点,本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我们之所以会愿意以诚心善待生命中的那些人,心存着对其守护与付出的感念与冲动,无论出于友情也好,爱情也罢,或只是对某个陌生人萍水相逢之际蓦然生出的亲近与善意,最初本就是单纯为了成全自己心中的一份情不自禁,而不是谋求着索取一个等价交换的结果。情感本该是世间一方最真挚纯净、最远离利益与心机的净土,在维系着一段情义之时始终根植于心底的对回馈与报答的计较与索求,本就已经辜负了其最美好之处。而如若我们足以舍弃这些作茧自缚的偏执,身处于万千情谊相系相牵的人间,内心也更能平添一份从容与坦然。

问心无愧,才应是至情至性之人最不负初心的所求。至于结局如何,又何需为之自扰。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于愿足矣。

许多人都说心目中《琅琊榜》的最大遗憾就是没能看到景睿和豫津得知梅长苏真实身份的那一天。只是我每每想及此处时,心情却总是矛盾而复杂。对于景睿来说,林殊哥哥的品性与心志如何自是不必多说,他自然也就能明白当年的梅长苏依附誉王不过是权宜之计,明白即使他以一手翻覆谋策搅得满城风雨,心底坚守的底线与信念也从未改变。那些对梅长苏所有未曾得到答案的疑虑与误解,也会随之彻底冰消雪融,片缕不存。但同时,我们又怎能想不到,那个温良纯善到极致的少年,在曾经狂风骤雨般的劫难霎时爆发的当口,一念之间对梅长苏曾拂过心头的转瞬即逝微乎其微的一点失望与怨言,都会在这一刻化作自己无法原谅的自责与愧悔,未来的岁月天长日久,而这份压在他心头的重负,怕是再难释怀。

太懂事的人,总是注定异乎寻常地辛苦。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承担着所有人的责任,牵挂着所有人的牵挂,仿佛如同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一般,以至于几乎倾尽的所有心思,付出的所有心血,都毫无保留地给了他视之如生命一般来维护和珍爱的所有亲人和朋友。他始终不遗余力地努力着让自己从来不负两家父母的期许,他作为谢卓两家得以相交的桥梁关爱亲近着每一位兄弟姐妹,甚至在身世剧变后自己心口的伤痕尚且依然疼痛彻骨之时,还是温柔如初地呵护宽慰着母亲,体贴而包容地理解着她所有的苦衷和心事。

他实在太过于忍让克制,太过于体谅他人,他以最深挚的情义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却从不曾成全过自己的片缕私心。他以最宽容的胸怀包容着每一个人,甚至将天下人之爱纳入一己之胸怀,却从来没有一刻驻足暂歇,抚慰与整理满身的疲累与沉重。年年岁岁,他却始终心甘情愿,甘之如饴。

他会在比武招亲时为了分担霓凰姐姐亲自上场时的负担而与明知自己胜不过的百里奇毅然对战,会在雪庐之夜赤手空拳地向着欲行刺梅长苏的刺客毫不犹豫地迎敌而上,会在重击之下心乱如绞的当口依然对着蜂拥而至的谢玉府兵将已深知并无血缘的卓家爹娘护在身后,却从来不曾为以一己之身全力相抗时会受伤的万一而有过片刻迟疑。他会在读罢谢玉手书知晓赤焰案真相的一刻,几乎不经犹豫就欲至御前慨然相告只因心中翻覆的只有那些身负滔天冤情的昔日忠良,却似乎来不及分出一刻的心思,思索一下一旦触犯了皇帝心中多年来最大的逆鳞,他自己的命运会怎样。

无私得让人怜惜,善良得让人心疼。

如果可以,我竟真的希望仓促无情的岁月能慷慨赐予他片刻自由的时光,能让他暂时抛却世上所有的羁绊与牵挂,放下肩上的所有负累与责任,认真而纯粹地只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本真,彻底随性率真地尽情挥洒,恣肆张扬地任性逍遥,也好过守着一颗那么柔软又那么坚强的心,隐忍而艰辛地独自撑过所有凄风苦雨,却努力地留给世界一个足够淡然、足够温柔也足够完美的微笑。

对比着萧景睿和言豫津这一对形影不离的莫逆挚友,在景睿每每提及父亲持身中正远离纷争时神情中敬意与欣慰掩藏不住地流露而出之时,豫津却能透过乱象环生的时局一针见血地指出谢玉绝不可能永远中立的事实;在景睿只是为苏兄既心怀清明理念却偏要身涉党争泥潭而叹息无奈之时,豫津却能敏锐地感觉到“他也许不是真的辅佐誉王”;在景睿为苏兄从曾与自己秉烛夜谈相见恨晚的亲近到如今渐渐深邃复杂到难以捉摸的改变而黯然神伤之时,豫津却能坦率而豁达地看透即使是世家贵公子的他们,也从来没有分量成为他真正的朋友。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景睿的确比不上豫津这般聪慧剔透、进退得宜,比不上豫津洞悉时局与人心锐利透彻的眼光与判断,但至少,同样成长于波诡云谲包罗万象的帝都金陵,经历过风云辗转明争暗斗的政事更迭,他不可能不懂党争中人为追名逐利而弃仁义道德的不择手段,不可能看不到当下朝局中多少城府万钧唯利是图的不堪真相,只是心中充溢蔓延的热忱与美好太过深厚浓烈,让他甘愿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怀着最真诚无瑕的善意来看待,很多事情背后的隐秘与阴暗,他只是不愿相信,亦不愿多思罢了。

他从来不会去想将换死囚之事揭露得满城皆知用以打压誉王一党会与一向闲云野鹤的父亲有任何瓜葛,他不会留心苏兄应下生辰邀约时那个勉强的微笑里夹杂的悲戚与决绝背后会有怎样的心思,他不会怀疑从不离开妙音坊的宫羽竟会如此轻易地同意出席自己的生日晚宴隐秘的蹊跷,只是以宾客之礼无微不至地招待这位身份本最为卑微的乐馆歌伎。

当心中纯净清澈到一尘不染,眼中也自然看不见漫天浊尘。

所以每每想到萧景睿的时候,都仿佛能清晰地看到一颗涌动着温热的赤诚之心,满满地承载着真挚浓烈到化不开的情义,再也没有半点缝隙,能够容得下其他一丝一毫的纷扰与杂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愿你一生中总能遇见萧景睿,予你皓月之清明,晨辉之暖煦。

愿你终将成为萧景睿,莫怨浮生劫难重,惟以赤心慰世人。


本来对他无甚感觉,只道他是个世家子弟,偶然与豫津拌嘴之时显得可爱而温柔罢了。

20集第一次高潮的时候,景睿知道了他的身世,那种潜藏心底难以言喻的伤痛究竟是怎样咬啮着他的心啊,可他没有多言一句,还主动带被困人等离开危险之地,事后只是一人独自承受。

他要到南楚,梅长苏来与他送行时,面对着这个因要除去谢玉而不顾伤害自己的人,他却如此说:

苏:景睿,我很抱歉

萧:我能怪苏先生什么呢,我母亲的过往,并非由你而起,我的出生也不是由你安排,谢候那些不义之举,都是他亲自所为,不是你怂恿策划的,我能恨你什么?你只不过是双揭开真相的手而已,真正让我痛心无比的,是真相本身。我不会迁怒于你的。

苏:可是那天晚上的事情,都是我一手造成。我用了最残酷的方式揭露了所有的真相,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和我们之间的友情。

萧:是。我曾经因为你这么做,非常难过。可是我已经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可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而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没有人有义务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

苏:景睿,你我相识以来,你对我一片赤诚,可是,可是我却如此待你。

萧: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是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那我也没什么可后悔的。谢谢苏先生来为我送行,在下告辞了。

不得不说,看完这一段,我完全已经无法自持,如此伤痛,他却还能保持温厚贤良之心,以坦诚的态度对待他人?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他太迷人了。


琅琊榜里最美好的人就是萧景睿。


说明一下,无论是小说党还是电视剧党,作品怎么说你就怎么信的,还是别来看这篇文了。所谓史家曲笔,难道您以为作家就不必曲笔?还能给你写个大反派成功上位,或者男主角老奸巨猾,丧尽天良,照样混得好好的不成?别的不说,在中国,这样写的小说/剧本,怎么着也拍不成电视剧。

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希望大家在我的评论区里理性讨论,有理说理,没理还可以闭嘴嘛。那些口口声声称爱萧景睿“谦谦君子”,却张口并不讲理,只是人身攻击的人,难免要令在下怀疑,您究竟是不是真心喜欢萧公子。

《红楼梦》说贾宝玉体贴女性,你就信贾宝玉体贴女性;说晴雯聪明伶俐,你就信晴雯聪明伶俐;《水浒传》说百单八将豪气干云,义薄云天,你就信百单八将豪气干云、义薄云天……

那你还是别读书了吧……读了和没读没啥区别真的。

给喜欢通过《琅琊榜》来增进一点历史知识了解的人推荐点阅读材料吧:

关于皇帝如何安排子嗣接位,构成二子争嫡局面为哪般:泪痕春雨《漫谈魏晋南北朝》:http://www.kanlouzhu.com/6395/1.html

关于遏制土地吞并对国运的重要性:黄巾之乱前因探究 - 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 - 知乎专栏

这两篇东西不见得是无懈可击的,但它们在大意上的内容还是说得过去的。适合感兴趣的历史小白读读。

====================================================================

目前看到第15集。没忍住来吐个槽。

先说态度,对萧景睿毫无好感,甚至可以说是厌恶至极

说他有情有义的也够了。他是一个不分是非的,对主角好的傻哔——。你们喜欢他,只不过是因为他很擅于被主角当枪使罢了。

要说这个,我们得先从摘下林殊的正义面具开始。林殊的复仇,在目的上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在手段上绝不失为肮脏。旧六部尚书之中,楼之敬姑且算是有罪,但也已经是七八年前的陈年旧事了,这勉强算他是正义的一方吧;吏部尚书之子则纯属是被他陷害了,挑拨事件,引诱斗殴,造成误杀,这一系列动作全部都为林殊所做,尤其是造成误杀这一节,可以说林殊及宫羽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只不过是借了别人的手而已;礼部尚书陈元直就更惨了,完全是被找茬干倒的。而与自己站在同一阵营的言阙,即使犯了谋杀皇帝的大罪,林殊也能够利用自己的宫廷关系一手把事情给瞒下来。

他撺掇何文新与邱泽斗殴,并推波助澜将斗殴作成殴杀,借刀杀人,手段难说干净;而替言阙隐瞒下弑君大罪,更是难以辩白;鼓励靖王在处理土地兼并的问题时,对誉王的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与公正也无缘。林殊在党争的过程中,绝对不是“正义”的一方,而是“聪明”的一方。正义的人,如靖王,是成不了事的。聪明的人,手段不拖泥带水,不落下把柄,这才是关键。

没错,对于林殊而言,对错是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住政治上的同伴,干掉政敌

再说说萧景睿:谢卓两家是萧景睿的养父母家(虽然萧景睿并非他们亲生),养育之情,恩重如山,何况我们不能开上帝视角,在前20集中,对萧景睿而言,谢玉、卓鼎风中有一个必是他的生父。朋友重要还是亲人重要?一个重朋友、出卖亲人的人,算什么重情义?林殊初到京城,其弟谢弼想挖角梅长苏去誉王手下,他却拦了下来,并且不再提起,连帮弟弟求个情都不干。这样的人叫有情有义?第十五集,自己家与梅长苏的政治立场不同这件事情已经天下皆知了,他却丝毫没有背后顾虑,林殊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使得林殊得以一窥卓家剑法。第二十集,他更是把梅长苏约到自己家里来,直接导致自己的家破碎不堪,谢玉多年谋划毁于一旦。

顺带说一说林家“冤案”。

赤焰军和云南王府当时已经是大梁最强的两大军方势力了,这时候他们两家关系居然还很好!居然要联姻!在内还有一个宠妃宸妃!宸妃她儿子居然是个名望很高的亲王而且不是太子!你觉得这不是要谋反?那我也是呵呵了。历史上这么搞的人有哪些呢?李世民(名王,且有军方势力,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退位),王凤一家(外戚+大将军),霍光(外戚+大将军),杨坚(外戚+军政大权),杨广(名王,且有军方势力杨素支持)。这些人,最“忠良”的,也是把持朝政,乾纲独断,排斥异己;而动辄就会出现欺凌幼主,废立乃至篡夺。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其实不是靠他们个人的善恶来决定,而是看当时的社会风气,对于篡夺有多深恶痛绝。霍光,王凤不曾篡夺,主要原因是汉朝,刘家是天命所归这件事情深入人心,他们没有能力篡夺,他们的下属也不会支持他们篡夺。站到这个位置上的人,其所作所为,实际上大同小异。如果没有异心,根本不会走到这个位置上;走到这个位置上,想没有异心,你的下属、亲人、同僚也不会同意

顺带一提,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所谓的“异心”是权力欲望熏心,是“不正义”的。其实并非如此。在每个夺嫡者眼里,自己都是靖王,只有自己上位,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父皇再三不听自己的“忠告”怎么办?父皇对自己起了疑心,要剪除掉自己手下的忠臣怎么办?好,就算你不想参与权力竞争吧……你父皇把你扛上来了,你父皇就是特别喜欢你,三天两头召见你有事没事派你出去执行任务,无功无过表大功,犯了错误罚你手下的办事人员表示你年纪小不懂事没关系,然后你背后是太子恨得牙根痒痒的红眼睛,你咋办?当然了通常皇帝不会找这种怂货,皇帝一大堆儿子里头总是能找到几个有点儿权力欲望的人(没有权力欲望的人不适合当皇帝!不会是好皇帝!当了皇帝你就自然而然地有权力欲望了!)。而在权臣的眼里,自己手握大权绝对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国家服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吧。为家族谋点小利益?哎呀我们家族劳苦功高,为国家做了那么多大事,这不是应该的么?总不能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吧?

《琅琊榜》讲的其实是这么一个故事:

大梁最强两大军队主帅要联姻合成一家,待老谋深算的萧选作古之后,逼宫拥立亲军方的祁王。于是萧选砍掉了这两大军队中的一支。付出的代价比较惨重。

历史上通常处理军权过大的人物,是把他们“踢上层楼”,提拔其副官。然而赤焰军被全军剿灭,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林家对赤焰军的掌控是不可替代的,绝对牢固的。

两家当中长于计谋的林家(看林殊和穆霓凰各是什么德性就知道)被萧选背后捅刀子灭门之后,军方势力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林殊重出江湖,完成前辈未竟之业,干掉太子和誉王,将新的亲军方代表靖王扶上宝座,从此军方(云南王府)便可独霸朝政。谢玉再屌,也不过是个一品军猴。而云南王+赤焰军+祁王?脑子得被门夹多少次才会觉得他们木有问题。

又顺带一提,谢卓两家的关系破裂也是蛮搞笑。雇了个杀手阴差阳错杀错了人,不是杀手的错还是孤注的错了?简直莫名其妙……ps他们怎么知道是哪家的娃死了

蒙挚也不是什么大公无私之人。帮忙瞒下言阙谋弑案的正是他。作为一个禁军大统领,连谋弑案都敢瞒下来,你能指望他大公无私?!

再说说莅阳长公主……话说你私定终身也就算了,未婚先啪也就算了,未婚先有子算是怎么回事?不过皇太后也是真傻。这种女儿,做个顺水人情嫁给敌国王子就算了,一则名声好,二则不招恨,要找公主嫁谢玉还怕找不到?不过长公主嫁了二十六年(怀上萧景睿时嫁,萧景睿25周岁时,出嫁25年有余),育有一子一女,还胳膊肘往外拐,真心是……谢玉就这么没有魅力吗= =。

===================================================================

关于子羽同学在我评论区里的胡搅蛮缠,我总结一下。

关于“平民的命值钱不值钱”,我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从事实角度出发来说的。并不是说,在道德层面上,平民的命就不比贵族值钱了。而是指,事实上,古代从来没有仅仅因为一两条平民的性命就断送了一个二品大臣(别看是二品,在当时,“一品”大臣是荣誉职,实际职位最高只到二品)的前程乃至性命的——这是小说(电视剧)的剧情构造太过简单的问题。

关于“土地兼并才是国之大事”的问题:中国历朝向来如此:开国时均贫富,打地主分田地,每人都有田种。然而时过境迁,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土地越来越多穷人可能是因为运气不好,也可能是因为懒,越来越穷,无立锥之地,社会就此走向动荡。因此遏制土地兼并向来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国之大务。在这件事情上,往往会出现鲜明站队,贵族派会竭力保障贵族权益,宣称土地兼并是“合理”的,皇帝不应该剥夺贵族的合理收入;而平民派则会认为是因为平民一时运气不好,受了灾,遇了横祸,或者贵族是人渣,收高利贷,导致他们家破人亡,应该把土地还给平民。

有道理吗?双方都有道理。政治不是非黑即白。土地兼并中的一部分有可能是贵族欺压平民的不法收入,另一部分却也有可能是贵族懂得经营所得的合法资产——这种“合法与否”,古代根本没有一把明确的标尺,官员偏向性在所难免,根本没有绝对正义,要么是“有所偏私”,要么是“公报私仇”随时都是可以拿出来捅人的一把刀子。皇帝想要的是贵族们把自己的既得利益统统都吐回出来,让国家的经济运行转好;而贵族们对皇帝也就是象征性的意思意思,不痛不痒的贫瘠土地吐出来一点,卖皇帝一个面子得了。贵族内部互相拆台的话,谁都没有好日子过。一次反土地兼并,处理过激,可以动摇国本,导致贵族叛乱;处理过分温和,则起不到缓解国家衰落的作用(虽然不管你做什么,国家终究都是会衰落的)。这才是国之大计,难道你们真的以为,统治国家就是处理好京兆范围内的几桩命案那么简单吗?


“我曾经因为你这么做,非常难过,可是我毕竟已经不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界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


演员演的很好,看完这部琅琊榜,竟然没发现他演过甄志丙。


剧中最喜欢的就是景睿和豫津了。

景睿真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谦谦君子,温柔善良,虽然有时候理想的有点傻气。可是他在那样的环境里能有这样的性格多么不容易。最难得的是他在经历大变以后,没有对梅长苏心存怨怼,没有怨天尤人,甚至选择了去接受他的生父。

对于梅长苏揭破他身世这件事,不能说错吧,但是景睿如此诚心待他,但苏兄一再利用他,最后还给了这样致命一击,的确,他选择了比景睿更重要的东西,这是个人选择不可指责,但难免让人觉得不太厚道。

但是景睿这样看得开,真是不简单。

其实想想也的确,没人有必要以我为先,如何待人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被他人如何对待是他人的选择,不该因为自己的诚意没有得到回报就产生怨恨。景睿也是颇有其母的风范啊。

而豫津其实比景睿要聪明。看破不说破,真聪明人也。

这两个少年是这个沉重的故事里最温暖的人。


觉得自己要是有景睿一半好,我自己的世界就无比绚烂了。


让我明白在他人的选择中成为被舍弃的一方时该如何自处的一位谦谦君子。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琅琊榜》中有一集,将梅长苏视为挚友而推心置腹的萧景睿,恰恰拜梅长苏所赐,家破人亡,黯然远走南楚,梅长苏前去送别,对话中(这段对话是最爱,强推),萧景睿选择了原谅梅长苏。送别之后梅长苏对黎纲说,上天给了景睿一副包容宽厚的好心肠 也许是为了抵消他内心巨大的痛苦。看完后恍然明白,所谓天道轮回,因缘果报,并不是说做好事一定有好报,更不是提倡低智商无差别的做好事,拥有一颗善心兼具仁恕,这本身就是上天的偏爱与馈赠。


彻底的理想主义者


前面说了很多我来补充一条:

在景睿生日晚宴上谢玉下了诛杀令,当时只有卓庄主一家三口在与府兵厮杀,景睿第一个冲下来加入其中,打掉了险些刺中卓夫人的刀,镜头一晃而过,卓夫人惊愕宽慰感动的表情,和景睿坚毅的眼神,让人为之一动


一个用现代社会的政治正确标准而精心塑造的仿古假人。类似于岛国产的充气娃娃。


小浴巾的CP


境遇型同性恋,与梅长苏相识他走出原本的情伤。只是结局有点虐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琅琊榜》中靜妃這個人物?
有沒有人覺得琅琊榜里的辯論戲很精彩?
琅琊榜原作是耽美小說嗎?
琅琊榜中藺晨的配音是不是太對不起觀眾了,為什麼不用靳東自己的聲音?
琅琊榜中的琅琊是指什麼?

TAG:琅琊榜电视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