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p2p理財還能作為投資理財的選擇嗎?

p2p理財在2016年還能作為投資的選擇嗎?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笨虎

鏈接:理財風險防範秘籍(新年典藏版) - 煮歷史品金融(P2P平台監測)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不出意外,這是笨虎2015年的最後一篇。正好P2P監管細則出來了,今天我想結合這一年中的許多案例,總結一篇理財風險防範秘籍,就算是笨虎給大家的新年禮物啦。

1.新監管細則下什麼平台不能碰

這次的監管細則明確列出了12條禁令,表面看來非常嚴格,但其實大多數內容是此前就已經明確過的,比如不得自融和設立資金池。

但有兩點是笨虎印象中第一次明確禁止的:一是不得發售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託產品。二是不得像非實名註冊用戶宣傳或推介融資項目。

第一條的傷害力不小,已經被查的大大集團就涉及銷售私募基金(詳見此前文章:為什麼偏偏查大大?),但還有很多這麼做的平台還沒有被查,比如此前分析過的團貸網私募寶產品(詳見:保本18%的創新理財產品能投嗎?)。

現在這樣的平檯面臨整改,大家以後如果再看到類似的產品也就不要參與了哈。

不得像非實名用戶宣傳,其實對應的是非法集資的法律描述「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募資」,比如在小區或廣場做地推。很多平台此前都在這麼做,遠的有曾被大連市政府通報批評的信和,近的有已經被查封的某租寶(詳見此前文章:e租寶被查真假已不重要)

以後走在路上,再遇到網貸平台的銷售推介投資項目,就躲的遠點吧,政策風險太大。

至於什麼金融互助、虛擬貨幣、複利理財一類的龐氏騙局,一概遠離。

2.成立不足半年的平台就別投了

根據大數據統計,2015年暴雷的全部平台中,超過50%成立時間不足半年;並非全部新平台都不靠譜,但是穩妥起見自己不要去做小白鼠。

另一方面看,過去幾年P2P概念炒的火熱,比較有實力的玩家都已經在行業里搶佔了一席之地,越後面進入的競爭力可能就越小。

雖然很多平台宣稱自己有上市公司背景,彰顯自己有個實力派的「爹」,但其實許多都是在Q板和E板掛牌,和真正上市的概念相差甚遠,今年跑路的眾銀財富就是典型代表。

滬市主板股票代碼開頭為600,深市主板000,創業板300,中小板002,大家根據這個股票代碼規則就可以自行查詢宣稱有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成色。

下面是笨虎搜集的部分確實具有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

自身已上市的平台:宜人貸(紐交所)

有主板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小企業e家,民生易貸,珠寶貸,友金所,豐收貸,海投匯,招商貸,抱財網,和信貸,希望金融。

有中小板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前海理想金融,神州通寶,世聯集金,投哪網,銀豆網,溫州貸,口袋理財,影視寶,團貸網。

有創業板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銅掌柜,安家貸,騰邦創投。

3.警惕風險不分散的平台

除非對接的債權特別優質(比如東方資管這類的財政部100%控股的AMC),那麼平颱風控做的再好也會有壞賬,壞賬率也通常會比銀行更高,那風險分散度就至關重要。

新監管細則不允許平台保本保息,但笨虎覺得這和風險準備金不衝突;平台應該還是可以從每筆交易中計提部分金額納入風險準備金;一旦壞賬發生就用風險準備金墊付,直至準備金用盡。所以,出色的風險分散度+設計合理的風險準備金制度=靠譜的平台。

怎麼查看風險分散度?在網貸之家、零壹數據和網貸天眼的資料庫都可以查詢到。以網貸之家為例,笨虎的判斷標準是:某個平台前10大借款人待還佔比低於5%為優秀(許多優質平台低於1%),低於10%為良好,低於20%為及格,高於20%那就有點危險了。

這些數據之所以可以查到,是因為平台的系統和這些第三方機構打通了數據介面;如果說某個平台的數據在這三個地方都查詢不到,那說明平台的數據透明度太低。比如某租寶在今年6月前的數據在網貸之家還能查到,但在6月就中斷了這個數據介面。

此外,模式不清晰或者資金無明確託管計劃的平台也要小心,不管有哪個知名經濟學家曾為其站台。(詳見此前文章:泛亞正式立案 怎麼能不交智商稅?)

4.理財風險向更多領域蔓延

以上說的主要是網貸領域的理財風險,但2016年,整體經濟環境風雲難測,理財風險會向更多領域延伸,這在2015年已經有所表現。

兩個經典案例:一個是年過六旬的老太太花6700萬通過新時代證券買的信託產品血本無歸,打破了人們慣有的「信託剛性兌付」概念。其實,隨著信託資產規模在最近幾年的野蠻生長,從幾千億增加到超過10萬億的規模,兌付風險和虧損事件發生的概率在逐漸增大。

這件事還有一個重要細節:這個信託產品是在銀行的VIP理財室里買的。老太誤以為和銀行有關,其實產品和銀行毫無關係,俗稱「飛單」,這是大家必須要小心的。雖然這構成表見代理,但司法實踐中投資者很難指望銀行承擔責任。

另一件事:多位儲戶在工商銀行臨夏東鄉支行的2.88億元存款逾期卻無法兌現,原來已經被警方以涉及騙貸案為名進行了凍結。原來這是貼息攬儲惹的禍:企業缺錢向銀行貸款,但無法通過貸款審核;銀行要求企業先在銀行存一筆巨額資金才能貸款。

這時,企業通過資金掮客去招攬有富裕資金的客戶湊齊這筆錢存到指定銀行,回報是最高達30%的貼息款。這種情況很多屬於企業與銀行員工、資金掮客串通進行的騙貸行為。儲戶的存款在銀行或許根本查不到,一旦事發本金也很難得到法律保護。

上面兩個案例的主角還犯了一個的共同錯誤:雞蛋都放在了同一個籃子里。現在存款保險制度已推出,銀行破產已非不可能;2016年,即便是正經八百的銀行存款,切記也不要在一家銀行存高於50萬元了。

現在理財陷阱越來越多,這一篇里還有許多沒有歸納完的,部分可以在歷史消息里找到,部分就留在2016年繼續和大家分享了。再次預告下笨虎的app已在路上,預計2個月後內測版本會和大家見面。感謝大家2015年的陪伴,提前祝新年快樂!

本文首發於笨虎的微信公眾號煮歷史品金融(微信號pinjinrong,你免費的理財保鏢,不關注你就虧了)


當然可以,目前P2P網貸監管政策正在公開尋求社會意見階段,明年發布了,整個行業也將更健康規範有序,P2P理財也將安全,依舊是一個熱門的大眾理財產品。。


本人預計(不作投資建議):2016年3到5月份左右,將會是互聯網金融的倒閉大潮,剩下的平台將會是真正的好平台,現在融資額度以百萬計的平台可能在那個時候出現問題,大家也注意一下,我這個是根據某租寶出事被查之後得出的,不知道準不準,哈哈,也來當回預言家。

回正題,當然可以當作一種投資方式啦!不過我覺得高於14的不投!高於3個月的不投!網上查不到備案的不投!平台股東有法院執行記錄不投!有過經濟糾紛的股東不投!不容易變現的抵質押物做保證的不投!資金監管方不為銀行的不投...太多了,反正按照上面的篩選下來就沒幾個公司可投了^_^^_^^_^以上是俺的回答


題主問的是2016年,所以我的回答:不能。

P2P在完善的監管條件下,是促進資本流動降低借貸門檻的有力方式。

但是在目前市場里的P2P,全是掛著互聯網金融的頭,賣著高利貸中介的活。

公司註冊全是諮詢類,沒有一家有金融牌照,融資渠道不合法,融資之後沒有明確標的,放在聲稱第三方銀行託管的賬戶,實際資金不過就是在某某銀行開設的基本戶走流水,和三方存管完全不搭勾,沒有監管,沒有投資標的,風控取決於老闆道德水平。最後誰說銀監會監管他們P2P的,報上城市,我把一行三會在當地的派駐機構一個個問個遍,只要他們承認監管P2P,我就在知乎每個題目下刷一遍道歉。

宏觀經濟一旦企穩,首先整治的就是這些財富公司,隨著將來法律法規監管制度的完善,P2P將會迎來真正的發展。前提是,如果他們的資金鏈能撐過3個1月1號的話。

所以在肉眼可見的2016,P2P並不值得冒著與風險不匹配的收益被投資。


作為一個資產類別,P2P將獲得更好的發展,包括,更多的相關公司上市,更透明的行業監管,更大的市場規模。但是,未來的洗牌也會慘烈,問題平台會更多出現。這時候,需要良好的甄別。


依然可以。目前P2P理財作為大眾資產保值升值的通道之一,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歡迎,當然行業亂象依然叢生。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透明的,有資金託管的。


投資一定是分開籃子裝雞蛋吶

p2p風險依然很大

可以選擇 但是一定不要是唯一的選擇

在你投資總金額里拿五分之一吧


這是肯定的,P2P理財雖然去年問題多,但仍然是一個趨勢,主要選對平台,抓住機會就行了。

像陸金所這類大平台可以多多關注,當然分散投資可以大大降低風險,所以建議再找個安全靠譜的平台來理財,擁有資金第三方託管的隨手貸,個人覺得還不錯,而且他的周期短,最長也就一個月。


可以,需要火眼金睛


互聯網金融是從銀行分一杯羹了


是可以的,但是後面會有監管吧,收益後面應該會慢慢下降的


可以的呀~互聯網金融是未來的趨勢,幾千家P2P平台一定有做的好的~認真做事的~


可以啊,應該說P2P未來是不可限量的,還是很看好的這個新生產物的


推薦閱讀:

做信託的理財師工作中有哪些事情是比較讓人覺得麻煩?
如何看待月入3000 一年也能買房買車的理財廣告?
銀行產生的爛賬是如何處理的?
螞蟻借唄,20萬額度,日息0.02,如何最大化收益理財?
黃金市場為何如此火爆?現在投資黃金怎麼樣?

TAG:理財 | 個人理財 | 金融理財 | 理財規劃師 | 理財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