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天賦基因檢測靠譜嗎?
現在身邊的一些朋友給自己家的孩子做了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什麼音樂,文學,運動,藝術之類的,我想問下,真的靠譜嗎?有什麼科學依據嗎???@陽志平@姬十三
如果一定要回答有沒有科學道理,我只能說還是有些微科學道理的。比如說,很多人曾用關聯分析的方法找出了一些音樂天賦相關的基因,參見Frontiers | The genetic basis of music ability; 還有很多人找出了與運動能力相關的基因。所謂的天賦檢測應該就是用的這些基因。所以說,天賦檢測有些微的科學道理。但如果用天賦檢測的結果當做兒童教育的判斷的標準,那就是十足的糊塗蟲。
為什麼天賦檢測結果不靠譜?
1). 天賦這種複雜的性狀,是有一系列基因控制的,而且這些基因又各自擁有其他的功能,都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狀態。天賦,應該是這一系列基因的平衡結果。比如說吧,最簡單的情況下,A基因可能與B基因相互作用。只有B也處於突變狀態A才可能展現出天賦的效果。如果我們不知道B的狀態,測出A也沒有用。當然,對於天賦這種複雜情況,A基因可能與一系列基因有相互作用,我們很難確定A真的是否能在個體中展現出天賦的效果。2).複雜性狀受後天影響極大。基因的表達調控受後天環境影響極大。同樣的突變,在某種環境中可以展示出音樂的天賦,說不定在另一種環境中就有害。3). 目前尋找天賦基因所用的關聯分析很不靠譜,使用的統計方法會產生較大的誤導性。比如說吧,我有1000個音樂家和1000個普通人的數據。然後發現,1000個音樂家中有40個人擁有某個等位基因,而1000個普通人中只有20個人擁有該等位基因。然後統計就會告訴我,這個等位基因顯著的與音樂家相關。然後我就鑒定出了一個新的音樂天賦基因。當然,實際方法要複雜的多,但複雜性狀的關聯分析的結果一向如此。
在舉個例子,2014年,美國一個科研組對10萬多人進行智商測試和基因測序,最終只找到了3個突變位點與智商有強相關性。但是,平均來說,每個突變只能貢獻0.3點智商(大多數人的智商在85到115之間)。這真的有用嗎?高考前喝兩支葡萄糖都比這些基因貢獻的分數多。(參見:"Smart genes" prove elusive : Nature News Comment;以及 Common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performance identified using the proxy-phenotype method)。實際上,這個研究是目前最大規模的研究,結果尚且如此,其它以前的研究更不必說了。所以說:天賦檢測有些微科學道理,但完全不靠譜。當然,這裡有個商業竅門。既然複雜性狀受後天影響極大,如果家長真的按檢測結果進行培養,說不定最終結果還真和檢測結果一致。畢竟安慰劑效應也是效應。註:AVPR1A僅僅是舉個例子,並不代表具體作用機制真如上文所說的那樣。既然掛著兒童教育的標籤那我就不客氣了,你們想幹嘛?測出來有音樂天賦就學音樂,有美術天賦就學美術嗎?孩子說媽媽我不喜歡音樂,我想學畫畫。不行哦乖,聽科學的話,你不適合學畫畫,基因說你在音樂上能取得成就的幾率是80%。
以後孩子還能不能愉快成長了?現在孩子說不喜歡學,家長不至於太過分,將來哪兒管你喜不喜歡都得學,不學對不起遺傳好么?現在已經恨不得讓孩子從肚子里就開始起跑,將來得從找對象開始,婚配網站上個人介紹得把天賦優勢列在前面。以後入學不用考了,來測個基因,名校拒絕得更加理直氣壯:很抱歉,我們只收基因測試優勝者。不要說這些不可能啊,智商測試可比天賦基因測試先行多少年呢?我感覺到濃濃的歧視。
給這種基因測試投資相信也擋不住,反正中國家長成功心切,學生競爭激烈,什麼玩意掛上教育羊頭都能賣。可我真心覺得,人的樣本太多了,人生又很漫長,胚胎好能說明一生好嗎?給孩子一些自由成長的選擇吧!作為一個基因行業的從業者,天賦這個詞一直是非常慎用的。
利益廣告:很多同行的天賦檢測,基本上都在 https://www.wegene.com/demo 裡面能找到對應的項目。
解釋天賦基因檢測:各類天賦檢測基本上都是基因科研領域的gwas研究結果分析,也就是基因和各類天賦的相關性,舉例來說,找100個音樂天賦特別好的人,加上1000個正常的人,然後利用相同的基因組位置信息做關聯分析,得出來一簇100個音樂天賦高的人特有的基因位點信息,這些位點信息可能是這100個人獨有,其他1000個人一個都沒有,這樣說明相關性很高。也可能是100個人裡面70個人有,其他1000個人900個沒有,這樣的相關性就稍微弱一些。
基因檢測類目裡面,利用DNA尋親和尋找祖源這個事情是確定的,部分藥物和營養通路的檢測也是能描述清晰的,比如葉酸,酒精,以及一些靶向藥物,部分遺傳特徵也是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得到的,比如血型,捲舌等,部分單基因遺傳疾病(幾千種)是可確定的,比如遺傳性耳聾,地中海貧血等,部分有遺傳特徵的重大疾病比如帕金森,乳腺癌等需要通過基因檢測了解遺傳的可能性。
其他的相關性分析,比如香菜喜好,比如兒童天賦,比如戰士基因,還有比如同志傾向,我們可以去了解,我們可以去學習,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大樣本去驗證這個概率的高低,但是這些不是絕對的事情。娛樂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健康當然更加關注,我們要通過科學的態度去幫助大眾做科普,而不是誘騙和恐嚇。不!靠!譜!靠調子,哈哈哈哈
當年我兒子在美國醫院出生,有人問是否同意用他的血樣做某種遺傳性疾病的研究,好處是我會拿到我孩子將來可能患病的風險報告。我看了他們的介紹材料後拒絕了。我說根據我的理解你們的研究無法評估風險只會給我家庭帶來不必要的憂慮。過了幾周後我收到研究人員的電話,他說他是項目主管,他看了紀錄里我的拒絕理由很特別,想和我談談。我說理由很簡單,你們還在收集數據的階段,我也看了你們介紹里關於某個snp的科普介紹。我認為根本不知道你們提到的那個snp和疾病的確切關係,你們如何給我孩子評估?如果你們再給我個我孩子發病可能高的評估,我豈不是白白擔心。對方聽後說我講的有道理,他會寄份禮物表示感謝。幾天後收到了一張gift card, 數目不高不低,我就把它理解為封口費了。
基因檢測能看出的東西還是很多的,比如檢測對象得癌症的可能性大不大,帶不帶某種遺傳病基因之類,至於「天賦」這麼複雜的性狀,還是算了吧……
昨晚朋友發來一個鏈接,問我對此有何看法?
打開一看,又是「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之類的。最近這樣的廣告宣傳真是層出不窮啊!
朋友是外企高管,也涉及投資等領域。我不知其有此一問的含義,便僅從該類檢測技術的角度淡淡回復了一句:「這類基因檢測項目,現在到處都是啊。本人觀點是:既沒多大壞處(取點標本,費點錢而已),也沒多大用處。」 然後我建議她可以諮詢一下其他非商家的專業人士。兼聽則明。沒想到朋友很快回復道:「我個人覺得這種測試的壞處多於益處… 尤其用在孩子們身上時…因為:一是容易給孩子們早早地貼上標籤…干預孩子們的自由成長…二是可能導致過度醫療和其他併發症…「然後,朋友又補充了一句:這個項目是一個熟人投資的,後台專家我也認識…都是利益驅使下的。」其實,很認同朋友的觀點。
這裡暫且不討論按現有的科技水平,這類檢測有多大的科學依據,意義究竟有多大。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生理心理的發育和成熟,某種特質的形成和完善,涵蓋了內外環境太多的因素,單憑檢測某個基因就給孩子貼上某種標籤,一方面誇大了單個因素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另一方面難免給孩子和家長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對孩子的成長確實是弊大於利。然而,就像上面朋友說的,一些商家受利益驅使,打著「要讓孩子茁壯成長。」「要贏在起跑線上。」 等等旗號,誘導家長們帶著孩子去做諸如「天賦基因、智力檢測,疾病基因檢測」,甚至還有「多情基因」「害羞基因」「酗酒基因」「網癮基因」等等,五花八門的檢測項目足以讓人眼花繚亂。而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正如某位業內專家所說的:http://weixin.qq.com/r/xEg_JrTENelKrfBF9x3W (二維碼自動識別)
行業中人,表示絕大多數是商業行為,根本沒有科學性可言。
我當年在北京兒童醫院被檢測為輕度弱智!
發明「兒童天才基因檢測」的人一定是天才,能把完全不靠譜的東西包裝得有模有樣。
天賦基因只能說有相關性,但有沒有因果性?不知道。基因檢測作葯篩和遺傳病是靠譜的,因為很容易證明,畢竟某個位點對藥物的作用弄個動物模型給葯可以看效果。而遺傳病則可以在動物模型上通過knock in、knock out去分析。而天賦基因什麼的總不能弄個小人然後knock in、knock out然後等個十幾年再來看效果吧?這個還是需要長時間的統計和實驗才能證實,現在最多算是個噱頭。
不知道,不過我覺得很有必要先生產一些轉基因的克隆人做做實驗
利益相關,我創立的各色科技(gesedna.com) 為個人提供在線的基因組數據解讀服務。各色很多解讀項目看起來和「天賦基因」相似,但我們非常反感「天賦」這一提法。
各色有國內最專業的心理行為遺傳學研發團隊,且從一開始就直接提出「拒絕為兒童提供服務」。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到底什麼是「天賦」?
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一個人的由於先天遺傳而獲得的優勢。這些優勢可能是身體特徵:例如更好的運動爆發力,更好的身體協調性,更細的腰圍,更不容易衰老.......也可能是心理特徵:例如更高的智商,更好的音調感知能力,更流暢的言語表達能力,更善於體察別人的情緒......
人的這些特點,與身體健康與疾病關係不大,更多是反應了人類行為多樣性的差異。因此,儘管這些特徵覆蓋研究領域非常廣,但售賣基因檢測產品的廠家,為了將這些特點區別於病理性的特徵,而將其統稱為「天賦基因」。
「天賦基因」這個稱謂直接決定了會為此買單的受眾。
因為它會引發如下聯想:如果了解了一個人的「天賦」,可以更容易找到最適合學的專業,最適合的職業,選擇最適合自己發展的特長......
毫無疑問,最想了解這些信息的,是剛剛有了孩子,孩子未來還是未知數的家長。即使自己資質平庸,也不妨礙他們去憧憬「萬一生出一個天才呢」。
這些特徵真的是天生的嗎?
很大程度上是的。
一個人在學業和工作中的表現與基因的關係,最早是通過雙胞胎試驗證明的。本來基因和環境對人的作用各自是什麼很難區分,但是大自然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對象:基因完全一樣的同卵雙胞胎和基因有50%相同的異卵雙胞胎。通過對比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就可以分離基因和環境因素對某些特徵的影響,從而得到基因的影響。
2015年,自然旗下基因期刊對近50年的雙胞胎研究進行總結分析,參考了2748篇論文、17804個特徵,發現心理健康領域的研究最多,其次是人體代謝,第三位是認知能力領域。
在心理健康與認知能力領域,遺傳可以決定的程度,大致在40%到60%之間,屬於中等程度的遺傳相關性。
也就是說,理論上,的確存在通過基因檢測,推測一個人天性更適合做什麼事情的可能性。但由於環境影響同樣重要,因此,永遠不可能只通過DNA數據,精確地預知一個人的發展狀況。
而現實比這還要骨感。儘管心理和行為特徵的遺傳率甚至高於很多疾病,但由於全基因組檢測的應用時間不過十幾年,有效數據量累計規模不夠,很多行為具體的遺傳機制只是得到了一個初步結論,預測力還有待提升。特別是在國內,遺傳行為學研究,無論是人群規模還是基因數據量,都未達到理想狀況。
獲得的有效數據量越大,越有可能從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例如,美國最著名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 已經根據自己建立的用戶資料庫,也就是用戶的基因+問卷數據,在很多特徵上更精確地找到了對應的遺傳因素。
例如,在男性脫髮這個特徵上,已經有 3 萬男性用戶主動報告了自己的現狀表現(脫髮或者不脫髮),23andMe 用這些數據來優化了關於脫髮的解讀,使用 19 個基因位點,構建模型參考用戶年齡,將現狀準確率大幅提升至 0.77 ,也成為業內相關服務的標杆。
所以,基因檢測公司,一方面應該根據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設計產品;另一方面,應該向消費者指出這種檢測的局限性,邀請消費者共同參與探索,推動研究進步。
很顯然,這種定位的產品,只適合有了充分認知理解能力,能夠做出自主選擇的成年人。
在各色科技(http://gesedna.com)出現之前,中國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中,心理學與人類行為遺傳學研究團隊是缺席的。各色所做的基因檢測,特色就是針對心理學和行為的解讀,這曾經是「天賦基因」產品佔領的地盤。
說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是不靠譜的,一點也沒有冤枉他們。這些產品常常將科學研究的具體對象,例如絕對音準,言語流暢,肌肉爆發力等等,包裝成音樂、體育、語言等某個領域的能力,充斥著概念事實錯誤,產品設計沒有自我優化能力,產品銷售對象是望子成龍的家長。這種「垃圾」產品的出現,使得這個領域的嚴肅研究也被污名化。各色在成立之初,就一直想去改變這種混亂狀態。
各色DNA的解讀主題匯總了當前心理學領域基因研究最新最全面的研究成果。在人格的測試里,採用的是「大五人格理論「,測量人們的外向程度、情緒穩定性、開放性、宜人性和盡責性。在情緒測試里,內容是焦慮、脆弱和抑鬱。認知的測試里,測量記憶力、音準、注意力、學習能力、反應等。社交的測量里,內容是共情、戀愛能力和承受拒絕的能力。
各色提供的解讀看上去很像是星座在描述一個人(因為星座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都是人的日常行為= =),可其實背後是有心理學背景的團隊成員對大量研究解讀的結果匯總。
例如,各色對戀愛能力的檢測項目,來自於北大周曉林課題組的研究。他們發現在單身的大學生群體中,攜帶HTR1A基因某種類型變異的比例更高。進一步研究發現,攜帶這一基因變異的人,在述情障礙量表上的得分更高。擁有這種問題的人更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從而影響戀愛過程中的溝通質量,這可能是造成他們單身的重要原因。
因此,各色為用戶提供了專業的述情能力測試,只有配合這個測試,才可以正確理解基因的影響機制,並準確了解自己的現狀。
各色想做的,並不是通過基因來預測一個人的發展成就,因為人的成長必然與環境相關。各色大部分檢測都附有心理學研究中通用的專業問卷,用來測量用戶的現狀。對比基因和現狀的差異,納入環境影響的評估,既能看出一個人的成長軌跡,也能通過數據不斷積累,提升基因解讀的演算法預測能力。
各色的產品從一開始就與「天賦基因」劃清界限,不對兒童家長提供服務。
除了明確告知產品只適用於成年人,檢測前需要充分知情同意,各色還通過基因考試的形式,幫助用戶對檢測局限性有正確理解。
不能預測「潛能」,那這樣的檢測有什麼用呢?
各色希望通過基因檢測,增進一個人的自我了解:了解自身行為特點的科學解釋,了解影響自己現狀的天性與環境因素。在面臨人生困惑與選擇的時候,找到更適合自己生活方式。
各色是目前唯一一家,可以通過為用戶提供DNA解讀,有效幫助用戶進行自我提升的機構。前提,用戶是有自主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各色邀請了100位使用過各色解讀服務的用戶,以及數量相近的,沒有體驗過我們解讀的普通用戶,共同參與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這兩個人群在自我接納的水平上存在顯著的差異。使用各色解讀的用戶,要比普通人擁有更高的自我接納水平。
自我接納是跟心理健康關係密切的指標。自我接納水平高的人,會以更積極平和的心態看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會有更高的自信心與幸福感,也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中國人的心理健康知識與心理健康意識尚處於匱乏階段,很難想像連自己的狀態都不了解的人,如何用這些知識去指導兒童發展。
家長對子女的示範作用,更重要的是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以何種態度對待別人。
最後附上一道各色基因考試題:
通過基因檢測,可以提供準確可靠結論的應用場景不包括以下哪一項?
A 親子鑒定
B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
C 家族嚴重遺傳疾病篩查
D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
這個題的正確答案是:D
解析:基因檢測可以實現親子鑒定、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和家族嚴重遺傳疾病篩查。其中,只有國家指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鑒定報告,才具有法律效力。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可以從母體血液中分離出胎兒的遊離DNA,從而實現唐氏綜合征、愛德華綜合征、帕套綜合征三大染色體疾病的篩查。這項技術適用於高齡高危產婦的產前初步篩查。
如果家族有嚴重的遺傳病史,可以在有臨床檢驗資質的醫院或醫療檢驗所進行基因篩查。
由於大部分基因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加上兒童的發展狀況更多是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家長照料的影響,很多基因的作用並不能在童年期體現出來。因此,基因檢測結論目前無法用來指導孩子發展。
只有自己才能決定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希望孩子在童年有更自由的成長環境,等到可以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再選擇是否通過基因檢測進一步了解自己。
影響人類行為多樣性的大部分基因,並沒有好壞高下之分,各色不認可「天賦基因」的說法,也不建議家長為兒童購買我們的檢測產品。
有興趣檢測自己對基因知識掌握程度的朋友,可以在各色網站測一測:
你真的可以看懂自己的基因檢測報告嗎?
不靠譜。
利益相關:生物信息學工作者。
雖然是本行,但必須承認自己是個騙子。實情:我們統計有某種表現型的個體,從而獲得了其特定的基因序列特徵,認為這是一個motif,想反過來預測疾病或是其他特徵,而事實上具有這種序列特徵的卻並不能推出任何錶型,一切都是湊出來的,都只是蝴蝶效應。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天賦,一些天賦依靠發現,一些天賦依靠鼓勵,還有一些天賦由後天賦予,可以叫「後賦」。但有了天賦的最基本條件,還要看相應的敏感期中,是不是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環境。這就是我們說的潛力開發。
一個不到3歲的孩子到了音樂的敏感期,每天都「彈琴」,用手指在桌子上,暖氣片上,書上,膝蓋上不停的彈著。值得高興的是這個敏感期被家長發現了,遺憾的是家長沒有條件買鋼琴,孩子的媽媽只能遺憾看著這個敏感期像流水般逝去。幾個月後,這個孩子到了繪畫的敏感期,天剛亮,就要畫畫,父母睡覺,給孩子一些紙,孩子畫完後,便在床單上畫……孩子的媽媽說。自己一點藝術細胞都沒有,也只能看著孩子的敏感期過去,過了六年,這個孩子的乒乓球打得非常好,因為在孩子的運動的敏感期時,媽媽下決心送孩子進入乒乓球少年班。
音樂的敏感期到來時,我們為孩子提供經典音樂。早晨,我們讓音樂喚醒孩子。平時帶孩子參加音樂活動,聽音樂會、看芭蕾。沒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找DVD在家裡和孩子一起欣賞。繪畫敏感期到來時,可以帶孩子看畫展、和孩子一起欣賞畫冊……這些活動都可以進行。只是要持續進行。就像校園裡常播放經典音樂,牆面上常掛著世界名畫……這樣你就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基本可以滿足孩子需求的文化環境。
想了解更多兒童教育相關信息,歡迎關注公眾號【創客超人】
http://weixin.qq.com/r/ckyhuWDEhz34rSTa9xlg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先表明立場:天賦檢測不靠譜,不嚴謹,不要做。
利益相關:兒童基因檢測行業。
有關天賦檢測不靠譜的原理,樓上很多行業大牛都已經詳解過了,基本上就是這個理。
我一個兒童基因檢測行業的,自己在這裡打臉,是不是很奇怪?
是誰告訴你們,兒童基因檢測只有天賦檢測,真是一隻老鼠壞了一鍋湯,我們是深受其害。
其實,不單是兒童基因檢測,就是成人領域的基因檢測,也是老鼠屎很多,所以你會看得各種奇奇怪怪的基因檢測,這樣看來,簡直比兒童領域還亂。
在中國,基因檢測產品在普通消費級市場的運用,可以說是剛開始,一個充滿風口的行業,豬也想起飛了,所以,不要怪豬太多。
基因檢測的出現,最開始是運用在醫療領域,為疾病的精準診斷提供依據,所以,基因檢測的使命,應該為人類的身體健康做貢獻,就算在普通消費級市場的運用,也只應該包括其健康方面的延展功能,而不是「科學算卦」。
簡單點說,基因檢測,無論是在成人領域或者是兒童領域,應該依託為遺傳疾病診斷為基礎,發展其延展功能。
例如針對兒童遺傳疾病篩查的基因檢測,是醫保檢測範圍外的有益補充(缺點是:需要自費購買);
針對遺傳物質解讀出來的成長發育特徵基因檢測,是一種更精細化的兒童體檢,可以了解孩子的成長發育狀況,例如乳牙的萌出時間,孩子的身高、近視風險、蛀牙風險,各種微量元素需求等,更有針對性的進行餵養;
針對兒童安全用藥方面的基因檢測,實用性非常強,大家自行百度一下我國兒童用藥現狀和每年因不當用藥導致的兒童致死致殘案例,估計就不會省這千把塊錢了。
好了,不能說太多了,廣告嫌疑已經非常重了,bye!
很不同意 @雪山象 的觀點,先說結論: 當下基因檢測對於天賦這種高層次生物特質來講確實還有很大的現實應用意義上的差距,但並不意味著基因檢測這個方向的不靠譜的。不應由於當下技術上的不成熟而否定基因檢測在未來優生優育、教育選材、人才培養、節約教育成本、高效實現個人價值等方面的積極意義。
天賦檢測的難度有兩個方面,樣本數據採集的難度和顯著相關性發現的難度:
1. 樣本數據採集的難度。首先天賦並不是一個嚴格定義的屬性,不像低層次生物特質(例如某種遺傳缺陷)可以被明確定義。其次天賦確定的是生物個體某方面能力可以發展到的上限,而不是該能力的本身。這裡可能需要舉個例子,好比打星際的手速。有天賦的人打上一陣子手速就能到相當高的水平,而沒有天賦的人到達一定程度就很難再提升了 (比如說,我 (>д<) )。天賦確定了這個人經過相當時間的專業訓練之後(比如 傳說中的1萬小時)所能企及的能力水平。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我們只能觀測到他當下的能力,而無法測量他的天賦。由於這兩個原因,導致了很難採集到大規模的高質量的標記好的DNA樣本。
2. 顯著相關性發現的難度。天賦這種高層次生物特質,通常是由多個低層次的生物特質構成,也就是說通常會有多個點位的協同作用的結果。我從機器學習的角度理解,協同點位越多,發現這種的點位組合的計算量也越大。不過這一點我只是在YY,請生物大神更正。
所以當下,確實還不靠譜,但是難並不表示不可能。很希望看到天賦檢測終有一天可以到達靠譜的程度。看到很多人在死磕某些能力,卻沒有這方面的天賦,真心心痛呀,很多人不知道該去努力什麼,而什麼都瞎嘗試呀。我在說職業發展,不是興趣愛好。
非生物專業,純粹基於科學常識來討論的 ....
利益相關, 某個以為桌面操作系統可以平天下的軟體公司前員工~~最後我想說,生物大神們請加油,計算機狗支持你們 \(^?^)メ(^?^)ノ一個人的天賦決定他可以達到的上限,努力決定他可以達到的下限,還是別隨便談天賦了,八成的人還沒到拼天賦的地步。
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後有可能會靠譜,但是在現在不可能靠譜。因為到目前為止人類對自身基因組的研究基本處於起步階段,研究個遺傳病還能有比較科學而明確的結論,而天賦這種表徵並不明顯的東西對應哪些基因目前基本屬於瞎蒙。只要你的孩子身體健康智力正常就完全沒必要去做任何檢測。
不是有一句話么, 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還不到拼天賦的地步。如果足夠努力了,還是不行,那才真是沒有天賦。
推薦閱讀:
※把兩隻獨自隔離長大的小白鼠放到一起,是否會自覺交配?人類呢?
※如何看待23魔方和WeGene先後降價一半?
※愛的心理學與PUA的聯繫與不同?
※為什麼單眼皮會突然變成雙眼皮?
※我的媽媽和我表姐的媽媽是同卵雙胞胎,那麼從基因的角度我們算是同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