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不到的,就一定是你不應該得到的么?

換句話說,即使你最後費盡心機得到了,也不會適應,適合。因為他對你來說那麼難,說明的確不適合。是這樣么?這句話是真理,還是這只是自欺欺人的說辭?


親愛的,我已經開始看不懂題目了。。。。


什麼叫應不應該得到?這是個道德層面的問題。

你得不到的,是一個結果或者現狀。

僅僅用道德的角度,來解讀現狀或者結果,你覺得合適嗎?


不不不,你真正得到的也未必是你應該得到的。得到與失去,有「適合」或者「不適合」,還有「想」與「不想「,沒有「應當」、"不應當",你除了佔有你自己的身體、情感、意識之外沒有任何天定的必須佔有的東西,你光著來也會光著走。至於應該不應該,命中注定什麼的類似宿命論的觀點,我以前也尤其篤信,包括緣分啊命運啊,而現在我正準備用一生同這樣的觀念抗衡。但我謹記一點,就是當你準備佔有或者說得到之前、之時、之後,有任何一點猶豫顯示你」不想「得到,那麼請盡情放棄,對於真正的需要,懷疑不可能也不應該有。PS:這不是指你一猶豫就必須放棄了,而是說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接受放棄作為結局,不應當糾結得失了。


一個數學方向的本科生,想要考慮自己是否夠資格在某個分支進行更深的研究,因此比較自己和大神在這個分支的基礎學習上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在兩人的前提基礎相似的情況下理解一個定理,大神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該學生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也就是1:6,還是可以承受的差距。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6倍成本的差距永遠保持不變。因為在基礎的學習過程中,需要承擔更多的成本:定時複習保證定理和概念在腦中的清晰度,使得需要進行聯繫之前學習理解的部分進行順利,同時找到這個分支證明的邏輯和一些構造技巧,找大量的習題訓練找感覺。

然而在同樣的時間內,大神涉獵了另外好幾個分支的內容,在腦中構造出龐大的思維網路,將類似的模型思路整合,遇到新概念迅速找到幾個類似的比對著理解和學習,久而久之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效率。

該學生也可以效仿以上大神的學習方式,恰巧該生的信息整合和閱讀能力還不錯,並且有幸受到大神的指點,和大神一起閱讀同樣的材料。那麼兩人的時間成本依然是1:6。

然而每天只有12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假設該生耽擱了一天,大神在那天學習了2個小時,那麼在下一天該生需要學習一天時間來彌補。如果大神也是一個每天學習6個小時的人,大神學習一天,該生需要學習一周的時間。

事實上,大神學習了一周之後,開始教導該生按照他的步驟來學習,該生學習了一個月。在這個月的時間內,大神又進行了很多項工作,比如構造出一個toy模型,構造某個定理提到的反例,和物理系的大神一起玩大家找到了一個可以將toy模型應用到量子物理中的方法。

晝夜更替,斗轉星移,春去冬來,此去經年。。。

久而久之,該生和大神的距離越來越遠,那個自習室灑滿溫暖的秋日陽光的午後,已經成為了遙遠的回憶。

=====================================

該生繼續努力地學習著,逐漸也成為了別人眼裡的大神。但是他知道,自己永遠也成不為真大神。

=====================================

問題是,這個時候該生已經進入了國內數學系本科生的top0.001,收到了好幾個國際知名數學系直博的offer。他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承受一天專註研究6個小時以上的工作強度,並樂在其中。

普通人和大神的距離雖然無法逾越,但是成為top的普通人還是可以的。

=====================================

我沒有成為top的普通人,我在最初的一個月就放棄了。。。。。。。。。


費盡心機得到等於得到


談戀愛確是雙向選擇,你單方面覺得你們合適,可對方覺得你們不合適,就算你最終費盡心機得到了她的身體勉強她和你在一起,但她不愛你,你們還是不合適的。

這就是你得不到的,費盡心機得到了,也是不適合,曾老師,你明白了嗎。


是就像清華本科之於曾老師您么?


你得不到的,不一定是你不應該得到的么。

這得看事看人。

曾老師您還是找個人看看心理輔導吧……


曾老師我可真準備取關您了


我也有這樣的疑問,然而過了很久之後發現沒什麼區別

被曾老師贊了啊 那再說點 我和曾老師沒得到的東西大概是同一個,而且沒得到的理由大概是年度最坑


這算宿命論了吧?

必須不是啊


「對你來說那麼難」,並不能說明「不適合」你。

適不適合是自己說了算。

而且一旦「得到了」,那就不屬於「得不到」的範疇了,那就不存在後面的「是否不應該得到」的問題了。哈哈哈。

最後想說,這就是 自欺欺人 的說辭。


曾老師應該只是單純想找個借口讓 @立黨 出來秀個恩愛而已


什麼是「得到」,什麼是「得不到」,曾老師你太執著了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先得到,不適應再放棄。


不是!

比如出生就很窮的人得不到溫飽,你會說那是他們不應該得到的么?

比如被害者得不到人權,你會說那是他們不應該得到的么?

比如孤兒得不到親情,你會說那是他們不應該得到的么?

這些基本需求對於他們而言想要得到變得很難,可他們並不應該被這樣對待不是么?

我想你也會像我一樣希望他們通過努力得到他們需要的吧?

我們不能決定我們最終能得到什麼,我們也一直在認清我們所謂的需求是不是我們真正的需求,可這些不影響我們為我們的需求而努力!

我們一直走在路上,我們需要這些需求來支撐我們的生活,就是說人活著是要有目標的,我們努力並不是一定要達到那個目標,而是更加清楚自己真正努力了能達到什麼高度,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不去後悔。

目標沒有達到之前那是夢想,夢想可遠可近,取決於你努力過程中對自我的認知,沒有應該不應該,只有想和不想!

如中國合伙人里成冬青所說,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你努力就會幸福的東西!


這只是甜檸檬的說辭。你若想得到,你努力就好。

再努力也得不到,那只是你能力不夠或者時運不濟,過些時日再試試。

一輩子總要努力幾次吧,我可從來不嘲諷努力的人,只看不起退縮的人。


一個人心裡有一個執念並沒有什麼錯,很多時候增老師問的問題都是我自己一直想問的,但是我自卑,不敢問,怕被人嘲笑,而且我確定問了也沒有人回答,我甚至懷疑我有沒有資格問這些問題。

我的執念跟增老師的不同,但是我真的感覺增老師就像另一個我一樣,在不停的幫我提問題,我也知道有些問題問了也得不到多麼完美的答案,甚至我自己本就知道答案,但是我就是想問,就是想問,所以,增老師,請你不要停止,我打心眼裡支持你。


說那種取關的是也是醉了。

您們不會真的認為人家會在乎吧?


推薦閱讀:

人的某種能力的極限?
你在哪方面取得過自己比較滿意的成績?

TAG:人性 | 人生 | 需求 | 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