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產階層家庭的糾結和焦慮:年收入70萬不夠用》?

http://finance.qq.com/cross/20151117/99p8vH6R.html


這種不就是傳說中的「哭窮劃胖貼」么?其主要特徵是一邊哭窮一邊劃胖,一邊劃胖一邊哭窮,有時候看上去像在哭窮,有時候看上去又像在劃胖,讓你搞不懂樓主她/他到底是在哭窮還是在劃胖,到底是在劃胖還是在哭窮。

這種玩法多少年前就在籬笆/天涯等論壇被玩爛了,轉載一個當年籬笆大神的總結,具體作者已不可考,如有人知道請告知。

---------------------------------------------正文的分割線---------------------------------------

哭窮劃胖貼是近年來在籬笆網友之間流傳甚廣的一種發帖形式。其主要特徵是一邊哭窮一邊劃胖,一邊劃胖一邊哭窮,有時候看上去像在哭窮,有時候看上去又像在劃胖,讓你搞不懂樓主她/他到底是在哭窮還是在劃胖,到底是在劃胖還是在哭窮。

正是由於這種帖子本身撲朔迷離、峰迴路轉,更由於貼子為廣大想劃胖卻苦於沒有機會的網友提供了一方樂土,所以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餘生活,也為網友之間交流情感、增進了解,創建了一個互動的平台。

貼子主題一般為:

月入X萬,狗一樣的生活/ 年入XX萬,卻一點也不快樂/有房無貸,為什麼還是好辛苦/...或類似的意思

樓主發帖格式一般如下:

本人xx歲,老公xx歲,小孩x歲,月收入到手x萬,另有各種獎金一年合計xx萬,固定資產房子x套,月租金有x千,另有存款xx萬。可是這樣的生活還是讓藕好累好累,不信藕算八納看。房貸X千,兒子/女兒上私立幼兒園/早教x千(或者奶粉尿布x千),養車x千,保姆x千,旅遊平攤至每月x千,買衣服x千,水電煤物業x千,人情x千,其他生活費x千,合計x萬。年結餘xx萬,想要提前還貸,想要再買套房子,想要送孩子去美國讀書,想要換輛好車,想要去火星旅遊。。。這點錢,真的怎麼算都不夠!大噶快來幫我伲想想辦法呀!!!

經典回帖不外乎以下幾種:

1.單純善良型:lz你這樣都要哭窮,那我們這樣的可以去屎了。我們家月入不到1萬,只有一套房子還有房貸,55555

樓主反應:一般而言樓主對此類回帖是么有反應的。但其實樓主是最喜歡這樣的回帖的,整貼中這樣的回帖越多,描述的越慘,樓主越高興~

點評:我想說這樣回帖的同學真的是好善解人意呀,樓主阿姨最喜歡你們這種小朋友了。

2.直白坦率型:不劃胖/炫耀側那會死啊

樓主反應:真好笑,難道你覺得像這樣的條件就值得炫耀了?那我只能說是你層次太低了。再說我要劃胖也要後面多加幾個零呀,一個月就x萬,我劃p劃啊。

點評:樓主其實也很喜歡這種回帖,因為可以顯得自己真的很謙虛而且層次很高。只不過要稍微費點口舌。

3.深表同情型:樓主,我很理解你,你們這樣的條件的確是過得挺辛苦的,沒辦法,現在社會壓力太大了。樓上2、3類型的同學,你們不會了解的。像我家,xxxxxxx(省略x字,總之基本比樓主的條件還要再好上那麼幾公分的),但是一樣過得很累,什麼都要精打細算!

主反應:抱抱,握手,親嘴。。。什麼表情噁心用什麼,總之就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那種感覺。實際上心裡哪能想,不知道。有可能在想:側那,劃胖失敗。。

點評:建議樓主跟此類回復者相互PM一下,以後你們就自己對著互相劃互相哭好了,8要上來刺激廣大心靈脆弱的小朋友門。

4.吃飽太空型,這個說來就話長了,比如:

房子要那麼多幹嘛啦?賣掉一套呀

樓主反應:哎呀不行的呀,這個是學區房呀,這個是我爸媽老了要來住的呀,這個是給我兒子的婚房呀,這個是給我女兒的嫁妝呀。。。這個我就喜歡好幾套房子空關的感覺呀。。。

請阿姨的錢可以省的,自己做做么好來

樓主反應:哎呀不行的呀,我們上班都很辛苦的,休息天動都不想動的,而且我在娘家就從來不幹家務的,阿拉老公也干不來的呀。。。

車子少開開,工作日地鐵上下班好了

樓主反應:哎呀不行的呀,地鐵噶擠,又都是YP,我寧願全職阿不要去擠地鐵的。。。

孩子為什麼要上噶巨的幼兒園?公立幼兒園一個月就幾百而已

樓主反應:哎呀不行的呀,公立幼兒園教的東西跟不上的,我們這個學費還算好來,人家宋慶齡中福會一個月要7、8千的,唉我真是對不起我家寶寶555。。。

衣服每個月都要買?

樓主反應:哎呀不行的呀,我買的已經都是便宜貨了好伐!昨天著名網站兜兜又是1千多沒了,現在東西貴有什麼辦法啦。。。

其他種種出謀劃策的人。。。

樓主反應:哎呀不行的呀。。。

最後,大家不耐煩了,這不行,那不行,樓主儂到底哪能意思?

樓主反應:(無辜地,委屈地)我么想哪能呀,我就是覺得老苦老苦的,上來發發牢騷呀

點評:為啥說你們吃飽太空內,因為人家樓主上來根本不是來聽取你們意見額,人家上來就是為了發發牢騷、發發小嗲、混混工分的。


好多費用是重複計算

車輛一年兩萬折舊費是什麼鬼?

每天的油鹽醬醋蔬菜魚肉是100,然後早餐外面咖啡店吃50、午餐外面吃100、塊周末聚餐外面吃300,水果再70一天,家裡零食咖啡又是30一天,最令人髮指的是孩子午飯的伙食費一天才九塊。。。。

也就說平均下來一家三口一天的伙食費是400。

扣掉人情往來婚喪嫁娶出去吃的情況,單價還會更高,這麼算明顯不科學。

孩子費用更是搞笑了,游泳課私教250一次也就算了,一年50次都沒學會,我覺得這個錢就別往裡面送了。

她家孩子(小學)去掉每天都要上的九年制義務教育,還有每周一次的課外樂器學習和奧數學習。

然後再有50次的外教課、50次的游泳課、50次的舞蹈課。

看起來孩子平均每天一次也夠用了,但記得為了維持生活品質還要扣掉假期、春節、國慶。一年一次長途旅遊、兩次短途自駕游(原文自己說的),以她們家的生活品質肯定不會國慶高峰出去人擠人,原文也有提到過年過節要陪父母,所以旅遊的事情應該是在節假日之外。

編文章的人明顯沒有孩子在那邊瞎YY。

文章作者每樣提到的數額其實並不高,很多東西還會讓人覺得偏低,比如一年電子產品的費用才一萬,逢年過節給雙方父母的禮品紅包一共5000,但一樣一樣加上去再多的錢也不夠花。這篇文章作者就完全無視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個客觀事實。

實際上每天送孩子上下課,加班、看書、健身、做美甲、養植物、還有讀MBA的人,應該就沒空去玩攝影、自駕游、品紅酒和在咖啡店思考人生了。

好比我豆瓣上面加了攝影小組,然後買了新相機和赤道儀又約了小組裡的妹子跑到山裡去拍星星,自然氪金網遊和夜店的費用就少了,哪有兩邊同時計費的。。。


謝邀。

在我看來,這篇文章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它算錯了多少數目,臆想了多少生活。不在於這個70萬夠不夠花,而在於文中自稱的「中產階級」。

在中國自稱中產階級的人群,他們在大城市擁有裝修精緻的客廳,愛喝咖啡,愛玩單反,出入高評級餐廳,定期出國遊歷。但是不管如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中產」,他們心頭總會有揮之不去的焦慮,擔心房貸,擔心子女,擔心突然的一場大病,擔心贍養年邁的雙親。知乎上動輒XX萬不夠花,無非就是這種焦慮的擴大與延續。

而這一切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們在政治上不堪一擊。所謂的中產階級,靠的是一個國家的絕大多數人口和政治上穩定的權力代言人,靠的是實打實的權力背書。很不幸,目前在天朝,這兩樣他們一個都沒有。沒有政治上的任何庇護,無論如何在形式上無限接近,這群人也永遠成不了真正的中產階級。儘管他們永遠有那麼一點錢,但永遠為那麼一點錢焦慮無比,政治上的缺位使得任何突如其來的變化都會輕輕鬆鬆的擊碎他們。不信去了解了解天津爆炸案中的居民,去對比下他們之前之後的生活變化與心理變化,自然就可以明白。

對於天朝的這群中產來說,他們意識到自身脆弱,卻無力改變。沒有穩定的政治訴求渠道,難以發出有意義的聲音。只能用焦慮來宣洩更大的焦慮,並往往因用力過猛而變得扭曲。

再回過頭來看這篇文章,那麼就很好理解了:不管數字有多離譜,行文有多矯情,只要能夠引發出這種不可化解的焦慮,這種文章就一定不缺受眾。而且越是天朝中產們集中的地方,這種文章就越層出不窮。為什麼知乎又被稱之為逼乎?想想其實都是一個道理。


「你說皇帝老兒在紫禁城裡過的什麼日子?」

「那還用說!那皇帝耕田是使的金鋤頭,挑糞都用金扁擔!幹完活回來吃好的!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卷大蔥!」

時代進步了,紫禁城裡不再有皇帝,過去耕田的農民的後代也學會了敲電腦,算數目字。

可惜的是,知識的進步並不等於智慧的提升,農民的閑談是笑話,網媒的宣傳會被無數候補小資產階級當真。無處安放的群體慾望蒸騰出無法直視的集體愚蠢,這是時代的主旋律。


一群拿著七萬年薪的小編又開始YY人家七十萬的生活。但是你知道為什麼你只能拿七萬嗎?因為你做事不用心,細節經不起推敲:

  1. 第一條物業費等每月1500元,12個月應該是18000元,為什麼寫成了3萬元?
  2. 汽車費這幾個數加起來是46100元,怎麼就寫成50000元了呢?
  3. 教育費總計是104700元,怎麼就寫成了100000元?
  4. 餐費是問題最多的。你已經每天買一百塊的食物了,還要在外面吃早餐和午餐,還要聚餐,還要吃水果巧克力,明顯是重複計算。而且這些合計是102000元,不是100000元。
  5. 日用品算對了
  6. 買衣服簡直naive。每天能吃下一百塊食物的人,怎麼可能一年只花一萬元買女裝和童裝。小編趕緊去銀泰看看吧,四位數的衣服簡直是良心價。
  7. 接上一條吐槽,一萬塊也買不到半個包包……


真假且不論,我就問一句:你們誰覺得自己的收入是完全夠用的?覺得不夠用的請點贊。


這個逼裝得清新脫俗。70萬人民幣等於11萬美元,10萬歐元,1400萬日元,放在發達國家也是妥妥的中產以上,在一個發展中國家會不夠中產階級用?鏈接里的花錢方式明顯是富裕階層的花法,就不要自降身份往「中產階級」隊伍里湊了。

中產階級(Middle class)指的是社會中主流階層人群,收入在中位數附近即可認為是該社會的中產階級。但這個詞在中文媒體上出現的時候含義往往變味成了「生活水平向發達國家的中產以上階級看齊的家庭」,也就是說要有大房子甚至是別墅、好車、孩子上貴族學校、頻繁的奢侈品消費等等,而這些東西本身在國內的價格就比在發達國家更貴。真正意義上的國內的中產階級們消費的同類型的商品和服務明明只有幾分之一的價格,他非揀富裕層、如果在小城市可以算是富豪階層用的東西買,再給他70萬也不一定夠啊。

這個新聞無非就是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做標題黨。富裕家庭用富裕家庭的花錢姿勢這個無可厚非,拉「中產階級」出來躺槍就不必了,哪有中產是這麼造錢的。



水電煤電話等等等30000元每年,

(30000/12=2500元/月,不是1500)

快趕上我家旁邊的私人修車廠了。

您一定在家天天玩起重機。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中產階層們都要跳出來呻吟幾句,要麼是月薪三萬不夠孩子一個暑假花費,要麼是親爹岳父兩場大病造成家庭返貧,要麼是工作生活壓力太大促成未老先衰,要麼是人近中年讀書健身極力避免油膩……好像放眼整個中國,只有中產階層才水深火熱,權貴階層和草根階層,都過得舒適悠閑、一片清涼一樣。

現實情況當然不是如此。

事實上,中產階層之所以「戲多」,除了他們精神普遍緊張,比較容易焦慮之外,其規模越來越大,逐漸掌握社會話語權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當然,其他社會階層,也並非沒有話語權,只不過,權貴階層正忙著享受生活,草根階層正忙著保障生存,一個不屑發聲,一個無暇發聲,一個說話就會被當做炫富,一個張嘴就會被認為賣慘……所以,偌大中國,也就只剩下中產階級,還有多餘的精力和資本給自己加戲了。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既是中產階層的特徵,也是他們的心病。

目前中國的中產階層,大多是通過教育等途徑從草根階層脫穎而出的。他們既深知草根階層的貧寒和苦楚,又有渠道窺視權貴階層的奢靡與權勢,對於社會階層滑落的恐懼,以及對於更高生活水平的需求,讓他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焦慮和慾望之間不停地翻轉。

中產階層的安全感在喪失。

一般來說,安全感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創造價值的能力,這會給人一種「我被世界需要」的感覺——因為有用,所以安全。

然而,早年的忘我拼搏和日常的高強工作,早就損害了中產們的身體,透支了他們的健康。看著體檢報告上的一堆加號,有誰知道疾病和明天哪個先來?

更何況,這個世界變化實在太快——去年還交口稱讚的共享單車,今年就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去年才剛剛入職的小張小李,今年就因為一筆大單成了自己的平級——千億規模的產業說完就完,誰知道什麼時候輪到自己?一代又一代草根新貴紛紛彎道超車,又有誰敢保證自己不會被拋棄?

第二方面,是足夠豐厚的積累,這會給人一種「萬事不必求人」的底氣——因為有錢,所以安全。

然而,在當今劇烈變革的大環境下,教育、醫療、房子……無數自我標榜「物以稀為貴」,實則是利用了人們的攀比心理,才得以賣出天價的「產品」層出不窮,誰又敢說自己的財富能夠永遠「夠用」呢?

更何況,有錢就行了嗎?最近頻頻爆出虐童醜聞的幼兒園,有哪一個是面對草根階層的?當生活在中國最頂級的城市,花費了最頂級的金錢,卻無法享受對等服務,無法保障孩子的安全時,又有誰還敢對自己的社會地位充滿信心?又有誰還敢對人性和社會報有信心?

安全感的喪失,讓中產階層對自身在社會裡的位置產生了危機意識,但同時,緩緩關閉的權貴階層的大門,又讓他們更上層樓的慾望成了登天之想——身前,是固若金湯的階層壁壘;身後,是奮起直追的廣大草根。中產階層就這樣被「卡」在了社會的中間,看上去是進可攻退可守,實際上卻是進無路退無門。

這種尷尬的境地,雖然沒有增加中產們的不安全感,但卻無疑鼓動了他們的焦慮。要知道,中國的中產階層,早已經過了在城市裡紮下腳跟或者在市場上獲得高薪就欣喜若狂的時期,他們的權利意識正在覺醒。這些權利意識,正在通過中產階層日益龐大的話語權,一點一點地泄露出來。

所以,與其說中產階層是在給自己「加戲」,倒不如說他們正在試圖替自己爭取權益,以消除自身的不安全感,以拓展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這是一場由中產階層發起的輿論戰爭,他們通過發帖、點贊、吐槽等多種方式,向權貴開戰,替自己和草根們發聲。這些「戲精」其實是一場社會變革的先驅,他們正在用或戲虐或莊重的方式,對著頂層的老爺們豎起中指,並且說:

再拿大夥不當回事,就等著約架吧!時間我說,地點你定!不流血的,有硝煙的,都行!

2017年11月28日於北京丰台


寫這玩意的人想做什麼?低調的炫富對吧?

其實呢?年入70萬還tm不夠用,說明自家的基礎得有多差,有多少窟窿得填著,炫出富了嗎?

只炫出自家的窮和自己腦袋的傻了吧。

又看了一次,什麼狗屁年入70萬,夫妻加一起

稅後50,也就是一人25萬,一年13薪帶點年終獎,也就是一個月一萬多點的小白領。還想要那生活品質,您真是生活在中國夢裡呀。

另外我還真搞不明白某些家長的心態,花大把的錢去給培訓老師,然後自己開車接送孩子,中間時間又太短只能車上坐著,錢嘛錢花了,時間也沒省下來,你要說游泳武術球類這些你沒有專業技能教不了也就罷了,你一對年薪50萬的,難道英語數學還教不了自己的娃么。

我小時候數學競賽也拿過一些小名次,但是基本不去什麼培訓班,就是爺爺在家教的,游泳是老爸帶去自學的。


稅後年收入50萬元,餐費一年10萬元,這恩格爾係數趕上越南、印度了。我表示同情。


額,我一直以為按知乎的消費眼光和格局水平來看,年入百萬是遠遠不夠的啊

你看各個奢侈品話題下的討論熱度就知道了,大家都挺熱衷積極的,七十萬可能一年買不了十個愛馬仕吧,更不要說卡地亞蒂夫妮,什麼江詩丹頓了,大家的消費格局和物質慾望都是特別特別高的啊

現在說七十萬就算多了,那之前的優雅討論算個什麼鬼?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同樣上海,87年和88年。夫妻到手40左右,還2套房貸,大概一個月2萬。然後一套出租5K一個月。這樣一年房貸是18萬。

剩餘22萬如下:

水電煤物業煤氣電話費寬頻: 700一個月。可能我們的小區略屌絲,不過也是內環內。一年8400。

餐費: 早上麵包或者早餐鋪,中餐單位解決,晚餐自己做,老婆帶中餐到單位。買菜菜場,一葷一素一湯。2個星期左右出去吃館子。每個月3000。一年36000。

車: 父母出首付,自己還了一半,目前已還完貸款就不算了。40萬的車,油費過路費一年20000,保險6000,違章1000,保養6000,一年大概33000。算折舊就沒意思了。

無子女。

雙方老人都不到55歲,因此都有收入。每年隨便買點東西,10000塊吧。

購物: 基本生活用品一年最多3000。進階的,例如護膚品,例如衣服,包,鞋,全部國外買。這部分算到下面。

旅遊: 每個月必出上海。甚至有的時候每周出去玩。短途基本是自駕,車費就不算了。住宿加吃飯加門票,每年3萬至少。

每年大概2次出國,都是自由行,機票加住宿加吃飯加購物,大概4萬左右吧。

精神上的投資,kindle就夠了。基本不去電影院,去了也是看爛片,一年500頂天了。數碼產品平均到每年10000左右,畢竟要更新換代。

以上總計大概還要花17萬。

那麼如你所見,我們現在餘額寶還有差不多5萬的存款。

補充一下: 我認為夫妻40歲加起來收入50不算多。就算勉強能夠用,也會在同齡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第一手信源問了下,真實存在,非編造故事。

我的判斷:作者沒有記賬的習慣,說不清自己錢花去哪裡了,以致復盤時疏漏百出。

建議:事無巨細記賬,跟蹤三個月到半年的消費記錄後會知道自己錢花去了哪裡,哪些開支是可以增加以改善生活質量的,哪些是可以省去的。在此基礎上,再推出自己需要增加多少收入,繼而思考如何增加這筆收入。

以上建議適合所有覺得錢不夠花的人。但前提是你相信這是個可解決的問題,且有解決問題的意願。


看到每年兩萬的車輛折舊費我就不打算繼續看了,你把身體損耗費算進去一年不得上千萬!

別的數字更不用說了,漏洞百出。不是說不相信高收入人群的生活方式,只是這編的太離譜,完全是在意淫。寫這篇文章的肯定是個死命加班工資低的可憐的單身狗。


危言聳聽從來都是激發危機感的好辦法,點擊率和閱讀量蹭蹭往上竄。

這個文章里很多地方都禁不住推敲。為什麼一個小學生每年要上50次游泳課?為什麼每年學費幾萬塊的小學,一年的餐費只有2500塊?一家三口每個月光是水果就吃掉2000塊錢,那為什麼出去下館子平均每周只花300塊?

所以,看看就算了,不必計較。


消費媒體的內容輸出都是針對一定的受眾的。

而專欄文作為介於輸出大眾文化內容和"社會觀察"(nao bu)的特殊傳播產品,其話題敏感度和迎合性就更明顯。

這個特點在每一類專欄裡面都有體現,無論是情感專欄,歷史文化專欄,時政專欄都如此。

而我朝的消費媒體受眾以城市小資階級和並沒有中產身份認同的小中產為主。

於是乎消費媒體對於受眾外的階級塑造就是一個典型的"他者"。

當它需要表現受眾階級文化價值在積極方面的極致的時候,中產就成了這樣一個形象"熱愛生活,對世界有好奇心,有財力去追求生活品質和生活自由,今天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聽音樂會,隔段時間又去澳洲考潛水執照,國博看邀請展。看書,有財力和志趣追求穿著審美。",最後才"儀式般地提到一點工作的事情,以表現生活充實"。

然而實際上全球各國的中產階級普遍生活方式是偏保守的。

而當消費媒體需要表現受眾階級在城市生活中經濟與個體慾望的衝突,以及對生活風險的焦慮之時。。在家庭生活中焦頭爛額,不知所措,天天為錢這種世俗發愁的形象也就來了,在生活的壓力下顫顫巍巍前行。

而這篇文章只不過水平太低,玩脫了而已。。

於是中產這個文化形象在消費媒體中一直被當橡皮泥來捏。

這種情況還有一個更典型的例子,就是"外國"。

當然美國媒體也是一樣的尿性,只不過他們喜歡捏高產階級而已


情況有些類似。談一點感觸。

非一線城市,目前家庭年收入稅後到手約70萬(工資性收入不含投資損益),沒孩子。

這個收入水平,你說壓力很大?我感覺有些誇張了。現階段,還是能夠過得比較舒服的,至少日常消費可以比較隨意,想吃吃,想買買,不用考慮值不值、有用沒用;出門旅行可以住特色五星酒店,吃最有名的餐館。(但也僅限於此了,買房、看病等大支出還是受限制的。)

從我自身來說,更多的焦慮,來自於如何維持這種生活水平。之所以會有這種焦慮,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對於經濟形勢下滑導致的收入下降(至少增長變得困難)的擔憂

2、對於放水導致通貨膨脹稀釋購買力的擔憂

這些年來,貨幣購買力的下降我想大家都深有體會。雖然CPI和PPI數據上看,現在陷入了通縮,但目前這種通縮和通脹很可能只是一線之隔。

3、對於家庭資產保值的擔憂

從過往幾十年看,能長期抵禦通貨膨脹的就是房地產了。而未來呢?我們靠什麼閉著眼睛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隨著經濟下行和貨幣放水,真正意義上的無風險利率越來越低。P2P等投資風險越來越高。

股票、期貨、外匯等市場永遠有機會,但這些也都是需要承擔風險的,獲得長期穩定的高收益並不容易。

4、對於養老醫療的擔憂

就算暫時不考慮自身幾十年後的養老問題。雙方老人的養老問題總要考慮吧。

老人都有社保、醫保,也有不多的一點積蓄。如果不得大病,經濟上是可以自給自足的。

但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得病。真心病不起啊!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和醫學的發展,以後老人醫療支出會越來越高。現在有些病,花錢也治不好。如果,將來隨著醫學發展,只要多多花錢,就能治癒。結果會怎樣?

假設一位老人病了,花200萬能治好,治還是不治?若拿不出這筆錢也只能作罷,若積蓄剛好夠呢,在親情和倫理面前,即使老人年齡已經很大了,能選擇不治嗎?不能啊。可治完一個老人,其他老人病了呢?自己的生活呢?自己今後的養老呢?所以啊,因病返貧,分分鐘的事。

看過一個說法,衡量不差錢的標準,就是敢進醫院(經濟上不擔心)。所謂中產的收入水平,真的做不到。私以為,這是最大的風險。

~~~~~~~~~~~~~分割線~~~~~~~~~~~~~~~

家庭年收入其實只是一個方面。我有不少剛工作不久的同事,小夫妻年收入三十萬上下,但過得很瀟洒。原因就是雙方家庭都比較殷實,父母都有多套房子和比較厚實的積蓄。且不說在他們自己買房時可以幫忙,至少不需要為父母的養老和醫療擔心,沒有後顧之憂。

~~~~~~~~~~~碎碎念補充~~~~~~~~~~~~~~~~~~~

身邊很多朋友屬於中產,我感覺中產之所以不滿足,很重要的原因是,每個中產心中都藏著一個財務自由的夢。而往往,也永遠是個夢,哈哈哈~


蛤蛤蛤,我從沒見過這麼能作的中產,感覺是三四個編輯坐一塊兒拍腦袋想出來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我是歌手第四季第九期各位歌手的排名和表現?
琅琊榜小說是否名過其實?
如何客觀分析張衛健年輕時的長相?
如何评价吴亦凡粉丝团在知乎颠倒黑白?
如何評價日劇 《summer nude》?

TAG:中產階級 | 社會現象 | 生活水平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