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僅憑金庸在小說裡面引用一些歷史人名歷史事件做背景,就覺得金庸具有較高的史學修養?
01-15
因為信手拈來啊~
現在同樣有用歷史做背景的電影電視網文……你感覺他們有歷史修養么?
沒有。
為什麼?
因為硬~
同樣是把故事安排在歷史時空中,一個像是發生在當時的事情,一個一看就是在胡謅到處充滿疏離感~
至少比我強~「較高的史學修養」,較高,難道得是歷史系教授才能叫較高么?
我還一直以為知乎眾具有較高的獨立思考水準呢,看下來也就比平均線強那麼點點~為什麼很多人僅憑金庸在小說裡面引用一些歷史人名歷史事件做背景,就覺得金庸不具有較高的史學修養?我覺得這麼問好點。
考量金庸先生是否為史學家,首先要清楚史學之定義。
東漢以前,経史不分。至東漢末経史分論,「経以脩己,史以治人」。
金庸先生之作品固為小説,但因其穿插於歴史背景之中而添彩,更因其諷喻時弊而著論,是以,稱其為史學家亦不為過。題主,毫不生硬的引用名人歷史故事做背景需要的歷史文化水準真的好高……
那個年代怎麼說話怎麼衣食住行,故事發生的地方的相關地質水文氣候,作為NPC存在的人物背景,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牽扯人物,更可怕是當這些東西都擺在你面前了你還要考慮如何取捨才能把你的故事給撐住串起來還不顯生搬硬套時空錯亂……
金庸最兇殘的地方難道不是這些都是他信手拈來的么……這就是有很深的歷史文化修養的體現。當你試圖寫一篇小說的時候就知道啥叫書到用時方恨少,開始後悔當年為啥不好好聽語文老師講課QAQ以上來自於一個熱愛開腦洞萬年下不了筆沒有文化的手殘。金庸史學修養的高低,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首先從現實的層面來說,金老爺子的史學修養的確非常高。金庸生於海寧書香門第,自幼浸染古籍,對於中國歷史較為熟悉是自然而然的。而在工作以後,金庸對於歷史以及考據也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在《碧血劍》的後面還加入了《袁崇煥評傳》作為補充。儘管從《評傳》的內容來看,此時的金庸難以被稱為史學大家,但其對於歷史資料的收集把控依然體現出了一個專業的歷史學者的視角。另外,金庸曾被劍橋大學授予名譽博士,但老爺子在退休以後堅持要去劍橋大學讀一個貨真價實的博士,最終以對於唐初政治鬥爭的研究通過了答辯,獲得劍橋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雖然或許劍橋大學會有一定的「放水」,但畢竟作為近千年的名校,劍橋也是很愛惜羽毛的,金庸若無真才實學,也斷然難以拿到劍橋的博士學位。這是金庸小說里各種歷史知識的底氣。其次,絕大多數讀者還是從小說中感受到金庸的歷史修養的。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對於大多數來說,歷史知識都是在書上寫著的,金庸所知道的也並不比很多作家多,但為什麼感覺金庸的歷史修養要高很多?這其實包含多個方面的因素:其一,金庸的歷史修養體現在細節之中,如在《天龍八部》中慕容家的家傳絕學參合指實際上源於千年之前的參合陂之戰,但金庸在書中對此並無任何提及,參合指也只是一筆帶過,只有當你了解了參合陂之戰,回過頭來再看的時候,才會意識到金庸的所指——當然,大多數人是不了解的;其二,金庸的歷史與情節是融為一體的,《神鵰英雄傳》里以靖康之恥為主人公命名,是為國讎,郭嘯天與楊鐵心被宋兵追殺,是為家恨,國讎家恨之間頗為融通,至於後面的《倚天屠龍記》和《鹿鼎記》更是熟稔,在《鹿鼎記》里金庸把大清朝廷一通調侃,但在官制、地名、典章等方面卻頗為尊重史實,並將這些融入到小說里;其三,更為重要的是金庸在小說中展示的不僅僅是史實,而是對於歷史的思考,這是體現金庸史學修養的最重要的地方,在這方面代表了金庸最高成就的是《天龍八部》,裡面體現出來的對於人生、命運、民族等問題的思考,既是哲學的,也是歷史的。
我認為金庸對自身的定位可能並不是一個小說家,因為小說這一文體在中國近代、現當代文學史上屬於通俗文學,在文學家眼中其實檔次挺低的……與雅文學差老大一截。所以一個寫小說的人不一定會以自己寫的小說為榮,而是想要通過小說創作表現更多。金庸在他的武俠里引用歷史、插入歷史背景、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插入虛構的歷史人物等等,除了用以表現自己的歷史觀、民族觀等等,可能更多是為了表現自己歷史學家的身份,我是說,金庸也許更希望人們把他當做歷史學家而非小說家。畢竟在金庸的文學作品裡,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他深厚的歷史學功底的。所以我覺得說金庸是個歷史學家也不為過。他這麼多作品,好像只有《笑傲江湖》時代背景不做交代,其餘都很清晰,且化用得當,有憑有據有史料支持(當然也有虛構的歷史)。綜上,說他很懂歷史也不為過吧~
自從開放註冊後,知乎越來越像貼吧了。。無意義的問題不應該出現在一個嚴肅討論的地方。
誰來談一下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較高的史學修養?
因為他們沒什麼史學修養
因為那時候沒有百度
我覺得金庸是個邏輯大師,那麼多人物,情節,功力,幫派,利益關係都搞得那麼清晰
因為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歷史教育僅限於初中的歷史課本。
就算是大學生,其中的大多數的歷史基礎知識也僅僅是到高中歷史課本為止,因為大學的絕大部分專業是沒有歷史課程的。而開始工作後,只有極少數人會去關注歷史知識。(從這個角度看,《明朝那些事》真心是一本好書,至少讓更多的人接觸了明朝的歷史。)而金庸的史學水平固然不如那些專業的歷史學家,但是已經足夠秒殺絕大部分大學生甚至博士生了。在其小說的讀者(以及由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的觀眾)看來,金庸的史學水平已經是非常高,非常專業了。
在一個月收入只有3000的工人看來,每天開著寶馬上下班的老闆和比爾蓋茨都是很有錢的人。「較」
金庸在小說碧血劍里有一篇後記,邏輯清晰,考據得法
金庸不是還讓梁羽生笑話過宋唱元曲嗎
因為金老著書虛實結合已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我覺得分兩個方面,第一大多數人的史學修養都是渣渣,所以覺得他史學修養高;第二點,必須承認查老爺子在寫小說時,在歷史上確實下了一番功夫,有過一番思考,而不是拿來就用。這些會讓一些人覺得老爺子史學修養很高,史學功底很棒。
如果真的是想問問題,這問題前提的邏輯性有待商榷
相對一部武俠小說來,金庸先生的歷史修養是較高的。試問,當今社會上大多說人對史學的認識不就是幾本教科書么!
寫小說的裡邊真不多,對地方志研究比較高的有賈平凹編劇就不要說了
很多人對「史學」的概念並不清晰,他們判斷別人史學修養的原則並不是當事人是否會從學術角度去深入研究歷史,而是「他知道好多歷史知識啊他肯定是大牛」。
當然業界大牛也肯定清楚很多歷史事件(注意絕不是全部),不過這只是在研究過程中自然形成的知識積累,並不是說把它們背下來了就成學者了。
推薦閱讀:
※郭靖和楊過誰才是俠之大者?
※天龍八部是金庸最好的作品嗎?
※為什麼黃蓉這麼不講究?
※黃老邪整天都在忙什麼?為什麼十幾年都沒空去看看女兒?郭襄都16了才第一次見!?
※為什麼金庸武俠小說中男性主角的武功都有一個極速進步的階段,很少有見緩慢持續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