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不亡者壽在道家究竟有何深意?是超越之法嗎?

是指長壽的秘訣還是另一種與吃拉睡截然不同的生存狀態,


無所不在是生命真正存在的方式。好好體會,慢慢琢磨。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你的「所」是什麼?所能到達的高度取決於意識層次。形為其所者,所不出百年即消矣。神為其所者,久而不亡。世界為其所者,與天地同壽。這就是為什麼修道要保護肉身爐鼎,活得長才更有機會修成得道,達到「神為其所」的層次

亡是絕滅消失,而死是超越,是衝破束縛。

同理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象和大音已經跳出了人類肉眼和肉耳存在的維度。

所以大存若亡。

羽化而登仙的時候,最能體會這句話


有的人死輕如鴻毛,

有的人死重如泰山。

有的人死遺臭萬年,

有的人死留芳百世。

為民族的解放事業,

為抵抗外國的侵略而英勇犧牲,

為中國的振興,

為中國的科研發展而獻身的科學家,

……

他們拋頭顱灑熱血,

他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

他們雖然己經離世,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背叛國家,

分裂國家,

攻擊國家,

賣國求榮者,

貪污腐敗者(挖社會主義牆腳),

他們都是害子害孫,禍國殃民,

不得好死,

他們的死就是遺臭萬言……

……


死,是一種精神狀態,是一種態度,就像「哀莫大於心死」之「死」。

亡,是物質上的沒有,消失。

死而不亡,說的是,已經沒有什麼主觀的想法、願望、慾望、需要,只剩下物質自然存在、身體機能基本循環的狀態了,就是「壽」。


莊子.養生主.有很好的總結,曰:「指窮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天命有終,薪火相傳,永不窮盡。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壽也

這是帛書版本,和流行本差異不大

考究前面 知人者智,自知者名等前面幾句都代表論述兩個方向 精神向內或者向外前進

而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亡 不僅僅有現在理解的死亡 也是丟或無的意思 如亡羊補牢

壽 現在通常理解為壽命長 其實是 久的意思

死而不忘者壽

其實亡 和忘 在這裡都沒什麼問題

這個久在我理解為精神超脫時空性 超脫

這句話首先承認了死亡

死而不被人遺忘 也是精神長久


無生則無有死。


人心死道心生,所以死而不亡


肉體死亡而元神復歸大道,穀神不死,既是一種異於常態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養生長壽之法。

如五十九章言:治人事天,莫若嗇。……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大型文化節目《朗讀者》第四期節目中,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一生勤儉節約,在二手市場買的毛衣,可以穿十幾年!

就是這樣一個人,2006年開始為西部貧困學生捐款,2009年得知自己得了肺癌,決定捐出畢生的1500萬元積蓄。

這一刻,我深深得震驚了,和趙教授相比,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還有一個人,幫助國君復國,後來改行經商,積累數千萬家產,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這個人就是道家代表人物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復國,功成身退,改行經商,三次賺到千萬家財,又三次將家財散盡,交給知交和百姓。最後與西施定居於西湖之畔。

范蠡如此淡薄名利,卻被後人尊稱為商聖,當做財神供奉起來!

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請記住這首《石灰吟》的作者,于謙。

明英宗朱祁鎮昏庸無能,受奸臣王振擺布,在與蒙古大軍的交戰中全軍覆沒。

這一戰不僅皇帝本人被俘,還失去了二十萬主力部隊。一時間,京城亂作一團,許多大臣建議南遷。

于謙是未打過仗的書生,卻將一幫殘兵敗將、老弱婦孺組織起來,打敗了侵略者,保住了首都北京,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這位民族英雄,被奸臣徐有貞所害,被判斬決。當抄家的官員來到他家時,發現這位朝中一品大員,卻是家徒四壁,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一無所有!

于謙是貧窮的,卻是無比富有的。他的英名與日月齊輝,光照千古!

老子在山頂眺望著群峰,一邊捋著鬍鬚,一邊徐徐道:「身死而精神不滅,才是真正的長壽啊!」(道德經原文:死而不亡者壽。)

楊普朴注視著老子:「老師,我也要做一個留名於後世的人!」

老子搖搖頭:「盡量幫助別人,自己才能擁有的更多啊!盡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啊!」(道德經原文: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易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如果是平凡人,多幫助身邊的人,人緣會越來越好,路會越走越寬,家庭會越來越幸福。

如果是成功人士,多為國家和民族做些事情,自然家族興旺,蔭及子孫,最後流芳百世。

人的血肉之軀終會腐壞,唯有精神力量,可能長存於天地之間。

原文:他是清華教授,一生勤儉,死後捐出1500萬,董卿為之動容!


死,是意識心,造作心之死 ,道家又稱之為「識神之死」。不起一心一念。

亡,神識之亡,道家又稱之為「元神」。就是元神並未離開,人並沒有真的死去。

能做到這樣,就可以長生不死,得道成仙。


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自勉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雖死,思想留存千古


最近的理解是,面對死,而不逃的人才會命長。

也就是說對於死已經理解透徹,不會去逃避它,就會讓自己身心樂觀,不再猶豫沉淪,方能身體強健,生命綿延。也許以後的認識和現在的不一樣。只是現階段的體會。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天地不仁嗎?
老子的《道德經》與牛頓經典力學是不是很像?
如何看待知乎著名的修真、道德經大師否定耶穌的存在?
大家對《道德經》有無相生的看法?

TAG:哲學 | 道德經書籍 | 玄學 | 宗教玄學 |